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2024-05-02

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县政府:

近年来,县人社局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事、劳动保障法规政策,以人事人才、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事工作方面:

一是以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的贯彻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先后逐步推行了公务员考核、交流、培训、辞职辞退、竞争上岗制度。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积极稳妥地启动实施了县政府部门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正常晋升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09到11年,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中通过考试、考核为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名,申报了县政府部门公务员招录计划,安置招录公务员人,组织实施了报考我县农业、卫生、教育等职位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考生的招聘考试工作,为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们通过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再全面实施的办法,在全县事业单位中推行了以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全县个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岗位设

置管理,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实行了聘用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县基本形成了国家公务员队伍、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分类管理的格局。

四是认真落实工资福利政策。按照国家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通知精神,我县制定并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意见》,对津贴补贴项目进行了清理。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县绩效工资实行办法,全县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运行平稳。

通过探索实践,不断修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劳动保障工作方面:

一是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多方采取措施,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纳入目标任务考核,组建了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南郑县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每年都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两场大型招聘会,成功的向江苏,广东,天津和市、县内当地企业招聘了一批人才。促进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交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2011年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540个。今年第一季度开发公益性岗位770个,目前已安排困难就业人员650人;为了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去年先后为140

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71万元;在用足用活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方面,启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2009兑现社保补贴 1906人,补贴金额817万元;对新申报的零就业家庭采取“申报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为了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充分整合县内各类培训资源,2009年全县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24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200人。举办农民工培训159期,培训外出务工人员1.7万人次。8月份根据市上安排,开展了创业培训代金劵试点工作,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300人;在做好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作起步早,规模大。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4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8万人次,创劳务经济收入12.74亿元,二是启动了县、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县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在省市人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5月主体封顶,室内装饰、网络和空调安装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大门建设和院内场地平整,预计今年4月底前投入使用。

在全力做好县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同时,我县启动了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2009年4月,县政府印发了《南郑县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全县30个乡镇,依据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三类,Ⅰ类乡镇12个,大厅面积不少于90㎡。Ⅱ类乡镇6个,大厅面积不少于70㎡。

Ⅲ类乡镇12个,办公面积不少于50㎡。厅内办公布局和厅外标识全县统一,从去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完成。目前已有12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完成建设投入使用,有10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建设中,有8个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即将开工建设。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工作,我县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全面启动,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目前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1个单位,累计参保 1503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5个单位,累计参保2786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080人;失业保险参保176个单位,累计参保12131人;工伤保险参保70个单位,累计参保12314人;女职工生育保险参保397个单位,累计参保15187人。

尽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一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由于企业拖欠养老保险金数额较大,制约了改制步伐,影响了退休人员的待遇;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中,由于县乡财政困难,省市补助资金不足,造成了资金缺口偏大。我们相信有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做的更好。同时,也衷心希望省市领导多来我县走走看看,指导我们的工作。

篇2: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2012年3月6日

近年来,项里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人人有工作,人人有保障,处处有和谐”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有声有色;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就业培训、企业用工、养老保障等各种实际工作,不断满足居民实际需要;坚持“以民为本、真诚服务”的理念,积极加强硬件建设,及时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该所连续5年荣获全区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10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宿城区“服务企业用工”先进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宿迁市“市区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征缴突击月活动” 先进单位;被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全省农民工综合服务示范单位”等称号。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深入开展。

为让居民熟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积极参保,我们组织30人专业队伍,分成6个小组,深入到居民家中,宣传医保 1

新政策,设立宣传点,在主要路段悬挂横幅20条,发放宣

传材料19000余份,流动宣传车、小喇叭、入户登记,做到

家喻户晓,提高居民主动参保率。为了及时做好宿迁学院学

生参保续保工作,派出专人到学院各系进行联络。做好学生

参保各项工作,建立参保档案,按时发放证、卡,受到师生

好评。2012年全面超额完成扩面8332人,续保缴费25600

人,完成任务141%,医保费用100%入库,超额完成上级下

达的目标任务,受到上级表彰。

2、强化政策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积极开展

各项就业服务工作,为辖区余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

证》;为余名失业人员办理报道手续,并开展了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与解释工作。大力宣传,为下岗失业人

员、城镇新增失业人员提供资询,发放宣传材料到10个社区居委会;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为他们提供

“syb”创业培训班。免费职业介绍余人,回答政策咨询

2500人次。建立建全各项台帐管理制度,对城镇失业人员、求职人员、4050人员、就业再就业台帐进行登记。失地农民

技能培训完成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下岗再就

业人员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认证退休人员余人。

3、扩大就业渠道,积极推荐就业。为了促进辖区失业

人员就业,我们每年及时组织辖区劳动力人员参加市区企业

招聘会,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促进就业;主动与上级人社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与所辖的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掌握岗位信息,及时地将岗位信息通过电子屏和张贴的形式或电话、传真形式发布到各村居,或根据所掌握的失业人员的技能状况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直接通知失业人员参加岗位应聘。采取调查、推荐就业、跟踪建档等方式,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共为可成科技、恒力

集团等20多家企业1200余人提供了就业推介。

4、认真调查,困难就业群体不断得到援助。2011年我们摸清了辖区困难就业人员的底数,经调查认证困难人员

600多人,并相应建立了工作台帐,同时在工作中优先对他

们给予帮助。

5、加强沟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断完善。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上,我们及时将有关企业退休人员政策在社区信息栏、宣传栏电子屏以及醒目的路口进行宣传,使大家了解具体内容,争取做到家喻户晓;耐心解疑释难,对退休人员的疑问和咨询,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直到服务

对象满意。

6、认真组织,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正在深入开展。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专题会以后,我们街道迅速

安排,成立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居委

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对经办人员进行培

训。认真细化分解任务,居委会组织专人负责入户调查、参

保登记、发放宣传单,做好居民耐心、细致宣传工作,做到

一户不漏,一个不少,力争在3月底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失业人员就业难仍然存在。失业人员大多就业技能不强,择业要求过高,“等、靠、挑”依赖思想严重,而有的失业人员就业愿望不高,造成了“有人没工做,有工没人做”的闲置现象;大部份工作对年龄的限制,致使“4050”

失业人员就业率偏低。

2、城镇医疗保险续保难度大。城镇医保面不断扩大,因房屋征收、升学就业等因素,辖区人员流动增加,城镇医

疗保险续保难度不断加大。

3、社区协理员同工不同酬。目前市、区在社区分别有

协理员,市招协理员每月增加工资500元,而区协理员没有

增加,严重影响积极性。

4、基层人社工作创新动力不足。基层分管人社工作领

导和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不多,创新意识不强,思路不宽,办

法不多;上级人社部门对基层工作分项具体指导不力,创新

成果不多。

5、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有待加强。目前企业退休人

员按户籍所在地服务,因住地变化,辖区和社区存在“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现象,需要按居住地就近开展服务,以方便企业退休人员生活。

6、劳动监察工作有待加强。上级人社部门对基层劳动

监察缺乏指导,街道劳动监察工作没有认真开展,上级来检

查,临时做基础账册,数据不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扎实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强督促指

导,强化社区居委会和人社站工作人员责任,定期听取汇报,切实加快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度。

2、扎实推进城镇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参保意识,提高城镇医保参保率,并动员他们做好续保工作

进一步完善本辖区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3、扎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依托辖区企业,联合积极挖掘就业岗位,创建良好就业平台。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的“syb”创业培训和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搭建“培训—就业”绿色通道。加大宣传力度,举办职业指导讲座,转变失业人员择业观念,改变失业人员的“等、靠、挑”等择业陋习。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失业人员自谋

职业,让他们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4、努力搞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做好跟踪

篇3: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2010年1月19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对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做好2010年工作提出要求, 副省长史济春出席会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回顾总结了2009年工作, 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并突出强调2010年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将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 落实民生为本、人才忧先的工作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刘应堂作总结发言。

一、会议关键词——“成绩”

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河南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牢牢抓住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团结奋进, 狠抓落实,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李克给予充分肯定, 郭俊民进行了系统总结:

1. 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十件实事”、农民工就业服务八项专题活动、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专项活动, 调整社保政策, 实行“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 积极帮助企业减负稳岗, 确保了就业局势基本稳定。2009年,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8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39.3万人, 困难人员再就业15.7万人, 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率达到85.1%, 全省950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 同时新增转移就业103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超额完成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2.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将应保未保的城镇企业和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开展, 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 月人均增加122.92元, 养老金平均水平由全国排名第21位提高到第19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 河南省21个县 (市、区) 进入国家第一批试点, 向着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3.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引智合作取得新成效, 省外专局共执行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36项, 聘请外国专家1850人次;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培训农民工60多万人, 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共培训58.7万人, 选拔技能人才9.9万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取得新成果, 新增院士2名、全国杰出人才1名, 选拔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名;深入推进“两转两提”, 扎实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 促进了全省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进。

4.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

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 全省3.5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中, 82.9万教职工和25.4万离退休人员的绩效工资基本兑现;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成效。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会议关键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河南省今年城镇需要就业人员将达到210万人,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会议指出, 2010年工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实施就业促进计划, 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1.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要重点围绕挖掘现有企业潜力、发展服务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灵活就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工等五个方面,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0万个。

2. 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延续并深入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力争为困难企企业减轻负担11亿元, 帮助稳定就业岗位70万个;对因经济形势影响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建立分类帮扶制度, 开展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活动;健全完善就业失业监测制度, 及时掌握各类企业、各地区就业失业变化情况;加强失业调控, 健全完善失业预警制度。

3. 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力度, 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放宽创业领域和准入条件, 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门槛;强化创业服务, 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 大力开展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大力开展创业促进活动, 推动创业孵化园区建设, 为创业实习人员提供实习场所和政策扶持并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

4.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

认真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万企千场”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等八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活动, 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组织开展春季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专项援助、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援助活动, 促进以“4050”为重点的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坚持“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强化技能培训, 实行品牌带动, 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维权专项行动、就近就地就业专项服务、省际劳务协作、扶持返乡创业等就业服务, 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就业100万人。尤其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 尽快制定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范家庭服务业的行业标准, 推进中心城市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建设, 引导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 创造更多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工作岗位。

5.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职能的整合,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扩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加强对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维护市场秩序, 引导和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会议关键词——“社会保障”

河南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会议强调, 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 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

加强工作指导, 强化协调配合, 尽快理顺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县乡经办机构, 积极推进扩面。严格规范经办管理, 大力推行新农保统一应用软件, 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制度建设、基金监督等工作。完善并落实被征地农民、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保障制度, 切实做好新农保、被征地农民、库区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工作。

2. 继续做好扩面征缴工作。

以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为重点,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政策, 完成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二期任务。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 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3. 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

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积极开展医疗、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和失业保险市区统筹试点工作;继续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办法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城镇无工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 尽早实现应保尽保;尽快研究制定转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 配合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下作, 推动个人账户基金规范运营;着力研究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障、“老工伤”等突出遗留问题;积极探索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试点工作;探索城镇居民生育保障办法, 将未就业城镇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医疗费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4. 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合理调整医疗保险待遇;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计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 确保各项社保待遇落实。

5. 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

巩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成果, 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认真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回头看”、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企业年金投资和新农保试点基金管理情况等专项检查;在全省推广社保基金监管统一应用软件, 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研究探索建立河南省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评价体系和社保基金问题档案, 提高社保基金风险控制能力。

6.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深入开展“数据质量年”活动, 落实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经办队伍素质, 加强经办机构制度建设和服务窗口建设, 尽快实现省、市、县三级经办机构信息联网, 推进社保经办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

四、会议关键词——“改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在深化改革方面, 会议进行了重点安排。

1.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

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积极配合做好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调研工作, 以及向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工资福利倾斜政策、拟定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特殊岗位津贴、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试点工作。二是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检查指导, 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认真研究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问题。三是进一步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落实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 继续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 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督检查, 研究拟定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指导意见。

2.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一是突出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 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力争年内基本完成省直、市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力度, 除特殊职位外, 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加强对招聘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提高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职称评审工作, 构建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研究修订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 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聘期管理办法。调整和充实评委专家库, 进一步理顺职称考试管理体制, 试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集中办理。

五、会议关键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 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强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 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 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研修平台, 推进技工院校集团化改革;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 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大力开展创业培训, 完成各类创业培训6万人, 组织推荐1000各创业项目, 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研修平台, 完成转岗失业人员培训45万人。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统筹做好专家、留学人员、博士后三项高层次人才工作,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组织实施有河南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三是做好人才流动开发工作。建立完善人才交流相关制度和优惠政策, 做好人才流动开发和服务保障工作。四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鉴定工作。

2. 深入推进“两转两提”,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 做好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建立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和完善公务员选用、退出机制;建立全省机关中层空缺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二是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新一轮公务员大规模培训, 制定“十二五”公务员培训纲要, 加强公务员“四类”培训, 加快推进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建设, 打造公务员培训服务平台。三是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研究制定河南省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 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加大引进和培训力度, 推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急需人才, 为现代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方面, 提供人才支撑。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区域经济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执行好244项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加大引智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二是切实提高出国 (境) 培训的质量和效益。重点组织实施“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人才培训”等培训项目, 加强出国 (境) 培训管理, 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进一步创新引智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文教专家资格单位培训机制、外国专家表彰激励机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工作鼓励机制等。

六、会议关键词——“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是人才的和谐。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军转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方面, 会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部署。

1.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就业维权并重, 深入做好农民工工作。围绕就业服务、劳务输出、权益维护, 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农民工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利。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所和劳务市场建设工作。二是指导监督并重, 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继续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 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三是调解仲裁并重, 积极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加强调解仲裁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仲裁办案制度, 加强调解员、仲裁员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四是预防惩罚并重,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应急反应机制和执法能力建设, 切实做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查处工作。

2. 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工作, 促进社会稳定。

一是妥善安置军转干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办法, 实施“阳光安置”, 确保接收安置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加强和改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四是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进一步强化解困稳定目标责任制, 建立集访查究机制, 完善集访化解和情报信息预警机制。三是加强平安河南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维稳工作, 抓紧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和诉求进行梳理, 集中力量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加大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隐患的排查力度, 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事件, 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回眸2009年, 无论是事关全省大局的就业和社保工作, 还是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 都有人力资源社保工作者忙碌奔波的身影, 都有人力资源社保工作者为改善民生建言献策的声音。一件件掷地有声的调研报告, 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政策计划, 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2010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 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 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辛勤工作, 有既放眼长远又切合实际的规划蓝图,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必能在新的一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4: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一、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483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8.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8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2.4%;全市安排零就业家庭388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268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7.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024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5.9%。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設日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17715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2.4%,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1414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27.95%;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1688人,当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0995.9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0.32%。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全县10个乡(镇)全面铺开,农民参保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参保人数144095人,参保率81.74%。右江区、田东县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为116595人、440573人、93402人、92434人,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0.51 %、107.5%、103.8%、102.7%;全市征缴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分别为4006.6万元、22965.6万元、1376万元、1126.2万元,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90.79%、127.6%、154.6%、126.5%。

(三)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制定了百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铝工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进展顺利;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市专业技能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人次;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全年通过初级职称1740人,中级职称1450人,高级职称234人。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共开展 156场职业技能鉴定,13826人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其中新增技师121人,成为全区首个提前完成新技师培养鉴定任务的地级市。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四)引进智力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铝工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又一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铝冶炼人才小高地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挂牌成立;完成“番茄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创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在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引进以“壮乡河谷”为代表的农产品产销企业110多家。

(五)人事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净化考试环境,认真抓好广西考试录用公务员另行组织6581人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考录工作;完成全市机关调任、选调和置换、试用期满的新录用公务员及军转干部等置换人员184人的登记审核批复工作;组织3869人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办理217个单位945人参公审核手续;各种职称考试进展顺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聘用制度推行范围,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六)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解困工作。完成军转干部安置25名,其中自治区调剂1名,计划分配安置12名,自主择业安置12名,随迁随调家属2人;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金207.8万元;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广大企业军转干部总体思想稳定。

(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建筑、水电行业建立并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全市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帐户金额累计达723万元,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7.8%。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33件,已结案232件,结案率99.5%;受理劳动举报案件413件,结案398件,结案率96.4%。通过劳动监察执法,督促用人单位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2348.3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58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2655.98万元,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八)为民办实事工程提前完成任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中,由市人社局承办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工作已于2010年6月底全部提前超额完成。至2010年6月底,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1428人,参保率90.7%,全市17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1452名退休人员和367家困难企业的11495名退休人员,共12947人登记参加医疗保险。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已达440573人。

(九)政务公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政府行政审批电子监管监控,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审批进入系统项目35项,受理33869件,办结33869件,评议率100%,满意率100%,无投诉件。

二、主要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这一主线,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努力推进职能融合,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确保了新局组建平稳过渡,各项工作有效衔接顺利推进。

(二)坚持任务观念,狠抓落实。市人社局党组勇于创新,大胆提出“到2010年10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目标。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各县(区)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市局领导联系县(区)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方法”,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和召开工作运行分析会,采取超常措施、超常办法、超常力度解决困难和问题。到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三)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级人社部门紧扣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分类施策,逐一攻破难点。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加大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力度,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旱区劳动力、整村推进村屯劳动力、大石山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社会保险方面,全力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认真抓好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0年12月又启动右江区、田东县的新农保工作。狠抓社保基金和就业资金管理,确保基金和资金安全运行。在劳动关系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收支办法,在建筑领域试行不欠工资和工程款承诺制度等。

(四)坚持带好队伍,优化服务。各级人社部门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开展创先争优转变作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强化干部职工队伍纪律教育和组织管理,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不断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坚持舆论引导,接受监督。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上级工作动态,大力宣传本部门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做到各媒体有字有声有影,积极营造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坚持培育典型,创出特色。2010年“人才小高地”、“创建和谐工业园区”、“创业之星”等工作取得新突破,创出百色特色,工作成绩得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充分肯定。

三、全力做好2011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做好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充分就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全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4050”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和边境村屯富余农村劳动力、残疾人员、享受低保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农村新生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水库移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用好用足就业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培训机构建设。推进边境村屯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程,加强边境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

(二)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基金稽核,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努力研究解决弱势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问题,着力解决 “老工伤”人员问题。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工作;做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2011年扩面的重点在未参保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人员;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实施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完善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工作,继续推进异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试点。全力推进田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统筹抓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右江区、田东县的工作。

(三)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稳妥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建立有效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抓紧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程。

(四)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公务员选用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转安置工作。大力推进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第二批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工作,做好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扎实做好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完成年度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六)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职能,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劳动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开发与交流合作。

(七)加大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创新引智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工作力度,申报2011年农业、医疗等三个引进外国专家到百色解决技术难点项目。

(八)健全制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举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网上人才市场,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继续抓好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实践基地计划工程,积极引进铝产业发展人才。

篇5: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9月2日)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又是新局组建后正式运行的起始之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服从服务大局,立足部门职能,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条主线,大力促进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夯实基层基础,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多措并举抓就业,就业民生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来,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定和促进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1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3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85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88 %、92%、89%;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20人,占目标任务的89 %,“零就业”家庭就业实现动态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全面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训、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失业人员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五大培训工程。到目

前为止,培训总人数达8800人,占目标任务的70%,使培训质量和就业质量同步提升。

二、强力扩面抓征缴,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强化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基金入库步伐加快。1—8月,社会保险费征收27114万元,占年任务的98%,同比增长18%,是历史上最好水平。企业养老、机关事业保险、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征收13600万元、5967万元、304万元、2832万元、121万元、180万元,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征收1976万元,新农保基金征收2134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72%、98%。扩面工作有力推进,前8个月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8090人,其中企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人数1600人、1350人、1680人、2160人、1300人,均达到预期目标。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5000人,占年任务的113%,新农保参保人数达39.1万人,参保率达109%。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即将启动,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的目标。

三、立足规划抓人才,人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开展“三支一扶”的招募工作,全市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预计10名。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工程,引进初、中级等优秀人才52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四、完善机制抓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推进。继续扎2

实抓好《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坚持依法招录公务员,全年招录40名,考录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认真组织开展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本着“精、细、严、准”的原则,确保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公平。2010年公务员参加考核人数1695人,其中优秀169人,称职1511人;事业单位参加考核12809人,其中优秀1435人,称职11403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以卫生事业单位为重点,制定了《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目前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展顺利,有效实施。

篇6: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双台子区2011年8月底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发布空岗信息6000条,实际完成8267条,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37.8%;市下达年计划就业总量14000人,实际完成15452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10.4%;市下达年计划劳务输出1000人,实际完成1889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89.9%;市下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市下达年计划创业带头人80人带动就业500人,实际完成创业带头人96人带动就业61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0%、122%;市下达年计划培养创业小老板500人,实际完成607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4%;市下达年计划创建社区就业实体600个,实际完成570个,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5%,预计年底前完成创建社区就业实体600个;市下达年计划创建社区就业实体从业人数3000人,实际完成280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3.3%,预计年底前完成创建社区就业实体从业人数3000人;市下达年计划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服务业实现就业 2900人,实际完成310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6.9%;市下达年计划培训9000人,实际完成1092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其中:市下达年计划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实际完成366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2%;市下达年计划培训进城务工农民1500人,实际完成181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市下达年计划培训在职职工4500人,实际完成544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市下达年计划创业培训350人,实际完成42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0%;共审核、申报小额担保贷款11户,申请贷款资金60万元,预计年底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回收率达95%;市下达年计划检查用工单位110户,实际检查170户,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54.5%;市下达年计划上报就业工作信息60篇,实际完成92篇,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50%。

目前,双台子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下达年计划任务指标。主要做法:一是认真落实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及盘人社《关于开展2011年“春风行动”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盘锦市就业服务进校园走社区活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同时,召开全区就业再就业专题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春风行动”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二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岗位开发,实现新增就业15452人;三是狠抓落实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共扶持潘玉英等96名创业带头人,培养末就业高校毕业生赵 爽、下岗失业人员张美玉等607名创业“小老板”;四是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如:区本级财政投入就业专项资金400万元;五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确保困难家庭大学生登记失业当年实现就业;六是扎实有效地开展普惠制培训工作,培训各类人员10920人,其中:针对农民工开展培训34班次,培训后就业率达90%;七是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全区9个街道(乡)劳动保障所、57个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12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开展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八是切实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二、社会保险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总量28100人,实际完成2607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3%;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2900人,实际完成21693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5%;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20455人,实际缴费1761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86%;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扩面3000人,实际完成2191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73%;市下达年计划征收企业养老保险金10015万元,实际征收5910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9%;其中:市下达年计划征收统筹基金6200万元,实际征收3961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4%,市下达年计划征收个人账户 基金3815万元,实际征收1949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1%;市下达年计划企业离退休人员5200人,实际离退休4377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84%;市下达年计划支付养老金6580万元,实际支付养老金3924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0%;稽核率和调查率达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100%。

全区60周岁以上享受新农保退休待遇有4188人,发放养老金1,413,749元;参加新农保缴费人员有6317人,已交纳养老保险金1,706,388元。

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2356人,征收养老保险金1493万元,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100%。

市下达年计划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4000人,实际完成2577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4.4%;市下达年计划新增企业参加医疗保险500人,实际完成175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350%;市下达年计划工伤保险扩面1500人,实际完成87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8.3%;市下达年计划生育保险扩面1500人,实际完成882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8.8%。

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失业保险参保12000人,实际完成12788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7%;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失业保险扩面1400人,实际完成956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8.3%;市下达年计划征收失业保险金120万元,实际完成189.9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58.3%;市下达年计划支付失业保险金280万元,实际支付失业保险金71.6万元,完 成年计划指标的25.5%;市下达年计划新增享受失业保险待遇500人,实际完成141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28.2%;市下达年计划稽核企业参加失业保险3750人,实际完成3236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86.3%;市下达年计划稽核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88人,实际完成324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72.3%;

市下达年计划征收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40万元,实际完成26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5%。

预计双台子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达年计划任务指标。

今年前8个月社会保险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二是认真落实省、市社会保险会议精神及盘政《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盘人社《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巩固和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专项行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盘劳保组《关于印发<加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三是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立双台子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人社、财政、地税、工商、文教、宣传、公安等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强力推进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四是大力开展稽核工 作,由地税局、劳动监察大队、社保局等单位,对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进行日常和重点稽核,提高企业的缴费意识,促进企业按时、足额缴费,有效遏制企业少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和新农保工作。

三、劳动关系和执法维权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执法年检企业330户,实际完成334户,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1%;市下达年计划常规检查企业330户,实际完成334户,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1%;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7.6%,实际完成96.7%,预计年底前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按照市政府[2009]9号文件精神,到目前,全区收缴20户建筑企业工保金675万元。

今年前8个月,双台子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有效推进维权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区劳动监察大队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其行政执法手段,配合地税、社保部门到企业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养老保险扩面2191人;二是建立完善8个三级网格,每两个网格配备一名监察人员指导工作,共采集企业信息2440户、录入企业信息2140户;三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力度,执法检查了16户建筑企业,涉及职工4500人,其中:对8户建筑企业下达了整改 指令;四是认真接访、受理上访案件,共接待来访200余人次,受理上访案件2件,结案率100%,其中:清退风险抵押金500元,追讨拖欠劳动者工资137855元,涉及劳动者63人;五是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力度,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应签订劳动合同人数的96.7%,劳动合同备案率达100%,已签订的集体合同备案率达100%。

四、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今年,双台子区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各项公务员管理制度。一是认真做好考试录用工作。全区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坚持凡进必考,组织、人社部门根据核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调配人员,凡是无空编的单位一律不允许调配干部,严格控制超编进人,今年,全区经省、市公开招录公务人员11人;二是强化公务员考核工作,全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1538人参加考核。确定优秀等次181人、称职109人、合格1229人、不合格1人、不确定等次18人(16人见习期,2人行政记大过处分),6人未参加考核;三是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继续严格执行竞争上岗制度,全面推行各单位中层领导职务竞争上岗,有20人通过竞聘到中层任职,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加强交流转任,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务员的锻炼成长;四是积极开展公务员基本功能力培训,组织全区公务员重点学习《公务员基本功训练》,认真做好今年全市公务员基本功暨公务员法知识竞赛的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提升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干部业务经办能力。

按照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今年重点推进医药体制改革。2010年2月10日,区政府下发了《盘锦市双台子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双区政发[2010]6号)。按照区政府文件精神,双台子区东风、铁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0年2月23日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共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一是实行领导职务聘任制;二是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全员聘用;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是全区建立了以服务质量、数量、纪律、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五、人才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登记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安置率95%,实际安置率100%;市下达年计划高校毕业 8 生就业率95%,实际就业率95%;市下达年计划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4家,实际完成3家,完成年计划指标的75%,预计年底前完成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4家。

目前,人才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下达年计划任务指标。主要做法:一是根据市里下发的《关于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的通知》精神,选派一些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同时,根据省里有关“三支一扶”工作的要求,又征集了2个“三支一扶”农村工作岗位。在9月份,这20名大学生将全部上岗工作。另外,全区对未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还采取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就业推荐、就业见习及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阶段性安置等援助措施,确保全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年底前100%就业;二是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下发的有关大学生就业文件精神,全力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逐步搭建为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实现自主用人、自主择业的平台,有效的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减轻就业压力;三是2010届高校毕业生已通过国家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教育系统招考、人才市场交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以及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基本实现就业,就业率约为95%。对于2011届毕业生,全区根据国发[2011]16号、(盘人社发[2011]81号)等文件精神,有针对性的组织开 展各项活动。为区域内的规模企业及一些民营企业(双益百货、永利房地产、荣华物流、耸正公司、华塑集团等)相继推荐了相关专业80多名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也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我们还认真组织、积极联系区域内的耸正公司、宏业石化、华塑集团等几家规模企业,为其召开专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同时,还与市人才服务局相关人员一同为其召开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座谈会。这样以来,更有利的促进了我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了就业率;四是有效的利用已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以双益百货为主的大学生示范实习基地,共吸纳大学生65人。

篇7: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并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机关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荣誉,鞍山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原市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4大项、7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主要包括: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2368人,完成年计划的115.5%;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317.6%和316.3%;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797户,3269户棚改回迁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双就业;全市稳定就业率达71.8%;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缴费率达90%,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0.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3.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3、农民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头人43人,有24.8万农民工在我市就业;实现农民工普惠制安全技术培训11537人;签定劳动合同率8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63184人、参加工伤保险75090人,完成省计划的101.5%;有2300名农民工在城市落户,9495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内学校入学;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230万元;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510.14万元。全年未发生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4、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我市共先后四批向省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76项,已有辽宁荣信等14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准,名列全省第三。在省政府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孙春山常务副市长代表我市介绍经验,受到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10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四个100%”服务措施,举办各类专场招聘 会27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4名,为23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公开招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69名,为乡镇、街道、社区公开招聘统计员680名,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医疗类毕业生94名;设立就业见习基地303家,提供见习岗位2716个,完成年计划的101%;在全省首家成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毕业生575人;启动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新孵化创业项目62个,经筛选有9名毕业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为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33万元;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9214份,实际报到毕业生6581名,实现就业5972人,就业率90.75%,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520工程”),重点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新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网上培训5300人、专业科目培训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9%,处于全省前列。

7、公共服务行为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办)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鞍山市公共服务项目”数据库,汇总出涉及61个单位的公共行政服 务项目327项;先后深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等单位的对外办事窗口现场抽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公务员监督投诉中心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市政府任务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69人,完成年计划的104.2%。获批国家级引智重点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获“辽宁友谊奖”、3名外国专家获荣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各类出国(境)培训团组4个、66人次,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30%和60%的国(境)外培训经费资助;协助引进项目博士后5 名,培育博士后科研基地重点单位10家,上报省3家。

2、完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推荐工作,我市有5人被评为百类层次人选,9人被评为千类层次人选,向省选拔推荐“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 31人。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04场,入场招聘单位3017家次,接待应聘求职人员131,200多人次,实现就业1.2万人次;市劳动力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企业和求职者成功对接35968人;发展1100家联盟企业,完成年计划的100%。

3、开展“农业专家对口包扶”活动,深入海、台、岫和千山区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50人次,完成年计划的 125%;新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协会15个,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120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种养殖基地的工程建设和业务指导,扶植建立农业引智示范村2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上半年首批为市直9个系统的41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7名工作人员,第二批公开招聘岗位征集工作已结束,上报市政府待批。加强规范管理,办理聘用合同鉴证手续5904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酝酿和起草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做好了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联合市财政、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妥善解决矛盾问题,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按照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2009公务员考录工作任务,全市有191名考生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入录用阶段;分类试点探索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把公务员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起草《鞍山市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奖励工作;创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方式,采取网络在线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集体宣誓等形式,初任培训率和任职培训率达到100%;与市相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大赛和电子政务大赛。严格参公登记标准,对省陆续批复的市直110家参公单位的人员及时进行档案审核、登记和工资套改及津 贴补贴兑现工作;同时,指导完成了县(市)区106个单位的档案审核和登记工作。

6、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稳定工作任务。接收军转干部155名,其中计划分配142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接收安置率达100%;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接访领访制度,实现了鞍山地区(包括中直企业)军转干部等方面人员无一人进京上访、无一人参与全省性群访。健全人事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查解决信访积案7件,累计接待上访50多案次、1000余人次,成功解决了影响全市的转企单位退休人员和县处级离休干部上访等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庆、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7、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新改版的鞍山人事编制网为主要载体,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重要手段,政务公开率和工作动态公开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其他亮点工作

1、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筹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全市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 317.6%和316.3%。鞍山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作为全国十个城市之首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就业培训“一卡通”省内先行。该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办卡、培训报名、开班申请、班期管理到补贴申请的全程持卡操作,并以结业考试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合格作为核拨就业培训补贴的重要依据,堵塞了虚假培训骗取资金的漏洞,在全省介绍经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51895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

3、狠抓责任落实,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细化“三级包保”责任制,选择260户企业作为首批包保单位,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包保27户、市直有关部门包保44户、劳动保障系统包保189户;召开联动部门工作会议,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有效约束了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缴费,实现了扩面、征收同步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指标。

4、解决突出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国有破产企业、集体困难企业和鞍钢附企的近10万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 高支付限额由2.8万元提高到3.2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金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报销病种由6种扩大到15种,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5、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农村社会保障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完善失地有新房、失地有保险、失地有工作、失地有补偿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障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确定岫岩县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并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工作向着全国一流目标迈进。鞍山技师学院正式入驻职教城,与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退役士兵学校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的鞍山职教城将成为容纳28所学校、342个专业、11万人同时就读的职教中心,并将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7、建立长效机制,劳动维权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60人;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与3220户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案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 市荣获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勇于承担重担,推动实施企业家工程。这是市领导交办给我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选派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基层邀请企业及主管部门代表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企业家调查问卷和全民创业调查问卷1000余份,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和《鞍山市培育企业家资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我市企业家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9、分解落实责任,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今年的绩效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把31项考核指标在横向上分解为222个采分点,细化指标内容,按采分点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区乃至乡镇(街道),直至到人,并把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表彰奖励、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问责以及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工作协调,对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的指标内容,积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督查检验,以两个月为一周期组织成员单位先后三轮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了解工作底数,对指标完成情况按月汇总分析、下发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协调召开政府调度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指标的进展。

10、突出业绩能力,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向省评委会审核推荐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和考试人员1454人。同时,加强市级评委会建设,指导市教育局、师范学院、技师学院和市委党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高、中、初级职称人员701人;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一定比例的淘汰率,组织市机电专业高级、工程系列中初级、农业系列中初级、建筑系列中初级、医药制药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委会评审574人,通过评审494人。

11、坚持从严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试工作任务。我们紧紧抓住“考风考纪”这条考试工作生命线,坚持实行异区、异校监考制度,并采取了手机信号屏蔽、视频监控及无线电监测等高科技防范措施,重点打击通讯作弊现象,提高了人事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及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55项、26357人,完成各类职称考试14项,参考人数20681人;完成退役士兵转业安置考试、基层统计员考试等各类社会化考试5项,参考人数13018人。各项考试均赢得了广大考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2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参加“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和“三保”下基层、“千名干 部驻村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提高了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集体观看警示录相片,强化日常考核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和“三保”下基层经验交流会、“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总结汇报会上,市人事局及选派干部都作为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鞍山本地主流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得还不够充分,对如何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工作前瞻性谋划还不够,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 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鞍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实名制就业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控制在4.2%以内。

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包括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在内的公开招考岗位不少于1500个;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0个;确保我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项指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发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外国农业专家扶持建立引智示范村4个。

6、大力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全年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鞍460人次以上。

7、强化各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5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普惠制培训4.2万人以上;完成职工技能资格鉴定1.5万人。

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狠抓录用、考核、奖励、培训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公务员基本功训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9、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各项改革平稳实施;确保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达100%,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达100%。

10、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的结案率达到98%以上。

11、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再创佳绩,实现新的突破。

12、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各类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信访事项三级办理息访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在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就业源”建设成果,依托全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 力开发产业集群“就业源”,为鞍山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继续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做好创业项目展示,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努力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强化失业调控和失业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努力保持全市总体就业形势向着企稳转好的方向发展。

2、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继续发挥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交流平台作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和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三是依托鞍山职教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普惠制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确保有技能培训和见习意愿的毕业生100%得到安排。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 实有关扶持政策,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全部面对毕业生开放,确保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五是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征集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并在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优先推荐和一对一援助等措施,确保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六是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招聘计划”、“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计划”,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在社保扩面工作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各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企业依法参保、社会联动扩面”的方针,落实市、县区、社保部门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明确扩面目标责任,搞好扩面指标的执行、考核和监督工作,做好“三个强化”,即强化社保稽核、强化专项监察、强化调度考核,把包保任务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部门联动措施,搞好“三个对接”,即搞好与工业园区、工商部门、地税部门的对接,在执照年检、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土地征用以及评先创优等工作中,严格考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并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适时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配合,以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三进”活动,即社保工作进园区、进厂 区、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法人、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社保政策,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策略,扩大社保扩面影响力。四是抓住居民医疗保险这一社保扩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全力抓好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个体自然人和海、台、岫三县(市)城镇居民的参保工作。

4、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完善各项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鞍山市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法》及《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等文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准确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门诊特病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学生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三是利用市本级、鞍钢、城镇居民医保“三网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住院费用结算办法,使市本级、鞍钢参保人员共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和网上结算。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利时机,健全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网络,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 社保工作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管理,完善“两定”服务协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在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一是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建立、完善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市领导联系制度、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和定期体检、疗养制度,把尊知重才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已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发挥载体作用,提供项目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三是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量化赋分评审办法,推进评审工作社会化;扩大考评结合范围,强化各单项评审的淘汰率,确保总体评审质量。四是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围绕鞍羊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实施科技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借助“引智”渠道引进国外农业专家,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工程,扶持创建引智示范村。

6、在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方面。一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成我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推进小组,深入到全市重点引进项目的单位特别是收购海外研发型企业的单位做好调研,在收购企业的同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二是充分发挥县(市)、区及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三是积极贯穿新概念招商的理念,围绕我市新引进的项目、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主动登门,上门服务,提供信息,搞好与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对接。四是做好已批准项目的跟进服务,按照上报的进度时间,督促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计划,及时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使我市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进度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相当。五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7、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实施“5520”工程,继续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就业培训“一卡通”管理系统,积极为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专业转换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继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循环式MPA、MBA课程班;根据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培训和面向特殊群体的普惠制创业技能培训,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品牌。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加快鞍山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进职教城 的软硬环境,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8、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严把入口”,组织实施好全省统一部署的2010年“四级联考”工作,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规范有序进行。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继续将政府各部门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是按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公务员自学自练和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按计划2010年将首批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部分选训科目的训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奖励和职务任免管理工作。五是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务员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公共服务行为管理,树立人民满意公务员形象。

9、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抓好部署落实,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加强聘用合同鉴证和聘后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统一规范事业单位的“进口”。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适时出台我市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在省政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指导下,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调控,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形式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10、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重点强化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以工资、报酬、休息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二是深入贯彻 《劳动合同法》,加强法制普及宣传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发挥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的功能,把咨询热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畅通劳动用工权益保障渠道,提高依法维权和法律服务水平。

11、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2008政府绩效评估的收尾总结工作,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汇报工作情况,力争我市在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在做好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调整和完善2010的 绩效评估细则和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三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跟踪考核、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定期调度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控指标进度,确保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取得相应位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2、在军转干部安置和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五项公开、六榜定案”做法,确保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100%;同时,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待遇,积极协助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五包”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迎访、接访、领访制度,努力实现“群体进京去省有理成访为零”的目标。三是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保障信访处理排查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类信访疑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确保圆满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把加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力求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以稳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用责任和热情架起民生的桥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廉洁自律,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推进、健康运行。

篇8:南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经济新常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离开了经济开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经济的快速崛起,也就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也可以助推经济更加平稳向好发展。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应该从我国经济的大环境中找准切入点和平衡点,既要谋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又要加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研判,以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既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能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在就业再就业方面要紧紧抓住新常态有利于更加充分就业的机遇。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要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人事人才工作

经济新常态下人事人才工作要按照“抓改革、活机制、重服务、求提升”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中心工作,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国内外人才的引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周密安排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录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优秀人才。三是切实加大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宣传力度,为人事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营造良好氛围。四是妥善处理各类矛盾,为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打下良好基础。五是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促进人力资本素质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六是切实做好日常工作和阶段性任务,为人事人才工作的全面顺利完成提供保障。为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推动年度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必须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服务大局,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依法行政,依规作为,廉洁高效,提升活力,履职尽责,优质服务。当然,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不能只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关哪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努力,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关业务科(室)共同努力,包括工资福利处、人力资源规划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专业技术人员处、职称处、机关事业离休退休处、公务员局、外国专家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事考试中心、公务员培训管理中心、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等级考核办公室、公务员档案室、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等。此外,还要各单位人事处积极配合[1]。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到五险信息系统整合对提高经办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能力的推动作用,加快五险信息系统整合、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工作,以及为新版社会保险统一软件上线、新旧系统平稳过渡积极进行动员和准备。加快数据整合、业务整合、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网络建设等工作,同时注意各险种之间、地区之间由于所做的业务政策缺少统筹兼顾给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加快新版社会保险统一软件的“无站式”服务和网上申报、智能调度、宏观决策、电子档案、内控稽核、医疗监控、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等多功能建设,认识到推广应用新版社会保险统一软件对推动人社事业“大改革、大规范、大服务、大提升”的重要意义[2]。

纵观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可以发现:部分省市人社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有:全面完成五险统一软件上线,实现了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市级大集中的新突破;社会保障卡覆盖市全部参保人员,实现了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的新发展;全年各类业务往来无故障运行,取得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新成效;包含网站、微信、支付宝城市服务、自助语音电话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取得了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新进展;深化12333服务职能,开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对于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发展而言:“互联网+人社”“十三五”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安全也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坚持“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工作理念,重点做好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新版五险统一软件推广、“数据质量年”活动、网站整合等重点工作。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保稽查网上办案工作

为扎实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必须确定几个行政处罚全程网上办理试点单位,各地社会保险举报投诉中心、档案室必须保存结案归档后的稽查案卷并详细记录有关情况。要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工作和社保稽查工作,行政执法建设要加快网上办案流程,通过业务办案系统从案件的立案、下达通知书、实地稽查、形成报告、出具行政指导意见书、结案归档等,逐条逐项进行完善。社保稽查人员要经常就行政执法网上办理、业务系统网络软件的开发、使用、维护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网上办案既开阔了眼界,又拓宽了思路,同时也为全面推进行政处罚全程网上办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3]。

四、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能力建设

职业能力建设需要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关相关处室和所属单位、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企业职工培训,不断新增高技能人才,保证高技能人才总量每年递增,扩大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抓好一批省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要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分别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每年安排布置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围绕中心、立足大局,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技工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落实措施更加有力,任务落实更加艰巨。各地要根据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省市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各单位要提高认识、能谋善断,掌握工作主动权;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提供制度和机制保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确保见成果出实效;突出重点、协调联动,搞好舆论宣传[4]。

五、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险暨基金监管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为加强社会保险暨基金监管工作,各地都召开了专题会议,下一步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要对往年社会保险暨基金监管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社保基金监管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社保改革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要突出工作重点、难点,把握工作要点,注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保险事业持续全面发展;二是围绕党委“四大”工作思路,促进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全方位增强;三是持续加大社保基金监督稽查力度,合力共筑社保基金“安全网”;四是强化信息技术平台支撑能力,发挥好咨询举报平台服务作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中,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5]。

六、经济新常态下的城乡就业工作

要明确城镇就业工作目标及思路,主要是健全目标责任制,抓好任务分解落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关注重点群体,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强化服务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适度提高创贷额度,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适当放宽认定条件,加大就业困难援助力度;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选。农民工工作有“三个重点、三个突破”。一是以抓好定点培训机构的备案和落实培训补贴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力求在培训人员的数量上求突破;二是以农民创业园建设和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为重点,落实政策,力求在农民工创业扶持上形成突破;三是以农村劳动力资源统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健全队伍,力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上形成突破。经济新常态下的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又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发力之年,做好城乡就业创业工作意义重大。但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给就业工作带来更多挑战;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将加剧规模性失业风险;重点和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加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城乡就业创业工作中要着眼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就业创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把握优化劳动力供给和改善劳动力需求两个重点,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一是完善落实政策法规,夯实强化平台建设,聚精会神做好基础工作;二是突出双创工作,拓展就业创业新渠道,同时抓好培训工作,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三是端正主观认识,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沟通协调,破解工作难题,补齐短板弱项;四是练内功、强素质,抓作风、树形象,搞好队伍建设,积极应对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所属相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观念,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完善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就业创业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曙光.试论提升企业学习力与培育核心竞争力[J].河北企业,2015,(3):63-64.

[2]祁瑞玲.企业留住人才的途径和方法[J].市场研究,2014,(9):64-65.

[3]刘丹.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上海经济,2015,(7):75-77.

[4]宋楠.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J].西部财会,2015,(2):58-60.

上一篇:中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郝庄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