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定位

2023-02-27

创新型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人才培养, 尤其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创新思维也是勾联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一、创新思维概念解构

党的十九大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的创新驱动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果, 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新是行为, 却要以创新思维为内核, 那么, 创新思维又如何理解呢?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学者从多个视角对创新思维进行了研究,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对创新思维研究进行了总结, 归纳出包括神秘主义、实用主义、心理动力学、心理测量学等八个定义视角。1这些定义虽差别较大, 但有共性要素:

(1)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受个体认知过程、人格、动机、个体经历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2) 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创新思维要立足于实际和实践, 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3) 一般采用的是超常规的思路和方法, 这意味着有能力将看似无关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或运用, 或将某些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创新思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狭义的创新思维, 指的是建立新的理论, 产生新的发明、发现, 或塑造新的艺术形象的思维活动。广义的创新思维, 指的是思考自己所不熟悉的问题, 而且没有现成的思路可以完全套用的思维活动, 本文采用此定义。

二、创新思维与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可见, 要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大教育实践中, 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细化。大学阶段是以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或研究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 经过基础教育和高考的筛选,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 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也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李艺教授认为, 学生核心素养应当分为三个层次, “双基”指向、问题解决指向和学科思维指向,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于体系底部, 而学科思维指向处于最高层, 问题解决能力处于中间, 沟通基础与思维。2创新思维, 与学科思维密切相关, 有可泛化的适用于多种学科之中, 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创新思维, 包容了问题解决指向与学科思维指向要素, 应该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之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 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高校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但在大学之前的教育, 以课堂学习为主,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这往往导致学生的知识、思维方式都来源于课本, 缺乏对现实的关注, 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也限制了学生批判精神, 以及思维的多角度性与灵活性。因此, 从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 创新思维是联通大学生核心素养三大方面, 六大素养的主线之一, 具体而言:

第一, 创新思维须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 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要体现人文关怀。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人文底蕴规定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 而科学精神的三个基本点——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 与创新思维之间具有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知识和经验融合是创新思维发生、运行的文化机制。”3有关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认为, 创新思维受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的影响, 通过四个维度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予以体现, 即想法的新颖性 (novelty) 、多角度性 (fluency) 、灵活性 (feasibility) 和精细化 (elaboration) 。创新不等于单纯的求异, 特立独行, 而是要在正确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 以科学为依据与基础, 要崇尚真知, 尊重知识, 同时还有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与社会现实, 创新思维同样要在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上进行理性的创新思考, 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多角度思考, 并勇于大胆尝试具有新颖性的, 非常规的想法以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在文化基础方面的表现为能够以正确的价值理念为指导, 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 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 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并促进科学和社会的进步。第二, 创新思维是自主发展的有机构成, 创新思维主体性激发与方法引导是学会学习的应有之意, 也是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主发展的核心是自主性, 即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激发, 学习既是一个认知过程、知识接纳的过程, 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获取信息, 勤于反思, 发现问题, 寻求解决方法, 予以验证解决问题, 是一个科学精神践行的过程, 也是创新思维主体性激发与创新思维技巧培养的过程。因此, 创新思维培养与学会学习密不可分, 学会学习要求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这与创新思维的要求具有共通性,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纷杂的信息吸纳过程中, 创造性的反思与联结, 形成新的想法。具体而言, 自主发展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在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中, 以创新主体意识为引导, 学会并熟练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技巧, 包括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横向思维,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等。

第三, 创新思维须在社会参与中培养, 以社会责任为指导, 在实践中将创新思维外化, 并实现其价值。实践创新素养与创新思维联系最为紧密, 创新思维无法脱离实践凭空想象, 也不能脱离实践自证其真, 创新思维贯穿实践创新活动始终, 并为实践创新规定方向。实践创新素养, 要求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即包括劳动方式创新、问题解决方案优化、技术工艺改进等, 这些活动都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 和创新思维技巧的运用, 也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对实践问题提出科学质疑, 并予以解决的过程。创新思维在社会参与方面体现为。

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 以社会责任担当为指引,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 发现问题或提高空间, 运用创新思维技巧, 提出解决办法或优化方案, 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以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创新或改进技术、研发并制作新产品。

综上所述,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以批判质疑、勇于探索为核心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多角度探索,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引领实践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可以创新思维技巧的培训被学生掌握, 这些思维技巧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与常规的束缚, 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推, 从而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实践创新。因此, 创新思维是连通核心素养体系的主线之一, 也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必备要素。

摘要:大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因此其培养目标定位应关注社会的实际需要。根据十九大的精神创新型仍将是我国高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创新思维的概念梳理的基础上, 结合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特殊要求及基础教育创新培养不足, 分析了创新思维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大方面的关系, 提出将创新思维作为培养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线之一。

关键词:创新思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大学生

注释

1[1]Sternberg, R. J., Lubart, T. I., Kaufman, J. C.&Pretz, J. E. (2005) . Creativity. In K.J.Holyoak&R.G.Morrison (Eds) , TheCambridgeHandbookofThinking and Reasoning (pp.351-369)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李艺, 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 2015 (9) :19-22。

3[3]王跃新, 赵迪, 王叶.创新思维发生及运行机制探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5) :103。

上一篇:从商法视角浅论民间借贷的规制问题下一篇:小型化实时联合变换相关器的设计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