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专项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有着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对于单位的监督力度也不断加强,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应确保专款专用,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价值。本文主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意义,并针对当前该单位项目资金管控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资金管控建议,以实现我国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保证国家财产安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困境;对策

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体制、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转变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理念,向集约化方向转变。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应提升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率。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控存有一些问题,由此制约了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以便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政府职能履行,确保专款专用

伴随很多社会性安全事故的出现,政府在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城乡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同时也加大了财政拨款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能促使政府更好履行服务职能,保证专款专用,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广泛,比如工资福利发放、商品服务支出,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资本性支出、对企业的补助支出、资本支出、对企业的不足之处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控,有助于降低资金使用的随意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且保证使用安全性。

(三)有利于政府职能发挥

专项资金实施严格管控可以精准分析出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国计民生工程中的资金使用状况,经过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判断各项民生工程的真实状况和需要,成为让财政部门或是上级单位有判断绩效的凭据,同时经过调控专项资金进度去提升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专项资金利用效率,反映政府职能。

(四)有利于防范融资风险

国家国计民生项目的大力扶持虽说可以促成民生发展,补足短板,但是政府来说,专项资金支付也加大了财政负担。而行政事业单位管控专项资金管理可以提升支出的效用与适合性,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率,促成单位利用少量资金获得同样的效果,降低财政负担,降低融资需要,有助于政府控制融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国家不断强化对单位的监督管理,以保障其职能履行。由此,专项资金管理也成为重点,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单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单位内部缺乏通畅的沟通机制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还是以“金字塔”模式为主,该模式下,虽然有利于上级单位或部门对下级单位或部门的直接控制,但不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单位内部信息的交互基本是上传下达,各项下发的文件相当于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带有命令的特色。在这样的沟通机制下,基层部门对项目专项资金的审批、划拨等都缺乏话语权和参与权,由不太懂实际行情的上级管理者来决定,实际上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极容易导致专项资金的配置不够均衡、合理。而且,单位部门间基本缺少沟通,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由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界定不明,导致部门间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

(二)专员配备不合理,会计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通常是一人多职,人员紧张,且人员结构呈现“老化”,平均人员年龄超过40岁,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强,管理思维较为传统,管理手段较为“保守”,专项资金管理模式逐渐固化,潜在的风险难以被发现。而且,随着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施行,会计科目、政府经济分类使用不适当的状况也时常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核算习惯、财务报表等无法精准反馈单位的资本收支活动,给从事财务工作有关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专项资金预算审批机制不健全

在项目资金的审批方面,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有一套成型的流程,但从实用性和效益性的角度来看,审批程序繁琐且效率底下,途径单位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等多个审批主体,需要多个人员签字,一旦中途审批人员出差或有其他事,就会延长整个审批时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项目中部分费用的标准并不相同,所以就会出现预算差,造成“成本超支”的假象。另外,即便是有多重审批,但大部分单位对项目资金预算的审批停留在提交的项目资料审核上,并未深入到对项目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预算指标细化不够具体,使得项目资金审批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去支持。

(四)缺乏高效的績效评价机制

内部审计工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中至关重要,是监督、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的重点。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审计部门的真实状况出发,由于没有专业的审计部门,导致本金预算管控中并未构成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及时将本金进行评议,这些状况导致申报资金超过了预算目标或是出现了浪费的状况,不能将本金的作用发挥出来。监督部门在资金管理中作用不强,对绩效考核的使用通常汇集在事后的监督中,很难控制资金管理过程,发挥不了审计监督的用处。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特定项目的资金,专项资金能否有效利用,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

(一)强化内部双向沟通,打破沟通壁垒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单位全体人员了解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目标等,树立专项资金风险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要摒弃以往自上而下命令式的信息沟通方式,搭建沟通渠道,强化基层人员信息反馈意识,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信息交流模式,为单位管理者、财务人员分析专项资金预算审批、控制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同时,横向联动部门间的沟通,提高部门协同效应,在充分的信息支撑下,制定项目资金预算,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重复编制、申报问题,影响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二)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

财务工作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本金管理的主要力量,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高度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控效率和质量,因此提升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首先,应注重组建专业化的会计队伍,筛选出一批专业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财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其次,组织财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或是请财务专家对单位财务人员授课,提升他们的财务技能;最后,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考核,之中把专业水平考核加入重点考核内容,促成财务人员加大学习,不停提升专业化水平,推行单位资金管理的建设。

(三)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各单位还应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参考企业预算管理三级组织结构,设立预算管委会、预算管理小组和预算执行小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单位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统筹预算工作;预算管理小组需要单位抽调或招募、培养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负责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等工作;预算执行小组则由各部门负责人、管理层等组成,主要负责预算管理方案的落地实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各岗位各司其职,保证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针对各项目的专项资金预算目标制定的科学性,以及保障专项资金预算方案、管理制度等得以有效落实,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

(四)搭建科学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有机结合绩效管理和资金管理,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其他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分析各部门、各人员责任履行情况,明确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效率,识别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人员岗位升迁、绩效工资预算分配等的依据,从而促使各部门、各人员主动参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力,避免已出现的问题、风险再次出现,实现管理闭环。

(五)完善专项资金预算审批机制

1、规范专项资金审批流程

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应将事后监管前移,在审批阶段就严格管控,对每个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分析,从可行性、必要性等多方面出发,合理预估所需专项资金额度,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实务分析中,单位也要借助专业评审人员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评议,分类各项目所需采购的物资,明确是需要政府集中采购还是自行采购,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将预算变动范围合理地缩到最小,减少专项资金的流失。在后期的项目资金使用过程,要加强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控,在项目完成后,要做好效益评估和分析,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2、确保专项审批额度准确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应严把审批关口,确保审批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审批过于宽松,应在项目开始前做好前期规划,并对项目造价进行估算,在明确项目建设造价后,合理设定专项资金审批额度,以确保项目所需资金和批复资金额度保持一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动态跟踪管控,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竣工后,要严格依据项目验收标准进行竣工验收,并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分析,为后期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调拨提供依据和指导。对于重大项目,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还有注重风险评估分析,可以外聘专业的团队对项目进行论证,制定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提前规避风险,以确保项目有效落地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适应经济环境和政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专项资金作为单位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行政单位应将其作为管理的重点,确保专项资金申报、拨付、管理、使用等全环节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严禁挪用、挤占,使专项资金真正用于特定项目,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应搭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强化监督,以促使行政单位运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沈雯.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9,v.13;No.242(26):263-264.

[2]孙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20,000(003):P.235-236.

[3]张恒广.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强化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00(005):72-73.

[4]郭则江.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经贸,2020,No.508(11):86-87.

作者:吴永莲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摘要】专项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有着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 管理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主要是国家为了各项生产建设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是由国家财政、本级或者是上级部门拨付的,其特点在于用途固定,而且需要单独核算,资金规模总量较大,因而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也较高。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预算不科学以及投资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投入的专项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更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集约优势,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意义重大。

二、财政专项资金概念及其作用

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中,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纳入预算或者是非税收管理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财政专项资金的开支用途固定,专项资金无论是用于项目建设还是个人对象支出,都有着明确的用途以及受益对象划分,严格实施专款专用;政策性要求强,资金的所有运作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于专项资金、从事项目的管理规定,专户存储,单独核算,单独账户管理;时效性强,国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几乎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的支出,是基于特定目的设置的资金,时效性较强。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点投入资金扶持特定产业发展

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置,主要是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住房、交通、能源、环保等产业上投入的巨额资金,通过巨额资金的整体效应,促进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平衡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我国不同区域间由于区位、资源、发展起点、发展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区域间的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设置财政专项资金,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的调节杠杆作用,依靠专项资金向落后地区倾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资金大、投资时间长、产出效益低,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开展,提高服务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方面,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未能充分的考虑经济运行情况,预算编制过程较为主观随意,一些专项资金甚至大量结余成了沉淀资金,影响了事业单位专项事业的发展。其次,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与编制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脱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追加预算的问题,严重削弱了预算管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现阶段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十分严格,要求必须专款专用,严格甚至是苛刻的管理条件,虽然可以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与合理配置,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不高,甚至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沉淀结余资金。

(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

当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仍没有相应的较为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内部监督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依赖于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形式化严重,效果不佳;在外部監督方面,审计监督以及财政监督等还未能形成常态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仍未能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规范约束作用

预算对于整个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具有统筹规划、规范控制的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必须加强预算的控制管理。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上,应该按照预算不同的类目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项目支出可以采取项目库管理和滚动管理,对于基本的预算支出可以采取定员定额管理的方式,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在专项资金预算分配管理上,应确保专项资金分配的均衡合理,可以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提高预算计划的科学性。第三,预算管理执行管理上,应该重点确保预算的权威、严肃,杜绝各种随意支出、违规支出以及不合理追加预算的行为,并定期分析反馈预算计划执行与绩效评价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管理上除了强化专项资金的统筹管理以外,还应该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跟踪评价机制,通过绩效跟踪评估,随时掌握专项资金的配置效率、使用情况等,并根据绩效评估中总结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策略,促进行管理责任部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上,重点是通过设立绩效目标以及绩效评价指标,通过采用成本效益分析、目标评价、比较法、公众评判、专家评议、询问查证等方法,重点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为改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依据。

(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监督评价上,首先应该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在内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专项资金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与审计监察,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关键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内控缺陷。其次,应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形成常态化的外部监督管理,依靠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总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系列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调整,以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

四、结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坚持节约、公开、计划、规范与精细的原则,强化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与监督控制,并充分完善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大审核管理力度,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真正发挥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的,确保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有效履行。

参考文献

[1]关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和应用解析[J].社会科学家,2014,(1).

[2]王秀英.以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水平方式探析[J].财政监督,2013,(3).

[3]施光海.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9).

作者:刘遵芝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篇3: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投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入目标不明确、缺乏长效监督机制、浪费现象较为明显等。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在近年来增长幅度较大,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忽视资金的经济效益,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较为明显,因此有必要针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应对,将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从而促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促使单位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为了保住经济增长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财政资金也在各领域加大了投放。在这一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中的问题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十八大中习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放进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的滥用。为了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需求,2019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单位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加强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第一,制度建设不到位。近年来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不断改革,取了一定的效用,但是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意识不到位,再加上单位内部没有根据各项法律法规完善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内部没有设立岗位制衡机制,内部控制效果落实较差。

第二,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并非财务专业出身,单位没有对财务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与普及,导致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提供支持。

第三,专项资金使用存在违规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使用办公用品等发票报销不能报销的费用的问题,甚至部分人员购买虚假发票,公款消费变形为办公用品,通过虚假发票套取现金导致专项资金浪费严重。

第四,会计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会计信息建设关键在于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数据的整合,不同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有所差异,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建立与专项资金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系统不能对专项资金进行自动化管控,使专项资金管理难度提高。

第五,事中审核乏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政集中支付方式核算,但是集中支付中心对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了解,不同单位的管理差异较大,管理内容较为复杂,集中收付中心对资金是否通过主要取决于财政分管科室批示,但是财政分管科室对项目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批准用款成为了走形式的工作。

第六,事后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部分单位没有通过制定监督机制来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再加上审计工作也没有形成常态化审计,容易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产生侥幸心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推进制度化建设

首先,健全人事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实行权力制衡机制,在岗位设置方面做好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将内部控制嵌入到单位管理的各环节,防范单位内部一权独大的问题,确保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防范资金舞弊的问题。单位不仅提供公共服务,也提供社会事务,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人员的作用,通过加强人员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防范腐败,确保专项资金实现应有的效果。

其次,建設会计制度。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监管体系、配套细则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单位内部的管理。对于单位内部违法的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杜绝徇私舞弊的问题,通过优化制度约束,确保各项资料真实完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专项资金的使用保驾护航。

再次,健全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度。单位需要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符合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明确各部门与岗位的管理流程,将内部控制要求贯穿于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中[1]。随着单位的发展,内部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全体员工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对各项风险持续监督,通过单位自律和岗位责任规范,处理好内部控制与专项资金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避免资金被挪用、浪费等问题。

最后,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激励制度建设,建立监督体系。单位和财政部门需要加强监督,对专项资金项目进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专项资金管理的作用,围绕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投资效益等深入调查,建立专项资金检查验收体系,做到科学化管理。

(二)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

首先,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单位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工作难度在加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准确掌握各项法律法规,通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适应管理体系的变化,加大对各类风险的监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防范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各类风险。其次,加强人员职业责任意识。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定立场,做到靠得住、信得过,勇于担当各项职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后,财务人员要懂得控制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贯穿于工作的各环节,要求财务人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做到懂法、知法。

(三)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首先,适当增加日常公务经费。日常公务经费匮乏的问题要通过合理的办法解决,避免毫无意义的工作,不能因为走过场浪费资金,对资金做好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预算工作。其次,单独核算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在管理过程中要与公务经费分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要对单位领导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责任,若单位存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向单位管理层追责[2]。只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专项资金的重视程度,才能在单位内部形成上行下效的氛围,促使全体成员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防范专项资金使用随意的问题,在单位内部形成专项资金管理的文化与氛围,要求各层人员主动参与到专项资金的合规化管理过程中,以建立良好的管理文化。

(四)严格控制收支

首先,将全部收入纳入监管。专项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及其他收入,单位要将收到的金额全部上交,防范小金库的问题,避免公款私存,从源头上防范腐败。专项资金要实行归口管理,归口管理能够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问题。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由财政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成立专项资金领导小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控。其次,加强发票管控。专项资金被变相公款消费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管住发票,从管理办公用品发票为突破口加强资金管控,做到违法必究,避免人员抱有侥幸心理的情况,加强制度管理。再次,在发票上注明消费明细,对办公用品实行总量控制,对于办公用品采购需要至少两人共同参与,从而落实发票的管理要求。最后,需要建立虚假发票联动打击机制。虚假发票管理涉及税务、工商等多个部门,多个部门要加大联动管控,形成对虚假发票的打击合力。

(五)加强信息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软件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将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机制,将业务管理覆盖预算收支、采购等各项目,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并优化信息查询等功能,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其次,创新系统开发规划,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对信息系统建设做好统筹规划与安排,整合单位内部的各项数据,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产生。最后,优化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涉及到人员素养、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专项资金管理的信息环境要以财务信息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对人、财、物的全面管控,并将内部控制的要求嵌入信息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自动管理。

(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审核力度

首先,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要与预算单位进行沟通,制定合理的规划进行统筹管理,掌握单位的第一手资料,确保在收付款业务中能够准确把握款项的合理性。其次,突出审核的重点。财政收付中心要对单位使用各项资金的必要性加强研究,对资金使用所涉及的合同、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审核款项是否符合部门预算要求,突出重点,确保审核质量达标。最后,加强实地审核。财政收付中心在审核沟通的基础上,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实地勘察,例如对于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要实地勘察,确保预算执行、支付的有效统一,杜绝工程项目弄虚作假、扰乱秩序的现象。

(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首先,要形成常态化审计,将审计形成一种氛围,不给被审计单位可乘之机,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对于重大问题实行通报制度,加强追责。其次,要创新审计方法。专项资金的审计的方法可以从源头查起,做到一条线审计,从而发现专项资金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最后,健全监督机制。上级部门要对专项资金制定监督机制,从而不断优化专项资金的监管程序。

三、结束语

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有所差异,经费包括公务经费和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类型比较广泛,例如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等。如果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合理,那么可能導致资金浪费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合理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20 (01):235-236.

[2]刘倩倩.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1):3-5.

作者:张丽

上一篇: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