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2024-04-22

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精选9篇)

篇1: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13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 以肠内应用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 观察组患者采用空肠造瘘置管, 同时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置管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同时配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助于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食管癌;肠内营养;鼻十二指肠置管;空肠造瘘置管

DOI:10.14163/j.cnki.11-5547/r..12.166

食管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且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才可正常进食,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现象[1]。因此, 术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为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现象, 采用两种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 效果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月~1月接收的13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以肠内应用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观察组中男42例, 女23例, 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5岁,平均年龄(45.3±8.3)岁;对照组中男44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37岁, 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46.1±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肠内营养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空肠造瘘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置入外径为3 mm的鼻十二指肠管, 同时将其缝合至腹壁上, 并利用无菌敷料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方式进行治疗, 即术前将鼻十二指肠管及胃管均置入胃内, 或术中切除病灶后, 经与胃管同侧的鼻孔将外径为3 mm的鼻十二指肠管送至十二指肠水平位置, 并利用胶带在鼻翼及脸颊部对鼻十二指肠管与胃管进行固定。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12 h利用输液泵匀速经营养管将500 ml 5%葡萄糖溶液输入, 滴速应控制在20~30 ml/h, 温度应控制在30~40℃, 术后第2天开始以500 ml起逐渐增加输注剂量, 3~4 d后应达到标准全剂量, 输注期间应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耐受性, 并及时合理的对输注速度及剂量进行调整。

1. 2.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 即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告知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并且要向患者讲解食管癌的相关知识, 比如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产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以逐渐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 确保肠内营养顺利进行。同时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各项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并且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的`对营养输注速度及输注量进行调整及控制;同时在行空肠造瘘管时应合理对其进行固定, 避免打折、牵拉、扭曲等现象发生, 并应保持合理的长度, 为患者提供成分的活动空间;另外, 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敷料进行更换, 换药期间护理人员应认真对切口情况进行观察, 严格无菌操作, 以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若患者切口部位有渗液、感染等现象发生则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治疗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4.8±0.8)d;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5.7±1.0)d,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造瘘口感染现象, 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术后6例患者发生脱管现象, 6例患者发生鼻黏膜溃疡、出血现象, 3例患者发生造瘘口感染现象,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3.1%,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约占据全部食管肿瘤的90%以上, 且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因食管癌死亡,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及肿瘤大量消耗等原因的影响, 术前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 加之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可正常进食, 且手术治疗应激性极易造成高分解代谢,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使得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延长, 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3]。因此, 为有效的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现象。

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上逐渐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而传统的鼻十二指肠管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痛苦, 而将其和胃管一起被放置于同一鼻孔置管则会使得患者产生恐惧、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仅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而且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而采用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支持则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还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并且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采用空肠造瘘置管方式进行肠内营养, 同时配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助于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灿. EphB4和VEGF在食管癌中表达与其胸腔镜下根治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重庆医学, , 43(20):2600.

[2]宋宣克, 张天玉, 贾云龙, 等.改良法与传统法治疗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对比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19):2481.

[3]王亚宁.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在食管癌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8):2160.

篇2: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 按照肠内营养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指征。其中男105例, 女15例;年龄34岁~76岁。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手术时均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经手术治疗后予以肠内营养时, 采用空肠造瘘法, 置入外径为0.3 cm的鼻十二指肠管, 并将其缝合到腹壁上使其保持完全固定, 用无菌敷料完成固定。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前, 将鼻十二指肠管与胃管均置入胃内或术中完成病灶切除操作后, 将与胃管保持同侧位鼻孔, 外径0.3 cm鼻十二指肠管, 使之与十二指肠放置水平处, 鼻十二指肠管与胃管均应用胶布一起固定至鼻翼及脸颊位置。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完成后6 h~12 h, 予以输液泵经营养管保持均匀速度输进5%葡萄糖盐水500 m L, 滴速为20~30 m L/h, 温度30~40℃。第2天起应用能全力, 自500 m L开始缓慢提高应用剂量[2], 持续3 d~4 d后应用至全剂量, 注意患者实际反应、耐受力, 且根据具体状况合理调整速度与应用剂量。统计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咽喉部不适症状, 2组患者导管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见表1。研究组患者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对比, 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组患者采取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 需对患者采取有效健康教育, 在此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以较温和态度、适宜的语言使得患者了解空肠造瘘术应用具有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3]。置入空肠造瘘管能够及早展开肠内营养, 在此过程中, 患者应予以积极配合, 当应用肠内营养时若出现不良反应, 需及时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处理, 使得患者对医护人员具有高度信任感, 从而保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顺利开展。患者应用空肠造瘘管过程中, 需将其合理固定, 不可存在打折、扭曲、牵拉等情况, 长度保持合理, 由此能够让患者存在充分活动空间。每日均需更换敷料, 且实施无菌操作, 注意防止感染症状出现, 换药过程应注意缝线松动, 有无切口渗液、感染等症状发生[4]。

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提高其舒适性, 明显降低导管并发症。空肠造瘘管患者在应用中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传统应用空肠造瘘时往往予以乳胶管, 其管径较粗, 容易产生严重刺激性, 引发导管周围发生渗漏、感染等症状[5], 本组予以复尔凯鼻十二指肠管, 此种类型导管较细, 不会产生较大的组织反应, 手术中以缝线方式将导管固定到腹壁上, 而且采取无菌敷料进行固定。因此在治疗中并无患者出现脱管现象, 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鼻黏膜溃疡、出血等症状均未发生。置入空肠造瘘管通常不会出现营养液反流现象, 不易发生呕吐、误吸症状, 而且不会胃肠减压造成不利影响。与对照组所应用鼻十二指肠管相比较, 并无更大的不适感, 维持时间较长, 而且能够方便处理。患者能够及早经口进食, 确保良好营养供给, 有效加快疾病康复。通常患者手术治疗后3 d~4 d, 肛门出现排气即可将胃管拔除, 经口进食, 且能够逐渐恢复正常食量。而且持续肠内营养且可以缓慢降低肠内营养适宜剂量, 可以确保患者平稳过渡[6]。

总之, 应用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能够防止再次手术创伤, 操作极为简便,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置管维持时间长, 易被接受, 患者能够及早下床活动, 便于护患进行良好沟通交流, 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夏晓明, 施仁忠, 张亚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2, 52 (18) :68-69.

[2]毛辰蓉.食道吻合口瘘病人行空肠营养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7) :657-658.

[3]刘腊根, 周志燕.31例经瘘口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7) :715-716.

[4]林志萍, 林薇.肠内营养输注器保护帽在气管套管堵管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0) :66.

[5]应佩秀.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7) :669-670.

篇3: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关键词】肠内营养;食管癌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76-0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5万人因为此病失去生命[1]。食管癌初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旦出现狭窄,往往到了中晚期,随着食管狭窄程度逐渐加重,患者因为不能进食水造成严重营养不良,降低其生命质量[2]。临床上对于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肠内营养在保证患者新陈代谢的同时,维持了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对于肠内营养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对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仪器探讨其重要性: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为(55.4±6.9)岁;肿瘤发生部位:上段26例,食管中段51例,食管下段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术后给予经鼻肠内肠管营养支持,根据所选择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年龄组成、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置管方法 经鼻腔将胃肠减压管插入后进行稳妥固定,由手术者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并将其经减压管送入十二指肠或空肠,然后拔出引导导丝于面颊处固定,记录外留长度。

1.3 肠内营养方法

1.3.1 肠内营养液配置 术后早期因胃肠功能暂时丧失,给予必须的葡萄糖、电解质、脂肪乳、氨基酸;当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以后,根据适当比例配制碳水化合物、脂肪、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根据患者恢复逐步适量加入鸡汤、果汁、蔬菜汁、牛奶等。

1.3.2 肠内营养的给予方法 术后第一天给予700ml浓度为5%葡萄糖盐水经肠内营养管缓慢滴入,滴速控制在25ml/h,如未出现不良反应,第二天可将配制好的场内营养液滴入,滴速控制在50ml/h,总量不超过500ml,以后逐渐提高营养液滴速及增加用量,5~6d可达到全量,总量不超过2000ml/d。7d后可

1.4 护理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对照粗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

1.4.1 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不了解肠内营养管的相关作用,又因为管道滞留所带来的诸多不适感,会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不配合护理及治疗,因此围手术期应当耐心、充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内营养的必要性以及置管后相关不适、不良反应的处置,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4.2 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需保持营养管的无菌,接头处应无菌纱布包扎,定期更换并做好消毒,每次滴注需更换无菌输液器,消毒营养管口;测量留置在外边的营养管口长度,防止其弯曲、脱出从而发生意外;每次滴注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在滴注结束后保持半卧位姿势半小时以上,防止营养管反流呕吐、误吸的发生;严格控制营养液的滴入速度及浓度,滴速过快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浓度过高容易导致营养管的堵塞,过低则会导致腹泻的发生;保持营养液的温度恒定,减少温度过高、过低对胃肠道的刺激,一般保持在40℃左右。

1.4.3 并发症护理 根据相关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误吸、腹胀等发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减少、预防其发生。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51.4±6.1)h,术后体重下降(2.02±1.69)kg,对照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77.9±5.5)h、术后体重下降(5.36±2.88)kg,觀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术后出现1例呕吐、2例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4例呕吐、4例腹泻、3例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27.5%,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因为吻合口的关系,不能正常进食,如果采取肠外营养,虽然能够保证其正常新陈代谢,但却无法保证胃肠黏膜的完整性,不利于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肠内营养。对肠内营养具有针对性的良好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术后对医嘱的依从性,促进吻合口的愈合,减少术后腹泻、呕吐、误吸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吻合口的愈合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光成,管宏俊,孙长鹏,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01):34-35.

篇4: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诊治食管癌患者60例, 术后均予不同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4例;年龄35~75岁 (43.0±6.0) 岁;观察组男27例, 女3例;年龄36~75 (44.0±6.5) 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空肠造瘘置管。食管癌病灶切除术后, 进行空肠造瘘术, 并将鼻十二指肠管置入早瘘口内, 缝线固定导管于腹壁, 无菌辅料固定。术后6~12h, 2组均通过输液泵, 通过营养管, 将5%葡萄糖盐溶液500ml匀速静脉滴注, 滴速维持在30ml/h, 温度控制在35°左右, 次日改为能全力500ml作为首日剂量, 逐渐增加剂量, 给药3d后, 改为全量, 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耐受程度, 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和滴速。

1.2.2 对照组:

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将鼻十二指肠管、胃管一起置入胃内, 或待病灶切除后, 于胃管同侧鼻孔处, 将鼻十二指肠管送至十二指肠水平部, 并将其与胃管一起固定于鼻翼及脸颊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并发症 (脱管、黏膜溃疡出血、造瘘口渗液等) 和下床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方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降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下床活动时间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 (4.5±1.0) d短于对照组的 (8.0±2.0)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空肠造瘘置管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促进胃肠蠕动, 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加速切口部位血液循环, 提高了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 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约了住院费用,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2]。另外, 空肠造瘘置管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长时间留置空肠造瘘管时, 避免了营养液反流、呕吐、误吸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待患者排气后, 拔除胃管, 逐渐增加进食量。

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前, 护理人员需将空肠造瘘术的必要性、可能并发症等方面知识, 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3]。有效固定空肠造瘘管, 避免扭曲、牵拉、打折等, 针对常见并发症, 积极做好相应预防护理,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鼻十二指肠置管因置管时间相对较长, 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相对较多, 继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多。而本结果中, 与鼻十二指肠置管相比, 空肠造瘘置管治疗的明显降低了导管相关并发症。

本结果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总之, 食管癌术后通过空肠造瘘置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 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创伤, 留管时间相对较长, 便于患者接受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食管癌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瘘置管, 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观察2组并发症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降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 (4.5±1.0) d短于对照组的 (8.0±2.0)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食管癌术后通过空肠造瘘置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肠内营养,空肠造瘘置管,鼻十二指肠置管

参考文献

[1] 戴维红.肠内营养泵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17) :113.

[2] 张玉丽.食管癌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 :60-61.

篇5: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02-01

肠内营养(EN):是指将可直接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1]。因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术中创伤较大,术后禁食时间长,从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有效的保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60例,其中男107例,女53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1.5岁。157例采用术中放置鼻胃肠管,3例行空肠造瘘放置鼻胃肠管,术后留置时间为10-12天,平均11天。

1、2 我科选用营养管

复尔凯鼻胃管,规格型号:CH14-110

1、3 置管与滴注方法

1、3、1 置管方法

手术当日晨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鼻胃管,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鼻胃管位置,用胶布妥善固定。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用盘带重新妥善固定并作出标记,注明置管时间和内置深度。

1、3、2 滴注方法

术后第一天用0.9%NS250ml由鼻胃管缓慢滴入,温度37-40摄氏度,速度30-40滴/分,患者无明显腹胀、腹痛不适主诉可于第二天滴入肠内营养液TPF或自备流质500ml,用加热器缓慢滴入,第三天增加至1000ml,以此类推,至术后第六天滴入2500ml。遵医嘱予以枸橼酸莫沙比利1片+10%KCL10ml Tid 管饲。指导患者家属制作自备流质过程中可取食材如:无糖豆浆、米汤、骨头汤、鱼汤等,其中荤汤制作过程中可加入西红柿、青菜等一同熬制,所有自制流质均正常口味偏咸。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对肠内营养置管有惧怕心理,尤其因经鼻插管引起不适,使许多患者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要告知患者肠内营养的优点、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及时处理各种问题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2、2 营養管的护理

2、2、1 妥善固定营养管,应防止滑脱、移动、扭曲,防止因牵拉等意外因素而脱落,影响术后肠内营养的进行。

2、2、2 管道标识应清楚明显,当肠内营养与静脉输液同时进行时,除悬挂明显标识以示区别外,还应使用两个输液架将两者分开放置。

2、2、3 固定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盘带需定期检查,及时更换,防止因汗液、鼻涕浸湿而松脱。

2、2、4 预防误吸护理:(1)妥善固定营养管:避免鼻胃管移位至食管而导致误吸;(2)取合适的体位: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经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鼻胃管移位并致误吸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分泌物。

2、2、5 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注意肠内营养"三度":温度、浓度、速度。 温度:37~40℃[2];浓度:由低至高;速度:由慢到快 。2. 观察腹痛、腹泻、腹胀出现的时间、程度及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减慢或停止肠内营养。3.防止营养液及管道污染:营养液输注完毕应用温水(37~40℃)20ml冲洗营养管,避免营养液积存于营养管内导致细菌繁殖,打开后的营养液需在8小时内输完,如果应用的是成品,需检查生成日期及失效期。4.便秘:可使用开塞露或灌肠。

2、2、6 机械性并发症(管道拖出移位、管道堵塞)的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意义、重要性及实施方法,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妥善固定营养管 。在肠内营养时,应记录外露管的长度,并每天检查,防止管道移位。每次输注前后都应以20ml的温开水冲洗管道。由营养管注入药物时,将药物碾碎呈粉状,充分溶解,并在注药前后用20ml温开水冲洗管道,以预防药物和营养液在管腔内凝结成块造成管道堵塞[3]。

2、2、7 皮肤护理 避免粘膜和皮肤的损伤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者,鼻咽部粘膜长时间受压可产生溃疡。应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粘膜,起润滑作用;胃、空肠造瘘者,应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2、2、8 基础护理 1.管饲时由于缺乏食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而使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容易生长繁殖,应每天口腔护理2次。2.滴注营养液期间,应取半卧位,以利肠蠕动,减少反流。3.留置营养管一侧的鼻孔,每日用清水清洗,必要时更换营养管固定位置,防止鼻粘膜损伤。

3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 :经济方便;并发症少且易预防及治疗;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肠粘膜形态结构保持完整,维护肠道固有菌丛的正常生长,促进胃酸分泌,胃肠蠕动,改善腹部脏器功能,增加内脏血流;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经肝门静脉入肝,有利于肝内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食管癌术后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治疗安全,符合患者机体生理需求,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均乐于接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护理人员更应掌握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卫华.护理常规(上)[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0(3):110-112.

[2]李敏,王锡珍,刘娟.食道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126例的护理.当代医学[J]2013,19(8):123-124.

篇6: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 男52例, 女6例, 年龄45岁~75岁, 平均年龄60岁。分别经胃镜、钡餐检查明确食管癌诊断, 行左侧开胸, 根治性癌灶切除术, 术后经肠内营养管提供营养。

1.2 材料与方法

肠内营养管采用苏州伟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鼻腔肠管, 长约100 cm, 直径为2 mm.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末端插入胃管末端引流管内, 用丝线将两管固定, 由同一侧鼻孔插入胃内。术中由术者将两者分开, 将胃肠减压管留置胃内, 十二指肠营养管置于十二指肠降部。术后24 h自营养管缓慢滴入加温的生理盐水, 以刺激肠道, 使肠道适应。如患者自诉无不适, 48 h注入营养液50 m L, 5次/d, 如能全力;也可向营养管内注入牛奶、混合奶、鱼汤、豆粉、骨头汤等。以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程度, 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量和次数, 使总量逐步增加到每天2 000~2 500 m L, 直至患者恢复经口进食。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置营养管的不适使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 护士应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加强沟通,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在肠内营养开始前, 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 介绍术后肠内营养的方法和优点、注意事项及手术成功的病例, 告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积极配合治疗。

2.2 口腔护理

术后患者由于禁食, 唾液分泌减少, 并且由于鼻胃管的影响, 经口呼吸增加, 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 同时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作用, 容易引起口腔溃疡、口臭等并发症。应有效地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 同时给予雾化吸入, 4次/d, 以减轻由于鼻胃管刺激引起的口咽部充血水肿, 又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 预防肺部并发症。

2.3 营养管的护理

营养管的维护是保证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关键。术后要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及营养管, 防止滑脱移动, 保持营养管外露部分清洁, 每日更换输注管道, 每日测量营养管体外部分的长度, 观察营养管有无脱出[2]。在输注营养液时, 由于营养管较细, 营养液浓度高、黏稠度大, 营养液易黏附于管壁引起阻塞。输注前后分别用20 m L温开水冲洗管道, 如病情需要向营养管内注入药物时, 应将药物碾碎成粉状, 充分溶解后注入。每次输注完毕后, 将营养管盘成小圈固定于耳廓, 防止患者变换体位时不慎将管拽出。

2.4 鼻部护理

每日用棉签蘸清水清洗两侧鼻腔, 清除局部分泌物, 保持鼻腔的通畅。随时观察鼻部固定营养管处的皮肤情况, 如有破溃要及时处理。

2.5 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护理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遵循浓度由低到高, 容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控制合适温度的原则[3]。营养液现用现配, 避免污染变质。输注肠内营养液时, 要匀速, 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以便对症处理, 胃肠蠕动未完全恢复时, 可以同时胃肠减压, 或可能情况下每次营养管输注后夹闭胃管1 h~2 h.营养液温度一般为38~40℃ (用前臂掌侧皮肤测试不烫为宜) , 温度过低可引起腹痛、腹泻;温度过高易烫伤肠黏膜。鼻饲时应采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40°~45°, 以防液体反流对吻合口产生张力, 影响吻合口愈合, 还可以防止营养液反流入气管而产生误吸, 病情允许条件下最好每日下床活动半小时。

2.6 病情观察

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胃液的色、质、量。鼻饲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 听诊肠鸣音, 记录肛门排气时间, 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量, 如果患者腹泻应化验大便常规;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黏膜弹性以及尿量的变化, 监测电解质、血糖、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测量体重, 定期进行营养评估。

3 结果

本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顺利出院。有4例患者出现腹胀、腹泻, 是因为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温度、浓度不当所致, 通过减慢营养液输注速度、加温、降低营养液浓度等处理后, 胃肠道症状均消失。1例出现便秘, 使用开塞露后缓解。58例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低蛋白血症、误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4 讨论

食管癌患者因营养素摄入不足, 消耗增加, 肿瘤细胞释放的代谢产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又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加,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肠蠕动恢复, 减轻腹胀, 还可以防止肠黏膜萎缩, 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4], 同时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且费用低, 可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朱明, 吴蔚然.肠内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1-230.

[2]胡元龙, 杨传永, 胡辉, 等.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246例报告[J].外科杂志, 2001, 9 (3) :144-146.

[3]黎介寿.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75-269.

篇7: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导管护理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正因为如此,一些食管癌可以早期发现并可完全治愈。对于吞咽不畅或有异物感的患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便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1]。现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手术病人,一共150例,行了留置鼻肠管对患者进行肠内的营养支持,已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现把导管应用,还有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选取150食管癌病人,其中117例是男性,33例是女性;年龄在31到85歲间,平均为58岁。105例是食管中段癌,45例是食管下段癌。109例为经左胸切口,41例为经右胸切口,其中10例为右胸、颈及腹的三切口。

1.2 材料和方法 患者肠内营养管选择鼻空肠管,其长120厘米,8号或是12号的导管,通常选择12号管。在术前就把胃管连同营养管经鼻孔插入到胃内,在术中时,就在其消化道重建之后,再由手术者对鼻空肠管进行调整到大于韧带的20厘米处。在术后24小时,就把250毫升生理盐水经鼻空肠管进行滴入,在48小时后,则向肠内滴入一定量的营养制剂,例如200到400毫升的瑞能或是500毫升的瑞素,将其滴速控制在20ml/h左右。当72小时后,则实行全量的肠内营养,例如1000到1200毫升的瑞能或是1000到1500毫升的瑞素,一直到术后的7到14天,待患者肠功能得到恢复,病人可以由口进食才停止。

1.3 护理

1.3.1 患者心理护理 在术前及术后就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进行营养管留置的目的及必要性,并告知病人应注意的配合要点。常常和病人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其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反应,进而实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

1.3.2 鼻肠管的正确留置 此次研究所选鼻空肠管中是有导丝的,在术晨行置管,在术中当调整到恰当位置时就进行固定,然后注入20毫升的生理盐水,以此检验导管的通畅程度,并让管腔润滑,待10分钟后,就将导丝拔出。

1.3.3 患者肠内的营养液输入管理 量与速度都要求从慢到快,从少到多。在术后的24小时,就注如少量的生理盐水,以此刺激病人肠道的蠕动以及功能的恢复。在术后48小时,则注入生理盐水以及少量的肠内营养剂,待72小时则注入全量的肠内营养。

1.3.4 营养导管留置出现问题的处理

1.3.4.1 导管完全脱出 最为常见,固定不牢固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患者烦躁或者睡眠中无意拔出,拔胃管时误拔等原因。导管脱出后盲目插管是无效的,在x光下置管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对导管的固定和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导管的重视性显得尤为重要。当患者手术完毕时,就选择高粘度的胶布进行固定以及绷带固定。首先,选择一长在5厘米,2.5厘米宽的胶布,将其上端粘贴到鼻尖的下端,而下端则撕开,进行左右交叉后螺旋粘到鼻饲管之上;之后再使用绷带进行捆扎,最后绕过病人面颊系到枕部,这能起到双重的固定效果。与此同时,反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导管的重要性,从而防止无意拔管。

1.3.4.2 导管脱出一部分 这需看情况而定,如果导管脱出到幽门以下是,而且注入营养液时不存在显著的反流现象,就只把营养管进行加强固定;如果脱到胃中,胃液的引流量大及浑浊时,则应把导管全部脱出后再处理[2]。

1.3.4.3 当导管发生堵塞时 在早期就存在导管不通,这可能是由于导管在插入肠道中时就发生折叠,这应该对导管的深度进行调整,一般都能通畅;在后期发生导管堵塞时,就应用温开水进行加压冲洗,还有负压抽吸且对患者体外的管道部分进行反复捏挤,然后调整病人的体位,还能用碳酸钙和酶溶液对管进行6到8小时的冲洗,之后再选择灭菌水或是温开水进行冲洗[3]。

2 结果

在术后,有5例发生了导管脱出,其中有3例是全部脱出,2例是部分脱出,均改用肠外营养。6例发生导管不通,其中有2例是在术后的首次输注就不通,4例是输注期间发生不通。有21例患者的管饲时间大于20天。有34例发生轻度的腹痛或是腹泻现象,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或是控制注入速度之后,症状均得到缓解。有6例发生了严重腹痛或腹泻现象,在停止营养液的注入且向肠中营养管输入止泻药之后,病人症状被控制。

3 讨论

经临床研究可知,在手术前大多数的食管癌病人均营养不良,因此在围术期注重营养支持是尤为重要的。目前,在临床上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两种,但是因为肠外营养的费用一般较高,且需由中心静脉进行输注,此外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进行肠内营养和患者生理特征是相符合的,且其费用通常较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较轻,因此受到绝大多数的胸外科医师所青睐[4]。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食管癌病人肠内营养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术中就对鼻肠营养管进行适当置放,然后固定牢固,这有利于患者通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值得进行疗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云娟. 食道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J].西南军医,2010,12 (3):611-612.

[2] 张慧.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及护理[J]. 求医问药,2011,9(12):335.

[3] 曾萍,时玉新. 食道癌围术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2011,4 (11) : 165.

篇8: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1) 妥善固定营养管避免滑出, 可用小线做一固定结, 并用留置针敷贴固定于额头。

(2) 向病人解释应用营养液的种类、灌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向病人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 及对治疗原发病的益处, 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增强病人的信心。

(4)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监测水、电解质变化。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是进行营养支持的前提, 也可了解机体对营养支持的反应及营养素供给是否恰当。

2 灌注过程中的护理

2.1 说明营养的目的及滴注中的注意事项

嘱病人取半卧位, 半卧位利用了地心引力的作用, 同时也符合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正常运行方向, 即使对胃排空不佳的患者也可以减少食物的返流。[2]

2.2 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和温度的控制

(1) 在滴注肠内营养时从低浓度开始滴注一般由12%开始渐增至25%, 能量密度从2.09kj/m L起递增至4.18kj/m L, 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或腹泻。

(2) 液量从少量开始, 初起量为250~500m L, 5~7d内逐渐达全量交错递增量和浓度更有利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3) 速度从20m L/h开始, 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 L/h, 一般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4) 保持输入体内营养液的温度也是重要的, 因为温度过高会引起肠黏膜烫伤, 过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所以应将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7℃左右, 通常使用加温器在距离鼻腔约30cm处, 每次输注结束应用0.9%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免造成堵塞。

2.3 口腔护理

由于管饲的病人缺乏实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 而使唾液分泌减少, 容易引起细菌滋生、并发感染。所以做好此类病人的口腔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3 并发症的观察

3.1 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反酸、嗳气、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原因主要与营养液滴注过快、液体温度偏低、胃肠动力差、个体耐受差异等有关。可针对相关问题解决, 如减慢滴注速度、减少用量、保持适宜温度, 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本组中有2例出腹胀, 给予胃动力药后缓解, 1例出现腹泻现象给予减慢滴速后缓解。

3.2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少见

每日监测电解质及血糖, 每周检测1次体重、上臂周径、皮皱厚度、肌酐/身高指数, 体重身高比等, 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浓度和量。

由此可见, 早期应用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防止肠黏膜萎缩, 能预防创伤应激时易于发生的肠道菌群易位, 降低感染率。加速吻合口的愈合, 减少应激性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3]。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 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 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较之胃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支持, 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 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 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在营养过程中, 通过我们认真、精心的护理, 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肠内营养是本科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 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 EN) 作为其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 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1]。所以做好肠内营养护理是必要的。

关键词:食管癌术,肠内营养,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十二指营养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9) .

篇9: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问题和论文

【关键词】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67-01

胃癌患者常伴随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大多是由于肿瘤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对机体产生的间接影响,导致机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胃癌手术本身属于禁食手术,加上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现象。肠内营养是指通过管饲的方式,通过肠道直接为患者提供临床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充足,对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本文选取鄂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之间收治的5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鄂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之间收治的50胃癌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术后护理。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岁。本组患者手术包括有1例全胃切手术、29例胃远端切除手术和20例胃近端切除手术。

1.2方法

1.2.1肠内营养液的选用

采用华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液乳剂进行治疗,本营养液为21种膳食纤维,符合肠内全营养需求,并且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产生锻炼脂肪酸和保护肠胃黏膜,实现肠胃功能的维护。

1.2.2 置管的方法

所有病人在术前经鼻孔将鼻肠管插入胃内,手术中将鼻肠管调整至胃与空肠吻合处远侧20cm处。术后第二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首先是采用500ml生理盐水进行缓慢滴注,20-30ml/h,一天24小时持续进行;若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胀等症状,进一步采取肠内营养泵进行营养液的输注,30-50ml/h,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上升至100ml/h,3至4天后可增加至全面1500ml,使用時间为7-10d。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在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并掌握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内营养的基本步骤、操作、所使用的药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详细的解答患者和家属存在的疑问,对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讲解,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身体不适,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要求家属掌握具体的输注方法,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2.2肠内营养液乳剂的输注护理

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液输注。首先采用葡萄糖进行缓慢输注,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胃肠蠕动带来的排气,待情况稳定后开始进行营养液的输注。营养液的输注从40ml/h开始输入,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增加至60-100ml/h,最终实现全量1500ml左右。营养液的温度要适中,避免由于过冷或者过热导致患者的不适感。加强输注过程中的病房巡视,合理的调节输注的速度,既要保证完成计划的输液量,又要避免产生腹胀、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2.3鼻肠管的护理

鼻肠管的固定和畅通是进行肠内营养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求对鼻肠管进行高质量护理。在术前和术中对鼻肠管要求放置到位和准确,术后对营养管和胃管分别进行固定,在鼻孔出处对鼻肠管进行标记和捆扎固定,即可以对导管的深度进行指导,又可以对导管进行固定,避免由于患者活动和睡眠导致的导管脱落。胃癌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消失后,对鼻肠管表现出很强的排斥感,甚至出现拉拽的动作,因此应该加强对术后躁动患者的看护,防治出现损伤。采用30-50ml的温水对营养管进行冲洗,避免管壁的附着物堵塞营养管,并每日更换营养管。

3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症状,对出现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喉部不适以及感染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后,症状消失,临床效果良好。

4 讨论

胃癌患者常伴有免疫低下和营养不良问题,加之手术期间的禁食,在术后及时的进行营养的补充和支持十分重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的为患者提供营养,为患者术后恢复、切口愈合、提高免疫力和锻炼组织器官能力等提供基础。但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口腔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

肠内营养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符合生理需要、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和营养吸收,是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在治疗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鼻肠管护理等,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卢博.危重患者的肠道营养支持应用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3(5):553—554

[2] 李凤景,杨晓丽,谷砚杰,等.PICC在老年患者静脉营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24):3576—3577

[3] 黎介寿,吴肇汉,曹伟新.营养与代谢现代外科基本问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饭社.2010:133—166

作者简介:

朱幼平(1978-),女(汉族),湖北鄂州人,硕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内科护理教育教学、 临床医护教育。

上一篇:平洛镇孙家坝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简介下一篇:仕阳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