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课教案

2024-04-23

对话课教案(精选8篇)

篇1:对话课教案

学写对话(公开课教案)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

生:好!

师:谢谢!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老师把我们刚才的对话写下来了,请看?

师:出示课件一

老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同学们说:“好。”老师说:“谢谢。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谁来帮我读一读这段对话.这是老师第一次写的。老师还写了第二次呢!

师:出示课件二

(二)老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

同学们说:“好。”

老师说:“谢谢。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第二次,老师是这样写的,内容一样,文字一样,连标点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哪儿不一样吗?

生:一句一句地写……分行写……分段写!

师:对!话是一句一句说出来的,我们就一句一句写下来,写了我说的话,再分段写你们说的话。不管谁说的话,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单独写一个自然段。这种方法叫分段写对话。(板书:分段写)

师:分段写对话,条理更清晰,内容一目了然,读起来也轻松。同样的对话,我还写了第三次呢?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三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写对话,好吗?”

“好。”同学们说。

“谢谢。”老师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这篇和第二篇,对话内容一模一样,文字也是一样的,也是分段写的,但是什么变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我们来看,第一句,提示语在前面,第二句提示语在后面,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课件上勾画)

师:提示语变了,还有什么也跟着变了?

生:……

师:请关注“说”后面的标点。(重复出现两段话,对比)

生:标点变了。

师:对!我们再来看,提示语在前面,“说”的后面用冒号;提示语在后面,“说”的后面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用逗号。(课件标注)

师:别忘了,对话的内容要用上前引号和后引号哦!

师:接下来我要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两篇对话,请你认真看,仔细听。想一想:你最喜欢那一篇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三篇。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对话显得更活泼,更灵动。第二篇,提示语的位置一成不变,太单调太死板了。

师:猜猜看,老师还会写第四次吗?出示课件四

(四)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谢谢。”老师微笑着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看看这一次和前面几次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想一想,在提示语里面添加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对话有声有色,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把人物写活了!

师:由此可见,要写好对话,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段写

2、变化提示语的位置。(标点)

3、添加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

师:下面有一段对话,你能把它改一改吗?

要求:1、分段写。2、适当改变提示语的位置,正确使用标点。3、添加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

出示课件五

抽读。

妈妈对我说:“今天咱们去动物园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我说:“好啊,好啊,那我们赶快出门吧。”妈妈说:

“不着急。等我洗完衣服再去也不迟。”

师:谁来分段写?(生课件演示)

师:谁来改变提示语的位置?(生演示)

师:请检查标点是否正确。(师修改)

师:谁来添加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生说,师写)

生读对话。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想看吗?

出示课件六

小猴子要桃子

小猴子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说:“是吗?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猴妈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师: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对话太有意思了,赶快读一读。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可爱、贪吃、笨小猴)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妈妈?(温柔、慈爱、智慧)

你能读出他们的语气来吗?同桌分角色试试吧。

师:谁来跟我们展示一下。指名分角色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有滋有味,如果能配上动作来表演这个故事,那就更精彩了。指名上台表演故事。

师:猴子有一个经典姿势,来,跟我一起做:双手提起,食指下垂,放于胸前,脖子一缩,眼睛一眨。(哈哈哈)

师: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学猴子挠头和脖子)

师:可以了,来,开始表演吧。要演出猴子的动作、神态、和语气来哦!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个表演一次。

师:这个故事有趣吧?老师相信你们能把它写得更生动,更精彩。要求:1、分段写。2、写好提示语——变化位置,正确使用标点。3、添加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动作、神态和语气。生写。师巡视。适时提示:这是一个小故事,别忘了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哦!

师:写好的同学,请对照屏幕上的对话描写,检查:1、分段对吗?2、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吗?标点正确吗?3、猴妈妈和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语气合理吗?

师:请同桌交换,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师:你们最想欣赏谁的故事?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她来前台展示。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她哪儿写得好。

师:哪位同学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请带上你的故事到这儿来。我们一起来评一评:1、分段写。2、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3、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4、标点正确。

师:请大家再认真细读,看看他哪儿写得好?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师:想看看老师的对话描写吗?出示课件

小猴子要桃子

一天,小猴子正在门口玩。有个人挑着慢慢一担桃子走了过来,他一边走一边吆喝:“卖桃子喽,又香又甜的桃子,不香不甜不要钱!”小猴子听了,馋得直流口水,快步向家里跑去,一进门就大声喊:“妈妈妈妈,我要吃桃子!”

“是吗?”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摸着小猴子的头,笑着问:“一天吃3个,够不够呀?”

“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小猴子急得连连摆手。

妈妈想了想,伸出手指头,比划着说:“三天吃9个,够不够呀?”

“9个!”小猴子一听,高兴得又蹦又跳,连声说:“够了够了!谢谢妈妈!那你赶快去门口买吧!”

“傻孩子!”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小猴子摸着后脑勺说:“我怎么傻呢?门口真有个卖桃子的呀!”

师:喜欢吗?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话描写。怎样写好对话呢?

1、分段写。2、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变化,正确使用标点。3、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师:真实、生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自于我们平时的观察和积累。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气。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作家是怎样描写人物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几遍,多学一点。我们也能把人物的对话写得活灵活现,有滋有味。

小猴子要桃子

小猴子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说:“是吗?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猴妈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九个!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小猴子要桃子

小猴子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说:“是吗?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猴妈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九个!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比一比,再组词

姓名

窿

齿

窿

拼一拼,写一写

lian

peng

chen

shan

fang

fu

qing

ting

Ku

long

pan

chan

bei

can

ding

zhu

pi

juan

xun

su

teng

tong

tuo

mo

zhuang

jia

fan

zhi

cai

jian

ma

fan

shu

xi

guan

gai

ye

lian

bi

po

ye

mu

jiang

lin

ji

han

jiao

po

yu

yu

cong

cong

shou

yi

wu

qiong

zuo

gu

you

pan

pian

pian

qi

wu

xi

chu

wang

wai

huang

wu

ren

yan

qing

xi

ke

bian

wu

guan

duan

zheng

篇2:对话课教案

本课时选择的是第四单元2d的对话内容,话题是谈论新学校的校规。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流中运用情态动词can, must, have to表达许可和禁止;祈使句的否定形式;语音语调和意群停顿。教学难点:不同情态动词表达的意义区别;can和can’t的重弱读变化。

1.导入对话情境。教师创设情境:When you go to a new school, you want to be a good student so you may want to know about school rules.John is at a new school.Let’s see what rules his new school has.2.理解对话大意。让学生读对话,或听对话,回答几个问题。

1)What are John and Alice talking about? 2)How many rules does Alice mention? 4 3. 理解对话细节。让学生再读一遍对话,提一个关键的细节问题:What rules does the school have? 请几个学生问答,再将完整的祈使句板书在黑板上,分成两栏。

Dos

Don’ts Wear the school uniform.Don’t be late for school.Be quiet in the library.Don’t bring music players to school.4. 语言探究及学习。让学生找出对话中所有的情态动词并画线,与同伴核实自己的判断并讨论这些情态动词的意思。5.让学生听对话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和意群停顿。

6.在班级中开展集体性的分角色对话朗读活动,表演对话。

阅读课教案

本课时选择的是UNIT4,B部分2a-2c 的内容。

主题部分是Molly写过Dr.Know的求助信和Dr.Know给Molly 的回信

1,读前热身讨论,让师友讨论几个问题 快速阅读,找家规。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将两封书信分开阅读。

1)学生阅读2B中的第一封信,圈出Molly的家规,然后再将圈出的内容转写出来

2)学生阅读第二封信,找出Dr.Know的观点并画线,师友相互交流各自的判断,观点,教师核对答案。

3.再读信件,聚焦求助信特征和语言。要求学生快速浏览两封书信,让学生比较一般文章,找出信中有哪些特别之处。总结如下:

1)书信称呼中所共有的词汇Dear 2)称呼后用逗号,不用冒号

3)求助信中第一句是主题句。其后就是解释说明主题句的细节句。

4)信件结束前一般会有明确求助的句子,即What can I do? 4.师友共同解决 文章中常用的短语,再全班讨论,体会意义和用法。

5.让学生用情态动词填空,完成活动2c。注意第三人称的转换。

篇3:新课标下的语文对话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对话教学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 教师大多采用的是“独白式”的教学。教育中“独白”仅把教育理解成工具, 而没有把教育理解为生活, 这在我们注重“生活世界”的本初意义的今天, 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迷误。“独白式”教育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少自我感受, 加工信息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通常是“接受型”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审美感觉被教师的“专制”、“强迫”压制了。随着新课程语文标准的建立, 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也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 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及时跟上等原因, 产生了对对话教学的误读, 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偏差。因此, 在对话教学中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借。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把教材当成“圣经”, 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 教师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学完了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对教参的依赖性强, 很少有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罗曼·罗兰说过,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有。教师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 所谓的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 也易于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浅读、误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 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 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 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 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 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决窍, 就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读出文章的妙处, 读出了自己的惊喜, 我便敢走进课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 思考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课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第二, 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 文本的内涵和意蕴主要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应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新课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待的感受和体验。”然而眼下不少对话课中, 老师对学生感知文本不够重视, 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什么感觉就已经开始对话了。因而在阅读教学的初读和精读都要进行生本阅读。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 让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保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调动学生全部的知识积累、人文经验、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形式整体性的参与。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未开发的都在帽子底下。”教师应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去发现知识、丰富体验, 充分体会对话的乐趣。

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外, 还要利用教学调控手段巧妙的介入、热情地参与, 把对话不断引向深入, 在倦怠时给予激励, 在困惑时给予点拨, 在偏差时给予纠正, 在精彩处给予赞赏, 使学生感到顺利地表达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教师应是一个高明的“导游”, 引导“游客”不断发现精彩;教师又是一个睿智的“首席”, 把对话一步步地引入佳境, 推向高潮。在对话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 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正如弗雷尔所说:“通过对话, 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复存在, 一个新的名词产生了, 即作为老师的学生和作为学生的老师。”教师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的过程被教;学生不仅仅被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过程在教。教师和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共同构建, 课堂中对话完全有机地融合为师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得以弱化和限制,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和提升, 对话的信心才能得以增强, 热情才得以激发, 也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接受对话。另外要注意避免“表演式”的对话, 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演”, 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掩盖起来。缺乏真实做基础的对话是不能达到“立人”效果的。“一个学生有一个问题, 但是, 这是满足教师所布置的特殊要求的问题。他的问题变成了发现教师喜欢什么, 在课堂问答和考试以及外表行为方面什么东西可以使教师感到满意的问题。”像这种讨好教师的提问和回答是导致对话歪曲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不敢、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教师有时也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学生和教师真实意图的缺席, 从教学传播的角度看, 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的横向联系, 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 这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例如, 课堂中“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形式, 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在相互交流中得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美学修养各不相同, 会使阅读和讨论中带上学生强烈的主观色彩, 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课堂合唱的“多声部”, 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 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 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 例如组长, 记录员, 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五、学生自我的对话

语文学习是不断思考、反省、探索、寻觅着的过程, 而这一切的进行都离不开自我对话。自我对话的实质就是学生与内心深处另一个自己的对话, 从而发现真实的自己, 发现自己的局限, 偏见, 愚昧, 丑陋, 冷漠, 恐惧, 发现自己的热情, 勇气, 创造力, 想象力和独特个性。教师应利用日记、周记、作文等形式经常引导学生在创造中不断同自己对话, 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 也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与此同时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

如果在对话教学中理清了各环节, 那么对话的意义就能被极大的充盈着, 拓展着, 延伸着, 升华着。真正对话的实现必能造就最美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巴赫金.白春仁, 晓河, 等, 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33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8.

[3]王玮.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J].人民教育, 2004.1516.

篇4:如何上好对话课

关键词:阅读能力;交际能力;教学模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对话课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与大家交流分享,请大家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英语对话课教学可采用以下实施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个情景,清晰而自然地引出新课题和新的语言点,要求新语言点的介绍准确、形象、生动,新的语言点要具有启迪性和可模仿性,同时要有很强的学习直观效果。例如,Lesson18中,我通过问什么时候是李明的生日来引出李明的生日快到了,Jenny和Brian要送李明一件礼物来引出课题Get a Present for Li Ming。并介绍自己朋友的生日也将要来到,自己也想送一件礼物给朋友,通过这个小情境来学习新单词,并通过与一个学生的角色扮演来教学购物。

二、机械操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机械操练,可两人一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练,逐渐加大训练密度和深度,直到学生能熟练掌握为止。

三、处理文本

可采用听读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听录音回答简单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对话等。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对话课需要从整体语篇入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分目标,最后回到语篇。

四、情景练习

教师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学生在心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性的训练,努力达到创造性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可安排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增加他们的兴趣。Lesson 19中,我给学生设置一个情景,妈妈快过生日了,买份礼物给自己的妈妈表示感谢,学生都非常积极,踊跃举手展示自己的对话。

五、巩固练习

学生所学的对话中的语言形式应该在笔头得到进一步的练习与巩固。因此,根据对话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便显得很有必要。可以设计一些能表现一定情景的练习,比如,补全对话,对话逻辑排序来巩固所学对话。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英语对话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所学课本的知识,更是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想、所感。所以在英语对话课堂上,应该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让他们通过启发、讨论、体验等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开发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敞开思路,尽情发挥,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对话课堂上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篇5:对话课教案

三河市第三小学 孟庆美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2、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弥漫爱意

1、小朋友们,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我们该用什么来欢迎他们呢?(生鼓掌)

2、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不过,孟老师有点紧张,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老师什么呢?

师: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孟老师已经不紧张了。瞧,多好的掌声呀!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掌声》。上课。

二、来信切入,感受爱意

1、跟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师:掌声代表欢迎,饱含鼓励,还改变了英子的生活,鼓起了英子生活,勇气,所以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这样深情地写道:〈课件出示来信内容〉

2、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想想掌声在文中响起了几次?用线划下来。

三、潜心会文动真情 感受变化

(一)探究第一次掌声:

1、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先来看描写第一次掌声的这句话,谁来读?一齐读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掌声?投影出示:这是 的掌声。

预测:这是热烈的掌声。这是持久的掌声。这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骤然间响起的掌声。(理解“骤然间”)这是在英子刚刚站定的时候响起的掌声。(读出相应的情感)

2、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什么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会在骤然间响起呢?掌声为什么那么热烈,那么持久?)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着重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要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全文,读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会让你情不自禁地也想把这样的掌声送给她?边读边划出句子。

(学生读课文,找找、画画、品品、议议)

3、组织交流:

(1)读读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体会

学生谈体会,师小结:英子原来是忧郁的,自卑的,她是那么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但是她现在却在全班同学走上了讲台,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所以同学们要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英子的忧郁和自卑。(齐读句子)

学生说体会。相机请学生朗读。

你认为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呢?在英子的心里,她认为一齐投向她的眼光里包含着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学生说自己的感悟。)

(能说说英子为什么犹豫吗?她都想了什么?)再好好读读这句话,抓住这句话里的一个词来谈谈你要把掌声送给英子的理由。

预测:要是我上去,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的,可是不上去,新老师肯定会不高兴的。„„

随机指导发言同学读出自己的感受。还有谁也有这样的体会?也来读读。(如果说感悟时已经理解到位,则该问题不用提,直接引导读出体会。)

(2)创设情境,抒发情感: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英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矛盾!她战胜自己是多么艰难!她是慢吞吞地站起来的,她的眼圈是红红的,可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但是她还是站起来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出示插图)骤然间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师带头鼓掌)

同学们,你们想用自己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投影出示:英子。(预测:

1、英子,你是最棒的。

2、英子,我们从来都没有看不起你。

3、英子,你走上讲台,就是你的成功。

4、英子,你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不要那么自卑。

5、英子,只要学习好,腿脚的残疾算不了什么。

6、英子,你终于战胜了自己。„„)

(4)这掌声是鼓励、是关心、是尊重,听到这骤然间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泪水是激动,是感谢!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这动人的一幕吧!

(5)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相机指导:(高昂的)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多么感人哪!再来读读。

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怎能忘记!难怪读初中了的英子来信说——出示句子,齐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二)探究第二次掌声。

再来看看第二次掌声,先来读读句子,出示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联系上下文,说说同学们为什么又把掌声送给英子?(英子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

英子是多么感谢同学们给予她的掌声啊,她是怎样表达对自己的感谢的? 预测: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你能体会到英子此刻的内心世界吗?(同学们并没有嘲笑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

四、再读来信,情感升华

1、以前的英子忧郁自卑,现在的英子开朗自信,是掌声改变了她,让我们再来重温这次掌声吧!

(1)此时此刻,英子就在我们的课堂,我们能给以这样的掌声吗?(2)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师:是啊,是掌声让英子镇定了情绪,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是掌声让英子微笑地走下讲台,微笑地面对以后的人生,难怪英子会说——〈信〉

2、当掌声再次响起,英子感动不已,她向大家鞠了深深的一躬,这深深的一躬,饱含了英子深深的情谊。此时你就是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师:英子被深深地感动了,千言万语都融进了她的信里——〈信〉

五、妙笔生花抒胸臆

1、掌声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掌声是什么?

2、〈课件〉教师配乐朗读:《掌声》 掌声是钥匙,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小鸟,啄走了我的自卑!掌声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醒人们坚强的意志!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把害羞和胆怯给淹没!掌声是夜空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给照亮!掌声是大草原,让我们敞开心扉!师:是啊,掌声是宽容的胸襟;掌声是充满爱的歌谣;就让我们把爱融入掌声中,献给那些需要掌声,需要爱的人们吧!

师:掌声还会是什么?相信小朋友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掌声是。

师:让我们把这诗般的语言,把心中的祝福,送给你的好朋友,听课老师,还可以贴在黑板上,送给所有的人。

篇6:对话课教案

《10 小鸟与榕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懂得动植物对保护生态的重要,简单了解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法律知识和条文。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激发关心热爱动植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舞钢被称为“北国小江南”,被誉为“秀甲中原”、“森林氧吧”是全国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不仅很多人来舞钢旅游,还有很多外地人到舞钢买房居住。到过舞钢的人都说:舞钢环境好,最适合居住!大家想不想再次领略舞钢的风光呢?好,请看:

播放短片《舞钢风光》2分钟

刚才我们说,许多人外地人都去舞钢买房子,舞钢的房价飞速上涨,据说比我们市区的房价还高呢。舞钢盖房卖房很挣钱,可是,舞钢市却把1169万平方米都栽成树,为什么不把树砍掉,多盖房子卖钱呢?

小结:对!都盖成房子了,树就少了,环境就不好了,外地人就不会来买房子了。看来,树和我们的关系还真密切呀,而且树多了还能引来许许多多的小鸟。

今年春天,我们小区里移植了一棵大榕树,引起了小鸟们的好奇,于是纷纷飞来和榕树攀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小鸟与榕树的对话

二、自主学文,明白道理

师:它们都谈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6页,看一看它们说了什么?(指名读它们的对话)

1、人们为什么要把榕树请来呢? 生:…

师:不但榕树可以绿化环境,任何一种树都可以绿化环境。

2、除了书上这棵大榕树,你还知道哪些树呢?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粤教版2018年《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生:…… 生:……

小结:大家知道的真多啊!现在城市里不仅树多,而且种类也多。在我们舞钢的马路两边种满了香樟树,不仅能吸收灰尘,还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使空气更加清新。那么一棵树能创造出多大的生态价值呢?现在我们以一棵生长50年的大树为例,来计算一下它的生态价值。

出示课件: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边出课件边计算,2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呢?现在一美元兑换人民币6.8元左右,大家可以算一算,20万美元合多少人民币。就是136万左右啊!)

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创造的价值就是136万元,那要是成千上万亩的大树呢?那就无法计算了。大树的生态价值那么高,你植过树吗?

生:……

师:(种过树的孩子受到表扬,继续努力。没种过树的孩子,老师希望从今天开始,你的心中也要播下植树的种子,等到明年的春天,我们亲手种下一棵小树,美化我们的环境。)

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年在植树节前后都要去山上种树,我们还经常开展“我和小树一起成长”,“认养一棵小树”,“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学校捐赠小树”等活动。有的同学还在生日当天,种下生日树。听说现在很多人,流行种结婚纪念树。大家植树造林的热情可高了。实际上,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规定: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规定的内容

“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从此,义务植树成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律义务。

小结:植树造林人人有责。如果每人种下一棵树,全国13亿人就可以种出43万多公顷的树林。这样,树多了,环境好了,空气新鲜了,我们开心,连小动物们都开心。大家看!

出示课件:和谐自然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2、看着这个画面你心中是什么感觉?

师:是啊,多美的画面!小鸟在林中快乐的鸣叫,树是小鸟的家,小鸟是树的朋友,有树有鸟的地方才是我们最美的家园。(板书:树 鸟 最美的家园)如果世界永远这么美好,粤教版2018年《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这么和谐,那该多好啊!可是,有些事总是那么不尽人意,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大家请看)出示课件:毁坏自然

1、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2、看着这些残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3、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毁坏森林、残害小动物的现象?在哪里看到过? 生:……

4、面对那些毁坏森林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

5、面对那些残害动物的人,你又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

6、面对他们这些行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现在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生:……(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森林是动物的家,森林被毁,他们就无家可归,再加上人们的肆意捕杀,动物们更是孤单无助。看着它们那哀怨的眼神,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可怜。如果地球上动植物都灭绝了,那我们人类也将随之灭亡,因为动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面对下面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1、我们去郊游的时候,餐馆老板向你推荐野味,比如烤麻雀,烧田鸡,炒野兔等等。你怎么办?

2、星期天,同学约你去野外捕水鸟,你该怎么办呢?

小结:对,不能去吃野味,更不能去捕鸟。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我们这里最常见的鸟就是麻雀,以前人们都认为麻雀是害虫,其实它也吃害虫,它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就给小麻雀平凡昭雪。

我国每年在四月底五月初时都确定一周为爱鸟周,我们学校的学生还自制鸟巢安装在二郎山树林里。如果你们有机会到二郎山玩,还可以看见呢?由于我们注重植树造林,美化环

粤教版2018年《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境,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比如:野鸭、白鹭等,都到我们舞钢安家落户。在石漫滩水库边,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翻飞觅食的身影,为舞钢的美景锦上添花。同学们以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到舞钢目睹它们的风采。

三、总结

1、同学们,回顾今天我们所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

小结:通过这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爱护小鸟的必要性。知道了动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我们这个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有了它们,我们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美好!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丽!

播放歌曲:《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篇7:对话课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对话课对话是双方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学习对话的目的是促进语言习得,对话教学在英语教材中占很大的比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英语实践性的主要表现,对话教学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那么,如何利用对话文本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呢?就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话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

1、复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及相关课文语境。

2、设计新语言语境,导入新词汇、新语法结构。

3、带学生看课文的插图或听录音来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和语境。

4、学生通过看课文语句,听录音,进一步理解新词汇新语法结构。

5、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新词汇或新语法结构,教师举例说明新语言的用法。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通篇课文意思。

7、用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模仿运用记忆巩固强化新语言。

8、学生用所学语言完成运用任务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教材的作用,新语言的学习过程和新语言的运用。

(二)对话课文的教学目标

1、表演对话 这种方法教学难度相对较小,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对话之后,能按照课文的语境和任务角色,经过准备或表演出对话。这样的表演类似背诵。,对学生的感性刺激强度不大。如每一模块Unit 1 Part 1.2、改编对话课文 这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适当改变对话课文,形成半新的对话。这种练习时我们课堂中常用的。如每一模块Unit 1 Part 2.3、编制新对话 这是非常高的一种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把对话课文所学的新语言运用到真实语境下的真实语言运用活动中去。如每一模块Unit 1 Part 3.(三)对话教学的方法

1、单句练习法按教材中的会话原文,听录音模仿、分句反复跟读的练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简单的单句会话。但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角色互换法课文中的情境增加了会话的兴趣,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会话可以安排师生会话、男女生会话、小组会话、pair work,在角色互换中学生对对话内容能尽快熟悉。

3、替换练习法 教师把重点句型选出,在学生理解对话完整含义的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熟练掌握句子结构。如句型let’s go to school的学习,教师可表演很累的状态,让学生说let’s have a rest.教师语言引导the class is over,学生说let’s play football/skip.通过句型中部分单词替换,学生无意识的掌握let’s 后加动词原形。

4、实际表演练习法 此种方法指教师用动作演示、实物、插图来讲解教学内容。如学习表达如何描述物品时,教师可以一张纸This is a piece paper, it’s good.然后撕破But now it’s broken.学习单词broken.教师拿自己的背包,look at my bag, it isn’t broken, it’s good.Who can describe my bag?引导学生说it’s red.It’s big.我引导学生数我背包的小口袋,引入新语言it’s got four pockets.教师总结并适时询问what about your bag?激发学生描述自己书包的兴趣,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以下是授课过程中自己实践的一些例子

一、导入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谈。导入第六册Module6 Unit1 I went there last year.这篇语言材料时,教师可出示自己旅游的照片询问where is it?生:it’s Qingtian River.师:where is Qingtian River?生:it’s in Boai.师:Yes, I went there last year.师生一起描述旅游照片,出示几张照片后,教师引入课文,Today, Lingling takes some photos.I want to see her photos.Do you want to see? Let’s turn page to 22 and study Unit1 I went there last year在谈论旅游照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言多交流。

情境导入法。情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对话文本。如单词教学heavy light pocket broken教师利用简单情景:轻轻举起一本书It’s light.搬起桌子并作出很重的状态,It’s heavy.拿起粉笔不小心掉在地上,说It’s broken.指着自己衣服的口袋练习pocket, pocket pockets既让学生理解pocket意思,又复习复数形式。而掌握描述物体目标也在单词教学中引入。

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即以旧带新导入法,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生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并自然引入话题。例如:在学习第二册Module 2 Unit 1They are monkeys.时,可以先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句型What’s this? It’s a…利用室内物品与学生对话。教师拿书What’s this?生:It’s a book.师:Yes , it’s a book.拿另一本书师:book, book books.It’s a book, they are books.教师呈现各种物品练习新语言结构They are….设疑导入法。在导入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兴趣。如在导入第六册Module 7 Unit 1 Let’s send an email.时,现将课文翻到14页,师生共同回顾Ms Smart bought a computer.师;we can do lots of things with computers.Please guess what Amy do with computers.生:Study/ watch films/QQ/发邮件等,师:Maybe.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打开课文寻找答案。通过此猜测自然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课文理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向学生直接讲课文意思,脱离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过程枯燥乏味,将理解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又增大了学习难度,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完成任务。如第四册Module 7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学生对外国情况不了解使得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有难度,我引导学生说出它每句话的意思时,学生沉默了,于是我采用问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第一张图片:师:Daming make a project.What’s it about?生:It’s about America.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课文,学生会有成就感。

篇8:浅谈高中英语对话课教学

树立现代教学观:目前,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依然陈旧, 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认识有偏差, 对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 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 不能满足新形势对高中英语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所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高考的关系。

长期以来, 社会、学校、老师认为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是高考。另外, 近年来高考不要求测试听力和口语, 高中教师把会话技能摆在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事实上, 二者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 做题, 写短文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在实际交际活动中, 最实用最重要的还是听与说。实践证明, 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平时口头口语实际能力也普遍较强;另一方面, 口语技能难度更大, 要求更高, 需要的语感和思维的敏捷性更强。掌握了口语技能只会促进其它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反之则会制约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常言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渔”教师应树立一个思想, 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 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对话课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 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高中课程应能满足高中毕业生的就业, 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不能把对话课教学上成知识讲解课。

3.对话课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在阅读理解上, 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对话课教学。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 从教材的编排上也可以看出, 对话课教学与阅读课教学应该齐头并进, 教师不能厚此薄彼。

4.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结构学习的关系。目前的英语教学, 无论从语言环境还是师资条件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习得第二语言所必需的条件, 也就是说, 还不能采用自然习得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只能采取语言结构、语言技能与语言运用有机联系并同步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因此, 在对话课教学中, 句型、短语等的讲解是必要的, 但教师应注意讲解必须适度。

灵活运用教学技能与技巧: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交流能力;用英语获得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为了实现对话课教学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学习研究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并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技能技巧, 注意对话课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

1.复习。通过值日汇报组织课堂;通过检查复习做好新课准备。

2.导入。新课导入含“引入”和“呈现”两个环节。前者指功能, 后者指结构, 其形式多种多样, 如复习导入, 对话导入, 表演导入等。新课导入可由教师进行, 也可指导学生导入。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导入, , 导入都要与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紧密相连, 过渡要自然流畅, 都应大面积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反馈, 并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正文学习。“导入”是新教材的特色。

3. 听录音。

听录音在对话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 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景下说话的语气, 进而提高其听说能力。一般情况下, 一节对话课的内容至少应播放二至三遍录音, 第一次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第二次让学生理解内容, 第三次则为了巩固与欣赏。一般要求不能看书 (个别差生例外) 。

4. 提问。对话课中的提问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并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对话内容以及理解语言的意义。

5. 知识结构的学习。

对话课中知识结构的学习主要指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进行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句型或短语。知识结构教学的主要方式应当是教师的适度讲解与学生的机械操练和替换操练相结合。教师可利用投影、图片、图表以及板书等形式呈现要学习的句型或短语, 使学生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然后进行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这一环节对实现对话课教学的目标意义重大, 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对话的内容与结构, 明确所学重点, 并为以后的知识迁移打下基础。

6. 对话训练。

对话训练是对话课教学的重头戏, 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的主要环节。在目前班级人数普遍偏多的情况下, 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话, 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 可采用Rippledrill, Back-chaining等操练方式。Response的内容既可按课文:巩固了基础;也可即兴编:锻炼了语言的能力。此外, 对话训练应在整节课中占较大比重, 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秩序, 并做好个别辅导。

7. 检查与提高。

作为对话课教学成效的当堂检查, 教师可采用学生上台表演对话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 达到检查目的即可。

8. 知识的迁移环节。

对话课在完成了理解、模仿和训练的环节后, 教师应参考对话课后的practice, 根据所学的重点句型, 精心设计对话情景, 让学生根据所设计的情景,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创编对话。这一步骤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却是对话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9. 引导、评价、总结。教师要在学生活用语言、构思情景的“迁移、创新”上不断引导, 最后应做出评价或总结。

最后需说明的是: (1) 在进行以上基本环节的操作中, 教师应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要求; (2)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听、读”, 自始至终都应伴有不同程度的笔头活动; (3) 可根据课堂进展情况灵活穿插教科书上现成的练习: (4) 以上基本操作根据具体课堂可有调整。

上一篇:心扉作文600字下一篇:油炸品操作工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