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

2024-05-09

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通用6篇)

篇1: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ISBN978701 2.学分:4学分 3.学时:理论96 4.适用专业:高铁服务与管理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职业素质教育和培训教材无疑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它贴近职场实际,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通过构建能力目标、案例分析、过程训练和效果评估这样一种训练程序的培训,达到提高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研究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它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包括“外语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员经受实际管理知识应用的基本考验,证明自己在日益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劳动力的市场中的综合素质,成为具备通用管理能力的人才,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我们这里所说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整合和延伸,既包含上述“8项核心能力”,又融入了价值观的养成与提升(如思政、德育、人文素养、职业礼仪),以及职业基本工具能力(如应用写作、应用英语、信息技术)等内容,以期建立完整、系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自我规划(8课时)主要内容:第1章 明确目标 I.讲解重点:

1、目标、个人头脑风暴法

2、各种思考方法

3、职业选择

4、分析自身现状 II.学习目标

1、了解树立目标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自己的目标

2、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左、右半脑的思维规律、绘制脑图、个人头脑风暴、寻求问题的根源等。

3、能够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分析自身现状,对自己的现状进行评估

4、掌握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如何做出有效应对。通常采取的对策包括:改变境遇、改变自己、改变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离开。第2章 自我认知 I.讲解重点:

1、自我认知

2、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

3、自我评估的方法

4、SWOT分析 II.学习目标

1、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开发和增强自我认知对于管理者来说有哪些好处?。

2、掌握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方法。主要有:(1)反思自己的行为及行为造成的后果,并从中总结经验(2)观察其他人的反馈

3、重点掌握自我评估的方法。评估自我的能力主要通过:领导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自信、协作、建立开放、积极的氛围、培训与发展员工、管理团队绩效、沟通、决策和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等方面进行。

4、重点掌握个人SWOT分析法。第3章 有效的学习I.讲解重点:

1、学习周期

2、反思的作用

3、工作中学习

4、学习障碍 II.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周期的四个基本阶段:获得经验、反思、理论化、应用,了解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特点。

2、掌握在工作中学习的方法

3、掌握学习中遇到的障碍类型,并掌握能够排除这些障碍的方法 第4章 确定目标 I.讲解重点:

1、目标的类型

2、SMART原则 II.学习目标

1、了解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目标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掌握制定SMART目标的原则

3、重点掌握如何制定SMART目标 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上的案例及课外测评 作业及要求 制作个人简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案例教学法

(二)时间管理(6课时)主要内容:

第5章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I.讲解重点:

1、活动跟踪表

2、工作方式

3、利用时间的形式

4、平衡关系 II.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学会使用活动跟踪表,活动跟踪表包括哪些内容。2.了解不同的工作方式 3.掌握利用时间的不同形式:(1)时间观念差(2)拖拉推延

(3)需要压力才能行动(4)虎头蛇尾者(5)缺乏灵活性(6)过于忙碌

4.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几种平衡关系:(1)思考和行为之间的平衡;(2)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之间的平衡;(3)工作和维持工作能力之间的平衡;(4)压力不足和压力过度之间的平衡;(5)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5.掌握保持以上各种平衡关系的方法 第6章 做好时间规划 I.讲解重点:

1、工作计划、紧迫性/重要性矩阵

2、确定工作优先级

3、保持任务、团队、员工之间平衡 II.学习目标

1、了解制订工作计划的方法,它通常包括:正确确定工作优先级;平衡员工的行动。

2、了解如何确定员工的目标,员工的目标如何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

3、掌握正确区分工作优先级的方法,重点 掌握紧迫性/重要性矩阵,每一个优先级别的任务和工作有什么不同。

4、了解如何在任务、团队、员工之间保持平衡。三者之间失衡时,应该表现出哪些特点。第7章 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I.讲解重点:

1、人的三种行为类型

2、建立自信

3、应付打扰 II.学习目标

1.了解自信、好斗、自卑的人做事的特点

2.掌握有利于建立自信的方法:说“不”;说出真实的要求;对付干扰。3.掌握应付打扰的技巧,比如应付电话的打扰。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

(三)工作沟通(8课时)主要内容: 第8章 口头沟通 I.讲解重点:

1、沟通时应注意的五个关键要点

2、优质信息

3、共享思路和见解 II.学习目标

1.了解沟通时需要考虑的五个关键要点(1)目的意图(2)时间安排(3)沟通对象(4)信息内容(5)方式方法

2、了解优质信息的特点:(1)正确的内容(2)正确的形式

(3)正确的时间

(4)适度的费用(5)正确的人员

3、掌握共享思路和见解的方法,了解沟通中产生障碍的类型,掌握各种沟通技巧:

    善于与交往者建立友善与良好的关系 善于聆听,从而理解他人的观点 善于提出问题,以期获得更广泛的了解 善于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

第9章 书面沟通 I讲解重点:

1、书面沟通形式

2、文档的结构和版式

3、商业文件的特点

4、撰写文档时的规范和技巧 II.学习目标

1、掌握几种常用的书面沟通形式,如何确定文档的目的和方式

2、了解文档结构和版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一种书面沟通的形式都包括:主题、目标、采取的行动三个方面的内容。

3、掌握撰写文档时的规范和技巧,写作中注意的事项。

4、掌握商业沟通文件的特点:(1)清楚明了、准确无误(2)叙述简捷、条理清晰(3)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第10章 会议沟通 I.讲解重点:

1、筹划会议

2、会议的形式

3、会议备忘录 II.学习目标

1.掌握准备会议的五个关键要点,筹划会议时,应该考虑的几个方面:会议目的何在、是不是非开不可、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2.会议的几种形式,了解会议日程,3.掌握主持会议的方法,解决会议中出现的困难局面。4.掌握如何书写会议备忘录,掌握贯彻执行会议决议的方法 第11章 工作报告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作报告的概念及目的 2.掌握分析听众和抓住听众心理的技巧 3.掌握准备团队会议报告内容的方法 4.重点掌握如何做报告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

(四)如何进行团队管理(8课时)主要内容:

第12章 团队基本知识 I.讲解重点:

1、团队类型

2、团队的工作模式

3、优秀团队的特征

4、团队发展的阶段 II.学习目标:

1、了解团队的分类方式,团队的类型与机遇、挑战、优势等

2、了解团队的灵活工作模式:弹性工作制、兼职工作、轮班工作、家庭计件工、远程工作制等。

3、了解团队工作的优势,优秀团队具有的特征:

       目标/目的明确 广泛的技能与经验 公开交流 合理利用冲突 透明程序 定期检查 信任与支持

了解如何评价团队的以上特征。

4、掌握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波动、规范化、成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如何判断团队发展属于某个阶段。第13章 团队内部建设 I.讲解重点:

1、冲突

2、团队角色

3、团队角色的平衡

4、冲突的类型

5、冲突的应对 II.学习目标

1.了解团队角色的定义,掌握平衡团队角色方法

2.了解如何培养团队中成员的关系,3.了解团队中健康的气氛和不健康的气氛有哪些特征。4.重点掌握应对冲突的五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对抗、回避、折衷、迁就、协作。第14章 团队维护 I.讲解重点:

1、团队的共同意识

2、团队共同意识的建立

3、团队决策的模式

4、决策的创造性 II.考核要求:

1、了解团队具有共同意识的优势:

   人们有一种归属于团队的感觉 团队内部交流得到改善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2、了解建立团队共同意识的重要性,不利于团队建立共同意识的原因。

3、掌握维护团队共同意识的方法。

4、重点掌握团队进行决策的模式,它一般包括:阐明问题、获得信息、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建立选择标准、做出决定、实施并督导解决方案这几个阶段。

5、了解团队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决策,如何达成协议。

第15章 团队外部关系 I.讲解重点:

1、团队关系

2、分析团队关系

3、建立融洽的团队关系 II.学习目标

1、了解团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对团队进行横向分析。

2、了解团队之间的相互期望,包括:

   信息——提供实时信息

建议——如何做以及具有什么效力 讨论并一起工作——然后提高服务

3、掌握展示团队的方法,团队需要的支持者通常都包括哪些人物。

4、掌握建立团队融洽关系和处理团队紧张关系的方法 第16章 领导者的素质 I.讲解重点:

1、领导

2、领导的角色

3、领导的技能和品质 II.学习目标 1.了解领导的概念

2。了解领导应该具备的技能和品质,如何评价你现在具备的品质和技能,培养领导者具有的品质和技能的方法。

3.掌握领导方式的五种典型的类型:命令、说服、协商、参与、授权。4.重点掌握建立信任的一些做法:

  客观并一视同仁 表现出你在为他人服务         教学方法 给予反馈和赞扬 授权

承认错误和过失 信守诺言

第一步:打好基础 第二步:下达指令 第三步:检查进展情况 第四步:反思 5.重点掌握授权的方法和步骤:

多媒体演示法 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的考核

本课程采取考试形式进行考核,由教师拟定题目范围 ,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80%。对于期末考试的内容,总体分为二个要求:有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分配时间和精力;有关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以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素质教育的课程载体和有效实现路径。职业核心能力是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支撑,是所有专业岗位所必需的通用能力,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升迁和职业迁移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与《就业指导》、《沟通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职业类院校师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以提高学员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通过专业、系统的实训和测试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等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团队合作、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职业沟通教程》,武洪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自我管理教程》,吴强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团队合作教程》,许金寿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建议参考书:

(1)《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2)赵慧军.《管理沟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陆丽明主编.《如何进行客户服务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5)《演讲与口才》杂志

篇2: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注册会计师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该课程案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分别安排在两个学期来讲授,且在项目化教学方法方面作了深入有益的探索。我们体会到,理论知识是学习审计实务的前提和基础,但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融入真实的案例事件中才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因而也才会更有效。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讲授《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理论部分内容时,至始至终以最新的相关社会事件为案例,将其贯穿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社会环境和实际问题,增加感性认识,避免课程内容的枯燥与抽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受到此理念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启发,在最终的期末考核方式上有了新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实践性

审计工作是具有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要求很高,在校期间除了保证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扎实的操作动手能力,为此,我系在教学时一直坚持请有经验的外聘专家走进课堂,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按照“工学结合”教育理念,我系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注会专业学生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要进行5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实习单位是全省各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本考核方案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打破以前课程传统的考试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指导,按照 “注册会计师助理审计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培养学生对审计风险的评估能力、审计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舞弊的鉴别能力。

2、项目化教学,体现应用性

《审计》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技能,高职会计类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会计稽核和审计助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从审计的视角巩固会计核算能力,反思回顾学习的知识。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该考核方案则模拟真实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作业模式,以7-8人的团队小组为考核单元,针对负责的项目任务进行作业,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积极投入到项目小组工作中。

3、掌握学习方法,体现引导性

该考核方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依 赖老师讲”变为“自己主动学”。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开始重新认识学生,由衷的欣赏学生,更多的激励学生。

二、考核内容

审计理论主要讲授有关审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准则、执业道德及审计目标,计划及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审计理论的理解和审计方法的运用是审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它关系到整个审计课程的学习效果。该方案考核的重点是将审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审计程序结合实际案例事件进行分析,把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具体化,针对案例事件的财务造假情况,巧妙运用学习的审计知识解决事件中的财务造假问题。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地将学习过的审计知识进行复习,同时,还要回顾以前学习的财务会计知识,最终运用综合职业技能解决实际案例事件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核形式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共布置3套实际作业案例,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案例,两两PK。

2、每个审计小组组长要给组员合理分配任务,学会团队合作,在小组作业中要体现每位组员的任务成果,并选出一位组员对整个小组的作业成果进行讲解发言。(时间35-40分钟)

3、两个小组进行讲解发言后,剩余四个小组和老师组成评委席,对竞赛小组的作业成果进行点评,针对点评的内容,竞赛小组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或辩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最终成绩评定由四位评委小组及老师给分的平均成绩来确定。(每组点评发言时间3-5分钟,点评总计时间15-20分钟)

四、考核标准 项目 评定标准 分数 内容

1、能充分收集事件资料,用于事件作业,包括文档、照片、视频等资料。(5分)

2、能准确把握案例事件,内容完整。(5分)

3、利用采集的财务数据,深入研究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5分)

4、找出财务造假的漏洞,总结舞弊手段。(5分)

5、结合会计、财务管理知识,分析深入、透彻。(10分)

6、能够结合所学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对分析出的事件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10分)

7、通过小组作业过程,总结事件教训及得到的启示。(10分)50 方法

1、能够有效利用事件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与作业内容联系紧密,针对性强。(10分)

2、根据设计的作业内容,紧扣链接主题,恰当有效的完美展示作业效果。(10分)20 过程

1、能够合理分解小组任务,密切合作,发挥团队作用。(5分)

2、小组成果能紧扣作业内容,思路清晰,内容正确。(10分)

3、各环节内在联系紧密,步骤之间衔接自然。(5分)20 形式

1、有效利用多媒体工具,PPT设计丰富,图文编排合理,布局美观。(5分)

2、讲解时思路清晰,普通话流利,讲述清楚,快慢适度,停顿恰当。(5分)10

五、本方案实施效果

1、经审计教研室、系处审查同意,该方案2011年6月运用于09级注册会计师专业一、二班2010-2011学年的第二学期OOOO名学生的考核。

2、通过考核,以后附的3套学生作业为例,在此PPT中,学生通过搜集案例事件资料,合理运用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达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该方案也深受学生欢迎。

3、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训练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考核方案学生通过自然获取业务数据,自主作业、自主决策的方式,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小组作业过程中,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审计线索,获取审计证据,并提出一些建议,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学会了如何应用掌握的知识。

4、在实际的事务所审计中,组织方式就是小组作业,所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而该考核设计方式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学会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篇3: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 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建设大军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 同时也突出了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职责和使命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目前的现状为着眼点, 主要探讨职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1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1.1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影响

一直以来, 对于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认识都是较为宽泛的概念, 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精准的概念,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基础教学能力内容和概念也在不断拓展。但从一般意义来说,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识, 具体包括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教学设计, 具体包括设定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例题选择、作业布置等;教学媒介运用, 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运用、板书表达、课件运用、教学工具运用等;教学调控, 具体包括对教学时间把控、教学计划把控、课堂秩序把控等。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作用于日常教学。基础教学能力与日常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如果没有基础教学能力, 日常教学就无法实现。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学实现的基础。教学本身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通过教, 来实现学。这就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连接的纽带, 而基础教学能力就是这个纽带, 是教学实现的基础。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实现教学效果, 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掌握知识、学会运用, 加以实践、举一反三, 如果不能实现这些, 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那么, 如何才能取得这些教学效果, 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

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学效率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知识越来越多, 更新也越来越快, 这就需要增加课堂容量, 提升课堂效率。而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加以运用的快慢程度, 对教学效率有直接影响。

1.2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的作用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成功的标志是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 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基础教学能力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直接手段, 影响学生兴趣激发。

基础教学能力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基础教学能力直接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基础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基础教学能力也会影响作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运用、语言表达、创新思路、解题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学生, 而这些方面就是基础教学能力的体现。

1.3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意义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有着重要意义, 这主要体现为:基础教学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技能, 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技能, 就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基础教学能力能体现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基础教学能力是评价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全程很难跟踪, 但是对于课堂上基础教学能力的评价则较为容易进行操作。由于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也是教师能力高低的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可以利用基础教学能力评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2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基础教学能力的主要方面

对于基础教学能力尚无法精确界定, 也无需精确界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学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 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

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了解教学内容, 明确重点、难点, 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拥有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

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有了米, 还需要巧妇。在对教学内容把控时, 还需要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 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制作PPT, 运用微课等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好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有效控制, 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

2.2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能力的现状

由于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优质师资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 使得我国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薄弱。主要体现:教学内容认知的僵化。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总是习惯于照本宣科, 本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就弱, 僵化的教学认识, 很难使学生提升兴趣;教学媒介运用的单一。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少有升学压力,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足于完成教学形式上的讲授任务, 教学媒介运用单一乏味, 无法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控制无序。由于职业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 对日常教学考核逐渐弱化, 使得日常教学更是缺乏对教学活动的控制, 没有详细教学计划、没有教学评价、缺乏教学反馈、缺乏课堂调控等, 造成教学活动控制无序。

2.3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尽管基础教学能力的概念是宽泛的, 但是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还是有章可循的。这需要做好三个基础提升工作: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控, 综合科学利用教学媒介,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

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要想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控, 教师必须沉下心来, 做足基础功课。首先, 做到理解教材, 认真理清教材内容、重难点、教学纲要等;然后, 做到熟悉教材, 在理解的基础上, 要认真、系统、完整地了解教材前后教学内容和逻辑关系;最后, 做到拓展教材, 结合教学对象, 对教学内容加以引申, 理论联系实际,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特别注重将现实生活中的要素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提炼出易于理解的生活版教学内容。

综合、科学利用教学媒介。随着现代技术的引用, 对于知识获取的渠道已越来越多, 对于教学更应紧跟时代发展, 综合利用教学媒介。这里教学媒介, 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媒体运用、书面表达、思维引导等。具体来说, 语言表达, 尽管是传统概念, 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新的创新, 如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将相声、脱口秀等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媒体运用, 应该多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PPT、微课制作、编程、微电影等都可以运用;书面表达, 尽管是传统形式, 但可以利用逻辑关系, 创新形式组成, 如思维导图等在课堂中的运用;思维引导,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最高级的媒介却是最朴实的, 那就是思维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引导, 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来, 并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潜质。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从科学思维角度来说, 教学活动也算作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中的一些办法, 对于教学活动也是适用的, 如利用决策论的思想, 也可以寻求最优的教学控制, 教学控制的变量可以由教师设定, 如课堂教学时间、作业时间、复习时间、考试时间等, 变量彼此之间的关系, 也是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而来, 如何界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严格的科学性, 也需要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 通过寻求其中的优解, 达到系统控制教学活动当然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的最优办法也是动态变化的。

3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3.1 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主要因为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这主要体现在:基础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基础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基础,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3.2 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体现出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必备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 教师职业特征将无从谈起;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生涯, 如果没有教学能力作为支撑, 作为教师将是不合格的, 职业生涯更是无从谈起;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动态相关, 基础教学能力会随着教师职业发展而动态变化, 当职业能力增强, 那么基础教学能力也会增加, 如果基础教学能力增加, 会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 彼此是动态相关的。

3.3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表明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因为: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活用的作用最为直接;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其他能力养成, 基础教学能力包括多个方面, 其能力的提升会促进教师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奉献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基础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学职业能力的基础, 基础能力层面提升, 对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结语

根据国内外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将高速发展, 如何提升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 将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基础教学能力提升的本质, 提出提升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有效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策略。基础教学能力的提升, 将直接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后续也将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提出了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并进一步引申出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基础教学能力,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珠社.浅议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1 (8) .

[2]张雄.数学教育学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史炳星.美国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8.

[4]Bransford, John D, Rodney R Cocking.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9.

[5]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6]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 (4) .

篇4: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核心能力;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所用员工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要求员工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学习、沟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众多的企业对于其员工的核心能力都十分的关注,中职学校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此同时,中职语文作为中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需要在教育培养时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职业能力为主要的目标。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将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相结合,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中,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不一致,因而其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够明确。在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是按照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标准来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开展相关语文教学活动的,甚至有些老师是依据自己的个人喜好与爱好来对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没有依据中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展开,就会造成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接收程度不一致,进而其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教学理论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了很多的文件来深化、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大多数的院校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全新的教育体系与新的课程标准。新型教育模式的实施与开展,提成学生们需要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与阅读。鼓励学生们通过相互的合作与配合来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素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中职学校对于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教育时,仍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论。对于新型的教学标准与教学方式置之不理,从而限制了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课程教学标准。因而在在进行课程准备时,教师们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不清楚,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清晰,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语文教材的选择方面,没有依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教材的针对性较差。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的进度安排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进行制定相关的安排与计划,进而就造成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的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过于随意。因此,就大大的降低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使得相关的语文教学水平无法提高。

(四)评价方式落后

在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因而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教学评价进行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实际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仍旧是以传统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与检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核心能力及其与语文教学的相关性

语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还是人类在进行交流时的重要交际工具。我国的语文课程是將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了整合与统一,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与其职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同质性。在《职业社会能力》这本书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个部分,其中包括了: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据此,从中就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与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同质性。与人交流能力是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谈论、讨论、演讲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用书面的形式将获取到的信息表达出来,进而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进行阐述与分享。同样的,语文就是用文字对食物进行记录、表达、传承等。因此,职业核心能力中的交流能力与语文能力之间大致是相同的。除此之外,其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风多种能力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中同样使用。据此可知,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在其内容与方法中存在这较多的相同之处。因此,职业核心能力成为了学生在就业时最重要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中职语文在进行教学时能够以此为目标进行深化与改革。

三、中职语文教学及其职业核心能力整合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学内容需要以与其对应的职业活动为标准,利用相关的任务来推动、指导行为动态的基本能力锻炼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法在学生的表达、沟通以及处理想问问题的培养上都可以使用。通常情况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只需坐在座位上,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认真听讲,同时记录相关的重点、要点、难点就可以了。这种方式的开展,使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但是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是以学生为活动开展的主要中心主体,通过某些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进行激发,进而培养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要用纪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多动手多思考。这种方式的语文教学,正是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所缺少的,能够弥补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能力的缺失。

(二)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教学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划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而在语文教学教学中可以将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这五项能力进行整合病引入教学活动中。

语文课程本就是要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课程,因此,与人交流能力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优势比较大,同时还有更强的资源优势。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的话题,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激发出学生对于该话题发表观点、展开演讲的热情与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有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课堂装状况的能力,并对次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发展,如今,信息的传播、获取的渠道非常的多,信息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泛且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变得十分快捷。教学信息已经不在像之前那样由教师独自掌握了。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与信息。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相关的有效途径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此来完善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要求其会认、会读、会写,那么其语文学习就只需埋头苦读、做做书面练习即可,这样方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只能对付考试。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必然会碰到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经过合作完成的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而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其合作学习的精神。这种能力也是当前语文教学顺应社会职业能力需求的需要。

每個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能力”将成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需要学习的最基本核心能力。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能够准确的把握事物出现问题的关健因素,而后才是充分的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计划,并将其实现。语文教材有中许多的课文逻辑通常都是将问题的逐步推进,最后使其得以解决。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从文字中把握问题关健、思考解决问题文本资源的能力。

四、中职语文教学及其职业核心能力整合教学尝试

在日常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及核心能力模块中的相关理论,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一些生动、实际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与素材,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相关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之后再有教师将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统一的整理与评价,甚至可以请完成的出色的小组派代表来在全班进行展示与讲解,让学生们进行共同的学习与讨论。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课堂讲授的方式方法,将教与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结合。例如:在《项链》这篇课文的教学,由于其故事情节及其简单,教师就可以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围绕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故事,开展相关的讲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要求学生依据课文的内容提炼出“玛蒂尔德发生什么问题?”、“是什么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她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你有更好的为她解决问题的方案吗?”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分析,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在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辩论等,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性的理解。学生通过自觉自主的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有用的资料为己所用,进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等之类的爱情诗时,可以为让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经历、创作故事的背景,同时搜集自己喜爱的爱情诗、爱情故事,并能在课堂向全体的学生讲述这些爱情诗歌和爱情故事以及喜欢的原因。除此之外,辩论的开展需要一个团队之间的所有人员进行相关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因此,通过开展相关内容的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五、总结

鉴于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在职业核心能力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同质性关系的基础上。在中职教育中,将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相结合发展中职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趋势。与此同时,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具体的学习情况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病突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只有将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将中职语文教育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强,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够满足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任雁翔.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2011(1).

[2]彭艳春.教学体现“适应性”——让中职语文教学少些尴尬[J].管理观察,2013(10).

[3]蒲丽.论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篇5: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大纲

关键词:技校语文;职业核心能力;口语交流;书面沟通

当前,社会对技校学生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准时下班或者是工作没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和他人的合作并不顺利等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校的毕业生在职业素养上和核心职业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在技校的教学当中,就应该将教学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核心能力当成是一项任务,语文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通常又被人们叫做关键能力和软能力,它是职业能力当中十分关键的一个因素,它通常就指一个职业或者是一个行业工作需要的基本的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并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伴随着人一辈子的重要能力,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已经将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了8个内容,主要有和人沟通、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以及与人合作和外语的应用等能力。从素质冰山理论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素质就像是水上漂浮着的冰山,水上的一小部分是知识和技能等等因素的表面特征,所以它不能划分出具体的优劣,水下的部分代表着一个人的动机、态度、责任感等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其也成为了区分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显然,后者在一个人的职场发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技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当做是一个重点的内容,这也是帮助他们职业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2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篇6: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茶文琼 , 徐国庆

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较为薄弱。加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过程中虽然已大量关注到实践性知识,但是由于对其内部结构缺乏动态的探讨,致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效率不高。进一步意识到实践性知识本身的内部分层,充分开发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并运用到教师教学能力构建的过程中,将有助于教师培养效率的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目前,在教学能力的构建中比较关注的是教师 的课堂教学。对于职教教师而言,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职校学生的特性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的实践性特征,使得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更加困难。积极构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实践性知识的视角来探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构建的问题。

一、实践性知识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对于教师而言,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课程,毫无疑问教师的知识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状况。教师知识是教师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基础,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元化的整体,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其内涵、特征、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尽管不同学者研究切入的视角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实践性知

识,认为它是独立于教师理论性知识之外的一种知识形态。教师”会教书”的条件之一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其中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而且实践性知识对教学质量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理论性知识能够武装教师的头脑,而实践性知识能够使教师更加有效地行动。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且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同时也是教师从事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在教师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中,实践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为什么很多师范生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大量的理论性知识,却仍旧教不好学生?优秀教师大都拥有很多令年轻教师钦羡不已的”妙招”、”直觉”,这些”经验”都是怎么来的?青年教师又如何才能习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这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如果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就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种视角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迅速做出决策。有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职业知识结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反思性的实践知识[1].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智慧”,这些实践知识和智慧是经过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获得的,并且还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

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陈向明等人的研究提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另外,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合理性与灵活性上,受教师职业知识、教育观念、心理品质、工作动机、教学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影响,灵活、合理的教学行为

决定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自我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3].还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教师课堂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有效教学的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均优于低效教学的教师[4].目前很多培养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以往教师的研修模式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师范院校里集中培训,由专家讲授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另一种是在教学实践中模仿优秀教师的可观察行为,通过听、说、评课等方式学习他人的经验。近年来,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虽然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给教师们教授了很多实践性知识,但是对于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根本性的帮助。

分析其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内在结构的分析

探讨。没有搞清楚知识的内部结构,把很多知识综合在一起,这就很可能导致实践性知识不实践,并不能真正对教师有所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征,研究者们对其定义和内涵都是存有分歧的,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同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把握大都是静态的、横向的,很少有研究从动态的、纵向的思维来对其进行把握[5].研究者们大都把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谈的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性、生成、培养等问题,很少有人意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内部也是存在分层的。只把其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进行研究,容易导致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层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层级划分

本文主要从表征方式视角来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层问题。教师实践性知识通过其自身的表征方式得以外

化,进而被人们所理解。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国内外学者都已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lbaz和Connelly等人的研究。Elbaz认为可以用一个大致的层级结构方式来组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践的规则(具体的指示)、实践的原则(概括度居中等)、意象(宽泛的、隐喻式的陈述),三者整合起来形成教师的”认知风格”,即那些使教师的行动具有整体统一性、连贯性的特征[6].Connelly等人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分为意向、规则、原则、个人哲学、隐喻、周期、节奏以及叙事整体[7].国内学者姜美玲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意向、隐喻、实践规则、实践原则和个人哲学五类表征方式[8].陈向明等人的研究将教师实践性知识划分为三类:图式类、行动类和语言类,每一类别下又分为意向和隐喻,行动公式和身体语言,叙事和案例等不同的表征方式[9].本文在教师实践性知识

表征方式的基础之上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操作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案例层面的实践性知识、自主行动层面的实践性知识和自我信念层面的实践性知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各层级的涵义和特征

1.操作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操作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是有关具体某一件事、某一个程序应该怎么操作、具体如何去做的知识。这一层面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基础的,它们一般是可见的,也比较容易习得,通常在职前教育阶段就已经接触,例如基本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基本的教学环节以及对学生基本的评价方式等。这一层面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是通过模仿、习惯等方式获得。刚入职教师对已有教案的依赖性比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既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法,往往只关注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的呈现,他们虽然也有方法但是很少考虑到自己所教学科的特性以

及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新教师最开始求的是”不出错的上好一堂课”,并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

2.案例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案例层面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或几种综合情景之下应该如何去做的知识。在熟悉了基本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之后,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会开始遇到很多复杂的情景。这里面主要包括对所处情景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在这些情景下应该如何去应对的策略,例如如何辨别所教学生的特性以及根据不同知识内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何适时地与学生产生互动等。教师通过观察别人的教学案例,再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在原来依靠模仿、习惯和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自我思考,逐渐形成自身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体悟,并运用到自我今后的教学中。这一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是从对案例的反思中获得的,因此可以通过开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参

加各类学科竞赛、教学结束后小组研讨等方式培养。

3.自主行动层面的实践性知识。自主行动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是带有教师自己一定的教学信念,并充分发挥其自我主观能动性改善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这个层次上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是教师对教学的自我理解,还有对教学方法的熟练运用。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渐积累以及行动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师逐渐开始拥有自己的教学意识,对学习和学生的认识会发生变化,教学的信念也在发生变化,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但是该阶段教师的教育信念还不稳定。当”不出错的上好一堂课”不再成为教师的困扰时,他们才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对象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教案。这个时候教师不单单是关注”教”,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已经熟练掌握,能够非常娴熟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一层面的实践性知识可以通

过教研组集体研讨、专家报告、教学之后的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等方式获得。

4.自我信念层面的实践性知识。自我信念层面的实践性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理解,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教师这种自我信念的形成通常受教师个人生活史,特别是学习经历、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时期的影响比较大。教学经验的大量积累和自我反思,使得教师在教学技巧方面已经达到精熟的程度,能直觉地把握自已所处的情景,对问题有很强的洞察能力,并且已经具有自己较稳定的教学信念,对自我的教学风格、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对课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这一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并不仅仅局限于传递知识,也不是简单的”学”和”教”,而是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更多自我的教学信念。这一层面的实践性知识可以通

过结合具体教学问题进行阅读、个人独立开展研究性教学、专家报告等方式获得。

不同层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要注意在不同层级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充分地开发,并且明确不同层级的实践性知识所对应的提升途径是不同的,以及不同阶段水平的教师所亟需的实践性知识类型也有所差异。四个不同层面的实践性知识贯穿在教师对课程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所处环境知识、自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以及关于教学知识的整个内容之中。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水平,对每种知识所把握的程度不同。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操作层面和案例层面的实践性知识,能进行基本的经验式模仿,而对于骨干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自主行动层面以及自我信念层面的实践性知识。例如:新手教师对学科内容的把握可能只是仅

仅局限于知道有哪些知识点、要重点教会学生哪些知识,而对于具体某一特定的知识点是否应该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讲授方式,就不太能理解和意识到;而专家型教师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设计风格、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优缺点,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教授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课程理念。

三、实践性知识视角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建设普遍薄弱,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首先就必须解决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长期以来,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忽视无疑给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个人、学校、政府三个层面提出几点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

培养策略。

(一)加强反思性论文的撰写

职业院校教师应该要加强反思性论文的撰写。有研究表明教师知识的来源: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与同事的日常交流”[10].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发现教学问题,在实践中训练自己的教学技能,改善课堂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撰写教学反思论文,这种方式对于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生成实践性知识的催化剂,是使内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外显性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师是否应该撰写反思性论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直都存在很大争议,有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需要上好课,完全没有必要撰写论文。然而要使一名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培养出更多专业型的教师,就必须让教师有意识地积累足够多的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更快地积累起来。

教师必须意识到实践经验并不等

同于实践知识,需要对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才能形成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一方面,经验往往是片段化、零碎化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验的积累,还需要在实践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理性的整理和反思,这样才能将经验进一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一味地强调经验就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经验通常要在类似的突发情景下才能运用,而且假设教师面临的情景相似,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前的策略也未必能够解决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入经验导向的教学实践,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仅只是经验式的交流和传递,这样的效率往往不高,质量通常也很难保证。绝大多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理论研究者容易忽视这种知识,如果教师自己也不去表达,就会使得很多专家教师的宝贵经验,随着他们职业生涯的结束而消失,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加强对反思性论文的撰写,在自身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系统、理性的反思,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开发和积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学校教研室制度的建设

专业教研室是职业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和研究组织,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怎么合理地开发和管理学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教研制度,让教师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研活动中来,在充分开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同时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递,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教师培养方式。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工作存在底子薄、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学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开发和传递,使少数优秀教师的经验得到更

好的推广和传承,是学校建设工作的一大重点。与普通教育相比,目前职业院校的教研制度极其不完善。虽然很多学校也建有教研室,但是往往都流于形式化,没有达到专业化的水平,所谈的东西对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大都没有实际作用,不能对教师真正有所启发,久而久之教师们也就不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即使参加了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加强职业院校教研室制度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首先学校必须要突出专业教研室的重要性。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缺乏对其基础教研地位的认识,教研室内部权责不明确,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考核体系,致使很多教研活动难以组织和开展,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又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次学校在教研室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多角度的结合。例如实行”联合”教研、深化学校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作用、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教研激

励机制并努力实现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和专业化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教研室的建设,有意识地总结、构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将本学校教师的一些优势、经验继续传承下去。在教师培训上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而不是单纯依赖外界来进行。

(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中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目前在我国教师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虽然对申请者的思想品德、文化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考核,但是对于申请者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明显不够。尤其是非师范专业的人员虽然靠短时间的突击学习通过了《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的考试,但是很难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精髓,更不能将其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也没有与教师的

继续教育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起来,只是解决了教师队伍入口的问题。

针对上述两大问题,建议在教师资格认证现有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方面,不仅要有笔试,更重要的是面试,要评定教师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教学技术。目前,虽然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将教师资格由以前的一次考试过关变成定期登记制度或年鉴制,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还是有些流于形式。职业院校要加大推广该考核制度,并要将其真正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极作用。作为教师特有的、真正在其教育教学中发挥极大作用的实践性知识,很有必要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一样列入教师资格的考核范围,例如让其反思撰写自身的教育信念和受教育的经历。对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中应更加凸显出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在评定教师以及教师晋升的过

程中加大对实践性知识的考核,例如在晋升高级教师时必须达到一定级别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上一篇:提升领导力的几种方法下一篇:信息管理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