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2024-04-10

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共11篇)

篇1: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非医学指征禁止给予患儿母乳代用品,提倡母乳喂养。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6)新生儿病房禁止陪床探视,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病室空气要清新,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空气消毒机每天照射2小时。(4)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

(6)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听诊器、浴巾等。氧气湿化瓶为一次性使用,3天更换,吸引瓶每日清洁,每周和终末用500mg/L含氯制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吸引器连接管为一次性使用,24小时更换。

b、患儿奶瓶奶头为一次性使用,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终末消毒。暖箱清洁、消毒有记录。

c、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d、患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7)病室每日清洁拖地不少于2次,拖布专室专用,如疑似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窗台、床头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布,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8)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9)发现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11)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暖箱安全管理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医生或设备科咨询确认。(1)暖箱安全使用

a、暖箱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或设备科咨询确认。

b、暖箱使用前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监测各项显示指标、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

c、患儿置于暖箱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常规每小时巡视,观察患儿、暖箱温湿度等。d、每班记录实际的箱温于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并做好交接班。

e、使用中的暖箱应每天检查蒸馏水是否足够,及时添加。每周更换暖箱,消毒并记录。f、暖箱使用后应终末消毒。

g、暖箱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及时送设备科修理。

5、新生儿外出检查、出院安全流程

(1)对外出检查、出院的患儿,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出生年月日。

(2)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根据医嘱使用患儿检查所需的药物。通知检查护送人员并与其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床头卡,核对患儿检查的项目名称。核对后护送人员将患儿送出病室检查。患儿检查完回室,再次由护送人员和护士双人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3)患儿出院时,两名护士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出生年月日,确认家长身份并出具身份证明,核对无误后将患儿交与家长,并由家长签字后将患儿抱出。

(4)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6、当有意外紧急情况发生时,病区医生和护士应在

篇2: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 1

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

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

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

篇3: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 我科成立科内感染管理小组各员分工负责, 认真履行职责, 定期召开院感会议,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发现隐患及时杜绝, 我科按要求建立新生儿监护室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 手卫生制度等, 并严格执行, 不断修正和完善。

2 科学合理的病区设计与布局

空气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 新生儿室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对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我科在病区入口处设置单独通道, 有更衣、更鞋和感应式洗手设备及烘干机, 并备有一次性口罩、帽子及快速手消毒剂。在布局上, 设置独立配奶间, 新生儿室单床单用, 床与床之间保持1米的间距, 病区分为感染病区、非感染区和保护性隔离区。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1 环境消毒隔离

每日对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洁两次, 有明显血迹、体液污染时随时清洁。每日采用空气循环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 3次/d, 2h/次, 并于每日上午及下午开窗自然通风半小时, 达到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 无不洁净空气。

3.2 物品消毒隔离

新生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奶瓶、奶嘴一用一次一灭菌, 并用无菌持物钳夹取, 避免手污染。婴儿保暖箱每日用含氯500mg/L消毒液擦拭, 长期使用者每星期更换一次暖箱, 停用后进行终末消毒。听诊器专人专用, 并每日用70%乙醇擦拭消毒一次。新生儿的衣物、床单、被服均每日更换, 平时随脏随换。尿片均用一次性消毒级的纸尿片, 1~2h更换一次, 换下即丢弃于带盖的感染性废物桶中。

3.3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在纷繁的护理工作中, 没有哪一项护理操作是可以离开手的, 研究显示, 80%的院内感染都是由手传播的, 因此认真洗手和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我科在新生儿室入口处及个病室均配有洗手池及感应式水龙头, 采用除菌洗手液洗手, 避免肥皂盒的二次污染, 并配有干手纸及烘干机。护士长及院感兼职人员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卫生洗手六步法, 并进行考核。每月进行手部的细菌学监测。每位患儿床单位旁放有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 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并进行监督质控。

3.4 工作人员的消毒与隔离

工作人员在进入病室前必须穿隔离衣, 带好口罩、帽子及洗手, 方可进入。夏天出汗多时, 口罩应勤更换, 每次使用时间以不超过4h为宜。患有呼吸道疾病及皮肤开放性感染时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5 探视人员的消毒与隔离

新生儿室原则上不允许家属进入, 探视时应隔窗进行及通过电话询问有关情况。

3.6 湿化瓶的消毒

临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污染引起医源性感染近来受到格外重视, 据国内某医院调查证明, 对湿化瓶不进行消毒处理时期改医院呼吸道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12.3%, 采取消毒措施之后, 感染率下降到4.3%[2]。新生儿室吸氧及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很多, 因此必须重视其清洁消毒及处理。我们每日更换湿化瓶及蒸馏水, 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蒸馏水采用500ml/瓶的无菌用水。

3.7 加强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保护血管, 又可以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但同时长期留置也增加了静脉感染的机会, 因此, 如何做好留置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也至关重要。静脉留置针感染的主要细菌来源于皮肤[3], 因此操作时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技术规范, 输液时肝素帽和头皮针用无菌纱布包裹, 避免头皮针退出造成细菌污染。洗浴时, 也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 尽量避免碰水。每天观察留置针皮肤情况, 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4 加强基础护理

4.1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 容易发生感染及损伤, 护理尤其要细致。除病情危重不宜搬动及洗浴外, 一般新生儿每日沐浴一次, 保持皮肤清洁, 沐浴时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 洗浴垫一用一更换, 沐浴液等洗浴用品专人专用。病情危重的给予每日擦身一次, 擦浴桶一人一用一消毒。

4.2 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 常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以至全身感染。我们采用碘伏-酒精双消毒法, 效果良好, 既先用碘伏消一遍, 再用75%酒精脱碘, 减少刺激, 最后用95%干燥, 如有分泌物, 加用双氧水, 脐部护理2~3次/d。

4.3 眼部护理

洗浴或擦浴时洗清洁眼部, 护理时注意观察眼部有无分泌物,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眼药水专人专用, 开封的眼药水使用不超过一个星期。

4.4 口腔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 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4.5 臀部护理

及时更换尿片, 避免皮肤潮红、破溃。每次排尿排便后用湿纸巾由前向后擦拭干净后涂油剂护臀霜保护皮肤, 再垫上消毒过的一次性尿片。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护士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师, 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以提高治疗效果[4]。

6 加强监控力度

每季度对新生儿室空气、温箱、蓝光箱进行细菌学监测, 每半年对紫外线进行强度监测, 发现问题, 及时改进。

总结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 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人员既然是主力, 在任何治疗和护理行动中都必须坚持这一点。欧美各国多数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 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 就无法推动和贯彻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证明, 哪里护理管理预防工作做得好, 哪里的医院感染发生就少, 否则, 外源性感染就会接踵而来, 甚至爆发流行[5]。

参考文献

[1]刘振声, 金大鹏, 陈增辉, 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8.

[2]杨华明, 易滨, 等.现代医院消毒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66.

[3]林珍, 张定涛.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细菌学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 2004, 25 (12) :1377~1378.

[4]谢蔚.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3) :122~124.

篇4: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 新生儿游泳 ;交叉感染 ;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11-02

新生儿游泳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提高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由于新生儿是一特殊群体,因此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游泳室内交叉感染十分重要。

1 存在的隐患

1.1环境因素:新生儿游泳室相对面积较小,为了保持室内恒温, 需常年使用空调并保持室内密闭,通风不足(特别是冬季),室内潮湿易引发细菌滋生。

1.2物品因素:游泳颈圈不是一次性材料,虽然进行消毒也容易交叉感染。婴儿所使用粉扑、沐浴液、浴巾等基本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但听诊器不能一人一用,如消毒不及时则易交叉感染。

1.3医务人员因素:个别护理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病仍坚持工作,或者是接触新生儿前未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1.4操作流程因素:护士不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给可能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游泳(如母亲为梅毒的新生儿);腹部脐贴使用不当引起脐部感染;游泳室管理不严,观看的家长过多等。

1.5安全因素:游泳池内水温过高或过低,游泳前未测体温,容易造成烫伤或着凉,诱发感染。

2 控制感染措施

2.1创造洁净舒适的空间环境:室内布局合理,便于按流程操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一小时;空调定期清理消毒,抹布、地拖专室专用,地面、操作台、桌椅、婴儿床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周有固定卫生日彻底清扫。每月一次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培养,并按Ⅱ类环境要求进行检查。如监测结果不合格,立即查明原因分析整改再进行采样培养直到合格为止。

2.2严格物品消毒管理:做到一人一池一水一袋,游泳结束后将袋弃去再用500㎎/L含氯消毒剂刷洗泳池。我室四个游泳池轮流使用,做到池池认真消毒。必须使用专业的游泳颈圈,有条件的一人一用,条件不足可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擦拭后晾干备用。传染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垃圾处理。

2.3严格医务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患有感染性疾病不宜从事新生儿游泳工作[1],必须离开本室,待疾病恢复后方可从事此项工作。工作人员入室须穿工作衣,戴帽子。室内设有感应式洗手装置,在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在给传染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操作前后除常规洗手外还要进行手部消毒。

2.4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游泳结束后将新生儿的防水脐贴取下,用“朗索”皮肤粘膜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人流过于集中,允许一名家长留在游泳室,其它人员可隔玻璃观看。

2.5树立护理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游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对进入新生儿游泳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考核。游泳期间必须有专人全程监护,注意检查水温,游泳圈型号,严密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游泳。

3 讨论

新生兒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无行为能力成为高危人群,因此搞好新生儿感染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应正确理解和认真执行医院消毒隔离措施,消除隐患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持续改进,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游泳室感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5:新生儿室工作制度[最新]

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衣、更鞋、戴帽、戴口罩。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手的清洁。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2.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每周三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

3.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新生儿一人一床,包单及衣物每天更换。

5.每个婴儿,其所有奶瓶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用奶锅蒸汽消毒灭菌。6.婴儿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7.婴儿澡盆一人一盆套。新生儿沐浴室地面及沐浴用品每日进行消毒。水龙头开关、水槽每日分别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刷洗。

8.听诊器一人一具。心电监护传感器、光纤喉镜、体温表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9.新生儿暖箱、蓝光箱内外及蓝光毯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婴儿出蓝光箱、暖箱或停止使用蓝光毯后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10.新生儿的腕带、床均需标明姓名(或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11.严密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置,不得延误。

12.每次交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做床旁逐一交班。重危婴儿应将特殊病情变化记录在护理观察记录单上。一切用品应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13.凡新生儿腹泻、严重新生儿脓泡疮、化脓性脑膜炎禁止进入新生儿病室。本

室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发现有腹泻、脓疮等传染性疾病者,立即隔离,及时转出新生儿病室,并立即对新生儿病室进行消毒处理。

14.新生儿病室内物品不得外借,贵重仪器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使用记录。

15.新生儿出院时应仔细做好核对工作,沐浴更衣后方可出 院。出院病床单元做终末大消毒。

16.每三个月对新生儿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消毒液采样作细菌总数。

篇6: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 修订日期: 2011年5月12日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无陪护监护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0%~60%,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三、落实手卫生,病室内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洗手图,配备清洁剂、干手物品,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换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五、早产儿室与隔离室分开,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七、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焚烧,重复使用呼吸机管路用后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八、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九、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等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十一、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确诊为传染病人的,应转至专业医院治疗。

十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十四、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篇7: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1、有新生儿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1)科室有相关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配奶间管理制度、沐浴间管理制度(2)科室相关流程:新生儿出、入院流程,新生儿转运、转科流程,各类护理操作流程 询问护士有哪些相关核心制度

2、对护士进行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培训、考核并有记录 查看培训考核记录 婴幼儿出入院身份确认流程 护理主要检查点:

(1)新生儿室相对独立空间合理,每房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每床有免洗手液配置(2)有相对隔离的传染病儿区域及相应防护用品(3)保暖箱、奶具消毒规范,有监测记录

(4)查看一名工作人员洗手,询问工作人员何时需洗手、何时需手消毒。并有平时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反馈记录情况

(5)查看或询问传染患者隔离、护理措施(6)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符合要求

3、建立与完善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有新生儿病室紧急风险预案或流程(2)实施新生儿身份识别标识管理

有紧急预案:婴儿失窃、窒息、婴儿坠床、烫伤、静脉外渗(尤其是钙剂外渗)、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询问护士其中一个预案

询问护士:新生儿常见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评估及及观察要点。)

4、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演练 建议查停电或火灾的应急处理

5、有介入诊疗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 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耗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6、科室药品标识清晰,放置符合规范

药品标识清晰,放置规范,定期清点、检查(药品浓度、剂量、有效期等)有记录,无过期药

7、抢救仪器专人管理,有定期检修及保养记录 仪器设备外观整洁,配有简单易懂的使用说明,定期测试

篇8:门诊输液室安全用药管理

关键词:门诊医疗,静脉输液,药物,安全管理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输液室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工作量大、环节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1]。在门诊输液用药的管理中,除配注药物所用的液体在医院保管外,其他药品由患者自行保管 (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此现象) ,治疗时患者带当次的治疗量来院,这就在用药的安全上增加了隐患。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应重视技术、服务的管理,还需注重用药中的细节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现将本院近年来门诊部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部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因输液用药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共计31例。原因分析:药品管理问题22例,护士因素9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5岁,2007年9例,2008年8例,2009年7例,2010年7例,2011年0例。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因输液用药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及时查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结果

2011年本院通过加强对门诊输液用药中的细节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投诉。2011年无一例因药品管理、使用等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提高了护理质量。

3 安全管理方法

3.1 用药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分析

3.1.1 药品保管不当

许多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于一些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如胰岛素、白蛋白等,常因保存不当造成药物失效或药效下降[2]。影响了治疗,并造成药品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

3.1.2 药品少带、漏带或拿错

一些老年患者常因记忆错误及对药品的剂量不清楚在来院治疗时少拿、漏拿、错拿药物,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3.1.3 药品质量发生改变,造成医患矛盾

个别患者在医院首次治疗完后,第2日所带的治疗用药在护士进行查对时,发现药品过期或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患者认为医院发放药品质量有问题,医患之间产生纠纷。

3.1.4 护士工作不认真,药物配置错误

个别工作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不能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查对制度,药品配置错误,患者的安全受到危害。

3.1.5 巡视不及时

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既有婴幼儿,也有70余岁的老人。语言表述差,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小儿,自我约束力差,常因牵拉针头导致针头脱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外渗。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变化及输液中问题将延误治疗及抢救。

3.2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管理

3.2.1 护理部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指导工作,杜绝因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患者用药的不安全性。

3.2.2 加强与患者的交接

患者首次从药剂科取回药品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药名、剂型、有效期、药品的性状等,在处置单上记录药品的名称、批号,并签名。对于不便核对患者 (如老年患者) ,由两名护士共同查对,并在处置单上记录、签名。患者再次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将药品与处置单上记录的批号进行核对。

通过严格细致的查对、交接、记录,有效地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虽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降低了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患者与院方之间的纠纷、矛盾。

3.2.3 详细告知药品的保管方法及使用剂量

对于普通用药,告知患者避光、阴凉干燥处存放;易碎药品,注意防摔及碰撞;特殊需低温保存药品,告知放于2~8℃ (冷藏) 低温保存,切勿放于冷冻室,以免药品变性、失效;每日所需用剂量书面告知患者:附一指导卡,写明药名、剂量、每次用几支,简单明了。通过详细的告知,减少了患者因少拿、漏拿、错拿药品而影响治疗的时间,方便了患者。

3.2.4 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于老人、婴幼儿及特殊用药患者,每15~30分钟巡视1次,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情况。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3],排除因静脉刺激、药物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所致的不适。

3.2.5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版面、口头教育等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

4 小结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4]。本院通过加强用药细节的管理,有效提高了门诊患者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医患矛盾、纠纷,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风险。体会到重视制度管理、环节管理、细节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敏燕.多部门合作的门诊输液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7) :647-648.

[2]谢丽吉, 韦亚琴, 张秀琴.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57.

[3]凌云, 陈朔晖, 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29-330.

篇9: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注射室;相似药物;药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87-02

门诊注射室承担着全门诊的输液及注射治疗,护理人员每天接触的药物品种繁多,而今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药品也被大量引进医院,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形似、音似的药物,以及许多规格的同一药物,门诊注射室的护士每天面对不同科室不同病种患者的用药,在使用中一旦疏忽大意,便极易导致用药错误。我院注射室2013年7月我院注射室针对上半年注射室相似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效良好。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包括已杜绝和已发生的与药物相关的护理质量问题共11起,与相似药物相关的有8例(包括已发生的2例不良事件),占总数的72.7%。其中,因药房发放错误,且药物形似接药护士未核对出的有3例,占与药物相关总数的37.5%;

药物音似且形近的有3例,占与药物相关总数的37.5%;同一药物不同规格发生剂量错误的1例,占与药物相关总数的12.5%;注射用水剂量错误的1例,占与药物相关总数的12.5%。

2存在的问题

2.1 药物相似

2.1.1 看似药物:药瓶的大小、形状一样,瓶体标签、瓶盖颜色相似。如:济特与地塞米松(粉剂),瓶体大小一致、瓶体标签高度相似,仅瓶盖颜色不一,如同时去除塑料瓶盖,则易混淆;新克君与特灭茵,均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外包装基本一致,仅商品名和剂量不同;林可宏与丽科伟,均为更昔洛韦,包装基本一致,但剂量不同;开文通与沐舒坦,包装完全一致,但药物不同,开文通为改善微循环的药,沐舒坦为化痰平喘的药;川威和褀利,药物相同、剂量相同、包装外形一致,仅药名不同;优他能与普妥利康,包装外形相似,但优他能为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普妥利康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2.1.2 听似药物:读音相似,但药物不同。如新克君与新治君,前者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后者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君与新治君,均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但剂量不同;贝科能与鑫贝科,均为复合辅酶,但前者剂量为100单位/支,后者为200单位/支。

2.1.3 一品多规药物: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乐满妥(头孢孟多酯)分0.5g/支、1g/支和2g/支三种剂型,其中0.5g/支为1g/支和2g/支,外包装分别为黄色、绿色和蓝色;长春西汀分10mg/支、20mg/支、30mg/支三种剂型,外包装分别为绿色、黄色和紫色;奥德金(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分0.2g/支、0.4g/支和0.8g/支三种剂型,外包装分别为绿色、深蓝和天蓝色。

2.2 人员管理

2.2.1 护理人员给药风险意识培训不足,看似、听似、一品多规的药物未列表统一培训。且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2.2 注射室输液区类似于流水线作业,工作琐碎,干扰多,易疲劳,且高年资护士居多,疲劳作业情况下,容易凭印象做事,或者完全依赖前期核对,而未再次认真核对,从而将药物混淆。

2.2.3 注射室工作岗位为白班岗,经常会有哺乳期护士到注射室轮岗,于是注射室部分人员不能相对固定,每年都会有轮转护士,因此工作中会出现部分护士业务不太熟悉,加之年资较低,专业知识也相对薄弱,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药物名称、用途、性质、作用、外包装不甚了解,容易发生失误。

2.2.4 医生医嘱开具不规范,电子医嘱单名称或剂量不清晰,有时会出现病历与医嘱不一致的情况,如不仔细核对所有药物,难以发现该问题,只按医嘱单核对有时也会出现错误。

2.2.5 药房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出现发药错误,病人将错领的药带入注射室进行交药注射,如果注射室护理人员注意力稍不集中,加之依赖心理,会继续错用而犯错。

3对策

3.1 健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相似药品目录查找注射室常用药物中存在看似、听似、一品多规情况的所有用药,并拍成对比图片,制作成图片上墙,加强核对。以避免混淆。

3.2 加强培训,利用晨会和开展专门针对性地业务学习,将近似药物的包装、名称、剂量、用法、禁忌等进行对比学习,加强印象。尤其是对新进护理人员,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用药原则的自觉性。

3.3 不断更新药物知识说明本,放于固定处,便于护士及时了解新进药物的使用方法,不断更新所掌握的药物知识,以适应不断丰富的临床用药。

3.4 重视风险教育,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对领取、存放、摆药、配药、给药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与干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管理制度警示鸣钟,改变管理理念,营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氛围[1]。

3.5 对于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鼓励上报政策,一旦发生相关不良事件,采取根因分析法,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措施以规范流程从而避免再次发生同类事件。

3.6 设立药品安全管理质控员,加强对相似药品的安全刮泥,结合病区特点,筛选科内常见相似药品的品种,找出相似药物使用中安全隐患,培训护理人员,掌握易混淆药品的辨别知识,加强监测易混淆药品的控管,层层把关,纠正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混淆差错[2]。

3.7 建立三级质控,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用药安全,引导护理人员自觉遵循医药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杜绝用药差错的发生[3]。

4效果

2013年7月至11月底,无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即使在第一环节发生失误,也能在下一环节杜绝,护士对安全用药的风险意识增强。通过晨会提问,每日抽查发现每位护士基本能熟练掌握科内相似药物的相关知识,并在接触到该类药物时提高警惕,加强辨识。

5讨论

5.1 制定类似药品清单,制作并悬挂对比图片,对提高护士对近似药物的辨识能力能起到明显的作用,通过图片可首先从感官上加强辨识。

5.2 加强对科内护士,尤其是新入科护士、低年护士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评估安全用药能力,提高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用药自觉性,提高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用药自觉性,提高护理人员对相似药品认知有效保障用药安全[4]。

5.3改变管理理念,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引导护理人员充分重视安全用药,加强风险意识,强化每一环节的核对工作,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5.4 外观和读音相似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很容易造成差错,因此,加强药物的安全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类似药物的辨识能力,拓展药物相关知识,引导护士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于用药的每一环节层层把关,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波.病区相似药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大家健康,2013,7(2):190-191.

[2] 蒋银芬,杨如美,修伟军,等.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2-64.

[3] 郭晓艳,徐芳.避免临床用药差错的护理防范措施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4):226-227.

篇10:新生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室应相对独立,临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二、新生儿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三、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2m2,床间距不小于1m。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

四、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新生儿接触。

五、病室内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六、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并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

七、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对高危新生儿有保护性隔离措施。疑似感染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尽量单间隔离;隔离患儿床头应挂隔离标识,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八、配奶间环境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C~24 °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十一、新生儿应用流动水洗澡,所用扑粉、油膏、沐浴液、治疗用品六洗,保持臀部干燥。

十二、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2.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3.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4.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5.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篇11:色谱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建立本管理规程,旨在为气相色谱室管理提供标准,确保气相仪器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二、范围

公司气相色谱室的管理。

三、责任者

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化验室主任负有监督责任。

四、正文

4.1、色谱室专门用于色谱的存放与使用,由专人负责管理。4.2、色谱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装置,以免室内分析残留尾气浓度过大,对人体造成危害。

4.3、色谱室内控温装置,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并有防震、防尘、防静电设施。

4.4、检验时涉及镍63放射源,应有防辐射和防盗措施,确保人体和设备安全。

4.5、色谱只能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使用,其维修和保养也必须由专门人员进行,必要时请仪器供应商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保养。

4.6、进入色谱室工作的检验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并更换工作鞋后,方可进行操作。

4.7、使用色谱时应严格按仪器使用SOP进行操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好仪器使用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

4.8、色谱在使用后应及时按清洁规程和保养规程进行清洁和保养,室内禁止放与仪器分析无关的物品。

4.9、每天下班前仪器专管人员要检查电源、水、门窗是否关好以后方可离开。

4.10、卫生管理

4.10.1操作人员每天上班后首先做好仪器室的清洁工作,将地面、操作台等台面擦拭干净。

4.10.2每次实验结束后,要将使用过的容器清洗干净,试剂和试液归位,摆放时标签要一致向外,并做好仪器台面的清洁。

4.10.3仪器当日不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电源,盖好仪器罩。

4.10.4仪器分析检验用过的玻璃仪器按“实验用玻璃容器清洁SOP”进行清洗,玻璃量器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瓶清洁SOP” 进行清洗,并摆放在容器架上。

4.10.5每台检验仪器均有使用记录,做完实验后记录本要摆放整齐,操作凳、椅子要人走归位。

4.11、安全管理

4.11.1定期检查各种检验仪器设备的线路连接是否可靠,电线不应老化,仪器、设备的接地线应牢固。如果有异常,要及时通知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更换。

4.11.2定期检查仪器室的消防器材,如果超过使用期限,要及时申请给予更换。

4.11.3色谱的放射源应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防辐射使用证明,确保放射源不对人体造成损伤。

4.12、非本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内禁止在色谱室逗留。外单位人员

进入气相色谱室,需要经过化验室主任的批准。

上一篇:学会去做好每一件事作文450字下一篇:房屋租赁合同如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