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2024-04-09

物业管理发展趋势(共6篇)

篇1: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趋势对重庆物业管理十年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对物业管理行业在价值、地位、作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认为物业管理将得到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认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更加建康、规范、有序,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

重庆物业管理从90年代初开始起步距今已10年。10年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住宅商品化和产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促使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话,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社区建设、城市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庆物业管理运作正趋向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实力急剧增长的世纪,也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完善、加速发展的世纪。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跨入全国物业管理先进行列和“五个突破”的目标,下面就重庆物业管理10年的发展历程作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一、重庆物业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则到规范,从单一管理服务到全方位经营服务的发展阶段

(一)1991年至 1998年,是重庆物业管理探索起步阶段

1991年重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重庆房地综合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宣告成立,率先打破重庆市实行40多年的福利型行政性房屋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相继在文化街小区、龙溪镇小区、南坪小区、学田湾小区,实施物业综合性专业化管理,并推行有偿服务,标志着重庆物业管理的诞生,迈出了重庆物业管理的第一步。

1992年以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相继来重庆开发房地产,并组建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其所开发的物业,这些企业带来了国外及香港、沿海地区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模式,对重庆市物业管理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和启发。特别是1994年建设部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随着大量新建住宅和商业楼宇建成并交付使用、管理,物业管理所具有的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社会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1995年重庆市建委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逐步进行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提高了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1996年深圳国贸物业管理公司来重庆,组建成立了重庆深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并受托管理中安大厦,将深圳物业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理念带到了重庆。同年,起步较早、管理规范的锦绣山庄、建设路小区、桂花园小区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住宅小区”、桂花园小区还同时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的称号;1997年,加州花园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至1998年2月,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已达105家,显示出重庆物业管理迅速发展的态势。

(二)1998年至2001年是重庆物业管理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2月,市政府明确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作为全市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重庆物业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l、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为加强对行业的宏观指导和管理,重庆市、县(市)、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继设置物业处或物业科专司物业管理工作,市国土房管局在管理全市物业管理过程中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整顿市场秩序,对全市物业管理企业重新进行资质审查和注册登记,以保证合法企业的权益;二是提高人员素质,对全市物业管理企业部门经理、管理人员提出持证上岗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工作;三是以评促建,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市级、国家级优秀(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

业区)的达标考评活动,引导物业管理上规模、上水平。1998年底锦绣山庄、渝海城、龙湖花园、洋河花园四个物管项目,参加国家建设部组织的考评验收,其中:锦绣山庄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称号;渝海城、龙湖花园、洋河花园获优秀住宅小区称号。

2、加强法规建设、奠定物业管理生存与发展的法制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重庆市加快了物业管理立法步伐,1998年11月,市政府审定通过了《重庆市物业管理办法》,并相继出台了《重庆市物业管理资质管理规定》、《重庆市城市物业管理收费实施办法》、《重庆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考评暂行办法》、《重庆市业主委员会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等示范文本。这些政策、法规、规章及办法的制订与实施,使物业管理企业能够按照较为完善的市场规则去依法管理和运作,对引导、规范、促进重庆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成立物业管理协会、增强行业发展动力

1998年11月20日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社团组织)宣告成立,协会在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和市国土房管局的业务指导下,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协助、主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研究行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全市物业管理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以营造良好、宽松的企业外部环境,较好地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大力加强行业建设,积极组织制定、实施行规行约,建立自律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协调重庆物业管理市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创办行业会刊——《重庆物业管理》(双月刊),大力开展物业管理理论研讨,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及时反映物业管理企业的呼声和业主需求,传递物业管理信息、展示行业风貌与动向,树立行业形象,为行业发展提供舆论阵地;四是为尽快缩短与先进地区的物业管理差距,认真组织业内人员赴国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国外及我国沿海城市物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沙龙论坛,进行理论研讨,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4、重视专业理论研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物业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系统理论的指导,重视并加强物业管理经验的总结交流和物业管理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是重庆物业管理发展的显著特点。近年来,重庆物业管理协会组织完成了重庆市科委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重庆市物业管理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合作完成了《旧城区物业管理运作机制研究》并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2000科技成果二等奖;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重庆市物业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由李英儒主编,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物业管理手册》正式发行。此外,《旧城区实施物业管理探析》等理论性研讨文章,还分别收录和刊载在‘99中国住宅发展论坛论文集,以及《中国房地产》、《中国房地信息》、《中外房地产导报》、《重庆大学学报》、《重庆物业管理》等学术刊物上。

在注重理论学习、研究的同时,物业管理协会加强了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除依托重庆房地产业培训中心开展对全市物管企业部门经理进行上岗培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外,还充分利用重庆市高校教育资源,建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目前,重庆大学、西南师大已开设有含物业管理的工程硕士和物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重庆大学、三峡联大物业管理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大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本科及大专学历的物业管理专业。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重庆大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渝开发物业公司、深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还与在渝高校就实施以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成了产学合作意向,并共同建立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共同培养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又有管理才能的应用型物业管理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满足物业管理日趋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探索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同步发展模式。

5、物业管理企业发展迅速、品牌企业脱颖而出

重庆物业管理经过10年的发展,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到目

前,全市物业管理企业从过去105家,发展到67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62家、二级资质企业230家、三级资质企业385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实施物业管理面积达5500多万平方米;有3个住宅小区、大厦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大厦)”称号;8个住宅小区、大厦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称号;6个住宅小区、工业区、大厦荣获“重庆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工业区、大厦)”称号;21个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荣获“重庆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工业区、大厦)”称号;有20多家物业管理公司通过了ISO9002或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涌现了一批如渝海、锦绣山庄、龙湖、康居、大正、安达、渝开发、深国贸、南方、大昌祥、庆通、中渝、中天、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骄、绅帝、康达、庆安、志大、渝能等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物业管理知名企业。这些公司创出了企业品牌,为提升重庆物业管理的社会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成为重庆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6、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推进重庆物业管理的全面发展

1999年,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跨入全国物业管理先进行业”的目标规划。2000年4月14日,市国土房管局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市物业管理经验交流会,14家优秀物管企业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00年11月28日,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重庆市副市长陈际瓦到会并作了“重视物业管理工作,提高人民居住质量”的发言,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尤世程在大会上总结了我市物业管理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提出2001年物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意见:一是要继续加强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争取尽快出台《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重庆市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三部法规,重新修订《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二是开展十优物业管理企业评选活动;三是搞好调查研究,重点开好三个片区物业管理工作会;四是开展物业管理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物业管理事业健康发展;五是在“物业管理地域、物业管理类型、物业管理方式及服务、业主委员会的规范和建立、行业监管措施”等五个方面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以推进重庆物业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重庆物业管理发展趋势展望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重庆物业管理已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前景广阔、充满生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在新的世纪里,如何把握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广大市民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在开拓、创新、进取的旗帜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是物业管理行业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根据重庆的现状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一)物业管理价值的认识将不断深化

1、物业的资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随着对物业维护、修理为内容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将提高房屋使用功能和物业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时间,减少和避免物业不应有的损失和费用支出,延长物业的寿命周期。另一方面,良好的物业管理品质、优美的人文环境将大力提升小区(大厦)的知名度和形象,增加物业的无形资产,从而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使物业的资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物业的环境价值日趋重要

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已使人们认识到,把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同步发展,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唯一途径。物业管理对市政建设、城市形象维护和环境的改善,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优美的居住环境,已成为人们改变居住现状、提升居住需求层次的首选条件之一,物业环境的价值已被人们所认识,拥有大量绿地庭院式和良好人文环境的住宅小区将充满生机。

3、物业管理的社会价值备受重视

由于物业管理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服务特点,因而对社区的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小区数量不断增多,政府对社区建设也日益重视,物业管理在社区文化、社会治安和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4、物业管理费用以价值规律为评价核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物业管理的企业行为日趋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日渐成熟,论文网人们对物业管理价值的认识、评价也更加科学和全面。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标准也将会以市场供求变化和管理的质量水平按价值规律全面确定,不再单纯以经济成本作为物管费用收取的评价基础。物业管理费用收取市场化,必然带来物业管理价值的回归,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5、服务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为了更好适应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将实现由服务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并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从根本上扭转保本微利、亏损补贴的局面,满足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可持续发展下,使企业利润率不断增长。

(二)物业管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增强

l、物业管理将得到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更广泛的认同

物业管理在管理的深度、广度,以及管理的观念、模式、手段、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房屋管理。在房产管理由传统的福利型行政性管理方式向现代经营型服务性管理方式转变的推动下,受托管理的物业面积不断增大,由于政策导向、舆论宣传、企业形象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社会对物业管理的重视与认同将得以深化,从而扩大了行业的影响。

2、物业管理成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轨,政府工作的重点也由直接插手企业经营管理,转变为向投资者、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建好、管好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树立城市新形象,已成为投资条件评价和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物业管理具有社区、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独特功能,将成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3、物管覆盖面迅速扩大,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

由于物业管理是房产管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必然产物,福利型行政性房屋分配和管理体制将在短期内退出,改由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城市发展的物业管理体制所取代。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物业管理覆盖面迅速扩大,深圳1981年至2001年近20年时间,其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物业管理类型涉及各个领域。重庆1991年至2001年10年时间,其物业管理覆盖率才为35%;据测算,2001年至 2010年未来 10年间,重庆物业管理覆盖率可望达到95%以上,物业管理类型涉及面将更为宽广,物业管理将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第三产业。

4、物业管理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更加协调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短、速度快,专业理论学科体系建立还不完善,政策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与各大产业的经济关系,以及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社会关系还未理顺。但是,随着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物业管理企业将成为真正的法人企业,物业管理协会对行业管理的社会作用将得到增强,社区管理中的治安、水、电等行政事务管理将回归于政府和社会;保洁、保安、绿化、房屋维修等日常事务将由社会的专业化公司完成;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关系,也将由传统的“父子”关系转变为平等竞争、关系密切的独立法人关系。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三)行业素质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1、物业管理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小、弱、散、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全行业2万多家物业管理企业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在财务上基本持平或约有盈利,而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企业还不足4%。随着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工作的大力推行和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发展,物业管理企业将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规模、效益型增长转变,规模化经营的资产重组必然驱使物业管理企业向品牌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在有限的市场资源条件下,企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势必推动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资源配置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2、知识经济时代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

计算机及技术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所采用的大量高科技现代技术、住宅、大厦等物业设施的智能化系统,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给物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物业管理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使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3、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由于物业管理是新兴产业,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多学科特点,因而吸引了如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等众多门类的专业人才。随着行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对的市场竞争,掌握现代管理和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高等院校正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以人为本”,提升居住环境的文化品位

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自然过渡到追求和期望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生活,物业管理除立足于物业的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业主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满足业主不断追求的文化需要。努力营造高雅舒适的文化氛围,以优美的人文和居住环境使业主产生对物业管理的认同,以赢得业主的信赖,扩大社会影响。因此,将有更多的物业公司为营造小区、大厦的人文环境特色而不断努力。

(四)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更加建康、规范、有序

1、物业管理行业政策体系趋向完善

任何产业的最初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而政府扶持的关键是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系统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资金政策、税收政策、价格等经济政策。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国民经济、城镇建设管理中的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将继续为扶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物业管理政策体系。

2、物业管理行业法规体系逐渐形成物业管理的发展需要成熟的行业法规、条例为基础。尽管各地相应出台了各项配套法规对规范物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部分法规、条例已落后于物业管理的实际运作,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影响并制约了物业管理的发展。加大物业管理的立法力度,使行业发展有法可依,这不仅是企业的呼声,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进行《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立法研究,那些一时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法规和条例将在全面清理之列。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能体现法制精神的物业管理行业法规体系将逐渐形成。

3、从严审查资质条件、严格市场准人

物业管理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近几年物业管理企业增长迅猛,但发展参差不齐,个别企业的物业管理面积明显不足,如重庆市677家物业管理企业,仅管理5000多万平方米物业,平均每个企业管理物业不足10万平方米,而最大的企业也只管理200万平方米左右。由于一些企业规模过小,综合实力差、管理不到位,导致投诉增多,影响了行业形象,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除大力开展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工作外,还将抓好企业资质审查管理和从

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

4、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意识增强

随着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将逐渐形成,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将日益弱化,最终淡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和指导,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将会配合政府行使监督、管理企业的职能。协会履行政府部分转移职能后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行业的自律管理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行规、行约将会显示出更大的作用。

5、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运作趋向规范

目前,重庆多数小区、大厦还未成立业主委员会,使业主难以有组织的参与管理和表达对物业管理的看法,委托管理与受托管理的责、权、利关系难以理顺,双方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物业管理的需要对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会更加重视,从而使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更趋明确,以推动和实现业主委员会建设与运作的规范化。

本文由无忧论文网硕士(博士、职称、毕业)论文下载与发表中心独家提供资源,如有雷同,纯属盗版。

欢迎各位光临获取更多有用资料。

硕士论文网:

博士论文网:

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论文网:

蜂朝百科http://wiki.steelbee.net/

蜂朝教育导航http://link.steelbee.net/

收集一些比较经典的论文发表网站供大家多多交流哦。

英语论文网:139-1720-6902 QQ:949925041

Email: yingyulunwen@qq.com

篇2: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4月国务院发文后这一年多以来,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新模式有了长足的进展,知道的人多了,合作的项目多了,成功案例多了,节能服务产业扩张了十几倍。可以说,合同能源管理的春天真正的到来了。目前阶段,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整体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预示出几个新的趋势。

1、合同能源管理是市场化方法,但是政府推进将越来越强化

节能工作围绕市场化模式的展开,始终有一个困惑:找市长还是找市场,合同能源管理很纠结。合同能源管理是作为一种市场化模式被引进中国的,西方国家搞节能一直是以企业为主体,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政府只是帮忙而已。长期以来,国外的节能活动一直是企业自己在搞,后来发现节能量作为市场资源可以交易流通,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市场化的机制。而在我国情况则完全不同,用市场化的方法搞节能我们完全是陌生的,我们建国以来一直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地搞节能,从未想过还有市场化的方法,并不知道搞节能还能自己不掏钱甚至还赚钱。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种洋机制引进来,很新鲜,大家从头学起,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

在政府经济的底子上尝试用市场经济方法搞节能,这个“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水土不服现象,两种不同体质的机制嫁接到一起出现了很多的“排异现象”,但是好在中国的政府并不排斥这种市场机制,我国是自上而下地“强行”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开始就是“硬引进”,接下来是“软着陆”,事实上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出在了“软着陆”的环节。国家以财政奖励为手段引进推广,但是市场在磨合过程中却发生了不少的问题,因为有不少市场资源实际上掌握在政府手里,例如路灯,而政府至今也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机制来分配这些市场资源,眼下政府唯一的办法就是招标,但是殊不知合同能源管理由于不使用政府财政所以恰恰是不用招标的。

我国搞节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能耗大户基本上都是大型国企,象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巨头,他们的节能指标任务都很重,这些单位搞节能对市场化的方法还不是很习惯,往往是行政命令说了算。如果是真正的搞市场经济,应该是“利润为王”,什么效益好就干什么。但是,节能服务公司遇到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明明是我出钱出力给你搞节能,却还要拉关系走后门上门推销,给钱的得看要钱的脸色,这种现象在政府工程和公共项目中尤为普遍。例如节能展览会,应该是用能户出钱摆摊租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宣传推广自己,拉他们来给自己投资搞节能,这样才是市场化,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都是节能服务公司去展览自己、推销自己。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各省的节能办组织本地区的能耗大户去参展,让节能服务公司去挑选。同样的道理,以往各地招商局、开发区到处办展开会大搞招商引资,其实把节能服务公司招来不就是招商引资吗?据说山西长治最近正在策划组织去香港招商引资,主题就是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这样的做法才是对的。

在中国搞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的趋利性十分明显地表现在向政府靠拢上,一方面要靠政府批工程、拿项目,另一方面要拿财政奖励,由于政府财政奖励往往是层层加码,有的时候相当于利润率,大家都趋之若鹜。节能服务公司

“很市场”,谁给钱就奔谁去,但是政府却做不到、也不应该“很市场”,节能服务说到底并不是一个仅靠财政输血就能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运行机制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是,节能服务公司既要找市场,也要找市长,大家都要在找市场和找市长的复杂游戏中纵横捭阖,争取如鱼得水。政府方面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就是搞“政府集成”,由政府出面办一个全能型的节能服务公司,采取集成运营商模式统筹本地区的节能服务业务,集成节能技术、产品、服务,出面接订单,然后分包,自己拿提成和奖励。目前吉林省、太原市都出现了这种模式,这或许是一个有效率的方法。

2、合同能源管理解决不了融资难,金融资本早晚要成为领头羊

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出身基本上是产品型(供应商型)和服务型(工程资质型)的两种,前者以节能灯、节电器、变频器等居多,后者以节能设计、运行管理的居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是注册资本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下,而节能服务公司的国家级备案门槛只是500万,省级只是300万,可以说是“小小企业”、“微型企业”,仅仅大于个体户。现在全国6000多家节能服务公司中,真正的大企业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没有资金实力的,发展节能服务业务必须进行融资,仅靠自有资金只能做一两单业务,有的今年投进去了,明年、后年、大后年都做不了什么业务,只能等结算后再发展。这个状态完全不是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状态,换言之,融资之于节能服务公司,可谓命悬一线,融来了,你就活下去,融不来,你就去死。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真谛就是投资,从根本上讲,没有投资能力就是没有节能服务能力;换句话说,要想搞好节能服务,首先要搞好投资;也就是说,节能服务公司要发展,必须不差钱,而技术、服务等要素都不是要命的,只要有钱,一切都会有。合同能源管理的自身规律是节能服务先要有钱,而节能服务公司恰恰没有钱,他们的“第二主业”就是融资,但他们又恰恰遇上融资难。这个怪圈节能服务公司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跳不出来的。

节能服务公司出去找钱,有几条路,但都不是很顺。找银行,首先抵押担保这一关就过不了,信托、理财产品目前也不成熟,好像只有兴业银行还有的商量,其他银行基本免谈;找租赁公司还可以,但是往往人家用采购方式就把你踢出去了,节能服务公司变成了供应商,财政奖励要暗地里转给租赁公司,现在很多租赁公司自己就开始考虑自办节能服务公司,据说河北、江苏等地就有;找投资公司也是一个办法,这几年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比较活跃,但是风险投资这一块要么是不顾后果的“疯投”,要么就是最没有风险的“封投”;而私募这一块往往只挑有上市前景的对象,但是在节能服务公司里是凤毛麟角。融资难把节能服务公司慢慢逼向讨甲方的预付款,或者是主动蜕变为供应商,朝着越来越不像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向蜕变。可以说,融资难不解决,产品型和服务型的节能服务公司早晚要退出合同能源管理产业,“正宗的”合同能源管理将被边缘化。

目前的趋势是,谁有钱,谁就能接大订单,而这些有钱人并不担心自己没有技术、没有服务、没有管理资源,这些都是靠钱就能得到的。一方面,现在国内的一些上市企业自己生产节能产品的,都纷纷自己组建节能服务公司,靠合同能源管理形成自己的营销新模式,效果很好,例如深圳的变频大户科陆电子公司;另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介入合同能源管理领域,它们以资本为武器大举收购节能公司或者项目,按照集成运营商的模式拿订单——工程分包——

整合收益,效果也很理想,例如华润集团。这两种有钱人一种是产业投资人,离不开自己的产品,为产品打销路;另一种是财务投资人,无所顾忌,什么领域都敢进,只要能赚钱。现在看来,今后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深入发展,恐怕主力军是金融机构,而上市企业一时半会还不太容易远离自己的主业,除非将来把财务公司剥离出去。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是最有可能成为合同能源管理领头羊的,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3、合同能源管理已出现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合同能源管理在哪些方面引人关注?一个是政府的财政奖励,一个是先投入后收钱的经营机制,再一个就是靠管理赚钱。这三个特点很吸引人,其他领域也有人想尝试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进产业发展。

从政府奖励的角度看,水处理行业有必要把节水工程项目纳入合同能源管理,以获得政府奖励。我国的节能工作一直是“附带着”节水,因为水资源不是能源,所以节水并不是节能的内容,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的财政奖励和税收减免政策也不考虑节水,而是单独有对应节水的政策。事实上,节水工程项目与节能的工程项目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实现结余量的效益,在管理上完全可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实践中也有人采取效益分享型、目标保证型、费用托管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经营机制,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目前,国内确实存在着一种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从节能领域向节水领域融合发展的趋势,不少水处理企业正在积极呼吁政府给政策。现在节水项目面临着的一个问题是,在整体节能技改工程里,特别是像火电厂这样的用能户,节水本身就是节能的一部分,但是只能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水,却不能得到政府的财政奖励。

从垫资施工的角度看,现在很多设备供应商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了产品营销范畴,就像以往分期付款、以租代售等方式一样,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借口推销产品。在实践中这种例子很多,合同能源管理被作为一种逾越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甚至作为回避招标的办法屡试不爽。这种新型的整合营销方式目前正在节能产品的生产领域悄悄地走俏,据说更多的非节能型产品也在尝试着这种方法。事实上,目前阶段的大宗机电设备基本上都是多少带有一定程度的节能特点的,例如大型电梯、中央空调等,这些并不属于专项节能产品的通用设备眼下都已开始考虑借鉴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开展营销。为了解决销售账期问题,他们可以与租赁公司联手,也可以通过节能服务公司搭上投资基金等,只要能“翻墙”(越过市场准入门槛),办法多的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普及,确实让陷于传统产品营销模式而鲜有创新的供应商们眼睛一亮,听说有培训机构正准备专门请合同能源管理的专家给通用制造商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创新营销。

从靠管理赚钱的角度看,从事管理型服务的产业开始对合同能源管理发生浓厚兴趣,例如物业管理产业就有动向考虑从这个方向集体突围。节能服务公司用技术、产品、服务等手段营利,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比较长周期的服务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种管理,这种管理可能是在所有的管理服务项目中最赚钱的。实践中人们看到,集成型节能服务公司也许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但是他们会管理,能够做好计划和组织实施,把节能量资源整合出来,技术、设备、资金等自然就都来了。物业管理公司可能是最具有这方面优势的一个集群,他们有一点与节能服务公司是一样的,即都是业主单位委托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托管资源都是建筑节能的平台。最近在北京就要召开一个物业管理的论坛,要涉及到与合同能源管理嫁接的问题,人们对此都有兴趣,也有信心。

篇3:论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位于长白山脚下的通化市,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 有多家房地产公司进驻通化, 各种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 包括各商厦建筑、写字楼建筑和居民住宅小区建筑等。随着各种建筑的落成, 物业管理问题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头等大事。物业管理看起来是些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 实际上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 也关系着社会的平安和谐。物业管理工作做好了, 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方便, 会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 通化市管理水平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公司有中盛山水和丽景人家两家。他们代表着通化这座地级城市较先进的管理模式, 无论从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和细节, 都做得较完善, 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根据他们这些年的管理经验, 笔者总结出了以下成功经验, 和大家分享, 从而加以借鉴, 以便深入探讨先进的物业管理方法。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

树立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思想。服务工作是物业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没有好的服务, 百姓就不会满意, 没有百姓的好口碑, 物业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 更难生存。所以“服务第一, 让业主满意”是这些年来通化市丽景人家和中盛山水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口号。每名员工都有创新服务打造品牌效应的观念, 在服务过程中, 每个环节多方考虑, 所以员工们人人树立高质量服务的发展观, 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技能做起, 打破陈旧思维定势, 收集先进成功信息, 大胆探索新的走向, 紧紧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 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又要符合当地物业管理自身的发展规律。打破等、靠、要等陈旧思想, 原有的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 创新是当今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以用户为本, 开展主动服务, 加强细节服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首先基于用户的特点, 深入了解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深层次的、仔细的服务。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一体化、高效化。

二、注重管理方法, 形成特色服务

物业管理不仅是一种行业, 还是一种文化, 是一门管理艺术, 它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管理模式, 因为它和百姓的生活最贴近, 最息息相关的。因此要打破传统管理方法, 改变“你有我有, 大家都有”的特征, 根据物业管理的性质、任务和需要形成“我有你无, 优势互补”的管理系统, 拓宽服务领域, 提高管理效率。以往, 传统服务只是被动性的修修整整, 工作态度被动懈怠。随着物业管理的行业竞争, 必须增强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必须多样化、个性化、系统化、特色化, 没有特色的物业管理是没有竞争力的。

三、物业管理的综合化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服务要周到, 给人一种温馨的家庭亲切感。对于一些弱势力群体, 管理部门应尽力帮助解决, 有针对性地开展定题服务。可做成留言板挂在业主方便看到的地方, 业主可以把每日的需求写在上面, 这样工作起来方便快捷, 不至于漏办。物业管理的中心是为业主服务, 业主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而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方式也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不断满足需要的同时, 物业管理不可避免地逐渐成为用户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其功能也日趋综合化, 它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提高物管人员的素质, 一切为了百姓

新时期为物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挑战, 因此对物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十分重要。招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物业管理队伍中来, 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员工共同管理,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通过对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物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扩大物业管理的社会影响, 从而满足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的广泛需求, 使物业管理充满人性化的温暖, 为百姓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务。

综上所述, 充分说明了物业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不管什么样的物业管理公司, 只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用一颗拳拳之心去爱护他们, 就可以收获爱心果实, 这是今后物业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物业管理的发展新趋势, 阐明了要想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意识, 创建特色服务, 一切为业主着想。只有这样物业管理才能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关键词:物业管理,创新理念,业主,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篇4:论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管理 发展 趋势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以后,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转变

管理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体现是管理的内部对象从以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转变到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企业在未来的活动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对所需要知识的界定、积累、生产、共享以及管理。

“学习型组织”才能在迅速变化、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人们追求心理的满足与自我实现,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相互反省求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从而领悟工作的真实意义。在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的管理中,应着重建设一些新的概念性原则:对话式工作、对等联网、整合过程、人类时间以及动态团队等,这些概念性的原则应该帮助管理人员运用大脑中经营企业所需知识的绝大部分。

1.对话式工作原则。在“硬件”管理下,人们多把工作看成是艰巨的实践,或是报酬的来源。而在“软件”管理下,把工作看成是富有意义和创造性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将要做什么的构想,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这些构想和知识与自然因素的连续对话,最后产生创造性的结果。

2.对等联网原则。是把技术、信息和人员组成一个对等的网络,通过网络就可以在每一个结点直接与其他任何结点交流,而不需要通过等级制度交流。

3.整合过程原则。要求人们不仅在组织内部,而且在组织外部与关键的人员、部门及组织始终保持有效的联系,以便整合各种资源来获得知识。

4.人类时间原则。人类时间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时钟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相互分离的,而人类时间的过去、未来和现在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对于公司来说,能力是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而知识和经验随我们一起从过去流动到现在,并继续流动到未来,它们是公司可以连续利用的资源。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学会从过去获得知识,对未来进行想象,并能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5.动态团队原则。人员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资源,公司要结合他们的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将其组成为跨职能的团队来完成某项任务。当有新任务时,再将人员重新组合。

二、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

管理发展趋势的另一个主要体现是从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在科学管理出现之前,人们的管理是依靠经验进行的。科学管理的出现,决策越来越多地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这就带来了生产效率革命性的飞跃。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管理中的非人性化矛盾变得非常突出,同时外界环境越来越需要企业的创造性劳动,但是科学管理却很难适应这种要求。因此,文化管理具有了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管理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1.人性假设。科学管理中的人是典型的“x理论假设”,即基于“性恶论”哲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人们工作仅仅是为了金钱报酬,人力是一种成本支出。文化管理则恰恰相反,认为人是有思想和抱负的,是本着“性善论”基础的,工作是人的一种天职,为了完成工作人们会自我控制,外界的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努力的手段,工作中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是主要激励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

2.管理中心和重点。科学管理以技术、生产等物为中心,重点是管理人的行为。对人的管理以管为主,属于典型的法治。而文化管理则转变到以人为中心,重点是管理人的思想。并由过去管人就是命令人、指挥人转变到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开发人。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通过管理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是一种文治。

3.领导者类型和控制方法。在科学管理下,领导者属于军事指挥型的,处于发布命令的中心,并且以管理者控制为主,重奖重罚是主要手段。文化管理下,领导者属于教练型和导师型,为员工决策提供帮助,并且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查自律是主要手段。科学管理的逻辑是“要我这样干”,而文化管理的逻辑是“我要这样干”。

4.激励方式。在科学管理下,激励以外在激励为主;文化管理下,则以内在激励为主,着重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三、从技术导向向顾客导向转变

企业管理由传统的生产导向过渡到技术导向,又由技术导向过渡到顾客导向,进而向全方位顾客导向方向进化,这是管理发展的又一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顾客导向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统一的世界市场日趋成型,各国企业对市场经济的竞争逐步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在社会制度方面以及文化习惯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企业若完全按照同一的技术或产品来开辟不同国度的市场就会面临许多障碍。一般而言,以顾客导向的方式比按技术导向的方式拓展市场更易取得成功。

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企业的顾客导向提供了手段和工具。企业可以把产品资料、销售合同样本、付款方式与折扣条件等都放在企业的网页上,客户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可以访问查阅,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客户可以直接从网上了解商品、访问价格、签约合同、发送订单,甚至可以直接在网上设计自己喜欢的产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网络技术支持的交易模式下,谁能有效地吸引顾客,谁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将成为竞争的胜利者。所以说,企业的经营理念朝顾客导向哲学方向演变已成为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5:武汉市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师定义: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自2010年开始,原劳动部物业管理师全国范围内暂停考试。

一、我市物业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的初始阶段。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必然。这个阶段,我市物业服务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开发商自建自管模式;二是房产部门公房自管模式;三是开发商移交街道、居委会管理模式。90年代初,南湖花园率先成立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迈出了我市物业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一步;1994年,我市打破直管房、单位自管房、私房等长期封闭型管理模式,台北房管所、武钢房产公司等30多个房管所、10多个大型厂矿企业的后勤部门将房管工作从原来单位中剥离出来,组建成立了物业管理企业,试行房产所有权与管理权、使用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1994年,我市房地局成立物业管理处,专司物业管理行政工作。1997年,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全市的物业管理工作,并明确市、区房地局为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1998年底,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成立,进一步拓展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沟通联络的渠道。管理体制的突破、行政机构的设立、新物管模式的产生,为我市物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得我市物业管理行业逐渐步入正轨。

第二阶段:依法规范的发展阶段。1999年10月30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了《武汉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也陆续出台。以《条例》为依据,我市开始对物业管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资质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促进业主自治管理作用的发挥。2000年初,在南湖华锦花园开展前期物业管理试点;同年4月,南湖中央花园率先进行了我市第一个招投标试点,打破了长期以来自建自管的模式,迈出了市场化进程的第一步。5月,武汉群厦房地产公司向省柴林小区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维修基金、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为业主自治管理创造了条件。2001年,市物价局、市房产局联合发布了物业管理综合服务价格和车辆管理服务价格的管理办法,同时确立了协商定价、价格公示、物价核准的物业服务收费方式。2002年初,市房产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商品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具体缴存管理的通知》,启动了商品住宅维修资金归集工作。这一时期,我市物业管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抓住时机,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制度建设,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2003年9月,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实施,两部法规的实施对物业管理具有定分止争、正本清源的作用,引导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期间,全市物业服务企业每年以三位数的数量增加,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向各种物业类型拓展,涉及的类型从住宅和写字楼,延伸到工厂、医院、学校、企业、政府机关、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甚至部队军营等。为解决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环境差、房屋管理缺失等问题,2009年,市人民政府开始在全市641个老社区推进物业服务工作,并将其列入为群众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当年基本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今年,市政府再次将此项工作纳入10件实事,推进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提档升级,极大地改善了老旧住宅区的居住环境。我市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开始从追求“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呈现出企业、行业与社会和谐共进的共赢格局。

二、我市物业管理行业二十年发展成就

(一)行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

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管理规模、产值逐年递升,20年的总增幅超过百倍。物业服务企业:1995年前不到20家,2000年为265家,2010年达到1200家。从业人员:1995年前1000余人,2000年为10000余人,2010年达到60000余人。管理规模:1995年200多万平方米,2000年为2000万平方米,2010年达到1亿平方米。产值:1995年不足千万元,2000年为1.5亿元,2010年超过20亿元。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和覆盖面的逐步扩大,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经济结构,使人们的物业服务消费观念步入理性阶段,为我市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物业管理行业历经了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调整,从对“物”的管理维护转变到对“人”的服务,服务导向从“以经营管理为导向”转变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目前全市有8家高等院校(包括武汉大学)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有10余家企业自办培训学校或与教育机构联办培训机构,极大地丰富了人才来源。行业吸纳了近20000名各类技术人才,为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历年来,全市共有42个住宅小区(大厦)被评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优秀)小区、大厦”,183个住宅小区(大厦)被评为“湖北省物业管理优秀小区、大厦”。

(三)市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物业管理的大力推进,为市民群众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居住安心的生活环境,让老百姓有了安居乐业的基础。2003年“非典”期间,全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防治非典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初,在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面前,全行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确保了辖区正常供水供电,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件、没有发生一起因冰冻导致的设施设备损毁事件。多年来,物业管理行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绿色武汉、城在林中”的号召,在住宅区开展绿化植树活动,许多小区获得“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物业服务企业采取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使物业管理小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保障了社区一方平安。

(四)促进了和谐社区和文明城市建设

物业服务行业以“共担责任、共建和谐”为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成为社区建设的实践者,如:协助社区开展计生、流动人口、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防火灾等宣传和组织实施。配合公安部门开展“禁鞭”和“禁改限”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我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活动中,物业服务企业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为广大业主提供了完善的管理和周全的服务。

(五)行业发展对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物业管理已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消费支出,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物业管理行业吸纳了大量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部队复转军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目前,我市物业服务企业已超过1200余家,提供工作岗位6万余个,加上与之相关的清洁、绿化、秩序维护等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更多。物业管理行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社会责任。同时,物业管理促进了物业的保值增值,尤其是建立了完善的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后,保障了物业的正常维护,为业主增加了资产价值,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三、我市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物业管理体制和机制

我市物业管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新的《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要坚定不移推进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为主的物业管理模式,尊重实际,加强创新,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不具备条件,尤其是老旧住宅区推行业主自行管理和其他管理模式,以适应业主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贯彻好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制度,发挥业主自治作用,维护业主的整体利益。进一步规范、完善维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开辟绿色通道,更好地发挥维修资金作用。物业服务企业要加快引进消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形成后发优势,走创品牌、集约化、集团化发展之路。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提高居住质量,既要靠提高住宅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等硬条件,更要有良好的物业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目前业主的消费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保洁、绿化、秩序维护、房屋管理和设施设备维护这五项基础性物业服务,他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看重物业使用附加值,更加关注房产保值增值与投资收益,物业服务由此衍生出包括健康教育、文体健身、居家生活、房屋租售等各类特约服务形式,物业服务要围绕业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展开,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给业主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和居住享受。

(三)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协调发展各方新型关系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对于维护社区环境和秩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规范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有利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区安定。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开发建设单位是构建和谐物业管理的基本主体,企业要树立“和谐”观念,一方面诚信经营,按合同约定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另一方面,注重服务细节,加强与业主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认知度,力争实现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高素质人才是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物业管理承担着为业主资产保值增值、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和谐稳定的重任。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运用,物业管理也要倡导节能、低碳、环保,这就要求物业从业人员与时俱进,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面对当前行业优秀人才匮乏的现状,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物业管理师制度,造就一支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通技术、精业务的优秀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物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6: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

一是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因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陶冶和洗礼,人性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审时度势,引入激励机制与员工真诚合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组织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二是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向信息职能延伸。

上一篇:品管的工作职责下一篇:驿城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个人消费信贷个人信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论文选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