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食管癌32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2022-09-1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愈来愈多高龄食管癌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常具有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及伴发病多的特点, 因此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低手术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食管癌32例, 近期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6例, 女6例;年龄70~80岁, 平均72.5岁。病程3~5个月, 平均4个月。病灶长度1.0~5.0cm, 其中食管中段癌24例, 下段癌8例。鳞癌28例, 腺癌4例。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伴发病, 以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多。其中轻中度肺功能损害者11例;高血压病7例;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S-T改变, 右束支传导阻滞, 房性早搏10例, 糖尿病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全组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术前胸部CT及腹部B超检查, 了解局部外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常规肺功能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来评判心肺功能情况。同时对伴发病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 使血压和血糖控制在可手术范围。提高心肺功能储备, 使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处在安全范围。

1.2.2 手术方式

32例均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手术。均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在主动脉弓上吻合28例, 弓下吻合4例。

1.2.3 术后处理

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和鼻空肠管, 术后24h开始应用鼻空肠管喂养, 前2d半量给予, 第3~7天全量给予, 术后1周经口进食。鼓励咳嗽排痰。早期床上活动, 并对四肢进行按摩, 抬高双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 (25.0%) , 死亡1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 肾功能衰竭1例。本组均获随访1年, 1年生存30例, 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3 讨论

目前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总趋势是呈高龄、高位及偏晚期病例的倾向。治疗原则为延长生存时间、彻底切除病灶、解除梗阻、提高生存质量[1]。老年人全身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 并伴发有各种急、慢性疾病, 尤以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常见, 由于开胸手术的损伤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干扰, 使其手术风险性相应增高。如果术前不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 必将在术中、术后影响手术效果。对食管癌做出较准确的术前分期, 可以合理选择手术病例。内镜、超声加胸部CT是评判术前分期的最佳组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高龄患者至关重要。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龄食管癌患者, 具有体弱、营养状况差、器官功能衰退、伴发病多的特点, 术后极易出现呼吸道和心血管并发症, 这也是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系统的术前检查, 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 合理的手术方法, 正确有效的术后综合治疗是确保高龄食管癌患者平稳恢复的关键。作者认为心脏和肺部疾病是开胸手术的高危因素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术前应注重改善肺功能使MVV>80%, FEV1.0>60%;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规范内科治疗, 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才能进行开胸手术。胸腔胃对高龄患者的心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动态检测围术期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显示[2]:弓上吻合较弓下吻合对PaO2的影响差异始终有统计学意义, 弓上吻合较弓下吻合引起肺部感染与心律失常的相对危险度为25%。

总之, 7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相对较高,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合理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32例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径路手术, 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 死亡1例。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食管癌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高龄,食管癌,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姜志宝, 邓玉江.高龄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114例分析[J].交通医学, 2008, 22 (1) :77~78.

[2] 齐战, 朱德成, 陈万生, 等.胸胃对食管癌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0, 16 (3) :150.

上一篇:炼化企业硫化氢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下一篇:浅谈普通高校人才流失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