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2024-05-04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精选8篇)

篇1: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拯救孩子的心灵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特殊身份,他们之间缺少沟通,造成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失衡,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形成障碍,全社会有必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一定的关注。

农村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后,意味着留守儿童监护人位置的缺失,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一旦监护人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致使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意、恐惧、偏执等,长期产生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一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通过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85%左右,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

第二种,监护人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妈、姨父等。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频繁流动的问题。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第三种,监护人是哥、嫂或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随时都会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确定性不大。

不论哪种形式的监护,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据调查有68.2%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2.7%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69.4%的隔代亲人及75.2%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隔代监护造成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依照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孩子,造成儿童缺乏责任感,过分封闭自己,而远在他乡的父母,又在物质上对其额外补偿,造成农村儿童的浪费攀比,无形中助长了儿童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形成,使这些儿童更早的放弃学业,进入社会“淘金”,新一代的“文盲”也将悄然产生。留守儿童最明显的特征是难以满足心理上的交流,难以得到来自父母或严厉或温暖的爱,家长也由于诸多原因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儿童缺乏安全感。一部分监护人事实上已经成为儿童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在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教育、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以至儿童出现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等不良现象,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一项长远而宏大的工程,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而其中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彻底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留守儿童的心理建档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的统一协调下,配备专门的人力、物力资源,对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培训,使心理健康档案真正成为这些人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工具和有力武器。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应加大心理方面的干预,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与治疗。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影响,其性格比较内向,更何况是这样特殊的弱势群体,相关部门有必要邀请专业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长期的关注与引导。不能把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学校要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每个教师都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定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讨论,建立家长与教师,特别是与班主任的定期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心理动态。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袋,将他们的父母与孩子的生日记录下来,让“代理家长”提醒双方及时打电话问候,表示关心与祝福,并在班会课上动员同学为他送上生日祝福,让他们体会到来自同学间真挚的关怀,从而排遣孤独,减少压抑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只关注期中、期末的成绩,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比成绩更有助于长远发展。

家庭依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点,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家长要克服困难,不能一味地将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学校,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加大整合社会资源,在农村建立类似于“留守儿童之家”,呼吁社会资助,假期组织夏令营活动,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体会父母的艰辛,缩小孩子与家长的陌生感,感受亲情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要提高农民工待遇,使其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因此,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篇2: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宋文平

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却过早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他们年幼,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一般的孩子成熟;他们弱小,但他们的责任却比一般的孩子重大;他们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但现实却促使他们过早的有了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沉重的喘息。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也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留守少年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留守少年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 据调查,留守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多为三种情况:一是祖父母监护,由祖辈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较多,占总数的90%以上;二是由叔伯姑姨监护,此类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占6%左右;三是独立生活的留守少年儿童占总数的4%左右。留守少年儿童缺失亲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高度重视,更加缺乏系统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个人认为要解决留守少年儿童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高屋建瓴——得到更高组织的领导与帮助,组建“五群人”帮扶队伍,构建社会帮扶网络 我们争取得到社会更多的爱心支持,优化留守少年儿童学习坏 重要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中的作用 大家都期待的——积极并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例如改善寄宿制学生的寝室条件,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提供热水,完善体育设施等等。介于我县财政能力有限,我们更希望广大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为改善纳雍的留守儿童问题献上您的爱心!滴水穿石,在于一点一点的积累,留守儿童的解决更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总有一天留守儿童问题会解决!内心的呼唤——深入并加大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 治根之策——根本的事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当然,经济问题不是我们能够立马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对此有多大的行动,但我们能够期待,“莫

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期待世界经济的复苏,期待中国经济的腾飞,期待纳雍经济的换新!

篇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1.1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概念不是一直就存在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城市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增多,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增加了家庭收入,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 随着外出务工经济的深入发展, 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就是“务工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本文对留守儿童的概念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 长期将子女单独留给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或其他亲戚照顾的18岁以下儿童。

1.2 情感教育及其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同于唯理智教育, 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其家庭情感上的缺失, 所以我们要以情感为出发点, 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2.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父母的感情

父母的长期在外, 使留守儿童有强烈的孤独感, 缺乏安全感, 虽然有监护人的陪伴, 但他们不能完全取代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的角色, 大部分儿童会理解父母出外打工的苦心, 少部分儿童不理解, 内心急切希望他们在身边, 久而久之, 他们被迫习惯这种生活, 缺少父母的关爱, 产生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 与父母在情感上有了距离, 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 慢慢也不会向父母倾诉, 可能会产生情感障碍问题。

2.2 与同学相处关系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外出间接影响到了儿童与同学交往的方式, 大部分留守儿童很自卑, 内向, 与同学相处、交流, 也是被动的一方, 自我封闭严重, 不愿意与人讲话。

2.3 责任感意识

儿童处于性格的一个萌芽阶段, 这个成长阶段, 最容易启蒙和影响的就是父母, 而父母不在身边, 很少指导他们作为的对与错, 所以在性格和个性上难免会有弊端, 很容易自我, 对生活态度很随意, 只会单向的去做, 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道德感冷漠, 缺乏社会责任感。

3.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 在情感教育上要得到正确的引导, 以便于形成正确的情感, 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

3.1 家庭情感教育

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角色, 要有家庭责任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儿童最初的情感来源, 都来自于对父母日常生活作为和态度的感受, 甚至会效仿父母。留守儿童父母的长期在外, 不经常的联系, 一定程度上造成儿童内心情感的孤独和失落, 说明家庭情感教育引导不到位, 父母在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同时, 应更多的注重下孩子的情感需求, 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尽量增加回家的次数, 打电话的时候多进行情感的沟通, 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对于儿童监护人的选择, 父母应当慎重考虑, 选择有责任心的, 保证儿童安全的, 能够给儿童较多关注度的, 如果条件受限, 只能由年龄大的亲人照顾时, 首先应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需对儿童照顾的各个方面沟通好, 使监护人扮演好“临时父母”, 使孩子感受到被关心, 被呵护, 有利于形成儿童的健康情感。

3.2 学校情感教育

学校是儿童除了家庭外最亲密的场所,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注入人文关怀, 关注儿童的情感, 掌握儿童情感形式的发展动向,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与纠正, 以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利于未来的成长。

学校在关注留守儿童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发挥教师这个媒介作用, 教师要主动、真诚、耐心的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 对他们的关注贯穿于生活的点滴中, 只有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才会使他们获得在学校的安全感, 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 以师为友, 将情感上的一些不顺倾诉于教师, 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导, 给予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 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氛围。

3.3 社区情感教育

社区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农村社区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管理留守儿童, 开展一些留守儿童的有爱活动, 观看一些可以正面影响留守儿童情感的电影或节目, 禁止留守儿童进入网吧, 杜绝接触低俗不良的文化, 避免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受到误导, 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区坏境。

3.4 形成情感灵活交流模式家庭—学校—社会

家庭、学校、社区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 三者要灵活进行交流沟通模式, 学校可以将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告知家长, 家长也可以不定期的与学校联系, 了解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二者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交流, 对儿童情感出现的问题, 采取最适应儿童自身的方法进行引导, 对表现好的儿童应给与相应的奖励或精神上的鼓励。如遇到学校和家庭棘手的问题, 可向社区求助, 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困扰, 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宽阔的视野, 弥补学校教育的封闭缺陷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使儿童发挥情感的积极因素, 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

摘要:近年来,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关键在于其家庭情感上的缺失, 本文重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感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大对小学留守儿童内心情感的关注, 了解它区别于非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特殊性, 帮助小学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情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梅.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 2012.

[2]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3]段俊霞, 许远理.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10.

篇4: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如今,人们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这样的新名词已经不再陌生。其中,“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儿童(包括数量更大的青少年)大部分正值上学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心理成长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很多专项的调查结果都不令人乐观,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孤独的“留守儿童”

通过调查,我们注意到,多数“留守儿童”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最突出的是孤独、忧郁和焦虑,有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在人际交往和处理困难时束手无策,更有一部分孩子完全没有约束,放任自流,甚至误入歧途。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期,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他们缺少心理上的关注和引导,他们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有些孩子面对生理发育期的变化时也因为缺少启蒙而出现相应的心理焦虑等问题。

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很少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更多的是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较少给予孩子精神食粮(书籍及心理上的沟通等)。由于聚少离多,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很多父母都成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另外,大多数“留守儿童”都被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里。这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年纪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相对缺乏管理经验或有所顾虑,而无法起到督促和指导以及管理的作用。很多孩子就在这种放纵的环境下,自然成长,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因为自控能力差而沾染不良习气,逃学、辍学,混迹网吧、游戏厅,甚至犯罪。

疏导与引导

既然“留守儿童”出现这些问题,怎样帮助“留守儿童”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集体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和同学多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学习上多帮助,生活中多关怀,让他们在集体的生活中获得友谊和亲情,对集体有一种家的依赖感。同时,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其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2.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适当进行心理治疗,防止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些孩子,多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思想状况,并在适当时进行思想沟通,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他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此外,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留守儿童”唱主角。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教师从旁协助,提供建议,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

4.对“留守儿童”进行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调节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现状,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为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确立自己合适、正确的理想,保持轻松的精神状态,适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健康关系,消除人际交往障碍,让“留守儿童”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5.教师还要与临时家长多沟通,一方面便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想法,一方面也能够对家长起到一定的督促和指导作用,保证校内辅导和校外监督相结合、相一致,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断研究探索,扎實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担负起他们的成长教育任务。

其实,在城市里,因父母出外工作,类似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着。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负其责,共同努力,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良性发展。

篇5: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三岔河小学 段庆生

一、背景

三岔河小学与镇政府同处一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全镇教育教学的窗口学校。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综合考评都获得全镇一等奖,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堪称全镇的榜样,为我镇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岔河是全镇的集市贸易中心,很多外地商人到这里开店做生意,带动了这里的经济不断发展。三岔河人也不甘落后,涌现出了很多到街上开店铺的、出外做生意打工的,他们的子女留给了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管,使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多。

二、留守儿童情况分析

厌学。这类留守儿童因学习无人看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成绩每况愈下,加之外出的父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其生活和思想,导致他们对学习越发生厌,无心学习,自暴自弃。

浪费。留守儿童父母往往认为,对子女的感情亏欠可以拿金钱来填补,或者隔代监护人过于迁就、溺爱,尽量用钱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导致这类留守儿童养成挥霍的习惯。

逆反。有些留守儿童在家受到训斥,指责和惩罚多于表扬和鼓励,时常感到不被理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老师、家人的教育呈逆反心理;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别人就不应该管他。

孤僻。这类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认为父母不在身边低人一等,时常有被歧视的感觉,加之往往因不合群而被同学遗忘,致使性格更加孤僻。

三、留守儿童的创新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多的班级,往往是最难管理的班级,这些儿童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明显比正常家庭中的孩子要多。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学校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也给社会进步带来了隐患。因此,这部分同学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学校教育学生的一大焦点。我们要“对症下药”去关爱他们。通过不断摸索、探究,这几年我们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落实德育首位

学校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德育工作。上下统一认识,及时转变观念,主动接纳这些特殊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服务,确保这些学生能全部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对他们经常加强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在养成教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

随着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多,学校要求各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全面了解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及学生家长。

3、心理开导

通过网上、资料查证,我们了解到对这类儿童过分关怀会使他们更加敏感,结果适得其反。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管理办法,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状况,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通过聊天、谈心等形式,增加他们对特殊家庭的认识,让学生坦然面对现状,消除思想包袱。在聊天、谈心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教育督促他们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改变自己。

4、全员育人

虽然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其它任课老师也应承担起教育学生的任务,在课堂上发挥学科优势,适度引导。在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强化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5、教育家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还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配合。家长自身的问题是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一大障碍,这几年我们进行了由教育家长到转变学生的努力:班主任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进行家访,组织老师跟家长联系、交流。家长出外的要取得联系,安排家长与子女定期通电话,使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家校合力形成一体,使孩子得到全面教育,健康成长。2005年6月,我们学校被市教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6、丰富希望工程内涵,向留守儿童倾斜。

希望工程的本意是捐助失学儿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岔河小学失学儿童在递减,学校就用上级下发的希望工程款帮扶这些留守儿童。有时也倡议师生积极捐款帮扶他们,在班级中开展为留守儿童送小礼品、唱生日歌、给家长说说心里话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

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健康成长。

7、各种活动倾向留守儿童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每次活动在抽调学生参与时,学校都要求班主任向留守儿童倾斜,尽可能让留守儿童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他们有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性格爱好,逐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四、管理效果、社会反响

篇6:农村教师应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无可奈何地把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缺少父母的关爱下成长。这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这学期我对我班42个学生进行了统计,情况如下:父母都不在家的5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18人。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可见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个蓝天下健康成长逼在眉睫。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肩负着让每一个儿童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让这些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教师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帮扶制度,建立教师关爱日记,学生互爱日记。

三、实行留守儿童“谈心日”制度,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班主任、教师平时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生情况和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感受班主任、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责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问题,教师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活动。

五、以人为本,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成绩及个别差异,分成小组并落到每一位科任教师头上,做到帮扶有的放矢。

2、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瞧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

篇7: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财会金融系 14级会计6班 杨月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农村的作用,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76.5%,数量达到200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寒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

在调查中发现有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4%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9%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2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35%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5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6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篇8: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是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相伴相生的。 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改新理念, 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一、问题和现状 (为什么要关注)

据201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4000万人, 保守推算和估计, 近年14岁以下的至少4590万以上, 在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 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 比例高达56.1%。 另据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 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1。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小视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而留守在家的未成年人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照顾和呵护, 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极易产生三观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受到不法侵害, 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 往往会产生监护不力、 缺乏呵护、不法侵害、心理阴影等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尤为严重。 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闭锁、情感冷漠、自卑敏感、缺乏爱心, 在行为上表现出内向孤僻, 不主动与人交流, 脾气变化无常, 冲动易怒, 甚至染上吸烟、饮酒、逃学、网瘾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二、措施和办法 (如何关注)

关注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有关政府部门携起手来, 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担负起各自责任。 在这方面, 我作为一名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 着重从学校教育方面谈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变传统的 “分数”评价机制。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以分数高低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 以分数为标准, 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 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 使得某些教师喜欢学习好、听话的学生, 而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又常违纪的学生则表现出厌恶的态度, 甚至不理不管。 而在这部分学生中, 留守学生往往占多数。

2.教师改变错误学生观, 主动与学生建立 “ 亦师亦友” 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 学生成绩好坏和听话与否, 是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导因素, 也是需要摒弃的错误的学生观。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成绩都不理想, 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甚至受到教师的厌弃, 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对学习也会产生厌倦心理, 从而导致成绩更进一步下降, 或与老师对着干, 师生关系出现恶性循环。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一方, 应该担负起“育人”的职责, 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成长, 课上是教师, 课下是他们的朋友甚至是他们的临时父母。 只有每个教师从思想上重视, 从行动上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才能在学校得到很好的解决。

3.从课堂到课下, 从校内到校外, 全面启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

在这方面, 一些地区的经验和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只要是成功的经验, 都值得我们“拿来”学习。如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以学校为单位, 对全部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并逐一登记造册, 动态跟踪, 结对帮扶;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 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 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 经常联系, 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增设一些培训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内容,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建议和愿望 (改善和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1.家庭方面。

父母尽可能不要双双外出, 至少留一人稳定在家, 避免留守儿童因“亲情饥渴”而产生畸形心态。 即使不得不双双外出, 也要尽可能带上孩子。 当然这需要异地考试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和完善。

2.学校方面。

学校和教师要担负起关注留守儿童的主要职责, 即使在现行教育体制的前提下, 教师也要把留守儿童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 建议有关部门要把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标准, 淡化分数评价体系的负面影响。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 各部门联手,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网络。 如打击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不法网吧; 建立和完善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并安排专人管理;加强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取消户籍差别, 完善异地考试制度, 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担负起主要责任, 政府相应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 另外, 可以多组织公益活动, 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护中来;通过立法, 从源头上遏制针对未成年人的不法伤害事件。

总之, 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任重而道远, 让我们携手努力,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注释

上一篇:农村传统婚礼主持词下一篇:中层后备干部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