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2024-04-19

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通用8篇)

篇1: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195号)

《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00年4月30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省长 蒋祝平

2000年5月16日

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现居住地和其户籍所在地不在同一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设区的市所设的区范围内和不设区的市的城区范围内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流动,以及同一城市城区中人户分离但仍居住、工作在同一城区的情况不属于前款规定范围。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并协调计划生育、公安、工商、卫生、劳动、民政、交通、城建、乡镇企业等部门,分工协调,综合治理,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都应积极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实行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双向考核。

第六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流往异地成年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成年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并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督促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落实节育措施;

(三)建立与成年流动人口及其现居住地的定期联系制度,登记注册,掌握成年流动人口的流动情况和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情况;

(四)为流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格式及内容按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执行;

(五)按照《条例》的规定,审核批准流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生育申请,落实有关奖励处理措施。

第七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流入本地成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严格履行以下职责:

(一)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组织成年流动人口参加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培训;

(二)查验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检查成年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人员的计划生育情况,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督促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落实节育措施。督促成年流动人口中计划外怀孕的妇女及时采取措施终止妊娠;

(三)综合统计、记录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负责和成年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并通报有关情况;

(四)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措施的情况;

(五)对违反《条例》和本实施办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理。

第八条 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应当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切实做好本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范围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协助计划生育、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暂住登记、统计、落实节育措施等项工作。

第九条 严格实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发放、查验制度。成年流动人口必须持有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含县级市、设区的市的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的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成年流动人口抵达新的居住地,应当在3日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申报,经审查登记并出具查验证明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从业或居住的其他手续。无证明或证明不符合规定的,应当限期补办。

成年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跨居住的,每年年底须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接受检查;不在现居住地跨居住的,应当到其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接受检查。成年流动人口婚育情况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条 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交通、城建(房产)、乡镇企业等部门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务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运输许可证等证件时,应首先审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没有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未经现居住地查验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应当根据流动人口从业和居住情况,按地域和行业分别归口,由有关单位及部门对成年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经常性管理:

(一)用人单位招用的成年流动人口,由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二)从事各类承包经营的成年流动人口,由发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中的成年流动人口,由发给其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负责管理;

(四)从事建筑施工的成年流动人口,由用工的建筑公司(建筑队)和核准其在当地施工的城建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共同负责管理;

(五)从事交通运输的成年流动人口,由接纳其参与运输经营的单位(个人)和核准其营运的交通部门负责管理;

(六)从事劳务服务的成年流动人口,由核发务工许可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及接纳其提供劳务服务的单位或个人负责管理;

(七)无从业单位随亲属居住的成年流动人口,由其亲属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八)其他成年流动人口,由其现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

按以上分工负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责任的单位、部门和有关人员,应当统一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 对成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负有经常性管理责任的单位、部门和有关人员应当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接纳成年流动人口时,认真查验有无婚育证明并予以登记;

(二)将遵守有关计划生育的规定作为接纳流动人口的必要条件,订立从业合同的应载入合同;

(三)随时了解掌握所接纳的成年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发现未按要求采取节育措施的,应当督促其采取节育措施,发现计划外怀孕的,应当负责动员其就地采取措施终止妊娠;

(四)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通报所负责的成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情况,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单位在进行孕情检查、围产期检查时,应当认真查验孕妇有无婚育证明;在接纳孕妇分娩时,应当查明是否属计划外怀孕,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当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发现投宿育龄妇女中有逃避计划生育者,应当立即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报告。

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出借房屋(含经营场所)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查验承租者或承借者婚育证明,对无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手续不完备的,不得出租或出借。

第十五条 移民从迁出地到安置地移居时(成建制的移民除外),凡是育龄夫妻,必须持有迁出地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可由迁出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其补办计划生育证明,再由安置地落户和发放安置费。

凡移民在迁出地计划外生育的子女,安置地不发给其计划外生育子女的安置费。

移民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返回迁出地暂住时,必须持有安置地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并按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要求在现居住地生育的,须持有其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出具的有效的生育证明。

第十七条 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从业妇女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自行将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了解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后,不应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九条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奖励,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节育手术费,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负担;无用人单位的先由本人垫付,凭其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规定报销。

第二十一条 成年流动人口在户籍所在地申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应当交纳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局、财政厅根据印制成本核定。

第二十二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已绝育者除外)应当向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交纳计划生育管理费,每人每月5元。

第二十三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如实举报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或生育的单位和个人,对流动人口中积极实行计划生育者,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处罚或处理。

流动人口在一地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已受到处罚或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罚或处理。

第二十六条 流动人口违反《条例》有关规定的,按《条例》规定予以处理;流动人口及负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按以下办法予以处罚或处理:

(一)出卖、骗取、伪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由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违反本实施办法第九条的规定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应当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的,应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经说服动员拒不终止妊娠的,从怀孕之月起,每月交纳300至500元的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金,直到终止妊娠后,方可退还保证金。拒不终止妊娠强行生育的,按《条例》有关规定处理,保证金抵作部分计划外生育费。

(四)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当地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计划外生育的,每计划外生育一个孩子对该单位征收计划外生育费500元;属生育多胎的,每生一个征收计划外生育费2000元。有上述情况之一的,应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或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 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拒绝或无故拖延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生育证明、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由当地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交通、城建(房产)、乡镇企业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成年流动人口有关证件时,不查验婚育证明或者明知无婚育证明而予以批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按本实施办法收取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罚款及其他费用、应当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财务制度的规定,按收支两条线严格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严禁贪污、挪用、浪费。收取、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应用中的有关问题,由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5月22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篇2: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鄂政办发[2010]4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555号),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稳定全省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流动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省以务工经商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达85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4%。大量流动人口,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和利益诉求发生较大变化,“80后”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占到总量的60%以上,在流入地结婚、生育的比例日益增加,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同时,流动人口举家迁移、长期居留趋势更加明显,怀孕、生育的数量将不断增加,非婚生育、非意愿妊娠时有发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全省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事关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事关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实创新,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

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国“一盘棋”、“三年三步走”的统一部署,积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长效机制,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管理一体化。

(一)强化统筹管理。统筹管理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人口计生党政领导线、相关部门线、人口计生部门线目标管理责任制范围,纳入农民工联席会议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内容,加强部门统筹协调、促进政策衔接,切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推行服务均等。服务均等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率,实现免费服务全覆盖。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解决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措施,为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经验。

(三)实行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信息化发展规划,纳入全省各地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个全覆盖”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和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监测制度,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人口计生、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做好流动人口全员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和统计分析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对无固定居所、无固定工作人员的登记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去向、婚育情况。

(四)加强区域协作。区域协作是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各地要树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意识,积极推动省际、市际、县际间“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不断加强现居住地和户籍地的协调配

合,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服务管理。各地要根据流动人口的总量、流向等实际情况,加强和推进两地或多地的区域协作,通过签订区域协作协议、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召开区域联席会议等形式,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服务等活动,形成区域协作长效工作机制。

(五)坚持双向考核。双向考核是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考核方式方法。按照流入地、流出地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流入、流出地双向考核、责任共担,从流出地掌握的情况,考核流入地的职责落实情况;从流入地掌握的情况,考核流出地的职责落实情况。

三、切实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措施

(一)实施部门综合治理。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当结合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国资委、经信委等部门要加强对所管理的企业落实法定代表人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情况的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接受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招聘外来人员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做好登记,加强监管,并定期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二)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社区的前置性、基础性作用,以村(居)民自治和协会组织建设为载体,形成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方位、广覆盖的服务管理体系。加强村(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分类指导,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注重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依托企业建协会、选聘法人当会长、围绕服务强管理,加强管理促融合”的机制,引导广大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由户

籍人口延伸到流动人口,建立有利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社会经济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对流动独生子女特困户、贫困女孩、奖励扶助人群中的特困户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救济,切实帮助解决流动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保障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实行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各级政府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筹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按照人均管理200—300套出租屋或300—500人的标准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各级政府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各级要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责任追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督促检查,不断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双向考核机制,对各地各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日常管理,对不认真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失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防止违法生育反弹。

篇3: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1.1 档案管理不规范

(1) 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受客观条件制约, 乡镇计生办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编制, 管理人员变动频繁, 多数计生办让临时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既有违《档案法》和《保密法》等规章的规定, 也对档案管理的连续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2) 硬件设施不健全。有的乡镇计生办没有专用档案室, 档案、文件混放在一起;有的乡镇计生办档案室设施简陋、潮湿, “六防”设备不配套, 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有的计生办档案“各自为政”, 各科室分散存放、分散管理, 存在材料不全、应归未归、管理混乱, 甚至随意销毁等不良现象;村级计生档案受村干部换届更迭频繁等因素的影响, 管理混乱、残缺不全, 并存在丢失现象。

1.2 案卷材料不齐全、不真实

育龄妇女档案是记录育龄妇女婚育史、节育史等相关情况的永久性原始材料。为配合网络版育龄妇女信息管理, 山东省于1999年统一更换了新的微机档案, 要求逐人核对个案信息, 确保信息准确、真实、填写完整规范、不缺项、不空项, 使其成为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1.3 制度不完善

人口计生部门在工作中习惯侧重于业务指导, 疏于用制度管人管档, 档案材料的收集制度不完善, 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监督制约, 从而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2 关于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发展的几点看法

2.1 建立强有力的计生档案管理网络

我们要认识到人口计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领导重视、人员落实很重要, 每个业务部门都应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 建立层级责任制, 作为经常性工作, 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 而实现系统网络化, 能够有效地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档案意识,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人口计生档案能够有效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计生档案管理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计生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这样的认识。因此, 要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 让《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 全面提高各级计生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 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把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证。

2.3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

对人口计生档案资料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尤其是档案归档前阶段, 关系到人口计生资料的完整性, 每个流程环节要责任落实, 严格把关, 各个管理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档案资料规范要求, 尤其对原始记录等的质量和审核。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如预立卷制度、档案移交接收制度, 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并列入对业务科室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中, 以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及时归档, 真正使人口计生档案规范化、科学化, 实现人口计生档案的良性循环。

2.4 围绕中心工作, 高效能地管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人口计生档案是计生工作的资源, 我们要重视加强人口计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对人口统计分析数据、历年来的独生子女领证、换证及照顾生育二胎的有关数据、流动人口信息等都要录入计算机, 并进行现代化管理, 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 努力开发人口计生档案的资源, 为社会发展服务。

2.5 适应形势需要, 开拓思路, 创新管理模式

当前, 计生档案管理也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面对面广量大、高度分散的计生工作, 必须与时俱进, 用创新的思维看待计生档案管理工作, 逐步树立起大档案思想, 即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计生档案室, 在配齐人员和设施的基础上, (下转P95) (上接P91) 一方面, 将乡镇机关所有单位计生档案纳入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 结合当前农村推行的村财 (账) 乡 (镇) 管工作, 把村级计生档案也收到乡镇统一管理, 并在上级计生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档次。

人口计生档案管理是我们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充分体现人口计生工作的成果, 我们有责任不断加强深化人口计生档案管理, 不断推进其改革发展, 并积极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努力, 使人口计生档案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为人口计生事业、为社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摘要:人口计划生育档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材料之一, 但受基础条件、观念、体制、人力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篇4: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一 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边沿,是城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众多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

二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从我区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区、站、村(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运作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区委及相应职能部门任期目标,使一些基层部门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以及在检查、制约措施等不到位。二是专职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发展需要。三是职能部门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长期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资源信息不共享,综合治理效能差的现象。四是服务意识不强。有些部门对流动人口重于管理疏于服务,甚至出现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管理经费不足。

2.流动人口婚育信息难掌握

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人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3.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除了存在的工资拖欠、劳动安全无保障、居住条件差、就医、子女入托入学难等较为普遍问题外,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还存在着流人地没有真正将流入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未能使其真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服务,对法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服务未落实到位。

4.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难处罚

一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违法生育查证难、送达难。二是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即使有违反计生法规被处罚者,有的也因其无偿付能力而难以执行到位。三是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恶意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有时陷于两难的境地。

三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问题的思考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因此,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按照“城市流人抓社区、市场流人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房屋租赁抓房东”的原则,突出四个依托。一是依托社區,夯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根基。二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街道与辖区内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与民营、股份制企业签订协议书,落实管理责任,配合计生部门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三是依托房主,加强对房屋租赁中的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对在社区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实行户况显示、联合服务和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并在社区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房主管房客”制度。四是依托协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等处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一要摸清底数。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及中小旅馆、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聚集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彻底澄清流动人口底数。二要登记造册。清查收集暂住人口信息,通过身份证、照片、人口数据信息“三对照”后登记造册,并分别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和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三要完善档案。以村、街、厂、矿、队为单位,把暂住人口归档建册,与暂住人口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健全辖区流动暂住人口的信息资料。四要核实身份。对无有效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形迹可疑的流动人员进行多方查证,直到查清真实身份。

3.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一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形成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交换和交流的监控督查,促进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系统内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四是以区域内人口计生系统“三网一库”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推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4.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上水平。一是制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二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及有效监管能力。三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强化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水平。

5.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由重管理轻服务向优服务促管理转变。应把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要推动有关部门和社区认真落实涉及流动人口安全生产、卫生环境、子女就学、劳动技能培训、工资支付、社区保障等

篇5: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珙县沐滩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村民委员会、乡属各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

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流

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的建立,为构建

和谐沐滩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根据上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

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提升管理

水平,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促进人口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为目标,以综

合管理、信息共建共享、联合执法和利益导向为举措,严格

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

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

导机制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积极构建高效、及时、便捷、有序的适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体制,规范流动人口生育行为和生育秩序,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努力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其指标如下:

(一)流出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办证率达90%以上。

(二)流出已生育未绝育妇女建档率达90%以上,按时寄回孕检证明率达90%以上。

(三)流入人口持证率达90%以上,验证率达100%。

(四)流入已生育未绝育妇女建档率达100%,“三查”率达95%以上。

(五)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及时录入WIS 和PADIS系统,已生育未绝育妇女个案信息录入率达98%以上,信息平台提交(反馈)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乡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要不断建立完善“政府牵头,各方参与,综合管理,优质服务”的领导体制。一是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等;二是我乡计生办明确专人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协调好相关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提供组织保障。

(二)创新机制,与时俱进

要将机制建设贯穿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之中,把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努力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源头互动的有序管理新机制。尤其对流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做到五点:一是流出人口情况登记及时准确,填写村级报告单上报流出人口信息;二是为流出的成年育龄妇女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已流出未办理的,要摸清情况给予回复并限期办理;三是指导流动人口已生育未绝育妇女选择安全、长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并对其适时提供随访服务;四是依法落实流出人口及家庭享受的奖励优惠政策;

五是建立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经常性的联系和协调制度,做好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控制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有效防止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三)狠抓落实,强化服务

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家9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具体抓好三个服务:一是政策宣传服务。要在村,社区工地刷写标语,办好专栏,利用春节务工人员返乡时机,召开返乡民工座谈会,开展以送宣传、送政策、送服务为目的的“关怀关爱”活动;二是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向流动人口公布辖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地址、服务项目及联系电话,及时为流动人口和农民工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定期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检查,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等;三是开展生产生活服务.免费为群众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

(四)强化村民自治,夯实基层基础

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和用工单位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逐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托村民自治,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五个一”管理:签订一份合同;明确一个可靠的联系人;落实一项避孕措施;办理一份合格《婚育证明》;建立一套完整的流动人口计生档案。各村委会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督促外出已生育未绝育妇女寄回包括有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照片、检查医生签名的全国统一有效的《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对未按时寄回有效报告单的,由村委会严格按合同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五)部门配合,区域协作

要强力推动“两地”协作工作机制的巩固和完善,突出“三为主”工作措施:一是以省内跨市、县流动人口为主;

二是以邻县和邻乡流动人口为主;三是以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为主。认真落实三项具体管理制度:一是两地协作制度;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通报制度;三是建立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证登记核对制度。

(六)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和服务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发放、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指导纳入本地常住人口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行动,有效解决流动人口难管理的问题。

(七)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要充分利用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全面互联,资源完全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反馈和提交制度:一是信息平台实行专机、专室管理;二是及时准确地提交和反馈流动人口信息,做好信息交流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每年4月1日前)为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和宣传途径,在赶场天广泛深入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在街头巷尾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对即将要外出或返乡的人员进行宣传,告知其外出须办理婚育证明,同时摸清乡内流动人员怀孕的情况和违法生育情况;对流入的没有办理、交验《婚育证明》的人员出具“限期补办通知书”,对无证怀孕人员出具“告知书”;对违法怀孕、违反政策生育的举报要进行清理核查

(二)第二阶段(每年4月2日-9月30日)为集中整治阶段

根据摸底名单,由计生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

1.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拒不办理或交验《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进行批评教育;对《婚育证明》记载与实际不一的登记造册,30日内以电话、信件、流动人

口信息交换平台等形式告知原发证机关。

2.查询怀孕人员。对持有《婚育证明》和有效生育证件的成年育龄妇女,发放《计划生育服务卡》,录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系统;对违法怀孕人员动员落实补救措施,通报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实施跟踪。

3.核查违法生育。对确认违反政策生育的登记造册,通报其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并及时组织调查、取证、审查、依法处理。

4.汇总、整理相关资料。

(三)第三阶段(每年10月1日起)为常规管理阶段 对常住半年以上已生育未绝育妇女进行经常化,动态化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二O一O年五月十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实施意见

抄送:县计划生育局。

篇6: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青海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的精神,进一步抓紧抓好我镇在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临时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完善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机制及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计生为目标,以提高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落脚点,规范网络,强化管理,加强服务,狠抓落实,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是,随着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给我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全面提高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 严格按照《青海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临时性流动人口认定界限,在工作中做到认定清楚,管理科学,服务到位。坚持“谁的区域谁管理,谁雇佣谁负责,谁出租房屋谁担保、谁收益谁负责”的工作方法,对同城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积极与流出地相关职能部门取得联

系,为流出地提供相关信息,及时做好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工作。对于从临空经济开发区周边的高寨,红崖子沟两个乡镇流入我镇的临时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将这部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

2.综合治理,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平安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平镇政字(2010)31号文件要求开展工作。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人口计生、公安、综治、工商、卫生、教育、税务等部门联动,做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宣传、管理、服务融为一体的原则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于“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之中,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针对我镇流动人口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3345的新模式。即:三同原则,三级网络,四把关,五管理。三同原则: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三级网络:建立“社区居委会——居民楼院——楼栋”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在“城中村”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房东”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在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落实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建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车间(下属单位)——班组”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四把关:严把登记关,对流入辖区的流动人口必须进行登记;严把验证关,对流出、流入人口严格发放、查验婚育证明,提高发放、查验率;严把建档关,在调查了解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的基础上,健全管理档案;严把信息关,依托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双向交流和协调制度,及时提交和反馈信息。五管理:政府管理、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宣传员管理和户主管理。

四、依托社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

坚持把开展优质服务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谁管理 谁服务”的原则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1、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

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改进宣传模式,全面开展“温馨宣传,贴心服务,连心教育”,提倡理解人,尊重人,以温馨的标语口号,架起心灵沟通之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流动人口的计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各社区在辖区内醒目的地方制作人口文化墙面,向经营摊点发放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和流动人口自觉执行计生政策。

2、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开展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服务,免费为流动人口查验婚育证明,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避孕方法指导,努力减少外来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率、流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3、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以帮助群众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户的生产、生活服务。如: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房信息、经营信息,帮助孩子入托、入学等服务。服务工作做到:跟踪服务坚持到人,思想工作谈心到人,排忧解难服务到人,增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参与意识。

五、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份),重点是安排部署,调查摸底。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各成员单位及社区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摸清本单位或辖区内流动人口底数。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份---2012年2月份)重点是调查登记,建卡立档。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村各社区调查并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关于对平安镇辖区内新建小区、新村进行全员人口登记的通知》平镇政字(2010)31号文件要求,逐个小区,楼院,门牌排查管理死角、盲区工作,做到“村居(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摸清我镇流动人口的现状,全面准确地做好基本信息采集工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份)重点是查漏补缺,落实政策,同时做好信息互通工作,针对摸底情况对流动人口落实节育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

各村各社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切实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达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篇7: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各村委会:

为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根据《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玉溪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根据因远镇流动人口较多的实际,经因远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特制定本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年精神及中央、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议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规范管理工作完善服务措施,强化依法行政,积极倡导利益导向为主的优秀服务,切实加强属地管理,有效减少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特别是违法多孩生育,使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稳定开展。

二、加强领导、组织管理

为管理和掌握流动人口情况和信息,我镇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因远镇一把手任组长,由因远镇副镇长、因远镇党委员分管理计生任副组长,计生办主任为办公室主任,由一名计生专干具体负责处理日常工作,成员由镇计生专干、镇民政助理员、镇工商所所长、镇计生服务所所长、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协 1

管员等10人组成,组织保障,强化管理。

三、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管理

我镇在流动人口聚集的矿厂、电站已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已有9个村委会建立了计生协会组织,对企(事)业单位按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村委会属地管理时时帮助镇计生办监控流动人口动态,要求用人单位及负责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开展流动人口计划法规宣传教育。

2、要求要求流动人口祟经查验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没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应当督促其新办并及时向因远镇政府计生办报告。

3、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节育手术。

4、协助做好计划外怀孕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思想工作,并及时落实补救措施。

四、宣传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在辖区内计对性地宣传《一法两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云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进行广泛宣传,使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对计生法律的知晓率达98%以上,以达到约来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目的,结合我镇优势到各村委会干部、宣传员、信息员,村民小组长,进行每年专项1—2次以上计生政策法规管理服务,信息统计为主等培训,通过培训,使各级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和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秀服务的能力达到我镇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有个行之,有效的管理。

五、《玉溪市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

1、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数据准确及时采集录入制度。因远镇对流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

2、凡在因远镇辖区内居住不足半年的必须登记造册,做好流动入登记流动登记流出注销工作与县计生局协会每委度定期清查一次,或随机进行不定期清查。

3、凡在辖区员无固定居住,固定职业的必须造册登记,每清理一次须更新生资料一次,做到信息明,资料全。

4、凡在辖区内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流动人口,必须及时将信息提交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上以期加强与流出地的横向联系。

六、强化管理

1、合同管理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推行合同管理和服务,促进基层为流动人口服务,有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市民化服务意识,依法维护广大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我镇必须严格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与村委会、村民小组,出现房屋主签订“三级管理合同”签订计划生育担保书,进一步增强管理和服务的实效性增强广大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参与意识,共同履行职能和职责。每年对“三级”管理合同查验一次,核对有关数字,做新入户签,常住房查检工作,并按合同条款落实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明确职责,分片管理

篇8:关于关于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将人的需要比喻为金字塔,他把人的需要由下往上依次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安全的需要作为人类第二层次的主要需要,摆在仅次于生理需要之后。由此可见安全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对安全与风险的意识萌芽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久远。

现代社会在展示发展进步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风险。而医学是一门尚未被完全揭示的科学,更是一门经验学科。迄今为止,人类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知之甚少,从而不可避免地在诊疗活动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医疗不良事件或风险。医疗风险不仅包括人们因对疾病认识的局限、诊疗方法的局限、医护人员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差异等因素使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风险,也包括医护人员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面对疾病、病毒、细菌、化学药物等无法避免地使自身受到伤害或感染的风险。近年来,医疗风险、医疗不良事件、医患纠纷以及由此引发的医疗危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这将医疗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一项高风险的行业。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和直接从事医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重视医院风险和安全管理,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主动地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积极加以预防,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及其他权益免受侵犯,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

1.风险的概念。风险管理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系统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经济、服务界的重视。美国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

2. 医院风险的定义。医院风险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医院管理活动或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的应向华教授认为,医院风险指的是:那些可能会给病人造成威胁的、或者可能给医院带来额外资源消耗的事件。“额外资源消耗”是指除了医疗机构有形的经济损失之外,还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名誉和情感伤害等无形的资源消耗。

3.医院风险的特征。(1)风险领域的广泛性。医患之间存在的风险包括: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对有关疾病的信息交流不够,导致出现意外后患者不理解,认定医务人员失误。(2)风险因素的多样性。从医院的内部管理来看,医院方面存在的风险包括诊疗风险、服务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设备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3)风险征兆的隐含性。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同时又是高风险、高难度的行业。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市场责任和运营风险。

4.医院风险管理。医院风险管理是指重视、识别、评估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制定相关措施,规避各项管理风险,控制并保证医院业务、服务和工作质量,维护医院和员工的发展利益,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笔者所在的医院,是昆明市卫生局直属事业单位。前身是1920年英国教会(中华圣公会)创办的“惠滇医院”,1958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昆明市儿童医院。在经历了56年发展后,医院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分科齐全、功能完善、设备一流的集急救、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医院。长期以来,医院一直致力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民生和社会效益,重视患者在医院的就诊经历。医院高层领导始终坚持把医院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先后制订了医院风险管理计划、医院风险应急预案、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等制度。

5.医院组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作为医院组织层面,制订医院风险管理计划时,首先应构建医院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其中包括建立医院安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医疗安全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医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各临床科室成立科室安全与风险管理小组,并指定本科室的风险管理监督人员。(1)医院安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院长、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工作的副院长、相关职能部门如医务、护理、控感、总务、保卫、信息、医学装备、基建、财务等科室负责人、法律专家等。其中,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医院实施风险管理计划提供支持。而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领导人,全面负责风险管理具体的方针政策制定和整体运行。各部门结合日常工作,分别相应成立医疗管理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信息技术保障组、医学装备保障组、基建项目组、资金保障组等。(2)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办公室:为医院医疗安全与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培训、处理整个医疗活动中所发生的医疗风险。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做好医疗安全分析,依据医疗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控制管理、监控更新四个阶段,发现医疗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加以纠正,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在医院内部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培训,共同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对重大的医疗安全隐患或重大、群体性医疗纠纷,及时进行医疗风险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上报医院领导及医院安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做好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工作。(3)科室安全与风险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和医院医疗风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医院医疗风险管理部门做好医疗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做好医疗安全隐患的排查。鼓励和动员科室全体成员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风险的目的。

这种院科两级的医院风险管理系统构成我院三位一体、垂直管理的医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

注:E:极度风险———要求立即采取措施;H:高风险———需要高级管理部门注意;M:中等风险———必须规定管理现任;L:低风险———用日常程序处理。

6.医院风险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医院的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在风险发生前的防范,做到关口前移,事前防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事前未防范到位或无法防范的情况下,采取事中控制或事后补救措施。

根据医疗安全管理的特性,医院风险管理的事前防范,包括落实患者生命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种核心医疗制度,如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医疗风险隐患排查,强化新技术准入制度,同时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培训。

事中控制,则是指在医院诊疗过程中要随时监督和控制医疗风险的发展,尤其是关键的风险源,通过不良事件强制报告、患者的投诉等渠道收集医院风险信息,主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安全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与医院内、外部人员进行沟通,从而控制风险发展速度、时间及损害等,以抑制风险,减少损失。

事后补救,则是指在医院风险发生后,做好调查分析,查找在风险预警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和补救措施。

7.医院实施风险管理的范围与目标。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其重点是防范医疗风险,同时还包括医院药品、耗材、医疗设备、信息、财务、后勤保障、社会、患者、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全面开展医院管理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医院风险,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患者安全。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其目标是为提高医院的管理经营能力,减少医院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发现医疗风险及时防范,将医院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8.医院风险评估分析。笔者通过学习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以及我国香港医院管理局风险管理量化矩阵等知识,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医院风险管理的一点思路,以期提高医疗管理水平,达到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1)参照1999年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批准的《风险管理》标准,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评估风险分析矩阵(见表)1。(2)参照香港医院管理局风险管理程度分级(见表2)。(3)医院风险分析、评估。医院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将可以接受的小风险与大风险分开,并提供以协助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风险分析包括判断风险的来源、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

9.医院现存风险的种类。本文列举11种常见的风险(见表4)。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医院管理者首先要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从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入手,带动全体员工自觉参与风险管理,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和各项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岗位职责;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主动向上级部门报告;密切关注患者生理、社会和心理状态;提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把风险尽量降低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上一篇:送罗判官还寿州幕,送罗判官还寿州幕皎然,送罗判官还寿州幕的意思,送罗判官下一篇: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 的科研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