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小创新素养教育方案

2024-04-15

回小创新素养教育方案(共6篇)

篇1:回小创新素养教育方案

西吉县回民小学小学 创新素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厅及县教育体育局开展创新素养教育试点工作,探索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结合西吉县回民小学小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育教学思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共享创新资源和优质课程,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课程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领、整体推进,鼓励差异发展,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布实施,形成特色。

3.坚持大胆实验,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务求实效。

三、目标任务

1.小学低段(1—3年级)。在创新人格方面,应以启发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为主。教师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在创新思维方面,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能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一些规律,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能力方面,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为主,根据学生的不同“症状”,把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学具的能力,通过一些动手操作,化易为难。

2.小学高段(4—6年级)。在创新人格方面,要注重保护和激励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其良好的智力品质和学习兴趣,树立求知欲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在创新思维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在实践能力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四.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确定试点(2017年10月一2018年7月)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学科。首批确定西吉县回民小学小学数学学科(一——六年级)作为试点学科,由学校教科室牵头、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实施。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室开展的培训学习,指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学习创新素养理论成果,理解创新的内涵及意义;开展“创新素养教育”专题培训;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创新素养教育”论文评比;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2.全面推行(2018年9月一2019年6月)

参加区教研室召开的全区创新素养教育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3.评估验收(2019年9月一12月)

邀请区教研室、督导室及专家深入学校开展量化测评活动,进行创新素养教育评估验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切实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在西吉县回民小学小学取得明显实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管理,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 1.组织机构

为保证创新素养教育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西吉县回民小学小学创新素养教育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何晓红 西吉县回民小学小学校长 副组长:马淑英 司宗龙 赵玉梅

成 员:王志雄 赵晓东 樊 杰 谭建星 马彦武 陈彩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司宗龙兼任办公室主任,樊杰负责创新素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

2.工作职责

教导处:负责组织试点学科适时开展创新素养教育,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协调会。了解创新素养的进展情况和主要问题。同时研究制定学生创新素养教育测评体系。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评测。要组织各方面专业力量,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给予大力指导,帮助教师攻坚克难,要适时组织创新素养教育思想方法交流会,根据学校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跟踪指导,并且利用晒课平台及时点评,支持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及时将教学改革成果汇集,进行分析与研判,帮助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一讲到底的基本现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研究制定教师创新素养教育测评体系,引导全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整合。

德育处:负责各项活动的开展与组织。

教研室:负责创新素质教育提供学习与技术方面的指导与培训。校长是推进学生创新素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立足本校校情,发挥本校优势,研究制定本校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案,在试点阶段及时做好相关的课程设置图谱,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以班本课程、生本课程、校本课程先试先行,设计基于学生创意表达的精品校园活动,学生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创意表达。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确定试点学科与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做好经验交流和推广的准备工作,促进本校师生创新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1.建立专项资金,确保创新素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教师培训、创新素养教育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理念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挂职锻炼、跟岗培训、定期交流等多途径进行培训,也可到国内有名的创新教育研究院校去培训学习。

(三)开展日常评价督导,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

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要将创新素养教育纳入考核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指导,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总结,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年级学科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不力的年级学科组要通报批评,务求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立足课程,把创新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整个全过程 1.探索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创新素养培养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科课程,辅之以活动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教学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要汲取现代教学方法的精华,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年龄特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小学低段,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要提供游戏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创新素养。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向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要有明确的分工,不仅承担个人的责任,而且实现小组和班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展“摹课”、“翻转课堂”等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快乐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素养。

3.重视实践实验教学。要坚持开全、开齐、开好小学科学等学科实验课,并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等。要拓展实验的空间,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等. 4.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要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将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也可以找到一系列线索,用这个线索将若干学科领域的多个技能和相关概念串联起来,使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三通两平台”建设资源,为学生创设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其思维集中、手脑并用、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深化改革,发挥好评价对培养创新素养的指挥棒作用 1.深化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探索建立对学生创新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评价时要结合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寓创新素养教育内容于整个评价活动之中,形成课内课外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全方位的创新素养培养体系。

2.深化对教师的评价改革。要探索建立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坚决克服以学科分数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探索由评价者本人、同伴、领导、家长、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一些可量化的内容仍采取量化方式,不可量化的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注意以鼓励、激励为主,引导评价的公正公平。

(三)转变现念,树立培养创新素养的现代教育观

1.转变校长的观念。校长是学校运行和管理的中枢,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必须转变以唯升学率衡量学校管理、以唯学生分数评价老师的观念,树立符合创新素养教育的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观念。要树立重视创新的观念,坚决摒弃以升学率论成败的陈旧观念,建立有助于创新素养教育的学校组织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树立包容创新的观念,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创造适度宽松的环境,允许教师在创新素养教育中大胆尝试,鼓励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要树立把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观念,把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研型实验的思考和行动,在教师考核、评先选优中把创新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列为重要内容。

2.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处于引导地位,是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树立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教育观念,从固有的教学经验中走出来,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和惯性,主动学习、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总结归纳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经验做法。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情境设计把学生带入主动探索,独立钻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关爱和尊重不同类型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3.引导家长转交观念。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成材观、质量观。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子女启蒙教师的责任,不随意增加子女的课业负担,努力为子女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配合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社会调查、诚信教育等实践活动。鼓励子女参加社区建设、环保节能、志愿服务等公益性活动,鼓励子女勇敢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培养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造者和好公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克服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重能力而不唯分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西吉县回民小学 2017年9月10日

篇2:回小创新素养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贺兰一中创新素养教育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实现2018年高考任务为工作目标,以提高高三备考质量为工作重点,积极引导各部门创新职能举措。

二、工作任务

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创新备考策略,全面把控高三备考方向; 教务处创新高三教学管理的制度,切实提高高三备考质量; 年级部创新常规管理及服务举措,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科部备课组创新教研方法途径,努力提升学科教学成绩; 班主任创新班风建设及管理要求,力求完成高考责任目标; 任课教师创新高三高效课堂方法,务必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三、组织领导

成立年级创新素养教育实施小组 责任人:岳淑萍

执行责任人:龚春宁 成员:刘长革 刘占东 姚鹏静及高三年级班主任、备课组长、任课教师

四、实施办法和措施

(一)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创新备考策略,全面把控高三备考方向。

依据贺兰一中创新素养对领导班子提出的“六要六不要”的要求,坚持学习管理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行决策的能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结合高三备考实际不断创新备考策略;坚持公平处事和率先垂范原则,紧扣工作绩效不断提升师风建设质量。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在学校创新素养方案的指导下,为全面把控高三备考方向,积极规划了以下四点备考创新策略,为2018届高三老师打好备考攻坚战当好舵手。、确立高三创新素养整体目标,争取再创我校高考新辉煌(1)一本上线238人,上线率23%;高考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线人数456人,上线率49%;三本上线人数达到745人,上线率80%。高考本、专科总录取率92%。

(2)确保全县文理科第一。全县文、理科前10名中,我校要占8名以上。其中600分以上人数5人以上。

(3)确保清华、北大榜上有名。

2、精心规划备考进度重点,潜心研究备考要求措施,确保备考系统高效。

高三备考领导小组的工作一直是在前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虽然贺中备考已经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但只有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不断创新管理举措,才能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为确保各阶段的备考科学有序、系统高效,备考小组宏观把控三轮复习重点难点,细化各阶段备考措施,强化每阶段工作要求,引导教师有的放矢,攻坚克难。努力做好运筹帷幄,决胜2018高考!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复习:2017年8—2018年3月。

重点内容:2017年8—12月,夯实基础知识和能力,理清主干内容。2018年1月—春节前:易错题、基础题、变试题等再突破训练;兼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创新措施:

(1)科学安排考练时间:理科:语数外、理化生学科每3周进行一次年级统测;文科:语数外、地理每3周一次年级统测。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文科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利用下午第8节课进行每两周一次的限时训练。

(2)完善教师组卷要求:严禁成卷旧题,组卷要有针对性,突出中低档试题的全面性、原创性。要结合实际,组织短平快,考试出实效。

(3)更新教师改卷要求:当天考的当天改完,讲评试卷不过天;严格落实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引导学生答题规范。

(4)增加备课组积累易错题的要求:指定专人收集学生易错试题和存在问题,2018年1月要根据平时积累再组编10份试卷和变式题组。

2018年3月20日-4月底。

重点内容:针对高考热点、难点、易错点进行专项训练,构建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创新措施:

(1)继续坚持一轮复习的考练措施和工作要求。

(2)结合考练需求更新考练时间:按照高考时间落实帮助学生适应高考。

(3)结合复习进度调整复习重点:突出重点试题的研究,兼顾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训练,尤其突出尖子生和清北生过关训练的实效。

第三轮复习:2018年4月底—6月4日。

重点内容:突出模拟考练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心态的维护,针对重点难点的查漏补缺,把握学科宏观命题特点。5月24日之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应试心态;准确把握高考的出题方向;引导学生全面得分。

创新措施:

(1)针对考练内容的提出新要求:突出综合训练,模拟高考,体现反思回味、变式归纳特点。重点针对一轮二轮复习中的易错题和频发问题进行反复渗透、确保学生拿得住分数。

(2)针对考试能力的提出新要求:在本阶段重点提升学生审题、规范、字体、计算准确度、分步得分等方面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宽度、高度、深度!

3、创新备考过程评价机制,力求督导措施落到实处。备考小组针对高三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做好过程性评价工作,对各班级、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任务完成的即时性评价,以公正科学的评价督促大家完成任务,重点关注班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备课组双上线人数。

4、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修养。

备考领导小组不断创新高三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发扬“一中精神”,塑造高三教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师德形象。通过成绩分析会,帮助老师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通过备课组会议,培养老师团结进步、取长补短的理念;通过教学

并发扬光大;通过各类平台活动,培育为人师表典范,强化教师道德修养。

(二)教务处创新高三教学管理的制度,切实提高高三备考质量。

1、创新综合学科训练方式,有效提高综合学科复习实效。为提高综合学科的训练实效,本届高三组建综合科备考小组。刘占东、姚鹏静分别担任文综、理综组长。具体负责组卷分工、安排考试、批改试卷等工作,要求从12月份开始学生每周至少考一份综合卷,至少练习一份综合卷,同时要求老师分析反馈。

2、创新尖子生培养措施,确保优等生培养质量。

(1)完善尖子生培跟踪制度要求。教师要对文理科尖子生每次考练面批,要对其成绩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详细记录批改要点。

(2)强化小班尖子生心灵导师制。教师要重视尖子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时刻引导学生为目标奋斗的热情和激情。

(3)积极组织开展尖子生活动。如对抗赛、辩论赛、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安排学习经验交流等,全方位提高尖子生素养。(4)提出“师生共同建立错题本”要求:及时对学习难点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错误不再重犯。

3、创新小班管理制度,落实精准培优帮扶工作。

(1)提高小班教师工作的精细程度和工作标准。要求小班教师要对上课、辅导、批改、帮扶等工作精益求精;要重视培养尖子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精细习惯。

(2)针对体育生、艺术生、美术生的管理提出新要求。本学期高三年级要求:对艺体生登记造册,严格管理,确保其遵守校规校纪,除早上和晚上进出校外,不再允许学生外出补课和上专业课。

(三)年级部创新常规管理及服务举措,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1、优化教风,调动教师敬业热情;端正学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素养。

年级部要创新常规督查措施,加大对教师备课、上课、早晚自习、培优辅导、作业试卷批改等工作的督查力度,发现的教学

评;要及时纠正学生在早晚自习怠学的各种情况;要严查各类课堂的学生学习状态并通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高效利用各类自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年级部创新班主任管理措施,激励班主任争先创优。高三年级部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关爱班主任身心,理解班主任苦衷;二要坚持“严、细、实”原则:做到日检查、周总结、月评比,检查结果纳入班主任的积分考核。引导班主任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确保年级学习秩序井然有序、学风浓厚。

3、年级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备考氛围的创新举措。

高三年级部要引导班主任有计划的召开系列的励志教育主题班会,不断为备考充电加油;引导各班做好教室内外条幅、倒计时牌、展示栏的定时更新,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积极开展班级挑战、宣誓、课前一支歌等活动;利用好升旗仪式、百日高考誓师、五十天高考冲刺等大型活动,坚定学生必胜信心!

4、年级部精心关爱学生健康,用心关爱学生发展。

高三年级不仅要有铁的纪律,更要有火样的热情。只有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才能保证学生良性发展。年级部一要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二要聘请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调节学习状态;三要鼓励各班开展文体活动:如集体宣誓、经验交流、小型体育活动等。

(四)学科部备课组创新教研方法途径,努力提升学科教学成绩。

1、加强复习备考的研究和探索,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新课标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不断搜集高考信息,把握考试动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备考计划及措施,坚决杜绝一轮泛、二轮空、三轮散的现象。

2、完善每周的备课组教研活动要求。各备课组要做好集体备课、组卷批阅、专题研讨、上传下达、考勤记录等工作。备课组长要提前完成下周工作计划和教研内容。会后要上交备课组工作计划单、小组的试卷和教研记录。

3、切实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要求高三各备课组树立“我为团队添光彩,不为团队扯后腿”的意识。备课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和教学主管,要抓好集体备课:

“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批阅,备课组要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

4、各学科组要设立专人负责在网上搜集试题、高考信息等。及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加强网上交流和研讨,为学科组提供训练试题和高考信息。

(五)班主任创新班风建设及管理办法,力求完成高考责任目标。

1、班主任要强化班集体常规管理,落实班主任值班制度。高三各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狠抓落实。要在大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纪律和行为习惯,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争创“班风正,学风浓、环境优”的先进班集体。继续落实班主任值班制度,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2、班主任要协调课任老师关系,形成教育教学合力。班主任要要广泛听取各科教师意见,了解情况,及时反馈,设法解决;要积极和各科教师沟通问题,共同协商,找准对策。

3、班主任要创新关心学生方式,多管齐下调节学生心理。高三班主任要时刻在心理装着学生:鼓励尖子生、盯紧临界生、心系心理障碍生、严管双差生;要集思广益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实现高考目标的使命感;要注重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念。

4、班主任落实牵手帮扶计划,任课教师包干到人。

班主任要摸清班级学生弱科情况,并制定牵手帮扶计划,把问题生、尖子生、边沿生分情况承包给任课老师;任课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补差辅导;班主任要积极和任课教师牵手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六)任课教师创新高三高效课堂方法,力求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1、强化高三课堂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积极学习状态。高三课堂要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教学原则,争取达到让学生对每一考点都“记得住、说得清、写得出、用得上”的教学目标;保证每节课学生有5—10分钟的总结思考和练习时间。

2、教师要开展和发挥“高效习题讲评课”的重要作用。

理,讲练结合,一题多变、多题合一;注重引导尖子生学会研究试题变式,紧扣高考,拓展宽度,延伸难度;注重考后编辑针对性试卷,养成教学研究习惯。

3、创新教师教学反馈措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要求高三教师作业练习要督促检查,确保学生学习落到实处;考练试卷要确保批改质量,遵照评分细则,给分有理,扣分有据;针对存在问题集体补差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方式;针对不同班级不同课型、区别备课内容、讲课方式、作业布置等。

“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创新备考策略,全面把控高三备考方向”体现了贺中创新方案中对领导班子成员创新工作思路的要求;

“教务处创新高三教学管理的制度,切实提高高三备考质量”执行了贺中创新方案要求部门创新工作方法的任务;

“年级部创新常规管理及服务举措,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反映了高三年级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开拓的工作作风;

“学科部备课组创新教研方法途径,努力提升学科教学成绩”映射着高三年级各备课组教师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

“班主任创新班风建设及管理要求,力求完成高考责任目标”证明了高三年级在班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中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的决心;

“任课教师创新高三高效课堂方法,务必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传达了高三年级所有教师期待在创新教学中取得高考胜利的心声。

以上是2018届高三围绕学校创新素养方案结合高三具体工作提出的具体措施!全体高三同仁将谨遵学校创新素养方案和高三年级创新措施,共同推进我校创新素养教育迈上新台阶!

高三年级部

篇3:创新教育下的儿童素养

一、热身活动的多样性 (Warming-up)

英语课常见的热身活动是:Free talk, 和Sing a song。以这种形式的导入, 我们见到了太多了。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最常用的热身活动也是这些。但是同一种教学手段如果反反复复地使用, 必然会导致审美疲劳, 使学生缺乏参与热情,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面对的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我们应该要在教学中多动脑子, 采取形式更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热身活动这一板块中, 我觉得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常见方法, 我们完全还可以选用别的方法。比如, 我校英语特色, 课前一分钟, 可以让孩子在上课前的一分钟内, 表演一首课内或课外的儿歌, 歌曲, 朗诵等, 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小故事, 在上课之前听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也是一种很好的热身方式。长期坚持这样做的话,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 高年级让学生自己找小故事, 自己讲故事, 这样不仅训练了听、说能力, 还可以为高年级做阅读理解题打下很好的基础。

英语小游戏也是我常用的导入活动。当然这种游戏和Prastice中的游戏还是有所区别的, 基本上是一些幅度较小的游戏。比如, 在上课一开始, 我就会说:“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English and Chinese, OK?”这其实只是一个中英文互译的训练, 原本是有点枯燥的, 但是老师在进行训练之前把它说成是一次游戏, 比比谁答得最快。 (当然要设一个快答奖)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就马上高涨起来。此时, 你就会发现, 小学生是如此天真和可爱, 只要老师稍加引导, 他们马上会以极大的热情回报你。

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 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 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英语教学必然少不了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我除了使用实物呈现、图片展示、谈话导入等方法。还经常使用听声音的方式导入。比如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 下载简单的动物叫声、做动作导入。又如在教学5AUnit 6 Doing housework时, 一边做动作一边呈现新的动作短语, 这种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身体共同参与学习, 学生很感兴趣, 对新知掌握得很快。教学水果类单词时, 就适合用Touch and guess这种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好奇心和神秘感使他们特别兴奋,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受欢迎。

二、操练的多元化 (Practise)

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 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 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英语课堂中游戏和表演是常见的。不过我们的教学除了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外, 我觉得在小学的英语学习中, 还应当留有一段时间让学生静静地听, 认真地写。比如, 在教学There be句型时, 我就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为学生用英语交流创设了一个极其自然的氛围。在调查之后, 又要求把调查结果写成报告, 其实就是用There be句型写一篇小短文,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 写英语小短文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 我们在平时就应多注意练习。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 又让孩子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我觉得要在课堂的设计上注意操练的多元化, 在游戏表演等热闹有趣的能力训练之间也可以加入一些纯粹的语法训练, 如在课堂上做一些辨音题、改错题等。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整理, 才能使训练取得真正的效果, 形成真正高效的课堂。

三、巩固拓展的丰富性 (Consolidation)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如在教授5AUnit 8时, 教师通过给学生提出12个有效问题, What do I have?What does the bear have?随后提出类似问题, 让学生将这些问题组合成一段话, 即E部分的内容。这样巧妙地结合, 学生能够更简单的理解这部分内容。随后, 根据孩子的天性, 可表演熊的长发, 熊猫的胖、可爱, 大象的长鼻子, 猴子的瘦, 小狗的又跳又跑, 洋娃娃会跳舞等等, 让孩子们演演最喜欢的动物的特征, 最终做到了乐学。

总之要使英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靠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执着精神, 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策略和方法, 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取新知识。

摘要:孩子们从我们老师身上首先学习到的不是知识, 是我们的品德, 行为, 是我们的素养, 所以实施素养教育的根本, 是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 改变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技能、轻视发明创造的教育。

关键词:素养,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6.

[2]刘以林, 张文珍, 冯克诚.素质教育指导丛书之七[J].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6, 5.

[3]王斌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8.

篇4:科技素养教育创新实践

对话嘉宾:

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兼理事长,兼任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二届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与中国科协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

领衔兴华科学教育团队,长期从事融科学技术教育研究、教师培养及服务基础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八桂名师”等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兴华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简称“兴华平台”),对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创新实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重大需求,协同多所高校和中小学,开展以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和科技类课程育人价值为主要内容的深度合作。

对话嘉宾:

柳栋: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中心教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评选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兼职副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等职。

长期从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小学探究学习与研究型课程,综合实践中的拓展型校本课程建设,中小学科学技术类课程建设与学科信息化实施。1999年10月,指导两所小学开出了大陆第一批真正的基于网络的学习课程。2001年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大陆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软件平台自主开发工作。2002年开始,在大陆推动了WebQuest、教师教育网志等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工具的传播。从2003年至今一直带领团队进行中小学科技类课程元勘,开展了通用技术和信息科技课程学科本体知识框架的研究。

关于科技素养

罗星凯:科学教育,尤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对人的科学素养,起着“塑造”“养成”和“成型”的作用。而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既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科学的理解,也包括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这也是更为深刻和久远的沉淀。真正意义的科学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是科学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终极目标的教育。

柳栋:中国科协于2015年3月至8月开展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范围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与2010年的3.27%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国前三位。分别达到美国和欧洲世纪之交的水平。江苏(8.25%)、浙江(8.21%)、广东(6.91%)和山东(6.76%)四省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了全国总体水平。尽管与2010年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增长幅度较大,安徽和河南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排名进步较快,但是这与目前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态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罗星凯:我国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中小学课程切入素质教育推进的重大行动,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空前,改革理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却一直没能撼动“应试教育”的大树。这其中的原因并不简单,甚至说主要原因不在教育内部也很有道理,但有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却是不可否定的,那就是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和改革动力的维系很快走入“高原”,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科学探究学习的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理念高远深刻但简单朴素,一点都不难理解,难的是落实、是践行,特别是身体力行。

柳栋:最近我查到了一份资料,它梳理了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的21门高中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6门外语,其他15门学科共梳理出60项核心素养。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7门课程的核心素养(如下表),涵盖了思维发展、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等5个维度。而从这些核心素养来看,广义的科学探究是相当重要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逐步落实这些新的课程理念是极大的挑战。

罗星凯:教育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因此我们要立足已知,该知不知,谈何创新?但同时,教育也具有发展的功能,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回避未知,谈何发展?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理科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将科学探究的思想引入基础课程,应用于教学之中,来探索连接已知和未知的科学素养教育之路。这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道理很显然,但对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教育,思想就很难统一。不少人认为,这些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多吸收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至于探究知识,那是以后的事。

因此,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价值,在其他很多领域理所当然、毋庸置疑,而要成为教育的现实,首先遇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观念障碍,更实际的障碍则来自本领和利益的问题。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正当年的教师中,有多少不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他们最擅长的,难道不是教学生应试,而是探究和创新吗?即使那些喜欢并擅长探究和创新的教师,又有多少能扛得住与教学生应试结果挂钩的评价呢?

“教育领域的创新,有很多特别的困难。最突出的是内生动力不足、不强,而背后的原因,既有观念,也有本领,更有利益的问题。”多年的探索中,我对教育创新的难点有了自己的观察,对突围教育困局形成了越来越明确的思路。

漫谈创客教育

柳栋:STEMx和创客是当前比较火热的实践探索。我们开展了相关的学习与研究,目前有这样两点认识:

第一,STEMx的命名方式强调技术领域学习的综合性,创客教育的称呼更强调技术领域学习中“制成”这一特征;一些STEMx学习活动,并不是创客教育范畴的学习活动,但创客教育的学习活动一定是STEMx学习活动。创客教育是一类“x=商业/经济”的STEMx学习活动。

第二,STEMx各领域之间的融合有赖于技术体系和工学概念。基于这个关键点,STEMx、创客教育方向的各种努力,一是启示了我们通用技术课程需要重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二是提醒了我们通用技术课程要为多样化的技术领域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STEMx、创客教育毕竟还是技术领域的学习活动。

罗星凯:我的专业领域和工作本职是科学教育,我们的出发点可能不同,但其实从哪里出发并不要紧,关键的是向哪个方向走。我理解的STEM是一种教育追求,是从学科中心走向育人中心,从在乎眼前的知识技能掌握量走向重视终身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从知识呈现走向知识应用,从结构化的知识运演走向情境化综合性问题解决,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科融合的教育追求。这反映的是一个知识和技术成就积累量今非昔比,更新速度也前所未有的时代,对于教育的根本要求,表达的是一个人类力量空前强大无比、影响无所不及,但所面对的挑战更加层出不穷、棘手异常的时代,以及对教育创新的渴求。因此,其他的努力,不管冠以什么名头,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都被限制了特定的内涵,只要是教育,都应该朝着这个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进发。与此大方向相比,其余均是可以多样化探索,可以本土化改良的。这些年我们提出并组织合作学校践行“有技术含量的科学课”或“有科学含量的技术课”,就是基于以上思想的创新行动。实践证明,将学校教育中被人为边缘化的课程,实实在在地变成“厌学的孩子喜欢,好学的孩子着迷”的探究学习,才是技术课程真正摆脱尴尬地位、走出困境的道路。

柳栋:现在有一些热心的探索者,认为3D打印、Scratch、机器人是“创客教育三剑客”。

事实上,各类工艺方法、各类加工手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性演进,更多的是相互并存、丰富性发展,而根据具体实践的条件制约来选择当下合适的工艺方法、加工手段的原则应该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特种部队的野外生存训练就体现了这个原则的应用,尽管拥有了各种先进食品技术,仍然需要掌握钻木取火。而“创客教育三剑客”就与这个基本规律相违背了,且实践应用效益极其局限。

罗星凯:无论使用什么工具,工具就是工具,育人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本末不可倒置。我们曾翻译过一本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书中的一句话“标准并不能改变教育结果,真正能够改变教育结果的是人(Standards documents do not change educational outcomes. People do)”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实践的指南和探索的目标。随着脚下实践之路的延伸,我们越来越深入地理解了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对其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烈。于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提出了“设备并不能改变教育结果,真正能够改变教育结果的是人”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在中国教育开始走向“不差钱”的发展阶段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土豪”做派,特别需要提醒手中握有决策职权者: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不等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师资培养的有效路径

柳栋:新的理念、新的课程,在实践中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目前的条件下师资准备水平严重不足。着眼于未来,高等师范的师资培养范式有待进一步的突破。这类突破不会是“一切从头来”的所谓理想模型,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历程。

罗星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属于对教师的职前培养,但也可以说是职后培训。实际上,教育实习是二者的交集,它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探索提供了独特的试验田。在这块沃土上,我与同事们在广西师范大学经过20余年深耕,建设了“兴华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简称兴华平台)”,创造出“兴华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让一个个教师岗位的“新兵蛋子”,变成勇挑科技教育改革重担的教育创客。

北京十一学校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有一门名为《探究科学》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可是,自2009年开始的7年来,负责开课的并不是该校的名师,而一直是“兴华平台”派去的一茬接一茬的教学新手。韦显交就是其中的第10位,2014年初他刚到十一学校时,并没有表现出一般实习教师都会有的紧张和焦虑,反而显得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在同学的博客上,他这样留言:“师兄在这里,压力也很大,毕竟身边同事不是博士就是清华北大的,但我不会自卑,反而很有自信和底气!因为我们所学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我们亲历过的科学、技术探究教学模式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东西,这些不管是在京城名校,还是在山区学校,都是迫切需要的……”正是这种真刀真枪的探究学习经历,让一个个教学新手日后面对挑战性任务,少了几分畏惧和不知所措。

柳栋:我们从您牵头的这一实践中看到了高等师范学校的培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但就中小学日常的教学实践来说,尽管学生可以自学,但他们需要学会主动学习,而在他们发生这个变化的历程中,教师是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直接支持他们的专业人员(而且还承担着临时监护的法律责任),可谓“教室不可一日无教师”。

因此,现有教师的在职培养,是教育转型、课改深化中不可缺少的专业环节。但是究竟应采用“用枯燥的讲课告诉教师们如何避免枯燥的讲课”的方式,还是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式呢?

罗星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高中《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小学《科学》这样一类遭遇较大实施困难的课程。究其原因并不单一,而缺乏专业师资,依赖其他科教师转行或兼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即教其他学科并不出色的教师,一般缺乏教好这类新课程的底气,而若是其他学科教得出色的教师,则缺乏改行来教一门新课程的动力。

看准了这一难题的关键,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些边缘化的课程,并与中小学共建以“兴华创新实践”为主要合作项目的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鼓励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到项目合作学校顶岗承担这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获得个人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兴华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由此逐渐形成,其核心思想,可用“同步”和“跨越”来概括:“同步”意指师范生在顶岗承担高难度教学任务的创新实践中,同步实现基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育改革意识、创新能力形成的双重目标,而非一先一后分步进行;“跨越”是指在创新实践中,师范生实现由教学新手向创新型、研究型教师的跨越,即不仅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而且蜕变为能驾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育人能力出色,能勇挑科技教育改革创新重担的“科技教育创客”。

实践推进

柳栋:2015年12月4日,兴华综合科技运动会2015北京测试邀请赛在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体育馆举办,赛事设置包括水火箭比高、铁丝陀螺、抛石机投射等项目。中国物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赵凯华,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以及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等领导和专家们在现场看到如火如荼的比赛场面和选手们出色的表现,纷纷对此次综合科技运动的举办表示称赞。陈光巨副校长当即决定请运动会组织者赶制5分钟视频,在第二天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开幕式上播出。请您介绍举办这项活动的初衷。

罗星凯:综合科技运动会的构想,是我们在全力推进广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创新实验中逐渐形成的。当时广西是作为全国最后一个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创新实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突围困局之策。为此,团队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基于20多年科学探究学习资源开发的积淀,我们开发的一些活动,投入教学实验后产生了让“厌学的孩子喜欢,好学的孩子着迷”的效果。通过认真研究总结,我们发现能达到如此效果的活动,不仅科技含量足,而且往往具有综合性(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数学高度融合)、群众性或普惠性(知识和实践门槛较低,没有知识能力和设备条件的障碍,能面向全体学生)、富有层次的挑战性(像游戏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客观公平性(有公正易行的评判标准,结果客观公平但过程高度开放)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提出了“科技运动会”的创意,明确将其目标定位于探索科技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希望能研发出综合科技实践类课程,并适合大规模学生学业测评方案和实施技术,淡化对常见的统考模式的依赖,为这类课程的校本评价提供外部支持和专业引领。本次邀请赛及此前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和兴华创新实验师资班上的类似活动,再一次验证了各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让团队信心大增。

柳栋:我还得知,除了将“综合科技运动会”带到更多合作学校外,您还在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等单位的协作下,在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宁夏自治区教育厅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12月3日至4日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举办“首届兴华国际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特别预赛和决赛活动,让更多学生感受科技探究实践的魅力,让社会大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将科技实践与运动竞技融为一体的活动,会给孩子们带来远远不只是快乐的享受。

对话印象

我认识罗星凯教授,是在2001年前后,那时候我正在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和小学科学学科的信息化实施的研究,罗教授的很多关于探究学习的研究文章是我的重要学习资料。那年应罗教授之邀,我参加了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的研讨会活动,从此真正认识了罗教授。

近年来,创客活动在科技专业人员、各类爱好者和热心教师的推动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兴华创新实践者。

其实在“创客教育”的概念提出之前,罗教授在科技素养教育道路上就已摸索实践20多年,有过困惑,甚至有过绝望。“守得云开见月明”,20多年的坚守如今喜见成效及回报。“兴华平台”所培养的众多兴华创新实践者,因面对挑战自信阳光、科技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而被誉为“科技教育创客”,并成为中小学和校外科教场馆的抢手货。罗教授坚守的,也许就是他自己喜欢的事,但由此可能改变的是很多人的一生。

罗教授回顾了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作为一名师范类教育工作者,他最揪心的感受就是所处的整体育人环境并没有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变得越来越好,他说他的工作说白了主要就是“教大学生怎样去教中学生”,因此不能不在意基础教育,而中小学至今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教师的“生产”不得不以应试教育的“产品”为“原材料”。

从踏上培养物理教师讲台的那一天起,罗教授就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为“教大学生怎样去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当时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无异于激流中逆水行舟,只是没想到年复一年应试主宰基础教育的状况至今未见多少改变。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空前,改革理念也得到广泛认可,却一直没能撼动应试教育的大树。这样一来,罗教授团队所教学生的理念和方式,即自己希望师范生将来教中学生的理念和方式,与现实中“分数至上”价值观和题海战术“方法论”相比,显得不合时宜。

一种因清醒而致的痛,让他忍不住无数次问自己,与强大的应试教育抗争,何日是尽头?

“我曾担心有一天会被倒逼到与‘应试’接轨的路上去。因为,以应试教育的‘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应试教育‘生产’能回去再实施应试教育的‘升级产品’,逻辑上更顺理成章,操作上更得心应手。”说这番话时,可以看出,罗教授的这种担心,至今并未完全消除。

在罗教授看来,科技教育改革创新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前方的道路一定还有诸多艰难险阻。但20余年的坚守,特别是近8年来“兴华创新实践”道路的开拓,都是靠迎难而上、不断攀登而实现的。正因为道路艰险,前景不那么明确,才不会有人趋之若鹜,成就了“低利害”的改革环境,无疑是真正开拓者的乐土。

篇5:创新素养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500+字.DOCX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页/【

143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创新素养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姓名

20XX年X月

20XX年5月,我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参加了《创新素养》系列课程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而伟大的责任。

通过“创新素养”培训,使我对创新素养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创新素养”是有着新思维、新能力对过去旧事物所产生出的一种改造升级的修习涵养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未来社会青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纵观中国历史,教育始终起着先导作用。从孔孟朱程直到近代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大家,对提高中国人口的素质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也一次又一次登上过世界文化之巅。中国的传统教育,既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承,也重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个体差异。可惜的是,在“创造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官本位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将“祖制不可变,祖训不可违”奉为教条,闭关自守,夜郎自大,造成了近几百年来我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好在现在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又赶上来了,再过几十年,我们又望再登世界的顶峰。

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并且始终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头。当今的世界都很重视教育,提出了“21世纪素养”之说,其内容有三大类: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等。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创新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则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的知识面和能力在一条水平线上,做好小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创造性思维就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

篇6:教师创新素养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来自广州佛山南海区九江中学任教的贾老师的《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讲座,更是让在座的班主任心生感慨:活动虽小,威力其大!是的,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小舞台,但它却能展示我们的大智慧!

贾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沉思班主任工作的深层意义。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极具挑战的管理学,可是,在我们刚走上讲台时,是不知道“管理”两字是怎样写的!所以许多班主任工作了多年,辛苦了多年,付出了多年,最后收获的或许是学生的怨言、领导的不满。“用正确的时间做有效的事”,要达到这种工作境界,定要明白何谓“管理”吧。

(一)班集体的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包括个人管理、制度管理、权变策略、核心理念等范畴。当班主任,一定要知道“核心理念”的深义。没有文化理念管理的班集体必将成为一盘散沙。作为班主任,应当与同学们一起分析高中学习的目标,集体中每个个体的目标和价值。一起制定班规、班训、班旗,一起与同学们构筑有特色的班集体。

这样,班级的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在班集体文化管理这方面,贾老师老师做得非常好。他与同学们共同创设的班级目标,小组讨论甚至采用辩论的形式制定班规,老师则是为同学们服务,电脑操作记录学生们所指定的班规,表面看让同学们平等的空间,,实际上是老师就像如来佛祖一样,既给力学生极大地发展空间,但又让孩子自觉主动的为班级服务,又不脱离班级学校的管理,尤其让我赞同的是当他们的班规与学校大规则冲突时,老师又会民主的让学生表态,个人服从于集体。自己制订的班规,他们就做到了言出必行,他们班的手机“零分”事件,更让我感受到了贾老师的智慧,既巧妙地处理了此事,又让学生觉得老师很民主,这样他们就会更喜欢自己的班级,更会做事情一直勇往直前。而这前行的动力,来自于贾老师老师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智慧吗?贾老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前面走,她隐在学生的身后,让学生在前面“冲锋陷阵”,可是她所创设的班级特色文化,却时时在前面引领着学生前进!

(二)。正面接触敏感话题,走进学生心灵

听贾老师的报告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报告,好多是空谈理论,而到了真实工作环境中,却很难操作,在班级的管理中,它不仅介绍了使用的班干部如何聘用,更精确到了课代表的使用,三个课代表,一个负责课前领着学生做预习工作,一个管收发作业,另外一个则统计作业情况,并报班级秘书处按版班规处理,细想自己平时的工作,课代表有,但是由于没有给孩子确切的明确分工,有时就造成了很多工作的上的被动,尤其是对于小学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及时的点拨与指导。

小的细节是我们都可能发现的,但是贵在坚持和悉心指导。其次他的报告中提到了班级的一个重要活动“爱情话题”,这对于我们一般的班主任,无论是初中的还是高中的,可能都会采用不出现事情就不说,能回避就回避,更别说公开的让学生谈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这一问题了,优势越是这样的遮遮掩掩,反而使那些豆蔻年华的孩子想入非非,甚至因此误了自己的学业和前途,或者说还会出现一些混沌期中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贾老师不愧是优秀的班主任,无论任何事情都采用了极妙去处理,他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有的学生起初都不愿参与,不愿意吃那个开心扉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有的甚至害怕同学嘲笑,贾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了孩子的顾虑。

最终,学生的成果让老师听报告的老师无不为之震惊,很难想象那是一群高中生的作品,他们的一些观点并非我们成人所想的那样,他们的思想很好,并且也体现了当代高中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并且紧跟时代步伐。最后贾老师又以高质量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不仅对学生的做法加以肯定同时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对爱情的观点。真的是一剑双雕,不仅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更以此活动走近学生,一个小的活动体现了大的德育工作。

其次,来自北京的优秀教育专家××老师,更是把自己三十年余年的经验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语言真挚、感人。

(一)。职业的幸福感使她全新投入教育

××老师说:“教育是温暖的,我们要用透视的眼睛看学生的需求,教育就如同种树,要让树木成才,需要我们不仅付出努力,还要用真心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努力为学生做到“唤醒心灵期待成长引导生活创造可能弥补缺失”,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师的工作需要坚持与积累才能形成教育的智慧。

在她的的经历中充满了挑战,我佩服××老师迎难而上的勇气。工作中,××老师很细腻同时又很积极乐观,再难的工作被万老师一讲也觉得很有意思,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个个有问题的学生有了进步,突破了人生的节点。她讲到班中有一个男孩子脑部受过损伤,话说不清楚,别人根本就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动不动就喜欢打人,和他有关的事情总是那么令人头疼。××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她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那个男孩发音,最后终于能正确地发音了。

当××老师在准备一节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公开课的时候,这男孩的家长主动要求让自己的孩子回避,可××老师却坚持让孩子在自己的课堂出现,她坚持自己的课堂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老师用自己的坚持挽救了一个孩子,也从此改变了那个男孩的一生。万平老师真正感受到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也把这种幸福撒播给了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二)借助文字力量服务班级管理

××老师的日记教育法更令我印象深刻,学生从最开始的只能写出一句话到后来能把日记编写成册。这需要老师的极大耐心和恒心,并且××老师利用日记连续关注其学生成长转变,通过多篇日记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同时一篇篇日记也构成了学生的成长足迹。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令我困惑,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听了××老师的教育方法,我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被××老师的观念和方法深深折服,其实教师的工作,看似平淡,然而每个点滴的举动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它会影响着每个孩子的成长,有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三)不忽略每一个学生

“我期望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生活”,“我愿意让我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灯都点亮着”,伴随着××老师充满激情的表白,我心倍受鼓舞。

在讲座中,我们共同分享了××老师的班主任管理办法,为使全班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整体教育情况,她建立了《家校直通车》,定期印发给全班家长,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结合班级状况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及时调整……

不忽略每一个学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她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无论多忙也要补记一下工作日志,回忆一下当天有什么遗落之事:哪个孩子病了需要致电慰问,哪位家长来电需要回复,哪位同学的个别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等等,想到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马上解决,不再拖延……

上一篇:结婚家长婚礼上致词下一篇:至学年度大三班班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