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

2024-05-11

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通用10篇)

篇1: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

关于江苏省内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之间差异的研究工作

个人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的研究主题是“江苏省与省外大学生之间人文素养差异及其原因。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内外的在校大学理工科学生。由于各个省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重点的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省份学生人文素养的不同。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来找出其中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有利于提高各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议,这也是我们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这次调查研究我们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客观题的回答,一个是主观题的回答,其中客观题8题,主观题5题,客观题包括3道文学题,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我们客观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比较直接客观的看出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主观题的设置是判断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之间的原因。采访调查是面对面的交流。这次调查中我负责调查采访河南省大学生和福建省大学生。

首先我需要找到调查对象,这次调查不同一般的网上广泛发调查问卷,我需要采访,这就决定了调查量不是很多,但我相信面对面的采访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于是我加入江科大和江大的河南省老乡群和福建省老乡群,我要去了解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市,因为我选取的被采访者要均匀分布于那个省份。这样就能让调查结果的说服力更上一个层次。

确定好了被采访者后,就要开始调查。我没有把填写调查问卷和采访一起进行,我要分两次。在调查之前,我不在知道河南省大学生和福建省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到底会有怎样的问题和不同,如果在他们填完调查问卷后我不去分析调查问卷就直接进行采访,那么采访的效果一定是糟糕的。所以我先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我把调查问卷拿回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现象和问题,再根据发的现象和问题去列一个在采访时我要询问他们的问题的清单。例如,我发现河南省大学生在地理题出现错误比较多,那么在采访时我就着重询问有关于地理的问题;发现福建省大学生的正确率比河南省大学生的正确率高,那么在采访时我就着重注意相同问题两个省份大学生不同的回答。有个这个问题清单,不仅提高效率和节省被采访者的时间,又能使采访更有针对性,使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

列好采访问题清单后,就开始面对面采访。一开始准备采访完河南省大学生后再采访福建省大学生,我自己先推演了一遍,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我发现如果我采访完河南省大学生后采访福建大学生时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询问河南省大学生,我只能再次麻烦已经采访过的河南省大学生。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因为被采访者本来就是帮助我完成调查的,再次麻烦他们于情于理都过不去,所以我要避免这样。所以我采用了交叉式采访,就是采访一个换一个省份的采访。果然在采访两个河南省大学生和两个福建省大学生后,我发现了新的问题要询问两个省的大学生,这样我就可以在接下来的采访中采访两个省的大学生。很快我的采访没有遗憾地圆满完成了。

虽然调查报告是最后把所有调查省份的结果在一起分析,但在这里我来分析分析河南省和福建省大学生人文素养差异及其原因并说说自己的建议。福建省大学生的正确率比河南省大学生的高。根据采访结果来看,福建省的教育比河南省的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河南省大学生在初中时,文科(政治,地理,历史)的学习是有的,与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占的分值相同。但到了高中时,文理分科太早,在高一第二学期就分科了,然后理科生们就没学过有关于文科的知识了。虽然最后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要考文科,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学习能通过。有一个被采访者说他是很喜欢历史的,选理科也是有原因的,但不能浪费了他在历史方面的天赋,虽然他有自学,但效果肯定不如有老师指点着。我觉得这个样的例子有很多,理科生门也有文科的天赋,如果能在他们专攻理科时,能有一堂讲文科的课,不仅是对天赋的提高,也是紧张的理科学习间的休息。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去用调查采访获取数据从而去解决问题。抛开这次的研究结果不说,我学会很多有关于调查研究的真谛,可以列为以下三点:

1.以被采访对象为中心。合理安排调查采访,才能让被采访者在愉快中为你提供信息。

2.以研究目的为重点。抛开其他可能有关的不必要的因素,专注于研究目的,提高效率。

3.以真实性为重要标准。排除所想到的可能影响真实性的因素,让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经过这次的实践,下次的调查研究工作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篇2: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

201年3月课题组确定本期实践子课题为“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情景创设”一学期的实践已经结束。我实践的班级是六(4)班,全班52人,其中女生26人。在本校,本班成绩较好,便于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

现将个人实践情况进行小结。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激发儿童的学习情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成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书本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我们农村小学生不了解,因此,创设符合当地小学生特点的数学教学情境,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因此,创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学教学情境是相当有必要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我们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2、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任务。所以一个数学情境,它应当提供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创设的情境要体现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任务。所以一个数学情境,它应当提供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我认为创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等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 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1、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2、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创设生活情趣,让学生在“趣”中“思”。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案例:《原锥的体积》教学,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在讲桌上放了大大小小的一些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让学生分类后问:“这几种物体哪些的体积你能计算,那些的体积不能计算呢?(圆锥)

“猜一下,这几类物体中那些物体的体积与圆锥有关,能说依据吗?”(与圆柱有关,圆柱的上底缩小成一点就是圆锥)“那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教师再出示几个大大小小的圆锥、圆柱学生观察比较,那个体积大?那个体积小?那些难以比较?

请找出你认为与圆锥(指定)体积有关的那个物体,这么多物体你为什么找它呢?(根据刚才的观察比较,知道等底等高才有关)

你认为它们的体积会成什么关系呢?运用你们的学具合作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二、在新知的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师:应用你们的学具合作验证你们的猜想吧。学生合作验证,汇报方法。很快就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情境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教完《统计表》后让学生统计本班或本级学生的身高等情况。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者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2010年7月

来自:逸然阁>《我的图书馆》 上一篇:爱的驾驭

下一篇:看看皇帝睡得龙床什么样

献花(1)分享: 类似文章更多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结题....新课标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合作学....【讨论】在远程教育中能够进行发现式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型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十法

专题二第一讲拓展材料4:经历实验过程,培...热门推广

猜你喜欢

办公室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好习惯帮你省大钱

“斯文”为何会“扫地”

我也是偶然成为你父亲

女人体型与穿衣搭配的技巧

发表评论:

您好,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进行评论 其它帐号登录:

最新文章

东北人二人转视频集〖点击欣赏〗 莫言诺奖授奖词全文:他有技巧...国学形象:最经典的中国符号!情人相处的最高境界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十法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更多

热门文章

视频: 越战血腥纪录 岁月已老,心依然年轻

创业者想赚大钱离不开四种思路 一张图了解我国政府十大智囊团 馄饨的60种家常做法大全 美妙背景音乐109首 王丽书法作品集萃

【找妈妈】这是一个曾经感动整...牙出血牙周炎民间良方-偏方秘方 男人挑老婆的六大标准 智者这样告诫男人。。

培养最棒的男孩:最科学最实用的...更多>>

关闭

篇3: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

语文课堂小结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无视学生自主意识的课堂小结。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课堂上,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理念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的最后阶段给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发现探求问题的自主权利, 尽可能让学生在这场“谢幕艺术”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动、有所得。课堂小结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教师代劳, 一类是学生自主进行。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往往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不足, 或者教师担心学生的小结不着边际, 或者教师不注意, 导致教师代替学生完成了小结。不足之处是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 漫谈式课堂小结。

平时在小结中以这种类型居多, 如“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试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想”或“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等 (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这是一种由学生自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加以补充的小结。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零乱且不完整, 没有指向性。这种小结的方式就是给学生以即时的归纳, 但比较消耗时间。

3. 预设式小结。

从上课的角度来看预设性小结, 教师在上课前可谓做了精心准备, 预想了课堂会出现的情况, 考虑周全。但学生是能动的个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实践中, 即使教师有小结的预设目标 (方向) , 学生也并不一定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 这样, 小结就没有能达到既定的效果。如《安塞腰鼓》的小结:“你从这节课中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预设的答案是排比、反复的修辞及作用, 但学生的回答围绕主题展开, 这就需要教师有出色的教学智慧, 能够应对学生的即兴生成。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设置导引性的问题, 学生的小结便会有章法可循, 就会发出课堂学习的火花。

4. 框架式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小结:“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如何?有哪些收获?”要求用“这节课我经历了……, 掌握了……, 学会了……, 感受到……, 要注意……”的格式, 让学生进行小结。这种小结方式便于学生的操作。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零乱而不完整, 而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致使教学模式格式化。

5. 游离主题、脱离文本的小结。

一篇文章是一个独立个体, 有其主题要求, 我们要超越但不能游离, 更不能完全背离, 小结也不例外。如《在山的那边》小结:“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 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好, 那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克服重重困难, 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学生回答一句“有”之后, 一堂课在口号声中结束了。又如《傅雷家书》一文, 有教师的小结竟然在讨论恋爱这一话题中结束, 诚然变成了一堂班会课。

二、语文课堂小结的教学功能

课堂小结是整个语文课堂结构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 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整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升华所学知识。每一课的内容肯定会有属于它的小结, 不同的上课方法, 也会有不同的小结方式。俗话说“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 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 对教学的成败十分重要。

1. 理顺知识, 理顺思路。

课堂教学小结有利于学生及时归纳整理所学内容, 促使知识系统化。在小结中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和新方法。同时明确把握教师施教的思路、行文的思路, 做到一说哪篇文章, 脑海中便能浮现出它的知识脉络,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从而构建有利于记忆的新知网络。

2. 巩固知识, 把握重点。

通过小结, 它的梳理实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那段时间, 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 及时的、回顾性的小结能使学生再度兴奋, 教师再加以体系式的小结帮助学生掌握。同时, 及时的提示可以使学生把握教学重点, 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加以简化,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要点。

3. 提升知识, 促进迁移。

一堂课的结束, 并不是既有任务的终结, 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 适时巩固和提升知识, 举一反三。如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 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 使旧题变新题, 有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 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4. 引发兴趣, 激发创新。

兴趣是引人入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完好的小结能够在学生上课注意力下降的时候提起学生的精神, 从而内化所学知识, 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小结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产生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解题方案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语文课堂小结方式枚举

笔者通过对课堂小结的解析认识, 开展了课堂小结的教学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小结的方式:

1. 归纳总结式小结。

如讲授《羚羊木雕》一文后, 带领学生回顾课文, 进行课堂小结:“这场家庭小风波, 起因是孩子自作主张把爸爸送给她的羚羊木雕转送给好友万芳, 最终在父母的逼迫下, 孩子拿回了木雕。一般来说, 对长辈送给自己的纪念品, 无论其价值的高低, 都应当珍惜, 因为这种纪念品凝聚着一种不一般的感情。孩子之所以送羚羊木雕给万芳, 在其思想深处是把赠送物质当做建立友谊的基础了。然而, 父母也有不足之处。他们注重羚羊木雕的物质价值, 却忽略了对子女的感情伤害。他们一味地责怪孩子, 而且逼着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也导致了全家的不愉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与人之间, 即使在家庭内部的成员之间, 也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用这种方式对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思想进行整理和归纳, 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2. 板书图示式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时, 教师可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板书图示, 以便理清教学脉络及教学要点, 从而达到概括归纳的目的。如在实际的执教过程中, 学生结合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了如下板书:

《背影》

父爱无言

忆背影———点篇开题

看背影———车站离别

望背影———消逝人群

忆背影———接读父信

父爱如山

《珍珠鸟》

信赖, 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再加上一段教师的总结:“今后的人生之路上, 你会碰到很多两难的选择, 会感到生活不是那么的美好, 但也请你牢牢记住后半句话‘生活也永远不会那么糟糕’, 希望你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也能保有现在这份善良, 这份人性中美好的品质。”这种小结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内化, 但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板书, 找到便于学生掌握的具体方法。

3. 预设生成式小结。

教师预设几个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但事先不告诉学生, 让学生自行小结。如学生在小结时出现了偏差, 则由教师进行问题的导引。格式可以如下:问题1:本课你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问题2:这节课你在学习时有什么新的思路或方法?问题3: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 你认为应注意些什么 (可以针对同学中出现的错误) ?预设性小结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整。问题的生成是动态的, 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

4. 思辨式小结。

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 教师在归纳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生成和再发散,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其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参与到小结中来, 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中引发问题矛盾, 让学生讨论。如执教《化石吟》时, 在小结中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好莱坞导演, 准备将《化石吟》搬上银幕, 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诗句搬上银幕呢?请大家再读课文, 结合文章内容, 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 把这些镜头用语言描绘出来。”这样利于学生掌握文章内容,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 教师要力求做到收放自如, 实现“放”与“收”的高度和谐统一。

5. 即兴式小结。

这种小结的方式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随时的小结。在这里我们也要树立一种观念, 小结不是一定在课堂结尾, 它可以贯穿于实际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需要归纳时就归纳。

当然,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 课堂小结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功地进行课堂小结, 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把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既教书又育人。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使课堂小结的方法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但课堂小结的方式方法仍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篇4: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市小学生郦思哲写的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仅107个字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商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这篇在一般老师眼里很难获高分的作文,一举夺得大奖,令人深思。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说,“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是一个启迪,它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孩子的童心是最起码也是最宝贵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其实,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广阔的空间,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如: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写自己的感受。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素质,最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所以我们提出了农村生活百字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百字小作文即不用很长篇幅,用短小的文字写出真事真人真景与真切的感受让作文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

一、现阶段课题组开展的工作

1作文课重点进行百字作文教学和写作指导。实验组老师们分类梳理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生活体验一内化学生感悟——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真实写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每月一次的收集、交流农村语言活动;每周开展的体验农村生活活动;中高年级每月开展的优秀观察日记评比活动。

3各班成立“农村百字作文”兴趣小组。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辅导写作,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本学期我校已在《小学生作文世界》等报刊发表作文累计二十多篇。

4教师间相互听课,共同发展。定期开展每人一节研究课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全体听课,课后开展从自身讲的角度和听的角度进行相关课的反思、研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1实验的力度不够,由于场所设施等诸方面原因,不能全面展开教学实验,有些教学实验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就是说好的学生写得很好,差的学生不够理想。

2由于我们在农村,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家庭辅导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未能及时与家长进行反馈交流。

3现在农村孩子也缺少农味。

三、今后研究思路

1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作文教育资源,拓宽作文写作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要精心设计作文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

3调整和充实课题组成员,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积累资料。

篇5:研究生个人教学实践小结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活动的要求和区教育局瑶教(2007)83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立足于学校基本校情,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研究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切实落实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现将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

明确责任

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申报立项工作,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戴厚平校长亲自任课题的负责人。吸纳富有研究热情和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组中坚力量,并要求全校所有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课题研究。

二、做好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氛围

2007年11月28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课题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文件,学习相关理论,请来专家指导,展开讨论,使大家明确了研究方向,深刻认识开展课题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等。2008年3月7日,我校又在多媒体教室隆重召开开题大会,并邀请区教研室邬丽荪主任莅临指导,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组织开展丰富的课题研究活动

1、学校购置了大量的理论书籍,订阅了各类教育期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做摘抄,写心得,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啊,丰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教师较多,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每学期的第一轮优质课评比后都会安排部分青年教师进行二轮研讨,我们将之称为“青年教师成长课”。教研会上,首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或集体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年轻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3、学校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岗位大练兵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带头参与。每学期,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岗位大练兵,这也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如书法绘画比赛,普通话比赛、师德演讲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我校的优质课评比分为两个阶段:评比阶段、展示阶段。评比阶段要求每位教师都上公开课,其基本流程是“独立备课——上课——说课——集体评课——反思”。优质课评比结束后,再从语文、数学、英语组推选出5位教师上展示课,并邀请教研室的领导到校点评指导。教师围绕“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反复揣摩,经过试教、讨论、再试教、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的应变和驾驭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007年8月,我校抓住合肥市教学大练兵的契机,利用暑假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观摩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优质录像课。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听课记录并分析与思考优质课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紧随其后,每位教师都在教研组内上了一节无生评比课,并推选出6位青年教师参加区里的教学能手评比。黄益民老师获数学组一等奖,李月老师、王玲老师、马琳玲老师分获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二等奖,被评为瑶海区“教学能手”。

4、“走出去

请进来”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理论“支撑点”。

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报告、研讨、观摩、培训活动,一年以来,累计超过2000课时。如我校李月、郑玉茹等四位老师积极参加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先后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王爱云、沈家华2位教师又即将代表我校参加此国家级课题的优质课评比的决赛。

专家引路也是课题研究的有利保障。我校邀请区、市各级专家来我校指导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暑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课题培训活动,分别邀请合肥市绿怡居小学的钱朝中校长和区教研室的王新桥主任来校作专题报告。尤其是区教研室王新桥主任做《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受益匪浅,为我们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助信息技术平台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校作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师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校之一,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7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由解月光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书,并安排徐波、徐良娟、王玲等5位教师在学校论坛上交流学习心得。2008年5月,全体教师顺利通过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统一考核。2007年11月,东师大的专家专程来到我校开展ppt课件制作考核工作。全体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繁忙的教学间隙互相学习、交流。学校上到快退休的老教师,下到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都学得非常认真。才调到螺小的戴厚平校长更是积极主动地向其他教师请教,主动要求参加考前培训。此外,年轻教师自发组织成“flash”课件制作兴趣小组,由徐波老师担任指导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课件制作。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我校还投资建设了“学校网站”,拓宽校本教研渠道,强化“教育科研”、“教师频道”两个栏目的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很好的进行校本教研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动下,我校教师队伍得到了强化。一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级奖项4人次;市级奖项20人次;区级奖项13人次。获得各种奖励累计达43次。

我们还收集整理了我校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编辑成册,更好地为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服务。

五、存在问题

1、如何深化、细化的问题

课题研究如何更细致、深入的开展,如何更紧密地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联系。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校级公开课选择的范围太宽泛,不利于对某一专题的深入研究,不利于形成一个集体的成果。

2、优先成长到整体发展的问题

虽然部分教师成长较快,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年轻教师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才能逐渐走向成熟。自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由于他们流动性大,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衔接性,不利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五、今后打算

1、努力加大教师专业化进程。

2、教学研究普及化、专业化、自主化。

篇6:个人实践小结[推荐]

系部名称:计算机工程系专业:网络工程-

年级:2010级班级:01班姓 名:伍灼兴学号:201033897003

实践单位:海珠区图书馆

实践时间: 2011年8月21日 至 2011 年8月24日 共 3天

今年暑假能在图书馆进行我的假期社会实践,我感到很开心,这对我来说是次很宝贵的实践机会。在这里我结识了不少的朋友,也学到了很多有关图书管理的知识。在图书馆的实践工作中我有很多感受,对我们大学生读书现状和大学图书馆运用方面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及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无疑是最能提升我们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地方。我们除了接受学校推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外,也要学会与人相处,增强团队精神以及对自然的亲和力等,因此更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的重要性,也从实践工作中了解到图书馆工作的方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的时代与个性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虽历经战火、朝代更迭,五千余年的文明亦不曾中断。维系中华文明血脉,使之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正是图书从古到今的积累和流传,正是这些散发墨香的纸张酝酿了我国传世文明,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图书史。我国有重视阅读的传统,阅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受当时政治、经济及教育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量大、增长迅速、形式多样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方便快捷。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但网络阅读是一把双刃剑,有优点,还有一些不足。网络信息丰富多彩,导致人们阅读时信息迷航,网络信息冗杂,充斥着大量的健康

及不健康的信息,容易误导人们。这些都使读者的心态浮躁,阅读不深刻,只是浅尝辄止。现在的人们很少可以真正的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书,品读书香真谛。因此,在当前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盛行的时刻,弘扬阅读个性是必要的。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交流中心,是推动、引导和发展读者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力量。图书馆首先要做好导读工作,推荐书目减少阅读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针对网络阅读可以建立网络导航等。其次是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再次是开展读者教育,增强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对网络读者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的个性化阅读,让读者通过有效的方式自我满足信息的需求。

二、懂书爱书——图书馆精神的核心

什么是图书馆精神?贺小兰在《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一文中认为:“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线并延续至今。”胡军在《图书馆精神刍议》一文中把图书馆精神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无疑应具有胡军先生所概括的五个方面的行业精神。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所著《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学人的考察,进而把图书馆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精神。程焕文老师则常将中国的图书馆精神概括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叶教授的概括十分精炼,正是这种精神体现了近百年图书馆精英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不懈历程。“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图书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风貌,有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和职业修养。

三、懂书爱书的真正内涵

正是因为有这种懂书爱书的精神,美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主要集

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层次上,很少有本科生,也即要求学习图书馆学的要尽量的知识面宽泛,而又必须掌握一门专门的学问再来从事图书馆学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的图书馆界先驱很早懂得了图书馆精神的真谛,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强调“图书馆学乃是一门包含着许多科目的科学。把图书馆学和图书管理学等同起来是一种简单化的看法,是一种不了解图书馆事业内容的看法。仅仅有图书馆管理的知识是不够成为全面的图书馆学家的。”正因为懂书爱书,许多藏书家把一辈子的心血藏书捐献国有,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图书馆事业。

四、正确的爱书态度

鲁迅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有真正爱书的譬喻:“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目的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古今中外都有众多爱书如命的人。宋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成语有“囊萤积雪”的读书故事,古人尚有“祭书”的传统。著名作家冯牧先生说过:“爱书需成癖好,才可以言读书”。

五、懂书爱书——图书馆的最底门槛

要达到“懂书爱书”的最低门槛,那么也是需要具有图书馆学的专门知识,懂得图书文化链条上所具有的必要知识,再懂得至少一门其他的专门学问。对图书馆人来说,懂书爱书却必须成为其先决的必须条件,然后通过图书馆学及文化课程的专业任职资格考试,才可以正式成为图书馆中的一员。书店工作人员、出版社编辑等许多职业也应该具有懂书爱书的精神,懂书爱书应该是图书文化链条里每个人所应具备的精神所在。

六、对海珠区图书馆工作的思考

图书馆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开展社会教育的功能。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培养读书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

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而出,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篇7:寒假个人实践小结

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城市依旧,寒冷依旧,我的寒假却过得有些许不同。从步入大学校园开始,我便多了一个身份——青年大学生,这意味着,我应对这个社会作出更有意义的事情,展现大学生应有的文明素质。

2012年1月18日,我开始在苏州火车站的第一天志愿者活动。同来的有五人,更多的人被分在别的日子。我们搬出桌椅,设起“青年志愿者咨询台”,展开列车时刻表,熟悉其各个班次列车的信息。大门时刻开着,随着乘客的进出,带来一阵阵冷风,吹得我们瑟瑟发抖。

一开始,大多数乘客对我们有怀疑态度,认为我们没有能力解答他们的疑惑,但总有人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来询问。我们的对答如流也让更多赶时间的乘客上前询问我们。问题五花八门:问厕所、开水房、餐厅的,问候车区、路过城市的,问购票、改签、退票的,我了解的会详细解答,不了解的会询问楼上火车站乘务员,再为下一个有同样问题的乘客解答。时间久了,也看出点幽默的门道,来人常常是一波一波的,颇有点时下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僵尸进攻。第一天活动便在解答完一位新疆游客后结束。

第二天,活动的员变了几个,但不影响我们一起做好这次活动。活动时一位外国游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神色匆忙,站在大厅里显得茫然无措,我们简单与他进行简单沟通,;了解到他不知道在哪儿买票,而他却不会中文,我们通过与他中国朋友电话沟通,终于让这位外国友人顺利买到车票。看到他眼里带着感激礼貌地与我们告别,我的心中慢慢涌出一股感动与欣慰,我们为苏州为中国在一名外国人心中留下了好印象。

第三天,也是活动的最后一天,我对乘客所提的问题基本应对自如。这一天一位老奶奶令我难以忘记。她与儿子约好在火车站汇合,而当约定的时间到了,儿子却还不出现,与儿子通话,儿子却说早就在候车区了,我电话与他沟通,问明了车次便指引老奶奶上二楼B8区找她儿子。

这三天里,我学到了很多铁路上的知识。如今年开始实行火车实名制,我了解到,动车D字头,高铁G字头列车买票可凭身份证上车,如网上订购的车票纸单,要在车站自动售票处换成车票才可上车,再如高铁动车错过了车次可去改签别的时间,而其他列车则不可以,又如退票需要实体车票,网上纸单要先提出实票„„如此不胜枚举。

然而,我收获的最多的是一颗付出的心。春运期间,无数进城打工、读书,或因各种原因而来到苏州的乘客拎着大包小包挤入站口,他们一个个眼中带着期待与渴望,手里紧紧攥着车票,在火车站里或火急火燎地奔向检票口,或带着归家的急切扫视大厅的滚动信息。有的民工兄弟不熟悉新火车站,车都快来了,他们却依旧没找到检票口,因干活而变得粗大的手常常紧张地颤抖。看到此景,我便想助他们一力,为他们找到检票口,不至于错过回家的车。当在大屏幕上找不到自己列车的乘客在我的解答下发现来错车站时与那着急于迷茫的神情时常让我也不自觉着急起来,积极地告知他如何走可能会快一点到达另一个车站,或计算时间,劝说他们改签。

当那些得到解答的乘客露出喜悦的神情,当想到可能就因为我们的付出让一位或更多游客能及时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这份暖暖的激动与感动便让我觉得内心有如一股温泉注入,即使门口的风吹得我发抖。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得到了一次锻炼,更让我体会到因付出而感动的心情。

Y141111班

吴琦

篇8:“个人教学问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支持教师获得专业智慧与专业态度的“个人教学问题”设计构思

教师教学工作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学科及教学等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科教学执行的专业智慧, 以及专业情感与态度。教师如何才能获得这三方面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 达成“学科及教学等专业知识掌握”这一专业要求的任务主要落实在教师的求学经历与大专院校等的学历教学过程中, 而专业智慧与专业态度的培养主要落实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 落实在如陶行知所说的“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 如此演进于无穷”的研究过程中。然而, 事实是大部分教师在“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后就不再“演进”了, 累积了大量的教学问题, 想解决却解决不了。因此, 教师培训机构要有所作为, 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获得专业智慧与态度提供支持。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R.M.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与分析可知, 学科教学的执行是一种“智慧技能”, 即“人类面对浩繁的各种情境会作出各种应答及其有效运作的能力”。[3]智慧技能的获得必须具备清晰的操作程序, 必须经过适量的变式练习并获得反馈, 且必须用言语信息将其整理与展示出来。而“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等专业要求, 其实质是“行为的倾向性”, 如“好恶”“认同”等, 加涅将之通称为“态度”。“态度”的获得并不能预先计划好, 而是在与他人、社会的互动作用中通过情境体验、自我领悟等途径达成的。

据此, 嘉兴市教科规划办为一线教师设置了“个人教学问题研究”的专门项目, 以教师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为“练习”载体, 引导教师聚焦“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并在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之道的探求中提供与他人的互动, 给予相对专业的建议与反馈, 以支持教师获得专业智慧与专业态度, 如图1所示。

二、“个人教学问题研究”的推进策略

“个人教学问题研究”以教师个体为研究主体, 项目设立之初遭到了“教师研究能力不足, 个体能否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的质疑, 但我们的项目倾向于信任教师对专业水平提升的渴求———人人都有“认识、理解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亦不会例外。为帮助教师及时获得研究反馈,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课题, 承担教师与教研员、科研员等开展“面对面交流”的活动, 创设互动机会, 提供贴近“具体情境”的建议, 并努力在推进研究的过程中帮助教师形成专业智慧与专业态度。

(一) 范式导研:提供清晰的操作程序

智慧技能本质上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 与智慧技能相关的言语信息、操作程序等必须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获得。由此, “个人教学问题研究”从“六个维度”进行架构, 形成方案设计的范式引导:一是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二是本问题产生的归因分析;三是问题的研究综述;四是概念界定;五是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措施) ;六是我的研究感悟。架设“发现问题、尝试改进、提炼成效”的过程链, 消除研究方向的游离现象, 以支持教师在有计划的改进中获得实践经验和理性认知。

(二) 分段推进:使教师在互动中获得重要的研究反馈

我们开设了“个人教学问题研究”的项目, 主要是想引导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专业智慧技能与专业态度, 研究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有着矫正认知与研究行为的重要作用。项目组在开题论证、中期研讨、结题培训这三个研究的关键时段组织课题人员与教研员、科研员等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互动研讨, 使教师获取重要的研究反馈。

我们的每次推进活动都精心选择研讨范例, 设计反映“研讨主题、研讨材料、研讨信息、研讨反馈”的“导研稿”。精心安排研讨过程, 通过“明晰研讨主题、解读研讨材料、交流研讨感悟、探讨各自疑惑”, 以触发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 激活教学研究的热情, 让参与者在真实的感悟和体验中形成专业智慧与态度。

1.开题论证“一题一例一策略”来为研究“定向定序”:“一课”即所研究的课题;“一例”即具体的教学情境实例, 旨在引导每一个研究课题在具体的问题描述中寻找研究的落脚点, 通过“例”来帮助教师聚焦研究的问题, 明确研究的指向 (即“定向”) , 提高研究的技术含量;“一策略”, 主要针对课题方案中普遍存在的研究策略的同质化现象, 以符合一线教师工作特点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特办法甚至“偏方”来提升研究的个性特点, 确保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 并在此过程中明晰研究的程序 (即“定序”) 。

2.中期研讨采用“一题一问一诊断”的“门诊”形式:“专家门诊”脱胎于医院“门诊”形式, 采用的是“中期研讨”的方式, 即在同一课题群里, 研究个体在学科教研员的主持下, 陈述自我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并相互倾听、共同诊断, 使原生态的研究问题在倾听、思考中生成新的解决思路。“问诊”的过程, 就是请专家与同伴对自我研究进行“诊断”, 也是自我研究思想与方法的展示、修正和强化过程。这样的引领, 有利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较为普遍或突出的问题浮出水面, 也为相关学科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学科问题的研究素材。

3.结题培训用“一题一法一报告”的方式能帮助教师梳理实践智慧:“一题”即所研究的课题;“一法”即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 或呈现研究课或研究课例, 重在引导教师在具体的课例教学或教学方法上呈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使研究效果显性化, 为教师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指点迷津, 提升研究的深度。“一报告”旨在帮助研究者寻找有效实践的理论依据, 为策略提供理论解释, 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和融通中提升研究者的理论素养。

(三) 实例呈现:帮助教师将隐性的实践智慧转化为显性的言语信息

加涅认为, 不管是智慧技能还是态度的形成, 都离不开言语信息———用言语信息将获得的智慧技能、态度展示出来, 本身就是形成智慧技能、态度的重要方法。因此, 在“个人教学问题研究”中, 项目组非常重视引导教师“想到的说出来, 说到的做出来, 做到的写出来”。

1.研究过程的实例印记:以记录完整、实例清晰为指向, 统一发放《“个人教学问题”专项课题研究记录册》。以“方案的优化修正建议”“典型案例 (研究现象) 记录”“显性成果简要介绍”等形式, 呈现研究过程中的实例事件, 佐证研究过程。

2.精品成果实例呈现:可以是一堂研究课的展示、一份研究案例的呈现、一本分层作业本的设计、一份导学案的设计、一份导入语的汇编、一本纠错本的设计、一份辅导前置的课例等, 而研究者必须对这些“实例”作出解释———为何这样做, 理由与效果是什么。“实例呈现”既是对研究成果的展示, 更是对研究成果的推广, 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彰显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和研究成效的可比性和应用性。

三、“个人教学问题研究”项目的实施成效

(一) 吸引了众多的参研者, 支持教师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在全市近3万多名教师中, 有56%以上的教师参与了地市、县 (区) 、校三个层次的项目研究:其中有1390位教师参与了市级研究, 8850位教师参与了县 (区) 级研究, 其余为校级研究。以初中教师为统计对象, 第一年参与率为21.45%, 到第三年参与率就达45.3%, 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初中科研洼地现象逐步消除。

经历教学问题研究的教师, 在参与省级“三项评比”和科研论文评比中彰显了优势。以2010年度为例, 203名教师参与“浙江省‘三项教学评比’”获奖的有81名;在浙江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 获一、二、三等奖的各17、39和132人, 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二;全省农村青年教师专项课题立项入围率达12%;各类学科论文也相继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

(二) 切实推进了教师专业智慧技能与专业态度的形成

“六个维度”的范式设计支持一线教师以通俗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学问题与研究设想, “分段推进”的互动方式为教师提供了研究的社会情境、获得重要的研究反馈, 验证了“从原有的经验出发, 生长 (建构) 起新的经验”的“扎根理论”主张, 切实推进了教师专业智慧技能与专业态度的形成, 具体表现为:

1.“教学技能”的增长

研究满足了教师探索“怎样教得更好”的渴求。此类教学问题研究的比重超过50%, 研究的起点往往是教师对自己已拥有的教学技能不能产生良好收益的不满意, 研究方法常伴随过程分析与方法比较, 即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程序分析与“这样好还是那样好”的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是以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标志, 直接指向于操作, 指向于可视、可听、可安排、可执行的教学方法与步骤。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很多教师通过研究改进了教学方法, 明晰了方法的执行步骤和注意点, 还产出了“新产品”, 如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记录袋”“微型课程”“学案”“导学图表”“质疑书”“互动性作业本”等。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专业指向尤为鲜明, 研究成果也更为个性化。

3.“教学理解”的加深

有28%的教师教学问题和困惑都纠结在“教学理解”上。如一位已被评为市级名师的青年教师曾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观摩到四位教师同时教学诗歌《蜀道难》。她的困惑是:公开课“同课异构”老师们都选对教学内容了吗?谁的教学内容更适宜?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较为准确地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呢?这位教师带着困惑和深思, 申报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适宜选取”进行研究。她思考了叶圣陶的“例子说”、王荣生的教材选文“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说, 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需求出发尝试选择合宜内容, 结果她不仅深刻理解了王荣生的教材选文学说, 而且活学活用, 创编了一套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选取教学内容的方法。

此类研究大都起于当下提倡的教学方式、现象与研究者个体对此种方式、现象的认知所产生的冲突, 研究途径带有鲜明的个体选择倾向, 研究过程中则会选择研究者曾接触过并产生一定认同感的方法, 研究结论的获得常伴随着顿悟———“原来如此……”“其实就是……”, 这代表着研究者探寻教学问题答案的当下最高水平, 符合高级专业技能具备内生性的特点, 标志着研究者专业技能在原有水平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4.“高峰体验”的出现

“上课从没这么爽过!”这是某实验初中的王老师在《初一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及管理的研究》中发出的感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满足的深刻情感体验称为高峰体验, 认为有相当成就的人生命中常会有高峰体验出现。很多经历“教学问题研究”的承担者, 都有类似于王老师的这种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特殊经历, 鼓舞并支撑教师形成稳固的专业态度。

“个人教学问题研究”已成为嘉兴教研与科研合力共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特色载体, 其品牌效应基本形成。下一阶段, 我们准备将这种研究方式拓展到德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诸多领域中去, 开展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美]李·S.舒尔曼.王幼真, 等.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 1999 (3) :36-40.

[2][美]李·S.舒尔曼.黄小瑞, 等.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给教师教育的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 2014 (1) :3-13.

篇9: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小结

一、教学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自信开始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好坏,与他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有直接关系!据报道衡水中学发生一件事:一位学生因为不喜欢他的历史老师而厌恶历史课,结果历史成绩很差。而老师要让学生接受他所讲的知识,首先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很难想象一个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心声、不关心学生、不公平对待学生、不和学生沟通的老师会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接受,有了良好的关系,人格力量也是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关键。一个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老师,学生精神上一定会被其所动,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爱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感染学生,遇到问题不要回避,把问题说透彻开诚布公,不要让学生留下疑虑,让学生感到真诚。学生发生问题时,与学生谈心,分析利弊,拿自己做对比,体验出真知,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米卢来中国国家队做教练时,自己背着个小包就来了!穿着很普通,这让国家队的国脚们肃然起敬,他一直保持谦虚,全身心投入,使得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杯!人格力量可见一斑。我在甘泉中学代课时,经常在课堂上会向一些后进生提出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也经常会对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又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也经常表扬他们的正确的一面,更会关心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这些学生像换了个人似的,以前似乎没得到过关心,在同学面前从来没过自信,只有自暴自弃,他们也渴望关心渴望得到认可渴望有成就感,从此他们对学习完全转变态度,回答很积极,作业也能很快完成,学习成绩逐渐好转,对学习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然后在教学中经常插入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讲二项式系数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各条线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等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上这些综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无限激发!

二、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知识结构

教材中的知识是有关联的,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一篇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是让一群瞎子摸象再让他们说出大象是什么样子,结果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有的说象扇子,有的说象柱子,有的说象墙,都无法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要及时给学生总结,及时了解知道的全部构建和各个方面有哪些内容组成,知道这些知识到底有哪些部分,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样既让学生看到大象的全部情况也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体系,也很容易很轻松的学习。例如每学完一个章节就给学生总结本章节有多少题型每个题型有多少种基本方法,学到了那么知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那些实际问题。举个解析几何中的例子:在学习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的内容时,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复习总结时可向学生提出以下五种情况让学生思考,①点p在线段p1p2上;②点p在p1p2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p2p1的延长线上;④点p与p1重合;⑤点p与p2重合时讨论所成的比值的范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突然出现的所谓特殊情况如何应对,对这一知识点的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每个基本知识点都这样做就使得学生有无所畏惧之感。

此外,全方位还体现在解决问题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上,每个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方法才能解决,每一道题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才能解题,要提问学生的方法,并总结这些方法,也可以在一些辅导书上学习总结这些方法,例如,求函数的值域就有很多方法:观察法、分析法、用函数值法、三角代换法、图像法、函数的单调性法、反函数定义域法、换元法、配方法、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法、用已知值域的函数求值域法、用二次方程实根存在条件求值域等。

三、提高自己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从个人的心理品质上讲,是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从创新实践层面上讲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早前人类的数学活动,从开始的物体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教师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一切都已经墨守成规。然而,数学教学是否一定要按照课本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进行下去呢?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也和实际结合也有所变化,比如我小时候学习的课本内容、解题方法、联系实际等方面和现在已经有较大变化,所以创新就更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指对问题展开多方向的思、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和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或多向思维,一方面表现在单位时间内不同答案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现在思维的变通性,再就是表现在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结构思维、材料发散、功能发散、方法发散和因果发散。

(2)联想。联想是由此及彼,并同时发现它们的共同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的作用是使两个看上去不相关联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创新设想和成果。联想的形式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连锁联想和飞跃联想等形式。联想的基本方法是类比法与移植法,类比法包括直接类比、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等,移植法包括原理移植、结构移植、方法移植和材料移植等。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沿着事物或过程的反向,即倒过来。逆过程的方向进行思维,取得突破性的创造发明的方法。其含义十分广泛,总之是指一切常规思维的反面。此处不再细说。根据以上概念的引入,教师要从以上各方面培养自己创新思维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不允许出现不同观点,不要把一切锁定在固有的模式中,给一切都订上条条框框。

作者简介:

篇10:暑期实践个人小结

一个人真正能力的大小并不全取决于其学习能力,而是在于其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若想能真正很快地融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去,就要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在社会中不断磨合、锻炼而来的。只有不断的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身社会经验,才能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才能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暑期社会实践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很好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得益彰。与社会接触而获得的经验,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社会经验是不可能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只有通过亲身经历、亲自感悟,才能日积月累,从而不断取得更高层次的经验。这样的经验的获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高层次的经验,而我们的在暑期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综合人力、资源、时间等多方面的情况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也使得我们团队的成员都能得到很好地锻炼。而身为团队副队长的我,更是获益匪浅。

我和我的队友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暑期来临之前,我们多次讨论、研究实践课题,最后决定以“关爱流浪群体,力促社会和谐”为社会实践的主题,而后我们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调查问卷、仔细讨论活动中可能会产生的意外情况,从而做到万无一失。而在这所有的活动中,我是负责“外联”这方面的。之前是不很愿意搞这块儿的,因为很麻烦,要跑很多路去联系校外实践基地,但后来想想,这是对自身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一个很好地锻炼机会,心态上的转变使得我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

我主要去联系了常熟市民政局、常熟市救助管理站,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常熟市的一些关于流浪群体的最直接、详尽的资料。尤其是在分管这方面的救助管理站那里,站长范利民与我们亲切交谈。我们得知,在常熟,有多数的流浪人口是外地流入而来,这其中来自安徽、河南、以及徐州那边的人数较多,而在这些群体中,不乏有一些人是假借“凄惨身世”之名博取骗取民众的同情心,骗取人们钱财,损害了民众切身利益,同时会消弱民众的同情弱者之心,激化社会群体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

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诸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实施办法》等是对流浪群体有帮助的,但是这仅限于是其表面形同弱者的群体,而对于那些假冒的“职业乞讨者”,国家并没有直接有效的法律条文,政府有关部门也无法举证控诉他们,致使他们逍遥于法律之外,蛀噬者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可恨、可恶。针对这种现象,范站长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流浪者”,不要直接给他们钱财,可以用实物救助,也可以引领他们到专门的救助部门进行救助,这些忠言给自己提了醒,避免了自己上当受骗,对自身阅历、经验的增加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势。而这些经验是我在书本上从没见过的,我很庆幸参加了这次的社会实践。

在随后去石梅广场、方塔街实际救助流浪者的行动中,我真正目睹了那些衣衫褴褛、蓬头污垢的流浪者,他们目光无神、表情呆滞,有些还神志模糊,靠垃圾桶里的残羹剩饭为生。这一系列画面让人触目惊心。真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爱还是这个社会已不需要爱?抑或是我们的爱心被那些欺骗现象所蒙蔽?在我看来,这些现象已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部分人的责任了,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都应该对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人人都有一颗“兼爱”之心时,我想,那些关于流浪群体的种种只能是后世子孙可以听到的过去的故事,社会就会是一个和谐共融的大家庭。

上一篇:主持人采访稿下一篇:感恩母亲节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