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2022-09-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 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 是“不善于思维”的人, 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的意义。那么,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农村小学生拥有课外书籍的量极为有限, 如何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量呢?第一,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藏书资源, 由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和年龄特征, 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借阅书籍目录表, 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 倡导学生勤俭节约, 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积攒起来买书;然后建立“班级图书角”, 将图书共享。第三, 发动师生献书。老师将自己孩子读过的书或教学参考资料捐给学校图书室, 孩子们将自己读过的书放到班上图书角或赠送给低年级的同学, 从而保证孩子们有足够数量的不断更新的课外读物。

二、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 你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 阅读一定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当学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时, 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榜样激趣。

榜样是力量是无穷的, 能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向上心理。我经常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如凿壁借光的匡衡, 因看书入迷而拿面包沾着墨水吃的列宁等。

2. 推荐好书。

介绍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读物, 如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等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些优秀读物中的精彩片断, 在故事的高潮处或学生颇有兴趣、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 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3. 以点带面。

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的情况并不相同, 我班有几个学生对课外书很感兴趣, 课外阅读量较多, 我就经常选择性地让他们给学生讲自己的读书收获, 朗读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文章。刚开始, 只有几位学习比较好、胆子比较大的学生上台。但是听着同在一个班级里的同学口若悬河地讲述着生动的故事, 欣赏着他们的广博见识, 谁还能不动心呢?渐渐地, 激起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加入课外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上台交流读书收获, 朗读美文的学生越来越多, 直至全班参与。这时, 为了公平起见, 也为了照顾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我开始让他们按座位上台交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很好地被调动起来了。

三、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

课外读物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 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 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老师一方面要倡导学生广泛阅读, 加大“量”的积累;另一方面则要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为孩子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符合其年龄、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书目, 力求达到“质”的突破。

四、教给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要得法, 否则达不到额度目标及要求。阅读方法取决于阅读内容和自身的阅读需要。通常情况下, 对于只作一般性了解的文章, 适合泛读和略读;对于文质兼美的佳作, 要品味其妙处, 咀嚼其文句, 体会其感情, 揣摩其文法, 则需指导细读和精读。教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外, 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课外为搜集某方面的信息去有目的地阅读, 分门别类地开展专题阅读, 有选择地阅读, 带着问题阅读, 在合作中阅读。尽量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熟练地运用默读、朗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让孩子真正学会读书。

五、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持久性

阅读在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 是需要在别人的强制下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 扮演的就是“强制者”的角色, 直到习惯形成。

1. 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教师要规定课外阅读的时间。首先, 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 每周安排一节课,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取消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 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 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还特别规定:每天早上读古诗十分钟, 还把每天中午的13:10-13:50作为自由阅读时间。充足的阅读时间能使学生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

2. 搭建课外阅读的展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星期举行一次“故事会”, 轮流讲, 三星期全班轮回一次。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 开辟了好书推荐栏目, 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有意义的图书, 介绍给大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节日庆典等活动, 举行学生才艺表演, 给学生阅读成果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同学的肯定。有了展示的平台, 有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有了收获的满足, 学生还能不乐于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还怕不能养成?

上一篇:论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下一篇:钢琴演奏中音色艺术的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