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2024-05-02

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通用8篇)

篇1: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与日俱增,人口的流动,对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征

(一)数量规模特征

从改革开放初期劳务输出800人(俗称八百娘子军进城)到现在的劳务输出总量达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每年以成倍的速度递增,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质量构成特征

1、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数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大,初步统计,小学占35%,初中占45%,高中以上20%左右。

2、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25至35岁之间的比例大,处于生育高峰期的育龄人员较多。

3、流动人口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强,特别是男性职业很不稳定,女性略稳定些。

4、流动人口择业范围较为狭窄,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限制,外出务工人员经商较少,从事建筑行业的较多,基本靠汗水和生命的风险获得微薄的收入,尤其男性较为突出。

5、流动人口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太少,在遇到工伤或劳动仲裁纠纷时,无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两重性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双重作用。从根本上看,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流动人口的发展对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有利的;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又在某些方面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一)流动人口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利方面

1、流动人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生育观的转变。流动人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不仅改变了其职业和社会环境,而且流动人口本身增加和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先进的社会环境和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其价值观和生育观发生相应变化。

2、流动人口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从而有利于生育率的降低。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直接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告别农业,从事工业、商业、运输等产业,或在农业领域中告别种植业转向林、牧、副、渔业。这一变化对于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员的生育水平差别最大,农业劳动者与其他职业劳动者生育水平差别最大。

3、流动人口的发展直接促进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流动人口在从事农业以外的各种产业劳动时,商品经济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子女多并不是致富之道,反而会影响他们致富。在商品经济实践活动中,使流动人口懂得,必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且注意到下一代人的培养教育。

事实上,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妇女生育亦有决定性影响。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平均生育子女越少;文化程度越低,平均生育子女越多。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这一代农民及下一代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有利于降低农村妇女生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4、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村妇女,改变其政治经济地位,从而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女性人口质量。流动人口的主体是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人口,包括一大批农村妇女。流动人口和商品经济的大潮,把她们从“锅台转”的地位和封闭落后的环境里解放出来,从养儿育女、侍候男人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大学校里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变流动人口中妇女本身的生育观,而且也有益于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的强大社会舆论,这对于克服人们“重男轻女”的习惯势力,提高计划生育自觉性,有重大作用。

5、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人口再生产的差别,推动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城乡人口再生育存在着的差别和矛盾,实质上是城乡经济、文化、科技、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差别和矛盾在人口再生产上的反映。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逐步扩散和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必须在农村经济的内联外引上不断扩大商品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这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推动农村人口从过渡型人口再生产、向集约型人口再生产的转变。

(二)流动人口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1、流动人口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由于流动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处于生育年龄,因此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情况较多。我县流动人口政策外出生占流动人口出生的60%以上,占全县政策外出生的9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因素。

(1)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经济状况初见富裕后,是有多生育的愿望和要求的。这一规律和趋势表现在流动人口方面,超生的经济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子女的家庭经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提高。现阶段,城乡流动人口中特别是农村进城人口的经营活动基本上还是以手工操作的体力劳动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直接与家庭劳力数量的多少相关,这必然刺激一部分流动人口产生多生多育及生育男孩的愿望。二是流动人口中有很多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富裕户,这从客观上为想多生孩子的提供了经济条件。

(2)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思想因素。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顽固地束缚着许多人的生育行为。再加上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机制比较薄弱,他们一般缺少经常接受思想教育的危机和途径,较多地表现出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律政策观念薄弱的弱点,表现在生育问题上就是较多地出现计划外生育行为。

(3)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年龄文化因素。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轻,生育力旺盛期的人数比重大,这使得流动人口中的婚育行为较为普遍。这种因素在上述经济、思想及社会管理状况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则成为超生行为比重大的自然基础。另外,流动人口特别是从农村流入城市及农村内部异地流动的人口,其文化素质一般都较低,他们难以从传统的生育观念中摆脱出来,加上经济、思想方面的因素,他们现阶段倾向于多生孩子。

(4)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社会管理因素。由于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分散、人户分离和流动性极强等弱点,这在客观上给其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又是改革开放后较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事物,适合其规律与特别的社会综合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容易出现漏洞。

三、近年来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以宣传开路,促进婚育观念转变

婚育观念的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治本的根本途径。一是在交通要道的村、组书写永久性计划生育标语,办宣传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印制流动人口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并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三是以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流动人口亲属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培训,详细分析计划生育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用朴实的语言,用具体的典型事例分析政策、法律法规、优先优惠政策、奖励扶助制度对子女的成长,对自己养老的有关问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逐渐把群众婚育观念从“养儿防老”、“无儿难养老”的落后婚育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

(二)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村(居)民自治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做到流动人口权责利的统一,切实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二是按《村(居)自治章程》、《村(居)民公约》有关规定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合同协议,推行合同制管理,达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是建立“一干三长”[村(居)、干部、村(居)民小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中心联系户长]联系制度,用最贴近流动人口的人员去联系、通报和反馈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三)强化部门责任,推进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部门“一票否决”的原则。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建设、劳动、教育、民政等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要把本职能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二是坚持“一证通行,无证否办”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有关证件时,必须查验经计生部门审核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不予办理,并及时通报给当地计生部门;三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用工单位和私营企业主要对雇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负管理责任,要同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书,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四是“以静制动”,加强房屋租赁户管理。房屋租赁户要及时将流动人口有关情况报村(居)或计生部门,协助村(居)共同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服务

1、流出前的服务:一是向流动人口发放一本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手册,让流动人口学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流出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查环、查病和治病服务,确保流出人员有健康的身体在外勤奋工作,为家庭多创收;三是对流动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包括电工、家政服务、文明用语等。

2、外出期综合服务。一是帮助外出人员解决好生产、生活、子女入学入托等困难,让外出人员在外安心工作;二是加强与流入地联系合作,为流出人员在生育、避孕节育等各项服务中提供便利。三是与流入地配合动员有条件的外出人员在流入地经商、定居的综合服务,实现农村向城镇化转移。

3、返乡后的综合服务。一是积极与乡镇企业联系,把流出人员在外所获的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实到

篇2: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人口的流动,有利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不仅关系计生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亟待采取措施予以改变。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状

什么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流动?流动人口的特征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流动人口,总体来说就是指没有实现户口迁移的迁移人口。资料表明,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实际上包含着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城市功能型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类流动人口的流向由城市功能、城市辐射范围所决定,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另一类是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力。这类“流动人口”规模大,在城市滞留时间长,且流向相对集中,因而产生的社会震荡也较大。并且,后者通常依其户口登记状况被称之为“暂住人口”或“外来人口”。

我国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须看到,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违法生育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约占各地计划外生育总量的50-80%,反映出对流动的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的管理上不到位,在生殖健康的服务上不到位。此外,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和规章上的缺陷,导致流动人口比较容易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已成为直接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从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人口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婚育信息难掌握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相比,因其居无定所、劳无定职、行无定踪而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人群,有些甚至是盲点人群。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人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住处传递载体虽然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避孕节育报告单”、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三种主要载体,但使用和效率都较差。

(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除了普遍存在的-工资拖欠、劳动安全无保障、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外,在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也享受不到应有的公正平等待遇。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一是流人地没有真正将流入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未能使其真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服务,对法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服务未落实到位。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流出地对外出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难以兑现。流动人口依法应得到的服务往往在两地互相推诿中落空,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侵害。

(三)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1、由于流动人员构成复杂、就业行为随意、生育行为隐蔽,再加上流动频繁,使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员的行踪和信息难以掌握,有的全家外出,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联系;有的居所更换频繁,犹如蜻蜓点水,落实“以房管人”变成了一句空话,难以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其婚育动态,难以及时提供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造成管理和服务难以到位。迫于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压力,有的地区在统计工作中,对外来人员生育、政策外生育信息故意隐瞒不报或是虚假上报的问题比较突出。

2、户籍地片面强调“现居住地为主”,忽视共同负责协助管理的职责。有的只知开具证明,人走后则不再过问;有的甚至对流人地提交的信息有来无回。

3、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其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需要诸多部门的有机配合与互动。目前,县、乡政府虽然分别与所属的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保障、建设、药监、房管等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但是由于缺乏对有关部门强有力的行政监督和制约,个别干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认识不足,部门不能按要求履行职能,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双向考核与信息交流薄弱,已成为制约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瓶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决策难、协调难、落实难”、“挂名不出兵,出人不出力”、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形成合力。

(四)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难处罚

1、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违法生育查证属实难、送达难。

2、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即使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也因征收对象无偿付能力而难以执行到位。

3、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绞尽脑汁钻法律的空子,恶意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孕检、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法律支持,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有时陷于两难的境地。

(五)流动人口管理人员、经费配置相对不足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人员不足。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基本由村(社区)计生干部承担。各地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人员一直是按户籍人口的数量设置的。但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计划生育部门现有的人力难以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全国一些地方设置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有两种形式:一是计划生育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二是与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管理队伍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专门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包括聘用临时人员);二是综合管理流动人口的机构中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人员;三是居委会人员(包括聘用临时人员);四是企业设专职或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兼管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人手明显不足,只能靠坐办公室验、发《婚育证明》,结果使现居住地的登记验证管理成为一种表性、暂时性的管理。实际上,以计划外生育为目的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去登记验证,而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坐办公室难以发现、统计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孕环检情况,结果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管理人员除了要健全外来育龄群众的及时发放、查验《婚育证明》外,还要定期深入基层企事业用工单位检查、督促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孕环检情况,督促企事业用工单位加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参与孕环检的动员工作,尽量避免孕环检对象“未检”、“漏检”现象发生,要做到这一点仅靠现有人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配置相对不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项:一是流动人口管理费(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后停止收取);二是计划生育事业费挤用;三是地方财政临时拨款。支出主要有六项:一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训费用;二是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费;三是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费用;四是流动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补救措施手术费;五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支出,包括印制责任书、执法文书、管理档案、统计报表、《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登记表、信息通报等费用;六是聘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费用。随着流动人口管理费的停收,各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明显短缺,使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有的甚至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支出、流动育龄妇女计划外妊娠的手术费都难以支付。

(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宣传教育不到位,生殖保健服务薄弱

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内容、形式、手段缺乏新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完成了社会角色(由农民向工人的转变)和空间位置(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改变,但大多数人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生育文化宣传,转变他们的婚育观和婚育行为十分必要。但目前,人们对通过宣传教育去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往往更多地看重每年的考核结果,更多的是讲有关迎接检查、考核或者清理收钱的事,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得很少,也不主动去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品位在不断提高,新情况、新问题在大量涌现,所以,需要加大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服务一方面使流动育龄妇女掌握计生知识,减少意外妊娠或生育;另一方面改变其生育意愿,转变其生育观念,使他们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变为自觉行动。

2、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薄弱。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与农村有了很大变化,促使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不少人希望在现居住地获得多种类、高层次的服务,如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和使用方法指导、安全避孕方法选择、防止意外怀孕的紧急避孕知识、婚育知识宣传教育及保健指导、女性生殖系统和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方面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同时,流动人口大多以建筑、服务和非正规部门就业为主,从事体力劳动,收入比较低,属于城市的贫困群体,需要城市为其提供低偿或无偿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服务(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和纳税人,城市的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系统理应对他们开放)。然而,现居住地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受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尚不能满足流动人口在这些方面的需要。有关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官僚作风还比较严重,更有甚者借管理之名乱收费、乱罚款。

三、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自觉性。要加快破解流动人口难题的进程,人口计生部门必须顺势应时,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依法维权、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体系。

(一)在认识和实践方面,树立人本理念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探索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定位统一到“稳定低生育水平”上来;不断深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发展方向的认识,自觉把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重点统一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不断深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的的认识,自觉把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重点统一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同时,根据流动人口的职业特点、行业分布及知识层面等特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专栏、宣传品、宣传车、手机短信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奖励扶助、生殖保健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国策意识,充分认识计划生育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保障,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生育观,唤起广大流动育龄群众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互配合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二)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强调服务优先

管理和服务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两个既相联系、又各有侧重的重要方面。统筹管理和服务,是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基本保证。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方针,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孕情检测和避孕药具发放等方面的免费全程服务,享受常驻人口同等待遇。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要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管理职责,做到两地各负其责、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合作,实施“双向管理”。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定点孕检”和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制度,努力减少流入人口政策外怀孕率和流产率,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以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想方设法为流动人口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生育、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提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通畅的计划生育投诉渠道和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严格禁止并认真查处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侵权案件,把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作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实抓好。

(三)在区域发展方面,主攻重点环节

1、抓重点区域。主要是针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各类农贸市场、私营企业、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在场所内建章立制,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实施综合管理。

2、抓重点部门。坚持流入地为主,流入地和流出地密切配合的双向管理和“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辖区谁清理”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实行“一证管多证”,着重从户籍、租房、就业、计生技术服务四个方面抓好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工作。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严把“验证关”,将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作为办理相关证件的前置条件;房产部门严把“居住关”,在办理房屋出租手续时,流动人口必须出具婚育证明和与现居住地签订的计生协议;用工单位把好“用人关”,各单位在招收和聘用流动人口时,对无婚育证明者不予录用,同时必须签订流动人口计生协议;纪检监察部门对机关干部政策外生育和顶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说情的严肃依法依纪处理;计生部门重点对外来人员进行建档立卡,开展生育节育技术服务,有效控制政策外生育。

3、抓重点人群。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关键在于抓好重点人群,将18至49岁育龄妇女中的失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无主管企业人员纳入重点人群管理和服务范围,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依法落实各单位、各类企事业组织、居民小区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构建完善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扩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覆盖面,消除了“盲点”和“死角”。

(四)在内外沟通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1、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晋升、奖惩、任用、评先表模的重要内容,严格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落实“一票否决”政策,对工作失职或渎职、造成生育失控,以及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领导。

2、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作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合作、综合评估,加快实现与公安、卫生、民政、交通、建设、经济商务、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

3、进一步落实好“以房管人”工作机制。在城区,流动人口较多、出租房屋较密集的街道或社区办好“以房管人”的试点,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总结经验,逐步全面推开。

4、实施双边交流和协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形成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边协作制度,落实信息交流和现场办证,加强政策外怀孕补救、政策外生育查处、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上的合作。以流动人口离线平台为载体,开展与周边县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边协作,不断拓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边交流与协作的层面。

5、健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建好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强化信息提交和反馈。依托WIS系统完善流动育龄妇女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逐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管理和服务。

6、落实保障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县、乡两级在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方面,要切实做到“三有”、“四同”,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各级政府出台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奖惩政策,对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方面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户进行抽样调查,对没按规定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依法给予处罚。同时,树立一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做得好的典型,推广其经验,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

7、健全检查与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检查,对出现管理责任不落实、乱办证、乱收费等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必要的制约。坚持流动人口工作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各级政府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执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计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和计划生育执法水平。参考文献

篇3: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一、领导重视、实行多方保障

1加强领导保障。该市始终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立由党政领导牵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并以此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2加强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每年将流入人口纳入本地经费投入的总人口基数计算,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款保障制度,争取流动人口管理专项资金,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

3加强人员保障。市政府及时为各区各单位配备了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计生干部主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在城区居委会确定专人负责,居民小区设立区长、楼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工作网络。

二、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施治

1建立“六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开了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将会是事倍功半。为此,该市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由计生、公安、工商、建设、卫生、财政六个部门参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同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查、通报制度。把“一票否决”制度引入流动人口管理职责中,通过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共同把好流动人口的各项管理关口。

2实行联合办公制度。该市按照“共聚一地、共保平安、共建家园、共创和谐繁荣成”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各部门通过不断更新执法观念,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出租房屋、个体经商户、务工管理等紧密结合,使管理寓服务之中、服务推动管理的完善。市计生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两次各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办公,分别对城区出租房屋、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进行专项清理。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证、验证情况,及暂住证、营业执照等办理情况进行综合检查,严格实行“一证先行,无证缓办”制度。在检查中,还结合发送宣传品,开展各项宣传教育,使流动人口“新市民”知法守法,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以人为本,开展“四化”服务

该市紧紧围绕流动人口“新市民”最渴望掌握避孕节育知识,最迫切需要生殖保健服务,最急需解决就业困难,最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关注提供高服务水平的“五个最需”,切实开展“四化”服务。

1日常管理服务化。本着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对流入的育龄妇女,实行“上门登记、上门宣传、上门服务”制度,通过详细了解其婚育、节育等信息及时建档,实行微机管理。二是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流出和流入两地人员的信息交流,提高了流动人口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全市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三是为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租赁管理和监督,市人口计生局下发了《出租房主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和《致流动人口一封信》等,通过抓房主管房客,有效杜绝了外来人口计划外生育。四是在外来人口比较多的企业成立了计生协会,积极开展会员联系活动,为他们提供生育、生产、生活等服务,使计划生育成为“新市民”的自觉行动。

2生育服务立体化。充分发挥计生服务网络广、技术服务强的优势,对“新市民”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在服务对象上,由偏重已婚育龄妇女扩展到18岁以上所有女性人群,提倡男性参与;在服务范围上,要由单一的孕、环情服务扩展到五期保健和优生、优育、优教咨询;生殖系统疾病防治、不孕不育症治疗等服务领域。通过立体化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新市民”育龄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篇4: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一 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边沿,是城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众多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

二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从我区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区、站、村(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运作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区委及相应职能部门任期目标,使一些基层部门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以及在检查、制约措施等不到位。二是专职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发展需要。三是职能部门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长期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资源信息不共享,综合治理效能差的现象。四是服务意识不强。有些部门对流动人口重于管理疏于服务,甚至出现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管理经费不足。

2.流动人口婚育信息难掌握

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人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3.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除了存在的工资拖欠、劳动安全无保障、居住条件差、就医、子女入托入学难等较为普遍问题外,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还存在着流人地没有真正将流入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未能使其真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服务,对法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服务未落实到位。

4.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难处罚

一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违法生育查证难、送达难。二是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即使有违反计生法规被处罚者,有的也因其无偿付能力而难以执行到位。三是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恶意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有时陷于两难的境地。

三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问题的思考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因此,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按照“城市流人抓社区、市场流人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房屋租赁抓房东”的原则,突出四个依托。一是依托社區,夯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根基。二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街道与辖区内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与民营、股份制企业签订协议书,落实管理责任,配合计生部门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三是依托房主,加强对房屋租赁中的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对在社区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实行户况显示、联合服务和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并在社区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房主管房客”制度。四是依托协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等处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一要摸清底数。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及中小旅馆、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聚集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彻底澄清流动人口底数。二要登记造册。清查收集暂住人口信息,通过身份证、照片、人口数据信息“三对照”后登记造册,并分别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和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三要完善档案。以村、街、厂、矿、队为单位,把暂住人口归档建册,与暂住人口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健全辖区流动暂住人口的信息资料。四要核实身份。对无有效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形迹可疑的流动人员进行多方查证,直到查清真实身份。

3.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一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形成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交换和交流的监控督查,促进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系统内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四是以区域内人口计生系统“三网一库”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推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4.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上水平。一是制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二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及有效监管能力。三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强化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水平。

5.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由重管理轻服务向优服务促管理转变。应把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要推动有关部门和社区认真落实涉及流动人口安全生产、卫生环境、子女就学、劳动技能培训、工资支付、社区保障等

篇5: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工作通报

西峰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12年3月 日)

为扎实开展流动人口“双百”推进工程,将全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口纳入服务管理范围,按照区上统一安排,近期,区人口局对各乡镇(街办)、责任单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根据督查和平时掌握情况,现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有关问题通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底子不清。各乡镇(街办)、责任单位清理清查不扎实、不到位,致使流动人口底子不清,漏管严重,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偏僻巷道、楼群院落等区域长期无人过问,管理流于形式,走过场;个别责任单位不按照管理规范要求抓好各自行业流动人口的清理,管理责任模糊,界限不清,以种种理由互相扯皮,致使一些流动人口无人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制约了规范化管理措施的落实。用公安部门登记的暂住人口信息与全区清理上报的流动人口数据相对比,相差近5万人,说明流动人口漏统、漏管现象十分严重。

(二)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乡镇(街办)、流动人口管理

责任单位普遍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保障力度不大。反映在工作中,表现为“三个不到位”,即:人员配备不到位。按照服务管理规定,各乡镇(街办)每500名流动人口要配备1名计生专干,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单位至少要配备1名专兼职计生专干。目前,四门乡镇及3个街办流动人口较为集中,计生配备均未达到规定要求;经费投入不到位。省市要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费投入要与常住人口相同,乡镇(街办)对常住人口计生高度重视,投入较为充足,而流动人口经费投入严重欠缺,致使流动人口优先优惠政策未落实;措施落实不到位。现有常效管理措施基本只是喊在嘴上,不能扑下身子下实手、下硬手抓工作,切实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拿在手上,各项服务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推而不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三)服务管理不到位。一是孕前型管理不到位。流动人口重点管理工作对象环孕情服务率低下。一季度全区流出人口、流入人口环孕情服务率分别为32.5%和72%,较责任指标分别低62.5和23个百分点。特别是3个街办流入人口环孕情服务率与责任指标要求相差甚远。二是政策外生育控制不力。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是杜绝政策外生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实际工作中,各乡镇(街办)、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单位有畏难情绪,不推不动,甚至是推而不动,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致使计外怀孕、生

育屡屡出现,被省市通报批评。三是日常管理弱化。对现有的各项管理服务办法落实不力,管理不能做到常态化、经常化,查证、验证不及时、不全面,截止目前全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持证率不到60%,一季度验证率仅为%。四是维权服务渠道不畅。在流动人口的权益维护上,大多停留在宣传上,解决其实际困难和问题较少,大多数乡镇(街办)、流动人口管理责任没有制定维权的措施和办法,致使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落实不到位。

(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乡镇(街办)责任单位流动人口专干(协管员)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特别是协管员混天渡日,不工作的,大有人在。在工作上,作风漂浮,业务不精,对一些资料搞不懂、拿不准,不会开展正常资料运转工作或运转的资料逻辑关系混乱,数据相互不对口;工作中蜻蜓点水,不深入、不扎实,有的甚至对单位业务进行“遥控”指导,更有甚者不学业务或业务知识理解不清,瞎指导、乱指导,贻误了工作。

(五)部门协作配合不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行“条块”服务管理,要将责任单位行业管理的“条”与乡镇(街办)区域管理的“块”有机结合。但工作中,责任单位与乡镇(街办)各行其事,不通联情况,不相互配合工作,致使工作合力不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漏洞,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提升缓慢。

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半年考核只剩不到一个多月的有效时间,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寻找差距,对照责任书各项指标查缺补漏,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进一步加大清理清查力度,夯实人口底子。各乡镇(街办)、流动人口责任单位要利用一个月时间(3月11日—4月10日),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对各自辖区(行业)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做到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全员清理和登记,并纳入管理,消除一切管理死角。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要抽调专人全力配合乡镇(街办)清理清查活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各乡镇(街办)重点清理辖区内物业小区、楼群院楼、宾馆、酒店、零散摊点、娱乐及洗浴中心、大型商场、工地、沿街门店、房屋出租户等领域流动人口。

2、西街办重点清理所辖区划内村组房屋出租户(含居民房屋出租户)、巷道、门店,零散摊点等领域流动人口。

3、区建委重点清理建筑企业、工地内流动人口。

4、区教育局重点清理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含民办院校)非西峰户籍的流动人口子女及家庭户人口。

5、其余各责任单位重点清理各行业内流动人口。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一要加强信息数据录入。治理期间,各乡镇(街办)将清理出的流动人口信息随清理,随比对,随录入;区教育局于3月31日前将清理的流动人口信息上报区流动办,由流动办工作人员依据管理口径整理后,分别下发各乡镇(街办)负责录入;其余责任单位将清理的流动人口信息按照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辖区域于4月5日前分别上报所在乡镇(街办)计生办,由乡镇(街办)计生办及时补录到GPL和P&WIS信息系统中,确保流动人口全员信息录入率100%,准确率100%。二要加强信息核查比对。各乡镇(街办)要全面核查GPL和WIS系统信息,做到不漏人,不漏项,相互对口,全面核对信息系统中的错项,漏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三要加强网络化协作的应用。乡镇(街办)要及时回复、提交流动人口协查信息,确保信息准确率、及时率达到100%。加大流动育龄妇女的环孕检服务力度,及时提交避孕节育报告单和《一孩生育保健服务证》的登记发放信息,并及时向省、市、区上传和接收GPL数据,做到信息平台日游览、周回复、月通报。

篇6: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张文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种转移,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同时也给我们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成为当前计生部门和计生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动态掌握难

流动人口构成的复杂性、从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及居住环境的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给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准确的流动人口相关信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就没有稳固的根基,流动人口信息所以难掌握。

2、商住楼及出租房流动人口管理归属不清,服务管理难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买卖和租赁房屋的活动日趋增多,城市外来人口陡增,而属地管理体制尚未落到实处,造成单位情况不清,社区情况不明。形成了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上的“盲区”。

3、现居地与户籍地之间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两地协管难

一是全国各地生育政策各异。生育“以女方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与流动人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存在冲突。二是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和考核手段的差异。致使现居住地对外来人员的生育以至政策外生育信息故意隐瞒不报,不积极和户籍地取得联系,致使户籍地无法跟踪相关信息。三是有的流动人口离开户籍地数年,在现居住地工作、生活多年,这些人没有居住地户籍,户籍地想管,人不在不知情;居住地想管,婚育情况不清;四是流动人口从业行为的随意性导致其流动信息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上就无法匹配,两地协管的职责就难履行。

4、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综合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流动人口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仅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服务管理到位。随着企业改制、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新形式的出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也不相同,综合治理的力度在形式上是加强了,但综合治理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真正形成。

5、计生技术服务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育、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把流入人口看成管理对象,而没有视之为服务对象,对他(她)们是“重管理”、“轻服务”,考虑他(她)们的意愿需求少,计生工作人员对流动育龄妇女疾病的诊治,开展优生优育咨询等方面工作做得尚不够,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在此,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提高认识,为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和经济保障条件。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狠抓协调和保障,通过各类制度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及考核制。各级各部门与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接受督查和考核。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人员落实,经费保障是确保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做实做好的关键。为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队伍网络,确保基层工作有人做、有人管。将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经费列入计生事业经费之中,更好地推动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

(三)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建设,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积极探索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是全面启动并运用好全国流动人口PADIS平台和湖南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提交和反馈流入、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相关信息,通过平台跟踪外出务工人员的生育节育信息。二是利用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完善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双向管理、协作配合制度,力求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无缝化服务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服务管理体系

根据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服务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职责。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实行人口、户籍、婚育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行统一信息内容、统一信息采集、录入和运用。同时,要实行所有人口、所有房屋管理全覆盖,做到服务管理关口前移;卫生部门要积极做好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和信息通报工作,医疗机构要及时提供在生育和孕期保健时未能出具《生育证》的孕产妇名单;公安、工商、城建、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督促外来人员及用工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抓好住房出租户的管理,切实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明确和落实各级各部门计生专干和信息员的职责,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做到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把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人员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相关职责(摸清育龄妇女底数、采集提交有关信息、查验婚育证明、协助宣传计生政策等)落实到位。二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谁服务”的原则,落实部门、法定代表人服务管理责任制。三是积极探索城镇出租屋流动人口协作管理新办法,实行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动态监测的服务管理新机制,建立完善“人房共管、动静结合、以静管动、综合服务”的计划生育户况管理新模式。

(六)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属地化服务与管理

篇7: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区人口的大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之一,这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不可否认,流动人口的与日俱增,人员的大量流动对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流动人口的主体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人群,处于生育的高峰期,其大量而频繁的流动给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征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像四川、河南、贵州等省份,日益增长的劳务输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广东、深圳、浙江等地的流动人口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也是功不可没。市场需求和富裕劳动力的出现,使得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且主体趋于年轻化。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弟则有近20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由于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条件落后,人员构成复杂,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是在建筑、施工、厂矿等行业靠体力劳动为生,加之城市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流动人口的各种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部分流动人口以打工为幌子,实际上则是混迹于施工工棚、建筑工地等隐蔽场所进行躲生、超生,或者部分流动人口由于计划生育观念不强,不懂避孕节育知识,造成盲目生育,这一点在单身未婚青年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总量大、年轻化、增长快;

2、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3、处于生育高峰期的育龄人员比重大;

4、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

二、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状

作为计划生育业务部门所指的流动人口是指不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以外1个月以上,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的或以生育为目的、年龄在18-49周岁的男女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的重点是已婚育龄妇女。多年以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基础工作不牢,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计划生育工作直接面向广大育龄群众,基层计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决定着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但目前基础资料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加之少数干部虚功有余而实干不足,缺少真抓实干、具体落实的干部,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我们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使得我们的基层微观的工作也变得宏观起来。

(二)工作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新举措。对一些外出育龄妇女,明知其没有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也没有寄回妇检报告单,计生部门也无可奈何,无法形成强有效的约束力。因为目前还没有政策法规对这种情况明确规定如何处理。一些地方采取收取一定保证金的方法来控制管理,但这种做法往往在清理乱收费时,又因为没有上级明文规定而予以禁止。

(三)没有形成有效的部门联管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到工商、公安、劳动、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部门联动管理的合力。虽然上级对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明确了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很多部门基本没有把本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职责当成自己的职责来对待。

(四)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经费投入不足。按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流动人口管理经费应纳入单独财政预算,从近几年工作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的成本较高,比如到周边县、市接送流动人口补救、手术对象的费用,为流动人口免费服务项目的资金难以保证。

(五)现在社会上假证泛滥,品种繁多,涉及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原先充斥着假文凭、假驾照,现在又发展到了制造假准生证和假婚育证,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假证的冲击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外出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和寄回报告单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六)信息化应用不理想,基层干部的计算机水平达不到相应要求,各种培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资源共享、方便快捷、即时准确等信息化优势。

三、思考及建议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双重作用,从根本上和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流动人口的发展对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有利的;虽然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在某些方面确实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但矛盾发展具有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也应当把两方面的因素都结合起来考虑,认真分析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症结所在,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针对上述提到流动人口难管理、难服务的几个因素,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宣传开路,促进婚育观念转变

针对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的问题,宣传教育是根本途径,因为行为直接受控于意识。但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改变形式主义的毛病,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方法大力开展起来。除了在交通要道书写永久性计划生育标语,办宣传栏,广泛上门宣传

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外,还可以利用赶场天、节假日,设置咨询台为育龄群众答疑解难,发放通俗易懂的流动人口宣传资料,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对流动人口亲属还可召开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培训,详细分析计划生育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用朴实的语言,用具体的典型事例分析政策、法律法规、优先优惠政策、奖励扶助制度对子女的成长,对自己养老的有关问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逐渐把群众婚育观念从“养儿防老”、“无儿难养老”的落后婚育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行村(居)民自治

一是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基层的督促指导力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使基层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资料规范完整,信息及时准确。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做到流动人口权责利的统一,切实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是制定合理可行的《村(居)自治章程》、《村(居)民公约》,按照相关规定推行合同制管理,努力达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强化部门责任,推进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部门“一票否决”的原则。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建设、劳动、教育、民政等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要把本职能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

二是坚持“一证通行,无证否办”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有关证件时,必须查验经计生部门审核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

口不予办理,并及时通报给当地计生部门。

三是相关部门联合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办理假证的违法行为,杜绝假证对社会的危害。

四是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用工单位和私营企业主要对雇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负管理责任,要同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书,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

五是“以静制动”,加强房屋租赁户管理。房屋租赁户要及时将流动人口有关情况报村(居)或计生部门,协助村(居)共同管理。

(四)加强干部培训,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业务技术培训,设立教学、考勤、考评制度,把培训情况与个人考核相挂钩,强调实际培训效果。同时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增强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是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实现几个转变:

1、人口综合信息由手工登记向计算机数据库存储的转变;

2、由小区域管理向全国大范围转变;

3、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4、由部门信息分割管理向有关部门信息共享的转变,以信息化优势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服务

1、流出前的服务。一是向流动人口发放一本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手册,让流动人口学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流出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查环、查病和治病服务,确保流出人员有健康的身体在外勤奋工作,为家庭多创收;三是对流动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

2、外出期综合服务。一是帮助外出人员解决好生产、生活、子女入学入托等困难,让外出人员在外安心工作;二是加强与流入地联

系合作,为流出人员在生育、避孕节育等各项服务中提供便利。三是与流入地配合动员有条件的外出人员在流入地经商、定居的综合服务,实现农村向城镇化转移。

3、返乡后的综合服务。一是积极与乡镇企业联系,把流出人员在外所获的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实到企业管理经营中去,增进资源互补,促进个人与企业双丰收;二是积极推荐在外务工人员中有能力的人员充实到村级班子中,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勤劳致富;三是鼓励返乡人员把所获得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到家乡建设中来,鼓励兴办企业、发展地方经济。

篇8: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一孔之见

关键词:则克台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目前, 则克台镇流动人口来本地居住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流动人口总量逐年增多, 二是流动育龄人口到本镇企业务工的多, 三是县内各乡镇人员流入的多。流动人口在“双向’管理和综合治理方面存在“不到位”的客观事实, 造成不同属地计生部门综合治理方面“难作为”的现象普遍存在。服务管理方式单一, 对流动人口往往管理多、服务少。流动人口数据统计有出入。

一、则克台镇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强化对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有真正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才会从行动中重视人口计生队伍建设, 才会真正关注计生从业人员的提拔使用, 解决生活、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切实做到“工作上严管一点, 政治上高看一眼, 生活上厚爱一分”, 对长期在计生工作一线、成绩突出的优秀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及工作人员, 从政治上、物质上予以激励。从而达到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平衡发展的目的。

2、多部门形成合力, 推动计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加强与镇派出所、劳动保障、卫生、教育等部门合作,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由政府牵头, 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定期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会议, 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落实部门责任、推进综合治理为重点, 明确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工作责任, 规范管理行为, 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新体制。

3、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模式

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管理,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必须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 让每一个流动人口享受到应有的人口计生服务, 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主动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将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纳入协会工作范围。不断创新方法, 使服务活动贴近流动人口, 以宣传、咨询、生殖保健等为重点多方面服务。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协助做好外出人员的信息采集、登记和联系工作, 并组织协会会员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提供生产、生活帮助。加强流出、流入地的沟通合作, 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全面落实免费技术服务。

4、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 实行流动人口动态管理

摸清育龄妇女底数, 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台帐, 每季度还对辖区的流动人口开展一次清理清查工作。并在《原籍婚育证明》上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对无《原籍婚育证明》的限期补办, 对本镇的流入、流出人员随时登记做到心中有数, 并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中属于三种重点管理人员的信息录入微机向户籍地反馈, 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 保证了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 根据人员聚集的特点, 建立起企业、行业、市场计生协会, 广泛开展“人口政策教育进市场、进企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引导流动人口育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力度,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陈旧的观念依然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尤其是远离城市的农村人的生育意愿和行为。据了解, 多数家庭希望儿女双全, 主要原因一是想减轻将来养老给子女带来的负担;二是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份寄托。由于害怕老无所养, 老无所侍, 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逃避计划生育而“辗转四方”的“超生游击队”比比皆是。管理归属不明、责任不清。很多应该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成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盲点。户籍地管, 人不在, 不知情;居住地管, 婚育情况不清, 有些还认为是有单位管着的;而工作关系所在的单位呢, 则人在外, 管不着;你认为该你管, 我认为你在管, 实际上却成了“几不管”, 管理归属不明, 管理责任不清。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计生部门积极上门开展宣传咨询服务, 及时宣传相关管理政策。其次, 抓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凡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现居住地定期享受免费的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对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 要及时把当地计生部门服务证明送回原居住地, 有效地防止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三是积极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将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质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中, 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 使其真正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

为不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断档脱节, 推行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现居住地为依据, 划定归属, 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

上一篇:饮水安全电视宣传片脚本下一篇:啰嗦的妈妈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