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校走教计划

2024-04-28

联校走教计划(通用10篇)

篇1:联校走教计划

燕厦小学联校 联 校 走 教 资 料 2012年秋

联校教学点管理制度

一、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二、联校对各教学点严格实行“三个统一”管理,即财务统一收支,教育教学统一评估,人事聘任统一招聘。

三、教师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或早退,不旷工。

四、狠抓学生安全工作,确保不出安全事故。

五、按时参加联校的教研活动和有关会议。

六、加强校产管理,做到校产无流失现象,否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在备、教、批、辅上做文章,确保课堂40分钟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燕厦乡中心学校

燕厦中心小学联校走教工作计划

2012年秋

一、指导思想

遵照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关于联校走教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学创新,达到资源共享,人才流通,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联校走教工作指示精神,将联校走教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联校走教教学质量。

2、组织联校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的观摩、评价、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深入课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4、实施联校考勤制度,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三、工作思路

1、以联校本部为中心,联合各教学点,制定好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联校走教课程表。

2、加强对走教人员的管理。走教人员对每次走教都必须带好《周工作报表》,再从教学点带回《走教情况反馈卡》。

四、保障措施

1、联校走教人员要认真负责,按联校走教课程表按时到岗,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2、规范联校走教行为,努力认真完成联校布置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3、突出走教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学传帮带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走教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加强交流研讨,提高自身素质。

5、搞好考勤与走教工作的评价。

篇2:联校走教计划

教学及音体美教师联校走教计划

一、指导思想

香莲乡下麻小学以素质教育发展为主导,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根据《香莲乡学区2014-2015学第二学期小班化教学及音体美教师联校走教计划》,确保香莲乡观殿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足开齐,并且能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掘培养特长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联校走教范围

香莲乡观殿教学点音乐、体育、美术学科

三、联校走教教师

专业特长优先。选择有音乐专业的甘彬、体育专业的张亚茹美术专业的程耀宗,承担具体联校走教工作。

四、具体安排

1.走教教师保证每两周走教或走学一次,每学期十次,走学最多两次。

2.走教时间一般定于周五下午。3.主要走教科目及教学内容:

(一)音乐 1)2)3)4)5)准确唱出C调中各音的音高;

理解并熟记课本中常见拍号的意思及力度; 学习常见节奏;

了解并试唱C调外的其它调式;

掌握连音线、渐强渐弱、三连音等常见符号的演唱技巧

(二)美术 1)2)3)4)5)学习画影子; 画花地毯;

做半圆形有图案的手工; 用线条画出感觉; 做纸风铃。

(三)体育 1)2)3)4)5)30米快速跑,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各种方式双脚跳、游戏; 原地拍球、立定跳远、游戏; 跳短绳、掷沙包; 拍球比多。

4.各走教教师要严格制定走教教学计划,目标任务,切实保障每两周一次走教学校的教学任务。体育科目走教教师1/3的时间由走教学校因天气路况灵活安排走学,跟随各片区内的学校上体育课,活动课等。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联校走教工作涉及各校及相关科任教师,为确保各校密切配合,科学实施,成立联校走教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平录

组 员:甘 彬 张亚茹 程耀宗

凡对走教教师的走教时间、安全,组长要妥善安排,并且给予走教教师工作量适当的补助。观殿教学点要高度配合支持走教教师完成走教任务。

2.加强调研督查。定期对联校走教工作进行调研督查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讨解决,并逐步完善实施方案。3.加强管理考评。由于联校走教工作具有流动性,为防止走教工作流于形式,根据学区实施方案,对走教教师实行走教双向签到制,并逐步完善相关考核管理办法,将联校走教工作量及教学成绩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按照各学校制定的目标考核实行“五五制”,即走教教师承担一半,走教学校承担一半,走教教师负责完成教学任务,走教学校保证学生的学成率。

篇3:联校走教计划

[论文题目]高校毕业生专业与职业匹配的实证研究

[作者]李炜 (硕士)

[指导教师]岳昌君 (教授)

[内容提要]本研究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 运用SPSS和STATA统计软件对200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与职业匹配情况、影响因素、主观原因等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如下的主要结论:

(1) 从整体上讲, 匹配程度与起薪水平呈正相关;

(2)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 在不同学科之内由于匹配程度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是不同的。一般来讲, 那些传授特殊技能专业 (比如工学) 的毕业生由于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内就业才能将其所积累的人力资本转化为劳动生产率, 因而他们由于不匹配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更大。

(3) 大学毕业生找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的概率与其所学专业传授的技能的专业程度呈正比;

(4) 在选择一份工作时候, 男女毕业生所看重的因素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5) 大学毕业生会因为一些原因而选择在所学专业领域之外工作。根据我们实证的结果, 女性更为看重的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 而男性则会因为一个岗位的发展前景而选择在专业领域之外就业;

(6) 个人在选择工作时所考虑的非经济收入因素会对毕业生的起薪产生显著的影响, 女性会因为选择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的工作而接受低起薪;

(7) 匹配程度对就业质量有正向的影响, 且其影响比对起薪的影响更为显著。

·北京大学·2008

[论文题目]大学生的风险态度与其教育和职业选择

[作者]孙毓泽 (博士)

[指导教师]丁小浩 (教授)

[内容提要]个体的风险态度是影响个体相关教育选择的一个重要因子。本研究综合利用《教育投资风险研究》课题支持的“对研究生教育态度的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负责的“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 将风险偏好纳入到教育投资分析的框架中, 希望以此完善和丰富与教育选择和决策相关的理论, 扩展教育经济学经典理论研究的视野。

论文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个体的风险态度进行了细化, 将在以往研究中一概而论的风险态度变量分为影响机制不同的部分, 并实证分析了每一因素对风险态度的影响规律。其次, 论文运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问卷中所采用的对风险态度测量问题的有效性。最后, 论文将风险偏好纳入到个体决策的分析框架之中, 改变了以往研究中对个体风险态度“中性”的假设, 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教育和就业选择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目前热点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 分析了学生对不同奖学金方案的评价。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个体的风险态度可以分解为先赋性风险偏好、个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风险的认知三类因素。其中, 个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家庭背景因素;而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则更多地受到个体受教育情况的影响。

(2) 问卷中所应用的一般风险态度问题是具有测量效度的, 即一般风险偏好问题和个体在实验中的真实行为表现出最大的相关性。同时, 相比于具体领域中的风险态度问题, 分析表明其可以更好地用来测量个体风险条件下真实的选择行为。

(3) 风险态度对高等教育群体的研究生教育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风险规避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同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有很大的关联性。

(4) 在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方案的分析中, 个体的风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奖学金方案的评分情况, 问卷所调查的一般风险态度和学生在具体教育领域对奖学金偏好所表现出的态度一致, 即越愿意冒险的个体, 越倾向于竞争性的奖学金方案。

(5) 个体根据自我的风险态度, 最大化其职业选择的价值, 表现出经济人的理性。尽管个体所看重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非常集中, 但是不同风险态度的个体对不同标准的看法仍然存在着显著差异。从更广泛的毕业去向看, 愿意冒险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非传统就业, 而风险规避的个体则面临未落实工作的概率相对更高一些;在具体的择业行为上, 愿意冒险的个体一般选择进入外资企业和国际组织;而具有风险规避态度的个体一般倾向于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其他学校。

·北京大学·2008

[论文题目]《资本论》续篇的准备材料群———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整体研究

[作者]王晓红 (博士)

[指导教师]王东 (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系统梳理、整体研究, 阐明它们的哲学意义及其与《资本论》的关系。具体来看, 本文力图在以下六个问题上有所创新:第一, 鉴于前人比较孤立地研究某一组或某一个晚年笔记, 本文对整体晚年笔记作了梳理, 阐明它们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文本群。以此为尺度, 本文指认出“人类学笔记”、“世界历史笔记”、“俄国与东方发展道路笔记”和“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笔记”4组文本, 并进而指认它们为“《资本论》续篇的准备材料群”。

第二, 鉴于理论界多半是将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作为“人类学笔记”的原始核心, 本文通过系统考察, 揭示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不是这组笔记的原始核心, 摩尔根笔记才是这组笔记的原始核心, 其他笔记往往是对摩尔根笔记的补充。与此同时, 本文详细阐明这组笔记主要在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国家功能、国家的发展和消亡等方面, 为马克思完成《资本论》“六册结构计划”中的“国家篇”提供了材料准备和理论观点。

第三, 本文对“世界历史笔记”的主题、主线作了新界定, 认为这组笔记既非对历史资料的简单摘录, 也非对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考察,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探究, 是晚年马克思从世界史观新高度, 对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古代国际关系体系向以大西洋为中心的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变迁的重大探索。为此, 本文对“世界历史笔记”的主要内容作了详细考察, 并且阐明这组笔记为《资本论》体系构想的“国际贸易篇”和“世界市场篇”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依据和理论观点。

第四, 本文认真考察了“俄国与东方发展道路笔记”的基本思想, 认为这组笔记具体阐释了印度等国家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发展演变、俄国村社制度的二重性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 这组笔记是马克思为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的直接准备材料, 考察的是不同于西欧的东方社会未来发展道路问题, 着重勾画了世界史观的东方前景。

第五, 鉴于前人没有注意到晚年马克思有一组“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笔记”, 本文对其进行了指认, 并对这组笔记和马克思其他晚年著作的主要思想作了新开掘。本文揭示出, 这组笔记考察的是西欧社会的未来发展道路问题, 着重勾画了世界史观的西方前景, 是对《资本论》中相关论题的深化与扩展。

第六, 针对学界流行的“慢性死亡论”和“中断放弃论”, 本文尝试提出新的看法, 认为马克思晚年笔记蕴含着重大的哲学创新和当代意义, 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晚年马克思并非处于慢性死亡状态, 他所作的大量晚年笔记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深化拓展和世界史观新高度的理论创新。晚年马克思也并没有中断或放弃《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 大量的晚年笔记正是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续篇而做的努力。

篇4:联校走教计划

答:7月31日,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各市县,要求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工作。《方案》提出,我区“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计划”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原则上每学年下达一次选派指标。

问:支教走教的资格如何确定?

答:《方案》指出,原则上选派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担任支教教师,幼儿园教师可适当放宽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办学需要,从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选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支教教师。大学生实习支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不列入支教选派范围,短期的基层巡讲、交流或支教也不列入支教选派范围。

《方案》指出,原则上选派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英语、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骨干教师担任走教教师。大学生实习支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不列入走教选派范围,短期的基层巡讲、交流或支教也不列入走教选派范围。

问:支教走教有哪些要求?

答:《方案》提出,原则上市级学校支教教师必须到县级及以下学校,县级学校支教教师必须到乡镇及以下学校连续任教一个完整的学年(如安排上实在有困难,至少要连续任教一个完整的学期),担任相应课程或专业的教学任务,并通过集体备课、举办讲座、开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

《方案》提出,原则上走教教师除完成原单位教学工作外,还必须到乡镇及以下2所以上学校(不包括本人所在学校)连续走教一个完整的学年(如安排上实在有困难,至少要连续走教一个完整的学期),担任相应课程或专业的教学任务,并采用多种形式切实帮助走教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问:如何保障支教走教教师的权益?

答:为了保障支教走教教师的权益,《方案》提出了5点举措。

1.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绩效工资由派出学校发放。在支教走教期间享受派出单位同类同级教师福利待遇。按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补助。

2.支教走教经历视同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工作经历,符合规定条件的,在工资、职务(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研究生考试等方面,按现有倾斜政策执行。

3.对于选派工作期间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员,给予通报表扬。

4.选派学校、受援学校及支教走教教师本人三方应签订工作协议以明确权责。

问:如何保障支教走教的工作经费?

答:对于支教的工作经费,《方案》提出:安排到“三区”县义务教育阶段支教的教师选派工作经费,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由中央财政负担;安排到“三区”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支教的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和支援方所在设区市财政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1∶1共同分担;安排到“非三区”县支教的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按照年人均1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如有不足,由市县承担。2014年,“非三区”县支教均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自治区本级财政暂不安排到“非三区”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支教的教师选派经费。

对于走教的工作经费,《方案》提出,走教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按照年人均1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如有不足,由各市县承担。

问:如何确保“支教走教计划”顺利实施?

篇5:联校走教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体局和学区“联校走教”工作精神,进一步加大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继续推进校际之间结对帮扶工作,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充分发挥中心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缩小兄弟学 校间的教育教学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共同加强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通过互动活动,激活各自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带动课程 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联校走教”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联校走教”工作领导

组。

组长:高明忠

副组长:李生辉李学文苟世元

成员:孙玉娟

韩将

尹燕玉

文丽丽赵睿罗改琴

张梅兰

走教对象

1、史洼教学点

2、被帮扶教师:史世东

三、主要内容

1.中心小学领导定期到史洼教学点,检查学校常规工作,帮助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共同积累管理经验,进一步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2.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实现兄弟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3.学校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教学点上音、美、体等技能课周均不少于三节。

四、实施措施

1.学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求真务实,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帮扶活动。

2.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既 有创新又有实效。

3.加强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校要充分利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优势,帮助和带动兄弟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每周安排三位教师走教教学点,重点解决教学点音、美、体课程,每学期开展最少1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五、工作要求

1.每学期开学初召开联校领导会议,共同制定“联校走教”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学期末要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安排下一学期的工作内容。

2.落实奖惩措施。对在“联校走教”活动中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联校走教”工作,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教师给予告诫。

篇6:联校走教.播撒希望的种子doc

王村镇中心小学:完彩云

王村镇距离县城15公里,共有18个行政村,地理条件复杂,山、川、塬兼而有之。小学、教学点分布零散,师资严重不足。

2014年,我镇教育办大力推行‚联校走教‛活动。作为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我有幸承担了刘家沟小学四个年级共24名学生的音乐课的走教工作。一年来的走教工作让我感受到了经过教育办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我镇小学教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联校走教‛工作给王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新的办学模式整合了乡村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合理流动起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联校实行人事统一调配,建立动态的教师调节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小学师资的合理、充分利用与教师专职化、专业化问题。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采取教师走教,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学点开课不齐、课时开设不足的问题,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规范了学校常规管理。新的办学模式规范了常规工作。一是人事统一调配,鼓励教师到教学点任教或从事教师短缺学科的专业走教,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潜能。二是教学统一管理,完小和教学点统一编排授课总表,统一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使教学点管理走上了常规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不少教师重新焕发出潜心教学,投身教研的朝气和活力。四争取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支持‚联校走教‛工作,逐步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第三、提高了教学质量。过去,教学点教师一人包一个复式教学班,带几个到十几个学生,教五六门课程,结果因课程负担重,教学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特别是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学业考试,沉闷的校园文化生活,造成大量学生厌学、逃学。新的办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规模较小的学校过去没有也无法开设的课程全部开齐了。学生过去没有见过用过的教学仪器设备都用上了,上体育、音乐、美术课劲头十足,运动、实践、欣赏能力迅速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同时,让小规模学校的师生到联校参加一些教研教改、社会实践及文娱体育比赛活动,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赢得了干群和师生的普遍欢迎。实施‚联校走教‛,用比较小的投资换来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镇村干部当然喜笑颜开;教学点教师再也不用教五六门课了,摆脱了多少辛劳,走教教师虽说辛苦点,但也为自己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因而也心甘情愿;学生不用爬山涉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对走教更是热烈欢迎;自家的孩子在自己村里的学校就能享受到镇里的孩子才能受到优质的教育,家长自然十分高兴。

通过一年的走教活动,我也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走教教师所在学校,与走教学校距离较远,交通不便,有的地方需要步行,联校走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2.走教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使得走教老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更好的引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通过一年的走教工作,虽然还有一定的不足,但实践证明‚联校走教‛活动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解决区域内教育均衡的问题,我想今后还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加快‚联校走教‛步伐。根据王村镇教育办学校分布状况,可以增加走教学科,减轻教学点包班教师压力,形成教育资源共享。

2.创新联校教师管理体制。教学点教师由联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统一安排,走教教师接受教学点和联校的双重管理,对走教教师在评优选模、晋职转正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走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联校统一安排课表,统一安排作息时间。教学点教师参加统一安排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校本培训活动。联校组织的各项大型少先队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庆祝活动等,各教学点统一组织学生参加。

4.制订更完善的‚联校走教‛管理制度,不断深化‚联校走教‛工作的内涵与实质,使之更适合我镇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5.教育办进一步加强‚联校走教‛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加强对 ‚联校走教‛工作的调研与督查,不断进行整改完善,使‚联校走教‛切实有效地推行到每一所学校,以取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篇7:联校走教计划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适龄入学儿童人数逐渐较少,泾川县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急剧缩小,全县180所农村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102所,不足50人的学校55所,占全县农村小学总数的30.56%,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专业师资匮乏、经费总量不足、办学条件落后、课程难以开齐、学科质量过低的发展难题。泾川县教育局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特色办学”的工作思路,在党原乡和红河乡试行“联校走教”和“片区化管理”新模式,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

党原乡试行“联校走教”新模式:针对党原乡地处北部塬区、交通较为便利、师资相对雄厚、设施设备相对充足的实际,党原乡教育办在所属小学试点“联校走教”新举措,采取“联校与帮扶相捆绑,走教和帮教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通过实践,泾川县探索出“一走三联四保障”的联校走教模式。“一走”,就是以开展走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协作、管理一体的均衡发展目标;“三联”,就是以中心校为依托,组建发展联合体,实施“联管、联教、联动”一体化模式。“联管”主要是管理同步、示范引领、共同提高;“联教”就是教师共用、定向帮扶、以强带弱;“联动”就是活动同体、培训同题、快乐同享。通过联系校共同承办组织经典诵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有效强化了师生交流活动,拓宽了学校发展的空间,使小规模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四保障”,就是落实组织保障,成立走教协调小组,对走教教师的课程安排、校际协调、业绩考核进行管理,确保走教活动不流于形式;落实机制保障,就是开展定期交流互动、示范引领,实现管理带动,捆绑发展,促进帮教人员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落实经费保障,就是教育办在加大对小规模学校的经费倾斜力度,加快改善小规模学校条件同时,对走教教师在绩效工资评定和交通费用等方面给予必要补贴;落实制度保障,就是制定《联校走教实施方案》、《走教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帮教教师业务培训考核规定》等制度,走教教师和帮教教师在教研教改、课题研究等方面实现了双向互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篇8:联校走教计划

[论文题目]现代性的矛盾与超越———当代视

域中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作者]郗戈 (博士) [指导教师]丰子义 (教授)

[内容提要]在当代境遇中,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采用以现实问题激活经典理论、以经典理论观照现实问题的方法来开展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首先, 明确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特征;其次, 运用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 集中探讨“现代性的生成”、“现代性的矛盾”、“现代性的超越”等根本性问题;最后, 运用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 探讨中国现代性建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凸显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试图达到下列目的:在现代性问题域中诠释马克思的思想资源, 为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提供理论路径;运用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和方法来探讨现代性的根本问题, 为解决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实践难题提供思想启迪。

在马克思看来, 所谓“现代性”就是指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根本特性。与西方思想家主要从观念、文化和价值等单一维度来理解现代性不同, 马克思所理解的现代性是一个“总体性”的存在, 它并不局限于社会生活的单一方面, 而是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此,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便开启了一种总体性视野。作为总体性的存在, 现代性必然贯穿在现代社会机体的方方面面, 要把握现代性, 就需要对现代社会进行整体性研究。因此,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不是局限于某一学科的专业领域之中, 而是一种现代社会理论。将现代性的多方面内容统合在一起正是资本, 要把握现代性, 就必须紧紧抓住资本的逻辑。因而,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审视现代性问题的, 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

马克思从宏观层面揭示了现代性的三个关键环节:“生成与发展”-“矛盾与困境”-“终结与超越”, 三个环节层层深入, 构成了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和历史上的发展关系。

现代性的生成与发展包含着最终根源、基本动力、社会基础和世界拓展等多重要素。现代性的最终根源是现代生产, 它构成了现代性起源中的决定因素和运行中的主导环节, 当代“消费社会”仍然受生产逻辑的支配。现代性的基本动力是资本, 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从内部推动现代性的不断发展;在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经济中, 资本生产过程主要体现为知识、信息的生产, 资本观点可以用来解决“资本还是知本?”的难题。现代性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内涵自我分裂, 而对这种分裂的有效整合是巩固民族国家的必由之路。现代性通过世界拓展而形成全球化进程, “全球现代性”包含着“同化世界”与“分裂世界”的根本矛盾, 但同时又表现出“全球治理”的趋势与可能。

现代性的矛盾困境根植于资本的逻辑。资本逻辑决定着现代性的逻辑, 资本的内在矛盾引发了现代性的矛盾;资本从“自我实现”走向“自我消灭”的演化趋势, 内在地规定了现代性从“自我建构”走向“自我扬弃”的发展方向。资本逻辑从“理性”、“文明”、“进步”和“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现代性的矛盾本质起着内在的决定作用:资本导致理性的自我分裂, 推动文明进程的根本逆转, 引发社会进步的巨大代价, 并产生出人的发展的深刻悖论。在资本逻辑支配下, 现代性的矛盾本质集中体现在“自由民主”的深层悖论中:资本催生自由、平等和民主, 却又导致自由、平等和民主走向自身的反面。

现代性矛盾的合理解决要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遵循资本逻辑的自我克服趋势, 资本逻辑不断从内部孕育、推动着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过程。现代性的内在超越并不是走向彻底终结, 而是超越了现代性的特定发展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 从而走向新的发展形式即“社会主义现代性”。在内在超越中, “可以超越”的是现代性的特定社会形式, “不可超越”的是现代性的普遍物质内容, 两者之间具有辩证联系。内在超越最终指向了“社会主义新现代性”的建构。“新现代性”以共产主义运动为实现途径, 以“共同活动基础上的自主活动”和“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为社会基础, 以“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践目标。

在“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的实践境遇中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来观照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现实问题, 尤其需要根据资本逻辑来理解当代现代性的矛盾困境与内在超越。资本在拉动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影响着现代性的合理发展;尤其是资本与权力的结合构成了当代现代性矛盾的重要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现代性的片面化趋势。要合理地解决当代中国现代性的矛盾, 重要的一点, 就是必须正确地利用和限制资本, 探索内在超越的道路。

·北京大学·2008

[论文题目]基于开源软件的网络教学环境的

设计与实现

[作者]张捷 (硕士) [指导教师]赵国栋 (教授)

[内容提要]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E-learning成为各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 要实施E-learning, 首先需要建立一整套网络教学环境。但是商业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环境不但价格昂贵, 使许多高校难以承受, 而且功能上经常无法满足学校的特殊需求, 学校也由于无法接触到源代码而无法对软件进行修改。为了解决上述矛盾, 本研究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开源软件的应用情况并对开源软件在国内高校应用现状和未来前景做了相关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开源软件来设计实现一整套网络教学环境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中所说的“网络教学环境” (Viru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VLE) 是指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能够在高校中实现E-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的技术支持平台, 主要包括课程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社区论坛系统、网络调查系统、数字资源库系统和屏幕录制系统。论文首先在国内外诸多研究者所提出的关于网络教学环境的各种理论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网络教学环境的功能需求, 针对各方面的需求设计了不同子系统来满足这些需求, 然后选择了相应的开放源代码软件来实现这些子系统。在分别实现了各子系统后, 研究者利用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技术对它们进行了从系统层面、功能层面到数据层面的集成。最后, 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基于开源软件网络教学环境。

在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开源软件的网络教学环境后, 研究者在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应用, 并通过对教师、学习者和系统管理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对本研究中所设计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应用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最后, 论文在本研究的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开源软件来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同时, 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后续研究的设想。

篇9:孤独的“走教”之路

这样的村小一般只有一两名教师,大一点的村小最多也就三五名老师。村小一般只有一名正式教师(大多数还是民师转正的),另外的就得请代课教师了,要么只能由中心小学校长临时委派一名中心小学教师支教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情况?在这样的村小当“孩子王”,政府划拨的工资一年最多也就四五千元。在农村,任何一个农民外出打工,半年就有这么多的收入。如果一个男人长年累月就赚这么些钱,老婆孩子靠谁来养活?!这样的男人会被别人小瞧,乡人都会普遍认为:只有“四脚物”(农村骂没有用人为“四只脚的废物”简称“四脚物”!)或者“书呆子”才会去教这样的学……咳,农村教育就是这般无奈!

而能安心在这样艰苦的村小任教的正式老师,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民师转正的、或者家境困难、一时又离不开的教师(比如家有双亲需要照顾、亲人有疾病等),也有品格确实高尚、全心全意为当地百姓、娃子着想的年轻教师。他们的奉献精神固然让人可敬可佩,但是他们的心中之苦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孤独、待遇低、生活范围狭窄、无人理解、心里彷徨、甚至遭人白眼,视为无能……茫茫教师人海之中,只有他们像苦行僧一样,每天像“走读生”一样,奔走在“家里——学校”这条单行轨道上,为着教育、为着活生而奔劳着……

这些老师们大多数不是学校本地人,与学校相距又不算太远。他们一方面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照顾自己的一家老小,于是他们才有了“走教”之说(笔者冒昧创建这个名词),不过倒也成为山区农村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随着乡野第一声鸡鸣,村落的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位住家老师匆匆的身影:他们一手提着塑料袋,袋中的饭盒和装菜的玻璃瓶不是发出碰撞的“嗦嗦”的响声,另一只手还不停地扶正着鼻梁上的眼镜,任由着清晨的露水打湿衣裤……有时他们也会一时高兴,高歌一曲,那声音在旷野寂静的村落显得异常洪亮,早起的村民也会高扬声音:“某老师,您早呀!”,老师也会忙高声应答:“你也早,你也早!”……教师走到村小门口,瑟缩着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校门,然后走进简易厨房,劈柴、烧火……忙得差不多了,擦一把汗,起身来到校门口,迎来早晨到校的第一位学生……

夕阳西下,随着最后一个孩童欢快的身影蹦蹦跳跳消失在弯弯的山路上,老师也收拾好碗筷、讲义、作业,还有孤独的心情,锁好校门,依然行步匆匆在回家的路上……

有时虽然是礼拜天,教师仍不放心学校的桌凳和可怜的那几样教学用品,刚好又有空闲,于是,老师又来到学校,在学校后面荒坡上,开辟出一块菜畦来。这样既可以看守学校,又能为自家饭碗增添些绿色,还可以暂时滋润学生干涩的午餐,小学生也在长身体,常年中午吃干菜,对身体也无益,种菜的教师大多数是这么想的。

在偏僻的小山区,这样的一道风景线,当地农民早已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了,但又有多少农民甚至我们能真正读懂这些“走教”老师心中的孤独、辛酸和无奈。对于这些“走教”老师,电灯是近来才享受的光亮,电视在这儿也是近来才有彩色,电脑只能进城才能看到的神奇物品……他们在学校里就像那些“走读生”一样,清早来校上课,傍晚放学回家。学生们也就是“走”上三五年就要到镇里当住宿生,而我们这些老师们一走就是十多年,甚至是一辈子。试问又有多少人能记得这些村小低年级的启蒙、默默奉献着的“走教”老师,也许就是那几间破旧的教室、荒野的小路,或许还有几个有点感恩心肠的自己教过的为数不多的学生……

笔者试着走进这群“走教”老师中间,想用自己稚拙的笔,揭一揭他们的生活、精神世界,希望我们这个和谐社会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农村、关注这群“走教“老师们,或许这样更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威望虽高却囊中羞涩

山村教师,不管是正式民师还是代课老师,至少要中专或者高中毕业,。他们在当地,应该算是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的人了。农村迎亲嫁娶、老人归西、小孩出生等红白喜事,哪一件不是请村小老师去帮忙?为啥?有文化的人呗!不仅如此,连村长解决不了的邻里纠纷都是请山村教师去裁断,为什么呢?教师能讲出条条框框的道理出来呗。山村教师在当地不仅是娃子的老师,还是红白喜事的柬房先生、农民的法律顾问、婆媳邻里的调解员……到了年底岁末,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更成为山村的“香馍馍”:东家请去帮写对联,西家请去扶笔写信,为亲人报平安,村东头的孤寡老人还要请他去写“福”画“寿”……教师是忙得不亦乐乎,满脸含笑,甚至还谈笑风生,满口喜言,自豪之情是不以言表。

山村热闹的日子总是不多,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平静、寂寞中度过!近几年,国家的富民政策是施惠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外出打工的农民日渐富有,赚钱归来,建房就成为了头等大事,一时间,这家建起了两层新居,明天,那家又盖起了复式别墅……现在乡村也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农民的生活也插上腾飞的翅膀,奔走在康庄大道上。可是,身为“工薪一族”的山村教师就日渐囊中羞涩了。

每月不足一千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老小三五人,能过下去就很不错了,哪有富余资金建新房呀!人的眼睛最毒辣,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当山村教师只能唉声叹气,无可奈何呀!

山村教师们也想出去赚钱呀,可是放心不下家中的老小,还有那一群充满期待、渴望的娃娃们……只能呆在这山窝窝,独守校园了!

半工半农,生活 单调

教师一年虽有三个月的寒暑假期,空闲的日子也未能给山村的教师带来舒适安乐的享受。山村教师大多数是民师,即使是正式毕业的科班生,在农村,大多数也只能娶农家女为妻。经济的窘迫如重担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寒暑假只能与“黄泥”为伴了。不要以为这很清闲,是“陶渊明”式清幽生活,那是为生活在讨“活生”之路……天长日久半工半农的生活,使得山村教师也如老农一般一脸黝黑,一身泥气。请看现在的农民,真正种田的能有几个?走出去黝黑面孔的,大多数都不是农民,八成是乡村教师!

山村教师每年都在“学校——家庭——田间”三线上生活,其单调无奈又有几人能知晓?稍有空闲,还得参加新课程培训,现在教材经常更新,你要是不学习,怎能跟上新时代的教学步伐?不去接受继续教育,那还不误人子弟吗?教师良心不忍,看来富有与教师无缘,只能独守清贫乐!

教学任务繁重却无人理解

小学教师,特别村小老师,教师就只有一两名,年级却不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特少的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五六年级集中在镇中心小学就读),每个年级每个科目不可缺少,算一下,教师一天要上多少节课?就是上“复试课”也解决不了师资紧缺问题,教师每天七节课,一星期三十五节课连轴转。

村小教师就是“万精油”,什么科目都要懂,什么科目都要上。现在在课堂上语文,等会儿又要在外面上体育了,稍有条件的(如下图)也许还可以用电化教学……不然的话,你就得从早叫到晚了!教学任务繁重可见一斑。

村小教师们真正空歇,只有等到退休以后了。现在的教师人事制度又在改革,据新闻透露,首先是变革教师的身份,从事业编制改成工人编,将来的教师没有退休了,到了退休年纪只能领社保金了。现在的老师不就在交社保,为将来做准备吗?你们说说,当教师的还有什么可盼头?

村小教师辛苦工作,换来的却是不少学生家长满脸的疑惑:“当老师的不就是要成天教学生吗?”“当教师的不整天动嘴皮子,那还要你老师干啥?”“当老师多好呀!白天不被太阳晒,雨天不被大雨淋……舒服着呢!”当教师的听到这话只能苦笑着,“咳,不进佛门,不知当和尚的滋味……”请看,有多少老师成天吃着粉笔灰,到老年,患咳喘的、肺癌的又有多少呀?你知不知道!患喉炎的教师是举不胜举的了……

当教师的辛苦与无奈又有多少了来理解!

教师多半心理压抑,自卑感也日益严重

整天与小学生打交道,心情还能暂时放松自乐,永保“童心”很难呀!你走出校门又如何呢?经济的窘迫、世俗的金钱眼光逼迫着教师,教师的心理负担日渐严重。

回到家中,看到的只是破旧的平房;进入房门,迎来的是妻子数落、鄙视、可怜、无奈的目光;问及孩子的学业,昂贵的高中学费让老师一夜白头……教师的心态能好到哪里去呢?据真实数据表明:全国1200万教师,有心理疾病的占到三成以上,农村教师更加严重,几近五成。心理压抑导致教师的异常举动常见报端、网络之中:有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将上课说话的学生打得鼻青脸肿,惹得家长到局里上访;有教师因为学生上课不听讲,竟然将学生从四楼扔下;也有的教师迫于下岗,在自家阳台上跳楼自杀……可见,教师是一个多么可悲而又无奈的群体!

村小教师常年孤独相伴,面对的只有学生,走进社会难以适应,别人嘲笑说:书呆子!囊中又羞涩,心理自卑感也自然更加严重了!

社会上早就有爱心人士在呼喊:“救救孩子!”我也要在这里向全社会大声呼喊:“救救老师!”

笔者结识过许多村小老师,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敬佩不已!为了学生,他们自掏腰包修缮教室;为了学生,他们捐出自己多年的珍藏办起了简陋图书室;为了学生,他们用自家卖猪的钱买来的多媒体;为了学生,他们在雨季,守候在涨水的小溪上,一守就是几十个春秋……但他们的奉献精神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有不少社会的闲客还嘲笑他们:这群教师真傻帽!雷锋早就出国了,你又不是雷锋?是在捞荣誉吧?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敬可佩,教师的奉献精神可圈可点,我觉得:“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应有更多的乡村教师站在上面!

篇10:联校工作计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XX~)》《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贯彻“文化强国”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郊区教育区XX年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严格遵循“三大规律”,以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为主线,抓实“四育”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内涵发展为根本,创优学校管理。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突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全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目标

1、完成五项指标:即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继续保持100%,残疾儿童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保持在100%。教师优质课率达到60%,课堂测试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2、联校总体评估成绩力争达到区中游水平。教学成绩、过程监控评估均实现位次前移。至少有两所学校进入区三类校总体评估序列前6名。在区教育督导评估和育人工作评估中,至少有两所学校进入区表彰优秀行列。

3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高垴庄学校、白家庄学校要在积极申报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并通过区标准化学校验收。高垴庄学校要达到并通过区ⅲ级图书馆验收。

4、大力实施中心园建设工程,深化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倾力打造我乡幼儿教育品牌,力争再有一所中心园达到区特色园标准。

5、积极开展“乐器进教室”工作,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一种乐器;大力加强学校科技实验室建设,至少有一所中心校建成学校科技创作室(学生综合实验室)。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发挥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开展好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以教师校本培训为抓手,优化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力争再培养2——3名区级以上名师骨干。

7、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小西庄的读经教育进一步深化,与“四育”教育相结合。形成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高垴庄小学、白家庄小学根据本校特点创建自己的特色,并形成校园文化。各幼儿园也要创建校园文化并形成特色。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 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配套

1.努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高垴庄小学在年内增加500册图书,并添置音体美配套器材,力争达到并通过区ⅲ级图书馆验收。高垴庄、白家庄两所幼儿园要购买户外大型活动器械;本年内全乡三所小学全部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全部通过验收,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

2.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将开齐开足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确保三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率达100%;白家庄、高垴庄学校要在年内实现电视、电脑班班进教室;小西庄学校要投资安装电脑室防护网;杏树坡、路家山幼儿园要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着力提高现代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以构建“四育”模式为主线,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全面育人工程。

1.全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工程”。要更加明确地将健康教育作为适时组织教育的基础,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难点和首要任务。 ——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主要阵地,大力提高体育课程质量,按要求上全体育课,严禁其他学科挤占体育课。确保学生人人掌握一种以上的健身方法并形成习惯。严格规范学校作息时间,推广“快乐大课间”,所有学校必须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改善学生体育活动条件。坚持组织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根据本校的实际有选择的确定本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培养和打造体育项目传统校。

——继续做好学生免费体检。将学生体检率纳入到学校评估体系之中,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幼儿个人健康档案。加强与卫生、医疗、疾控部门的协调,做好体检后的分析跟踪,建立和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制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项目研究,为学生制定运动处方,指导学生科学选择锻炼项目、有效预防近视、沙眼、龋齿、肥胖等常见病。积极开展学生科学营养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报告与预警机制,切实搞好各类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加强“亲情工作室”建设和强化教师技能培训为抓手,经常性的进行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和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关注全体学生,关注问题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实施养成教育系列化工程。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生活习惯为根本目标,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着力抓好“十大习惯”的培养,即文明礼仪习惯、诚实守信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预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健体习惯、卫生习惯、热爱劳动习惯、勤俭节约习惯和遵守规则习惯。各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细化要求,坚持循序

渐进的基本原则,本学期可根据本校实际选择一至两个习惯,从每一个学生抓起,落实到每天的教育活动之中,狠抓落实,贯彻到底。

3.继续做好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全面加强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艺术课程质量。各校要积极开展“乐器进教室”工作,根据学校教师资源和学生兴趣,确定乐器种类,利用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好群体性的器乐培训,率先在小学,力争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一种乐器;搞好“五四”、“六一”艺术周和十月份艺术教育月活动,突出艺术的全员性和大众性,确保每一个学生掌握一种以上的艺术表现方法,提高广大师生的`艺术修养。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学校科技文化节为载体,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加强科技试验室建设,XX年力争全乡有一所中心校建成学校科技创作室(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室),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科技教育活动。

4.旗帜鲜明的落实“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启动新一轮校园文化创建工程。

——牢固树立“文化立校、文化兴校”理念,制定和完善学校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

——以“四化”“四好”、“四节”活动和“三名进校园”为基本载体,深入开展和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人人掌握一种健身方法,人人掌握一种艺术表现技能,人人掌握一种乐器),深化书香校园创建,图书馆(室)开放率达100%,做到时间、人员、地点三固定。

——开展创建文明学生、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创建卫生厕所、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创建平安校园“六大创建活动”,提升学校文明程度,培植打造学校文化建设亮点。

——大力做好校园广播、校园文化专栏、校园文化社团、校报校刊工作,组织开展全乡校报刊展评活动。深化开展“每周一曲、每周一画、每周一文”

为主要形式的欣赏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将“三风一训”建设有机融入到学校整体文化打造之中,全力提升学校发站内动力和文化的软实力。

——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契机,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墙壁,精心设计,合理规划,通过悬挂名人画像、教育版面、学生作品橱窗、校园文化橱窗栏、读报栏、特色展示栏,烘托学校特色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小西庄学校要以读经文化的特色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让孩子们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白家庄、高垴庄学校要确立学校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了墙壁育人、角落育人、花草树木都育人的特殊功能,以彰显本校的特色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以读书为重点,打造“书香校园”。在广泛开展“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做好事”活动的基础上,以“弘扬民族精神月”、“中华魂”读本为载体,重点开展以“读书、明理、增智、做人“为主题的读书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倡议“节约压岁钱,买一本好书”和“我为班级捐一本书”,充实各班图书角。为学生广泛读书提供了便利。同时,倡导学生读经典,读名著,积极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真正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扎扎实实把学校打造成“学习型校园”。

5.继续坚持以活动为主线没提高全面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立足学校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爱国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等为主题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创新活动载体,让学生在行书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接受锻炼和教育。继续落实“班干部轮换制”、“四好活动”等育人方法,继续推进“人生梦想”设计,进一步深化“导师制”,开展班级问题研讨,构建教师全员参与、协同管理的班级管理机制,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上一篇:王宇心得体会下一篇:俞洪敏北大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