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2024-05-08

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精选14篇)

篇1: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公司直属部门、各管理处:

为了贯彻中辰集团工作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强化目标计划管理及责任意识,确保全面实现物业公司的各项目标。经公司研究决定,在物业公司管辖范围内实行周计划、月计划管理工作。

一、工作计划的制定

1、公司工作会议作出的决定。

2、公司领导现场检查作出的整改决定和计划。

3、基于工作实际需要作出的计划。

二、计划上报

1、各部门须安排专人负责本部门的计划收集、拟定、整改、报批、跟进工作。

2、各部门每周五下午15:00点前提交下周工作计划及本周工作总结到公司文员处。未按要求提交计划和总结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处理。

3、各部门每月27日提交次月月度工作计划及本月的计划总结到公司文员处。未按要求提交计划和总结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处理。

三、计划审核

1、每周六工作例会对各部门计划进行审核

四、计划执行及检查

1、计划一经制定,须严格执行并考核。

2、公司将不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计划考核

1、按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被考核对象的当月奖金部分进行考核。

2、各部门未完成的工作计划全部列入下月工作计划。

3、属于公司计划调整、工作方案变更等原因导致计划不能如期完成,不纳入考核范围。

望各部门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月度计划表》 《周计划表》

篇2: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单位、部门:

为做好2013年集团公司的安全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集团公司决定自2013年1月起,实行月度安全工作计划管理。要求各分子公司编制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并将安全工作计划在每月25日前报集团公司安监部。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月度安全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情况、安全培训教育、工伤管理等工作;二是月度安全工作计划,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包括:每月要至少有一个主体工作、安全管理重点工作、危险源辨识工作、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等工作、完成月度安全工作计划的措施。月度安全工作计划、总结必须经各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报集团公司安监部。

2013年1月的安全工作计划请于2012年12月31日16时前,报集团公司安监部。

**集团有限公司

篇3: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4〕880号) 要求, 决定对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用电实行基于可比熟料 (水泥) 综合电耗水平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

(一) 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修正) 》明确淘汰的利用水泥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生产熟料的企业以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用电实行基于可比熟料 (水泥) 综合电耗水平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加价标准具体见附件。

(二) 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按年度执行, 数据的核算基期为上一年度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 国家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的电耗分档和加价标准。

(四) 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上述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阶梯电价实施力度, 提高加价标准。

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一)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商统计部门完善辖区内水泥企业的能源消费和统计管理制度。节能监察机构要对水泥企业耗能设备、能源消耗情况及相关信息进行监管。

(二) 依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 为落实水泥企业电耗核算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第三方核查机构专家库及相应核查机制, 加强对核查机构、核查人员、水泥企业等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建立水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能源消耗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并动态更新。

(三) 水泥企业要完善独立、可核查的能源计量和统计台账, 保留水泥生产量原始记录及凭证;中控室原始生产数据信息至少保存三年, 不得擅自修改或删除。

(四) 水泥企业电耗核算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制定发布。

三、加强分工协作

(一)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阶梯电价政策甄别认定执行的程序,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要根据职责分工, 密切协作, 共同做好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政策实施工作, 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二) 自2017年1月1日起,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商统计部门于每年7月1日前组织完成对省内所有水泥企业上一年水泥生产量及其耗电量的统计、核查, 确定其产品可比综合电耗, 商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并将相关情况函告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于每年9月1日前明确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标准, 向社会公布, 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三) 省级电网企业应根据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布的企业名单、电耗水平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电价标准, 按照抄见的水泥生产用电量及时收取核查期内加价电费。

四、严格管理和规范使用加价电费资金

因实施阶梯电价政策而增加的加价电费, 10%留电网企业用于弥补执行阶梯电价增加的成本;90%留给地方政府用于奖励水泥行业先进企业、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具体加价电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五、加强监督检查

(一) 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 不得自行降低对水泥企业的用电价格。

(二) 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辖区内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将辖区内水泥企业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在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并动态更新, 接受社会监督。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阶梯电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

(三)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将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组织力量不定期对水泥企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情况进行核查、抽查和监督。

六、其他事项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对淘汰类以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企业实施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相应停止执行。

附件: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加价标准

2016年1月14日

附件

水泥企业用电阶梯电价加价标准

一、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实施之前 (2013年10月1日之前) 投产的水泥企业, 阶梯电价加价标准如下:

二、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实施之后 (2013年10月1日之后) 投产的水泥企业, 阶梯电价加价标准如下:

篇4: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又被叫做“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其做一种支付制度,是执行统一时间内对财政资金进行支付和收缴。其优势在于,采用同一账户对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由财政相关部门开设国库单一账号。其二,全部的资金收入都将直接进入国库账号中,当需要现金支付的时候,财政部门可以按照有关制度将款项直接支付给申请人。其三,国库集中支付是高效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财政预算执行部门以及相关机构进行直接支付的时候,要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下执行。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支付方法调整

某市推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财政支出上,采用了“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并将会计核算中心建立起来。但是在支付改革支付方式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多重账户设立的方式,以将拨付的资金分散。还没有将统一的支付系统建立起来。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运作方式显露出多种弊端。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国库支付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直接支付方法和授权支付方法两种。

直接支付方法:是指财政部门可以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对方。在支付程序上,首先是将对款项的使用数额以及使用目的加以明确,这就需要对部门的预算情况以及款项的使用计划以详细了解。在申请部门符合支付条件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情况开出支付令。最后,财政部门可以将申请资金直接支付给款项申请部门。

授权支付方式,是指财政部门接受款项支付申请后,将支付权利授权给其他部门来执行支付。在支付程序上,财政部门将执行支付的权力授权给相关预算部门,该部门要对申请款项的使用范围以及数额有所明确,就要按照财政授权对该单位的款项使用计划以及预算计划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确认申请支付款项的合理性。在申请部门符合支付条件的情况下,接受财政部门授权的预算部门有权利自行开通支付口令,从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中的预算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款数额中,将款项申请部门所申请的资金支付到位。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整

从目前的预算工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在预算的编制上仍然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多体现为经验型和个人对预算编制的理解,因此而导致预算追加现象和预算调整问题出现,对预算工作的有效展开非常不利。由于预算项目的编制不够精确,因此而导致实际发生业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出来。一些单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当出现预算编制出现错误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资金使用情况的任意调整,导致资金合理率降低。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施行之后,编制预算工作内容中产生了新的要求。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如果按照资金来源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编制预算的准确率不够,就难以使支出核算工作有效进行。

资金预算工作要经历总预算数额的批复到款项的实际支出的系列过程,这就需要资金预算数额与所支出的财政资金的支出数额相一致。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财务管理

在国库集中支付下,财务管理工作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这就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并落实好业务培训工作。

(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基本前提就是预算工作。编制好预算,直接关乎到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是否顺利进行。

首先,预算工作要科学准确。在编制年度预算的时候要通过综合分析结果做出科学预测,对预算的项目以及数额有所明确的同时,还要细化所支出的项目,以做好各个款项的支出工作。

其次,要按照预算规章制度制定资金提交计划方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段地调整和完善与财务预算相关的制度,做好与财务日常管理工作相对应的各项规范。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做好资金使用的计划方案,并及时提交。严格审核支付内容,并做好控制工作。编制好资金使用方案,确定所采用的支付方案是直接支付,还是财政授权支付。综合考虑单位的具体情况,并做好申报工作,以确保用款方案与支出进度一致,使预算工作能够顺利按照审核批复单位的预算规定,针对于调用资金编写用款方案,以确保预算工作顺利展开。

再次,要做好预算监督管理工作。预算工作管理部门主要是编制预算工作,这就需要由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预算监督工作,对预算编制定期检查,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同时,还要针对预算中所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以为日后的预算工作提供可供参考材料。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配套改革。实行财政预算改革,就是要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保障,预算的编制工作就需要逐步细化,以对预算工作以约束力。此外,为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运行,需要将业务结算系统以及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起来,使支付系统内部信息能够在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高速运转。以此为系统技术支持,推进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业务培训。预算单位的账务处理在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存在着很大的变化。为了能够使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后的各项制度以及操作技能及时掌握,就要对财务人员实施必要的业务培训工作,以使财会人员对于新的管理制度,新的业务内容、新的操作方法以充分认识,并熟练操作。此外,在国库支付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工作环节,诸如预算编制方案的制定,款项的申请,任务计划的下达以及预算项目管理等等,需要财务人员要做好核算工作,还要做好预算工作。将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与业绩考评机制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以促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萍.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篇5:关于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通知

集团各部门、各属下公司、各关联公司:

为加强集团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合理有效的筹集和使用资金,并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确保集团及各子公司各项资金使用的顺畅,集团决定从2011年11月起,在集团范围内正式推行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一、预算编制原则:

(一)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

(二)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

(三)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

(四)坚持“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原则。

二、预算编制的主体:

集团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关联公司分别为独立的编制主体单位。

三、预算编制的内容:

每个主体单位需按集团规定的表格模式,在一月及月度前一周内填好表格并报送集团财务中心,集团财务中心汇总后则根据整体资金收支的情况编制《资金预算总表》、《月度资金预算总表》、《收入预算表》、《房地项目开发成本预算表》、《成本预算表》及《期间费用预算表》,并于每年的1月15日及每月的5日前上报集团领导及董事长。

以上制度规定从2011年11月8日开始执行。

注:各部门编制月(年)预算时, 在《各部门预算表底稿》选取适合于自已部门的表格编制

集团财务中心

篇6: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中共苍溪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

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编委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广编办发〔2011〕26号),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苍委〔2009〕35号)等文件要求。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于2011年全面启动,到2012年底前,基本建成与省市同步,覆盖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1-

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搭建起运转协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实名制管理平台,实现机构编制、组织、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制约和信息资源共享。

一、实施范围与主要内容

(一)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范围及对象

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机关以及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称机关事业单位)及在编人员。

(二)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机构情况:机构名称、性质、规格、隶属关系、批准文号、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内设机构、经费形式、主要职责等。

2、编制情况:编制种类、编制数量、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批准文号等。

3、人员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进本单位时间、职务、上下编情况等。

二、实施步骤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操作、信息采集、工作流程等进行培训,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一)按编定员。各机关事业单位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

构编制,对本单位机构设置、编制与领导职数、实有人员对应情况进行核实,锁定在编在册人员。

(二)信息采集。各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规定口径采集录入信息,经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上报的数据要确保客观、真实、准确无误。

(三)数据汇总.各乡镇、各主管部门必须在12月10日前将信息采集资料报县编办,以确保全市数据汇总工作在年底前完成。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将此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按照省、市委编办的要求,对机构编制管理传统方式和手段的重大调整,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落实责任制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我县实名制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二)认真组织,切实做好各个步骤的落实工作。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分步实施,到明年底基本完成。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做好实名制管理推进工作。一是要认真组织培训。涉及单位和人员比较多的部门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此项工作内容多、难度大,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从长远考虑,确定懂计算机操作的专人参加培训。二是要做好信息采集。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对现有机构、编制与领导职数、实有人员进行认真清理,按编定员,按照规定的口径、指标和要求采集汇总数据,确保数据全面、真实、准确。三是严格信息数据管理。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妥善管理好信息数据,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机构编制实名制通知

篇7: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8-14

皖教基“2012”26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公安局,卫生局,工商局,安全监督局:

现将《关于试行幼儿看护点分类管理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以市为单位将民办园准入、看护点分类等具体实施情况,于2012年底上报省教育厅。

联系人:汪祥贵 史常斌 电话:0551-2831835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公安厅 安徽省卫生厅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四日

关于试行幼儿看护点分类管理的意见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省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我省加大力度加速幼儿园建设的步伐,使学前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仍显不足,一些未经审批的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看护点迅速发展,这些看护点的发展,一方面对缓解全省入园难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由于发展无序,管理不规范,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为了积极引导民办园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拟对幼儿看护点试行分类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加强引导、规范扶持、分类准入、分层提高的原则,对于暂未达到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的看护点,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举办者申报,对照《 安徽省幼儿看护点基本条件》,实行分类认定,限期整改,以不断提高保教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需求。

二、分类方法和认定程序

(一)根据《安徽省幼儿看护点基本条件》,将看护点分为A、B、C三类,A类为看护点中条件较好,有可能经过2至3年的努力达到办园标准的;B类为看护点中条件一般,有可能通过1至2年的努力达到A类看护点标准的;C类为存在危及幼儿安全与健康隐患,短期内无力进行整改的。

(二)举办者于每年的8月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递交书面申请认定报告,报告中注明举办者,注明看护点类别、地址和规模等基本情况,注明看护点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受理后,组织专家对照《安徽省幼儿看护点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对其中达到A类、B类看护点条件的,按类

颁发看护点许可证,对凡达不到A类、B类的C类看护点坚决予以取缔。

(四)对于经许可的A类、B类看护点,下达书面限期整改批复。整改期限A类为2至3年、B类为1至2年。整改期间,须确保幼儿安全和正常的保育教育活动,整改期满后,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重新履行准入程序或类别认定;对规定时间期满未达到整改目标的则依次降类处理。

(五)未经申报审批,一律不准举办无证托幼机构。

三、工作措施

(一)积极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部近期下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领域‛、‚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可以适当放宽幼儿园审批条件‛等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在落实政府办园职责的同时,进一步研究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具体措施,营造有利于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将目前我省民间幼儿看护点的分类管理作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重视对看护点的帮扶和指导。从幼儿看护点的认定到幼儿园的准入,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看护点整改提高作为我省学前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给予足够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对于A类、B类看护点不仅要关注准入的‚门槛‛,更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重整改过程的引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办园方向上,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引领看护点实施科学保教,改变目前的小学化倾向;在业务指导上,要允许这类看护点与幼儿园一同参加工

作部署,一同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一同参加考核评估,并建立区域内结对帮扶的工作制度;要建立对看护点的奖励制度,凡在规定时间达到整改目标的,可以享受国家关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政策。要通过真诚、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更多的看护点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多种形式加强通识培训。各地要想方设法,采取集中培训、名园代训、名师带徒等方式,加强对看护点保教人员的培训,使其懂得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专业常识和安全要求。要建立有针对性的轮训计划,将看护点负责人、教师以及保育人员的培训纳入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之中。经培训合格的看护点负责人、教师和保育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看护点保教人员参训情况将作为今后幼儿园准入和看护点分类的重要条件。全省争取通过三年努力使第一批经认定的看护点的保教人员普遍轮训一遍。

(四)强化看护点的分类监管。各地每年要对看护点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并于当年8月底完成分类工作。要坚持看护点的年检制度,对看护点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准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将看护点的安全放在看护点管理的首要位臵,作为合格看护点和幼儿园准入的必要条件,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幼儿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对于不能确保在安全、消防、卫生、食品监督等方面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C类看护点,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安排好幼儿分流。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责任人的责任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落实责任追究。

(五)加强分类管理的统筹协调。各地要遵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要求,落实‚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开展看护点分类管理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同时要主动协调,取得街道办事处、乡

镇人民政府的支持,有效督促符合准入条件的无证园积极履行分类申报手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安监部门要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民办幼儿园、看护点的审批,各地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安监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规范无证园管理工作,加强对看护点的清理和整顿。

附件:安徽省幼儿看护点基本条件

安徽省幼儿看护点基本条件

根据《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关于民办幼儿园‚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对无证办园全面排查、分类治理、督促整改‛的精神,为了促进已经开办但目前尚未达到民办幼儿园准入标准的规模较小的民办托幼机构整改提高,特制订本‚基本条件‛(以下简称‚条件‛)。

一、看护点(A类)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2、坚持安全第一。设臵在无污染、无危险的安全区域内。独立安全的院落,有独立出入口,有户外活动场地;房舍建筑在3层以下(含3层),安全无危房。室内外设施、设备安全;楼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设臵合理,标志明显,确保畅通。

3、具备基本房舍。有幼儿活动室,人均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房舍通风、采光良好。有一间较大活动室,以便开展大型活动。有幼儿厕所、洗手场所及设备。有满足教师需要的办公用房。

4、有必要的生活设备。配备安全的幼儿桌、椅、床及其他生活设备和设施;提供幼儿膳食的,应有厨房及符合卫生标准的设备和设施

等;有必要的卫生消毒用品用具。

5、有必要的教育设备。有满足需要的户外玩具,每班有3种以上能成套操作的桌面玩具;有小型体育活动器械(含自制)。教师拥有2种以上教师指导用书。

6、实施科学保教。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严禁‚小学化‛教学,严禁进行拼音、计算、外语教学,严禁使用幼儿教材和小学课本。

7、有满足需要的师资。配备专职负责人1名,幼教专业毕业或取得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合格证的。每班至少1名专任教师,具有相应教师资格或幼儿教育经验。每两班配备保育员1名,具有幼儿保育经验。禁止慢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史者在看护点(A类)工作。

8、健全的制度。有卫生保健制度、安全制度,责任到人。经过2至3年整改,通过消防部门的消防安全验收,取得卫生部门出具‚合格‛意见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取得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9、符合以上条件的,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给《安徽省幼儿看护点(A类)许可证》。获得证书的看护点应对照《安徽省民办幼儿园准入标准》,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积极申报幼儿园。2至3年内达不到《安徽省民办幼儿园准入标准》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收回《安徽省幼儿看护点(A类)许可证》,降至B类。

二、看护点(B类)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2、坚持安全第一。设臵在无污染、无危险的安全区域内。有独立安全的院落,有独立出入口;房舍建筑在3层以下(含3层),安全

无危房。室内外设施、设备安全;楼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设臵合理,标志明显,确保畅通。

3、有满足需要的房舍和保教设备。活动室、幼儿厕所、洗手场所安全实用。有必要的幼儿生活设施及卫生设备,有满足需要的室外玩具和桌面玩具。

4、实施科学保教。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严禁‚小学化‛教学,严禁进行拼音、计算、外语教学,严禁使用幼儿教材和小学课本。

5、有满足需要的保教人员。须配备专职负责人1名,具有幼儿教育经验。有满足需要的专任教师、保育员。禁止慢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史者在看护点(B类)工作。

6、有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安全制度,并确实责任到人。经过3至5年整改,通过消防部门的消防安全验收,取得卫生部门出具‚合格‛意见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取得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7、符合以上基本条件的,经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可发给《安徽省幼儿看护点(B类)许可证》。获得看护点(B类)证书的应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换领《安徽省幼儿看护点(A类)许可证》, 1至2年内达不到看护点(A类)标准的,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收回《安徽省幼儿看护点(B类)许可证》,降至C类。

三、看护点(C类)

篇8:关于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的探讨

1 绩效管理和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1) “参与原则”, 即全员参与管理; (2) “期望原则”, 即为科室、和医务人员按层级量身制定相应的绩效目标; (3) “双向沟通原则”, 即在各环节执行过程中执能部门与科室、科主任与医护人员在绩效管理全过程中要进行交流与沟通、辅导, 以便更好的完成绩效目标。 (4) “公平、公正, 公开、透明的原则”, 即考核标准公平, 考核方式公正, 考核结果公开, 激励机制透明。

2 医院绩效管理流程

2.1 第1阶段:制订和分解目标

2.1.1 指标分类:

(1) 业务质量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包括医疗文件书写、合理用药等;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专业护理知识水平、基础护理操作等; (2) 医疗服务指标:服务满意度测评等; (3) 医院安全指标:医疗安全、四防安全等; (4) 医疗技术水平指标:单病种、高精技术的开展增减幅度; (5) 工作效率指标:门诊量、复诊率、病床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等; (6) 经营效益指标:业务收入完成比例、费用率、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等、单病种医疗费用; (7) 科室建设指标:人材培养、梯队建设与科研教学指标。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 即所谓硬指标、软指标。硬指标包括经济指标和业务量指标;软指标包括科室建设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

2.1.2 指标制定和分解阶段:

指标制定和分解阶段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初始的一个环节, 指标设计是否合理, 决定了医院上下是否能够纵向一致地达成战略目标。分解指标时, 还要综合考虑业务指标和行为指标, 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平衡, 可以让员工了解医院对的行为期望, 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 一定程度地连系到绩效考核体系, 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 如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 从监管、控制向服务的转换等。全方位考核科室及个人的经济指标、质量指标、工作量指标及服务质量指标。

2.1.3 制定绩效计划阶段:

请科主任全程参与, 在制定指标以及标准的时候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 执能科室与临床科室以绩效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工作, 既对科室提出要求, 也倾听员工的想法, 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让员工对考核指标做出承诺。让员工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工作重点, 那些环节薄弱, 考核更有针对性, 更能帮助员工改善绩效。

2.2 第2阶段:

绩效辅导和跟踪执能科室为临床科室辅导, 帮助他们提高绩效。动态的绩效管理需要整个流程的跟踪, 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 更是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 和员工一起设计未来, 让员工参与进来, 承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管理过程中, 进行沟通和辅导, 总结指标的完成情况, 了解科室所遇到的困难, 听取科主任的汇报, 以便于针对性地为科室提供帮助。同时要重视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 特别是要顺利获得过程和指标的数据。执能科室要定期进行综合系统的指标分析, 确保准确及时的传达数字信息, 让执能科室有的放矢的管理。同时临床科室及时掌握运行动态和科室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使管理更透明更切合实际, 从而充分发挥科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第3阶段:绩效比较和考核

2.3.1 绩效考核期间:

绩效考核以1个完整年为1周期, 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考核。月度和季度考核以岗位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 月度考核实施时间是下月的中旬之前, 季度考核实施时间是每季度第1个月的中旬之前;年度考核是全面的考核, 主要考核全年目标的完成和工作能力的改进与提高, 年度考核实施时间为每年的11~12月。

2.3.2 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期间内, 对各级管理者和科室员工的岗位职责的履行、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以及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 (效益、效率、效果) 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反馈。通过绩效考核, 促进医院、科室、个人目标的实现, 提升科室、个人工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力, 体现个人工作的绩效水平和差别。以此为依据制定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开发和员工培训计划, 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使医院团队和员工个人更好的同步发展。

2.3.3 绩效管理的原则:

原则上是由上对下进行。所以在考核环节, 执能科室定期对临床科室做考核, 临床科室给予反馈, 双向沟通。由于绩效管理是为每个科室量身定做, 所有科室都应该是和自己的目标比较, 看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2.3.4 绩效考核阶段内容:

一方面是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另一方面与临床科室直接座谈交流。在座谈的时候, 执能科室与科主任和医护人员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即准备相应的绩效记录等资料。主要针对影响科室指标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并以此为依据纠正存在的问题, 制定下一周期指标调整的目标。

2.4 第4阶段:

绩效激励和发展考核结果要及时与激励制度和能力发展计划挂钩才能发挥作用。科室在帮助医院达成总体战略目标的同时, 科室和医护人员个人也应获益, 这样其就更有动力来完成医院的目标, 使整个体系运行圆满。对于管理有方、创新能力强的科室和个人, 医院应予以多种形式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适当加大力度、支持创新者申请技术专利并允许以高价出售其专利权等。这样可使大家永不满足现状,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创造力。

2.5 第5阶段:

绩效分析和反馈阶段分析全过程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运用对比分析, 相关因素分析, 本、量、利分析等方法进行总体、个体、重点科室或环节的分析, 通过绩效分析发现循环周期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方案反馈到科室, 帮助和督促科室更好的完成下一周期的绩效指标。

3 讨论

医院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凭借正确科学的管理手段, 把预算编制、财务核算、成本核算等集合起来, 为医院绩效管理制度提供数据依据, 并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全面降低医院成本, 完善医院经济核算体系、辅助医院决策, 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加快医院科室队伍建设。

·医院管理·

篇9:关于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人本管理;涵义及实质;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21-01

图书馆是文献资料信息中心,是进行科研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图书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人文管理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区别于军事化管理的强制性,更着重于激励人的自觉性。正如图书馆学家施莱格曾强调:“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一、人本管理的涵义及实质

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现代管理思想上的具体体现,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人文关怀,强调人在各项工作中主体地位,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谋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图书馆中实行人本管理,这里的人,既包括图书馆服务主体的人――图书馆员,也包括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

二、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人本管理是要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物”转移到“人”,通过注重人的因素而改变传统的以书为管理核心的管理方式。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开发图书馆馆员的潜能被看做人本管理的核心。另外,以人为本绝不能忽视读者的重要性,只有将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两方面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最终才能形成人本管理这一理念。

1、图书馆馆员扩大发展空间的需要

一方面,大多数人缺乏对图书馆馆员的深入了解,片面地认为馆员是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另一方面,很多馆人对本职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社会并没有给图书馆馆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导致职业道路比较狭窄。

2、提高绩效的需要

工作绩效是由馆员创造出来的,正如列宁的那句名言:“图书馆员是图书事业的灵魂”。只有在把人管好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管理其他如文献、设备等因素。因此,要想实现人本管理,就必须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无限潜力与能量,重视他们所创造的价值。

三、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途径

1、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本管理理念成为管理的趋势,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理念是图书馆价值的体现,对图书馆员行为有着规范作用,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也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保证。图书馆价值是信息的利用,而这种价值需要借助员工工作来实现。图书馆日常工作单调乏味,没有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是不可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的。

2、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

首先是科学用人机制。图书馆岗位机制存在职工岗位长期不变、人才流动不畅、职称论资排辈等问题,这些问题挫伤了馆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图书馆采用了馆员竞聘上岗制度,实现了岗位责任制。同时还提高待遇,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推动用人机制的良性 发展。其次是良性竞争机制。适当的竞争能激人上进,这需要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通过职务提拔、职位晋升等实现,要制定考核制度,使每个员工的任务和日常工作都能作为依据,从而杜绝主观、不合理的现象。再次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通过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来调动员工积极性,比如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带薪休假、增加伙食补贴、评选优秀员工、颁发证书等。

3、全方位优化馆员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馆员应该是知识化、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有一定的信息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情报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只有达到了这些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馆员,才能准确的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制度,全方面优化馆员素养。引进人才后,首先图书馆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对馆员进行分类;根据图书馆发展目标,制定每个员工的工作要求,再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出规范、合理的、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考核体系。其次要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

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图书馆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馆员工作和用户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是塑造硬环境。图书馆硬环境是指建筑风格、工作场所等,良好的环境能使员工产生自豪感、优越感,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塑造软环境。图书馆软环境包括规则制度、图标、装饰图画等,日常工作中通过这些软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馆员,从而使馆员产生自觉地意识。

四、结语

图书馆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同时,在人本管理理念不断变化,趋于完善的今天,它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也须始终重视并在管理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番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篇10: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法规名称】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

制的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机构】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发文号】粤劳社发〔2009〕8号

【颁布时间】2009年02月01日

【实施时间】2009年03月01日

【效力属性】有效

【题注】为加强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管

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原劳动部《关

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

503号)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所属类别】通知

下载时间:101216

篇11:关于实行工作日午间禁酒的通知

———————————

关于工作日午间禁酒的规定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现就镇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作日午间禁酒作如下规定。

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严禁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

二、因接待礼仪确需在工作日午间陪酒的,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同意。

三、严禁在值班期间饮酒。

四、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酗酒和酒后驾驶机动车。

五、对违反本规定的,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相应处理。初次违反规定的,给予诫勉谈话;对再次违反规定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对内违反规定三次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各科室需将规定迅速传达给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并在醒目位置进行公开。

篇12: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各区属学校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对区教育系统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切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市、区组织部文件精神,现就实行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备案制度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要科学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要按照区教育系统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要求,突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在科学分析党员队伍状况,认真组织民主推荐,广泛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认真制定本单位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发展党员计划要经支委会讨论通过。

2.要按时报送发展党员计划。每年2月底前要将本年度发展党员数量、结构等情况报送局党委办备案。今年的党员发展计划请于3月15日前上报。

3.要按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认真抓好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六项制度,在预审、公示和讨论等关键环节上要严格把关,增大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性,做到坚持标准,慎重发展,保证质量。每年12月底前将当年新

1发展党员名册上报党委办,发展党员计划落实情况将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

4.及时报送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要对每年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认真进行总结,于次年1月15日前报局党委办。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以及下一年度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打算等。

附件1:2010年度发展党员计划统计表 附件2:2010年度新发展党员名册表

中共泰州市高港区教育系统委员会

2010年3月12日

附件1:

2010年度发展党员计划表

单位(盖章):

A3= A6+A7+A8 +A9= A10+A11+A12 +A13= A14+A20+A27+A28+A29+ A30;A14= A15 + A16+ A17+ A18+ A19;A20=A21+ A22+ A23+ A24+A25+ A26。注:请于3月15日前报党委办。(邮箱:yyjgg@126.com;传真:86966188)

附件2:

2010年度新发展党员名册表

单位(盖章):

篇13: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对于绩效的研究, 原来主要应用于工业组织中, 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角色、工具、组织与职务背景、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等几个方面。人们并不重视工作绩效的内涵。1993年, 坎贝尔等人提出绩效理论, 认为绩效不是活动的结果, 而是活动本身, 是人们实际做的并且可以观察到的行为。1949年美国在世界上首先大规模采用绩效预算编制方式。1951年美国政府通过预算账户和叙述式计划与业绩报表将计划和活动清单纳入预算。1993年, 美国通过的《美国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要求每个支出机构都必须制订详细的绩效计划, 并将这些计划与业务活动和预算程序连接起来。近年来, 为了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美国政府在对高校的拨款预算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他们针对现有预算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使用两种以上的预算方法来适应多元化的资源配置目标, 更加强调高校的绩效, 使整个预算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教育经费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 将财务预算工作视为与学校事业规划发展同等重要。英国政府也于1997年颁布了《支出综合审查》, 要求政府部门每年与财政部签订《公共服务协议》, 确定绩效目标, 进行年度的绩效评价, 向议会提交《秋季绩效评价报告》。澳大利亚于1997-1998财政年度开始推行以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绩效预算改革, 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管理, 实现了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的变革。1954年菲律宾政府开始绩效预算编制实验, 在财政年度内, 12家政府部门采用了绩效预算模型, 放弃了详细的预算分项, 支出按照计划和项目大类列入预算。而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湖北进行了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小规模试点。2002年, 又在河北、湖南、福建等省进行小规模试点, 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扩大试点。通过这些试点, 摸索了一些经验, 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试行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绩效考评主体、对象、程序等。2006年教育部在布置“一上”预算时传达了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的讲话, 讲话中说, 要逐步推进和规范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工作, 切实推进试点工作, 要求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重产出而不是投入”的绩效管理理念, 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的社会风气。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既定性又定量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我国预算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绩效预算是结果导向型或产出型预算, 它是一种效益预算。绩效预算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试行阶段, 在高校内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探讨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实施, 一直以来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 实行绩效预算, 有利于提高预算资源的配置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独立办学局面的形成,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暴露出很多弊端, 最为明显的就是高校预算制度缺少绩效信息, 未能建立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 使得预算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降低了预算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大量的资源长期滞留在低效益的地方, 而不能适时转移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使得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 实行绩效预算, 有利于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性问题对一个高校而言是其未来发展的导向问题, 而战略导向与高校的整个资源是相联系的, 它涉及高校有多少资源, 资源应该投向哪些领域, 如何投放等方面的问题。绩效预算作为高校未来的一种规划,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高校资源的组织、使用做出合理安排。

(三) 实行绩效预算, 有利于合理控制财务风险

自高校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微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体制下运行以来, 高校就成了独立的市场主体, 是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 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对高校影响最大的是财务风险, 如高校举债风险, 因为负债的资金不是收入, 负债首先要考虑偿还的问题, 权衡得失, 关键在于举债规模应适度, 负债的规模以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开支, 不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为宜。因此实行绩效预算, 就可以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 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承受方面的能力, 在真实、可靠核算的基础上对高校的财务运行边界进行预报, 从而降低和防范财务风险。

三、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 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入账, 全方位编制财务预算

目前高校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游离于整个高校会计核算体系之外, 高校预算管理没有包括高额的基建资金收支, 在预算支出安排中, 未能足额反映基建投资所需资金, 使整个高校的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筹划和控制, 这不利于全面监督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为此, 必须将基建账和事业账合二为一。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基建资金收支纳入整个高校预算, 全面考虑所有资金来源及资金需求状况。据此安排资金支出, 有利于全面、完整地反映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二) 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高校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增量预算法, 这种预算方法比较粗放, 是在假定上年度的经济业务活动在预算年度仍会发生的基础上, 根据财力状况, 增加相关的变动因素如物价上涨因素、工资增长因素等。这种方法简便、易操作, 但透明度差, 滋长了预算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不利于调动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也不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基于这种状况我们认为, 高校的预算编制宜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以滚动预算为辅的预算编制方法。

1. 零基预算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零基预算方法在世界各国获得广泛应用。零基预算是指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 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即以零为基础。根据确定的目标, 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确定目标的意义和效果, 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 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均是按重新排出的先后次序而定。零基预算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能压缩经费开支, 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2. 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是指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自动延伸, 使预算期永远保持在一年。这种动态预算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 可以弥补年度预算的缺陷并能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进而实现整体支出结构的优化。涉及高校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计划, 均可采用此种方法编制预算。

(三) 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修改

1.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要求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 只有在高校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 增强投入产出的预算管理理念, 才能做到收入与支出的配比, 从而增强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2.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按原值入账。把“固定基金”科目划在净资产类, 所谓净资产是指所有者在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以, “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应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即净值) , 它将随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化而进行增减。但由于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随使用时间的推移相差会越来越大, 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 不能代表学校的净资产存量。致使高校的“净资产”信息严重失真, 易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因此, 为了真实地进行会计核算, 高校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 以一定的折旧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例如:对房屋、家具等一般固定资产可按使用年限采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 对一些更新比较快的教学、科研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四、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 确定绩效考核评价的领导组织机构

高校财务部门是制定预算政策和分配预算资金的职能部门, 是学院资金管理和监督主体, 但由于财务部门本身的局限性, 以及预算资金涉及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必须建立以主管财务院长为组长, 教务、科研、后勤、财务、审计等部门处长为成员的经费绩效考核评价小组,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建立预算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 建立科学的绩效预算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预算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3方面考虑, 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重要性等原则。由于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和支出功能的多元性, 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呈现多层次, 多因素立体结构, 从经费支出用途及功能上分为项目支出绩效体系和部门支出绩效体系。

项目支出绩效考核指标设定:针对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 设立基本建设计划完成率, 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增长率, 博士生、硕士生、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人数各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等社会效益指标。以“成本收益率”为宗旨, 设立考核项目投入使用增加的收入或节约的成本的经济效益指标, 以及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

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定:针对教学单位、行政管理单位、教学辅助单位、后勤单位的不同, 设立实验课开出率、生均实验课时、生均培养成本、生均后勤支出、生均图书经费支出、生均行政管理支出总量增长率, 消费支出与业务支出结构指标, 设备运营成本指标等经济指标, 设立学生考试合格率、师生比、工作效率、职工结构、校园案件率、师生满意程度等社会效益指标。

(三) 建立绩效预算奖惩机制

一方面, 对积极增收节支、将相关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部门的负责人及普通教工在年终考核时加分, 并在职务提升、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 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另一方面, 对有隐匿收入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差的部门进行一定的制裁。通过考核与奖惩的结合, 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充分调动学院内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更好地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如可以采用“3A”信用等级制度, 来评估高校各院系的预算执行情况。执行预算情况可以分为3种情况:良好、合格、不合格, 分别用“AAA、AA、A”来表示。对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 真正贯彻奖优罚劣制度。

参考文献

[1]徐荣娣, 吴介军.引入绩效考评机制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5 (2) :78.

[2]胡军勇.在高校内部实行绩效预算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 2007 (3) :42-43.

[3]闫建峰.高等学校内部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7 (7) .

篇14: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这一新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在业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也必将为我国大型国有出版传媒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爆发性的动力和源泉。

一、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提出及其影响

设置特殊管理股的初衷,是“通过特殊股权结构设计,使创始人股东(原始股东)在股份制改造和融资过程中,有效防止恶意收购,并始终保有最大决策权和控制权。”对国有传媒企业来说,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就是国有股在投票、决定权上将具有特别投票权和更高话语权,甚至在特定问题上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

我们认为,这一政策的提出,是国家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一大创新,一方面保证了国家对国有传媒企业的足够控制力,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坚持正确导向,做强主流媒体、壮大主流声音、保护公众利益,另一方面使政府对文化的管理方式由“办文化”真正向“管文化”转变。

经过十年的探索,当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从“破冰期”挺进“深水区”。就传媒业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基本完成出版发行、非时政类报刊和新闻网站等国有经营性传媒单位的转企改制,重塑了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大型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实力、活力、竞争力均大大增强。作为肩负出版导向任务的国有大型出版企业,如何在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的同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集聚,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经营效率、产业贡献程度都存在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新的动力机制。“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对出版企业而言,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吸引更多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加快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鼓励非公有制文化资本与国有出版资本融合发展,结构相补,交互融合,增加活力,激励创新;有利于培育大型骨干出版企业,实现出版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提高出版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思考已经走到深水区,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出台,总目标都是要推动国有企业活力更强、发展更好。目前有的地方已经明确给国企定位,实行分类管理,即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竞争类国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功能类国企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公共服务类国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从国有出版企业的实际功能来看,实际上目前兼有上述三类特点,在文化产业上具有竞争类企业特点,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功能类企业特点,在文化导向上具有公共服务类企业特点,所以在管理上有较强的特殊性,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对已经上市的公众出版公司来说,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更具意义。随着股权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有股控股比例存在逐步被稀释的可能,如何保障导向管理权,就成为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入特殊管理股,就可以保证无论国有控股的比例如何变化,其在传媒导向上都拥有绝对控制权。在确保国有股权特殊管理地位的前提下,国有出版企业就可以大胆引入非公资本,形成业内业外形式多元的经营管理机制,真正按市场规则经营决策,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决定性配置作用,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从而在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中起到优化作用。

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后,国有出版企业的持股人以及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将担负起把好内容导向关的重任。这将使持股人和高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长期激励约束机制,让企业走上合理合规发展的轨道。同时股权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会激励持股人对企业的发展作更加长远的战略谋划,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努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实施路径

《决定》中明确了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目前,我国的国有传媒单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中央级和省级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意识形态属性强的传媒单位。这些仍然保持着事业单位性质;还有一类包括出版发行单位、都市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大多数广电媒体等,这些大都已经转企改制,推向了市场。很显然,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指后者,国有出版企业是其中的重要领域。

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国有出版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具有较强意识形态属性、担负更多舆论引导责任;二是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如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股份制出版企业,上市或非上市均可(但在持股比例上,两者应有不同的要求,既有政策上的要求,也有技术上的要求);三是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良好成长性,风险可控,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目的在于,既满足国家对重要传媒企业的掌控力,又能吸引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这一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呢?笔者认为,积极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权多元化,是国有出版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基本前提与有效路径。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股份制经济。”对于文化传媒企业而言,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激发不同所有制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优化资本配置,形成各种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强调国有股始终保有最大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这与出版企业引入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并不相悖。而且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通过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形成多元产权架构,把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既有约束性,又有互补性,既有利于国有资本进一步增强活力,又有利于提高传媒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现有国有出版企业资本结构的一种很好的完善和补充。三中全会还提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这些政策将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激情,也为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出版企业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权多元化,在国有出版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要完善国有出版企业出资人制度,推出国有出版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方案,推动国有出版资产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股份制改造,如向民营企业资产转让等。

其次,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适度降低国有股份比例,吸引其他优质资本,更有利于出版企业资产形态转换。国有出版企业的股权设置,可设立国有股、非国有股,国有股包括管理股、职工股,非国有股包括民营股、受众股、外资股等。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可以盘活存量、开拓增量,这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出版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第三,要厘清身份困惑,激发企业家精神。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有传媒企业负责人不再有行政级别,完全按照企业法人职责行使职权。一方面,管理层的任用将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员工激励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要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该给的待遇大胆给,不应有的行政权力也应坚决取消,推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两方面活力。

三、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几个注意事项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特殊管理股制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为确保这项新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在具体方案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出版企业往往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涉及面较广,应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采取先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的方式,扎实推进。可以考虑选择已具有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模适中的上市出版企业先期试点。

其二,考虑到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政策性较强,建议国家的财政、发改、国资、税务等部门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共同参与到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的制定中,形成整体合力,努力使政策的设置更加完善。此外,由于受传统的组织架构和思维定式的影响,一些业界人士可能对这一新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或者出于其他的一些考虑,政策的执行会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使新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要注意研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以及切实可行、能结合传媒企业特点的实施条例,确保在执行过程中政策能落地。

其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如美国对上市报企实行的“类别股份”制度、新加坡对报纸行业设置的“管理股”制度、英国对公用事业、国防工业实行的“金股”制度以及加拿大实行的“多投票权股”制度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政策。

上一篇: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下一篇:少先队大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