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

2024-05-07

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通用2篇)

篇1: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论文关键词:道歉 言语行为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言语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女性也更多地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在关心策略上男女两性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道歉做为一种礼貌性的言语行为,主要用来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维护或顾全交际双方的积极面子。同时,道歉语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称赞、道歉、请求、许诺、拒绝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文化及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模式。本文主要以我院的部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上的表现,通过“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s)收集资料,重点探讨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以及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和关心策略上的性别差异。

一、理论依据

(一)道歉及道歉策略

早在1971年,Goffman就将道歉语定义为一种弥补性的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源于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冒犯。“道歉其实就是起着弥补性的作用,但同时又属于另外一种弥补性行为,即解释。”Brown&Levinson(1987)认为道歉是一种有损面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说话者的正面形象。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道歉策略。道歉策略可以包括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以及事后的一些补偿行为等等。而我们研究的道歉策略仅限于道歉的言语行为。M. Owen与Anna Trosborg等学者对道歉语都进行过研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实验对道歉语策略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以Anna Trosborg归纳的7种道歉策略(表1)为依据,对男性和女性的道歉行为加以比较和分析。

(二)礼貌及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活动,语言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礼貌就是用以满足交际双方积极与消极面子或消除威胁与消极面子的行为手段。Brown&Levinson(1987)指出,有些语言行为,如“道歉”,在本质上与交际者的面子相悖,被称为“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因此需要有策略地拯救。在具体语境中某行为面子威胁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Brown&Levinson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距离、社会权利和行为的难易程度,且言语行为的选择受到这些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概括地说,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限度。

(三)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很早就为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注目。在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 , Bolinger , Holmes , Coates等对性别语言差异的问题作了深人的探讨。研究表明,男女在言语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在言语风格上也有女性语言往往比较间接、含蓄、委婉,而男性语言则更为直接、明确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com-pletion Test)问卷法,此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收集有关语言行为数据的方法。问卷的设计参照了贾玉新(1997)对比研究道歉言语行为时所用的“语篇补全测试”模式,并做了相应的修改。本研究用中文共设计了20个情景,每个情景都对行为所发生的背景作了描述,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做出相应的道歉言语行为。为使受试者不受设计内容影响,能完全根据个人经验自由回答,在内容上,20个情景涉及受试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问卷中,把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社会行为难易程度作为控制因素。本试验通过实证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些特定情景的道歉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

(2)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直接道歉策略;

(3)汉文化中,是否较多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调查旨在证明不同情景的男性与女性对同样语境是否采取不同的道歉策略。

(二)数据收集

测试对象为我院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对比比较,在对问卷进行统计时,从31份女性调查问卷中抽取29份。这样,针对58份调查问卷,男女性受试各29份,进行统计分析。共计得到道歉言语行为1160次。关注的焦点是两种策略:策略4一直接道歉和策略7一关心策略。

(一)强势词语与道歉言语行为

所谓强势词语指的是那些用来增强表现力的词语手段。作用是能够赋予言语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被修饰词语的语义,如:“很”、“非常”、“真”、“十分”之类的词语往往是自成一类,可以统称为“副词强势语”,用于强调修饰程度之甚。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善于用强势词语来增强言语的表现力,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感情更丰富,更敢于并乐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而男性使用强势词语的场合大多是在表达否定评价的时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说,由于认知心理的影响,两性言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女性感情丰富,表达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因此她们的话语带有比较多的感情色彩,属于情感型;而男性习惯于陈述事实和资料,通常关注言语表达的字面内容,属于事实型。

那么在道歉言语行为中,男女两性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调查得到的1160次道歉言语行为中,共计使用诸如“真”、“很”、“太”、“真是”、“实在”、“实在是”、“非常”、“十分”、“真的”等一系列加强感情色彩的成分184次,其中男性使用83次,占45%;女性使用101次,占55%,相差10个百分点。可见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语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上,女性略高于男性。

篇2: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论文

关键词:拒绝邀请;言语行为;性别差异;面子

一、引言

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拒绝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敏感的言语行为,它在实质上是不礼貌的,有时会让人感觉尴尬。性别不同,人们表达拒绝言语行为的方式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导致拒绝的言语行为包括邀请,提议,建议和请求,而本文主要探讨拒绝邀请言语行为。Brown和Levinson(1978)认为研究性别导致的拒绝言语行为差异是因为它是在人际交流中造成误解的主要来源之一。

拒绝邀请实际上是一种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被邀请者应当采取一定的礼貌策略,尽可能的维护邀请者的面子。目前,跨文化对比和社会语用是国内外拒绝策略研究的主要方面,性别导致的拒绝言语行为差异则很少研究。然而性别又分为同性和异性,本文主要探讨异性之间拒绝邀请言语行为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加了解异性之间的不同,更多的避免误解,使交流更加顺畅。

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

1978年,Brown和Levinson根据Goffman的理论提出了面子理论,该理论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想要获得的个人公众形象。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的是想让别人赞赏,理解,尊重的愿望,而消极面子指的是不被他人阻碍或干预的愿望。面子理论中,另一个主要概念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TA),FTA简单的说是指任何使面子处于危险的行为。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程度主要与社会距离、相关权势和强加级别相关。实际上,很多言语行为都会多多少少威胁到说话人的面子,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并合理使用一些礼貌策略来避免或降低对他人的威胁。

三、拒绝类型

国外学者Liao和Bresnahan(1994,1996)曾归纳出24种拒绝策略模式。但一些情况下,人们会采用直接拒绝的方式。本文主要借助四种拒绝类型: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假托拒绝和模糊拒绝,分析对比两性之间拒绝言语行为差异。直接拒绝意味着对他人的邀请给出直接和简短的回答,在中国,势必会伤害邀请者的面子。间接拒绝是指人们不直接表达想法,而是绕圈子。假托拒绝表示在内心想接受,可是字面上做出否定的回答。模糊拒绝是指人们为了某个目的,用模糊的语言回绝对方。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汉语中拒绝异性的邀请时,男性和女性使用拒绝策略的差异。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40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中20名女生,20名男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调查对象为同年级的学生,避免了社会距离和相关权势对调查结构的干扰。

(三)研究过程

将这40名大学生男女一组,随机分配成20组,给他们提供一些关于拒绝邀请言语行为的背景:比如邀请对方吃饭、看电影,邀请对方参加生日会,邀请对方参加某一活动等,要求被邀请者做出拒绝的回答。先是男生发出邀请,观察并记录女生的反应和回答,记录40个,再是女生发出邀请,观察并记录男生的反应与回答,同样记录40个。然后对这80个记录按照拒绝言语行为的四种类型归类。

(四)研究结果

根据对80个记录进行四种拒绝言语行为类型归类可以得出,异性之间使用直接拒绝类型差异最大,男性对女性邀请直接拒绝占27.5%,而女性对男性邀请直接拒绝占17.5%,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男性更直接。男性和女性拒绝对方的邀请也有相似性,就是他们都大多采用间接拒绝的策略,结果显示,男性拒绝女性占总记录的57.5%,女性拒绝男性占65%,面对别人的邀请,如果采用直接拒绝策略,势必会对邀请人的面子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尽可能的维护邀请人的面子,被邀请者经常采用间接拒绝策略,如说明理由或提供其他选择。测试中:男:今晚我们去看电影吧。女:我得复习考试。其他两种拒绝类型,假托拒绝和模糊拒绝相对前两种使用的较少,假托拒绝男生对女生的使用占12.5%,女生对男生占7.5%,这一数据说明,有些情况,双方还是愿意接受对方的邀请,只是碍于面子,先做出否定的回答。根据Brown和Levinsion的面子理论,邀请者发出邀请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被邀请者的消极面子,而被邀请者拒绝邀请者会威胁邀请者的积极面子,在中国,发出邀请比接受邀请容易的多,如记录:女:明天来参加我们班举办的英语角活动吧!男:不了,英语不好怪不好意思的。女:那有啥不好意思的,参加的人很多呢!男:好吧。模糊拒绝女生相对比男生使用的要多,女生对男生的使用占10%,而男生对女生仅占2.5%,记录中,模糊拒绝回答是指对别人的邀请用模糊的语言比如,再说吧、一会,我们不知道再说吧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在中国,女生的特点是比较保守,面对邀请她们很多情况下不会立即答应,所以“再说吧”可能表示女生希望男生进一步邀请或者通过这种模糊的方式拒绝。

五、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能了解到面对邀请,两性之间会采取何种拒绝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所反映的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异,从而更好的理解这种差异,减少误解。然而拒绝邀请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还受到都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文化、个性、交往方式的影响,因此这一研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研究范围是大学内的在校学生,不能延及社会各阶层,另外,观察法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有所准备,记录语料有些可能不是现实情景中发生的,因此这一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Brown,P.& Levinson,S.1978.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iao,Chao-chih & Bresnahan,M.I.1996.A Contrastive Pragmatics Study on American English and Mandarin Refusal Strategies.Language Science(18):703-727.

[2]刘琦.英语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海外英语,2013(05):246-247.

上一篇:2023年禽流感小结下一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比赛习题36(自动站部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