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对话与对话教学

2022-09-11

对话, 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以它独有的精神与特质获得了教学界的广泛认可。然而, 对于对话教学的认识, 特别是在实践的层面上, 我们往往会不经意的陷入一种盲目追求形式误区, 单纯的把对话教学理解为教学中一种简单的言语层面上的师生对答或问答, 或停留于教学对话, 简单的把教学对话理解为对话教学。因此, 作者试从历史与学理的角度对对话、教学对话以及对话教学进行辨析, 以理清三者的关系, 使我们正确认识对话教学。

1 什么是对话

对话不是一个新名词, 它的出现, 同人类语言一样久远。在古希腊, 对话是人们在各个领域 (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 中探求真理、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并且成为学者们自觉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苏格拉底对话”。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自由的、平等的对话形式, 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并记载于不同学派思想家的著作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 实际上就是用对话的形式写成的。《论语》中建立起的自由、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 对于儒学的创立与传播,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到了近代, 德国思想家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将对话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马丁?布伯认为个体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发生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我与它”和“我与你”。在“我与它”关系中, “它” (客体) 只是“我” (主体) 认识、经验和利用的对象。而“我与你”关系则是人类应有的真正的基本关系。“你”即是绝对在者, 是世界。当“我”与“你”相遇时, 我以我的整个存在, 我的全部生命和我的真本自性来接近“你”, “你”不再是我的经验物、利用物。“我不是为了满足我的任何需要, 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 (如所谓‘爱的需要’) 而与其建立‘关系’。”[1]“我与你”关系被马丁?布伯看成为真正的“对话”关系, 是我与你之间活生生的精神上的相遇关系, 这种关系揭示了人生的意义深度。

另一位在对话理论研究方面有重大影响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对话的原理。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 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 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 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 什么也结束不了, 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 生存的最低条件。”[2]“意识的对话本质, 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本质, 用话语来表现真正的人类生活, 唯一贴切的形式就是未完成的对话。生活就其本质他不仅以自己的思想, 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3]在巴赫金看来, 对话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从狭义来讲, 对话是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从广义上来讲, 对话则包括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对话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平等, 体现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我们可以从语言学的范畴理解对话, 也可以从哲学的高度重视对话, 并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认识。狭义的对话可理解为与单个人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形态, 归于语言学的范畴。简单的说, 就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广义的对话已经超出原始的以口头语言交流为特征的语言学意义, 其内涵得到了大大的扩展,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 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对话是一种原则、一种策略, 也是关系思维的一种特征, 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 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它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 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

2 什么是对话教学

教学与对话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过程, 克林伯格 (Klingberg, L.) 指出, “在所有的教学之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 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 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4]

我们先弄清什么是教学对话。简单的说, 就是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教学对话具有方法和原则的双重性质。一是作为教学方法的对话。它以对话为手段, 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 实现教与学的目的。这种教学对话早已散布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 如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二是作为教学原则的对话。这里的对话, 不仅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 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对话教学不同于教学对话。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形式, 是缘于教学对话, 但经过教育家自觉的阐释与提高, 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从理论基础上看, 真正把对话与教育自觉联系起来阐明对话教学原理的首推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弗莱雷将传统教育概括为“灌输式教育”, 并针对其弊端提出了“被压迫者教育学”的理论。

弗莱雷认为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交流, 就是一种对话。教学不是一种灌输行为, 灌输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行为, 它导致压迫、控制和虚伪, 而对话教学是一种师生探究的教育, 它“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 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 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一起, 以世界为中介进行下去”。“解放教育”注定要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对话, 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 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 教师也得到教益,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

弗莱雷自觉地将对话与教学联系, 以平等与交流作为对话教学的基本精神, 消解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使对话成为一种观念, 教学思想, 深入到教学中, 奠定了现代对话教学理论的基础。

对话教学不能仅仅从狭义上理解为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 也不能单纯理解为一种语言形式上的对话, 而是应从广义上看作是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 师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交流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平等与交流是对话的精神和原则, 它与现当代社会民主化的潮流以及人类的后现代生存状态建立了深切的联系。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

摘要: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教学对话指的是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 它包括作为教学方法和作为教学原则的教学对话。对话教学则是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 师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交流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三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合理实施与使用。

关键词:对话,教学对话,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1] [德]马丁·布伯人与人[M].北京:三联书店, 1986:7.

[2]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340.

[3]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387.

[4] 钟启泉.转引自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载教育研究, 2001 (3) .

上一篇:新疆柯尔克孜族毡帽艺术研究下一篇:论建筑物天面金属物等电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