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成因及教育方法探索——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2023-02-12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挣钱, 将自己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家乡, 交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照料, 甚至有的全托给了“寄宿制”学校, 我们把这部分儿童称作“留守儿童”。据我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 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 5%,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长期“留守”, 这部分儿童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 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何对这部分孩子进行培养教育是当前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 笔者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情况和成因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 以期找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1 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托付在亲戚家, 远离父母, 不能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在情感上缺乏关爱,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性格内向孤僻、胆小, 不愿与人交往, 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偏执, 自私, 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 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淡漠;脾气暴躁, 冲动易怒, 逆反情绪大;儿童则有焦虑心理和抑郁症状。

2 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

造成留守儿童有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研究表明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2.1 寄居的家庭缺乏正面影响, 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寄居家庭过多的宽容、放任, 独处在别人家的孤单无聊, 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 产生说谎等行为, 这将为孩子人格和情感的正常成长带来极大的伤害。大多数留守儿童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形成隔代教育。他们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进行教育, 容易形成任性、自私等心理。再就是老年人的一些心理也容易影响到孩子。托付给亲戚家的孩子, 他们认为不是亲生儿女, 不大好管教。在活动方面, 这些代理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因素出发, 对学生的课余活动缺少正确引导, 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加以限制, 不准他们外出玩耍, 即使是节假日也一样, 限制了孩子同外界的交往。

2.2 父母和代理监护人或老师的沟通太少

很多人觉得把孩子交给自己的老人或兄弟姊妹, 是一件放心的事。长年出门在外, 却很少跟家里联系, 只是寄一些钱回来, 也无从知道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偶尔打电话来, 也总是给孩子一些物质上的承诺或是一顿训斥, 或以“不听话, 回来一顿打”相威胁, 从而引起孩子胆小怕事、逆反心理等不良心理反应。

2.3 没有引起学校和老师的足够重视

留守儿童是学校里的一个弱势群体, 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关爱。但学校很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 因而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很不够, 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 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 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 对他们放任不管。

3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针对留守儿童的这些特点, 笔者作为班主任, 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 认为班主任有效的工作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的关键。

3.1 对留守儿童多一点关爱

英国的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凡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质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关爱, 所以, 作为班主任, 应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 更多的关怀, 更多的温暖, 有了爱, 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3.1.1 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项档案, 多进行家访

档案里记录好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 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 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 (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每学期至少对他们进行五次以上的家访, 并且及时与代理监护人交流这些孩子成长的各方面情况, 以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1.2 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班主任应关心他们生活起居, 了解他们的想法, 给予他们照顾, 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 这对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很好的帮助。笔者对班上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 发现有80%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心理障碍。于是, 在学习、生活上, 我对他们关爱有加, 常和他们交流, 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加以解决。每逢节假日, 我还把他们接到家中, 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渐渐地, 大部分“留守儿童”开朗了许多, 孤僻忧郁的心理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

3.1.3 开展“手拉手”活动

笔者在学生之间提倡互相帮助, 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 让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组成一个互助小组, 让他们在同学身上得到关爱。同时, 班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他们融入到班集体中,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2 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 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留守儿童因和父母交流较少, 不知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 认为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一味的向父母索取, 而缺乏一份感恩的心, 自私, 任性。所以我在班上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让留守儿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表示感谢的信;做一次游戏, 绑一个大沙包在腹部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艰辛;布置一次作业, 要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从感谢父母开始, 进而让他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 让他们变得纯洁、活泼、开朗。

3.3 适当进行磨难教育

虽然, 留守儿童中一部分学生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 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 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 思想变得成熟起来, 学习也很用功。但是, 也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因爷爷奶奶的溺爱, 父母的物质补偿, 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专横、意志脆弱等心理问题, 所以应对留守儿童适当进行磨难教育。笔者组织学生每天进行晨跑, 不管刮风下雨坚持锻炼,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定期开班会, 要学生找一些关于名人在磨难中成长的故事, 在班会上进行交流, 让他们从那些人身上吸取动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意志脆弱等心理障碍。

4 结语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让我们行动起来, 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明天, 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为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让留守儿童的天空一片蔚蓝。

摘要:留守儿童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 引发了一些心理问题, 其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长期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 认为班主任有效的工作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的关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思考

上一篇: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职工思想素质对策下一篇:浅谈WebQuest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