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2024-05-04

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精选8篇)

篇1: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摘 要】当前,应强调将生产成本控制要求转换为班组成员的意识,借助他们的主动控制意识来实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为此,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常规会计方法入手,还需要配以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包括: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重视开展全过程资金管理、创新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等3个方面。

【关键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措施

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不仅含有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还包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限于篇幅,本文将对企业班组生产中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进行阐述。众所周知,班组构成了企业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单位。与传统成本控制手段不同,笔者强调将生产成本控制要求转换为班组成员的意识,借助他们的主动控制意识来实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为此,这里面便存在着班组成员的技术组织形态的合理性问题,也涉及到班组成员的岗位意识问题。结合当前钢铁企业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背景,生产中的转岗分流和员工培训,都应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有关。

本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最后在措施构建下,展开实证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班组成本核算的难点问题

班组生产形态作为一种团队作业模式,在成本核算上不仅存在着技术层面的困难,也会因团队作业下成员之间的利益一体化,导致在成本核算上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的一项挑战便是,班组成员可以隐藏成本发生的重要信息,且在生产中的边际不可分性作用下,使得财务人员难以界定每位班组成员的成本控制绩效。这样一来,就使得班组成员缺乏实施成本控制的内在激励。

2.班组成本核算的破题思路

考察以上问题的形成根源可知,若是单纯从优化成本核算手段的方法来应对班组成本核算问题,则将始终无法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干扰。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防止班组生产成本出现虚高现象,而不是防止生产成本的固有发生现象。因此,当前的思路还包括,将成本核算任务逆向分解为每位班组成员的工作内容,并以他们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这样一来,就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干扰。

二、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构建:

1.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

事实表明,提高钢铁企业班组生产活动中的成本核算绩效,首先就需要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从技术层面来看待班组成员的生产内容,其中无论是固定资产折旧还是以变动成本为主的耗材消耗等,都依赖于核算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信息落实和亲自盘点。也就是说,核算人员不能仅从财务报表中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2.重视开展全过程资金管理

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固定资产折旧、耗材、人力资源消耗等费用,它们尽管存在着物理形态上的区别,但都可以从价值层面将其归为一类,即企业生产资本。因此,在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应重视各二级账户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下,强化对企业生产资金的核算工作。

3.创新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

由于存在着严密的技术组织形态,从而在分工形态下我们无法对每位成员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就势必促使了班组成员,在成本控制上可能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即人为弱化对生产成本的控制意愿。为此,企业管理层应采取生产成本逆向分解制度,使得每位班组成员都明确自身的成本控制任务,同时任务执行状况直接与绩效奖金的发放挂钩。这样一来,就在任务边界厘清的情形下激励了他们的成本控制意愿。

三、案例讨论

1.案例

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不断引入国际标准化体系,顺利通过了ISO9001等国际认证,企业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更加规范,软件开发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有效提升了IT运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以量化管理为手段,提升管理效率。该中心引入了量化管理理念,利用软件开发体系中的度量分项工作,以单个项目为单位,对项目规模、周进度偏差、项目整体进度偏差等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通过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了以效益为中心、以业绩为依据的绩效管理体系。

2.案例分析

企业在以成本控制为主线,以量化管理为抓手的背景下,便需要引入逆向拉动的信息传递模式。即,以流程下游阶段的需求来拉动上游的供给,也就是生产阶段的需求应拉动研发阶段的供给,对于销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由此,从公司整体的视角下来考察ERP的功能驱动,实则还体现了信息传递上的无缝衔接。正是在这样的功能支撑下,才使得包括事业部制在内的组织结构类型,能在局部和系统这两个层面建立起精细化成本核算的物质基础。

四、小结

本文认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常规会计方法入手,还需要配以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包括: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重视开展全过程资金管理、创新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等3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马晶.浅析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2010(21):64,66.[2] 许鹏,顾继雄,杨永杰等.基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改进及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3,37(5):19-24.[3] 马莉,王科大.试谈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2(9):37.[4] 田金凤.钢铁企业成本核算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完善措施[J].中国经贸,2014(9):190-190.

篇2: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规范钢铁行业产品成本核算,促进钢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钢铁企业,其他钢铁企业参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所称的钢铁企业,是指主要从事钢铁冶炼和压延加工的企业,一般包括炼焦、烧结和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或至少包括炼铁、炼钢和轧钢之一的部分工序。

三、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是指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成品钢材,以及其他可作为产品对外出售的半成品。

四、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包括:

(一)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设置成本中心。

(三)以成本中心为基础,归集成本费用。

(四)对成本中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和结转,计算产品成本。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可以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五、钢铁企业根据产品生产特点,通常设置“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按照成本费用要素进行明细核算。

六、钢铁企业应当设置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产品成本核算的组织和管理,根据本制度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应当以生产工序为基础,以相应工序产出的产品为核算对象,通常包括炼焦工序产品、烧结球团工序产品、炼铁工序产品、炼钢工序产品和轧钢工序产品等。

一、炼焦工序产品,主要包括全焦、煤气等。

二、烧结球团工序产品,主要包括烧结矿和球团矿。

三、炼铁工序产品,主要包括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

四、炼钢工序产品,主要包括连铸钢坯和模铸钢锭。

五、轧钢工序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成品钢材。

六、辅助工序产品,主要包括自制耐火材料、冶金配件和备品备件,燃料和动力,内部运输、化验检验、检修劳务等。

第三章 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一、产品成本项目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项目主要包括: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直接投入的构成产品实体的物料。

(二)辅助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投入的不能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物料。

(三)燃料和动力,是指生产过程中耗费、成本归属对象明确、一次性耗费受益的能源介质。

(四)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

(五)制造费用,是指以成本中心为基础,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产品成本费用要素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费,是指为生产产品投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成本。原料及主要材料费主要包括投入的铁矿石、铁水、生铁块、废钢、铁合金、钢坯、钢锭、用于再加工的钢材、锌、锡、有机涂料等成本。

(二)辅助材料费,是指为生产产品投入的辅助材料的成本。辅助材料费主要包括投入的皮带、耐火材料、熔剂、电极、轧辊、酸碱类、油脂类、包装材料等成本。

(三)燃料和动力费,是指为生产产品耗用燃料和动力发生的费用。燃料和动力费主要包括耗用的煤炭、焦炭、助燃剂,以及风、水、电、气等费用。

(四)人工费,是指为生产产品向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人工费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及各项津贴、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商业人身险、其他劳动保险及劳务费等。

(五)折旧费,是指为生产产品使用的生产装置、厂房、附属机器设备等计提的折旧。

(六)运输费,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运输服务发生的费用。

(七)维护及修理费,是指为维持产品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设施设备原有的生产能力,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修理所发生的费用。维护及修理费主要包括材料费、修理工时费、备品备件费等。

(八)财产保险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向社会保险机构或其他机构投保的各项财产所支付的保险费用。

(九)办公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文具费、邮电费、通讯费、印刷费等办公性费用。

(十)差旅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职工因公出差所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出差补助等。

(十一)会议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召开或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

(十二)外委业务费,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委托外部单位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

(十三)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耗用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的摊销。

(十四)租赁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租入的各种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支付给出租方的租赁费用。

(十五)机物料消耗,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未作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管理使用的一般性材料支出。

(十六)劳动保护费,是指为生产产品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防护等发生的费用。

(十七)排污费,是指为生产产品负担的排污机构处理废气、废水、废渣等所发生的费用。

(十八)信息系统维护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所发生的运行维护费用。

不能列入以上各项成本费用要素的项目,列入其他费用。

第四章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钢铁企业一般按照成本中心,分别成本项目,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一、成本中心的设置

钢铁企业通常按照生产工序设置成本中心,也可以按照车间(部门)等生产管理单元设置成本中心。

二、产品成本的归集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加权平均等方法结转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

(二)辅助材料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辅助材料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根据工序实际消耗量或预计可使用寿命计算其成本。

(三)燃料和动力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外购或自产燃料和动力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根据相关数据确认其消耗量并计算其成本。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自产燃料和动力,在辅助部门之间按照交互分配等方法分配后,按照各燃料和动力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四)直接人工成本的归集。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人工成本,直接计入基本(辅助)工序生产成本。

(五)制造费用的归集。

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六)回收物料、能源冲减成本。

生产过程产生的高炉返矿、高炉水渣、转炉钢渣、锭坯切头切尾、轧制氧化铁屑、剪切边角料、报废锭坯材等回收物料,返焦粉、煤气、蒸汽、循环水、余热发电、压差发电等回收能源,应当按照其价值冲减相应成本核算对象的原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等,回收物料、能源的价值应当参照市场价格予以确定;

如回收物料、能源无法明确归属至产品的,可按照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产量或根据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分析确定的适当比例对回收物料、能源的价值进行分配后,冲减相应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

三、产品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

成本中心发生的制造费用按照费用要素归集后,月末全部分配转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钢铁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机器工时、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产品产量等为基础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归集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将提供的劳务和产品分配到各受益对象。各辅助部门之间相互提供辅助产品或劳务的,按照交互分配等方法进行分配。互相提供劳务不多的,可以不进行交互分配,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受益单位。

(三)产成品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根据钢铁企业生产工序连续生产、顺序加工的特点,产品成本计算一般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基本生产工序的产品成本,按照向下游工序的实际运送量和实际成本,分步结转为下游工序在产品、半成品和产品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工序的产品和劳务,按照输入使用单位的实际数量和实际成本,结转为使用单位的燃料及动力等成本。基本工序生产成本费用归集后,根据产成品和半成品的产量,计算商品产品总成本和各产品品种单位成本。

钢铁企业按照标准成本、计划成本、模拟市场价等非实际成本结转产成品成本的,应当在每月末汇总实际成本与非实际成本的差异,按受益原则分配至各工序的相应成本项目。

炼焦工序和含有伴生(共生)金属的冶炼工序以联产品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炼焦工序一般采用“系数法”在全焦、煤气和焦油等产品中进行成本分配;含有伴生(共生)金属的冶炼工序一般采用“系数法”在钢铁产品和伴生(共生)金属产品中进行成本分配。“系数法”计算方法如下:

1.某产品成本积数=某产品成本系数×产品产量;

2.某产品总成本=某产品成本积数÷全部产品成本积数之和×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

3.某产品单位成本=某产品总成本÷某产品产量。

联产品系数的确定,一般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结构、产品收率和市场价值为基础,采用经济比值法等确定。联产品系数的确定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期末,将产成品成本按照产品品种进行结转。

四、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及结转采用作业成本法的钢铁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成本核算。

(一)工序系统及作业划分。

钢铁企业工序系统及作业通常可以划分为:

1.铁前系统。

铁前系统,是指包括炼铁及其上游各主要工序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炼焦、烧结和球团、炼铁。

2.钢后系统。

钢后系统,是指包括炼钢及其下游各工序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炼钢、浇铸、热轧、冷轧、涂层、镀层、焊管工序等。

炼钢工序划分为粗炼、精炼等作业(如需要,也可将铁水预处理设为作业);浇铸工序按照工艺划分为连铸或模铸作业;热轧工序划分为加热、热轧、精整、包装等作业;冷轧工序划分为酸洗、冷轧、热处理、涂镀、精整、包装等作业。

3.辅助生产系统。

辅助生产系统,是指为生产主流程提供辅助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单位,主要包括电力、燃气、水、运输、修理等。根据管理需要,辅助生产系统可依据服务内容和性质设置相应的作业。

(二)作业成本的归集、分配及结转步骤。

1.根据生产过程划分工序系统和作业。

2.分析各作业设施、组织机构及业务类型与作业过程的关系,确定各作业过程对应的作业单元。

3.将各作业单元发生的成本费用(不包括上游工序结转到本工序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归集到对应的作业过程,形成作业成本。

4.将作业成本直接归集或按照受益原则分配到对应的成本中心。

5.将各作业过程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各产品间按照受益原则、采用当量系数法等进行分配。

6.按照各产品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分配的作业成本,计算各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并据此结转产成品成本。

(三)辅助作业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钢铁企业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对辅助作业成本进行分配后计入相应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1.水、电部门发生的费用,形成水、电等辅助产品成本,按照各受益对象接受的用水、电量分别计入相应类型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2.运输部门、车管部门发生的费用,形成相应运输成本,按照各受益对象接受的运输工作量(台班、车次等)分别计入相应类型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3.维修部门、准备部门发生的费用,形成相应服务成本,按照各受益对象接受的服务量分别计入相应类型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五、特殊项目成本的确认

(一)副产品成本。

副产品,是指钢铁企业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一般采用可变现净值、固定价格等方法确定成本,从主产品成本中扣除。

(二)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钢铁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钢铁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当计入钢铁产品成本;非正常停工费用应当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附:钢铁产品生产流程

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一般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长流程即高炉转炉流程,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通过人工造块、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以及轧钢等工序生产钢材的过程。短流程即电炉流程,是以废钢、生铁、直接还原铁等为原料,通过电炉炼钢、轧钢等工序生产钢材的过程。各工序的中间产品,一般用作下道工序的原料。但有的中间产品,如生铁、钢坯、热轧材等,也可作为成品出售。

一、原料取得和配料

钢铁企业购入铁矿石、焦煤、焦炭、铁合金、废钢等原料,一般经过装卸作业,存入原料库(场)。投入生产之前,有些原料需加工整理,例如,对成分不同的铁矿石进行混匀作业,有的废钢需要分拣、切碎作业等。

二、人工造块粉状铁矿石不能直接入炉炼铁,须通过烧结或球团等工艺使之成块,以提高其在高炉中的透气性。

(一)烧结工艺,是指在矿粉中掺入煤粉、焦粉及石灰等,混匀后在烧结机上点火燃烧,使矿粉熔结成块,经破碎、筛分,制成烧结矿的生产过程。

(二)球团工艺,是指将矿粉掺入粘结剂造球,送入回转窑或竖窑焙烧,生产出球团矿的生产过程。

三、炼焦

焦炭是高炉炼铁的主要燃料和还原剂。长流程钢铁企业有的通过炼焦自产焦炭炼铁,有的通过外购焦炭炼铁。

炼焦,是指将主焦煤与其他配煤混合装入焦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干馏,通过热分解、结焦,产出焦炭、焦炉煤气和粗焦油等的生产过程。焦炉煤气可用作钢铁生产工艺所需能源及发电。焦炉煤气和粗焦油可进一步深加工为其他化工产品。

四、炼铁

炼铁,是指在高温状态下煤炭中的一氧化碳从铁矿石中夺取氧,将铁矿石还原为生铁的生产过程。炼铁主要有高炉法和非高炉法(包括直接还原、熔融还原)两类。

五、炼钢和浇铸

炼钢和浇铸通常设在同一生产区域,其中炼钢是将铁水、废钢等含铁原料和合金元素转化为合格钢水,浇铸则将钢水凝结为固体。炼钢主要有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两种工艺;浇铸方式主要为连铸,少量为模铸。

(一)转炉炼钢,是指将铁水、废钢等含铁原料及石灰石等辅助材料装入转炉,通过吹氧等作业去除铁水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加入不同铁合金,生产出不同化学成分的合格钢水的生产过程。

(二)电炉炼钢,是指以电力产生热能熔化废钢等含铁原料,用吹氧去除杂质,加入铁合金,生产出合格钢水的生产过程。有铁水供给条件的电炉炼钢厂,通常加入一定比例的铁水,以降低电力消耗。

(三)钢水精炼,是指对钢水纯净度和化学成分要求较高的钢种,通常需要采用精炼设备,对钢水进行脱气、去除有害杂质和调节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生产过程。

(四)连铸,是指将合格钢水连续注入连铸机结晶器,使钢水逐渐凝结固化,输出连铸钢坯的生产过程。依截面不同,连铸坯分为板坯、方坯、矩形坯、圆坯等类型,分别用于轧制不同品种的钢材。

(五)模铸,是指将钢水浇入事先制备的铸模,使之凝固成为钢锭的非连续浇铸的生产过程。模铸钢锭一般需经开坯作业,才能用于轧制钢材。

六、热轧热轧,是指将钢坯经加热炉加热到适当温度,利用轧机上轧辊的压延作用,将钢坯轧制成各种形状钢材的生产过程。

篇3: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一、系统的流程设计

1. 设计思路

(1) 基于ERP系统功能, 为适应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 构建一级核算体系。按照产线管理、切块管理、扁平化管理理念, 通过业务驱动财务, 建立集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为一体, 细化到订单、物料、成本中心、任务、不同费用类型的适合钢铁行业的成本核算体系。

(2) 对企业签订的每笔销售订单实时测算其毛利、效益。通过订单录入、结算价格前移、收益价格计算和完全成本模型创建等诸多功能地开发和实施, 进行钢种对照、改判损失、余材损失等大量基础数据地核对, 达到订单效益测评目的。

2. 业务流程

(1) 财务精细化成本核算。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辅助车间成本、化工成本、炼铁成本、炼钢成本、销售成本六大部分, 涉及采购、物流/能源动力、焦化/球团/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冷轧、成品库、销售九个层次, 根据各层次间关系进行差异结转, 实现实际成本还原, 成本核算流程见图1。

库存管理是成本核算的核心, 一级成本核算需要库存一级管理, 库存业务流程重点体现企业生产过程物料的流转过程, 从进口矿海上库开始→港口库→场内物流仓库→烧结炼铁原料仓库供生产使用, 生产完成后的中间产品先进各工序成品库转下道工序原料仓库, 生产完成后入待验库, 质检后入成品库, 转物流中心销售库进行外销, 库存管理流程见图2。

(2) 销售订单效益测算。首先, 规范并建立加价规则库, 使各种加价要素代码化, 开发并实现结算价格前移到销售订单签订环节。确保在销售订单上进行加价信息的自动匹配, 财务结算时自动获取订单加价等。研究设计了严密的销售价格前移流程, 融合到销售整体业务流程中, 见图3。其次是订单效益测算模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在实施销售价格前移的基础上, 对销售订单模块、财务应收模块、接单预决策以及生产经营效益分析等功能模块的创新设计和程序开发, 设计形成了订单效益测算功能模块方案, 见图4。

二、系统的主要功能

1. 精细化成本核算

财务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的信息孤岛问题, 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为准确、快速反映业务发生后的财务结果打下了基础。

(1) 采购成本核算。通过采购订单、出入库、发票匹配付款等业务操作, 进行原材料在采购环节产生的差异归集、原材料入库归集、出库归集以及本期差异率计算, 最后根据领用部门按照当期差异率和出库数量将原材料差异结转至下一个生产环节或者计入相关费用, 此操作也是对实际采购成本还原地核算。

(2) 生产成本核算。包括能源动力核算、炼铁成本核算、钢轧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将能源动力划分为一个业务单元, 归集、计算和分配能源动力差异, 根据受益部门将能源动力差异进行结转至生产业务单元;炼铁成本是在从采购成本、能源动力成本业务单元提取应负担的差异, 同时提取炼铁工序的生产成本量差和成本更新差异, 这两部分差异分摊到完工产品铁水和铁块上, 同时将此差异结转至钢轧业务单元;钢轧业务单元分为炼钢和产成品生产两大板块, 成本核算模式与炼铁相似, 从炼铁、采购、能源动力环节提取应负担的差异, 同时提取本阶段差异, 将所有差异分摊到完工钢产品上。

(3) 销售成本核算。通过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一步步结转产成品的差异, 汇总销售环节产生的销售费用, 根据销售出库数据结转前面的差异与费用, 最终得到实际销售成本, 从而实现完整的基于业务数据的精细化企业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数据, 根据实际利润情况统计分析、调整产品结构, 以求利润最大化。

2. 订单效益测算

(1) 对现有销售加价规则进行梳理、优化调整形成销售加价规则体系库。多年来钢材销售价格形成因素大多由人工判定, 积累形成了“灵活多变”的相关因素价格结算体系。销售部门对价格政策中的各种加价条款、加价幅度项反复研究, 归纳分析出符合关系型数据库可表示的钢材销售加价幅度信息, 将加价规则与数据库结合, 在现有价目表的基础上, 新建立一套销售价格加价规则体系库, 并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2) 实现一口价模式以及订单信息与加价规则自动匹配模式相结合获取订单价格。一口价模式不考虑产品的挂牌价, 一口价即是订单价格。销售订单、加价规则库的自动匹配模式, 即销售订单上加价信息尽量减少人工录入项, 大部分采用自动匹配项, 通过客户化开发将有固定规则的加价因素统一维护, 从而在订单录入时只需录入相关的代码, 系统自动匹配代入价格, 即改变了原来财务结算时全部加价项人工录入的工作模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财务结算可查询审核销售加价、自动计算结算价格。价格前移改变了多年来财务结算时按订单进行人工输入近20项加价的繁琐模式, 财务人员结算时可只按需要查询审核销售订单的加价信息项, 减少了人工劳动, 也避免了人工输入易出错问题。

(4) 基于完全成本模型进行订单效益测算。基于ERP系统的完全成本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计算产品销售收益, 并能随时提供以订单 (询单、实单) 为基准的效益明细或汇总数据, 实时为接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满足了订单效益绩效测评的需要, 实现了销售订单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三、系统的应用效果

1. 精细化成本核算系统

建立了一套适合钢铁企业生产特点的核算体系。系统上线前只能核算到钢种, 上线后能够核算到每一个生产任务、每一个订单、每一个产品规格, 对于产品质量、产品成材率也会有直观的体现。铁前成本核算功能从根本上实现了铁前成本、炉料结构的每日监控, 对于后面炼钢、轧钢工序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了核算质量, 为生产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了全面精准的数据。对于大宗原燃料采购及预测当期公司盈利情况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参考, 为制定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精细化成本核算系统库存管理模块的应用, 可对库存信息了如指掌。包括库存物料的供应商、采购批次、生产批次、存放地点、质量情况、产品规格、使用情况、销售情况等信息;库存资金占用日报表的开发, 充分利用库存现有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降低库存占用。

2. 订单效益测算系统

系统投用后提高了接单决策的科学性, 订单结构优化有据可依。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各产线订单数量, 每单的收入、毛利以及各个业务部门的业绩情况, 可以对重点客户订单进行实时跟踪、总结。绩效测量可做到实时反馈, 能快速响应决策。系统上线后, 各业务部工作量大大减少, 解放了大量人力用于销售业务, 使业务经理更加专注于营销。

篇4: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

一、企业成本核算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精确化、定量化的成本细分理念的支持下,科学运用各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相比过去的成本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有着全员性、主动性、多维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成本控制的责任不再单属于财务部门,而是由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主动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虽然安排了财务人员核对财务账务,但由于领导部门的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各项费用支出数据、用途的记录不够详细,甚至遗漏掉部分数据,严重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给企业经营埋下了很大的潜在威胁。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征和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找到相应成本核算方法。但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精细化管理,设计的成本核算方法与企业自身经济特征脫节,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意义没有被体现出现,甚至给企业造成额外的的经济负担。

3.监督不到位,成本核算缺乏实效

有些企业的监督人员没有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企业资金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就无法,致使财会监督工作停留在表面,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了解资金运营、去向,成本核算缺乏应有的实效。

三、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合理性

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将“成本控制”的理念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细化核算了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具体成本和成本费用率,从而保证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合理性、规范性。

2.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实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控制,加强了成本预测功能,同时也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更规范、详细的指导和经营考核制度,从而合理调配企业人力资源,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实效。

四、企业成本核算中的精细化管理途径

目前,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存在成本核算方法落后、监督机制匮乏、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认识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失真,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因此,企业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成本核算中去,建立规范的成本细化核算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创新精细化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中的精细化管理之路需要管理人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用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取代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作业成本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比较广泛。作业成本法主要包括识别作业、选择成本动因、确定作业流程3个部分。其中,识别作业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业进行整理、归类和识别,再通过作业分析,识别、选择成本动因,将无价值的作业活动消除,最终明确整个作业流程。

2.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要建立规范的成本细化核算体系,企业首先要坚持动态控制、低成本、目标管理的原则,加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企业成本核算离不开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所以管理人员既要加强对能直接带来收益的生产、销售、服务等部门的成本控制,同时也要重视起员工日常工作带来的成本消耗。生产部门要统计出产品的成本核算,详细记录出生产原料成本、设备损耗、人工成本、时间、设备燃油等;对于各部门日常工作的成本消耗,财务部门可以统计每个部门的办公用品申请,核实、通过后统一采买。通过对各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能缩减资金成本,避免部分人员报虚价,从中谋取私利。

3.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精细化成本核算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所以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拟定出不同岗位的KPI指标。员工的基本考核表除了要有员工的所属部门、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完成任务时间外,还应该包括该岗位的责任成本目标和实际所用成本,降低的成本额为多少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员工执行成本目标的具体情况。考核可以分为月度和季度两种,月度考核主要针对员工的KPI完成情况,季度则是考察员工此阶段内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如果有部门在其规定的责任范围内,成本控制得当,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奖金;反之,如果有部门因人为因素未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导致成本超耗的,应当扣除一定比例的奖金。全方位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约束员工工作行为,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让员工能自觉参与成本控制,有助于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落实。对于负责核算企业重要生产项目成本的财会人员,一定要明确岗位具体职责,加强财务监督,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责到人。

五、总结

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企业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起规范的成本细化核算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斌.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

篇5: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姓名:许宗敏

学号:090130202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摘要: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 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管理变革,加快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新思维、新方式和新工具。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我国钢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关键词:钢铁企业、管理水平、科学发展观

正文: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同时也是要大量消耗能源 资源和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产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没有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办不到的。我国钢铁生产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和消费国。推进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正在遭受成本上涨,利润率下降的压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发展,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 环境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钢铁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然要求。

伴随着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在强化内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企业体制及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在管理制度上比较陈旧,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企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协同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企业竞争优势不强。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从更新观念、提高标准化程度、优化运营流程方面入手,重在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在钢铁企业中落实“四化”管理,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本 要求。我国钢铁企业要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效益,必须做好“四化”管理。

1.专业化。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做专才能做精。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把产品或服务打造成“精品”,才能被客户欣赏和接受、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在是专业化经济的时代,整个世界朝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推进,企业就必须变得更专业化。经营不专业,是企业困难重重的真正原因。

2.专业化,体现的是一种企业的战略选择。只有实行专业化,企业才可以集中最有效的资源,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和人才方面都缺乏 足够的优势,因此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专业的领域内,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地相对优势。

3.数据化。精细化管理的数据化是一种量化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艺保证标准、作业消耗、作业质量标准等。要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必需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善于文学表达,不习惯数理思维,因此在管理工具和数据分析工 具的使用上存在较大不足,管理粗放就难以避免。同时,国内很多企业应用ERP的失败原因,除了与企业的管理方法、模式,业务流程、过程控制、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有关外,基础数据的欠缺和不准确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班级:工商管理0902

姓名:许宗敏

学号:090130202 4。信息化。信息化是一种高效执行的手段,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决了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在新经济时代,决定企业优势差异的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响应速度,决定这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执行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企业有无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执行不力说到底是控制不力。控制的精密程度、有效性和严格性,是企业管理水平好坏的最主要标志。细密有效的反馈、严格的监控是执行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正如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科特教授所说:“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控制”。要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实现有效控制:①要建立多层级、多回路的检查、监督和反馈调节系统;②监控范围要全面覆盖各个层面、各环节、各事项,彻底消灭管理死角;③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④缩短反馈间隔,保证系统的适时纠偏和瞬间调节;⑤控制系统要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预警性。这种意识要普及到全体员工,使人人都注意从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带趋向性的小问题,引起警觉,从而带动一批问题的解决。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应依靠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逐渐形成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既要重点突破,又要长期培养,使精细化管理步步为营,真正实现我国钢铁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尚华.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钢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R].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08-08-05.

篇6: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文章标题:巧用核算项目实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都使用了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工作的日常处理,在凭证处理中,财务软件中出现的核算项目,相比于传统手工处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有些遗憾的是,一般的企业只是简单地将常用的核算项目(如客户、供应商、员工等)用了起来,同时,用起来之后,面对核算项目的分析也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前两

天,与一个做财务经理的朋友聊天,在聊到传统财务软件与Power-BI财务分析的区别时,提到了几个问题,在探讨之后,我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在许多企业都存在,所以,整理出来,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分享。朋友首先提到的问题是:费用处理中,因为财税制度的限制,企业一般会对一些费用进行另外的处理。如业务招待费,因为受到销售收入的比例限制,通常企业会将部分业务招待费,如购买礼品的费用,放在办公费用中处理(如发票开成办公文具)。在财务软件的凭证处理中,会将这笔费用归集到办公费用这个科目中去。那么,企业在进行费用分析时,因为数据的不真实,最后分析的结果也通常会被误导。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利用Power-BI这样的BI分析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解决的根源不在BI软件,而在于如何体现数据源的真实属性。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种是通过建立两套账的方式来解决,即其中一套账真实地反映了业务的实际属性,这样,也就不会存在结果的误导了。我一提出这套解决方案,就被朋友给否定了,因为这样给财务人员造成了额外的工作量,他问:如何能做到只处理一次凭证,就可以实现呢?那么,这里要说到的就是第二种方法,即用到核算项目,同时,这第二种方法,如果仅仅在传统的财务软件中实现,仍然无法实现费用的真实分析,必须加上BI分析工具。接下来,我们详细来阐述一下实现的步骤与方法。首先,在财务软件中建立一个新的核算项目,可称之为分析代码,这个核算项目的具体项目,就是真实的费用项目,出于保密目的,可将这些费用项目用字母或数字来标识。然后,修改各费用的科目属性,挂上刚增加的“分析代码”的核算项目。这样,以后,在处理各费用科目的凭证时,就可以一边对应会计科目,一边对应真实的费用代码了。因为在财务软件中,针对核算项目的分析功能很弱,所以,此时,借助于Power-BI这样的BI分析工具,就可以对这些核算项目进行任意的分析了。在Power-BI中,只要简单定义一个分析维度,与财务软件中的“分析代码”相关联,重新刷新一下数据,就马上可以针对“分析代码”的任意分析了。对于第二种方法,朋友听了之后表示满意,因为这样的话,只要一次操作,就轻松实现了财务管理上的要求。接着,朋友又提出了第二问题,他说,目前针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最好的方法是作业成本法,即所有的成本/费用是以作业或某项动因或业务为单元来归集和分析的。同时,一旦某项作业跨度时间比较长,涉及到跨期间或跨年度,如何很好地处理?首先,我们不去探讨ABC作业成本法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我们只去探讨在现有的财务软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应用,来最大程度地接近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思想。那么,这个问题就转变成一个典型的核算项目应用的问题。在应用中,我们应该识别出各项作业的属性,来定义不同的核算项目。如,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在建工程”的核算项目,所以与之相关的进出项都反映在这个核算项目上;又比如,在销售过程中,想很细地记录下来所有发生的费用,就可以设立许多相关的核算项目,如“产品”、“客户”、“业务员”、“销售阶段”(这样可以分析在每个销售阶段,公司会投入多少费用)、“商机”(可能同一个客户,有着许多不同的商机,这样,就可以分析地更细)。在手工凭证处理的情况下,这么多的核算项目是不可思议的。而在财务软件中,则可以较好地解决类似的问题。但是,主流的财务软件中,对核算项目处理的功能强弱也有所不同,我个人认为,金蝶的财务软件在核算项目的处理上,是最为灵活与强大的。像上述举例的关于销售过程的费用核算,如果某个科目一次性要挂这么多个核算项目,还只有金蝶的财务软件才能做到,用友的都无法实现。建立核算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事后的分析,而一旦核算项目较多,在传统的财务软件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手工处理,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于是乎,核算项目的应用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一般就只应用在应收/应付这些往来科目上挂上客户/供应商或员工。因为在Power-BI这样的BI分析工具中,可以任意组合多核算项目或科目的分析,同时,轻松实现跨期间跨年度分析。在与朋友探讨完之后,思考了良久。其实,核算项目功能当财务软件出来之后就有了,它与手工处理状态下,设明细科目的方式相比,很好地利用了计算机的特性,有了质的突破,但是,因为出分析结果的限制,却使核算项目的应用长时间没有新的飞跃。只有大家认为可以出来想要的结果,才会让人更多地去思考起点与过程的细化。现在正在使用财

篇7: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浅谈对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浅谈对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认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加强企业管理的深远意义,提出了以管理促发展、靠管理增实力、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并将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新的跨越。

一、以人为本,树立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管理技术,主要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是一种成本管理的集成,浓缩了精益生产管理的理论精华,纵贯产品研发、原料采购、集约生产、顺畅物流一销售服务等整个价值创造与利润形成过程。精细化成本管理广义上讲就是对一条供应链从源头到终点的集约化管理。由于精细化追求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是意识、态度和文化的集合体,所以要实施资金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以人为本树立资金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树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粮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资金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仅要深植于企业财务人员心中,还要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心中。要向全体员工宣传成本精细管理的必要性,加强成本意识教育。让员工了解成本控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实现员工从“要我精细”向“我要精细”的转变,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大力推行“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发挥全员力量降本增效为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落实到最基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将每个系统内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关键环节确定为多级节点,明确相对应的成本目标和管理指标;按照从企业总部到三级、小队、班组和岗位的五级责任体系,分解和落实各岗位、各环节的节点目标和管理责任,使每个节点成为管理目标点、岗位责任点和业绩考核点,让每一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工作系统化、系统工作节点化、节点工作目标化、层级目标具体化。确保全员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项生产任务、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流程环节。

三、深化制度机制建设,确保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就是以企业的远景目标为导向,通过全员参与制定成本目标、全过程控制成本目标、全方位管理成本目标,形成一整套面向全业务、覆盖全要素、贯穿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措施。就是在完善运行保障机制上做文章,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区块经营管理等项目组,以工作制度、工作例会、会议纪要等形式保障日常工作开展。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以生产系统成本项目作为落脚点,建立以“责任体系、目标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体系,实行成本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即实行成本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要通过制订《全预算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制度》、《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制度》、《目标成本管理办法》、《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办法》等,用制度规范成本管理工作,使成本与员工收益挂钩,确保成本费用指标的有效降低,实现预算从月到周、从周到日的逐步细化,进行单井、单车核算,通过成本管理,真正做到考核兑现到位。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

四、细化成本预算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通过管理的精细化,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论文联盟整理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实行成本控制,由管理部门在内部经营承包考核办法中,对经营承包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及时督促各三级单位将经营单位进一步化小核算和考核,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要求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全力协作,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扎扎实实地深入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把各个部门、基层队生产目标与预算结合起来,也就是做好静态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并有效提高职工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意识,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其次是依据成本预算指标,制定目标成本,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抓住生产过程环节是实现目标成本的关键。把预算投资拨给生产单位,让后勤服务单位通过劳务取得收入,把成本转移到真正的成本中心。在每个小的内部单位,通过节约材料、修旧利废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材料费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从每个小的生产单元做起,强化节约意识,能有效的控制材料开支。要按照“趋同存异、同级同权”的原则,形成一体化内控手册,实施成本预警、成本公示、成本问责和经营管理等制度,建立财务稽核、兑现审计、追溯考核、责任追究等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有序运行、落到实处。

五、定期开展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制度化企业财务管理职责明确后,必须积极行使财务管理人员的权利。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对外担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内部审计、责任会计、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定期对财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及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有效地杜绝因个别人不按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而造成成本损失。

财务管理始终做到服务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做到对重点业务和重要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例会,如生产情况分析、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经营效益分析以及针对生产经营中的特殊业务进行专项分析,如某项目结算分析、经营情况分析等。及时主动将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反馈给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客观揭示企业经营的全貌,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确保经营方向的正确。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使资金管理手段精细化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递的及论文联盟时性、精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要加快资金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软件,对企业业务系统、资金系统、甚至是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数出一门、集中共享”.要通过建立、推广和完善企业的ERP系统,实现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完美结合,减少以往财务人员对各类资金信息的二次采集,使企业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各类业务信息在发生时即被资金管理系统提取并进行加工处理。要实现预算系统与资金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使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预算执行。

篇8: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一、成本费用构成的现状

成本构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说, 成本是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中发生所有耗费, 包括生产成本和狭义费用两个部分, 狭义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生产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 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费用按计入成本的方式不同, 又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耗费的,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包括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耗费和其他直接耗费。间接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并应由产品成本负担的, 但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 并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在企业的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中, 成本计算表构成项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直接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费用。单位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单位成本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生产工艺情况和组织管理水平。成本核算的重心不是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而是找出成本差异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企业结合自己生产经营特点, 大力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核算到装置, 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核算内容不清晰、分配标准不合理、计量手段不完善

由于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了解不够, 车间人员又不直接参与财务核算, 往往导致成本核算内容不够清晰。再如, 由于制造费用包括的项目较多, 其发生的动因、与产品产量和生产工艺的相关性不尽相同, 在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过程中, 往往缺乏固定或较为客观的分配标准。还有企业的计量手段受到装置和工艺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投入产出效益、管理层优化组织管理的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计量手段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直接影响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2、成本费用控制意识不强

在企业内部申报年度预算指标时, 一些业务部门申报的预算数额较大, 缺乏客观理由和数据分析的支持, 更有甚者存在讨价还价的心理, 数额甚至比往年翻倍, 缺乏成本管控的意识。成本费用控制不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 也不是财务人员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成本费用控制应该是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任务, 是要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3、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依法治国, 依规治企, 按制度办事, 成本费用控制也是一样的。没有强硬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制度, 没有行之有效的执行落实, 成本费用控制就是一句空话。就某企业而言:目前存在一些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如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人工成本管理办法、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印刷费、修理费等管理办法。但是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健全, 如, 辅助材料、办公费、环境卫生费、绿化费、化验计量费、警卫消防费、销货运杂费、运输费等均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有些费用即使有制度, 但如何有效落实仍存在一些问题。

4、没有真正做到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

成本费用只有在没有发生的时候进行控制, 已经发生了再进行控制就没有意义, 也没有效果。作为一个企业财务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此类情况, 即业务已经发生了, 发票对方单位也开具了, 到最后环节拿到财务报销入账时, 发现合同签订不合规, 或发票开具不合规, 或者没有费用预算了, 或者是不符合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要求。但是业务已经发生了, 也不存在质量问题, 在法律的角度上, 企业是必须要进行付款的, 这样做往往会造成成本费用超标或不合规。

5、没有形成成本费用控制的长效机制

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企业中, 预算是进行费用控制的主要手段。预算一般情况下是按年进行编制, 这就使得成本费用也是按照年度进行控制。按年度进行成本费用控制, 不能保持成本费用控制的连续性, 不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三、推进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准确了解成本构成情况、规范成本费用分配依据

对各车间、装置的成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 尤其注意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装置、生产不同产品的关联装置的成本构成的差异性, 了解各种投入的具体去向, 找出成本发生的具体原因和各种投入品种、投入数量的差异, 熟悉各种产出的具体品种和流向, 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把握成本产生的具体过程。

在实践中, 根据财务、能耗和物耗信息, 由财务人员编制《投入产出表》, 再由车间管理人员进行填报, 通过不熟悉生产运行的财务人员与不熟悉财务核算的车间管理人员的交流互动, 便于优化成本核算内容, 使成本计算与生产工艺流程紧密结合, 尽可能反映成本消耗的基本过程。同时, 还要以ERP系统为依托, 细化成本核算内容, 根据管理需要, 编制更加详尽的成本计算表, 来规范成本费用分配依据。

2、注重成本核算的差异化管理

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是成本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 而差异化管理是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成本管理中, 充分反映不同产品、不同装置成本构成、物料消耗、燃料动力消耗的差异性, 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当然, 成本核算的差异化不仅体现在不同装置之间, 也体现在同一装置的不同生产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产品成本的差异分析, 可以查找成本变动的原因, 有利于企业优化组织管理。

3、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执行力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是费用控制的根本。企业要努力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做到每项费用都有部门管理, 有制度可查。企业财务人员要不定期开展有关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没有管理制度的成本费用项目要及时制定并指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 发现存在制度执行不规范的情况要严格考核, 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力度, 为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严格制定成本费用预算考核标准, 加大预算考核力度

成本费用预算考核是保证成本费用控制达到目标的重要手段, 而预算考核标准的合理与否又决定着预算考核的效果。财务人员在对接成本费用预算时要把握一个原则, 成本费用预算指标不能超过企业以往年度预算指标, 这样成本费用控制既有压力, 业务部门努力一下也能实现控制目标, 也能层层传递企业的生存压力, 达到了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

企业要加大成本费用预算考核力度, 凡是成本费用实际发生低于预算的部门要按节约比例进行奖励, 反之要按照超标比例进行惩罚。此外成本费用控制结果应能直接影响部门负责人下一年度的薪资待遇, 通过对部门负责人及职工的考核, 增强了职工与部门负责人之间的自觉监督以此达到成本费用控制的效果。

5、强化大额成本费用的事前审批

要全过程的把控成本费用, 尤其要强化大额成本用的事前审批。大额成本费用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经过多级审批后方可发生, 因此企业要建立成本费用事前审批平台, 提高成本费用使用效率。事前审批资料要包括费用项目发生原因, 预计达到的效果、预计发生的金额、计算过程及依据、以及成本费用项目的实施方案。

6、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的长效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体制, 目的不仅在于降本减费,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一战略性措施, 强化全体员工参与成本费用管理和控制的意识, 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融入日常管理, 并形成长效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企业应以推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为契机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的长效机制, 制定长期有效的降本减费方案, 并随着企业年度预算的变化不断改进, 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

总之, 成本核算的深化, 完善是一个不断改进、持续创新的过程。分析成本动因, 推动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不仅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也有利于企业找出降本减费的突破口, 任何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 以实现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目标。

摘要:企业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创造经济价值, 要达到这个目的, 其手段无非是提高产品售价和降低产品成本费用。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盲目、无限度的提高产品售价显然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因此, 成本费用控制的优劣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如何推进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 是企业决策层重点专注的问题。

关键词: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文四年级基础知识下一篇:龙集镇2011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