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19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顺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战略机遇的有效尝试。基于对职业核心能力在认知程度、重要程度、求知程度、职业需求四方面的现状分析上,提出职业核心能力在普及程度建设、内容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的价值导向,进而总结了职业核心能力在教学系统、实践系统、反馈系统三方面的路径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学生如果在毕业之

前,既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了文化素养,又具备了以后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那么这样的毕业生正是现在社会的紧缺人才。数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更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载体,要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考评机制,转变学习方式,转换教师、学生的角色,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考核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 键 词] 职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一、技工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数学是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被称为“百科”基础之首。许多的专业课如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工程信息技术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数学也是培养学生数字应用、思维、逻辑推理和观察分析等能力的重要课程,学生可以用这些能力去观察分析所学专业技术的现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和教师数学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自卑,缺乏信心和兴趣,他们恐惧数学;再加上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到技工院校来是来学一技之长的,而数学学习不能马上就体现出与专业技能的直接关系,所以他们排斥数学。

二、改变此现状的一条有效途径——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紧密相连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对人们取得活动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在职业领域中,核心能力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能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是伴随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革新创新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

我们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在技工院校数学的教学中,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平台,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定、教材内容的处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抓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学生愿学了,这种快乐很自然地就会传递给教师。如此一来,学生愿学,教师乐教,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又能改善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数学培养的数学教学的具体举措

(一)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性格差异、性别差异等科学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明确组员分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学、做、教、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上台展示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数学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自主学习导航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等等,这样就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二)完善评价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引进课堂

1.目前职业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弊端

目前职业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而成。平时成绩约占20%~30%,期中考试成绩约占20%~3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40%~50%,有些院校想尽量提高考试的及格率,所以会在考试前发复习提纲,有些平常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只要把复习提纲记一记,就能考得很好,但他们平时不爱学习,爱捣乱,老师上课要花大部分时间管纪律,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数学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我们以考核知识为主,以一次或两次的考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在“培养会考试的读书人而非会干活的职业人”。

2.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贯穿于过程考核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对考核评价体系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主要通过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过程性考核评价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详见表1)。

课程综合成绩考核评价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详见表2),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阶段性考核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学生不仅要重视期中、期末考试,也要重视阶段性考核和课堂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过程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考核评价由教师、组长进行评价。

各模块的成绩构成如下:(1)核心能力考核成绩占30%;(2)阶段性考试成绩占20%;(3)试卷成绩占50%,实行考教分离。

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学习,注重学习态度,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制”。

四、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创新点

此改革不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上较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程度的完善与创新,同时,在评价机制方面更适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数学教学。

1.以自主学习导航、微课等为载体,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进数学教学,学生带着自主学习导航中的引导性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将是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效果评价”等环节来实施。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倾听、协调、合作与交流等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评价体系、考试的组织形式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数学试题库,将实行考教分离。评价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期末的总评成绩是由阶段性成绩、核心能力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如果学生数学基础很差,但是学习态度很好,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突出,学生的总评成绩也会很好。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慢慢地赶上来了。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它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终生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将会为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曙光。并且,在技工院校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它不仅适用于数学课,也适用于其他文化课和部分专业课,因而,它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2007.

[2]杨桃.高职大学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2(24).

[3]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4]金霁.关于高职数学教学中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

作者:贺燕 赵春生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论文 篇2: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价值、路径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顺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战略机遇的有效尝试。基于对职业核心能力在认知程度、重要程度、求知程度、职业需求四方面的现状分析上,提出职业核心能力在普及程度建设、内容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的价值导向,进而总结了职业核心能力在教学系统、实践系统、反馈系统三方面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现状 价值 路径

职业核心能力历经发展,在新时代下已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紧抓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新机遇,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需要,助力乡村振兴,为高职生充分认识、运用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自我职业能力提供了新方式,学校也同时进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阶段。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实状况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率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表现出了重视。吸收借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方面的经验和积累,通过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有效问卷数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从认知程度、重要程度、求知程度、职业需求四方面做了现实基础研究。

1.认知程度

基于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在对问题“你了解职业核心能力吗”的调查反馈中,有66.6%的同学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知不够,有33.4%的同学有一定了解,认知不够主要集中在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词汇,对其内涵概念更是知之甚少;有一定了解的主要集中在一知半解,可能是通过网络、周知、自学等方式自我了解,方式较为单一。基于认知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研究,认知是基础数据,更是我们开展研究的方向目标,因此,熟悉认知程度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展研究的必备前提。

2.重要程度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间接影响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方向。据反馈数据,52.56%的受访者认可“职业核心能力对其发展的重要性”这一论断,可见,受访师生虽然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知度欠缺,但对重要程度表达了较高的认可。同时,通过对“你认为高职学生应该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吗”的数据统计,有86.58%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我们可以明确,学生对接受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热情很高,需求很旺。职业核心能力不仅关注专门技术和能力,还更关注各项能力之间的整合,在适应外界环境多样性变化和持续性更迭上更具优势。

3.求知程度

认知程度反映的是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认识,求知程度反映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获取职业核心能力相关知识。通过对问题“你认为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职业核心能力”的数据统计,受访者普遍认为课外实践是最有效的途径,占比达93.55%,其次是课堂教学,占比85.45%。受访者更加看重在实践中的获得感,同时也不会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课外实践体系和课内学习体系两者协同发展成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保障措施,课内学习基于传统教学、课内研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完成,而课外实践延伸至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实习实训、岗位培训、素质拓展等多方面完成。

4.職业需求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通用的、可迁移的职业核心能力,只有这样高职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出口关税直接关联职业需求的程度,通过对问题“你认为企业最看重哪些职业核心能力”的数据统计,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为“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这三项能力在高职生从学生人跨越到职业人的过程中,对职业需求的匹配起到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力求高质量就业,职业需求是检验高职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道路上能否展现核心优势,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双匹配,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职业需求上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价值导向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普及程度逐步深化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服务地方、技能强人,连接社会、行业、企业等多方育人。基于高质量就业的刚需,高职天然地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高职教育基于“出口”的需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教育,这一过程即是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塑造。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由之前的不够重视发展到现在的尤为重视。如我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核心能力的八大项目细化到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教中学”“学中练”“练中用”的良好教学氛围;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训练项目进行调整,使用智慧校园的平台和校外网络资源,以本校案例和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就业和创业课程教师之间的探讨和交流,以就业创业课程教师辐射带动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形成“以就业促专业,以创业带专业”的良好学习氛围。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步,信息流动不断加剧,极大地刺激了个体的心理流动、物理流动和职业跨界流动的频率,弱化了传统的组织间流动,强化了职业迁移能力,推动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时代进程,一专多能复合型员工广受社会欢迎。虽然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教学中,运用何种类型的内容、如何运用、内容体系的构建标准是什么等关键问题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我校在探索的过程中,借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标准体系,在结合我校自身发展规律的情况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将选修课和专业课融合研究,运用职业核心能力八大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人才队伍持续充足

教师是促进职业核心能力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招聘机制来看,普遍招录的是重点院校的硕士及以上应届毕业生,这类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好的科研学术水平、较良的职业素养操守,但是对行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积累、实操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要进入高职院校,却会因为学历层次未达标、职称方面未评定等的硬条件而无法适度的引进。我校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传统形式积极引进外部人才,通过“智慧校园”“网络教育”等新型形式培养人才。从现实来看,我校始终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进而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通过这类集中培训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了解培训内容,掌握一定程度的实践技术。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涉及教学系统、实践系统、反馈系统三大系统,教学系统是三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维系整个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实践系统是检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反馈系统是修正、改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

1.教学系统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制器”到“育人”的转变,不是将所有的知识与技能原封不动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在于深化课程内容,引领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发展,重点在于教学系统的打造,教学系统也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工作。全校教学采用“一核二课三翼”的基本模式,“一核”即是以能力本位培养为核心,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核心能力学习相结合;“二课”即是课内课外相补充,课内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素质的拓展相结合;“三翼”即是推动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实训课三翼协同发展,以公共基础课拓展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以专业理论课增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实践实训课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效果。“一核二课三翼”模式的有效运用,贯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开始、过程和结果,是在教学系统上的一种有效尝试。

2.实践系统

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体现服务社会和个体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实训才能得到质的提高。全校实践系统采用“内训”和“外拓”双联动模式,“内训”即是课内训练和校内实训,课内训练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教学体系设计的课堂训练活动,连接于课内知识点,由任课老师指导完成,是对课内知识點的首次检验和督导。校内实训是基于第二课堂的各类实践活动,有效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八大能力。“外拓”即是素质能力拓展和企业拓展平台,素质能力拓展平台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机融合,针对职业核心能力八大内容,通过训练活动提高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操能力,激发其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本领。企业拓展平台是将企业精神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精神,树立规划意识和目标定位,可以实现毕业生的快速角色转换,更好适应职业需要。

3.反馈系统

反馈系统是检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反馈系统包括“学生、学校、社会”三阶反馈,学生反馈重在考量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个人感受情况,从其入学到毕业全程跟踪记录并做出实施反馈和修正,学生反馈在整个反馈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所反馈内容应成为后期修正的重点参考;学校反馈体现在对学生具体情况的造册登记和修正意见,学校设立专职组织机构,提供制度支持和物质保障,据此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会反馈体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中的素养和能力反馈,是为我们更好开展教育培养的有力推力,社会反馈也是检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的有力补充,是推动促进内容建设的评价依据。通过反馈系统的三阶反馈,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运用得到有效提升。

(本文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与养成实证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VCC19060)

【参 考 文 献】

[1]乔木.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责任编辑:姜秀靓)

作者:邵长剑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论文 篇3: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实施路径

摘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综合教学实效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研数据分析,阐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提出推进“三师”协同合作,构建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采用“一体化”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流程革新;完善多元化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三方面推进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实施路径,力促高职院校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计算机;教学;实施路径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适用于各类职业、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1]。它即包括了自主学习以获取新知识等个人基本发展能力,又包括了与人交往、团结合作、执行能力等社会工作综合能力[2]。新时代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对高职院校而言,以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既是在社会和高职院校供求形势的新发展下,从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剖析入手,以《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要性探讨,进而提炼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成功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几条具体路径。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本文研究基于设计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业学校、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所学校,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答卷523份。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发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有如下呈现:

1.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分析

在“对职业核心能力了解程度”的调查中,14.61%的学生非常了解,34.01%的学生比较了解,31.79%的学生有些了解,13.83%的学生听说过,5.76%的学生不了解,说明高职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在其重要性的调查中,96.52%的学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认为自己各项职业核心能力都有待提升。

1.2高职学生对学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期望值分析

在“认为学校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的调查中,98.7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学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的调查中,80.68%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72.61%的学生选择组织课外实践,57.6%的学生选择网络媒体宣传和开展文体活动,说明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有较强期待,课堂教学作为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得到了普遍认可。

1.3 《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的调查中,75.74%的學生认为“效果不明显,对各项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14.0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10.1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说明《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规划课程设计以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效。

2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我国的200所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任务书中,都有提出重视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任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必须在全科教学中加以推进的重要教育内容。《计算机基础》作为高职院校所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全体学生均需接受的技能教育课程,在《计算机基础》以不同专业技能提升需要合理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不仅能展现《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服务专业技能需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培养职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

2.2符合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新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衔接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多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倾向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获取新知,具备潜在发展的综合技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异导致高职院校输出的人才在择业选择上面临被动,在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上表现为供给失位,消除这一差异关键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重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就业、岗位胜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打破以往的学科本位,淡化理论色彩,突出能力本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有效促进专业技能教学效果优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其为专业技能教育服务,在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应加强以生为本,强调为专业技能教育服务,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然能将工具性课程的角色定位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提供有力支撑以促进专业技能教学效果优化,同时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渐进发展、职业转换和职业竞争力、职业能力迁移、终身学习预留上升空间。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效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教学效果优化有积极作用。

3推进高职计算机课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3.1推进 “三师”协同合作,构建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突出为专业技能服务的工具性课程特点,强化能力本位,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所谓“三师”指计算机老师、各专业课老师、企业行业导师,三师相互协同合作,充分调研,挖掘高职计算机在不同专业群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3],构建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打破“一刀切”的目标和内容体系,针对食品、药品二个专业群,结合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教学大纲与“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构建出“专业+计算机+岗位”的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依据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合理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项目内容,通过项目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设计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项目化课程中每个项目应该包括的要素有“项目目标(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项目教学实施——评价方式”,(部分内容见表1所示)。

3.2 采用“一体化”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流程革新

推进教学流程革新,以“一体化”思路进行课程项目整体设计研究,本文以“PPT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说明一体化教学实施流程。

课前自学:课前学生通过 “学”“测”“研”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学”,即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强调、动作路径、退出四类动画微课;“测”,即课前测试,学生在“学”之后自主进行课前测试,教师根据收集学生课前测试情况汇总问题集中的知识点,并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加强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研”,即方案设计,学生按“项目制作要求”的规定,制作《药品安全宣传》静态PPT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与数字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课中实施:课中实施包括三个环节,环节一“思”探究新知,创设职业情境,树立学生职业意识,引出课中项目“药品安全宣传”动态PPT作品的制作,引出新知“如何让对象动起来,怎么动?”环节二“练”项目驱动,确定各组动画添加方案,开始制作,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小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归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制作并下发答疑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环节三“评”多元评价,小组作品展示环节,重点展示作品设计与创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与数字应用能力。

课后拓展:课后拓展包括三师点评与课后拓展任务,邀请计算机老师、专业课老师、企业行业导师对优秀作品进行评价,通过三师点评,学生了解自己作品从技术、专业、行业等方面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学生根据评价完善作品,并将最终作品上传至班级平台空间。创设拓展任务:为《药品安全宣传》动态PPT作品添加触发器效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触发器的应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将学生与教师、探究与教学、三师点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个性化学习: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元化教学路径促进个性化学习,如路径1:看视频或资料→完成测试→项目演练;路径2:项目演练→看视频或资料(选看)→完成测试。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路径2,直接演练项目,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再回过头来看视频找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①导学系统:根据学生水平制定不同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②督学系统: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学习平台发提醒信息并建立学生相互督学机制;③助学系统:包括课程学习资料、学习指南、不同级别导学案、网上论坛、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网上作业等各个环节;④多样化资源:制作视频资料,同时发送文本资料满足具有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

3.3 完善多元化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循序提升教学实效

职业技能评价是在了解学生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过程化基础上融入能力本位的评价指标,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能反馈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实际,便于教学的循序开展。笔者查阅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课程项目任务的过程考核,完善的多元化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包含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各项指标,能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如表2所示。

4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实施的效果反馈

基于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效果的掌握,经过一年来对能力培养的班级(实验班)与传统教学的班级(传统班)的学生进行比较,比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变化,笔者在实验班上抽取了成绩处于优秀、较好、一般、较差等级的学生共10名,进行了訪谈交流,了解到实验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一是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已经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二是学生提高了综合能力,以前操作多为模仿,技术知识点容易遗忘,现在通过自己探索、小组合作,不仅学到了技能,也学会了运用技能的方法。三是有了合作意识,以前学习比较散漫,现在个人成绩影响小组成绩,发觉多了一份责任心。四是有了创新意识,以前多为模仿不懂创新,现在想做出些与众不同的效果。五是提高了成就感,作品做得好就能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激发了创作热情。

在对本课程教学认可度的调查中(如表3所示),学生均认为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堂能有效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在对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认可度方面学生的认可度也都在85%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课教学改革是符合学生需要的。

5结语

通过教学效果所反馈的信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技能传授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三师”合作,将传统的“计算机→计算机”的教学思路转变为“专业+计算机+岗位”等全新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系统,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计算机服务功能融合,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本位,教学环节对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形成“一体化”课程项目整体设计与实施,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红星,李卫光.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59-61.

[2] 据王建军.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9):38-41.

[3] 刘淑贞,戴新建.“双育”理念下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3):297-298.

[4] 谭倩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中药类专业结合的教学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4):91-93.

【通联编辑:光文玲】

作者:谭倩芳 唐瑞明

上一篇:实用主义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科技公司高新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