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新闻稿

2022-08-13

第一篇:关注留守儿童新闻稿

关注未来 关注留守儿童

学校:应长期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团体来关注我们的留守儿童

挣钱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和孩子沟通。

挣钱的确重要,可是你忙了一辈子,大部分是为了谁忙的?不要忘了,孩子还需要家庭的熏陶。

作为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在学校什么都不用家长管了,老师是替代不了家长的。 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关注留守儿童的行列当中来

大企业就是不一样,关注社会发展

关注企业发张的同时,关注祖国的未来也是灰常重要的。。。。。

莲花并蒂开,情心相印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

.手捧甜茶讲四句,新娘好命荫丈夫;奉敬家官有上取,田园建置千万区。

祝你们幸福美满,永寿偕老 ;

祝你们永远幸福

工人中的骄傲呀!我们都祝福你们。。

你们就是我们眼中的阳光,一直照耀着我们,我们会向着你们前进的。。

第二篇:关注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东洪镇陈庄小学 李肖肖

“我想你,妈妈

想你,在自己睡觉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吃饭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学习的时候„„”

这是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信,这样的孩子在现在的农村越来越普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自卑、胆怯、懦弱、孤僻、任性等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从小就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敏感。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留守儿童把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意味”的轻视,以至同周围人关系紧张。因此心绪不佳,时常感叹世态炎凉。

3、寂寞无聊。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如一位初三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你知不知道,自从你和爸爸、妹妹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寂寞,有多么伤心,从你们走后,我几乎从来没有笑过,天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哭,回想着以前咱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反抗或逆反。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5、怨恨仇视。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留守儿童过早的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对一些家境赋予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的成熟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

二、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标准。

1、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把对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教育中,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友情、亲情的温暖,培养留守孩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广大留守儿童的法制道德观念;并通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请退休老干部为留守儿童讲革命传统故事,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遵纪守法意识;以班队、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尤其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和联系卡,要特别注意记录留守孩子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家庭情况,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3、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这既有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良性互动,又有利于培养孩子体谅长辈、关爱公切线的良好道德品质;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及表现;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因缺少亲情而更渴望教师的关爱。教师对他们的爱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成绩欠佳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挫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发扬他们的学习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远航的斗志。对于情感失落、抑郁寡欢的留守孩子,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要真诚地关心他们,营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受、被欣赏,从而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促发情感的健康流露,保障心理健康发展。

5、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学校召开留守儿童交流会、座谈会,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班级、团组织的大集体中来,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儿童以更多的“偏爱”。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开展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等课外活动。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形式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爱心,找到归属感,找回缺失的情感与自信。

6、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儿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解开心灵的“疙瘩”。

7、强化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调查发现,少数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自觉上进,成绩优异。因此,学校要注意挖掘、发挥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注重引导,经常鼓励,努力创造有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相信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身心一定能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关注留守儿童

假期实践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祖国未来

摘要:全国妇联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2000万,已占儿童总数20%以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在我国当前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如果农村留守儿童不幸福,幸福中国和谐中国就是无稽之谈,因此,本人针对所在地留守儿童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

关键字:留守儿童生存现状主要问题寻求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利川市是湖北省恩施州较不发达的县城之一,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环境,许多青壮年选择了背井离乡。他们像候鸟一样,每年春节刚过,便飞向沿海各个城市打工,直到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几年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他们的子女就留在了家中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真凄凉,半年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在利川市农村,“半年难见爹和娘”的儿童实在是太普遍了,很多孩子甚至几年难得见一次父母。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已老,很多孩子在家本应该无忧无虑玩耍却必须帮助他们干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毅力与坚强的影子也看到了不属于他们年龄的无奈。

二: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身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长年累月难得有机会回一趟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和保护,往往容易遭受来自社会暴力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的伤害。利川市汪营镇一个9岁小男孩小乐半年前就在放学回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小乐正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爷爷为伴,但是爷爷因忙于干活没有时间接送小乐上学,因此酿成不幸,父母得知不幸赶回家中面对孩子冰冷的尸体欲哭无泪。无独有偶,此前利川市团堡镇晒田村一留守小学生放学独自回家途中因大雨不断河水暴涨不慎掉入河中,幸好被路人及时救起并送医抢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是意外伤害,社会暴力伤害也是留守儿童经常遭遇的。汪营镇一留守女生在家中突然莫名的遭到一群同学和社会青年暴打,导致重伤住院。更有甚者,利川市第五中学一留守男生因长期遭受一名同班男生欺负寻求帮助无门一时冲动将欺负自己的同学用刀捅死然后跳楼自尽,事发后校方通知其父母时他们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一个星期后才从打工的地方赶回家,难以想象这个男生是多么的无助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类事件还有很多,都说孩子是花朵,可是这些留守儿童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问题都得不到保障,这些花朵正在狂风暴雨的摧残下苦苦挣扎,这么严峻的形势下他们如何长大成人真是令人堪忧。

2教育状况急待改善

利川市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高。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

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及对各乡镇各小学老师的采访我得知,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成绩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极少数能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及父母不在身边教育的原因,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被严重忽视。一方面,隔代监护人大多忙于农务,无暇教育儿童。另一方面,隔代监护人由于自身素质限制,教育水平不高、手段不当,据我调查约85%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采取暴力手段“教育”儿童。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错误的教育成果,在我访问过程中还有村民告知留守儿童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有留守儿童偷家里的钱去网吧上网,彻夜不归。

留守儿童文艺体育教育基本空白。由于农村师资力量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学习上基本空白,体育教育更是被忽视。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较之一般农村家庭较为富裕,但乡村学校条件有限,许多小学采取“包班”制度,一个老师承包一个教学班的全部课程,教育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生理健康教育上的辅导,导致行为产生偏差。乡村小学对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师资投入极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心理生理健康教育上的辅导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忽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在教育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爱,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偏差。

三:寻求解决

1政策法规: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已着手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监护网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现在,让很多家长们感到宽慰的是,政府部门表示将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并造册建档,督促职能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关心教育留守儿童健康安全成长。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从教育机制、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加以配套解决,才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所在。

2学校教育

学校应承担其更多的监护责任,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上对留守儿童予以重视。在生活上,学校可建立寄宿制度,学校成立生活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予以关爱照顾,并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老师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

3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参考文献

(1) 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 中国 市场,2007,(2).

(2)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3) 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 论坛 ,2007,(9).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

请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点关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情绪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我们班,就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外出谋生,大多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年到头与父母也见不上几次 。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像我们班一些同学,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养,娇生惯养,任性,脾气暴躁,从小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由于爷爷奶奶根本无法辅导,学习也跟不上。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上网、打架、旷课这些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做爷爷奶奶的根本无法管到。为此我们恳请社会各界、学校、家庭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些关爱,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特提出了一些建议:

1、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儿童,每到假期,应支持和赞助留守儿童能去父母生活的地方与其父母亲一起生活。村委也应为留守儿童组织一些假日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

2、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老师和同学多给留守同学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4、家长也应多与孩子联系,多同他们谈谈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条件允许可常回家看看。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留守同学吧。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份温暖与鼓励,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3]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

问题: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里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严重断层和缺位,不仅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广大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留守儿童”现象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会长期伴随农民工问题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建议措施:

1) 加快城乡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消除农村“留守儿童”

现象产生的土壤。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最终实现自由迁移,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把附着在户籍制度背后的涉及民生的种族制度剥离出来,建立城乡一体劳动就业、教育、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

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

创业,加快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就地就业的机会。

上一篇:高中生如何出国留学下一篇: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