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2024-04-20

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xx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为了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领会和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能力,确保大学生村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镇根据县委组织部的文件精神,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和个人特长,引导他们找准定位,引导他们从当好“五员”做起,逐渐熟悉村情民意,熟悉业务工作,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经验,切实发挥村官作用。并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现就我镇大学生村官2010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镇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来到我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有3人,其中党员1人,本科学历2人,男同志2人,女同志1人,分别安排在西中、黎壁、天平3个行政村工作。

二、我镇党委、政府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助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升致富能力、服务能力和应急能力。针对大学生所在服务村的实际优势,要求大学生村官要发挥专业特长,深入群众了解信息,拿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计划报告,充分利用部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提高群众创业致富的激情。我镇党委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在带头致富行动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在政策上给予关怀,帮助其实现带头致富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年轻优势、知识优势,紧紧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深入基层开展工作。采取为群众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多写一份申请、多跑几个部门、多办一件实事作为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具体表现。我镇党委对大学生村官所在服务村的群众进行不定期询访,掌握大学生村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及时向县党委基层办汇报情况,建议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服务能力。对新到大学生村官,我镇党委安排志人为大学生村官讲解乡情村情,尤其是服务村的情况,以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安排村“两委”班子搞好工作对接,引导大学生村官了解当地乡风民俗,使之与群众相互认识和了解,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应急能力。

创新措施,互助交流,提高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创新工作措施,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实践工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一是加强与“村官”的交流。镇党委多次召开“村官”座谈会,通过经验交流、典型发言、正确引导等方式,听取“大为生村官”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建立定期调研督查制度,掌握发展态势,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使大学生“村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二是增进大学生“村官”间的沟通。积极鼓励“村官”们能过博客日志、空间交流等方式,架起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大学生“村官”交流思想的桥梁,把工作中收获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出现的困惑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自我激励,更好的处理工作,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在短时间内融入新的集体,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与镇内优秀人才的联系。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养猪专业户、砂糖桔种植户等先进生产基地参观学习,让大学生“村官”与镇内优秀的青年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进行多形式、高频率、深层次交流,为促进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思想与文化方面的进步,鼓励他们递交入党申请书,督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培养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

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引导大学生“村官”落地生根。生活上的关照、工作上的帮带,大大地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他们将自身年龄、知识优势运用到谋划村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上来,各展所长,大显身手,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地生根。一是有力促进了依法民主治村。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板报、橱窗、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发挥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了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有效消除了村级信访隐患。黎壁村主任助理苏艾芸,作为全镇唯一的女大学生“村官”,主动配合村两委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二是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西中村村官黎斌传利用远程教育网站,及时向村民发布市场信息,使村民较好地把握了行情,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天平村村官莫江华邀请专家进村入户,为村民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村民及时掌握了科学种植知识,搞高了产量。三是助推了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谋划,建言献策。

三、我镇农村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实用技术欠缺,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加强、提高。理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敢拼敢干且有农业实用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而我镇招聘的3名大学生村官中,虽然学历较高,但所学专业并没有涉及农业。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现在对最新、实用的农业技术了解不多,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农村工作并容易,做起事来相对吃力,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欠缺,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刚高校毕业,在农村工作时间尚短,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好多工作都凭个人去努力,缺少与基层党组织沟通与协调。这就使得在处理农村的很多实际问题时插不上手,或是处理问题不到位。再就是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较大。

四、我镇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引导、管理的小建议。

一是为断加经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农业实用技术的针对性培训,大学生思想意识先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强,这就要充分发挥他们这方面的优势,先要增强他们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定期选址出处考察学习,然后回村进行发展传播新知识,带领农民致富。

二是定期举行座谈会,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要从思想把握大学生村官的动态,要让他们意识到农村也在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有发家致富的商机,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于农村,而不是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公务员等升迁的一个跳板。还要从政策上给与大学生村官更多的倾斜,使他们能更大胆的、更有保障去带头创业。

五、对于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意见。

我镇今年没有到期的大学生村官,但对于期满大学生村官我提以下几点意见:

(一)可以通过考核安排大学生村官到空缺的岗位,毕竟大学生村官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有一定的经验。这样的人才应该安排一个更好的岗位来发挥他们的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作贡献。

(二)对于不想在单位工作的期满大学生村官,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些经济补助让他们自已创业。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应该在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三)对于三年内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提拔他们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

总之,在县委组织部以及镇党委、镇政府的细心关怀下,我镇大学生村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踏实苦干、积极配合县乡两级完成工作任务。我镇也全力配合上级领导,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篇2: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

**镇共有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其中男生名,女生6名,本科生名,专科生8名,党员4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分别担任**村、**村等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和实践,他们基本适应了乡村工作的环境,融入了农村工作之中,较好的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结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提供了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对当前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是有益的补充。他们的到来,不同程度的改变了农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缺乏现代科技知识的现状。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较好的解决了村干部来源不足和部分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促进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需要知识型、专业型人才。大学生村官为农民带来了精神食粮,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大学生村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切实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为农民服务,不同程度的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村的任职大学生***利用平面设计的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发布温室西红柿销售信息,吸引了东北等地的客户到村里收购西红柿,果农在大棚里就把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十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大学生‚村官‛组成了一支8人的义务宣讲队,巡回到田间地头、养殖大棚、集市、老党员家中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收到了良好效果。广泛开展电脑、法律、农技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帮助村民掌握市场动态,了解致富信息,提升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同时担负起村级远程教育协助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积极组织农民党员干部收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播出节目和省辅助教学平台播出的教学课件和辅收节目,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等以更便捷的方式传授给村民,改变了以往主要通过专家面授、村民交流的技术传播方式,受到村民们的称赞。

(三)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自发地成立了一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宣传乡村清洁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镇里把茶树庄村做为示范村,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村里清理街道,在其带动下,村民自身的文明意识明显增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创造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提高

一是思想觉悟和政治学习水平的提高。村官**曾经这样对我说,‚在学校的时候很少关注时政,现在每项政策都得深入学习了解,尤其是国家关于‘三农’的政策,因为很多群众会问我。‛他的话直接反映出了他们在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方面的提高。十七大召开以后,大学生村官们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理解报告中的新思想,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还加强计算机知识学习,利用互联网、报刊、书籍等学习有关农村工作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了解,更加端正在农村工作的思想态度,坚定了服务农村的信心。

二是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领导的决定,积极支持村上的工作。在重大事情面前,努力配合好村干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出谋划策,认真收集整理资料,为村干部排忧解难。今年的新农合工作,他们积极配合村干部,坚持同村支书一起走村窜户,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总之,一年来,我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都能积极认真得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镇党委、政府也始终坚持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下一步,我镇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每一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成长进步,让其在农村天地里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体现其人生价值,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创造更大更多的辉煌。

中共**镇委

篇3: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业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较慢, 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

(三) 农村支付结算手段落后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方式单一, 农村信用社仍以现金结算为主, 支票、汇兑为辅, 如:普洱市思茅区农村信用社所辖16个营业网点支票、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非现金业务占比仅为48%。其他县、乡镇在银行票据及其他新型支付工具基本没有推广使用;银行卡业务发展缓慢, 邮政储蓄在农村网点均是邮政局的代办网点, 在培训、硬件投入上都不到位, 加之未开通现代化支付系统, 因此农村大部分地区无法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正常办理各种跨行业务, 结算效率低。结算工具效能未得到应有发挥。

(四) 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普洱市辖内10个县区共设置ATM机148台、POS机2220部、特约商户2129户, 但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 乡镇ATM机只有41台, 占比27.7%, 与实际需求相比明显不足, 农村硬件设施不全严重制约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另一方面, 农户不了解银行卡的相关知识, 不敢使用银行卡, 认为银行卡操作程序复杂且不能直观反映每一笔业务发生情况及卡内余额情况, 从而对用卡风险心存疑虑, 而存折能够清晰明了反映客户交易行为, 对自己的收支情况心里有数, 因此, 大部分农民在支付工具的选择上倾向于“弃卡选折”。

(五) 农村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效果不佳

普洱市农村居民多且9个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 乡镇大多居住少数民族, 与外界接触较少, 文化层次相对较低, 对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近年来, 人民银行联合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支付结算工具宣传活动, 但各金融机构宣传大多数是在城区营业网点进行, 几乎冷落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宣传上较为单一、宣传面窄、针对性不强, 宣传形式主要为宣传栏、宣传标语等简单方式, 导致支付结算宣传效果不佳, 使农村居民对支付结算知识的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据调查反映:85%的农民倾向使用现金和存折, 部分农民对借记卡有一定程度了解, 但使用频率较低, 对信用卡、网上支付等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既不熟悉、也不感兴趣,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有效推广。

二、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议

(一) 加快推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大、小额支付系统是社会资金流通的“大动脉”和“快车道”。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首要任务, 是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进程。农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应把加大对农村市场宣传力度、加快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任务转移到农村, 另一方面改善农村银行卡受理环境, 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为群众提供热心、耐心细致的宣传解说工作, 让农民群众接受先进的结算工具, 农村金融机构配置ATM机、POS机等电子机具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将先进的支付结算工具向农村地区推广, 将触角伸向每个乡镇。

(二) 针对农村特点进行支付结算服务创新

在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创新和农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上, 不能依靠单纯的主观意愿或强制措施。农村居民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不外乎方便、安全和成本低廉, 支付结算服务创新必须紧扣农民的实际需要和需求特点, 按市场规律解决农村支付结算中存在的问题, 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农村居民主动接受新型支付结算方式。

(三) 降低农村结算业务收费标准

根据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落后的实际, 对农村商业机构降低申办银联卡特约商户门槛, 减免POS安装费用和POS月租, 降低POS刷卡消费分成费用标准;财政部门应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农村居民结算服务优惠措施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

(四) 提高农村支付结算知识宣传的针对性

根据农村特点,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的差异, 设计不同的宣传方案, 使农村宣传既通俗易懂, 又简便实用。大力借助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支付结算法规和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 引导农村居民正确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送支付结算知识下乡等形式, 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和基层金融员工熟悉支付结算法律法规, 减少支付结算违规行为, 增强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提高支付结算服务质量和支付结算工作效率。

(五)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建设

农村金融机构的匮乏, 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无竞争意识, 金融服务水平、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农村金融资源无法合理有效配置。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可以合理布局城乡机构网点;邮政储蓄银行要继续深化机构改革, 将其乡镇邮政代办点早日建成功能齐全的自营机构, 增强其服务功能;在银行卡发卡情况好的乡村增设自助营业厅或自助设备, 既可以方便当地居民自助存取款和缴费, 又能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

村官创业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结合调查情况就下一步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工作成效 (一) 结合实际, 合理安排

东川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村社距离乡 (镇) 政府较为偏远, 交通不便, 有关部门按照“集中食宿与部分驻村”的方式针对东川区大部分村, 合理安排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生活问题。如:汤丹镇采取女大学生村官食宿由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 男村官原则驻村, 由所驻村安排食宿, 对条件较差的村, 经村官本人申请镇党委同意后由镇党委安排;因民镇采取女村官集中安排驻一个村, 男村官则各自驻村;舍块乡则对所有村官统一安排住宿;阿旺镇成立大学生村官之家, 采取个别交流、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二) 严格管理, 强化培养

1. 严格日常管理。

全区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部及乡镇党委共同管理。按照“谁使用, 谁管理”原则, 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乡镇党委负责实施, 采取定期召开村官情况汇报会, 村官和“村两委”干部座谈会的方式, 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 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指导。同时, 由村干部对村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并通过传、帮、带, 使村官尽快了解掌握村情民间, 不断适应农村的各项工作。

2. 强化培养锻炼。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锻炼培养, 使其尽快转变角色, 融入到农村工作, 发挥作用, 自2009年初以来, 按照区委要求, 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 认真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学农、学工、学军、学文的“四学”活动, 拖布卡镇则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实施了新农村指导员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方案, 不断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力度, 为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及相关政策, 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积极投入农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积极推进实职化。

按照上级对大学生村官实职化要求, 截止2009年末, 按照程序将大学生村官增选为各村的副书记或副主任, 赋予了其相应的履职职位, 并安排他们参与了所属村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文书档案管理、社会救助等具体工作。

4. 量化工作任务。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 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除严格考勤外, 部分乡镇结合实际,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做了具体的量化:汤丹镇制作了“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登记簿”, 对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每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严格登记;因民镇则采取点面结合, 定期驻村与定期抽调各站所跟班学习的形式, 要求大学生村官既要熟悉村务工作也要对全镇面上的工作通盘掌握。

(三) 发挥作用, 服务农村

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一是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 进一步改善了村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 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大学生村官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交流, 使乡村两级组织的联系更为紧密。三是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记录党支部和村委会开展活动的情况, 帮助所在村规范了党建等文书资料, 提高了村“两委”的文书水平。通过对农村、社区干部的调查, 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地有文化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迁出, 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这个空挡。大学生村官文化理论基础好、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生事物, 所以来到农村基层就往往担负起整理档案、负责宣传以及其他日常工作,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往往可以赢得当地村干部的普遍好感和尊重。四是协助村和社区“两委”班子办理了合作医疗、农村及城镇低保、劳务输出、移民搬迁、创卫、入户调查等公共事务。

二、主客观因素限制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创业效果难以实现

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工作带来了青年特有的朝气, 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工作中发挥了信息员、宣传员、通讯员、协调员、技术员的作用, 部分村官结合所学专业, 积极为村“两委”和村民理思路、出主意、定规划、拿意见, 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本领, 接受了锻炼, 发挥了作用, 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驻村条件差

由于大部分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 距离乡镇政府偏远, 交通不便等困难, 无力提供村官的食宿、人身安全等后勤保障, 95%的村无电脑, 电视信号差, 造成信息闭塞, 大部分村官难以实现长期驻村。有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大学生村官想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二) 思想上不稳定

1.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 很多村官坦言到村上任职, 一方面是怀着对农村的感情和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 另一方面也是面对就业形势严峻而不得不选择的就业渠道。因此, 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 成为了他们思想上的困惑。这导致村官队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不能保证长期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基层建设新农村。对于2008年选聘的专科学历的村官, 由于专业和学历达不到公务员报考条件, 对任期满后的出路深感茫然, 难以安心投入工作。

2.个别大学生村官来自城市, 对农村的一些基本事物相对不了解, 不能容易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 不能够迅速地和当地农民群众融合在一起, 做起工作来也相对存在许多困难。

3.在精神文化方面,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网络通讯等不够发达, 村官们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外面的讯息, 且和外界的沟通交流受到限制。又由于他们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 接触的人群在年龄、观念、视野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他们很难结识到新朋友,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情感的空白, 生活的孤独。据劳动部门调查, 因此有95%的人认为信息闭塞, 95%的感觉到孤独, 100%的觉得生活单调。大部分村官认为工作枯燥、简单和无聊, 总是报送数字、填表, 感觉接触不到实质的东西,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 乃至整个政策的实施效果。

4.在创业方面, 每一个村官在自己心中都有一个梦, 希望通过带领本村群众致富, 证明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20%的人认为资金短缺, 项目难以发展;10%的人把这归咎于信息的阻塞、作业空间太小;而70%的人认为是主观上的原因, 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或者知识结构和农村发展不相符合, 自己的目标还是积极准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加上, 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支持, 相关金融机构难以发挥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需求作用。据调查, 东川辖区目前尚没有发生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贷款。

5. 就村官如何发展作用, 通过调查和交谈, 部分乡镇、村干部

认为2008年选聘的村官能够较好发发挥作用, 而2009年选聘的村官, 特别是最后一批选聘或是被其他部门长期抽调的村官由于接触农村时间较少, 现在对农村工作属于熟悉阶段, 作用发挥不大。大学生村官中80%认为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10%的人认为权利下放不到位;10%的人结合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 如果有资金、有项目可以带头实施。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通过引进项目、自己创业等形式带领广大农民致富, 但他们没有思考过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部门沟通, 存在等、靠思想。

(三) 缺乏有效活动载体

从目前情况看, 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所学专业和经管、教育、外诏、法律、哲学、建筑、工程、园艺、家学等专业, 但在村上主要从事远程教育、团的工作、整理档案等“秘书”工作, 与村民打交道的事情做得较少, 所学的专业对当前农村工作的作用有限甚至基本用不到, 造成从事专业技术指导、发展农村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工作几乎为零, 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四) 部分村官存在被乡镇、区属部门借用的情况

调查中, 有80%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其所任职村庄达到3~4天, 在社区任职的能严格遵守社区上班制度, 而有20%的大学生村官偶尔或者时常被所在乡镇或区直部门借调。

(五) 部分村干部支持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个别村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村官。有的认为, 大学生村官下来没带带资金, 也没有项目, 带领群众致富不现实;有的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 是上级派下来的挂职锻炼干部, “旱晚得走”;有的存有私心, 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抢了自己的“位子”;有的村干部把大学生村官当成村里的“文秘”, 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 即使大学生村官已经实职化, 全部任命或选举成为副书记或副主任, 也没有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应有的作用, 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的村干部认为最好分本地的、农业专业方面的大学生村官。

(六) 大学生村官对出路的担忧影响工作积极性

大学生村官出路难,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外来的大学生村官长期在村任职的可能性不大。而另一条出路———考公务员, 即使有一定加分政策照顾, 由于公务员考试竞争激励, 也难于全部解决大学生村官三年期满后的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未完全落实。选聘时承诺购买的“五险”由于经费及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不稳定等因素, 现在只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对下一步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思考

(一) 进一步优化村官工作环境

建立健全村官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驻村制度, 依据实际, 通过种养殖大户与大学生村官“传、帮、带”形式, 参与到各村的科技致富人、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组织中学习和实践, 积极搭建村官发挥作用平台, 让村官在实践锻炼中发挥作用。

(二) 继续把村官实职化真正落到实处

在大学生村官增选为各村的副书记或副主任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使其全程参与村“两委”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村“两委”班子的决策, 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三) 因地制宜,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安

排大学生村官直接参与本村重大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等工作, 不断锻炼其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四)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力度

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等形式, 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开展思想理论、农业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五) 搭建平台, 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

篇4: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摘 要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1995年实施以来,人数正在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20万名左右大学毕业生走上了村官的岗位。在全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从大学生“村官”选聘的角度分析,探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的弊病,并提出完善选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选聘 弊病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1995年在江苏省率先实施以来,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而且每年报考人数愈来愈多。据统计,2010年中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3.6万名,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突破。然而,在选聘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弊病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不合理

1.方言差异大,导致与村民沟通不畅

除了新疆、西藏等很少一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或者是高原地区对学生有特殊的规定,其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鼓励全国符合基本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前来应聘,只是同等条件下,本地的学生会优先录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符合了基本条件都可以报考,看似符合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跟广大农民打交道。现在,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很多农民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如果是北方语系还好,大同小异,只是音调不一样,交流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到了浙江、福建等地区,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很大。那么村民听不懂普通话,“村官”听不懂方言,双方如何交流?“村官”如何体现民意,为村民办实事?

2.学历要求偏高,高职类学生被排除在外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时,对“村官”的学历要求过高,阻碍了大量优秀高职类毕业生加入“村官”这一队伍。《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中明确规定,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必须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因而限制了高职类学生。这条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导致两个方面的弊端:其一,大学本科毕业生可能会不饱和;其二,很多优秀的职业技术类专科学生受到限制,无法就业,又增加了失业人数。而職业技术类学校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因而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处理日常的事务。

3.专业对口度低,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选聘条件中,由于对专业没有限制,因而各类专业学生都踊跃报名,引发了大学生专业与农村需求错位的问题。一般而言,村民期待着在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发家致富。因而农村对于农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求量比较大。而现实情况是,根据数据显示,只有4%的“村官”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是农学。绝大多数“村官”自己本身对农村事务一无所知,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又是与农业基本没有联系。现实供给的大学生“村官”与农民所期望的发生了严重的偏离。“需要的不来”、“来的不需要”,不仅使村民失望,而且造成了大学生的严重浪费。

(二)大学生“村官”选聘过程不合理

1.选聘过程不利于推进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现在,“大多数地方政府‘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难免有打擦边球的嫌疑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现在倡导的基层民主建设严重背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此外,这种方式选聘大学生“村官”不利于加深村民对“村官”的理解,并常常误解为“村官”就是一个助理,跑腿打杂。

2.笔试无法体现大学生的能力

选聘过程采用笔试,无法测评大学生所具备的真实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应具备以下能力:策划能力、交际能力、实用技术、组织能力等。而大学生“村官”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农业农村基本知识;时政热点知识以及公文写作技巧等。笔者认为,考试成绩高并不能代表学生能力强。根据这些考试内容,只能反映学生的应试能力、写作能力等。在现阶段的大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千万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然而,在实际践行中,却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考试成绩高,录用的几率就大。

二、出现弊病的原因

(一)刻意地追求公平、公正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条件中,没有对考生毕业地区以及专业加以限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广大学生都具有公平的机会,站在同一起点上竞争。然而,政府人员过分理想化,因而忽视了公平、公正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如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交流沟通困难、无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过分地追求高学历

要求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学生必须至少具有本科生学历,主要是考虑到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了让报考的大学生尽可能地优秀,所以就提高学历要求。但是,这过分地追求高学历,阻碍了大量优秀的高职类学生加盟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优化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作用。

(三)忽视了笔试的缺点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过程中,一般都有笔试这一环节。笔试有诸多优点,如试卷内容涵盖面广,容量大,测评的信度和效度高;笔试可以同时对大量的选聘者同时进行测评效率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笔试所存在的严重缺点,如:应聘者的组织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三、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为了更加有效地展开沟通,选聘条件加入方言限制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不管在什么地方,与村民交流时一直使用普通话。有些地区,即使村民们听得懂,也会有意无意地与“村官”产生隔阂,觉得他不是本地人,不够亲切,把事情托付给他不放心。而在浙江、福建等地,方言与普通话差距非常大的地区,一直与村民用普通话交流,有些比较落后地区的村民们听不懂,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村官”交流。所以,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参考藏族地区选聘公务员的要求:必须会双语。加入方言要求,充分站在村民的立场上,为村民着想,这样才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降低学历要求,允许高职类学生报名

实行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就是选拔优秀的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因此,我们要开辟途径,增大选聘范围,不仅仅是集中在大学本科毕业生,还可以像高职类学校毕业生发出邀请。而且,许多本科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聘,并不是真正要为农村服务,而是借助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经历,在以后的公务员考试中能够加分。而高职类学校毕业生心气不像本科生那么高,更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处理村里发生的琐事。所以,给高职类学生一个机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优化大学生“村官”的队伍。

(三)完善制度,推进基层村组织建设

完善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并不是像村民通常情况下看到的“空降”,而是通过规定的程序一步一步产生的。其实,在面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邀请村民代表担任评委,让村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选择本村的“村官”,他们心目中满意的能干实事的“村官”。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合法化。而且,这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村官”,在日后的工作开展中能够更好地配合。更重要的是,农村基层民主能够不断推进。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缺陷,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使之越来越完善。

注释:

①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中国农村观察.2008(3).

篇5:紫庄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我镇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根据省委、市委组织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以培养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带动致富的高素质农村干部为原则,依托我镇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切实把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培养、管理、服务好。今年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到我镇指导大学生村官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我镇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我镇培养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建立帮扶组织,加大组织关怀力度

一是成立工作班子,形成帮扶体系。以镇组织办为主要平台,搞好“结对帮带”活动,逐步建立“镇干部指导、村书记帮带、致富能手联系”的培养体系,初步形成镇领导班子拉动思想建设、驻村干部提升工作能力、村组干部带学农业技术的三股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发展,帮助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严格实施考核,调动工作积极性。以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坚持日常考核、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着重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和现实表现,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发展党员挂钩,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健全村官推优选优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村官进行表彰宣传,树立典型,大胆压担子、交任务,并及时向上级组织推荐。我镇大学生村官张睿同志,由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被提拔为我镇宣统委员,并通过党委换届选举成功进入党委班子,在新的岗位上发挥着更大作用。

二、全力支持创业,发挥带动致富作用

一是结合实际,进行创业引导。紫庄是贾汪现代农业先进镇、是徐州的“菜篮子”基地。镇党委带领大学生村官从紫庄实际出发,重点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引导村官们建设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并建设大棚无偿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为其创业发展定好基调、打下基础。

二是聘请专家,提供技术保障。我镇高薪聘期山东寿光农业技术专家,通过定期召开农技知识培训班、实地考察指导和全方位交流解答,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去年组织全镇村官到宿迁宿城区、泗阳县调研,听取省农科院专家意见,取回了“发展成本低、易操作、效益好的生猪-大棚-沼气立体种养生态循环系统”的创业真经,开拓了眼界,振奋了精神。

三是政策支持,破解创业难题。我镇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实行按最低政策收费,并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和优惠补助;镇政府主动出面协调土地流转问题,三年来先后为青春农庄流转土地80余亩,开通了村官创业的绿色通道;将党建团建与村官创业紧紧结合起来,以创业基地为平台,大力宣传推广,以党建团建促进村官创业的有效开展;发动群众参与到村官创业中来,通过村“两委”宣传号召、村干部带头协助的方式,动员周边群众充分参与。在各方努力下,到2010年底,仅青春农庄一个创业基地便吸纳42人就业,带动群众种植大棚236栋,被评为全市“创业富民示范点”,大学生村官张睿被评为全市创业富民先进个人,李源潮部长来紫期间也对青春农庄取得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青春农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大有发展、大有贡献、大有前途”。

三、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全方位培训拔高。我镇坚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培训和适岗培训,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指导,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专门挑选文化水平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以传、帮、带等形式重点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村官尽快转变角色,了解村情民意,顺利开展推进工作。

二是创新开展跟班学习制度。今年以来,我镇探索建立健全“系列化培训、差别化培养、科学化管理、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先后将4名村官选派到纪检、综治、民政、党政办等部门跟班学习,使每个人都能熟悉一门工作,掌握一门技能。

篇6:大满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总结

自2009年我镇分配来大学生村官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注重实践与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培养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他们当好农村政策宣讲员、远程教育管理员、便民服务代理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科技信息传播员,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引导他们在基层锻炼成才。现将主要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来到我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共有2人,均为男、本科学历,分别任城西闸村主任助理和新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二、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及运用

(一)强化帮带关爱,促进角色转变

一是建立结对帮带制度。针对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不了解,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等实际,由镇党委副书记负总则,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并由村“两委”负责人帮带,及时带领大学生村官走村入户,全面熟悉农村镇情村貌,传授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帮助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尽快转变工作角色、进入工作状态。二是建立推动考核制度。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

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三是建立列席旁听制度。镇党委结合实际情况,让大学生村官列席镇党委、政府有关会议,了解本镇及区上的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帮助其尽快熟悉并掌握上级动态,推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建立多向交流制度。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询问、书面交流等形式,在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间搭建起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及时关心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

一是实行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镇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二是强化岗位锻炼。在进村工作前,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机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适应性锻炼,通过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摸索,进一步了解所选派村的基本情况、熟悉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处理公务的基本程序等,为其顺利开展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今年,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安排召开“村官”座谈活动,让实职村官与大学生村官一起交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展示才能、交流思想、探讨工作的大舞台,使其在参与座谈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将理论与实际,村情与镇情、自身与农村结合得更为紧密,自身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

一是“压担子”。镇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政治理论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减负担”。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更好融入农村工作环境,镇村两级组织积极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指引,帮助其减小工作压力和阻力,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四)强化督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职

镇党委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搞好二级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同时,采取定期督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目标完成等情况,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五)强化考核激励,树立创先争优意识

推行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制,考评实行半年一考核评议、年终综合评议的方法,以平时测评和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考核由镇、村共同组织完成,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向

所在村进行述职,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再由镇、村对其作出综合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组织推荐的重要依据。从而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的争优进取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培养,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科学合理制定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采取远程教学、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田间授课等方式,建立完善岗位培训等制度,定期对其开展政治理论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教育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提供现实的培训环境和平台。二是开展定期评比。以“发挥特长好,发展思路好,带头致富好、目标完成好、群众反映好”为标准,定期开展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评比表彰活动,增强其在传播新知识、传授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信心和能力,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发展农村的积极性。

(二)注重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建立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初,要求大学生村官与其所在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任务,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改进管理办法,加强村官的自我管理。

尝试以村官管理村官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意识的养成。三是实行“双述双评”制度。每年底,组织大学生村官向所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述职,并接受测评。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及时进行疏导教育。三是加大培养力度。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村级换届时,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及时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推上村主要领导岗位。四是建立相应的大学生村官关爱制度,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如村官按照政策规定在报考公务员等前,结合实际,做出弹性相对大一些的时间安排,确保“工学”两促进、两不误,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在农村工作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篇7:大学生村官年度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十七大” 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深刻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本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注重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农村、农民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我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向干部群众请教,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群众信任,领导满意的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二、注重实践,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

1、做好书记助理,协助党支部搞好党建工作。协助村 “两委”做好村内其他工作,同时协助村委会搞好村政建设,推进村党务、政务及时公开。

2、积极参加“两委”会议,做好村里的文字处理工作。 学习整理村里的党支部会议、党员大会记录和村委会等会议记录。负责了村民信息表的录入,完成了新一届换届选举的相关材料的整理和汇总上报工作。

3、认真完成镇组织办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工作日志。

三、工作中的不足,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处理很多问题不能得心应手。

2、创新能力还不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创造性的建议和工作方法,因此工作就显的比较被动。

3、还留有一些学生时期的自由散漫作风,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自我约束力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加强学习,明确工作目的,服务群众。工作中保持低调,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习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努力地协助好领导工作,宽领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服务于领导、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村民。参加工作以后,我认真学习了农村工作相关的各种书籍,了解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加强了党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学习了解了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篇8: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与思考

通过对乡镇街道和村 (社区) 的深入调查, 我们也发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有:

一是基层认识不足, 对大学生“村官”职责、任务安排不明。基层认为是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服务是上级强加的任务, 缺乏主体意识, 安排杂事的比较多, 主要是文秘、打字、复印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许多大学生“村官”长期被乡镇街道机关借用帮助工作。有些乡镇街道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村官”留在村里。大学生“村官”真正参与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社会管理等事务较少, 也不能进入村级组织的决策管理层, 成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或能成功创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时, 农村基层把大学生“村官”看作“万能人”, 过高的期望值和使用的实际结果形成较大距离后就易把大学生“村官”边缘化。

二是基层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缺乏有效举措。尽管目前全市已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办法, 但大部分乡镇街道都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的培养和日常管理办法。乡镇街道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相关理论培训、工作心得交流和研讨的活动较少。乡镇街道对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也普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的按照乡镇机关干部进行管理考核, 有的甚至走形式、跑过场。

三是大学生“村官”角色转换慢, 工作难以深入。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大学校门, 一下子到农村工作后, 从单纯悠闲的校园生活到繁杂琐碎的农村工作, 从热闹繁华的都市生活到偏僻冷清的乡村生活, 这种落差让大学生“村官”一下子无从适应, 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 工作上思路不清, 理不出头绪, 生活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的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以为是, 眼高手低, 做事不商议、遇事不请教, 完全凭着感觉走, 以至出现不该有的工作失误, 造成工作被动或难以开展。有的把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当作唯一选择, 在基层工作和生活不安心, 不专注, 心态浮躁, 缺乏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

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 我们提出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一方面,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认识党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关心大学生“村官”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 要让大学生“村官”清醒地认识到选派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国家给的一个锻炼成才的机会, 农村基层是熟悉社会、了解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 是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发现人才的重要阵地,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选择。

2 建立机制, 强化培养

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 应尽快让“村官”归位, 明确其工作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专人管理, 给每位村官配一名实践指导老师, 交任务、压担子, 通过理思路干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优势设计并承担课题实施等具体指导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勤学、勤看、勤听、勤干勤悟等“五勤”上下功夫, 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上下功夫, 以工作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素质, 真正成为有较高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熟悉农村、懂得管理、善于发展的现代“村官”。

3 加强考核, 注重激励

一是政府部门可将大学生“村官”管理纳入乡镇工作考核, 用制度来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使用;二是乡镇村等具体使用管理大学生“村官”的部门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 定期对村官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 对考核优秀的村官优先推荐入党和给予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 在事业单位招考中记入一定分值;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 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 (特别是乡镇机关公务员) , 对考核不称职或考核表现一般的, 三年期满可予以解聘;四是可进一步面向大学生“村官”加大招考力度, 乡镇现有的事业干部结构已经趋于老化, 可招考录用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事业单位人员, 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还可推荐选拔为乡镇 (街道) 团委书记、妇联副主席等职;搭建平台、提供指导服务等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通过就业培训、就业介绍等积极引导另行择业。

摘要:选聘大学生“村官”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培养基层年轻后备干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建议。

篇9:镇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深远意义

(一)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农村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和各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大学生“村官”在党内重大活动、推进党内民主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

(二)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负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老娘舅”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为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创设平台。选聘优秀大学生任“村官”,让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储备力量。经过锻炼,从中选拔出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镇干部队伍,为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创设了平台。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难点分析

(一)从选聘质量来看,严把“入口关”还不够。当前,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比较偏重于大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有相当一部分不愿长期扎根农村,而是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在松江区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部分人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准备。所以,严把“入口关”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远大理想为农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性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纯洁性。

(二)从大学生的适应性来看,在农村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首先是语言不适应。松江区这次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有7人是外省籍的,他们在村工作半年来,依然存在与村民群众沟通说不上、听不懂的情况,在走访、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也坦陈语言是近期内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需求不适应。村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专业上能与“三农”对口、综合素质较高、踏踏实实、愿意长久在农村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但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工作不适应,不能做到长期扎根,对村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储备干部的培养等都带来不利影响,这对矛盾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三)从政策待遇来看,还难以体现因地制宜。与松江浦南地区的村干部待遇相比,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已高于村“两委”副职干部,更高于镇自主招录的大学生村干部,这样的政策设置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挫伤了现职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选聘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满后,如果留在村里继续工作其经济待遇势必会有较大的减少,对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影响。因此,在制定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给基层一些自主权,以体现因地制宜,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几点思考

(一)抓好政策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人往高处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在政策上可以作一些引导,让大学生“村官”感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上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农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是真正的“高处”。要鼓励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加大扶持创业的力度,在经济上适当补贴,在信息技术、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到在农村大有作为。在待遇措施上要因地制宜,在生活上要悉心关怀,妥善安排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的各类福利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确保待遇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考虑平衡性,不能顾此失彼,避免人为的矛盾;要考虑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中组部和上级党组织明确规定的政策不搞重复叠加,关键是要把现有政策用好,通过制定一些评价机制来规范,防止出现不公正的评价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的前提条件。

(二)抓好帮带教导,让大学生“村官”锻炼成才。大学生思路开阔、朝气蓬勃,许多大学生“村官”胸怀大志,渴望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刚刚踏上社会,很多价值观、理念还没有转变,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还不太了解,适应性相对较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要有胸怀,既能热情接纳他们,又要为他们创设条件,尤其是做好言传身教,让他们尽快适应和成熟起来。首先是要建立结对帮带的制度。根据每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发挥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干部帮带制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村。镇党委还可以设立指导员、联络员等,加强指导和辅导,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是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采取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经验传授等形式,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上级党委组织的一些讲座、报告等可以请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也可以专门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村官”沙龙等,加强交流、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三是要建立挂职锻炼制度。上级党委的一些涉农部门,可以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一些工作;上级党委一些大型的阶段性活动,如党内的集中性教育活动等,也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一起参与,有意识地培养,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抓好发展指导,让大学生“村官”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健康发展,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非常重要,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创设一些平台,有针对性地树立一些典型。定期组织交流,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确定一些主要的发言对象,通过交流思想体会、工作经验等,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勉励,扬长补短,并要发现一些好的苗子,这是各级组织部门的责任,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责任更重。同时,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进行激励,各方面确实表现突出的可以推荐进入党代表或人大代表候选人等,在政治发展上指导他们健康成长。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来激励,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通过简报、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予以宣传,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先进、争创典型,树立当代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四)抓好管理督导,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健全定期联系制度,层层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台账,一人一档,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学习、考勤、奖惩情况,定期分析他们在思想、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跟踪不断线、管理不放松。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模式,实行定期考核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综合比较和全面衡量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和掌握工作实绩,注重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官”的去留以及奖惩结合起来,激发其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业热情。把督促检查贯穿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全过程,建立区(县)、镇(乡)、村三级督查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定期不定期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组织部

上一篇:徐强、孙建设同志简要事迹下一篇:有关魅力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