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命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观看生命教育视频、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把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篇1: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我国偏远地区还存在交通、经济发展不完善、生活质量过低等现象,这些贫困地区的成年男女大多都在外工作,导致这些地方只剩下了一部分留守老人来照看这些留守儿童。我国偏远地区农村的留守儿童大多都由留守老人去照看,农村的老人大多思想文化程度不高,在思想和教育引导方面并不能给留守儿童带来多大帮助,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于他们成长的思想观念,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为例,要了解他们焦虑的原因,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缓解他们的焦虑,使他们能够重新树立社交自信,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以及现状

在20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国整體经济发展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升,推进了我国整体的工业化改革进程,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都大幅度地涌入城市,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将家庭迁入城市中,在城市打工生活。但随着农民工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也不断产生问题,来城市打工的大多都是想要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将子女带到城市中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读书,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并不符合城市的物质要求,所以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中,由其他人照看,这就使这些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孩子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极大部分都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主要的学习来源就是学校,很大一部分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教育和引导,从而加重了这些孩子们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患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严重缺乏关爱,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并不具有促进意义,反而可能会成为危害他们一生的枷锁。

二、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表现

患有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与其他人交流还是互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得非常不自信,同时在独立做一件事的时候,留守儿童不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他们不大善于和别人沟通,连问问题他们都对自己非常不自信。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缺乏相应的自信心,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当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来到人流量大、人声鼎沸的陌生场所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感觉到不安和恐惧,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或者避免这些场所,也想避免和过多人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进行沟通,他们的语言表达也并不流畅,有意回避别人的目光,表现出一副极其不自信的状态。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过于害怕自己在人多的场合出丑,他们不愿意去做自己没有尝试过或者不了解的事情,不能勇于接受自己,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于在意,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会随时处于一种极其不自信的生活状态。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并不完善,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会严重怀疑自己,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将其归结于自己的错误,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大胆地去做,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同时还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三、影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产生社交焦虑的具体因素

(一)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总是不能够在得到父母共同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陪伴这一方面和其他的儿童存在差异,也就是让留守儿童在无形中发现了自身和他人的不足,这就会使留守儿童内心中无形地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没有人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留守儿童陷入自我认识不完善、缺乏自信的思想死循环中,更加严重的留守儿童可能还会厌恶父母,不正确认识自己等,最终酿成惨祸。正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其他儿童相比起来存在差异,这才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心理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看待父母。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不能经常回家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就导致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隔阂,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有过多的交流,虽然心底里还是期盼他们能够回来的,但长时间的疏远,使留守儿童的内心不再那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回来看望孩子没多久就要继续务工,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完善,反而进一步加剧,这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学习成绩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在学校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不敢主动大声地与同学、教师说话,在课堂中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同时也害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自己的名字,遇到教师和同学不乐于积极打招呼,上台发言过于紧张等,这些都属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而留守儿童产生社交焦虑和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缺少父母双方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在性格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并不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关注,存在性格缺陷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和他做朋友,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和同学都不能正确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很多其他学生的家长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做朋友,而教师也比较注重学习优异的学生,忽视了留守儿童,使他们最终形成社交障碍,加剧了社交焦虑的不安感,这些留守儿童逐渐变得缺乏自信,不善于和害怕同其他人交往,在多数人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都自信不足,不敢直面回答老师、同学的问题,做事唯唯诺诺,过于紧张,这并不利于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三)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经济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因为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能够增加自身的收入,改变自身的家庭生活环境,减小压力,所以都離开了家庭,外出务工。一般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都不够好,甚至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过于贫困,使留守儿童小小的年纪不仅要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的压力,这就使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很小的时候就要很懂事,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同龄其他儿童的不同之处,逐渐改变留守儿童的内心思想。虽然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对经济还没有完全的概念,但是留守儿童会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多少会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会最大限度上影响留守儿童在社交方面的表现和自信心,一个做什么都缺乏自信的人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中,也不能使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中,普遍存在整体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家中的老人或者亲人进行照顾,而留守家庭中的老人教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同时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落后,还因为老人由于年龄大的原因,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不能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有的留守儿童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让本该拥有美好童年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生活中的压力,对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太辛苦了,留守儿童唯一获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上学,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家庭中并没有人能够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进行解答,又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导致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扛下了生活的重担,他们开始不善于与人交流,在教育方面,遇到不会的难题也不主动开口去询问教师,这就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思想道德方面,农村留守家庭中的亲人都缺乏思想文化方面的培养,更别说提高对留守儿童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在留守儿童心理产生问题的时候,他们的亲人不能正确地发现和引导,使留守儿童一步步拒绝和别人交流,加重自身的社交焦虑,使自己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感到不安和恐惧。

四、结语

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解决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心理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有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这并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重视留守儿童的社交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梦龙,任玉嘉,蒋芬.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1):839-844.

[2]徐善霞.初中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及催眠干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编辑 马燕萍

作者:何颖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篇2: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命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命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观看生命教育视频、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把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命意识 视频 班会 学科教学

农村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呵护、教育和引导,心灵倍感孤独,没有安全感,情感比较淡漠,对学习、生活和未来没有清晰的认知,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留守儿童以虚拟网络游戏和交友来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以暴力、享乐来发泄情绪,近几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校园自残、校园跳楼等现象逐渐上演,比例明显成上升趋势。对留守儿童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学校不可缺失的教育环节,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农村地区的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获得自身心灵的和谐,培养正确的生命意识,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一、观看生命教育视频

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生命意识,2017年12月31日,笔者开展了生命专题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死亡爬行》《揭开生命的奥秘》《暖女》《献给母亲的沙画》《生存》五个生命教育视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唤醒与培养。

《死亡爬行》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观看这段视频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将视频中充满正能量的语句抄在笔记本上,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比如“一个人不成功,是因为没目标,没梦想、没自信、没教练,不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等,这些话语引起了孩子的自我反思;在学生观看《暖女》视频的过程中,笔者也让学生记下“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等温暖话语;《献给母亲的沙画》对母亲的感恩和亏欠的故事触动了留守儿童的心灵,很多孩子都哭了;学生在观看《生存》视频的过程中聚精会神、一言不发,笔者重复播放了两次,让孩子捕捉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感人细节;《揭开生命的奥秘》这段视频,学生有些看不懂,笔者适时引导:“生命来之不易,是由千千万万个细胞经历了漫长的组合、孕育才能形成。”

学生观看生命教育的视频后,笔者布置他们写一篇有关生命的话题作文。31篇留守孩子的作文中,有27篇写了因交通安全、身体疾病、饮食安全等引起的生命受挫实例,一些孩子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珍爱生命的细节。

二、開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光看视频,只谈感悟,没有具体的行动指引,学生较难感知生命的本质,也不知道如何尊重、保护、珍爱自己的生命。为此,笔者决定以学生的生活细节为切入点,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生命意识,有计划地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主题班会,提高留守孩子对生命的感知能力。

(一)开展“珍爱生命,拒绝香烟”主题班会

2018年1月4日,我班有两名女生在午休期间跑到宿舍卫生间抽烟,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健康和休息。为此,笔者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香烟”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表演“拒绝第一支烟”剧情,详细介绍二手烟的严重危害,做好拒绝香烟的行动计划,让抽烟的两名女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在这次活动中,45%的学生明白了香烟的危害,做好了拒绝香烟的行动计划,但是没有融合珍爱生命的主题,珍爱生命的潜意识没能激发出来。笔者召集这些学生进行再次引导教育,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细节,围绕“珍爱生命”的主题再次抒写班会感悟。经过二次引导后,13名学生感受到了“珍惜生命,拒绝香烟”的重要性,3名学生写出了“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拒绝香烟从我做起”的感悟,15名学生认识到了“吸烟有害健康,影响生命,我要拒绝香烟,呵护生命健康”。数据表明,100%的学生认识到了香烟对生命健康的负面影响,做好拒绝香烟的行动计划,珍爱生命的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展主题班会后,笔者再次让学生写有关“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作文,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现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主题。这一次,孩子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更加深刻了,11名学生从自己虐待动物的行为中感悟到要尊重生命,5名学生从游泳经历中明白到要珍爱生命,5名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做出珍爱生命、拒绝垃圾食的具体行动,5名学生从闯红灯、开机动车上路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到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有2名学生劝诫父母戒烟、戒酒,用实际行动关爱家人,有1名学生用自己放鞭炮出现安全事故的例子告诫大家应珍爱生命,有1名学生谈到了校园女生坠楼事件,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全班留守孩子在历经三次的生命教育后,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珍爱生命,拒绝垃圾食品”主题班会

2018年1月29日,笔者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垃圾食品”主题班会,让学生观看垃圾食品的制作过程和吃垃圾食品导致死亡的视频,感受到垃圾食品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和伤害,小组做好拒绝垃圾食品的行动计划,签字“画押”,进行“珍爱生命,拒绝垃圾食品,从我做起,我决定做到……”的集体宣誓,有效提高留守孩子的生命意识。

(三)开展“珍爱生命,直面挫折”主题班会

笔者结合我县某中学女生坠楼事件,在班级开展“珍爱生命,直面挫折”主题班会,让学生根据坠楼事件谈生命感悟,设计事故发生现场的救助和解决的情境,分组开展剧情表演,培养留守儿童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和保护的意识。班会现场,各小组积极讨论,即兴表演阻止坠楼事故等情节,全班分享活动感悟,抒写班会心得,其中85.7%的学生在心得中表示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美好的校园生活;68.9%的学生明白了遇事要冷静处理,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不要自寻死路;75.6%的学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和谐相处,不要给他人带来致命的言语刺激和伤害。一名留守儿童在感悟里写到:“我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上中学后遇见那么好的老师和同学,看到同学们极力挽救要跳楼的同学,我感动了,我不会再想自杀了。人要是死了,很多有趣和美好的事物就再也看不到了,我会好好珍惜跟同学们相处的日子!”在这次生命主题班会中,孩子切身融入到“事故现场”,学会保护生命的方法,对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一)开展美文改写活动

语文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美文改写活动,引导他们体验生命的美好。笔者让学生修改《紫藤萝瀑布》选段,把紫藤萝改成校外田野里的稻苗,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经过讨论和修改,具有班级特色的《风吹稻浪,188》生命诵读美文成功定稿,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感情地诵读。

在教学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过程中,笔者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紫藤萝瀑布》的经典句子融入诗歌中,采用导入、角色重读、增添、复读等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生命教育美文诵读活动:

(导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的长河无止境!

(角色重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将会来临,快乐的日子!

(角色重读)心儿永远向往著未来,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增添)我怀恋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恩赐!

(复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二)开展户外诵读活动

笔者制订户外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户外诵读中提高生命感悟能力。2018年6月15日,笔者带领全班学生到稻花飘香的田野里感受生命的韵味和色彩,怕会打落稻花的香粉,我们排队在田埂边,舍去事先准备好的造型,围着田埂的形状,开启户外晨读的新篇章,拿出课本朗读《为选择的路》,在稻香中诵读《风吹稻浪,18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灿烂的笑脸、金色的阳光、碧绿的稻田融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散发着生命的光彩。深情的书声、爽朗的笑声、温柔的清风奏响了生命的美好赞歌。在此次户外诵读活动中,学生没有践踏稻花,没有采摘花草,没有乱丢垃圾,在轻松愉悦的自然环境中消除了学习压力,在收获知识和快乐的同时,激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生命教育不是不停的说教,而是心灵的触动和感悟。学生通过观看生命教育视频、开展生命专题教育、开展美文改写、户外体验生命等活动,生命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命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C003)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作者:李桂芬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篇3:

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 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滞后、教育内容的陈旧、教育方法的不当,从而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交往、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本文从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解决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广西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地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者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而由其他亲戚照顾或者独立生活的未满十八周岁的儿童。这些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在学习、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方面。广西农村地区有着大量的留守儿童,而有关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面向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切实可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期促进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社会相关机构要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做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挖掘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儿童问题的产生,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人们的关注,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于其他孩子来说,更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查阅文献等得出以下结论。

1.1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养成的影响。

在部分农村地区,迫于生计,一些青壮年和父母亲远走他乡,为生计奔波,一些孩子都是留给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的。隔代养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沟通问题,爷爷奶奶辈会尤为溺爱孩子,而且这些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亲戚抚育产生的最直接的弊端是只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零沟通。而且如果亲戚抚育不当的话还会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危害的重要原因。因为从小就在不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留守儿童更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等不良性格。因为生存环境的放纵、压抑,这些孩子没有更好的宣泄口,对内往往会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或者对外宣泄暴力。

1.2一些学校对心理教育不重视,心理教育师资不足。

一些农村学校的老师及领导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重视成绩不重视心理教育。一些学校还是把重心放在升学率上,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条件限制,没有专门的教师、专门的学科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从学校层面的教育内容来说,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对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起重要作用的一环。但是观之农村地区的教育,一些教师的能力没有达到很好的水平。加之一些乡村教育缺乏教师,一些副科如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教师缺乏严重。

1.3社会方面,对留守儿童关注有欠缺。

从社会层面来说,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尚不够。总的来说,社会重视孩子的发展,但是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还是有难度的。首先,人們对留守儿童相关信息并不了解,而且就算亲眼看到,也只能叹息而不能帮上什么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短暂的帮助,他们在心灵上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关爱。其次,社会相关机构良莠不齐。留守儿童的发展仍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当然也有一些关于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组织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存在设置是否合法,机构人员分工是否分明,组织机构的工作章程是否如期执行等问题,机构良莠不齐地发展,更有甚者打着关注留守儿童的名义做着营私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的保障和护航。

1.4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地停留在养育层面,没有到教育层次上。而且一些家长对健康的定义往往只是身体健康,而不是身心健康。孩子在心理上有问题在他们看来比身体患了重症更加严重和难以启齿,这些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家庭方面的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纵容孩子,不管孩子的错误,只知道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他的一些监护人说是因为溺爱也好,有顾虑也好,根本不能对这些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物质是否满足、学习是否进步等,难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

2.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

2.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席,孩子原本在家庭中所要学习到的一些社会化信息而无法获得,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引起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性格、道德方面的缺失。家教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留守儿童因为在平时没有父母的教导和父母的榜样作用,其他亲属放任不管。换个角度看,留守儿童仿佛成了“有家的孤儿”。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只能自己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障碍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发展。

2.2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缺乏。

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设施与教师配置都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其次,学校与家庭不能相互配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教育。代管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重视,只是溺爱孩子或者打骂孩子。最后,学校的教育管理落后,主要表现为学校主要领导个人素质不够,不懂管理,或者一些学校没有相关制度,或者说是制度不执行。

作者:覃诗萍 邱云婷 韦丽红

上一篇: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绵羊生产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