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

2024-05-01

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共3篇)

篇1: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

【法规名称】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青政办[2004]153号

【颁布时间】 2004-08-14

【实施时间】 2004-08-14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八月十四日

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2004年7月28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进——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br /br /

一、基本原则br /br /坚持从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坚持属地化管理,救

助重点对象,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扩大覆盖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br /br /

二、救助对象br /br /持有《五保供养证》的农村牧区五保对象;持有《农村牧区特困户救助证》的农村牧区特困人口;持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证》的农村牧区特困优抚对象。

对以上人员,由县级民政部门核发《青海省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证》,享受医疗救助。

三、救助办法及标准

(一)省上根据东部、环湖、青南三个地区的不同对象、不同标准,依据享受医疗救助的人数和所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核拨医疗补助资金。

(二)对确定的三类救助对象每人补助10元。在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其参加当地新型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补助的10元钱纳入到医疗救助资金总额中,统筹使用。

(三)救助资金总额中,除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外,对五保户按西宁、海东每人年50元,海北、海南、海西每人年70元,黄南、果洛、玉树每人年90元的标准给予门诊补助。剩余资金的40%作为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补助资金,60%设立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大病医疗统筹基金。

(四)门诊补助资金用于救助对象在乡镇卫生院或由县有关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支出。

(五)大病救助的办法及标准。

1、已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地区,医疗救助对象因患大病、重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费用仍然过高,导致家庭生活难以维持的,按照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的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后,按大病医疗救助标准给予补助。

未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地区,医疗救助对象因患大病、重病需住院治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照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的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后,按大病医疗救助标准给予补助。

2、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的申报审批程序。医疗救助对象向村(牧)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病情诊断书、必要的病史材料、医药费支出凭证、居民身份证、《青海省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证》等相关材料,由村(牧)委会进行初评,并将评议后确定的享受医疗救助对象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日。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审核,并再次张榜公布需救助者名单,无异议的,填写《青海省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大病医疗救助审批表》一式三份,报县民政局审批,批准享受医疗补助金额,并在《青海省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证》上登记备案。

3、大病医疗救助标准:一次住院发生费用100元起报,100元-500元(含500元)的补助50%;500元-1000元(含1000元)的补助55%;1000元-1500元(含1500元)的补助60%;1500元-2000元(含2000元)的补助65%;2000元以上的按70%补助,但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1500元。全年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1500元。

四、资金来源

采取多渠道筹集的办法: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彩票公益金留归本级民政部门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社会捐赠、专项募集,基金利息及其他资金。

五、基金管理

(一)医疗救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

(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收支计划由县级民政部门商财政部门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政部门定期向同级财政和上级民政部门报送救助资金执行情况。

(三)县级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县级民政部门设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篇2: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

和五保人员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为了进一步缓解农村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根据北京市相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村低保和五保人员医疗救助工作通知如下:

一、医疗救助对象

(一)享受我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包括一般精减退职人员);

(二)农村五保人员。

二、医疗救助待遇

(一)门诊:农村医疗救助对象门诊医药费用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由区民政局按个人负担医药费60%的比例救助(不含本市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自费项目),最高救助金额为2000元。

(二)住院: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患危重病住院治疗的,除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待遇外,医疗救助额度按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60%支付,全年累计不超过3万元。

(三)农村五保对象患病就医费用,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的其他部分,扣除自费药部分,实报实销。

说明:享受医疗救助的医药费单据制单日期是2011年1月1日(含)以后的单据,2010年的药费单据不予受理。

三、医疗救助待遇的申请审批

(一)申请。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按户籍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到户籍所在村(居)委会办理申请登记手续,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填写《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见附件1和附件2)共一式二份;

2、《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农村五保供养证》复印件;

3、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或同级医疗机构)出具的正式医疗收费单据、处方(原件);

4、已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待遇的,需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医疗费用的详细单据(必须有农村合作医疗公章,重复打印的无效;医院直接结算的要有收据。)。

(二)受理及审核。

1、村(居)委会负责医疗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核工作。

2、镇(街道)民政科负责审核申请人的救助资格,审核申请人提交的《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医疗救助相关证明材料和医疗费用。

3、填报《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情况门诊、住院登记表》。

4、将相关信息录入到北京市专项救助系统。

(表中相关数据一定要与提交材料一致,镇(街道)民政科必须认真核算!)

(三)审批。区民政局救灾救济科负责本地区农村医疗救助申请的审批工作。

审核镇(街道)上报的申请材料,签署《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填写审批意见;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人员说明原因,与原始材料一并退回镇(街道)民政科。

四、定点医疗机构

享受我区医疗救助待遇的定点医院为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定点医院。

五、时间安排

请各镇(街道)于2011年6月28日完成,申请材料、统计表电子版上报及网上录入工作。

附件:

1、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门诊)

2、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住院)

3、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情况登记表(门诊)

4、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情况登记表(住院)

救灾救济科

篇3:门关于农村牧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实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来源于重庆市黔江区、秀山县的4个乡,每个乡2个村共计8个村的296名特困和非特困农户,采用问卷调查。

1.2 资料统计方法

对发放的问卷调查全部录入EXCEL表格,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其中特困户家庭成员151人,非特困户家庭成员145人,特困户成员是指调查村里和民政部门已经确定的特困户家庭的成员;非特困户成员指同村的农民,尽量平均选择家庭经济状况好,中,差的农户成员。

2.2 特困受益人群的确定方法

确定特困人口医疗救助收益人群的基本程序为:推荐、张榜、审查、批准四个过程。其中推荐特困户在这四个基本程序中是保证公平性最为重要的环节,对确定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受益人群的方法有决定的影响,而其他程序基本相同。因此,将不同推荐受益人群的方法作为确定特困人口医疗救助收益人群的方法。问卷调查发现,确定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受益人群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村民大会推选、村委会指派 、少数村民代表与村干部指定 、县乡领导指定等形式。表1为调查的已经确定的145名特困农户推荐的方法,以为村委会指派为主要方法,其次是少数村民代表与村干部共同指定。

2.3 村民对评选方法的知晓情况

村民对评选方法的知晓情况反映了当地对农村贫困医疗救助的宣传情况,同时也表示信息公开情况,间接反映公平性。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评选方法村民对医疗救助的知晓情况是不同的,其中以村民大会推选为知晓率最高,其次是少数村民代表与村干部指定(χ2=297.443,P值<0.0001)。见表2。

2.4 不同确定方法的公平性比较

根据国家财政、民政和卫生部三部委要求把农村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服务的人员作为救助对象[2] 。因此, 医疗救助的公平性首先是将最贫困的村民纳入救助的范围,已经确定的受益人群是否真正属于贫困户就作为判断公平性的重要依据。

2.4.1 评选方法的公平性

虽然各地民政部门有关于农村特困户的标准,如黔江某乡为收入800元/人.年,粮食500斤/人·年,但实际推荐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以及收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用计量的方法较为复杂,以这些数据作为推荐的依据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评估推荐方法的公平性采用了村民认可度为主要依据。

2.4.1.1 评选方法的总体公平性评价

对确定方法总体公平性评价,在调查地区的4种方法中,以全体村民大会推选为最高,其次是少数村民代表与村干部指定(χ2= 269.1519, Ρ值<0.0001)。见表3。在调查中不清楚的主要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贫困户和一些与项目关系不大的人,他们对整个医疗救助知之甚少,所以无法评价。

2.4.1.2 小组讨论村民的认可度

村民的认可度是村民对已经确定的受益人群是否为村里的特困户的符合程度的认同,符合程度越高说明村民的认可度越好,该推荐方法的公平性越强。调查发现村民认可度以全体村民大会推选为最高,其次是少数村民代表与村干部指定。见表4。

2.4.2 确定方法的难易度

确定方法的难易度是村民对以上4种方法的可操作性的评价,调查发现村委会指派与县乡领导指定等形式最为容易(χ2= 239.3852,P值 <0.0001)。见表5。召开村民大会较难的原因主要是村社调整后幅员变大,年轻力壮出外打工,村干部威信不高有关。

3 讨 论

在我国农村地区大规模进行的医疗救助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贫困状况和解决社会的公平性外,也为我国农村卫生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为我国实现和谐社会迈出了关键一步,但由于是第一次在贫困农村大面积的开展,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再加之我国特殊国情,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复杂,农村特困人群家庭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不出现问题,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救助的公平性和救助的利用问题。公平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保证医疗救助制度真正受益于贫困人群是政府在社会卫生建设领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3]。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的目的是改善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保障贫困人口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的权利,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是我国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研究结果显示,要实现医疗救助的公平性,首先必须保证确定医疗救助的对象的准确性,因此,确定医疗救助对象的方法尤为重要。乡村干部推荐医疗救助对象的方法虽然较为容易,但由于部分乡村干部素质不高,加之制度不完善,容易出现不公平现象。在调查中发现特困人群中存在着村社干部的亲朋好友,少数个别地区存在着村社干部违规,将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自己的家庭纳入特困受益人群。建议各地在实施医疗救助应结合当地情况,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公平、可行、可操作、管理简便等方法来确定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受益人群。以县(区)为单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准确的基线调查基础上,确定救助受益人群的比例;根据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分配救助人群的指标;最后,有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共同组成的推荐小组,其中建议村代表的数量不低于村民总数的5%,依据家庭的贫困状况和最穷的家庭首先进入,中等及以下的家庭如果有慢性疾病病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被纳入救助对象,确定受益的贫困家庭。

由于贫困农村贫困医疗救助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地区贫困人群的医疗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各级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医疗救助的公平性问题,构建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宣传,提高医疗救助的社会效益。由于地域条件差别,普遍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乡村干部素质较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证医疗救助制度的健康实施。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实施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不同确定受益人群方法的公平性,提出适宜的确定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2个区县的4个乡8个村医疗救助进行研究。结果:确定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受益人群有4种方法,而不同方法对医疗救助的公平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村民代表与村干部共同提出的受益人群的方法比较公平,也适宜农村地区。结论:确定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受益人群的方法必须保证公平,同时确定的方法又不能太复杂,适宜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医疗救助,受益人群,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李娟.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09;(5):39.

[2]吴建,张亮.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确定中的公平性测度[J].中国卫生经济,2007;(6):71.

上一篇:社区党员互相批评意见下一篇:完结好看的言情小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