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话课

2024-04-25

(一) 对话课(共10篇)

篇1:(一) 对话课

Ⅰ教具 录音机 投影仪、

Ⅱ课堂教学设计

1.准备放对话录音,教师给出听前提问:Who is going to the airport to see Betty off?

放录音一至两遍,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Key:Her brother Bob is coming with her to the airport to see her off.

针对本课对话内容,教师提出其它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1)Will Jane and Betty spend their holidays together? 2 )When is Betty leaving for Guangzhou? 3)Where is Betty staying in Guangzhou?

4)Where is Jane going to spend her holiday? 5)And who is going together with Jane? 6) How are they going there? 2)Are they going to stay there long? How do you know?

2.再放录音,组织学生两个人一组练习对话,数分钟后,请两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3.启发同学归纳本对话中所出现的有关表示良好祝愿及应答的用语(见日常交际用语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对话中的语句,编出新的小对话。

Model:

A:Hello,Li Ming .When are you going off to Dalian?

B:This Saturday morning

A:Are you going there alone?

B:A friend of mine will go with me.

A:Is anybody seeing you off at the station?

B:My parents are coming with us to the station to see us off.

A:How are you getting to the station?

B:We’ll take a taxi.

4.教师提供如下情景,组织学生编演新的对话、

国庆节要放假4天,李磊和Bruce在谈论他们到外地度假的计划。

You are going to have a four-day holiday for the National Day.Li Lei and Bruce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 for their holidays.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请两组同学到前面表演对话。

5.要求学生将该课对话改写为一篇短文。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提示,为节约篇幅,仅利用对话的前半部分、

提示语:1)have a talk; 2)go off to Guangzhou; 3)leave next Thursday ; 4)see her off at the airport; 5)stay with her friend

将首句给出:Jane and Betty were having a talk.

要求学生根据对话,参照老师所给提示及首句,编写短文。

Model:

Jane and Betty were having a talk.Jane asked Betty when she was going off to Guangzhou.Betty told her she was leaving the next Thursday and she also told Jane that her brother would see her off. They would go to the airport by taxi.Betty told Jane she would stay with her friend in Guangzhou because hotels were very expensive.

6布置作业 1)预习第14课;2)完成练习册中所安排的学习。

篇2:(一) 对话课

一、选择题

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他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答案:D 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四幅图片均反映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①②④均是对材料的正确表述,而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答案:C 3.“秦始皇设置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郡县制的推行,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终止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故选D。答案:D 4.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丞相的具体职责是()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

8.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分封制之下的各封国国君可以世袭,郡县制之下的郡守、县令、县长则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这就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答案:A 9.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玉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右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

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 D.考察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

解析: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本题中的官印主要体现了上下级官僚机构的形成,不是体现官吏之间的相互牵制,故A项不正确;B项与秦朝的历史不符合;D项在材料中并不能反映出来。

答案:C 10.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原因。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的观点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并能分析评论的能力。第(1)问是对秦灭亡原因的考查,秦灭亡是由于暴政实施使阶级矛盾激化。第(2)问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答案:(1)①不赞同。②原因: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秦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统治者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而不在于实行郡县制。

(2)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朝统治崩溃;秦朝因暴政而亡,但秦所创立的政治制度传承下来,为后世所沿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材料二 始皇为人„„专任狱吏„„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曰:“„„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以上均引自《史记》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他主张“议帝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始皇帝”怎样的治国之道?(3)材料三讨论了哪两种制度?结果如何?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答出。

答案:(1)秦王嬴政。确立皇位的至高无上,巩固统治的需要。(2)严刑酷法、集权中央、勤政治国。(3)分封制与郡县制。推行郡县制。

篇3:新课标下的语文对话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对话教学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 教师大多采用的是“独白式”的教学。教育中“独白”仅把教育理解成工具, 而没有把教育理解为生活, 这在我们注重“生活世界”的本初意义的今天, 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迷误。“独白式”教育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少自我感受, 加工信息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通常是“接受型”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审美感觉被教师的“专制”、“强迫”压制了。随着新课程语文标准的建立, 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也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 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及时跟上等原因, 产生了对对话教学的误读, 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偏差。因此, 在对话教学中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借。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把教材当成“圣经”, 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 教师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学完了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对教参的依赖性强, 很少有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罗曼·罗兰说过,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有。教师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 所谓的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 也易于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浅读、误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 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 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 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 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 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决窍, 就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读出文章的妙处, 读出了自己的惊喜, 我便敢走进课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 思考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课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第二, 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 文本的内涵和意蕴主要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应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新课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待的感受和体验。”然而眼下不少对话课中, 老师对学生感知文本不够重视, 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什么感觉就已经开始对话了。因而在阅读教学的初读和精读都要进行生本阅读。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 让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保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调动学生全部的知识积累、人文经验、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形式整体性的参与。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未开发的都在帽子底下。”教师应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去发现知识、丰富体验, 充分体会对话的乐趣。

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外, 还要利用教学调控手段巧妙的介入、热情地参与, 把对话不断引向深入, 在倦怠时给予激励, 在困惑时给予点拨, 在偏差时给予纠正, 在精彩处给予赞赏, 使学生感到顺利地表达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教师应是一个高明的“导游”, 引导“游客”不断发现精彩;教师又是一个睿智的“首席”, 把对话一步步地引入佳境, 推向高潮。在对话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 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正如弗雷尔所说:“通过对话, 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复存在, 一个新的名词产生了, 即作为老师的学生和作为学生的老师。”教师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的过程被教;学生不仅仅被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过程在教。教师和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共同构建, 课堂中对话完全有机地融合为师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得以弱化和限制,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和提升, 对话的信心才能得以增强, 热情才得以激发, 也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接受对话。另外要注意避免“表演式”的对话, 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演”, 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掩盖起来。缺乏真实做基础的对话是不能达到“立人”效果的。“一个学生有一个问题, 但是, 这是满足教师所布置的特殊要求的问题。他的问题变成了发现教师喜欢什么, 在课堂问答和考试以及外表行为方面什么东西可以使教师感到满意的问题。”像这种讨好教师的提问和回答是导致对话歪曲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不敢、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教师有时也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学生和教师真实意图的缺席, 从教学传播的角度看, 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的横向联系, 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 这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例如, 课堂中“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形式, 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在相互交流中得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美学修养各不相同, 会使阅读和讨论中带上学生强烈的主观色彩, 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课堂合唱的“多声部”, 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 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 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 例如组长, 记录员, 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五、学生自我的对话

语文学习是不断思考、反省、探索、寻觅着的过程, 而这一切的进行都离不开自我对话。自我对话的实质就是学生与内心深处另一个自己的对话, 从而发现真实的自己, 发现自己的局限, 偏见, 愚昧, 丑陋, 冷漠, 恐惧, 发现自己的热情, 勇气, 创造力, 想象力和独特个性。教师应利用日记、周记、作文等形式经常引导学生在创造中不断同自己对话, 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 也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与此同时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

如果在对话教学中理清了各环节, 那么对话的意义就能被极大的充盈着, 拓展着, 延伸着, 升华着。真正对话的实现必能造就最美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巴赫金.白春仁, 晓河, 等, 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33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8.

[3]王玮.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J].人民教育, 2004.1516.

篇4:如何上好对话课

关键词:阅读能力;交际能力;教学模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对话课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与大家交流分享,请大家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英语对话课教学可采用以下实施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个情景,清晰而自然地引出新课题和新的语言点,要求新语言点的介绍准确、形象、生动,新的语言点要具有启迪性和可模仿性,同时要有很强的学习直观效果。例如,Lesson18中,我通过问什么时候是李明的生日来引出李明的生日快到了,Jenny和Brian要送李明一件礼物来引出课题Get a Present for Li Ming。并介绍自己朋友的生日也将要来到,自己也想送一件礼物给朋友,通过这个小情境来学习新单词,并通过与一个学生的角色扮演来教学购物。

二、机械操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机械操练,可两人一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练,逐渐加大训练密度和深度,直到学生能熟练掌握为止。

三、处理文本

可采用听读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听录音回答简单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对话等。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对话课需要从整体语篇入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分目标,最后回到语篇。

四、情景练习

教师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学生在心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性的训练,努力达到创造性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可安排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增加他们的兴趣。Lesson 19中,我给学生设置一个情景,妈妈快过生日了,买份礼物给自己的妈妈表示感谢,学生都非常积极,踊跃举手展示自己的对话。

五、巩固练习

学生所学的对话中的语言形式应该在笔头得到进一步的练习与巩固。因此,根据对话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便显得很有必要。可以设计一些能表现一定情景的练习,比如,补全对话,对话逻辑排序来巩固所学对话。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英语对话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所学课本的知识,更是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想、所感。所以在英语对话课堂上,应该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让他们通过启发、讨论、体验等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开发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敞开思路,尽情发挥,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对话课堂上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篇5:对话课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对话课对话是双方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学习对话的目的是促进语言习得,对话教学在英语教材中占很大的比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英语实践性的主要表现,对话教学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那么,如何利用对话文本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呢?就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话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

1、复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及相关课文语境。

2、设计新语言语境,导入新词汇、新语法结构。

3、带学生看课文的插图或听录音来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和语境。

4、学生通过看课文语句,听录音,进一步理解新词汇新语法结构。

5、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新词汇或新语法结构,教师举例说明新语言的用法。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通篇课文意思。

7、用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模仿运用记忆巩固强化新语言。

8、学生用所学语言完成运用任务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教材的作用,新语言的学习过程和新语言的运用。

(二)对话课文的教学目标

1、表演对话 这种方法教学难度相对较小,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对话之后,能按照课文的语境和任务角色,经过准备或表演出对话。这样的表演类似背诵。,对学生的感性刺激强度不大。如每一模块Unit 1 Part 1.2、改编对话课文 这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适当改变对话课文,形成半新的对话。这种练习时我们课堂中常用的。如每一模块Unit 1 Part 2.3、编制新对话 这是非常高的一种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把对话课文所学的新语言运用到真实语境下的真实语言运用活动中去。如每一模块Unit 1 Part 3.(三)对话教学的方法

1、单句练习法按教材中的会话原文,听录音模仿、分句反复跟读的练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简单的单句会话。但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角色互换法课文中的情境增加了会话的兴趣,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会话可以安排师生会话、男女生会话、小组会话、pair work,在角色互换中学生对对话内容能尽快熟悉。

3、替换练习法 教师把重点句型选出,在学生理解对话完整含义的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熟练掌握句子结构。如句型let’s go to school的学习,教师可表演很累的状态,让学生说let’s have a rest.教师语言引导the class is over,学生说let’s play football/skip.通过句型中部分单词替换,学生无意识的掌握let’s 后加动词原形。

4、实际表演练习法 此种方法指教师用动作演示、实物、插图来讲解教学内容。如学习表达如何描述物品时,教师可以一张纸This is a piece paper, it’s good.然后撕破But now it’s broken.学习单词broken.教师拿自己的背包,look at my bag, it isn’t broken, it’s good.Who can describe my bag?引导学生说it’s red.It’s big.我引导学生数我背包的小口袋,引入新语言it’s got four pockets.教师总结并适时询问what about your bag?激发学生描述自己书包的兴趣,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以下是授课过程中自己实践的一些例子

一、导入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谈。导入第六册Module6 Unit1 I went there last year.这篇语言材料时,教师可出示自己旅游的照片询问where is it?生:it’s Qingtian River.师:where is Qingtian River?生:it’s in Boai.师:Yes, I went there last year.师生一起描述旅游照片,出示几张照片后,教师引入课文,Today, Lingling takes some photos.I want to see her photos.Do you want to see? Let’s turn page to 22 and study Unit1 I went there last year在谈论旅游照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言多交流。

情境导入法。情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对话文本。如单词教学heavy light pocket broken教师利用简单情景:轻轻举起一本书It’s light.搬起桌子并作出很重的状态,It’s heavy.拿起粉笔不小心掉在地上,说It’s broken.指着自己衣服的口袋练习pocket, pocket pockets既让学生理解pocket意思,又复习复数形式。而掌握描述物体目标也在单词教学中引入。

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即以旧带新导入法,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生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并自然引入话题。例如:在学习第二册Module 2 Unit 1They are monkeys.时,可以先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句型What’s this? It’s a…利用室内物品与学生对话。教师拿书What’s this?生:It’s a book.师:Yes , it’s a book.拿另一本书师:book, book books.It’s a book, they are books.教师呈现各种物品练习新语言结构They are….设疑导入法。在导入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兴趣。如在导入第六册Module 7 Unit 1 Let’s send an email.时,现将课文翻到14页,师生共同回顾Ms Smart bought a computer.师;we can do lots of things with computers.Please guess what Amy do with computers.生:Study/ watch films/QQ/发邮件等,师:Maybe.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打开课文寻找答案。通过此猜测自然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课文理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向学生直接讲课文意思,脱离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过程枯燥乏味,将理解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又增大了学习难度,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完成任务。如第四册Module 7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学生对外国情况不了解使得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有难度,我引导学生说出它每句话的意思时,学生沉默了,于是我采用问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第一张图片:师:Daming make a project.What’s it about?生:It’s about America.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课文,学生会有成就感。

篇6:对话课教学反思

在对话引入的环节,我创设了birthday party的情境,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对话是关于生日的。因此从整体引入对话、回答问题、全班朗读等,到学生进行小组操练、游戏、say more、introduction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本节课也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1、整体呈现对话是应把要问的问题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听、看对话;

2、游戏规则不够明确,个别学生有点恶作剧;

3、小组展示形式过于传统,学生花费时间较多,覆盖面与参与度不够广。

4、情境创设不能连成一气,贯穿始终。

篇7:如何上好英语对话课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对话课语言点多而且分散,不知该如何处理那么多的单词和词汇,如何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运用的能力?有时把对话课上成了翻译课,有时把对话课上成了背诵课,总之费时低效。

最近,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观看了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一等奖获得者的课例,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刘瑾老师执教的对话课,教学内容是新标准版四年级教材《Happy Children’s Day》。教学目标包括认读词汇:children,gift,cards ,candies;灵活运用句型I want sth、I want to do sth等表达愿望等。

观看了上课实录,总体感觉不像以前听的公开课那么华丽,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是教学的本真,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效仿学习、静心思考。一是扎实:扎实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运用句型What gift do you want? I want....What do you want to do? I want to....。从文本创设的情境引出呈现新句型,呈现后是领读,听音跟读,chant练习然后是意义操练,小组对话。在处理操练环节时,训练时间长,由易到难,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学生练习时间充分,扎实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二是充实: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效率高。在巩固训练环节,新单词、句型的认读巩固训练都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有全体练读、小组练读、个别练读,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课件的互动,整堂课学生都在思考着、学习着、听着、说着、读着......三是丰实: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我感觉这节课预设的成分大了些,生成的东西少了些。在以Amy 身份说说你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的环节,可以改为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说儿童节时你的打算,想要什么,想干什么,这样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四是平实:这节课没有常见的“公开课的花哨和喧闹”,没有太多的游戏,也没有太多的教具,更多的是“听录音”、“小组对话”、“圈圈点点”„„教师的语言精炼易懂、直来直去,各个环节过度自然,好像行云流水一般流畅自然,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言、习得语言,课上得实在而有实效。五是真实:创设了真实的儿童节情境。围绕着儿童节这个主线展开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件之间的互动都是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下展开。意义操练时的pair work学生通过问答what gift do you want? I want.....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思维的拓展,也是一种真实的交际。实物教具、图片的运用也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单词和语句的意思。儿童节视频的播放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升华了本课的情感主题share your love,最后学生主动的拿出礼物,奉献爱心,流露真情。

英语对话课到底如何处理?观看课例、思考之后,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对话课的认识也渐渐清晰起来。我觉得可以按照“整分整”的思路来进行对话教学。整: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可以设计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或听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的大体内容,体会对话运用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话题是什么?与话题相关的知识也闪现在脑海,为接下来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分:分级talk,扎实推进。通常教材中的对话长,语言知识很多,有学过的没学过的,有重点语句也有非重点语句,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重点,提炼出核心语句,围绕核心语句展开对话、精讲精练。核心语句多的,可以分散、分步骤、分层次进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扎实推进。核心语句要在情境中呈现,在呈现重点句型时可以听录音,提一、二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捕捉信息,通过文本所创设的情境巧妙的呈现。整:整合话题,综合提高。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体现整体教学的理念。每篇对话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因此我们要注重把握整体情景,不能破坏了语言情景的整体性,使语言知识点支离破碎。在学完会话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对话,根据自身情况创编对话内容,整合话题,拓展运用,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篇8:浅谈高中英语对话课教学

树立现代教学观:目前,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依然陈旧, 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认识有偏差, 对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 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 不能满足新形势对高中英语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所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高考的关系。

长期以来, 社会、学校、老师认为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是高考。另外, 近年来高考不要求测试听力和口语, 高中教师把会话技能摆在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事实上, 二者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 做题, 写短文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在实际交际活动中, 最实用最重要的还是听与说。实践证明, 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平时口头口语实际能力也普遍较强;另一方面, 口语技能难度更大, 要求更高, 需要的语感和思维的敏捷性更强。掌握了口语技能只会促进其它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反之则会制约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常言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渔”教师应树立一个思想, 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 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对话课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 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高中课程应能满足高中毕业生的就业, 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不能把对话课教学上成知识讲解课。

3.对话课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在阅读理解上, 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对话课教学。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 从教材的编排上也可以看出, 对话课教学与阅读课教学应该齐头并进, 教师不能厚此薄彼。

4.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结构学习的关系。目前的英语教学, 无论从语言环境还是师资条件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习得第二语言所必需的条件, 也就是说, 还不能采用自然习得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只能采取语言结构、语言技能与语言运用有机联系并同步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因此, 在对话课教学中, 句型、短语等的讲解是必要的, 但教师应注意讲解必须适度。

灵活运用教学技能与技巧: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交流能力;用英语获得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为了实现对话课教学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学习研究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并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技能技巧, 注意对话课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

1.复习。通过值日汇报组织课堂;通过检查复习做好新课准备。

2.导入。新课导入含“引入”和“呈现”两个环节。前者指功能, 后者指结构, 其形式多种多样, 如复习导入, 对话导入, 表演导入等。新课导入可由教师进行, 也可指导学生导入。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导入, , 导入都要与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紧密相连, 过渡要自然流畅, 都应大面积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反馈, 并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正文学习。“导入”是新教材的特色。

3. 听录音。

听录音在对话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 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景下说话的语气, 进而提高其听说能力。一般情况下, 一节对话课的内容至少应播放二至三遍录音, 第一次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第二次让学生理解内容, 第三次则为了巩固与欣赏。一般要求不能看书 (个别差生例外) 。

4. 提问。对话课中的提问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并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对话内容以及理解语言的意义。

5. 知识结构的学习。

对话课中知识结构的学习主要指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进行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句型或短语。知识结构教学的主要方式应当是教师的适度讲解与学生的机械操练和替换操练相结合。教师可利用投影、图片、图表以及板书等形式呈现要学习的句型或短语, 使学生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然后进行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这一环节对实现对话课教学的目标意义重大, 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对话的内容与结构, 明确所学重点, 并为以后的知识迁移打下基础。

6. 对话训练。

对话训练是对话课教学的重头戏, 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的主要环节。在目前班级人数普遍偏多的情况下, 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话, 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 可采用Rippledrill, Back-chaining等操练方式。Response的内容既可按课文:巩固了基础;也可即兴编:锻炼了语言的能力。此外, 对话训练应在整节课中占较大比重, 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秩序, 并做好个别辅导。

7. 检查与提高。

作为对话课教学成效的当堂检查, 教师可采用学生上台表演对话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 达到检查目的即可。

8. 知识的迁移环节。

对话课在完成了理解、模仿和训练的环节后, 教师应参考对话课后的practice, 根据所学的重点句型, 精心设计对话情景, 让学生根据所设计的情景,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创编对话。这一步骤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却是对话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9. 引导、评价、总结。教师要在学生活用语言、构思情景的“迁移、创新”上不断引导, 最后应做出评价或总结。

最后需说明的是: (1) 在进行以上基本环节的操作中, 教师应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要求; (2)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听、读”, 自始至终都应伴有不同程度的笔头活动; (3) 可根据课堂进展情况灵活穿插教科书上现成的练习: (4) 以上基本操作根据具体课堂可有调整。

篇9:情景对话课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对话;教学实践

一、对话热身活动

在中国汉语环境下,学生很难快速进入英语对话情景,英语对话需要循序渐进。因此,需要进行对话热身活动。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比如,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数词和序数词的说法,从一到十、十几、二十几、三十几等都已经学习过,并且情景对话一般是分小组进行练习的,每个学生也知道自己是第几小组。结合这些情况设计对话热身活动。请学生按座位以竖排接龙的形式依次站立,按顺序说出自己的名字,是第几个同学,属于哪一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给出示范:“My name is Lihua, I am number five, I am the first team.”这类句子,学生可以进行句式的修改,但一定要包含姓名、顺序、小组这三个信息。

按照站立顺序说出序号而不是按学号来进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从一开始只想着根据自己的学号思考自己的句子而不听其他学生的表达。学生通过短句表述,串联了学过的知识,完成了对话热身,打开了情景对话的匣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情景对话。

二、参考教材,改编情景对话

课本中的对话大多简单、模式化,拓展可能性小。因此,可以参考教材中其他部分的英语段落,改编成一段富有内容的生活情景对话。以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中的2b部分为例,这个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读一大段广告,为售卖的物品贴上标签。我们可以将这段英語“化整为零”,学生阅读理解后教师讲解句子含义,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请学生结合自己跟随父母买东西时与收货人员的对话模式,在课堂上开展role play(角色扮演)游戏,两三个学生作为shopper(购物者),一位学生作为salesman(售货员)。模仿生活中的购物流程:售货员叫喊吸引顾客—顾客挑选问价—双方讨价还价—交易成功,礼貌道别。学生可以参考广告段落中的句子,在小组内进行对话设计,运用本单元How much的句型和对数字的描述以及以前学过的颜色和物品等单词,串联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对话,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这种情景对话打破了两人对话模式,随着组员的增加扩大了对话内容和交流机会。在本次对话中,售货员的对话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实现差优结合,训练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对话能力,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话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情景对话的积极性,提高对话训练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再加工,联系学生切身生活、串联所学知识,打造有内容、有趣味的情景对话课。

篇10:小学英语对话课模式

对话课一般是由一段对话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对话课教学模式

多元导入 引入话题——创设情境 展开话题——运用话题 多维操练——总结评价,巩固提升

一、多元导入,引入话题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好老师。多元导入,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导入,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为引入新话题做铺垫。

具体操作: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设计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学生头脑中系统的知识构建的形成,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幻灯片、实物以及卡片外,还可以利用现有或自编的chant来直接导入新课。

2.游戏导入 单一的直接导入一直到底,学生必然会由新奇到习惯,由习惯到不以为然。因此教师此时可以参考TPR教学法,变换导入形式,让孩子的多项器官协调起来,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3、情景导入 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能够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

4.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是目前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具有集图形、声音、动作、板书于一身的特点,所以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们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他们耳、眼、口、脑器官整合。而且如果设计得当,多媒体也比较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承接关系。

5.歌曲导入 英文歌曲是一种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有 的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导入采用歌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展开话题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

具体操作:例如,在学生进教师办公室交作业本这段对话中,可让学生模拟表演对话情景:一边敲课桌模拟敲门声,一边说May I come in??然后双手递上作业本说Here is my exercises book.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又如在学习同学间的互相介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其他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并询问一些有关于他的问题。如What’s your name ? How old are you ? Where are you from?让这位学生一一加以回答。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话题,多维操练

每一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语言功能,话题和任务。教师在呈现目标语句后,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练习句型。一般情况下,目标语是必须要达成的重点任务,其他支撑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处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灵活驾驭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

具体操作:

1、在表演中操练对话。

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后,鼓励学生扮演情境中某一人物,使其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境界,在特定的情境中操练和运用所学对话,从而避免句型操练的单一和枯燥。例如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根据课文人物制作头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练习课文对话。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表演对话内容。比如表演结识新友或看医生、借东西、问

路等,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达到操练对话的目的。

2、在游戏中操练对话。

好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英语对话操练中,适当运用英语游戏,不仅可以缓和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另外,又可以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并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令课堂气氛热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情景活动操练

“生活化”这一设计理念在我们的对话课设计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实际生活,人类学家马林斯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同样,对话也是如此。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情景化的拓展操练活动,情境创设要真实有效,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模型、简笔画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尽可能真实的直观交际情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3、任务型活动操练

任务型活动是以具体的任务为操练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操练的过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任务型活动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使对话中的语言知识真正得到学以至用。任务型活动是我们在拓展操练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操练活动,我们教师围绕对话中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参与。

四、总结评价,巩固提升

上一篇:旧州幼儿园创建文明单位下一篇:科院“三七女生节”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