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新生儿室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和识别

2022-09-11

新生儿室是集中收治危重新生儿患者的场所, 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各种重症患儿, 他们全身各系统未发育成熟或缺陷, 对外界适应能力弱, 抵抗力差, 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2009年10月5~8日我院新生儿室发生了一起疑似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暴发, 通过我科各项检测及调查, 排除了医院感染暴发, 确诊为药物热。现将对这次事件的识别和处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5~8日新生儿室5例患儿出现了发热现象, 发热均发生于入院后的第5天, 体温在38.3~39.5℃之间。血常规检查正常, 咽拭子阴性。其中4例男婴, 1例女婴, 出生时间在1~3d, 4例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期脑病, 一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败血症。

1.2 方法

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后, 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 立即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组织专家会诊, 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 要求新生儿室暂停收治新病人并暂停家属探视; (2) 对新生儿室现有患儿实行分类隔离管理, 将发热患儿与普通患儿隔离, 做到专人专室护理; (3) 科室积极开展对疑似医院感染患儿的诊治工作, 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请院外会诊或转诊; (4) 加强各项消毒工作:做好奶瓶及奶嘴的消毒;做好患儿衣服的消毒;疑似患儿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保洁工具做到专床专用;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加强个人防护; (5) 要求科室密切观察其他患儿, 如果发生相同症状, 及时汇报感染管理科及医务科; (6) 要求对发热患儿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7)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空气、暖箱内外表面、湿化液、暖箱水、奶嘴、奶瓶、门把手、治疗车桌面、医护人员及护工的手等有关诊疗器械现场采样。培养结果所有标本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具体要求。

2 结果

2.1 排除医院感染

上呼吸道诊断依据不足: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发热 (≥38℃超过2d) , 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2]。这5例患儿仅仅体温的升高, 一般状况良好、吃奶好、二便正常且无鼻塞、流涕、咳嗽、咽红等症状与体征。此5例患儿的发热不符合上呼吸感染的诊断。

2.2 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 确诊为药物热。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后, 发现此5例患儿的发热均发生在入院后第5天, 呈不规则热, 一般状况良好, 吃奶好, 二便正常。此次发热是在10月1日以后, 科室为贯彻我院的抗生素使用规范, 降低抗生素使用级别, 由原来使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改为头孢他啶的情况下发生。为了确定是否由于药物引起, 建议新生儿室停用头孢他定。在改用其他抗生素后, 患儿的体温在24~48h内降至正常。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替代药物及体温变化等综合判断, 本次5例患儿的发热的原因是药物热。

3 讨论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3]。而对于药物热的诊断尚缺乏特异的诊断标准, 目前多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停用或替代可疑致热药物、激发试验等综合判断[4]。本次新生儿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通过及时开展环境卫生学检测及流行病原学调查, 排除了医院感染暴发, 确诊为药物热, 保障了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疑似医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理和识别方法, 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2009年10月5~8日我院新生儿室出现一起疑似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暴发, 感染管理科进行了环境卫生学、病史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 识别疑似医感染暴发, 排除医院感染暴发。结论 本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药物热有关。

关键词: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疑似暴发,处理,识别,药物热

参考文献

[1] 陈嘉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 26 (4) .

[2]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S].2001.

[3] 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S].2009年颁布.

[4] 王玲, 张宝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药物热3例[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1 (6) :68.

上一篇:浅谈技工院校车工教学策略下一篇: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去行政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