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2024-05-09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精选6篇)

篇1: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国有资产,通个市场化运作经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其收入主要包括: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附属机关服务中心等后勤服务单位,经审批同意,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等收入;三是行政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等收入;四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五是财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收入。

一、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具体要求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5号令)规定: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批准的计划和用途从财政专户中按程序拨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规定: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清产核资以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于不断改革和理顺当中,资产有偿使用在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现以远安县为例,剖析当前行政事业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收入规模小,资产闲置

据决算报表统计,远安县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有偿使用收入为172万元,其中 :出租、出借收入148万元,服务单位上缴资产收入15.1万元,其他收入8.9万元。资产账面原值7.45亿元,其中在用7.38亿元,未使用7000万元,损坏不能使用的只有3000元,其余的都闲置未使用。透过资产决算报表,我们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规模小,资产大量闲置,没有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

2、以收抵支,脱离监管

行政事业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然而,少数单位实现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不开具《**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票据》,直接坐收坐支,或抵单位招待费开支,或用于单位福利费开支,脱离财政监管。如**年某行政执法单位将房产400平方米出租,用于兴办酒店,该单位的房屋租赁收入2 万元没有开具正规收据,直接抵单位招待费开支。

3、手续欠缺,逃避审批

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不认真学习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相关政策,缺乏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审批制度的认识。在国有资产转作有偿使用前,没有严格办理资产有偿使用审批手续,随意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或兴办实体等。近3年来,我们经过监督检查,发现3个单位国有资产原值近52万元没有办理审批手续,擅自出租、出借,或转作他用。

4、缺乏评估,效益低下

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转作有偿使用前,没有详细地考察市场情况,没有对有偿使用的资产进行认真评估,致使资产有偿使用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租赁合同约定时间太长,如某单位一次性租赁达20年之久,并一次性缴纳租赁费7.2万元;二是部分单位没有公开招标竞价,租赁费用偏低;三是租赁费用不能及时足额上交财政,有拖欠现象。

(二)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划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大量闲置客观上有区划调整的原因。经调查研究,主要有:一是行政区划调整。**年4月撤乡并镇,将**合并到**、原**合并到**镇,造成原土地、房屋构筑物闲置。二是教育区划调整。近5年来,共撤销中学 2所,小学4 所,撤销的中小学资产未能有效利用。2012年末闲置资产中,土地17.9万元,房屋构筑屋4520万元。

2、认识偏差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认识存在偏差。一

是产权认识存在误区。单位主要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金来源是国家无偿拨付,其形成的资产应当为本单位所有,因而可以随意使用,无需审批。二是对行政事业资产功能理解存在误区。把国有资产当作部门财富,不经审批,盲目改变资产用途。通过资产有偿使用,以收抵支,坐收坐支,谋取部门利益,脱离财政监管。

3、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很少有单位把国有资产自始至终当作价值来管理。由于经费来源上的供给制,核算方式上的收付实现制,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养成“事事伸手要”、“重钱轻物”、“重用轻管”,造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价值观念淡薄。

4、监管不力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没有建立“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三、相关建议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是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需要,对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着重要意义。从目前远安县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下一步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清产核资以来,我县制定了一整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有偿使用相关管理办法,经过近7年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资产有偿使用相关配套制度,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等。从资产有偿使用的审批、评估、公开操作、收益管理、责任考核等一系列流程中加以制约和规范,以实现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制度化、公开化、规范化管理。

(二)摸清家底,充分利用

成立清产核资专班,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资产认真清理、归类。将清理的闲置资产,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闲置资产使用效益。能调剂使用的,尽量调剂到所需要的单位,以节约购置资产财政支出。不能调剂使用的,将闲置资产交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资产有偿使用审批程序,对外公开招标,充分发挥闲置资产使用效益。

(三)利用网络,动态监管

一是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认真分析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不同时点、不同地点资产存量、分布和结构情况,掌握资产使用和闲置情况,对单位闲置资产实行动态监管。二是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台账,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合同、收入等资料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资产有偿使用动态管理。

(四)成立机构,强化征管。

一是成立机构。建议比照省财政厅做法,成立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办公室,并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股合署办公。二是明确职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股承担政策制定、收益计划、监督检查等职能。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办公室承担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统一调剂处置,宣传行政事业资产有偿使用的相关政策等。

(五)严格监管,加强执行

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执行力。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去认真落实执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经常对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项目的制度执行情况、有偿使用情况、收入管理情况、资产安全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并与审计部门实行信息共享,与纪检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检查出的违规行为,必须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公开曝光,通报批评,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篇2: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首先,执行1996年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其次,2003年开始确定非税收入范围,从名称上逐步取代预算外资金。第三阶段开始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目前,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的规模较大、在财政总收入中占比重较高,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非税收入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它在政府收入比重中呈现东、中、西部逐步递增的格局,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亦有所差别。

二、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制不健全制约了有效监督

至今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地方往往根据自身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是政府性规章,但是地方在认识上和权威上,都难以起到应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立法层次较低,各个环节都没有完整的、规范的法律法规,难以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

2.财务收支管理不善

许多收费的项目没有进行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针对“票款分离”现象,所执行的力度不够,或者出现挪用公款的现象,针对账户内外的收入问题,出现了“小金库”的存在,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出现“罚缴分离”和“票款分离”等现象,甚至还有将非税收入用来搞一些预算外、法规外的东西,以达到乱投资、乱发奖金和补贴、公款送礼等目的。

3.票据管理依然是薄弱环节

对票据没有设定专门的登记薄,没有按规定设定设立专门的登记簿,对票据的领购、开票等各项工作并没有认真落实,有的甚至用票据造假来达到逃避监督的目的。由于使用非标准的说明,对其行政收费的单位的数据是否准确,很难做出判断。

4.缺乏有效的非税收入行政管理激励机制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收集应收账款,有关部门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和征管改革的推广,以达到规定的法律规范,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的非税收入的项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及时解决应收尽收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法律规定机制内,试图维持公平原则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1.完善非税法规制度,构建权威、系统的非税收缴管理法律保障机制

制定非税收入法律体系,非税收入管理相关法律,设立专门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使得非税收入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相结合,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将法规法律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发挥法规制度的效率,切实提高法制制度管理的水平。

2.实现复式预算,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针对一般的预算收入项目进行规范,纳入预算管理制度中,二是基金预算项目要化繁为简,预算内容全面改革,三是将政府的非税收入及资本经营收入,逐步的编制到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中,合理优化统筹配置管理。四是编制债务预算,债务预算不仅能够全面的反应财力资源,更加有助于各社会阶层参与政府的债务监督和管理。

3.实施严格的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权限集中到财务部门,使用通用的票据。强化票据管理机构部门职责,认清职责,消除商业化的影响,防止票据造假的行为。例如制定票据核发、核销的相关管理办法,扩大票据的管理权限,改变使用的模式,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提高使用效率。

4.强化对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

进行立法监督,除上述建立相关法规外,尽快建立征管法,使得整个程序,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成文,实现有法可依。建立非税收入,收费公示制度,提高透明度和限制审批权限,进行公开监督管理,建立公共服务机制。执行内部监督,和舆论外监督,如:社会监督和审计部门媒体民主监督,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5.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法律责任

一是完善非税信息披露制度,非税收入税务审计,信息报告的建立,规范监督体系和管理系统的责任。二是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形成以财务部为主,以价格,审计,监督部门为辅,非税代收单位积极配合的监管模式。实行“收管查”职责分离、相互配合,开展非税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五是建立非税收入收、管、用情况,定期向人大报告制度。六是健全非税公共决策程序。要建立非税项目设立的申请、听证、决策、公示程序,实行决策咨询和听证制度。七是建立非税收缴责任制度,进行量化考核,以防止非税收缴管理中的不作为和少作为,确保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八是建立非税收入的统计和绩效评价制度,以收集报告非税信息及进行非税收缴管理绩效考核,作为执行的事实依据。

四、总结

篇3: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由于部门利益导向等原因, 出现财政部门、国资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多头管理甚至管理“真空”的现象。近年来, 逐步建立了以财政部门作为监管机构的管理体制, 健全了管理机构, 建立了规章制度, 界定了收入范围, 严格了征收程序等, 但落实到具体,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国有资产收入效益低下

目前对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的管理尚具有无操作性的刚性制度来约束, 造成了国有资产收入效益低下。首先是资产账目不实, 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如国有房产被用于经营后, 有的只有房屋名称无具体地点, 有的只记载面积而无用途, 有的甚至干脆不作记载, 造成资产明细账不明不细, 不能反应其实际价值, 价值被低估。其次是资产承包、出租未经审批, 操作随意性较大, 由个别领导独断决定, 存在着出让底价不评估, 出让信息不公开, 成交价款不竞争等现象, 造成收入效益低下。最后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闲置, 低效运转, 不能取得其应用的收入效益。

(二) 国有资产收入应缴未缴及私设“小金库”现象较为突出

从行政事业单位近些年的财政决算和小金库治理专项检查结果来看, 资产收入应上缴财政而未上缴的情况较为突出, 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少报、瞒报资产收入, 租金收入不列入预算或只列入部分预算, 资产收入不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 对外投资不按规定上缴资产占用费, 资产收益不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现象普遍存在, 并通过私设的“小金库”进行“私分钱物、吃喝玩乐、送礼”等违规违法行为。

(三) 对国有资产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

突出表现为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缺乏有力监督,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门面出租、出借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能够按正常的租赁程序办理合同签证, 收取房租, 上缴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正常合理的使用资金, 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单位“各自为政”, 房屋的出租、出借都未按规定到财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使得财政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真实状况, 资产收入未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从而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二是租赁合同不规范,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签订租赁合同, 只有口头协议, 有的合同很简单, 未明确双方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缺少法律效力, 一旦陷入合同纠纷, 难以维护自身权益。三是有的单位门面转租现象严重, 把房屋低价租赁给本单位职工或其他相关利益群体, 再由他们转租出去, 从中牟利。四是有的单位门面是单位出土地, 由单位职工或开发商修建门面, 最后导致单位根本收不到租金。五是有的单位门面租赁期限过长, 一签就是五年以上, 并提前收取支出房租, 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六是极个别单位对房租收入管理不善, 有的不上缴财政专户, 有的胡乱开支花费, 有的不明去向。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的监督部门很多, 如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 但由于旧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很深、惯性很强, 导致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形成大家都管又都不管的状况, 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

(四) 国有资产收入支出随意性大

在调查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采取收益价值低估、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等方式随意支出收入, 集中的资金主要用于单位的福利费开支, 或者直接冲抵单位的接待费或其他费用, 使国有资产收入支出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五) 国有资产收入违规避税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取得收入, 不具备免税条件的应按税法有关规定纳税。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纳税意识淡薄, 虽有资产租赁收入, 但不主动申报、缴纳相关税费;有的单位认为以收抵支, 单位没有结余就可以不纳税;有的单位甚至为承包人逃避税收提供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策略分析

根据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综合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策略。

(一) 统一思想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统一思想认识, 重视收入管理。单位和部门要统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的思想认识, 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这部分收入的产权性质, 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一部分, 属于财政收入。明确由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监管, 要充分认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认真对待, 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 摸清资产存量, 实行动态管理

由财政部门会同监察、审计部门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收入进行全面清查, 收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收入的国有资产数量、分布、使用方向及其使用等情况的信息, 明确资产所有者及经营收入归属主体。特别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有房屋、场地、设备等对外出租, 包括门面、停车场、宾馆、培训中心、写字楼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要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收入定期申报制度, 及时掌握国有资产和收入的变动情况。同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经营收入的专门台账, 实行分类登记造册, 并通过一定形式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类资产向社会公示, 为规范管理夯实基础。

(三) 完善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严格规范的资产收入管理制度, 涵盖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等每一个环节。二是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财政部门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调控及资产收入管理等, 主管部门履行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 资产使用部门对国有资产承担日常管理责任, 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四)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对本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细化具体的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修保管等日常管理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三是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制度等。四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参照企业国有资产的考核评价指标, 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绩效考核;对非经营性资产, 以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为目标, 明确资产的使用年限、损耗程度、更新条件等管理指标, 探索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

(五) 加强有偿收入管理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此, 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足额地将收入缴存财政非税收入专户。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担保以及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取得的收入, 应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可采取以下征管措施:一是强化事前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 必须按规定报财政部门审批, 批复件和相关材料作为预算审批依据。二是统一合同, 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的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经营业务合同文本, 单位在出租资产时, 必须依法与承包经营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 作为取得资产经营收入的法律依据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专用票据。三是统一票据管理。统一使用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和票据, 实行票据电子化, 加强票据使用的监督检查, 结合单位财务决算, 核对开票金额与单位实际收入金额。四是评估、入市。国有资产出租等经营行为必先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对将实现的收益进行评估, 并报财政部门核定收益额度。通过公开进入市场竞价, 确定经营者。实行“阳光工程”, 实现国有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六) 提高资产收入效益

国有资产的闲置, 也是一种浪费, 财政应支持国有资产使用部门或单位在完成职能的前提下, 将闲置的资产用于经营来创造国有资产收益, 这些收益除允许单位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用于干部职工的福利外, 全部进入单位收入预算盘子。另外各单位在编报支出预算的同时, 填报占用资产使用权的再确认申报表, 财政部门在核实支出项目的合理性的同时, 查验各单位占用的各项用途的资产存量状况, 并加以对照, 就可以发现某些资产占用量是过多或不足的确切数额, 如果过多, 则不仅不必分配新的支出款, 还可将其多余的资产进行重新调配, 拨给需要的单位, 用以抵冲所需增加支出的财政资金, 从而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果, 节省国家财力。

(七) 规范支出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需要使用资产经营收入时, 应先向相应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 财政部门根据单位年初部门预算和单位资产经营收入实际到账情况予以核拨。单位在使用资产的一次性处置收入时, 需向财政提出补充用款计划, 经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安排用款。

(八) 规范处置收入管理

处置收入规范的前提是资产处置过程的合法化, 以防止底价不评估, 出让信息不公开, 成交价款不竞争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 提出意见, 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财政部门应设定严格的审批权限, 按照“分级管理, 抓大放小”的原则, 对处置房产、土地、车辆等大额资产 (设定金额限定) 必须报财政部门批准外, 其余资产的处置由行政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出售、置换资产的, 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可采用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出售、置换。对于处置资产取得的收入也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必须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 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批准的计划和用途从财政专户中支付。

(九) 加强监督检查

一是财政部门监督检查,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把国有资产收入的规范化管理作为财政监督检查日常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从资产的形成、资产配置、资产经营、资产处置等环节督促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二是加强审计, 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依法对占有、使用、经营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查监督, 发现违规行为督促整改。三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监察,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检查中发现国有资产经营中有营私舞弊、私设小金库、私分国有资产等渎职失职的行为提交给纪检监察部门, 对相关责任人进一步调查处理, 对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违法乱纪和不作为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三、结语

文章只是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 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在实际工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任重道远, 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除了各级领导关注重视外, 还需相关人员从制度、方法、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 有效提高政府部门运作效率, 节约行政成本。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事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在简要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范围的基础上, 探究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有偿,处置

参考文献

[1]刘启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类资产收益管理初探[J].中国财政, 2006, (2) .

[2]徐国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会计核算[J].财会通讯, 2008, (7) .

[3]陈少强、谭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管是最优选择[J].中国财政, 2010, (7) .

[4]崔洪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整合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21) .

[5]崔建才.会计制度必须要"跟上"资产管理的步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 .

[6]郑选宁.创新资产配置机制提升资产管理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1) .

[7]熊丽霞.对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5) .

[8]何文婷.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7) .

篇4: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一、有偿使用收入审计目标

按审计法律法规要求,审计机关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审计目标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指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审计从属于财政收入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可确立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审计目标:1、收入的取得是否合法和经过授权批准;2、会计期间所发生的收入是否记录完整、及时;3、收入发生额计录是否正确;4、有偿使用收入是否在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二、有偿使用收入审计重点

分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流程,其前提是拥有国有资产,基础是利用国有资产取得收入,目的是对收入进行使用,因此要达到上述审计目标,审计应涉及到对被审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收入的取得、使用收入的支出等方面。审计时除审查单位本身相关资产、会计核算外,还应对所属的后勤服务中心等非公务管理事业单位及企业的资产、会计核算情况予以关注或进行必要的延伸审计。具体可确立以下审计重点:

(一)国有资产情况:涉及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重点审查国有资产有无少计和账外资产:

1、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所有权的确认情况:判断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所有权法律证明有无瑕疵,是否有擅自抵押取得收入现象;

2、资产完整性情况:资产增减变动是否经过批准并正确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是否经过必要的程序和相关部门的批准,增减变动是否合理,判斯是否存在为在所属事业单位或经营实体开支费用、发放补贴和福利,而向下属单位转移资产、集中收入的情况。审计时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对单位环境进行观察,对资产进行必要盘点,注意固定资产不入账或长期挂在建工程的现象:

3、资产管理情况:资产是否妥善保管、分类管理,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按现行的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行政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市提折旧,因此在审计中还应对固定资产的质量状况予以关注。对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分类,判断资产的使用价值大小,重点关注房产、汽车等便于出租经营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用途。

(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情况:涉及其他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等。重点审查有无少计和不计收入:

1、合同管理情况: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按合同及时足额收取使用收入。要对各项经营收入的合同管理的完善程度及合同的合理性、租金收入的及时性进行审查,运用对比法和分析复核法,对收入的情况进行历史的和横向对比,分析合同或收入的异常情况。对出租的资产数量分析,可判断有无将资产使用收入转入“小金库”不入账的可能;对出租价格分析,可判断有无直接在下属(相关)单位和租用单位以发放奖金、福利、承担费用等形式抵扣收入情况;

2、收入完整性情况:为逃避财政监管,一些单位对收入进行隐瞒、规避,而不将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或不入收入账,因此相对于真实性,收入的完整性更应值得我们关注。

在实际中发现一些单位往往利用挂往来账或设置“小金库”,将收入不入账,达到隐瞒收入、规避的管理目的。

当租(使)用方不需要开具发票时,出租单位就将已收取的收入不入账或作应收账款处理。对此审计时可通过抽查原始凭证,对租金缴纳不及时的租(使)用方的进行必要函证,以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当租(使)用方需要发票时,出租单位也可能利用使用收入在缴交财政专户前的间隙,将已收到的收入不入账或推迟入账时间,以达到挪作他用,直接坐支收入,甚至据为已有的目的。出租单位也可能利用“应收账款”等往来科目明细账,隐藏不合理支出,待在本年度结束时,将某一账户或几个账户的余额分解或合并到下年度新账的几个或一个账户中去,以达到不必进行账务处理就可以规避财政监管的目的。对此审计时可以对收入资金缴交财政专户流程进行检查,对缴交程序不规范、违规设置过渡户的单位进行重点审查。

3、使用收入的计价和披露情况:将单位的使用收入账与财政部门的收入账进行核对,审计收入账的准确、及时,将收入账与会计报表数相核对,审查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对实行部门预算的部门和单位,还应审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否纳入部门预算,收入预编制是否准确。

(三)省直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使用情况:涉及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性支出等。重点审查有无不合理支出和支出变动异常情况:

1、支出的合法性情况: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中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在缴纳税款和扣除成本费用后,是否由财政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省直单位在取得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时是否依法缴纳税款和土地收益金;

2、支出的真实性情况:省直单位使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中的出租收入的用途和金额是否与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时说明的用途和金额一致,要检查经营收入使用用途的真实性;对实行部门预算的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支出是否纳入部门预算,并按所批复的预算执行。

如出现一些按常理应是稳定的支出或一定比例增长的支出,而在本年出现不合理减少的情况,就可能存在单位转移资产和收入的现象,则应重点对下属或相关单位进行延伸审查。

篇5: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发布文号】财行〔2009〕400号 【发布日期】2009-10-12 【生效日期】2009-10-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财行〔2009〕400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2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等有关文件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九年十月十二日

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机关和单位(以下统称中央行政单位):

(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中央等;

(二)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

(三)驻外机构,指驻外使领馆、常驻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中央行政单位驻外非外交性质代表机构等。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或核销所产生的收入,包括国有资产的出售收入、出让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

本办法所称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是指中央行政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取得的收入。

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以下统称为国有资产收入。

第四条第四条 中央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中央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无论是本单位实施,还是委托后勤服务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实施,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

第五条第五条 国有资产收入属于中央政府非税收入,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财政部负责收缴和监管。

第六条第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上缴中央国库,纳入预算;出租出借收入上缴中央财政专户,支出从中央财政专户中拨付。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第七条 中央行政单位处置和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缴纳的税款和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在收入中抵扣,抵扣后的余额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第八条第八条 中央行政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国有资产收入收缴工作,并监督检查下属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缴纳情况。

第九条第九条 中央行政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应区分不同情况,按照以下几种方式上缴:

(一)对已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预算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有关规定,在收入抵扣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缴入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二)对未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预算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有关规定,分下列不同情况上缴国有资产收入:

1.一级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其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一级预算单位在收入抵扣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2.二级预算单位。对于无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其主管一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二级预算单位在收入抵扣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直接缴入一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对于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二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二级预算单位在收入抵扣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3.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由财政部为其主管二级预算单位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在收入抵扣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直接缴入其主管二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十条第十条 中央行政单位上缴国有资产收入时,使用以下收入科目:

出租出借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103070601)”科目;

处置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03070602)”科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中央行政单位应当记录和反映国有资产收入,并按照有关规定报送统计报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对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收入有关收支,应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

国有资产收入原来用于发放津贴补贴的部分,上缴中央财政后,由财政部统筹安排,作为规范后中央行政单位统一发放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除此之外,国有资产收入不得再用于人员经费支出。

其余国有资产收入原则上由财政部统筹安排用于中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新增资产配置,可优先安排用于收入上缴单位。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中央行政单位要如实反映和缴纳国有资产收入,不得隐瞒;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收入;不得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收入。

中央行政单位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下属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收入形成、收缴、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收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财政部、中央行政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中央行政单位公有住房按国家现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政策进行出售、出租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办法。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行政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收入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对于人民银行系统和外汇管理局系统因行政经费支出形成的国有资产收入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6: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关于印发《河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收入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冀财资„2010‟127号

省直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征管工作的通知》(办字„2010‟68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河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收入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

河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

处置收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及处置收入的征收与使用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征管工作的通知》(办字„2010‟6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为省直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是指省直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前提下,经审批同意,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取得的收入。

本办法所称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省直单位国有资产产权转移或核销所产生的收入,包括国有资产的出售收入、出让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

第四条 省直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无论是本单位实施,还是委托后勤服务单位或其他单位实施,都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或备案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

省直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或备案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第五条 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是省级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财政厅负责收缴和监管。第六条 省财政厅依法对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的征收与使用进行管理。

第七条 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遵循纳入财政预算、依法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票据管理

第八条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及处置收入征缴使用专用票据,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统一管理。专用票据全称为“河北省国有资产收入专用票据”。

第九条 河北省财政厅负责对专用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十条 执收单位向省财政厅领用专用票据。省垂管部门在各地的单位向省主管部门领用专用票据。

第十一条 执收单位要建立健全专用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专用票据安全。

禁止转让、出借、代开国有资产收入专用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专用票据。

遗失国有资产收入专用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河北省非税收入管理局,同时在有关媒体公告作废,并视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二条 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必须签订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河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房屋)租赁合同书”(合同书样本附后)。要严格以签订的合同等作为资产收入收款依据,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

第十三条 省直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处置收入,应缴入国库或专户。第十四条 按照收缴分离原则,省直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实行执收单位代收代缴制。执收单位代收代缴制是指执收单位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等直接开具专用票据收款,在取得收入后10个工作日内,将应缴纳的税款和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在收入中抵扣,抵扣后的余额缴入国库或专户。

省垂直管理、分布在各市、县省直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处置收入(含省非垂直管理、分布在各地的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及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专户。省级主管部门负有监缴职责。

第十五条 执收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必须向缴款义务人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国有资产收入专用票据。不出具国有资产收入专用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十六条 省直单位上缴国有资产收入时,使用以下收入科目: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103070601)”科目;

行政单位处置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03070602)”科目;

事业单位处置收入,使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03070603)”科目;

事业单位出租、出借收入,使用“其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103070699)”科目。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七条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省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缴入国库或专户,纳入财政预算,各单位按规定编报收支预算,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统筹平衡并按程序报批后编入部门预算。第十八条 省直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处置收入,经审批后,可用于以下费用支出:

(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新增资产配置;

(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十九条 省财政在统筹安排使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时,在扣除必要的手续费和管理费支出后,本着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优先考虑缴入单位的固定资产更新等支出需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省直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资产收入与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收入与使用的日常监管,定期对本部门所属单位资产收入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国有资产收入征收和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二十二条 省直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与使用的管理,自觉接受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省直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有关规定及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入的,有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等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等行为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省直单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入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女方离婚起诉状范文下一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