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读书心得

2024-04-29

与神对话读书心得(通用11篇)

篇1:与神对话读书心得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可能都希望我们身边能有一尊神,可以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尤其是我们陷入困境时,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为此我们可能临时抱神脚、也可能虔诚的祈祷,但最终神又能帮我们多少呢。

《与神对话》里通过神传递给我们的第一个信息也是整本书核心的信息是:“我永远是你最高级的思维、最清晰的话语、最美好的感受;最高级的思维永远是包含了欢乐的思维,最清晰的话语永远是包含了真实的话语,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称之为爱的感受;”即神就是昭示欢乐、真实、爱的化身。

书中借神之口告诉了我们很多,“我(神)最得力的信使是经验”接下来作者用了不少篇幅,阐述了经验之重要,“不倾听经验造成的后果是,你不断地重复体验到它,一次又一次”。经验是我们每次跌倒后用疼痛换来的奖励,如果你不懂得珍视,自然还要再痛一次。

当我们特别想达到某种愿望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不由自主的祈祷,“你若是恳求乞讨,你将来体验到你想要选择的东西的几率就会变得非常小,”“这是因为,你作出要求,恰恰表明你正处在匮乏的状态;当你说想要某样东西,你就会在现实中得到那种匮乏的经验。”“所以呢,正确的祈祷从来不是恳求的祈祷,而是感恩的祈祷。”感谢神赐予我们的万事万物,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非常丰富;要想使愿望成为现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信仰,“坚定地认为无论你想要什么,神都会毫不例外地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你以为神创造并决定你生活中的一切,那么你就错了。神是观察者,而非创造者。”“神创造了你,依照神的形象与模样。其余都是你创造的,利用神给予你的力量。神创造了生命的历程以及你所了解的生活。然而神给你自由的选择,让你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说到底,是你自己造就了自己的人生,糟糕的、成功的都是你自己的杰作;每次掉入逆境,自救永远是你最首要的选择;当你有足够的能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你心中最神圣的神其实就是你自己。

篇2:与神对话读书心得

这本书是写给青少年看的,但我看后觉得无论什么年纪都能看,都能给我们以启发。因为这本书里讲的各种人生问题,大多数我们都碰到过。因此,这本书实际上讲的就是人生哲学,包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恋爱交友、工作理想等等。

实际上这类书很多,但这一本写的更加吸引人。正如艾拉妮丝所说:“我想要彻底弄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不是我一直以为的这些:去提升自己、表达自己、接纳自己、爱我自己,并且尽力去鼓励别人也这么做”。所以我在这里也想向我周围的人、向我们公司里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强力推荐这本书。

篇3:获得与神对话的机会

她,有些愤青的气质;

她,对自己的理想近乎苛刻追求着……

初见李健,她刚拍完外景回来,干练的短发有些凌乱,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格子衬衫、牛仔裤外加一双运动鞋——典型的摄影师打扮。李健很忙,一进工作室简单地跟我打了个招呼,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了:“小李,这个片子赶紧修。小张,明天在哪拍摄……”这就是李健,一个闲不住、更忙碌的女人,一个想在摄影圈里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的女人。

李健的想法很多,而且总是会冒出许多新的想法,因为她想让自己的摄影作品不断地有新突破。自从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后,忙碌的李健几乎没有闲暇时光。不过李健自己倒是乐在其中,毕竟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的工作并不多,按李健的说法就是:“我现在是在做事业,事业的概念是为理想而努力。而如果只是单纯的养家糊口,那只能称之为一份差事。”

李健从业15年,在这15年里,她的人生有三个跨越:1996年,她寻梦到南方打拼,当时的她作为广告摄影专业的毕业生,认为经济发达的南方才是商业摄影的沃土。在那里,她认识到了什么才是镜头里的商品世界。2004年,她带着南下积累的经验回到了家乡天津,而此后无论是在哪里工作,她都站在摄影的最前沿。那时的她开始积攒自己的梦想,等待爆发。2007年,经历了风风雨雨,李健终于实现了梦想——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

李健的摄影工作室名为“一千米摄影工作室”,当被问到名字的由来时。她的回答很简单:“希望我们的事业有长足的发展,像路一样绵延下去,希望走在这条路上的朋友、同事能够一起开拓出更多的这样的路。是这条路使大家走到一起来,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这便是一千米摄影工作室名称的由来,代表着一个长足的跃进和发展。

对于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打工生活不过,一定要去开自己的工作室,李健的回答更像一个简单的孩子——“想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

这就是李健,一个纯粹而自然的人,一个只是想让每一张照片都会说话的人,一个会让梦想照亮现实的人。

对话李健

BE: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摄影感兴趣,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吗?

李健:从上学的时候。那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拍照和郊游,发现摄影很有意思。看过一部电影,讲“二战”时纳粹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失去了一切财产,只保留下来一本相册,这让我觉得摄影不仅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BE:作为摄影师,尤其是女摄影师,相对其他行业可能更加“奔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调适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李健:我挺好动的,我工作和生活上的时间是一码事。

BE:除了拍私人作品,你会拍摄一些时尚、广告类的作品吗?你在拍摄中更注重什么?

李健:会啊。注重能打动自己的事情。

我个人对布光及色彩的运用近乎偏执。比如说,我会使用五花八门的布光方式,最主要的是混合日光和闪光灯。另外,我对色彩的选择非常偏执,从道具到服装,甚至模特的发色都不能放过,这样才会让场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BE:我知道你们网站上的“模特”都是顾客的拍摄作品,能讲讲你“顾客即模特,模特即顾客”的事儿吗?

李健:我们在网站上宣传主要是针对普通客人的。我们努力发掘普通人身上被忽视的闪光点,为客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客人和模特的意义相同。

BE:你的这些拍摄灵感都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实现为作品的呢?

李健:我努力拍摄一些有意义、美丽的画面,寻找这些东西是我生活、学习、经历的积累,这让我能从一些平凡的过程中抓住动人的瞬间。

灵感总是来自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一个电影场景、一幅画、一本书,都会让我产生一些拍摄上的灵感,我会在脑海里想象各种各样的场景,然后或推进剧情,或拒绝放弃。想要达到完美的结合点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后,思路会进一步清晰起来,我开始构建“模特阵容”,将服装、道具、化妆等等细节确定下来,与我的助理一起做场景的前期拍摄,讨论并提炼新的想法。

BE:在你独立拍摄前曾经做了十年影楼摄影工作,这段经历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帮助?

李健:让我了解了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能把理想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摄影让我有了能和神对话的机会,也让我有了餐桌上的面包。

BE: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自己成立工作室的?是什么原因和契机?

李健:2006年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开始筹建自己的工作室。当时我们服务的影楼因为人事问题无疾而终,我不甘心,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工作室,实现自己的目标。

BE:一千米摄影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女性?

李健:是的。女性细腻,能更好地为客人服务。当然性别不是唯一的因素,以后我们也会有很多男同胞加盟。

BE:作为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你对目前工作室的状态满意吗?有什么新的更高的目标?比如想拍摄一些什么样的作品?

李健:每上一级台阶,就会有更高的台阶在前面。

篇4:与神对话读后感

用了大约一周时间看了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没太有意思,后来想想,既然很多人推荐,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所以就继续了下去。看到后来感觉本书说的很多观点可能真的是对的,但是却与我们日常的很多原则相违背。

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我们日常的很多思维模式和原始思维其实是错误的,所以这种错误的思维创造出了错误的结果,所以很多人就生活在这种错位的结果里,感觉生活非常的不幸和痛苦。

本书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人有了思维,进而有了话语,然后有了行动,也就有了结果,然后就有了经验,进而又有了思维,话语,行动,如此循环下去。所以想要有快乐幸福的生活的.话,就要先有这种思维,然后才会真的有这种快乐幸福的生活,如此良性循环先去。

篇5:与神对话读后感

从前有一片雪花,它与其它雪花一样晶莹剔透,唯独在”出生“时比其它雪花少了一角。小雪花自卑极了。小雪花大哭着问神:”神啊,你为什么让我有如此不堪的经验呢?

您是抛弃了我或说惩罚我么?“神回应了:”小雪花啊,这是你来之前的选择,你不记得了么?“雪花说:”神啊,我从没选择过这样不完美的形象啊!我难道就不能像其它兄弟姐妹一样有完美的外表么“神回答说:”你们本就是完美的造物,只是你们选择由水汽凝聚成结晶时忘记了你本来的面目,以体验你不是什么来经验你真正是什么。否则完美将永远只是一种概念。而这个选择中,一些雪花选择进入他人的眼帘通过自身的完美来赞颂神造物的完美。

一些雪花正如你一样选择进入他人的心里,通过你独有的生命故事——比如说就现在这个,及毫不逊色的飘舞轨迹来激励他人以彰显神造物之伟大,还有很多种类的雪花选择了不同的任务来到这片大地上,你们合起来让人赞叹神造物的丰富。而最终你们也都会滋润这片大地来荣耀神的恩泽。“因此人生只有一种不完美,这种不完美叫”你认为不完美“,实际佛说一切众生都是佛且毕竟成佛,又怎会有绝对的不完美呢?

篇6:《与神对话》读后感

“精神也许无法真诚地认同身体的行动能带来你选择的东西,但它非常清楚地知道,神将会通过你把好东西带给其他人。

如果你选择的是快乐。去促使别人快乐。

如果你选择的是发财,去促使别人发财。

如果你选择的是在你生活中拥有更多的爱,去促使别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拥有更多的爱。

真诚的这么做―不是因为你追求个人的好处,而是你真的希望别人拥有这些东西―然后所有这些你送出去的东西都会来到你身边。你把某样东西送出去的行动促使你经验到你拥有它。因为你无法将某样你现在并不拥有的东西送给别人,于是你的精神得出了新的结论,对你产生了新的思维―具体来说,就是你肯定拥有这样东西,否则你不可能把它给出去。

然后这个新思维变成你的经验。你开始处于那种状态之中。一旦你开始处于某种状态,你就启动了宇宙间最强大的创造机器―你那神圣的自我。你处在什么状态,就会创造什么东西。这个过程完整之后,你将会在你的生活中创造出越来越多那种东西。它将会在你的物质经验中出现”。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他们“拥有”某样东西(更多的时间、金钱、爱情等等),他们就终于能够采取“行动”去做某件事(写书、培养爱好、度假、买房子、谈恋爱等等),这将会使他处于某种存在“状态”(快乐、安宁、满意或者充满爱)。这就是拥有―行动―状态模式。

实际上,他们弄反了“状态―行动―拥有”范式。宇宙的真相与你想象的不同:拥有某样东西并不会产生某种存在状态,事实正好相反。

首先你必须处于那种叫“快乐”(或者“领悟”、“明智”、“同情”等等)的状态,从这种存在境界出发,你才能采取“行动”去做各种事情―你很快会发现,你所做的事情最终给你带来了你想要“拥有”的东西。

启动这种创造性过程的方法是,看看你想“拥有”什么,问自己,一旦“拥有”那样东西之后,你会处于什么“状态”,然后直接进入那种状态。”

以上摘自原文,一字一字敲出来的。有没有和你以前认知相左的地方。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如果我怎么怎么样了,我才会如何如何去做的思维模式。很多事情并不能如我所愿。

工作中接触过一名领导,一次聊天的时候谈到他的成长经历。他在学校当一名普通老师时,校长在台上讲话,他就会想如果我是校长,今天的讲话会怎么讲。当他不是一名普通老师时,在教育局长到学校讲话的时候,他会假设,如果我今天是这个教育局长,会怎么讲话。后来,当他到机关的时候,就会想如果他是县委书记,这个讲话会怎么讲,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多年以后看到这本书,回想这位领导的话,不就是践行那种“状态―行动―拥有”的成功模式吗?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货币―商品―货币的G―W―G的过程时说过,为了卖而买和为了买而卖是不一样的逻辑。前者是资本家的套路,后者是普通劳动者的套路。赚钱的人是先把钱投出去,换成某种非钱形态,比如商品,购买劳动力,通过再次出售再换回钱来。起点和重点都是钱。普通人的逻辑更多的是,我要努力工作赚到更多的钱,去买更好的东西,钱作为一个中间通道,连接两端非钱的东西,一直手上就留不下钱。

篇7:越沙游海与神对话

DAY 1

直飞古文明

从北京T3航站楼乘坐埃及航空直飞埃及首都开罗的航行时间是11小时10分钟,起飞时间是北京的凌晨零点三十分,因时差原因,到达开罗的时间是当地凌晨五点四十分,这让不怎么经常倒时差的人觉得好像只飞行了不到6个小时。设想一下,如果连续的几天,每天都乘飞机飞到地球上另一个有时差的地方,用不了几天可能你就会发现,时差是目前唯一可以统治地球的“家伙”,如果你不服,一定会被它虐得很惨。好在这恍惚中的“不到6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是为了穿越一次古老的神秘之国,加上埃及航空的机上服务还比较舒适,当飞机缓缓降落于开罗机场时,全部人马都已抖搂精神准备探索这神奇的国度了。

话说埃及与北京的时差刚好适合去那边旅行,可以在飞机上用早餐,或下了飞机再找地方喝点咖啡、吃个早餐也可,然后随着太阳的升起,开罗的街头逐渐忙碌了起来。初到开罗,通常均以位于尼罗河东岸的世界最著名的埃及博物馆为起点,在这个拥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埃及文明的遗物宝库中,与埃及的亲密接触开始了。

埃及博物馆是一座古老而豪华的双层石头建筑物,是由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于1858年在开罗北部的布拉克设计建筑的。因埃及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多属于法老时期,埃及人又习惯地称之为“法老博物馆”,后经两次搬迁,于1902年迁至开罗新馆,馆内陈列室达50多个。虽然博物馆中只展出了其收藏的30多万件文物中的约6万多件,但其藏品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以至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品皆有,也包括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和法老的镀金车辆,还有史前的陶器、石器,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记载古埃及科学、历史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等。当然,在黄金、宝石镶嵌的棺木中,还能看到几千年前制作的并依旧保持原貌的木乃伊。埃及博物馆内部禁止拍照,虽然对身背相机的游人来说多少有些遗憾,但这也是对古文明的尊重,而且难得放下双手全神贯注地置身于这古老文明中,相信凡到过此地的人一定会推荐其他人也要认真地欣赏一下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博物馆。

在开罗,埃及博物馆是室内的与古文明交流之地,而室外与古文明对话之地非金字塔莫属。从埃及博物馆至金字塔距离约20公里,但如果碰巧遇到开罗交通最热闹的时段,那你就能在车上美美睡上一觉了,顺便补一下飞机上的睡眠不足。

其实在距离埃及金字塔几公里外,透过车窗便能远远看到它形如汉字“金”的形状,这也是在中国称它们为金字塔的原因,实则它们是古代埃及帝王的陵墓,同时也是权利的象征。被称为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在埃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最大的也是游人最多的就是位于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代表了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长230米,共用了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有的石块甚至重达上百吨!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据说,这是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的。如果横向比较世界建筑奇迹的话,金字塔在用人用料的规模上也许是最大的了。

从胡夫金字塔向东约400米的位置,就是人们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到的那座高大的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57米、脸长5米),不过到了现场才知道,原来它是在一个大坑中,相当于低于地面很多米的一个雕塑,看来可能是拍摄角度的原因,才让很多人一直认为它是拔地而起的样子。到底是谁建造了狮身人面像,这一直也是个谜。最初的古埃及学家认为是胡夫法老,建造目的是为自己的金字塔守灵,这种说法还衍生出一段栩栩如生的描述: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的陵墓――大金字塔,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因此才有了现在的景观。不过,后又有人推测是胡夫的儿子下令修建的……对于不是专业历史学家的游客们,简单了解一下那些古老的传说即可,身临实地感受一下帝王的权利和人类文明的力量便不虚此行了。关于更多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之迷,我们等待着由专家和学者们解开的那一天。

DAY 2

惊艳白沙漠

提到埃及,很多人能想到的就是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然后就是沙漠了。的确,埃及全境96%的面积都是沙漠地带,这让人在想像中不知道还有什么能选择的去处。然而,就在撒哈拉(阿拉伯语中“沙漠”的意思,也有“无生命之地”的意思)的深处,有一片惊艳之地――白沙漠,那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加上日出日落的光辉,使得白沙漠的美景独一无二。只是要深入白沙漠腹地,越野车是唯一的选择。

越野车们在遥远的一个镇子上静候着我们,而旅行车队要行进长达数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那里。车队从金字塔附近出发,随着金字塔在窗外逐渐变小至消失,路上的风景也从城市景观变成了沙漠景观,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看来在撒哈拉旅行,要耐得住寂寞。好在“爱车机构”联合了埃及旅游部、埃及驻华大使馆旅游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北京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等单位,组织了几十辆车的大型车队,一路热闹自不必说,可如果单人单车的话……也许要不时地对着车窗外的撒哈拉在嘴上说着点什么,才能完成这段旅程。

埃及的沙漠公路上,空旷;沙漠公路上的蓝天,无云。从相对密集的城市一下换到眼前的影像还略有些不适应,车队开始通过车台进入了相互谈笑阶段,众人无不赞叹埃及的气候及环境太适合驾车旅行了。在畅快自由地驾驶了约400公里后,车队抵达了换乘越野车的镇子。还没下车,远远看到一辆辆具有当地特色装备的越野车和当地阿拉伯司机的时候,所有人都兴奋了,这些阿拉伯司机们将带我们领略撒哈拉中最美的地方。换车,带上随身装备,七人一车,包括一名阿拉伯司机,同车的阿拉伯司机用浑厚的嗓音喊着“My friend, welcome”的同时,越野车队开始深入撒哈拉。

越野车与普通家轿的主要区别就是能适应更多复杂路况,而在撒哈拉的深处,越野车也更让人心安一些,毕竟沙漠中除了沙子就没有别的了。越野车一路狂奔,带着一直盼望的白沙漠,却没想到先映入眼帘的是黑沙漠。撒哈拉的广阔地域成就了沙漠的类别,眼前这片满是黑色石材的地域就是当地人说的黑沙漠,地壳的运动给这里的沙漠铺上了一层“黑纱”,这在其它沙漠中是看不到的,想必这里的地下也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为了在天黑前赶到白沙漠腹地,我们匆匆告别了黑沙漠,整个车队汇聚在一起,在夕阳的光芒下享受着冲下沙坡的豪爽,这可能是在埃及沙漠中难得一见的壮观场面了。

在天空还有一些光亮的时候,一片片白色浮于沙漠中,第一反应是仿佛看到了雪,可能是因为即将结束的北京冬季雪太少了。虽然奔波一天,但大脑还能清楚地意识到,在干燥狂热的撒哈拉,下雪太难了。渐渐深入白沙漠后,越来越多的石灰石被风蚀得像各种艺术雕塑,穿越其中,真像到了另一个星球。蹲在地上,摸了摸那些硬质的白色地表,粘了一手白色的粉砾,此时发现黄沙少多了,而且有黄沙的地方也都比较浅地盖在这些白色之上。可惜时间来不及了,否则一定要找到一片没有黄沙、只有白色的景观,那里一定会有更多奇迹。找了一片相对平整的浮沙区域,安营扎寨,等待白沙漠的星空。

DAY 3

回归绿洲

睡在帐篷中,一直想像着白沙漠的日出会是怎样一种景色,好像还没睡着,便有人喊着马上要日出了。披上棉服,迎着白沙漠凌晨稍冷的空气出了帐篷,远远看到天已经红了,然后便是众人拔出“长枪短炮”追拍那短暂日出的场面。此时的白沙漠中,那些白色的地表又仿佛化作了海面,石灰石雕塑们也像海面上漂浮的船只,它们与日出的红光一起,组成了白沙漠中最美的定格画面。

短暂的日出过后,简单吃了点东西,车队就出发赶往下一站了,因为我们的装备只够在沙漠中生存一天。越野车队抵达白沙漠的另一端,这里是我们离开沙漠继续自由驾车的换车地点,即换回小车车队。后面的路多是沙漠中的柏油路,只是路面不时会出现破损,看来沙漠公路的维护难度比较高。都说山区的天气突变情况比较多,没想到沙漠中的天气也说变就变,一阵风起,车队被漫天黄沙包裹着行进。也不知被黄沙弥漫了多久,直到车台中传来有车出现故障时,车队才停下做短暂调整。

这时故障车通报全体成员都最好做一下检查,因为故障正是由于风沙所致,太多的沙粒钻进了发动机舱,在一些影响机械运转的地方存下了大量黄沙,这才导致了机械部件或电路系统的不良反应。想到车队的头车是一部越野车,有别于其他家用轿车,便想到看看越野车的发动机舱状况。

打开头车的发动机舱盖,多少有些惊讶其里面的状况,原本也意识到越野车的设计构造就是为了适应更多复杂情况,应该没什么异常状况,但也没想到眼前的越野车发动机舱内的沙粒少得可怜。一是其原本的设计理念,二来可能是因为越野车把发动机进气口提高了位置,比如打开空滤,见不到一粒沙,其他地方也只是无关紧要的地方偶有几粒吹一下就会掉的沙子。而车队中的家用轿车发动机舱内,就像阿凡提的咒语“沙子一屋子”一样,堆得到处都是,打开空滤能吓你一跳,要是空滤过滤再出问题,这些沙子就会全部进到发动机内部,那麻烦可就大了。唉,如果要是能应了阿凡提那句“金子一屋子”的咒语,我们就都发财了!

处理完车辆的黄沙问题后,继续前行。风渐小,路两旁出现了树木、村庄,我们进入了一小片沙漠绿洲。路人也多了,见到车队的当地孩子们都笑着挥舞着双手。算了算余下的路程,车队决定补满各车的油量,却没想到几十辆车在一个小加油站中成了最为壮观的场景,而另一个没想到的就是全队的加油时间算下来将近用了2个小时。还好,在当地排队加油的车辆中,我发现了一辆满是明星范儿的涂装重卡,观赏中,两个司机热情地招呼我并近距离为我介绍着他们的这款“漂亮的作品”,车身上的色彩以及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涂装瞬间把时空带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

原来这两个司机是亲兄弟,哥哥今年39,弟弟31,他们长年在路上拉活儿,在路上的时间远比一般人多得多,他们才是真正的“旅行者”。弟弟说,这辆车的涂装是专门找了设计师为他们设计的,大到整块的车身涂装、小到车身结构上的小花边贴纸,把与自己为伴的车装饰得这么漂亮,让我想起了那句广告语:一路好心情!而且,为了更好的“旅行”,他们的车身上有一个小厨房,还能烧热水,在给我演示的时候,还为我倒了一杯他们常喝的一种茶,味道甜美,不禁赞叹他们太会生活了。驾驶舱内,同样有着强烈的只属于他们的特色布置,拍了几张照片准备走时,发现他们已经开始自己擦洗上了车辆的轮胎,轮胎瞬间被擦得黑亮黑亮的。想想在国内见过的所有大车司机们,不是自己身上全是土,就是自己与车一同都全被覆盖了一层土。看来不管做什么工种,时刻想办法让自己心情好一些才更重要。

由于大车队相比只有两三辆车的小车队行进速度还是要慢不少,因此在离原本计划要赶到的城市还不短的路程时,夜色就已经降临了,车队便选择在了哈里杰这个绿洲小城中安歇一晚。

DAY 4

夜至卢克索

次日醒来,当地的气候很舒服,早餐后在酒店院子中放松地溜达了一下,准备前往今日目的地――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畔东岸的埃及古都,卢克索。只是当日的天气没有了太阳,漫天的黄色伴了我们一路,好在这段路途中没什么特别需要下车拍照的地方,只是开车,这样至少不是那么晒。不过天空也黄,沙漠也黄,时不时还会有流沙被风吹得想要盖到沙漠公路上,看来撒哈拉真是很难有生命的地方。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埃及人民生活得倒也淡然,见到路人微笑的表情时,你会觉得这里有真正的快乐。

不过从地理上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卫星图上看到的绿洲地带也均是有水源存在的。不管人们在艰苦的沙漠中如何淡然生活,一定离不开水。因此,水源是一片地域繁荣的根源,真正成就了埃及的正是这片沙漠中唯一的河流――尼罗河,它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达6千多公里,流经于非洲的东部与北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尼罗河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人类便在此居住和农业生产,便有了从古至今的埃及。

当日行程不长,下午便进入了卢克索地区。车队一直沿尼罗河行进,河两岸住满了人家,都是埃及人民最本真的生活。到达酒店后,天还亮着,尼罗河的平静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的力量。

既然卢克索是众神庙的所在地,那就先来一次夜晚的神庙之行,因为黑夜一定会让神庙更加神秘。晚餐过后,全队人员来到具有特色声光表演的卡纳克神庙,在昏暗的灯光下,随参观的队伍缓缓进入。原来,由于这里早已成了著名的旅行地,神庙在夜晚会上演一场声光秀,即通过打在神庙建筑上的灯光及音响中传出的话外音讲解,让这座宏伟的建筑充满了生命力!游人也能从中感知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不过夜晚的光线相对暗了一些,众人带着赞叹相约次日白天再来神庙一探究竟。

DAY 5

仰望众神

尼罗河的清晨泛着薄雾,鸟儿、小蜥蜴等生灵们也都出来晒太阳了,带着昨夜对神庙的赞叹,全队人马再次来到卡纳克神庙。

相比夜晚的神秘,白天的卡纳克神庙更显现着它的壮观。神庙内最为壮观的是其一进门的石柱大厅,在面积约为5千平方米的地方,共排列着134根巨大石柱,中间两排的柱子最为粗大,重量达到了12吨,据说石柱顶端能够站下百余人!想起前夜,走到这高大的石柱森林间越发觉得没有尽头,透过石柱顶端的缝隙只能感到微弱的天光,人群在里面显得过于渺小,而深处的石柱间没有一丝光亮。独自走到无光的石柱间,闭上双眼冥想了片刻,太阳神一定已经感知到了我们的到来。

卡纳克是埃及最大的神庙,除了那些巨大的石柱,最神奇的还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它高达30米,重320吨,谁也不知道它是如何从阿斯旺的山体上分离出来,又如何竖立在卡纳克神庙之中的。有人形容过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更有人形容过古埃及人做到了塔不惊人死不休、庙不惊人死不休。卡纳克神庙之所以如此著名,不仅因为它的壮丽,而且因为它的建筑元素,那些大圆柱和轴线式的设计,都先后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

白天的卡纳克少了夜晚的神秘,显得多了几分破败不堪,到处都是历经沧桑的痕迹,但看着墙壁上的各种石刻壁画及仅存的局部完好的一点遗迹,卡纳克神庙当年的无比壮丽尽情由脑海想象。如果说世界上有太多景点是用来观赏的,那在埃及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却是用来阅读的。

在卡纳克神庙南部3公里处,是到卢克索后必去的另一座神庙――卢克索神庙。卢克索神庙证明了卢克索辉煌的过去。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自然神姆特和他们的儿子月亮神孔斯而修建的。在新王国时期,它是每年奥皮特节的中心。在节日中,一座太阳神的雕像会从附近的卡纳克神庙延尼罗河游行至此,并且会和他的配偶自然神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以庆祝丰收。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曾经的神庙文物流失严重,后来经过埃及政府的大力保护,才呈现给了游客如此众多的古代遗迹。

埃及的金字塔是公元前26世纪左右古王朝的遗迹,而之后中王朝与新王朝时期的遗迹则集中在卢克索,除了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卢克索的古代遗迹还有帝王谷、帝后谷,阿蒙神庙,哈布城,哈采普苏特陵庙,埃斯那神庙以及卢克索博物馆等。因此可以说“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只是如果想在卢克索把这些古代遗迹看个遍,没有充足的几天时间是完不成的。想到埃及除了拥有众多古文明遗迹,还拥有一个最著名的度假胜地——红海,那些此次没有深入的神庙们,我们便暂且留下当个念想儿,下次再来。

从尼罗河畔的卢克索出发,距离红海边的度假城市赫嘎达将近300公里,刚离开尼罗河不远就又是在沙漠中行驶了。看着没有尽头的荒漠,不禁感慨了一下,埃及的沙漠地域的确太大了,尼罗河便显得更加珍贵。正感慨着,天空落下了雨滴,不是很密地掉落在前车窗上,雨水大小基本是可以不用雨刷器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天气预报中连小雨中的小雨都算不上。不过导游的一句话再次让我们感慨了,因为他说这点雨滴在当地都能算是“暴雨”级别了,这更让所有人感到了水的珍贵。节约水源,真的是全天下的事。

随着几滴雨水的很快消失,天色再次暗了下来,进入赫嘎达后,虽然在众临海酒店中挑了一家离海最近的,但也已看不清红海的影子了。全队进行充分休整状态,都准备着次日投入红海的怀抱。

DAY 6

红海真心蓝

对于多数暂未到过埃及的人来说,很难想像在沙漠风情绝对为主的埃及,还有一片曼妙的红海美景。从荒芜的沙漠来到清澈的海边,你绝对会相信,撒哈拉与红海原来早已相恋了万年。景致的完全转变再次激起了众人的兴奋神经,早早用过餐,便来到海边登上游艇,向着红海深处出发了。

我们乘坐的游艇大约能装载三四十人的样子,从上了船,眼前就已经只剩下蓝了,而且都是清澈的蓝,不时能看到自由游动的小鱼们。看得出众人的兴奋,尤其又全都是从多日雾霾天的困扰中跑出来的,面对眼前的各种美景,只剩下了一件事——拍照。

说实话,我已很多年没怎么游泳了,也早已不像多年前以游泳保持锻炼甚至还参加一些比赛的状态,可能是因为游泳池的拥挤,或是因为池水的味道,再可能是因为环境好像越来越不是那么自然舒适,结果偶尔也就泡泡温泉了事。但面对红海如此清澈的蓝,也不知哪来的反应,我的反应只有一个:只想往下跳。当然,早已过了冲动的年龄,还不至于马上跳下去,潜水的地点也要中午才能到,我便收了收这份兴奋,先拍些照片吧。

越往深处走,越发现红海的蓝千变万化,在阳光的照射下,红海尽情地展现着她的婀娜多姿。船开了一段时间,远远地看到一片岛屿,岸上竖着几个大大的字母:PARADISE。干净的沙滩,配上这清秀的海水,这里真是享受的“天堂”。此处也是出海的第一站,在浅滩上先亲密接触一把。到这里的游人不少,只是在这片大沙滩上也显不出多来。游客来自地球的各个国家,你能听到各种语言在这里表达着玩海的兴奋,尤以俄语国家的人最多。虽然大多都语言互不相通,但招手、微笑,相互欢呼、拍照,都是这里最常见的画面。

在浅滩处短暂停留后,上船前往潜水区域。航行中,船上的当地船员为大家准备了自助午餐,边吃边看着海鸥们在船周围的追逐,画面美极了。吃饱喝足,船员告诉大家已经到了潜水区,下面有千万条鱼儿们和各种珊瑚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时,我刚上船就想往下跳的那股劲儿终于上来了,换上脚蹼,带上泳镜,一头扎进红海的怀抱。红海的水下世界之美丽就不形容了,任何词语都显得那么不给力。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的话,那就是:来红海不潜水,太遗憾了!当然,可能很多人不太会游泳,但尽可放心,因为这里的船上都备有救生衣,穿上它,你想沉下去都根本没机会,你只需要带个大泳镜和换气管,漂在水面上低一点头,只让泳镜低于水面就能看到水下的一切了。不过对于那些要来红海又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更值得做的事,就是在来红海前练会游泳,那样你将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除了潜水,在红海上的一天还有一件可以做的事——海钓。握好简单的缠绕鱼线的工具,把放好鱼饵的鱼钩扔到海里,然后你就可以发呆了。其实说是海钓,不如直接发呆,虽然钓到鱼也会很兴奋,但这么多年的环保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与动物们争斗,又何况红海的水下世界是那么美丽。下次再去,我还要“海钓”,但会把鱼钓去掉,再把鱼食固定到线头上,任其沉入水下被鱼儿们食用,那才是真正的享受——喂着鱼发呆,然后,吹着舒服的海风晒太阳!

又说到晒太阳,这还是真要引起注意,因为红海游玩通常都要近一整天,一直在海上晒太阳,还是要防一下紫外线的,抹抹防晒霜或偶尔回到船舱里,否则等过几天看到不停掉皮的后背、双臂和脸颊,就来不及了。

午后阳光的紫外线强度渐渐减弱,红海的蓝又变成了深色,很多船只在海上漂游着慢慢向码头靠近,场面如同一支多国舰队般壮观。与红海的真心蓝只玩耍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但也足以让你有了再来的理由。

DAY 7

返回开罗

告别红海,在埃及的旅行进入了尾声。从赫嘎达返回开罗,全程400多公里。带着对红海的依依不舍,车队沿海边缓缓前行。在一路海边的景色中,几乎都是一样的美,只是因区域使用规划不同大多没有开发,偶尔能看到高档的别墅区或酒店设施,但相对很成熟的赫嘎达略显得偏了一些。鉴于对海景的留恋,在挑选了一处停车安全的公路边,车队进行短暂调整,大家漫步海边拍些最后的照片,也捡些红海沙滩上的贝壳做个纪念。不过,在这无人的区域,还是发现了人为的垃圾。保护环境还是要靠每个人的努力,这样才能让美景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车队沿海岸行驶了约300公里后,逐渐远离大海,向着开罗城区的方向驶去。路上的车辆也渐渐多了,这预示着进了开罗城,又将面对很是热闹的交通了。天还亮的时候车队便已经进入了城区,但在距酒店不远的一段路上,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与蜗牛赛跑。到达酒店时早已过了晚餐时间。看来开罗的交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可能当地正在寻找好的解决办法。

在埃及连续好多天的旅行,给足了身心完美般的享受,但在旅行快结束的时候,终于发现饮食习惯的不同在几天之内还是不太容易改变的。丰盛的晚宴同样吃得很饱,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在用餐快结束的时候,一盘咸菜满足了众味蕾对家乡菜的想念。看来初到埃及的话,还是可以考虑带一些自己习惯的食品或调味料,以备不时之需。

DAY 8

萨拉丁的眺望

在开罗的最后一晚一直回想这几天的旅行,好像就连梦中也在回忆,但发现对开罗的印象好像并不太多。在埃及的最后一个白天,决定要去看看开罗城的全貌,眺望地点选在了位于开罗城东郊的穆盖塔姆山上,那里有一座城堡,是11世纪时期萨拉丁(1138~1193)为抗击十字军东侵而建造的——萨拉丁城堡。虽然这座城堡是萨拉丁精心构筑的,但在1182年城堡刚刚竣工不久的时候,他便将城堡交给了侄儿,自己去抗击十字军了,由此在军事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更让人感慨的是,萨拉丁离开城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1193年,萨拉丁在大马士革身染重病不治而亡,一代英雄的萨拉丁就这样异死他乡。看到萨拉丁城堡,就会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雨沧桑。

由于城堡在山上,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城堡中的尖塔像利剑一样插入云端,那是城堡中的阿里清真寺,清真寺的巨大圆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这是一座模仿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清真寺的样式建造的寺庙,建于1830年至1848年间,带有浓厚的土耳其建筑风格。寺庙的建筑在地面上围成了一个大大的院子,里面很干净,进入时要把鞋脱掉,或者戴上一副鞋套也可。从院子里再进入清真寺室内,能看到其豪华的装潢——半空中有数量很多的吊灯,灯光和谐、安静,让整个清真寺显得庄严肃穆。

篇8:与神对话读后感

很感恩他的分享。我也是很荣幸或者说很有机缘拿到了这本书。我开始并没有想去看,而是我和公司其他2位同事一齐邮寄给需要的兄弟姐妹。我边整理书边想,自我都没看,别人说好,但不必须对每个人都好,我能否看的进去?能否明白里面的资料?以便于我和邮寄给她们书的兄弟姐妹来分享体验(我不能自我都没看,就说此书好,而这样邮寄给她们,好像自我有些不付职责,或者拿着这位沟通师的这份礼物而自我把它当作普通的一本资料邮寄就结束,自我开始不放过自我了--我的习惯模式)。就抱着这样的心态(为了解资料、为完成托付的任务)而去读。开始就是为了了解资料概括而翻阅。有时会感觉这本书,说的那么神奇,(lz13)那么玄乎,毕竟是“神”,我是普通人,做不到她说的这样,也一下换但是来她的思维,当慢慢让自我静下来,不带批判,放空自我跟着书的资料去走,自我心静下来了,很能读的进去了,不在是书里一个观点,习惯的思维模式给一个反观点来批判了。就这样在公交车上、下班后空间都想找个时刻来读。当我读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和自我的过往思维有很多的不一样(能够说是给自我的思维模式一个很大的冲击),让自我有了一个更广阔的思考问题的方向。但在感受内心,没有很大的喜悦,问自我内心怎样了?

图像浮现出来,是我看书过程的一个疑惑,自我还没有去整理。或者说自我有一份情绪被触动而没有去安抚。而书中有一个阐述大概是:“你今生来到世间,你已经拥有了很多的知识和智慧,只要去忆起你的真实身份,为此去选取,去做,去体验,向真实的身份目标靠近……”读到此时,我问自我,我的真实身份的目标是什么?我此刻做的是靠近我的真实身份的目标吗?此时浮现出我沟透过程中问过自我的问题:我今生来的目的是什么?---报恩,传递光与爱。如果说这是我今生的真实身份或者说今生要体验的或者说是任务,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为前一部分,而忏悔。我没有去做这一部分,而且是此刻远离自我要报恩的对象-父亲,为自我的行为忏悔;对于传递光与爱,这部分我首先感谢自我开始敞开心去体验被爱了,(家里人那么多人的那么多年的关爱,我以前则是视而不见还认为自我不被爱,)此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同时也在经历体验什么是爱?这个很多人很久就争论的话题。走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还没学习并领悟爱,则没法去给予别人爱,因此自我还有很多路程要走(当写到此时,我的心很沉重,很痛,感受到了自我对父亲的内疚,没有做到做女儿的职责而自责)。同时也感谢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我此刻的状态和要做到事情。

篇9:《与神对话》三部曲读后感

读《与神对话》第二卷,有好几次看着看着感觉浑身血脉豁然通畅,身体变得很轻很轻,说不出来的舒服,以至于忍不住闭起双眼,细细体味这种美妙的感觉;

读《与神对话》第三卷,觉得人类真的很渺小很渺小,感觉自己是站在宇宙间的某个星球上看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所有的事情是那么的透彻,这个星球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是让人不理解的!就好像人类在看着蚂蚁们的生活一样!看到结尾的时候,有一种很稳定,很祥和,很感动的情绪充满了整个身体,这种感觉真得很棒!

最后看了《与神回家》!对人的生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尼尔,《与神对话》三部曲读后感。唐纳德。沃尔什怎么就有这样的智慧呢?我只能相信他真得是在“与神对话”了,哈哈!

就像书里一直在说的,这套书不是无缘无故来到我的手上的,他是响应我的要求,被我吸引而来!

写这段话的时候,爸妈在遥远的外婆家,因为外公危在旦夕!

现在想想,自己有一段特别想看书,就觉得没看书很难受!有一次我还在QQ签名上写了:很久没看书了,很想看书!为这个还被同学挪揄了!但是现在回想那段时间刚好是闻知表姐夫病重的时候!表姐夫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5口,就靠他和表姐打工赚钱养,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需要很多钱,表姐夫有点手艺,一年下来也还不错,养养家也就这样维持着!可能是表姐夫太节约了,一年到头吃了太多腌制的东西(我猜测的),不幸就得了尿毒症!当表姐夫得知病情的时候,他没有采取任何的医疗,他说:家里好不容易好点了,不能因为要给我治病就又把大家拖累了!所以他一直坚持着不医治!当姑姑把事情告诉我爸的时候,表姐夫已经病入膏肓了!

爸爸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无言!

表姐夫才40出头呀!姑父也刚去世不久,读后感《《与神对话》三部曲读后感》。姑父的死又纯属意外,他是爬上屋顶盖瓦片的时候摔下来猝死的!

人的生命怎么就这么脆弱呢!从2005年我回国,5年的时间就有5位亲人相续离我而去!

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我很想看书,在网上一搜,就看到《与神对话》了,于是就尝试着买了一本,结果一看之下惊为天书!立马追买了整套书!

这真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里面牵涉了科学,宗教,社会,政治,环保,早教,教育,物理,哲学,生死,亲子关系,两性关系。。。任何你想到的和你没想到了里面都有了!强烈推荐朋友们买来看!

篇10:《关键对话》读书心得

一、了解关键对话:

当人们激动时,意见不统一时产生的对话就叫做关键对话

二、学会辨别关键对话:

1、学会观察,注意何时安全出现危机

(1)注意身体信号,胃部紧缩或眼睛干涩。你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每个人的反应都会有一些不同,你的反应是什么?不管是什么,你要学会把它们看成一种信号,让你自己在事情失去控制前先后退一步,慢下来,然后用心开始。

(2)注意情绪。

(3)注意行动。

2、学会发现安全问题的警告信号

从沉默和暴力中,就能辨认出其中的安全问题。

3、注意观察自己在压力下的行为方式

在对方生气时,你也会生气、沉默、语言暴力。

三、解决关键对话的技巧

技巧1:道歉

当你冒犯了别人,或者是得罪了别人,首先要真诚的道歉,对你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去道歉。这样做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的气氛,然后再回到议题上,尽量弥补过错。

技巧2:对比

篇11:《关键对话》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章主要是在揭示什么是关键对话,它们往往有三个特点:1.双方观点背道而驰;2.对话具有较大风险;3.双方情绪激烈。主要在阐述其重要性,为什么我们会应对不好这种情况,以及争取应对后我们能获得什么。

第二章告诉我们需要摆脱“傻瓜式选择”(即要么倒出良药苦口的实时激怒对方,要么为了保全面子违心地接受错误的决定)的困扰~营造安全氛围,让双方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加强沟通真实想法,让意识更统一,行动更有力。

第三章,正确认识自我,从“心”开始,这章的重点在于关注自己真正的需求,你唯一能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在有可能有暴力行为的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并拒绝“傻瓜式选择”。

虽然书中多次表明确实有“傻瓜式选择”之外的选择,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习得,但总还是会有一点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学会,总有点觉得这是一种很难学会的技巧~嗯,非常期待后面的内容!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安全”在对话中的重要性,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畅所欲言;而营造安全的氛围首先就是需要觉察,需要注意观察,观察别人的状态、觉察自己的状态,用以确认现在的氛围是安全的、可以正常交流的。观察也正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我们必须首先发现问题,然后再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我们如何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在觉察到对话出现问题时暂停对话。

上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下一篇:2016三分钟英文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