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2024-05-13

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共8篇)

篇1: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关注农村食品安全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省农村,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常出现空白和盲区,食品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状况令人担忧。如何有效地改变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为农村消费者饮食安全提供保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较淡薄。农村食品消费者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受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然后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农村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虽然有的农村群众能意识到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买东西也会“货比三家”,但往往是比价格、色泽,重视外表,忽略内质,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三是农村群众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即使知道用法律来维权,但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申诉,知道申诉的,又由于离申诉、投诉地点远,往返费用加上检测、鉴定费用,为了几元钱的食品,既耗钱又耗时,维权成本高,买了劣质食品在不严重危及人的生命时,一般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这也是农村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劣质食品提供了在农村生存的温床。食用这些劣质食品,特别是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对人体的危害,但长期食用将导致人体患病概率的提高。

2、农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居多,企业整体素质较低。农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由于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产品质量意识淡薄,这些食品生产企业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居多,且生产的食品多数就地销售,这就导致了农村食品来源不安全的可能性高于城市。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无证照的食品企业,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这些企业生产设备简陋,管理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价低质劣的食品原料;为了追求食品的口味和外观,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着色剂、调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食品安全性令人堪忧。

3、农村食品流通市场基础薄弱,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城市来说较薄弱,食品专业市场建设工作还处于滞后状态,虽然有些村镇建立了农贸市场,但市场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食品质量检测手段和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等都较欠缺,对流通环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做到有效的监控。另一方面,很多农村食品经营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进货的把关不严,不重视查验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以及相关的检测报告等,只要哪个供货商的商品便宜,就进谁的货,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出现问题无从寻根求源。个别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守法经营观念。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销售不合格食品或过期食品,这些都为农村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4、农村地域广阔,食品经营分散,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农村地域广阔,食品生产、经营户又比较分散,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大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单凭县一级监管部门的人员力量,要开展对农村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出现了对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对重视,而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较为薄弱的现状。另外有些村镇交通不便,各监管部门由于人员、经费问题,执法人员无法经常性地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有的边远地区可能一年都难得去一次,这是导致假冒伪劣食品“转战”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就如何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让农民和市民一样吃上放心食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搞好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要提高对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视,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财政经费、人员力量和设施配备的投入。特别是镇一级政府应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日常管理范围,与各有关食品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建立经常性的互相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性监管重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食用假冒伪劣食品对人体的危害,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明确部门监管职责。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把住食品源头、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食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执法力度,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转移,严厉查处各种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要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对种植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宣传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等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整治,消除违禁药物使用,合理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防病治病。二是要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环节整治,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三是要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索票索证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四是要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 重点对饭店、小食店、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发放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和防止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探索建立监管网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鉴于目前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有限,而短时间内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农村食品安全隐患随时存在的现状,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维权网、食品安全监督网、卫生防预监督网,利用相应的网络有效地掌握农村食品安全信息,以达到监管有的放矢。充分发挥现有的12315举报网的作用,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开展执法工作。

4、完善农村食品供应网络,加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应积极倡导连锁超市进农村,延长安全食品供应网络。引导大型超市以“流动放心店”的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自我约束,树立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和诚信经营意识、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意识,规范其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宜昌市点军区政协委员 夏清鋒 安礼辉 2014年9月3日

篇2: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0:29 作者:张学忠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建设和谐四川,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社会成员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一、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四川,符合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许多问题的产生,大都是因为群众利益没有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抓住了群众利益这个关键,就牢牢把握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在推进和谐四川建设的各项工作中,都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真正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以及贫困人口较多等问题相当突出。在定政策、作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更加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形成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只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四川发展的强大合力。

积极化解利益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征。从四川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渐凸显,特别是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国企改制、乡镇负债等问题比较突出。建设和谐四川,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有效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努力把利益差别与矛盾冲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只有积极稳妥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在稳定、和谐、规范、有序的状态下健康运行。

二、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夯实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所在,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的可能,建设和谐四川才有雄厚的基础。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发展不足是四川面临的大问题。建设和谐四川,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提出并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据初步统计,“十五”时期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千亿元台阶,2004年达到6556亿元,增长12.7%,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经济总量目标。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3%,2004年达到672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四川近70%人口是农民,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四川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前全免农业税,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使农民得到了更多利益和实惠。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对于四川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讲,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出发,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力构建有利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四川的社会事业更显滞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文化、卫生、体育、职教、环保、科技等专题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快基础教育和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04年,全省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50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624.9万人,试点县参保率达57.6%。坚持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开发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2004年,我省文化产业总资产达到484亿元,总收入279亿元,均居西部省份第一位。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投入弥补欠账,创新体制增强活力,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生态四川”,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四川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大工程,全省累计退耕还林80.6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7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9%。以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为重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江河水质明显提高,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建设和谐四川,必须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认真贯彻节约能源资源这一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生态四川”建设,确保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建设和谐四川,不仅要夯实物质基础,而且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在注重效率、承认合理差距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利益均衡机制,避免利益格局失衡,切实维护社会公平。

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川区域特征明显,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差异较大。我们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从发展思路、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鼓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成都平原地区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同时,切实加大对省内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先后召开了一系列现场会,特别是把人口占全省60%的丘陵地区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加快发展步伐,激发内在动力和活力。全省各地城乡面貌迅速改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完善社保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络”。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我们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50.9万人,2005年新增30.7万人。着力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保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4年全省实施“低保”152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畅通表达渠道,妥善解决利益冲突。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一系列公开办事制度的同时,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在全省开展公安大接访,纪检监察机关开通廉政举报电话,对教育收费、水电气价格调整等事项实行听证,及时听取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解决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建设和谐四川的重要切入点。必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切身利益。

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征地拆迁特别是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是一个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伴而生的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立足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制定并落实各项政策规定,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失地无业农民和城市拆迁群众的生活、生计问题。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明确时间进度和考核标准,要求各地限期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问题。目前,全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有序推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得到积极解决。全省失地农民纳入低保20.2万人,纳入医疗保险20.8万人,农转非人员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社会保障缺失、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四川是劳动力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整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了一批违规违法企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就业招聘、子女入学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努力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制度性障碍。大力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提升劳务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全省2004年投入劳务培训经费6100万元,共培训农民工513万人次,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收入同比增加406元。

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四川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任务历来很重。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来抓,在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千方百计支持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面临的现实困难,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2004年有20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贫困学生书本费、学杂费,增加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全省222.4万贫困学生直接受益。认真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在部分丘陵地区推广实施“红层找水”工程,解决当地群众吃水难、吃不上清洁水的问题。积极做好抗灾救灾和安置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有着落、生产有保障。

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腐败行为严重侵害群众利益,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注重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力度。抓点带面,纠风整纪,狠刹收受“红包”、买官卖官、干部赌博、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歪风,着力解决带普遍性的党风政风问题。针对一些地方官商勾结、违规开矿的问题,明确提出“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在全省大力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坚决打破非法利益格局。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党风政风的好转,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和谐四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3: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农业部: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为落实2014年一号文件, 1月21日,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 各级农业部门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走向好的态势。但是由于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仍较分散, 农业标准化生产比例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薄弱, 风险隐患和突发问题时有发生,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 强化了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进一步延长, 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落实监管职责, 强化全程监管, 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过努力, 用3~5年的时间, 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全面展开, 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基本遏制, 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8年的时间, 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基本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检测认证、评估应急等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标准化生产全面普及,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全面提高, 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大幅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可靠。

张签名:加强属地管理编织天罗地网

张签名

现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冷链物流联盟总顾问、食品安全物联网主编。曾先后担任《中国食品报》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等职务。

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副主席、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签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到了食品安全, 并首次强调了地方政府要负主要的监管责任。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也就是说, 监管食品安全将是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特别是“属地”二字以前中央文件在谈及食品安全责任时没有或很少提过;这就意味着今后食品安全除了追究主管部门和生产主体责任外, 还要追究属地政府的责任。换句话说, 就是为官一任, 食品安全, 守土有责。

国家虽然规定了监管食品安全是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 但是真正将这种责任落到实处, 还是需要一些辅助措施的, 因此一号文件中提到了“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开展示范市、县创建试点”, 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的这种属地责任将会被列入考核评价中, 在考核评价制度的规范下, 地方政府才能更加重视监管食品安全的责任, 将关于食品安全的各项规定真正的执行起来, 保证老百姓们舌尖上的安全。那么, 如何才能从管理和技术上确保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制的“落实”呢?

张签名最近走访了几个正在探索打造全国放心食品产业城的地方城市政府领导, 其构想和做法大同小异, 总体构想是, 以推动食品产业提档升级为目标, 以规范食品产业质量监管为重点, 全面加强食品产业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食品产业监管、考核、评价体系, 而其辅助措施就是要在政府主导下, 依靠全社会力量, 织就一张食品安全监管的天罗和地网。

天罗地网的意思尽人皆知, 之所以说要织就一张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 就是因为如今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没有这样一张网, 且即便是有了这张网, 却由于诸多原因, 其间还有很多漏洞可钻, 所以那些不法分子和无德商家才能恣意妄为, 很潇洒地一直当着漏网之鱼。

正是在此背景下, 近年来, 国家商务部等部委和各地政府才把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而这一平台的终极目的, 就是要在天地之间编织一张巨大的无空可钻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网。虽然目前这张网仍在编织之中, 但可以设想, 在将来的某一天, 你买到一个农产品或食品, 上面有个物品编码或电话号码, 手机一拨, 网上一查, 马上就能知晓其来龙去脉、真伪虚实, 如果食品安全真的有了这样一张有效的网, 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可能还会像今天这么严重。诚如商务部领导在一次讲话中所描绘的那样:“将来, 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能够有农产品追溯机制, 大家到餐馆吃饭的时候, 可以让服务员跟你说这只羊腿是内蒙古哪个地方产的, 他能够说出这个产品的来源。当然, 还可以扩大到海产品, 可以跟你说, 摆在你面前的这个辽参, 是辽宁哪个地方产的, 多少克的辽参是可以查到的, 到了这个地步的话, 这个食品安全网就可以称得上是天罗地网了。”

前景是美好的, 关键是如何把“天罗”和“地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应该说, 这两方面的建设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 但与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比较, 仍有很大欠缺, 这其实也就是目前这个网的漏洞所在, 换句话说就是:“天罗”和“地网”之间不匹配, 仍存在着你织你的我织我的、一加一不等于二的尴尬局面。

首先说说“地网”。大家都知道, 食品安全追溯的核心就是“向上一步可溯源, 向下一步可追踪”, 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农产品一旦发现问题, 即可通过物品编码及我们看到的商品条码等等, 从原料到成品、到上市, 最终到消费者的供应链链条所记载的信息, 快速缩小问题食品范围, 准确查出问题环节, 直至追溯到生产源头。

目前, 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的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出的《全球追溯标准》 (GTS) , 它基于全球应用的商品条码标识体系而建立, 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良好农业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具有全球统一性、标识唯一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 已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认可和推荐, 广泛应用在欧美、亚太等地区60多个国家, 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当然我们也知道, 现在许多行业、部门和技术公司都建立了各自的追溯系统, 大部分采用的是内部编码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和查询。不能否认, 这些系统对企业实现产品可追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标识体系, 导致了可追溯信息格式不规范、不统一, 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换等问题, 给食品可追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同时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和企业的重复投入等问题。

因此, 实现食品全产业链的监管, 统一物品编码势在必行。通过赋予一个全国唯一的“物品编码”, 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真正把农产品生产的上下游, 也就是将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物流、销售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协同起来, 形成一个开放的可追溯体系, 真正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系统,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来说说“天罗”, 其核心就是物联网, 将食品编码技术应用于物联网, 就是为所有食品建立可追溯的“电子档案”, 动态收集其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流动信息, 实现可追溯, 位置可跟踪, 从而在发现问题食品的第一时间实现主动控制, 将危害降至最低。这一点从技术上说应该没有问题, 以北京奥运食品 (农产品) 安全追溯系统为例, 所有指定供应商提供的农产品, 自诞生之日都被打上一个“条形码”, 并贴上一个带芯片的“电子标签” (RFID) , 成为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 只要经过安有传感器的配送车厢、餐饮消费场所, 就会实时传递相关信息给监管人员, 在电脑前即可随时查看种养、加工、配送及消费的全过程, 精准掌控每份食品的详细“行踪”。

前年, 国家推出了重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作为“地网”主要编织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该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国家重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内容重点包括国家级、省级及企业级三级平台, 重点针对800多家乳制品企业、1000多家白酒企业产品和几家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产品, 完善企业电子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条形码、RFID、传感器等技术, 整合质检内部信息资源, 基本建成酒类、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 形成具有质检特色的食品安全追溯物联网示范工程。但面对我国食品工业行业的50多万家食品企业和数不清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来说, 这些示范工程和企业对全行业的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 可见在我国, 不仅天罗与地网的自身还未完全编织到位, 而且二者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力也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类如奥运农产品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是一张严丝合缝的天罗地网, 但只是一张袖珍的暂时性的天罗地网, 如何把这一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袖珍平台和暂时性平台变成巨人平台和永久性的平台, 是摆在我国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从事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它需要各地政府利用自身的公信力, 将国家统一的农产品企业的物品编码技术, 与属地物联网平台更广泛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而且要求所有属地的农产品和食品产销企业, 都必须在政府指定的物联网追溯平台上发布其产品编码并能够随时查询, 从而使得消费者不仅在超市和市场而且在网购时也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安全保障。

马东:新农业新机遇

马东

华通联食品安全服务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总经理;食品安全管理专家, IRCA ISO9000主任审核员, ISO22000主任审核员, BRC审核员。在大学从事食品教学多年并参与多项食品科研工作, 拥有11年跨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华通联食品安全服务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总经理马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农业大国, 近年来中共中央每年颁发的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相关 (附件1) 。国家最高机构通过红头文件方式传递政策, 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 一号文件更是其他政策的风向标。

经历了近30年的经济强劲增长, 中国社会似乎又一次走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一是工业化让许多农民变为城市打工者, 精壮劳动力的出走, 让农村土地的管理能力和产出效率都在下降;二是无序的城市化让许多良田变为混凝土森林, 让粮食安全成为国家最高级战略目标;三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抗拒市场风险, 缺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四是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副产品, 就是土地、水质被大规模污染, 它在未来若干年都是横亘在中国消费者、食品经营者和国家管理者头上的一个利剑, 如果不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 这把剑随时都会落下;五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日益增长,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对国家政治稳定已经开始产生影响。

2014年的一号文件题目为《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全文约10000字, 共分8个部分33条, 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在中国近代史上, 某些历史事件对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五四运动、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等。2014年的一号文件就是中国农业实现成功转型的催化剂, 它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号文件中的新机遇,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过去20年, 许多城市居民通过房产升值, 而获得了土地升值的红利。但农民可耕地被变更为工业区、开发地产后, 农民不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而且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 这也是造成中国贫富分化的一种制度缺陷。农业土地产权与财产权的明晰定位, 将为农业投资者、农产品集约化和保护农民权益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过去几年, 中国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与农业化生产方式有关, 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农产品集约化生产模式, 将让食品安全成为农产品增值的引擎, 富裕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付钱买安全, 让食品安全管理的投入变为投资而非消耗;三是更为开放的经济政策, 将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引入先进国家的农业技术, 将让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大缩短。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 保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永远是国家核心战略之一。作为食品经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如何能够解读好国家战略, 利用新机遇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是企业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附件1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篇4: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责任到位。治理教育乱收费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及时通报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和查处情况,发挥警示作用;对反映相关问题的信件和材料进行统一编号、登记,通过派人督办、电话督办、信函督办等形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约谈追究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学期对乱收费问题举报较集中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进行约谈。

——规范到位。建立市长为总召集人的全市教育改革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全方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解决教育投入不到位、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结构不合理等源头性问题;以名校带动战略为引领,实施市区中小学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的综合治理力度,2014年扩充121个教学班、新增学位5445个;持续深化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及治理教育乱收费纳入评估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规范教育收费,建立了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向全社会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加强县(市、区)教育投入及市直学校经费定期审计,让教育收费和经费拨付在阳光下运行;将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层层纳入政府行风评议之中,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评议;将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办学行为、校务公开等内容纳入政府督导评估体系,建立推进教育行风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在教育系统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治理到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深化作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整治活动,重拳治理教育“三乱”问题,全市共排查整改办学行为、师德师风等方面问题49个。每年印发《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置警戒线和高压线,完善收费审批、公示、管理、监督等程序,从严规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收费行为。作为省级试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中小学教辅材料准入机制,以“一科一辅”为核心,全面加强对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质量、价格、评议、选用等各环节的管控,并定期对全市中小学校教辅材料购买及有关费用结算情况进行督察,确保教辅资料征订及使用的规范。以群众举报为线索,重点对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情况进行严肃查处,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2014年共清退违规收取的服务性收费及代收费6万多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监管到位。加强督导检查,开展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和“小金库”专项检查;建立春秋两季开学大检查制度,将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办学行为、校园安全等列入检查范围,不断建立完善长效督察机制;坚持把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与教育系统党风政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校务公开相结合,与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相结合,与教育系统创先争优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拓展公开渠道,扩大公开范围,加大公开力度,增强政策、程序、结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信访接待日等形式,广辟渠道,广泛接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做到有访必查。2014年,共查处乱收费案件19起、党政违纪11人次,清退违规资金19.9万元。

——宣传到位。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每年两次走进许昌电台“行风热线”和许昌电视台《聚焦30分》栏目直播间,与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面对面”,宣传教育收费、招生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借助许昌教育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回应广大群众提出的问题,对于相关举报和投诉,由局纪委监察室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诉举报人。

规范教育收费,是党和政府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也是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将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依法治教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依法治教工作的新局面。

篇5: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具有群众观念,是否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去开展群众工作。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群众工作本领。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多和群众交流、沟通,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决不能简单以群众的长远利益为理由,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决不能随意地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少数群众的具体利益。

群众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加强对基层群众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不断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篇6: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一、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制度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领导认为,督办议案、建议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本质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每年至少二次组织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检查视察,至少安排两次主任会议研究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工作,至少安排两次常委会听取市政府执行议案决议和办理代表建议情况汇报。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薛祖亮主任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每年在人代会结束后第一次召开的常委会上都强调抓好议案、建议的督办工作,以取信于群众、取信于代表。为了督办议案、建议,我们还注重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实行登记制度。人代会后,常委会相关工委对会议期间收到的议案建议进行逐件登记、分类,根据其内容确定承办单位,对属重点议案建议进行重点安排。二是实行交办制度。每年人代会后一个月内,都及时与市政府联合举办代表建议交办会,由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领导分别向承办单位负责人提出办理要求,同时还要求各承办单位对代表的答复要认真规范,符合法律法规。三是实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度。每年在建议办理基本完结后,要求“一府两院”向常委会汇报办理工作情况,常委会组织有关代表进行审议,着重指出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交有关部门办理。如2002年9月,常委会在听取市政府关于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报告后,进行认真审议,针对存在问题,向市政府提出6条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02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并召开由代表与承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现场办公会,解决了许多办理工作中的难题。四是督促各承办单位建立健全办理制度。从2000年以来,我们在每年的交办会上都要求各承办单位要建立健全办理工作的有关制度,并结合视察、检查加以督促。目前,这项工作已初见成效。如在办理责任方面,不少承办单位建立了局领导主管、办公室督办、科室主办、专人承办的四级责任制;在办理程序方面,进一步落实“统一登记、分类整理、归口办理、责任到人、统一答复”的办理程序,使办理工作从登记、承办、催办、审定、答复、督促检查到征询、归档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做到流程清晰、规范有序。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使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是办好代表议案、建议的重要保证。

二、突出“三个重点”,督办代表建议

随着人大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人大代表综合素质的逐步增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有所提高。据统计,本届人大自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代表建议1255件,涉及到我市经济、文化、城市三大建设的方方面面。为了提高办理质量,我们在督办中突出抓“三个重点”:

(一)抓承办大户,促整体推进。每年代表建议涉及的承办单位一般在80个以上,其中70的建议由占总数不到30的单位承办。如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共提出建议314件,其中市政府的交通、财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城乡规划、教育、卫生、市政公用事业等11个单位承办221件,占总数的71。抓好承办大户的办理工作,对完成全年的办理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一是进行经常性的催办工作。注意利用电话催办、上门了解等形式,经常与承办大户互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办理中的疑难问题,督促他们在法定期限内答复代表。二是召开办理工作进度通报会。2002年7月,我们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召开会议,请当年的16个承办大户的负责人汇报三个月来办理代表建议的进度,交流做法和体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整体办理工作。三是组织专题视察。对承办大户的办理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能有效地增强承办大户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促进办理工作。如2003年9月,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分别视察市城乡规划局、财政局等6个承办大户办理工作情况,既充分肯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问题。承办大户虚心接受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如市城乡规划局在专题视察后,针对存在问题,改变以往做法,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变关门办理为开门办理、变只让工作人员办为重要建议领导亲自动手办,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年承办代表建议46件,与领衔代表的见面率达100,代表反馈满意率达100。四是结合述职评议进行督办。我们要求“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在撰写报送书面述职报告时,必须把办理代表建议情况作为一项重点内容。2003年对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市政公用事业局等三个承办大户的局长进行评议时,也侧重检查了他们历年来办理代表建议的情况。如市环保局边接受评议边进行整改,对办理工作实行“五定”,即定领导、定承办人、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当年承办的57件建议,代表反馈满意率达100。

(二)抓重点建议,促增强实效。为了突出解决代表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建议进行督办。在筛选确定重点建议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多名代表联名提出,群众普遍关心、迫切要求解决的;第二;代表提了多年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第三,综合性强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配合办理的;第四,多数群众能够受益、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自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从城市建设管理、交通、增加农民收入等几个方面,特别是从议案转为意见的建议中,确定78件重点建议进行督办,使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和久拖未决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如持续近10年的安溪潘田铁矿地质灾害引发的灾民安置问题、漳泉铁路建设涉及95户城东村民征地拆迁遗留问题、锡兰王子世家侨居群保护问题等经多方协调、各方努力,得到了妥善解决;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做大做强泉州中心城市,加快泉州申报“世遗”步伐,进一步健全我市防灾抗灾应急机制,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确保东片区教育用地等43个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重大问题的建议,经重点督办,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予以实施。代表们对常委会督办的这些重点建议的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三)抓不满意件,促难点突破。对代表反馈建议办理不满意件,我们首先是逐件分析原因,一看建议内容是否超出承办单位的职权范围;二看建议要求是否超出政策法规允许条件;三看承办单位是否存在敷衍应付、不负责任的状况。如果代表提出的建议客观、合法且承办单位经过努力可以解决,我们就把它退回给原承办单位限期办理;如果代表提出的建议超出承办单位的现实能力,我们就配合承办单位向相关代表作出解释说明,争取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是属承办单位对办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草草答复、应付了事的,我们一方面给予通报批评,一方面坚决退回重办。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召开协调会的形式来督办。如2002年11月8日,我们就专门召开办理不满意件协调会,就当年代表反馈不满意的6件建议,责成承办单位说明情况,要求各有关承办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在2个月内答复代表。至2003年1月底前,代表对这6件建议的重新办理结果表示满意。鉴于一些承办单位忽视答复工作,特别是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简单从事,致使代表不满意的情况,我们强调要把好答复关,要求承办单位在重新办理结束后要采取登门拜访的形式,征求代表意见,然后再回复提案代表。本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共有19件代表反馈办理不满意件,经督办后,代表都表示满意或理解。

三、抓好“三个环节”,强化议案办理

自2000年以来,代表联名在市人代会上提出198件议案,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高度责任感和政治热情。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研究、审查,先后有5件议案列入大会议程,经全体代表审议表决通过,作出决议。在督办议案时,我们注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抓住议案提出环节,把好质量关

代表议案一经会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必须认真执行。实践证明,只有水平高、质量高的议案,才能产生更好、更大的社会效果。因此,我们十分注意把好议案质量关:一是酝酿。会前就发动代表广泛走访选民,听取各方意见,认真构思议案内容;二是调研。在代表走访选民的基础上,常委会率相关工委联系走访代表,到各县(市、区)召开座谈会,对符合条件可作议案提出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筛选。在全面走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常委会相关工委先排出意见相对集中的问题,再从中筛选出最重要最突出的作为意向性议案,并作好相关资料准备;四是沟通。议案意向方案确立后,我们及时向市委汇报,同政府通气,以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五是审议。在人代会上一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发动代表依法提出议案;另一方面听取代表对意向性议案的反映,决定是否作为议案提出。对拟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组织代表认真审议,再付大会表决通过,作出决议。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确定《抓紧“三大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市东部发展》、《迁建泉州市级行政中心,推进泉州大城市建设》等5件议案,都是在会前深入调研、精心酝酿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做由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上下左右认识统一,有利于形成合力,推进议案决议顺利执行。

(二)抓住议案交办环节,把好实施关

一个好的议案要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精心实施,而实施的前提,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几年来,我们把及时督促政府制定执行议案决议的方案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要求政府制定的方案必须具备“四性”: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各阶段的量化指标;二是具体措施要有可行性。对实施中将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有利和不利条件、主客观因素的分析估计都要符合客观实际,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必须切实可行的;三是编制要有科学性。必须经上下左右反复征求意见,必要时请权威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四是实施方案要有计划性。实施议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少则几年,多则跨届,需要加强计划性,才能确保议案自始至终顺利实施。如督办《迁建泉州市行政中心,推进泉州大城市建设》的议案时,我们就要求市政府要认真做好行政中心的选址论证工作,尽早制订实施方案。市政府在人代会后迅速行动:一是经多次现场踏勘初步提出三个规划选址方案;二是邀请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天津规划院厦门分院、等单位分别对行政中心的三个选址方案进行论证;三是委托福建省社科院、美国RTKL国际有限公司等4家规划编制单位对择址新建行政中心分别提出规划编制方案进行公众展示,征求全体市民意见;四是与省建设厅联合举办环泉州湾城市群概念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研讨会,交流和探讨行政中心选址问题;五是组织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教授和航空、海洋渔业等方面专家进行综合论证。在此基础上,市政府精心制定议案实施方案,于12月初报送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批准。我们在督办《加强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等其他议案时,也都要求市政府预先制定好方案,确保议案的实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抓好议案监督环节,把好落实关

议案正式实施后,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一是定期听取汇报,实行审议督办。如督办《抓紧“三大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市东部发展》议案,自2001年6月至今,我们每半年就要安排在主任会议或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市政府综合或专项工作汇报,并结合深入调研和开展视察所了解的情况提出审议意见37条,有效地推进议案决议的贯彻执行。3年多来,市政府多方筹集6.1亿元投入“三大工程”建设,目前泉州后渚大桥已竣工通车;大坪山隧道已于去年底贯通,工程现已进入扫尾阶段;沿海大通道丰泽段由于线位调整等原因有所延缓,现也业已全线辅开。二是连年跟踪、反复督办。议案由于涉及一个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往往一年之内难以办理完毕,有的甚至要跨届办理。因此,对议案的督办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如督办2001年4月本届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关于加强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的议案时,我们就采取这种办法。该议案正式实施半年后,常委会就深入安溪、永春、德化的电站、水库和林场了解情况,召开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听取市政府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提出关于加强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工作的7条意见。市政府对此予以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增拨保护资金,组织专项整治,确保议案决议执行的第一年就取得到较好的成效。2002年5月,常委会又组织对该议案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晋江水系污染整治还存在部分项目工程进展缓慢等方面问题,就以常委会正式文件提出6条意见交由市政府办理。市、县两级政府及时召开会议认真落实常委会意见,当年共投入1.48亿元,完成21个生活污染源重点整治项目,关闭晋江东、西溪两侧禁采区内采矿点158处,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7月,常委会对此议案的办理继续跟踪,重点检查山美水库库区污染整治的落实情况,督促政府取缔库区网箱养鱼,狠抓沿江、沿河、沿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整治,有效地改善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今年下半年,常委会还将对这个议案的办理再次进行检查,使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我们在督办代表议案、建议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议案、建议本身看,一些议案、建议确实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从承办单位看,除了客观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外,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重文字答复,轻解决问题;从人大本身来看,还存在着督办方式不活、督办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开创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工作的新局面。

(一)切实提高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提出的议案、建议,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代表人民群众的的根本利益。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各级国家机关和组织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直接体现。

(二)增强代表素质,努力提高议案、建议的质量。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代表进行培训,增强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举办议案、建议写作讲座,使代表掌握议案、建议写作的基本知识。要拓展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渠道,使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从而使提出的议案符合“四性”即规范性、针对性、可行性、全局性,提出的建议更加“有用、切实、可行”。

(三)规范办理程序,注重解决问题。“一府两院”要增强人大意识,把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当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要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明确办理责任,改进办理方法。要实行“三见面”制度,做到办前走访代表征求意见,办中走访代表商讨建议解决办法,办后走访代表汇报办理结果,力促办理工作出现“四个转变”,即变被动办理为主动办理,变层层交办为领导主办,变答复型办理为落实型办理,变封闭办理为开门办理。

(四)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督办力度。要通过开展视察、评议、听取汇报等形式对议案、建议的办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要坚持“两次报告”制,即在代表建议交办三个月后要求“一府两院”汇报一次,在人代会召开前再汇报一次,以增强“一府两院”办理建议的责任感。可以尝试组织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办理议案、建议情况进行评议,从而提高承办单位做好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对跨年跨届的议案、建议办理要不断跟踪督办,使代表执行职务实施民主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每届常委会在届中开展一次评选表彰“优秀代表建议”、“优秀代表建议承办单位”活动,提高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和承办单位办理、议案建议的积极性。要设立“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做到政府掌管、人大监督、专款专用,以利于解决一些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老大难”建议件,促进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篇7: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股

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将从营造反腐环境、解决影响、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等几个方面,加大反腐力度。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信访效能监督作用,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政府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信访监督工作体现出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意愿。

一、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要坚持三条工作原则

(一)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物质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在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并不很富裕,就业安置困难、农民增收缓慢、部分群众收入还比较低,弱势群体还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的新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影响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适应发展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围绕发展战略调整工作思路,按照发展要求完善反腐机制,坚决惩治腐败保证发展,优化行业作风促进发展,加大监察力度支持发展,创建优良环境推动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科学发展中解决好广大群众就业难、收入等一系列问题,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才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经济利益。

(二)要把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坚决纠正那些发生群众身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是老百姓期望党和政府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职。必须进一步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群众反映的符合实际,要求合情合理,都要努力帮助解决。当前,既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又要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腐败现象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对立的,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

(三)要把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着力点。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利益结构、组织结构、价值结构多样化和复杂性相交织的新形势下,社会阶层中的群众具有更多的广泛性,他们的利益和困难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受损情况下。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关键的在于努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民本位”意识,不断弱化“官本位”思想,坚持把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尺度。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精神文化需求。

二、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一)要坚决纠正在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为使侵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纠正,监察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措施,明确了征用土地工作的程序、要求等具体内容,初步形成了征地、供地、保护耕地等制度框架。在征用土地中,严格实行“三公告一登记”制度,增加征用土地的透明度,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同时,监察部门还要不断在完善监督机制上下功夫,防止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发生。

(二)坚决纠正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为确保拆迁工作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阳光拆迁,监察部门要对拆迁实施动态监督。在工程实施前,对拆迁行政审批是否符规定,有无要件不全,安置方案不落实,补偿安置资金不到位、不够标准的问题进行检查,确保在源头 上有效遏制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发生。在拆迁过程中,加大对现场公示的监督力度,房屋评估价格、每户被拆迁房屋现状、安置房现状及拆迁单位的资质证书都必须进行现场公示,保证居民拆得明白,走的满意。为让被拆迁居民有更多自主权,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选定房屋评估机构制度进行改革,由过去的行政管理部门选定改为由拆迁居民选定,维护居民利益。

(三)坚决纠正拖欠农民工资的突出问题。要采取“两手抓”的做法:一抓制度落实。为从源头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发生,监察部门要监督有关单位严格实行用工合同签订制度,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对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规定进行用工备案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对农民工造成损害的,企业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监察部门还坚持采取调度、通报、投诉举报、监督检查和舆论监督等办法,加强检查监督,对出现的拖欠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二抓清欠工作。监察部门在抓好制度落实的同时,还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大规模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活动。

三、构建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一)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要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治本力度”的基本方针。反腐倡廉治标与治本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治标是治本的前提和基础,治本是治标的深化和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科学统筹,把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与反腐倡廉内在地统一起来,贯穿到反腐倡廉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方面,既要坚决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又要坚持把纠风与行业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消除不正之风产生的条件。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方面,既要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创新体制,着力治本,又要注意及时查处在改革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做到坚持基本经验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坚持与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又面临不同的情况、条件、任务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定了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重要经验,当前,要广泛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反腐败的好经验、好做法,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篇8: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1 深入贯彻《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 依法管理蚕种市场

2010年上半年, 我县认真贯彻《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 首先, 加大宣传力度, 让两法深入蚕农心中, 增强蚕农自觉遵守行业法规的自觉性。在全县5个蚕桑重点镇、60个蚕桑重点村出动宣传车60辆次, 印发宣传材料6000份, 广播宣传200次, 并在我县桃园镇、姚集镇、李集镇三镇电视台由分管领导作了《畜牧法》宣传专题讲话, 《畜牧法》宣传深入人心, 蚕农自觉抵制来路不明蚕种, 提高了蚕农规范订购蚕种的自觉性;其次县蚕桑站所有人员包村驻点, 向蚕农作宣传解释工作, 要求他们按期订购, 合理订种。尤其在私订、外订蚕种比较严重的桃园镇, 我们加大宣传力度, 在集市上、村间主干道、重点村里出动宣传车, 张贴《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宣传提纲, 发放宣传材料, 采集村内未订蚕种农民的详细资料, 作出原因分析, 跟踪服务, 一旦发现私订、外订苗头, 及时处理;三是进一步加强对蚕种市场的稽查力度。县政府组织县公安、工商、技术监督、茧丝办等相关部门深入到蚕桑重点村检查蚕种市场, 打击私订、外订蚕种的违法行为, 净化蚕种市场, 维护蚕种市场的稳定。2010年上半年, 我们共查处5起私订、外订蚕种行为, 追回蚕种482张, 为蚕农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经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 有效地打击了私订、外订蚕种的违法行为, 全县蚕种市场得到有力的维护。

2 签订《承诺书》, 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法规首先由本行业人来遵守, 我县从2004年开始, 所有蚕桑从业人员每年都必须签《行业自律承诺书》, 保证不违反《蚕种管理办法》, 不给其他人提供便利, 带头遵守行业法律。

3 强化技术服务, 为蚕农排忧解难

蚕桑技术服务贯穿于植桑养蚕的全过程, 蚕农在饲养过程中常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但往往会简单归结为蚕种问题, 我们技术人员坚持深入农户, 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发现问题和蚕农一起查找原因, 尽量减少损失。桃园镇苏河村, 有50多户120多张蚕, 发育不齐, 大小开差大, 表现出工业废气或微量农药中毒症状, 但是部分蚕农认为是蚕种质量问题, 情绪激动, 甚至要上访。蚕桑技术人员作耐心的宣传引导, 分析原因并和群众代表一起取样到蚕研所鉴定, 经专家鉴定和仪器分析, 确认为农药微量中毒, 化解了上访事件发生, 得到广大蚕农的理解和支持。

4 规范订种行为, 切实履行订种合同

多年来, 我县一直坚持省级供种原则, 从未直接在任何一家蚕种场订过蚕种。凡经县蚕桑站发放的蚕种, 我们既贴上防伪标签, 又盖上县蚕桑站蚕种发放专用章, 确保了县蚕桑站发放的所有蚕种均是省级供应的合格蚕种。蚕种发放以后, 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蹲点包村, 在养蚕期间, 技术员吃住在村, 指导蚕农养蚕防病, 推广大棚省力化养蚕和方格簇室外上山、室内营茧技术。这些措施的实施, 使广大蚕农认识到, 我们管理蚕种市场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蚕农服务的, 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 增强了他们在正规渠道订种的自觉性, 确保了合同订种数量。

5 认真做好催青工作, 留存蚕种配发档案

催青工作涉及到全县千家万户蚕农的切身利益, 每季蚕种直接经济价值100余万元、间接经济价值4000余万元,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对所有参加催青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催青工作开始之前, 我们专门组织催青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 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强化责任意识, 为催青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催青工作中, 明确工作责任, 严格技术操作规范, 确保蚕种催青质量。包括人员安排、物资准备、催青工作进度时间表等, 制定催青技术标准, 明确责任人, 以保证催青工作万无一失。在发种前, 我们根据各镇用种数量、用种习惯, 尽量安排同一场家、同一品种同一批次的蚕种, 并留存蚕种配发档案。在发放蚕种后, 我们对各镇、村蚕种品种、批次、生产场名进行核对,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010年上半年的蚕种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这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今后工作中, 我们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 加大蚕种管理的稽查力度, 做好技术服务, 认真履行合同, 按时交足种款, 确保我县蚕种市场的稳定, 具体措施为:

1.广泛宣传。利用各种有效手段,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第68号令《蚕种管理办法》, 让广大蚕农意识到蚕种是一种特殊商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证擅自经营蚕种, 违者将受到严肃查处。

2.加大稽查力度。县茧丝办将会同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相关部门, 深入村、组、农户, 检查蚕种订购情况, 对非法从事蚕种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依照相关法规, 给予处理。

3. 加强行业自律。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 业内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 私订外订蚕种, 或为他人私订外订蚕种提供便利, 一经发现, 严肃处理。

4. 加强服务。一要坚持省级供种原则;二要确保蚕种催青质量;三要强化技术指导, 普及科学管桑养蚕技术, 提高蚕桑效益。

上一篇:村官入党转正申请书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