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新生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意外事件呈多发趋势,它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就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新生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职新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对中职院校的新生进行安全教育

摘要:安全教育即德育教育。本文把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从理论上概括为责任意识、主人意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四个方面,并逐一进行讨论。其目的就是让新生树立主人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他们安全顺利地完成学业。

关键词:责任意识 主人意识 安全意识 自保意识

笔者从“四个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如下探讨。

一、树立“责任意识”

对新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看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学生是成年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自己是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当他进行民事活动时,就要想到他自己将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从刑事责任看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对上述规定进行分析。自然人(公民)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种情况:

(1)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即未满14周岁。未满14周岁的人违法不追究其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但又未满16周岁。这种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8种负刑事责任。

(3)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换句话说,就是满了16周岁的人犯了法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在发病时的情况除外)。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要教育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要宣传教育大家树立“责任意识”,应当向国家、人民、社会、家庭负责,自己的言行产生的后果自己负责。

二、树立“主人意识”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其他人”虽然也很重要,但都是为“主人”服务的,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主人意识”的宣传教育。笔者认为,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主人意识,“学校就是我的家,我要把学校当做家来看待”。要把老师同学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能把学校当客栈,不能把自己当旅客,要有长期的观念,时时处处要维护学校利益,不要老想着“人人为我”,而应树立“我为人人”的思想。其次,我们要有主人的责任。当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老师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采取必要的方法或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制止。碰到这样的情况不能有“事不关已”,“眼不见为净”的心态,把自己当做局外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三、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伴随人的一生。任何人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不例外。从我们发现的情况看,学生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安全因素:

1.在外地实习时,私自去河边玩耍;

2.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3.在宿舍乱拉乱扯电线,违章使用电器;

4.对陌生人缺乏警惕,受骗上当;

5.酗酒滋事、哥们义气打架斗殴;

因此,我们要利用授课、广播、图片展览、组织观看事故现场和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树立和增强“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内心,时刻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

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要教育广大学生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平时要学习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1.防骗

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缺乏警惕的学生是骗子们最喜欢的目标。

骗子的一些表现:

(1)骗子编织种种借口,向你“借钱”;

(2)骗子知道你家里的电话号码,向你家里打电话,说你因病住院,要动手术,赶快给某某账号汇钱;

(3)骗子假装自己的卡丢了,急用钱,临时借用你的银行卡;

(4)骗子利用手机短信行骗,如“你中了大奖,请与111联系”;

(5)骗子以介绍工作为由,以欺骗带胁迫,让你参加传销等不法活动……

2.防盗

内盗,可恶;外盗,可恨。

(1)贵重物品、有效证件要保管好。银行卡、存折、身份证、学生证等,不要放在一起,银行卡、存折的密码不能暴露给他人;

(2)宿舍的门窗要关好锁好。人离开宿舍或者晚上睡觉,要关好窗,锁好门;

(3)不要用书包占座位(在食堂、教室、图书馆);

(4)上街时,不要把钱放在背后的书包里;

(5)遇见违法犯罪的活动,要及时报案。

3.防火

火灾,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处理火灾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整改不放过;没有汲取教训不放过。

电,是火灾的“罪魁祸首”。因此,严禁违章使用电器。

烟,是酿造血案的“刽子手”。烟以速度快、无孔不入见长。烟可以导致人缺氧或者直接使人中毒,甚至窒息死亡。一旦发生火灾,尽可能选择上风位置躲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进,防止烟雾进人呼吸道。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新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时,应当围绕“责任意识”、“主人意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只要学生树立了这“四个意识”并加以强化,那么,他们一定能够安全、地完成学业。

作者:简基松

中职新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2:

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意外事件呈多发趋势,它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就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安全;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

中职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构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中职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减少心理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是当前中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的必要性

(一)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现状

中职学生正处于从幼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对自我认知、环境适应、学习方式、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最近我们以郑州市某中职学校5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中职生心理安全形成的因素,对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安全进行了评估。调查显示,有18%的中职生表示在过去一学期中曾因情绪沮丧无法正常学习,有近23%的学生因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常感到焦虑,并有37%的学生认为目前学习压力过大。通过调查得知,中职学生在自我认知、学业压力、生活适应、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生涯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安全问题。

了解中职生心理安全现状,可为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的必要性

1.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是预防和杜绝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发生的需要。近年来,不少中职学校出现了因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发生的自伤和伤人事件,造成这类事件的原因,除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外,还与目前学校的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构建和完善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就可以及时掌握中职生的心理异常变化信息,对获得信息进行科学研判,准确预测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以便提前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尽量减少中职生心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2.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是提高中职生心理防御能力、维持心理健康的需要。中职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生活中面临许多诱惑和挑战,他们喜欢尝试和挑战各种新奇的事物,但由于社会经验和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容易导致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模糊,导致心理问题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安全是影响校园平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也是近年来衡量、评估“平安校园”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创造一个利于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诚信友爱、人际关系和谐、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提高中职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预防学生的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发生,有效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

二、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策略

我国中职生的心理安全机制目前存在较大缺陷,比如忽视心理问题的事前预防、早期发现等。为此,学校急需构建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实现对中职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有效防范、实时监控、科学研判、主动预警和及时应对与干预。

(一)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是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保证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安全。在中职学生入校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马上着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可以掌握中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监测他们的心理变化状况,特别是对存在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预防学生极端心理安全事件的发生[1]。

2.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利用课堂教学、团体心理活动、心理剧、心理辅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日常各门学科中。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教育,以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应对、疏解方法和途径,引导中职生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组织中职生开展心理剧、心理游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活动对发挥学生自身潜能、自我成长、朋辈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起着积极的作用[2]。

3.要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教育和预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而且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大力配合。要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给予中职生更多的情感关怀,要净化学校周边的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减少不良生活事件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

(二)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警

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预警一般包括三级预警机制。

1.一级心理预警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与同学们接触较多,最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委员和班干部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状态监控,每周填写、上交《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如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时上报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其予以重点关注。

2.二级心理预警机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每年对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体检,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做好易感人群的心理监测工作,如屡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经济特困生,因违纪受处分的学生、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排查他们是否出现心理问题。根据筛查结果,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通过班级心理委员或班主任引导他们到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预防学生心理安全事件发生。

3.三级心理预警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应建立全校各年级高危心理学生的资料库,随时掌握高危心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应组成由专业心理教师或外聘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小组,及时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进行危機干预和科学处置,并视情况向有关专业医疗精神机构转介。

(三)中职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中职生心理危机的应对就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进行心理诊断和评估,制定出心理危机干预预案,采取科学、专业的措施进行心理学的干预,减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中职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避免由于心理危机引发的伤害行为和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1.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应对。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由专业心理教师组成的心理危机评估专家组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诊断,提出书面评估报告和处理意见。如果评估该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治疗,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应密切关注该生心理健康状态,心理老师定期给予心理辅导。如果评估该生应回家休养或去精神专科医院更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班主任应派专人监护,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进行休养或去专科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心理治疗。

2.对有轻生意念学生的应对。如发现学生有自杀企图,要马上把该生转移至安全环境并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严密监护,确保该生的人身安全,同时由学校心理危机评估专家组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书面报告与处置意见,必要时转送至专业精神机构进行心理治疗。

3.对学生实施自杀行为的应对。对正在实施自杀、自残行为的中职生,要马上启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实施干预。对已经实施自杀、自残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往学校附近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及时勘察、处理和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及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作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对自杀未遂的学生,由学校心理危机评估专家组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评估,若评估该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进行专业治疗[3]。

4.对心理危机知情人员的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及时对知情学生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或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心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构建科学的中职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预防、预警和危机应对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中职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造成的损害,预防学生心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和谐、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袁建勤,戈琴.高校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及应急处置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3):102-103.

[2]王佳.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2011(35):63.

[3]邹泓,黄才华.人教国规中职新教材:(新版)心理健康(彩色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王济发

中职新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3:

中职班级环境现状与优化实证研究

摘要:为了解中职学校班级环境现状,探索影响班级环境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优化策略,本研究采用班级环境问卷,对宝鸡市384名中职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中职班级环境主要特点为师生关系较好、同学关系次之,秩序纪律、竞争气氛一般,学习负担低;(2)中职生知觉的班级环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3)中职班级环境可分为团结向上型、一般型和问题型三种类型,问题型所占比例最大(45.6%),团结向上型的比例最低(10.4%)。结论是:中职班级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亟待优化。

关键词:中职;班级环境;现状;优化;实证研究

问题提出

班级环境是由一群特定的师生所组成的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环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除家庭之外的最重要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校适应及其社会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中考失利的中职生而言,由于以往过多的失败体验及缺乏成就感的学习经历,他们自我评价较低,自我效能感较差,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普遍困难,所以迫切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良好的班级环境及教师、同学的支持对他们的学校适应和个人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以往研究来看,对中职生群体班级环境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少量研究也仅限于描述层面,对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的构建十分欠缺。本研究拟对中职班级环境的现状及成因进行细致考察,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优化策略,以期为中职学校班级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及中职生更好的学业适应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研究方法

2009年10月,在宝鸡市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随机抽取450名学生,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做施测者在各班施测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50份,扣除有缺失值的问卷及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84份,其中,男生204人,女生180人,一年级学生195人,二年级学生189人,年龄16~19岁,平均17.21岁。

本研究采用江光荣编制的《我的班级》问卷,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气氛和学习负担5个维度,共38个项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点计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研究结果

(一)中职班级环境的现状

如表1所示,对班级环境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发现,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维度得分最高,同学关系次之,秩序纪律、竞争气氛维度得分一般,学习负担维度得分最低。以班级环境各维度均分为因变量,性别、年级分别为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家庭经济条件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维度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秩序纪律的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师生关系和竞争气氛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显著,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师生关系和竞争气氛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与 “一般”及“较差”的中职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职班级环境的类型

如表2所示,以班级环境的五个维度为聚类指标,综合考虑类内均方与类间均方之比以及各类别分数特点,发现三类别的聚类最为合理。类型Ⅰ——团结向上型(10.4%):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纪律和秩序也比较好,感知到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而且有最高的竞争。类型Ⅱ——一般型(44.0%):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类型Ⅲ——问题型(45.6%):跟类型Ⅰ相反,其班级人际关系及秩序纪律均较差,竞争性较低,学生感知的学习负担也较少。从分布来看,问题型所占比例最大,团结向上型的比例最低。

讨论

(一)中职班级环境的特点

研究发现,中职生主观感知的班级环境表现为较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中等程度的秩序纪律和竞争气氛及较低的学习负担。访谈结果与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在访谈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对学习持应付态度或者彻底放弃学习(这样也就没什么学习负担、学习竞争可言了)。同时,这些学生也往往会表现出班级纪律意识淡漠,对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最终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纪律意识。

研究发现,班级环境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条件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女生感知到的班级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明显好于男生,这可能与中职生源质量的性别差异及教师对男女生的反应方式及接纳程度不同有关。二年级学生的秩序纪律显著好于一年级。低收入家庭中职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较中收入家庭和谐良好,竞争气氛也较浓厚。师生关系维度的差异可能与教师对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接纳程度及学生对教师态度和行为的感知存在差异有关。竞争气氛的差异与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目标定向及未来规划有关。在所有维度上,高收入家庭学生与中、低收入家庭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中职生大多来自中、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样本数目过小(仅19名)有关,所以各维度上的差异体现为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差异。

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班级环境的优化上,中职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男生群体、一年级学生,中、高收入家庭学生的特别关注。

(二)中职班级环境类型与比例及成因分析

对班级环境的聚类分析发现,中职班级环境可分为三类:团结向上型、一般型、问题型。

问题型班级占45.6%,团结向上型仅占10.4%,而且问题型班级人际关系及秩序纪律均较差,竞争性较低,学生感知的学习负担也较少。问题型的高检出率及表现特征值得特别关注,它说明中职学校班级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而如前所述,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适应、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胜任学业、人际和谐,并获得学业的成就感。因此,中职学校要把班级环境的优化作为重点问题来抓。那么,如何优化,就要从分析班级环境现状成因入手。综合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结果,我们发现中职不良班级环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学生自身原因 中职生多为中考失利者,自身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严重不良,缺乏学习动机,而意志力又极为薄弱,所以,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和放弃心态。中职生在课堂上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一个班级的学风和秩序纪律,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同时,也危及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除此之外,学生个性及自我认知因素也是影响班级环境状况的一大因素。中职生普遍是屡遭挫折和失败的个体,过去已有的学习经历使其变得自尊而敏感,最怕别人看低自己,对生活事件的解释也更倾向于消极认知,稍不如意便产生敌意和愤怒,矛盾、纠纷及攻击行为,容易致使班级人际关系不和谐。

教师原因 教师缺少对课堂和班级的有效管理,师生关系不和谐。如前所述,中职生课堂睡觉现象较为严重,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听之任之。久而久之,一年级新生在受到高年级学生的“言传身教”后,入校时的优良学风日渐消退,最后不是听不懂、学不会,而是变得根本就不想听、不想学。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极力维持课堂秩序,但由于仅仅动用教师权利进行管理,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所以,效果亦不显著。更有甚者,由于管理方式偏激,对学生缺乏耐心和信心,加之中职生原本就敏感,受不得批评和别人的看低,最后致使师生对立,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不良班级环境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原因 在教学方面,中职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教学内容与初中脱节严重,加之学校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化教学媒体使用频率较低,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下降,学习兴趣减退。在管理方面,培养中职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个性品质这一预防和发展性的目标,比帮助中职学生消除问题行为的目标更具积极意义。而现有的中职学校管理把人力和时间大部分用在了问题行为、冲突事件的处理和安全教育上,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努力不够,引导、疏导和开导不够,致使管理成效甚微,班级冲突事件时常发生。

建议

(一)构建中职生学业支持体系,实行学业导师制,下设优秀学生辅导制

学业导师制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辅导机制,不仅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和思想全方位的指导,而且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情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满足学生的学业支持需要和教育援助需要。此外,由于中职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可以选拔一些优秀学生作为辅助力量,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人生态度、学习观念、为人处事、秩序纪律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但导师要注意加强对这些学生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使其在班级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困难学生,矫正不良风气,优化班级环境。

(二)丰富校园和班级活动,融洽师生情感,促学生关系和谐,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班级环境的优化不是靠简单说教就能实现的,学校和班级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爱好需求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师生情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丰富校园和班级活动类型。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不仅要组织娱乐性、竞技性、选拔性活动,还要多组织一些培训性(如跳舞)、模拟类(求职模拟、角色模拟)、互动类(如倾听学生的心声、体验教师的情感等师生互动活动)、公益类(如走进敬老院、心理援助、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儿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相互认知、增进了解,在认知中提高,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规范秩序纪律,激发竞争气氛。

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骨干的力量,到学生当中集思广益,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去,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乐趣。学生首次获得的积极体验会成为下次活动的动力,久而久之,班级凝聚力就会在无形中增强,并促使班级环境良性发展。

(三)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

就中职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而言,他们对动手操作和技能习得更容易产生浓厚兴趣,枯燥的理论教学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中职教学改革中,应尽量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并将理论和实践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实现,即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现学现用,学习之后有所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屈智勇,邹泓,王迎春.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27(1):31-33.

[2]郭伯良,王燕.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37(2):233-239.

[3]庞海波.中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32(3):742-744.

[4]江光荣.中小学班级环境: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学,2004,27(4):839-843.

作者简介:

王红瑞(1976—),女,陕西宝鸡人,硕士,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作者:王红瑞

上一篇:供电企业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