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教学设备说明书

2024-05-05

汽车教学设备说明书(精选6篇)

篇1:汽车教学设备说明书

汽车维修教学计划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前提。合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适当修订。

原则:参考人保部的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数量、班额、基础)出发,从学院的实情出发,从学院师资力量出发,从教学场地出发,从教学设备资源的最大化为出发点。

一、合理设置课程

机械知识开两学期,第二学期重在突出液压传动。自动变速器、润滑系、冷却系、空调等度需要液压基础。

增加汽车企业管理,学习汽车概论、企业管理、部分法律知识等。

二、科学匹配课时

专业课实行一体化教学。以前,专业课教学理论站70%,文化课、专业基础课95%是理论课。现在专业课一体化教学占100%,专业基础课一体化教学,例如钳工占20%。

三、突出实战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室,一体化设备,一体化教学项目。七大项互相支持,构成一体化教学的科学架构。

一体化教师在汽修实训中心,即讲理论又讲实操,做到了理实一体的紧密相连。改变了传统的理实脱节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在汽修学习中的感知困难以及学院在教师、教学场所的具体困难,汽车维修继续在教室上。个别课程,因为没有整车实习,如汽车维修这门课仍然在教室上,在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中,再把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采取实战教学与企业联手打造技能人才。工学交替和企业四同实践。在企业进行教学。把企业搬进车间,融入企业。

强烈建议学院购置汽车实习实训正车,做到既会修车又会开车。让汽修学生感悟如何能让启动起步行走换挡等基本汽修技能。

四、加大课改力度

教学内容要体现汽车维修实践。项目维修结合故障案例分析,联系维修保养,全方面培养人才。

课程之间体现融合,不要分的过细,那样学生不能形成整体维修思路。我们将组建一个独立的教学团队,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以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

并以典型工件或课题为引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维护与故障一实践方式;电气电控也将加大基本技能实训力度,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力争在课改方面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汽车维修实践是最大最最实际的学院。校企合作走出我们汽修专业辉煌之路。

五、强化检验技术

化工制药专业强化化学检验技能及其基本功训练;化工机械及仪表仪器原理;饮品开发和试验研究等。

六、精品学生打造

选拔汽修化工优秀学生,与企业共同打造优秀学生,让他们参加各项大赛,取得名次,为学院和学生以及家长争光添彩。

汽车化工系

2012年02月14日

篇2:汽车教学设备说明书

本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制定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拟订的。同时参考了其他高等院校和同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结合当前家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特点,以及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既掌握大专层次的专业现代知识,又能熟练应用现代技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具备汽车技术服务及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机械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可在汽车营销行业及汽车品牌专营店从事前台接待、汽车配件经销企业、保险、索赔、评估、检测、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保养等工作,可以从事汽车配件销售与管理、售后服务等营销业务及其他基层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工程机械等其它机电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材、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通过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汽车后服务行业中多种职业岗位群紧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了保持专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注重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发展的眼光,视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本院及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和专业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完善,在保持教学计划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延展专业方向。专业下延展的专业方向,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可依据市场需求,动态地适时调整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内容,体现了本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满足个性的需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达到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顺 13

利就业的职业能力,更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职业发展能力。

一、就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分析

(一)就业方向

1.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应聘到以下几种单位:

2.主要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岗位有:

(1)汽车市场及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约经销企业从事市场策划、汽车营销等技术工作;

(2)汽车配件经销企业、保险、索赔、检测、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保养进行汽车配件销售与管理、售后服务等营销业务和其他基层管理工作;

(3)汽车销售维修服务企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4)汽车贸易和旧汽车交易、汽车租赁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

(5)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

(一)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的推销,市场与市场分析,广告与促销,市场推广等基本的汽车营销业务工作;

(二)汽车营销企划,汽车网络营销等前瞻性高级营销业务工作;

(三)汽车营销战略、策略及营销计划制定、组织与实施等重要的汽车营销管理工作。

(二)职业岗位分析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具备汽车技术服务及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机械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可在汽车营销行业及汽车品牌专营店从事前台接待、汽车配件经销企业、保险、索赔、评估、检测、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保养等工作,可以从事汽车配件销售与管理、售后服务等营销业务及其他基层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工程机械等其它机电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四)基本规格

(1)思想道德素质

①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 具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实干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精神。③ 具备勤奋好学,热爱专业,吃苦耐劳,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素质

① 知识结构:了解必需的专业相关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技术方面的知识及扩展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掌握必需的外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② 能力结构:具有汽车检测、诊断、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汽车服务企业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基本能力;具有车辆评估与保险理赔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营销理论、从事汽车产品营销,市场调查与

市场分析,广告与促销,市场推广等基本营销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③ 职业素质:具有高层次人才所必备的道德品质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个人行为能力和学习观念。

(3)文化素质

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

(4)身体和心理素质

① 身体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育常识;掌握体育运动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② 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具有健康的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能力分解

根据建筑行业发展情况和人才要求,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见表2)。

四、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五、教学进程与学时分配

1.教学学时分配

篇3:汽车教学设备说明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贸易日渐频繁, 据数据统计, 我国现有15000多个汽车配件厂家, 约占世界汽车配件生产厂家的一半以上, 然而我国每年的出口额仅有600亿美金, 只占世界总额的10%左右, 出现这样的比重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产品宣传的失误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产品说明书翻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国内对说明书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妆品说明书和药品说明书等的翻译, 对于汽车配件说明书的翻译研究甚少, 翻译的过程中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因此对汽车说明书的翻译进行单独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1 衔接手段和衔接理论

衔接是一组普遍存在于所有种类的语篇中的意义关系, 它能将语篇中的实际意义相互联系起来, 表达了语篇之间存在的连续性, 正是有了衔接提供的这种连续性, 才使得语篇中的语义进程得以顺利地从一个阶段延续到另一个阶段。

在语篇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当中, 影响力最大的当属Halliday和Hasan, 他们所著的《英语的衔接》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 衔接概念是一种语义概念, 它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当在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另外一个成分的解释时遍出现了衔接, 它是把结构式没有关系的成分互相连接起来的一种手段。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归为五类, 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连接。

2 汽车配件说明书英汉衔接手段分析

产品说明书是完整的语篇, 生产厂家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往往要求说明书更加简洁得体,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能做到语意连贯、衔接紧凑。Halliday和Hasan认为, “几乎在每种语言中都能找到某种概念拥有照应的属性, 在某种特殊意义上在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某个属于当中。也就是说, 他们将某些事物翻译成了他们自己的语言。”所以可以说照应是一种很重要的衔接手段。

2.1 汽车配件说明书中人称代词的照应功能比较 (1) 第三人称代词产品说明书照应手段的比较

人称照应是指用人称代词 (如he, she, him, them) 以及相应的限定词 (如his, her, their等) 和名词性的所有格代词 (如his, hers, theirs等) 所标示的照应关系。但是, 在人称照应的系统中, 只有第三人称代词才具有内在的篇章衔接功能, 因为第三人称往往被用来回指上文。

[1]This type of throttle valves has the features of small volume and well-knit structure, which can be installed close to the driver or directly installed on the driver.Besides, it has very low power dissipation that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narrow space but large flow rate.

该款汽车节流阀体积小, 结构紧凑, 节省空间, 可安装在驱动器附近或直接安装在驱动器上, 当空间狭小且需要大流量时可选用该款节流阀, 功耗十分小。

这是一段汽车节流阀的说明书, 其中用“it”来指代“this type of throttle valves”, 从而达到照应的目的。英语多用“it”来作照应手段, 相比之下, 汉语较少用“它”来照应, 而多重复使用名称。

(2) 产品说明书中指示代词的照应功能比较

指示代词包括地点指称、时间指称和语篇指称。地点指称通常表达为“这里”、“那里”, 指的是空间和地点的情况。语篇指称包括“这”、“那”, 是指语篇中的一些陈述, 而是人或事物, 或者某个时间。

[2]Axle body and axle head are integrated by high temperature extrusion, which the metal fiber is of axle body is streamline and not destroy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dure, therefore, it increases strength of axle body.These types of axles use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pare parts, so it is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该款车轴的轴体与轴头经过高温挤压成型, 轴体金属纤维呈流线状, 不被破坏, 从而极大增加了轴体的强度, 外观上更加美观舒适。由于才用了国际通用的零配件, 使用更方便, 更快捷, 更经济, 更实用, 更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这段关于车轴的翻译中, these指代了前面的一整句描述, 这在衔接手段中属于指示照应。在英语中, “this”, “that”经常被用来表示之前提到过的事物, “that”一般和过去相联系, “this”一般与现状或以后相联系。但是在汉语中用“这”的使用频率往往高于, “那”, 一部分原因是“这”比“那”给人心理上更近的感觉。也有部分是因为汉语中没有英语中“it”“the”相对应的词语。

2.2 汽车配件说明书替代手段的比较

替代指的是通过用替代的形式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一部分。替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语言中的重复, 所以需要某一种语言成分来代替另一种语言成分。在语篇中, 这种替代关系可以使整个语篇变得更紧凑, 由此产生衔接关系。经常见的替代形式有“one”、“ones”、“the same”、“thus”等类相当于“的, 同样 (的) ”, 还有“do”、“do so”表示“干, 搞, 弄”。

[3]Its surface adpopts polishing and plastics spraying treatment which has very good hand feeling.This product is applied for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the camion tyre with different types, thus, it is a automobile repairing tool and an ideal on-automobile tool for all chauffers, and it is absolute your best choice.

外表采用抛光喷塑处理, 具有良好的手感。广泛应用于拆装各种型号的载重汽车轮胎是汽车修理工具和广大司机朋友理想的随车工具, 绝对是您最好的选择。

该句中, “thus”被用来替代前面一部分的描述, 目的是为了强调最后一句, 并避免了语言的重复, 不仅增强了整句话的衔接性, 而且更加简洁明了, 易于理解, 正符合了说明书翻译的要求。

2.3 汽车配件说明书省略手段的比较

省略指的是在某种结构中没有出现的词语, 可以从语篇的其他句子中找回。省略部分的信息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因此省略便具备了一种衔接的功能。

[4]Introduction:An auto hub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wheel, and Zhiying aluminium alloy hub has the features of light weight, good heat dissipation, high precision, nice shock absorbing and more exquisite, safe and durable whe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roducts.

产品简介:其次扯了的安全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轮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智赢铝合金汽车轮毂质量轻, 散热快, 精度高, 减震性好, 比传统轮毂更加美观、安全、耐用。

这段主要介绍了该厂家轮毂的一些特点, 用“has the features of”就概括了所有轮毂的特点, 后半段的介绍都省略了“has the features of”, 使翻译看起来简洁连贯, 节奏紧凑。而在翻译成汉语时用并排的几个“名词+形容词”的方法, 没有任何连接词, 使语气更强, 轮毂的特点一目了然。

2.4 汽车配件说明书连接手段的比较

连接是指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主要用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并且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句子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

[5]It adopts high-grade alloy steel and excellent heat-treatment art, which has high intensity and not easy to broke, so, it is very hard and durable.

产品选用高级合金钢和精良的热处理工艺, 强度高, 不易断裂, 坚固耐用。

英语往往趋向于显性, 汉语趋向于隐性, 这种特征在连接手段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这个英语的说明书中, “so”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一个起到衔接上下文作用的连接词。但是在翻译成汉语后, 依照汉语的表达习惯, 不用将“so”翻译出来, 而直接改成并列的四字词语, 使之更为简洁连贯, 并不会影响整个句子想表达的意义。

3 小结

语篇的衔接手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上面的分析仅仅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世纪翻译过程中衔接手段的运用。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说出或写出一些句子, 这些句子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它们不仅需要语法正确, 而且还要语义衔接的单。产品说明书作为完整的语篇文本, 会存在很多成分, 这些成分在文中的位置是由衔接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衔接是实现连贯的重要手段。

译者在翻译汽车配件产品说明书的过程中, 首先要对句子的局限进行一定突破, 从段落、语篇进行扩展。此外, 还要考虑各种连接词语所具备的的语义衔接的功能, 灵活应用。其次, 运用衔接手段时要注意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不可随心删减内容。最后, 还要进行专门的检查, 指称对象是否正确, 连接词的使用是否得当, 是否避免了过多简单词的重读现象, 等等。

做好产品说明书的翻译能发挥着沟通产品商家和消费者的一个“桥梁”作用, 运用好衔接手段可以帮助提高产品说明书的易读性和连贯性, 是产品说明书翻译实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功能语法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霍德·阿诺德出版社.2008.

[2]曹炜.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品说明书翻译[D].西南财经大学, 2004.

[3]曾剑平.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 2004.

篇4:智能汽车“说明书”

一部火遍亚洲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今年年初,将全自动驾驶汽车推上了时尚生活的舞台。而在现实生活中,智能汽车真的“遥不可及”吗?

2015年夏天,谷歌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公路上测试其自动驾驶汽车;今年8月,优步表示,计划让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在匹兹堡上路,供部分短程乘客使用……近年来,“智能汽车”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开始逐渐呈现出实用化的趋势,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9年后谁能拥有无人驾驶车?

所谓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外在条件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在汽车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进程中,宝马早已投入了4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宝马曾在第81届日内瓦车展上通过一台名为Vision Connected Drive的“互联驾驶”概念车,向众人展示了汽车将如何成为网络世界的一部分,以及信息技术如何将驾驶者、车辆与车外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如果说宝马的“互联驾驶”概念车还停留在“辅助驾驶技术”或“半自动驾驶技术”阶段,那么沃尔沃致力的则是第三个层次“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用化研发和产业化,即实现量产上市。

作为率先量产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堵车辅助系统的车企,今年年初,沃尔沃宣布,旗下XC90车型将在 2017年迎来升级,被称为Pilot Assist II的驾驶辅助系统将成为其标准配置。据了解,Pilot Assist II旨在打造一个对应高速公路的驾驶系统,控制加速、刹车、转向、跟随车流等,且不需要前方有车作为参照物。此前,沃尔沃2016款XC60搭载的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和带全力自动刹车的行人、自行车碰撞侦测系统,就已经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测距实现自动刹车。

此外,奥迪、凯迪拉克、日产丰田等都计划推出诸如自动转向、加减速、车道引导、自动停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技术的汽车,它们大多属于第三层次的智能驾驶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汽車、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通,然而操作系统中只有Android被少量运用,iOS目前还没有应用到汽车上,Linux尚不成体系,这为IT巨头挺进智能汽车领域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对此,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负责人王东强认为,“现在对于IT厂商来说,机会是均等的,因为智能汽车的核心还是汽车本质的功能,在这一领域,IT厂商几乎都处于摸索阶段。”

目前谷歌正在不断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谷歌最新公布的发展报告显示,该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大幅提高了和行人、非机动车共享道路的能力。该报告指出,“骑自行车的人通常都会用手势来表达自己要转弯的意向,而我们的软件可以通过对手势的识别分析自行车的意图,保证安全。”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预测,2050年前,无人驾驶汽车将占据全球汽车保有量的75%,汽车交通系统概念将迎来变革,交通规则、基础设施都将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而发生巨变,智能汽车可能颠覆当前的汽车交通运输产业运作模式。

汽车行业著名咨询机构IHS发布预测报告称,“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其发展速度正在赶超纯电动汽车,2025年左右将走进寻常百姓家,2035年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占同期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的9%。以往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见到的无人驾驶汽车似乎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将“肩负重任”

近年来,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其纳入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从2004年起就开始举办的机器车挑战大赛,对促进智能车辆技术交流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政府也陆续制定了“下一代汽车战略”、“环保型车辆普及战略”等政策,鼓励和支持日本的汽车企业对智能汽车进行研发和生产。

面对各国对智能汽车领域的跃跃欲试,我国也并不示弱。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着手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制开发,虽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距离,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开展过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项目。

目前,我国智能汽车技术标准和产业规划已基本成型,预计将在年内正式发布。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接近底部,有望在2至3年内触底,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平台期。在这个平台期,汽车工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兴发展形式将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产业,其影响的广泛性、创新性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认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业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希望中国车企能借助这一优势迎头赶上。

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及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为智能网联汽车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付于武表示:“政策层面上,需要加强部门协调、提高政策有效性;产业层面上,行业的中坚力量和新兴主体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重构汽车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共同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成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领航工程。”

“辅助驾驶”才是智能汽车研发的根本

在采访中,《小康》记者发现消费者对于智能汽车的看法褒贬不一。从事法务工作的孙女士表示,她很希望有机会尝试智能汽车,尤其是具有自动泊车功能的智能汽车。而在银行工作的张先生则告诉记者,他买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喜欢开车,因此电子设备的干预越少越好,“男人对车的喜爱和交流很难解释,我宁愿不开车,也不愿别人替我开车,尤其是电脑。”

无论对智能汽车喜爱与否,消费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能。有资料显示,汽车交通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因素,无人驾驶汽车可通过电脑精确控制,从而有效减少酒驾、疲劳驾驶、超速等人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但是,研发智能汽车的初衷本是大幅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如今却频频传出自动驾驶汽车车毁人亡的消息。

今年8月,北京发生了国内第一宗涉及特斯拉Autopilot的车祸。驾驶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表示,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由于自动驾驶系统没能识别出前方路面内侧停靠的一辆黑色桑塔纳,因而直接撞向桑塔纳右侧,发生剐蹭。车祸导致桑塔纳的尾灯和反光镜受损,而特斯拉Model S的左前保险杠、左前大灯、左前翼子板、左后视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然而一位美国驾驶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3个月前,一辆特斯拉S型汽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未能注意到前方挂车的白色车身,因此没有及时启动刹车系统,导致Model S从挂车底部穿过,驾驶人不幸丧生。

此前声称坐无人车更容易晕车的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再出新报告,表示在美国,无人车的事故率是普通汽车的5倍。该研究所搜集分析了Google、德尔福和奥迪三家公司的无人车测试报告,数据显示,每一百万迈里程的事故率为3.7。而对比2013年全美的交通数据,普通汽车的事故率仅为0.77。

对此,付于武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经过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四个阶段,希望车企不要急于把目标放在最终的无人驾驶阶段,而是要从基础做起。“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辅助驾驶技术开发,在核心元器件等方面做好积累,当自动驾驶的环境具备了,再逐步向终极目标靠近。”付于武说。

篇5:汽车造型设计说明书

设计目的···········································2 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2 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4 空气动力学·········································7 人机工程学·········································9 汽车造型与色彩·····································12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色彩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车身造型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具个性化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

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

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

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

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

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通过仿真设备和虚幻环境的动态模型创造出人能够感知的虚拟现实,完全替代传统的实体模型和造型效果图的平面表述方式,甚至能做到未出实车而能体验实车的感觉,使车身造型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

5、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和用户对新技术扣新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制造厂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产品更新换代,这就使得各公司不得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弥补资金和技术力量之不足,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汽车造型设计就逐步摆脱国家和地域的束缚,日渐走向全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三、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确定汽车尺寸首先要服从机械布局,然后要满足各项应有的功能,如必须具备载客、载货的空间等。下面详谈各尺寸的具体确定方法:

1、长度

长度是对汽车的用途、功能、使用方便性等影响最大的参数。因此一般以长度来划分车身等级。车身长意味着纵向可利用空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太长的车身会给调头、停车造成不便。4米长与5米长的汽车在驾驶感觉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中小型乘用车长4米

左右,接近5米长的可算作大型车了。

2、宽度

宽度主要影响乘坐空间和灵活性。对于乘用轿车,如果要求横向布置的三个坐位都有宽阔的乘坐感(主要是足够的肩宽),那么车宽一般都要达到1.8M。近年由于对安全性的要求,车门壁的厚度有所增加,因此车宽也普遍增加。日本车对宽度的限制比较严,大部分在1.8M以下,欧洲车则倾向增大车宽。但是车身太宽会降低在市区行走、停泊的方便性,因此对于轿车来说车宽2m是一个公认的上限。接近2米或超过2米的车都会很难驾驶。道路用车(大货车、大客车)的车宽一般也不能超过2.5米。对于车外倒后镜不能折叠的车辆,规格表上的宽度一般把外伸倒后镜也包括在内,因而有些欧洲轿车规格表上的宽度接近甚至超过2米(例如FIAT MULTIPLA宽度为2010mm)。

3、高度

车身高度直接影响重心(操控性)和空间。大部分轿车高度在1.5米以下,与人体的自然坐姿高度相比低很多,主要是出于降低全车重心的考虑,以确保高速拐弯时不会翻车。MPV、面包车等为了营造宽阔的乘坐(头部空间)和载货空间,车身一般比较高(1.6米以上),但随之使整车重心升高,过弯时车身侧倾角度大;这是高车身车种的一个重大特性缺陷。此外在日本,香港等一些地区,大部分的室内停车场都有高度限制,一般为1.6米,这也是确定车高的重要考虑因素。小型车为了在有限的占地面积内扩大车厢空间,近年有向上发展的趋势,如丰田的YARIS(高1500mm)和标致206(1430mm),以及一批

超过1.7M的日本K-CAR级RV(如铃木WAGON R),车身都比传统的小型车高出很多,重心升高导致的主动安全性下降是必然的。

4、轴距

在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占绝大多数的2厢和3厢轿车,乘员的坐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增大,直接得益的是对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的脚部空间。在行驶性能方面,长轴距能提高直路巡航的稳定性,但转向灵活性下降,回旋半径增大。因此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必须作出取舍,取得适当的平衡。

5、前、后悬

车长=前悬+后悬+轴距。所以轴距越长,前后悬便越短。最短的悬殊长可以短至只有车轮,即为车轮半径1/2。但除了一些小型车要竭力增加轴矩来扩大乘坐空间外,一般轿车的悬长都不能太短,一来轴矩太长会影响灵活性,二来要考虑机械零件的布局。近年为了满足严格的正面撞击测试法规,有加长前悬的趋势,目的是容纳车架的撞击缓冲结构。后悬则可以比前悬稍长一些。

6、轮距

轮距直接影响汽车的前后宽度比例。与其它尺寸相比,轮距更受机械布局(尤其是悬挂系统类型)的影响,是造型设计师需要在很早期就确定的参数。一般轿车的前轮距比后轮略大(相差约10-50MM),即车身前半部比后半部略宽,这与气流动力学有关(将在以后详述)。在操控性方面,轮距越大,转向极限和稳定性也会提高,很多高性能

跑车车身叶子板都向外抛,就是为了尽量扩大轮距。

7、离地距

离地距即车体最低点与地面的距离。后驱车的离地最低点一般在后轴中央,前驱车一般在前轴,也有些轿车的离地距最低点在前防撞杆下缘(气流动力学部件)。离地距必须确保汽车在行走崎岖道路、上下坡时的通过性,即保证不“刮底”。但离地距高也意味着重心高,影响操控性,一般轿车的最低离地距为130mm-200mm,附合正常道路状况的使用要求。

四、空气动力学

众所周知,车速越快阻力越大,空气阻力与汽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空气阻力占汽车行驶阻力的比率很大,会增加汽车燃油消耗量或严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据测试,一辆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行驶的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百分之八十将被用来克服空气阻力,减少空气阻力,就能有效地改善汽车的行驶经济性,因此轿车的设计师是非常重视空气动力学。在介绍轿车性能的文章上经常出现的“空气阻力系数”就是空气动力学的专用名词之一,也是衡量现代轿车性能的参数之一。空气阻力系数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围绕着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向和垂直等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对高速行驶的汽车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纵向空气力量是最大的空气阻力,大约占整体空气阻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它的系数值是由风洞测试得出来的,与汽车上的合成气流速度形成的动压力有密切关系。当车身投影尺寸相同,车身外形的不同或车身表面处理的不同而造成空气动压值不同,其空气阻

力系数也会不同。由于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成正比关系,现代轿车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就必须要考虑降低空气阻力系数。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维持在0.4至0.6之间。70年代能源危机后,各国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降低油耗,都致力于降低空气阻力系数,现在的轿车空气阻力系数一般在0.28至0.4之间。轿车外形设计为了减少空气阻力系数,现代轿车的外形一般用园滑流畅的曲线去消隐车身上的转折线。前围与侧围、前围、侧围与发动机罩,后围与侧围等地方均采用园滑过渡,发动机罩向前下倾,车尾后箱盖短而高翘,后冀子板向后收缩,挡风玻璃采用大曲面玻璃,且与车顶园滑过渡,前风窗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在25度-33度之间,侧窗与车身相平,前后灯具、门手把嵌入车体内,车身表面尽量光洁平滑,车底用平整的盖板盖住,降低整车高度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系数。在80年代初问世的德国奥迪100C型轿车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它采用了上述种种措施,其空气阻力系数只有0.3,成为当时商业代轿车外形设计的最佳典范。.据试验表明,空气阻力系数每降低百分之十,燃油节省百分之七左右。曾有人对两种相同质量,相同尺寸,但具有不同空气阻力系数(分别是0.44和0.25)的轿车进行比较,以每小时88公里的时速行驶了100公里,燃油消耗后者比前者节约了1.7公升。考察轿车车形的发展史,从本世纪初的福特T型箱式车身到30年代中型的甲虫型车身,从甲虫型车身到50年代的船型车身,从船型车身到80年代的楔型车身,直到今天的轿车车身模式,每一种车身外形的出现,都不是某一时期单纯的工业设计的产物,而是伴随着现代空气动力学

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空气阻力系数在过去的轿车手册中从未出现过,今天则是介绍轿车的常

用术语之一,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种参数了。

五、人机工程学

汽车造型设计是艺术和科技在现代化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完美结合的创作过程,它代表了工业设 计的最高水平。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各 方面要求进行整车内部和外部可见部分的形体的 塑造,目的是吸引和打动潜在顾客,使其产生拥有 的欲望。汽车造型设计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过程。汽车 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造型设计的最终产物是艺术品,同时由于汽车产品 非常注重使用性,所以造型设计的最终产物也是产 品,设计师必须知道各种设计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包括车尾造型所得的空气动力学效果,前后悬的长 度对操控性的影响,车内布局所涉及的人体工程学 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改善驾驶员的 劳动条件和乘车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极大地 推动了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是把人的因素作为产品设计 的重要参数,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 据和方法,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优化人 机关系。在汽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称为车辆人机工 程学,它是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车内人员的 舒适性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适为目标,力求使整个系统总体性能达到最

优。车辆人机工程学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 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 的尺寸、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 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 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 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车身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内容:1)对人体各部 尺寸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确定车内的有效空间 图 5 奥迪有 5%以下的人群去选择这样一款车型,因此为避 免资源和空间的浪费,设计者应该在该类车型人体 尺寸设计上作相关设计调整,最后可能会选择满足 50%一 95%百分位人群的需要。设计不该是面面俱 到的,而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人群的特点作出适当 的调整。2)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使座椅设计以及 人体坐姿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 3)根据对人体 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置 位置和作用力大小 4)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 觉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保 证驾驶员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等。

驾驶视野设计 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 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确定汽车外观造型件 的设计满足驾驶员视野要求的尺寸关系和位置关 系,以保证驾驶员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所谓视觉 效果良好的汽车,通常是指具有广阔的视野,视觉 干扰少和具有良好的视觉适应性的汽车。人机工程 学从研究人眼的视

觉特征、人眼的视野、人眼在车 内的位置分布,人车视野及车身结构、形状、布置 4 尺寸和布置位置出发,分析汽车的各种视觉效果。这些应该在设计之初进行研究并制订出方案。跟视野有关的造型部件主要有前风窗、后视 镜、侧窗。视野是指人眼所能观察的空间范围,车 身设计中从人眼的视野出发,研究人车视野,包括 直接视野、间接视野、雨刷视野和仪表视野等。这 些视野内容是衡量汽车视觉性能的重要方面,车身 造型设计时应予以认真对待。如风窗形状、面积大 小及位置,车身立柱断面大小、形状及位置,后视 镜布置位置及性能参数,刮刷及除霜面积和部位,仪表和方向盘的位置和形状等。良好的人车视野性 能是指在驾驶员的视野内产生最少的视野盲区。在 设计中常见的是采用 95%百分位的眼椭圆板来确 定相关视野功能件的尺寸位置关系。驾驶员以正常 驾驶姿势坐在坐椅上,其眼睛所在位置的分布范围 是通过对驾驶员眼睛所在位置的测量、统计分析得 到的,由于驾驶员眼睛的位置分布图形呈椭圆状,故称为眼椭圆。确定了眼椭圆后,即可得出驾驶员的实际前方视野范围,确定前风窗 开口面积、风窗倾角和位置、窗柱尺寸和位置等。眼椭圆样板 同时,小腿向前伸,大腿与小腿小腿与脚掌之间也 达到一定角度。汽车坐椅设计中,考虑 到不同体形驾驶员作业的需要,座椅一般设计成可 调活动式,即坐椅可前后左右调节,靠背可角度调 节。座椅的尺寸结构参数可参考驾驶或乘坐姿势下 人体尺寸的测量值加以确定,使座椅的设计最大限 度的满足驾驶过程中的便捷性需要。

驾驶员座椅布置 座椅作为驾驶者的主要载体,舒适和便捷是设

计得终极目标。舒适性通常包括震动舒适性、坐姿 舒适性和操作舒适性。而便捷则必须考虑到司机的 图8 一些具体动作,比如伸腿,胸至方向盘的距离等问 题。通过对人体特性参数的研究,利用生物力学和 人体工学等知识对这些特性参数进行分析,明显的 可以看出驾驶坐椅的靠背与座面的夹角及座面与 水平面的夹角是影响司机驾驶作业的关键,研究表 明最舒适的坐姿是臀部稍离靠背向前移,使上体略 向上后倾斜,保持上体与大腿间角在 900 一 1150。方向盘位置、4.3 方向盘位置、尺寸和倾角 方向盘的前后位置要受到转向器的制约,不能 偏离太大。方向盘到驾驶员座椅的前后距离不能太 小,否则高个子驾驶员操作不便,并且不利于驾驶 员(尤其是小个子驾驶员)碰撞时的安全性。方向盘通常能够前、后调整。设计方向盘的调 整量要考虑在最前、最上端不会与仪表板干涉,并 且角度合适;在最下、最后端不会与驾驶员大腿干涉。

六、汽车造型与色彩

汽车色彩的含义(1)银灰色。银灰色最能反映汽 车本质的颜色。看见银灰色就想起 了汽车的金属材料,给人的整体感 很强。在汽车销售时,则一品牌子 中,银色汽车最具有运动感,也最 具有人气。如大众波罗、宝来,日 产天籁、奥迪A6等,银色汽车的销 量一直名列前茅。(2)白色。白色车是中性色,对 车主的性别要求不高。白色给人以 明快、活泼和大方的感觉。白色是 中间色,容易与外界环境相吻合而 协调。白色车身较耐脏,路上泥浆 或污物溅上干后不易看出。另外,白色是膨胀色,容易使小车显大。日本车在上世纪

80年代,有白色代 表高级的说法,白色车的销量达到 总销量的70%。(3)黑色。黑色是一种矛盾的 颜色,既代表保守和自尊,又代 表新潮与性感受,给人以庄重、尊贵和严肃的感觉。黑色也是中 间色,容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但车身不耐脏。黑色一直是公务 用车的首选,高档黑色轿车气派 十足,但低档车最好不要用黑色。(4)红色。红色包括大红、枣红,给人以跳跃、兴奋和欢乐的感觉。红色是放大色,同样可以使小车变 大。红色是别致又理想的颜色,对 于跑车和运动型车非常适合。(5)蓝色。蓝色是安静的色调,感觉非常收敛,个性不张扬,如同 地球的深邃和大海的包容。但蓝色 不耐脏。(6)黄色。黄色给人明快、温暖 和活泼的感觉。黄色是扩大色,在 环境视野中很显眼,跑车,小型车 用黄色很适合。出租车和工程抢险 车也使用黄色,便于人们及早的发 现。但私家车用黄色的不多。一般 使用的是由黄色派生出来和香槟色。(7)绿色。绿色颜色浅淡,但其 色彩鲜艳,具有较好的可视性。既 是大自然中森林的颜色,又是春天 的颜色。使用绿色的金属漆也一改 以前冰冷的色调,以温暖的面貌出 现。

汽车颜色的命名、汽车色彩的名称起得都很悦耳,通常以著名地名、形似色进行命名,如宝石蓝、富贵黄、元黑等。颜色 的命名虽然很有文化底蕴,但有时 也让人不知所措。其实有时候颜色 命名就是为了听起来显得有档次。常见颜色命名 红色:波尔多红、法拉利红、庞贝红、火焰红、印第 安红、瑞丽红、卡罗拉多红。绿色:威尼斯绿、云杉绿、碧玺弛、典雅绿。白色:极地白、钻石白、塔

夫绸白、糖果白。黄色:香槟金、依莫娜黄、丰收金、未来金。银色:水晶银、金属银、丝缎银。灰色:宇宙灰、金属灰。蓝色:勒芒蓝、领袖蓝、太空蓝、永恒蓝、温莎蓝、峡湾蓝。黑色:魔力黑、无黑。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是指冷暧感、进退以及 象征感。对于汽车,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美妙的 韵味。例如:红色,代表生命,充满火热的激 情,因此一些运动型轿车往往采用红色,如法 拉利,其经典的红色让一代又一代的车迷为之 倾倒。黑色,最具神秘感的颜色,高贵典雅,是高级轿车永恒的流行色。白色,纯净素雅,不同凡俗,给人以超凡出尘的感觉。蓝色,博 大与沉静,让人联想起无边无际的大海,一袭 尊贵的蓝色,让你在享受驾驶快感的同时,也 体会到成功者的睿智与豁达。绿色,提起它就 会联想起绿水青山的诗情画意,给人以心灵的 抚慰,让你找回生命的自我。颜色 银色 白色 大红 深蓝/深红 淡蓝到天蓝色 暗蓝色 灰褐色 黑色 灰色 暗绿色 土黄色/土绿色 金黄色 明黄色 深棕色 橙色 深紫色 雅致、热爱未来风格、酷 挑剔 含 义 性感、速度感、高能量与活力 类似于红色,但比红色稍内敛一些 酷、沉着、安静、忠诚 可信、自信、可靠 永恒、基本和简单的口味 权力感、优雅、经典 冷静、实用、注重实际 传统、和谐、可信赖 新潮、古怪、反复无常、活跃 聪明、温暖、热爱舒适 阳光、快乐、年轻 脚踏实地 热爱乐趣、潮流、变幻无常 有创意、个性化强

色彩与安全(1)颜色的进退性。即所谓前进色和后退后。比如使 红、黄、蓝、绿色的轿车与观察者保 持等距度,在观察者看来,似乎红色 和黄色轿车要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 轿车要远一些。因此,红色和黄色称 前进色,蓝色和绿色称后退色。前进 色的视认性较好。(2)颜色的胀缩性。将相同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会 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如黄色感 觉大一些,有膨胀性,称膨胀色;蓝 色和绿色感觉小一些,有收缩性,称 收缩色。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认效果不 一样,据日本和美国车辆事故调查,发生事故的轿车中,蓝色和绿色的最 多,黄色的最少,可见膨胀色的视认 性较好。(3)颜色的明暗性。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同的,可分为明色和 暗色。红色和黄色为明色,视认性较好。暗色和车型 看起来会觉得小一些、远一些和模糊一些。比如银灰 色汽车,不仅看上去有品位,而且其色彩能反光,视 认性最好,发生车祸的机率最低。汽车内饰色彩的选择也同样影响着行车安全。不同的色彩对驾驶员的情绪具有不同的影响。内饰 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宽敞、舒适的感觉。夏天最 好用冷色,冬天最好用暖色,可以调节冷暖感觉。暗 色给人以重,明色给人以轻。红色内饰最容易使人引 起视觉疲劳,浅绿色则可以放松视觉神经。利用不同 的颜色的座椅布套来调节车内颜色,花钱不多,效果 显著。

汽车色彩的变迁、汽车色彩的流行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 和层次性。汽车的流行色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 律。新鲜感则是汽车流行色彩的原动力。如果 总是一样的色彩,人们就会需要新的刺激。大 量的资料表明,汽车的流行色彩也是呈现周期 性的变化,其新鲜感周期一般是一年半左右,交替周期大约为三年半左右。以日本汽

车色彩 的变迁为例,1965年前,灰色汽车倍爱清睐,1965年则盛行蓝色,灰色和银色。1968年,黄色汽车增多,而到1970年则橄榄色和褐色增多。1985年白色汽车又占有了主导地位。而在 现在,则汽车中的银灰色、白色、黑色成为了 主体色。未来的汽车世界将会色彩斑斓。客户不再需要传统的单色或纯色,而 是能够充分体现自己个性的色彩。柔和的车体表面配合精细的色彩变 化以及略微带有金色和橙色色调的 银色和灰色的变体色将成为未来的 一种趋势。同时,加入了一些银色 调的米色和中性且带有细致的青绿 色调的石墨色将会受到欢迎。

汽车色彩的应用根据车型来选择轿车颜色明度和纯度高的颜色能使车体显得大一些,如淡蓝、淡绿、灰白色等,因此适用于微型轿车。对 于大型和中型轿车来说,采用明度和纯度适中的颜 色较宜。如蓝、白和银色等。买大型轿车最好选择 低明度和纸纯度颜色,如黑色、深灰色、深蓝色等。因为这类颜色所产生的压缩效应使车体看起来较为 紧凑和坚实。有时车体丰满的豪华车喷上一两种颜 色饰条,可变得“俏丽苗条”起来。大客车,由于车身转折比较简单,大平面较多,因而更要注意比例划分,使用双色最好。但选用色彩时,两种色 彩在色相上不宜采取过强的对比,而在 色彩的明度、纯度和面积等几个方面则 可以有较大的判别以便分清主次。货车 和越野汽车,因为用途较广,不宜采用 太浅的色彩。军用汽车则一般采用迷彩 色,特种车一般采用鲜明的对比色彩,如黄色和红色等。选购汽车颜色,还应考虑不同经 纬的日照量及地区的光强和湿度。在 低纬

地区(如海南),日照时间长,光强相对较强,因此车身的日照面与 背面颜色的反差很大,如采用柔和的 中间色调就可消除这种反差,而在高 纬度地区(如黑龙江),日照时间短,光强相对较弱,反差小,可采用强烈 的纯色以加强车身造型效果

致 谢

在两周课程设计期间,在孙伟老师的辛勤指导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了解了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巩固了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特此对孙伟老师以及共同学习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羊拯民,汽车车身设计王望予,汽车设计谷正气,汽车空气动力学毛恩荣,车辆人机工程学杜子学,汽车造型黄天泽,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参考文献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M]北京理工出版社,2007。[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M],机械工程出版社,1997。18

篇6:轻型载货汽车车架设计说明书

1.1 课题背景

汽车的使用条件复杂,其受力情况也十分复杂,随着汽车行驶条件(车速和路况)的变化,车架上的载荷变化也很大,而车架,作为汽车的主要承载工件,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汽车的各方面性能,如操作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等。有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车架断裂的情况发生。所以对车架的主要受力件车架纵梁的强度进行校核,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确保车架在各个工况下,车架纵梁的弯曲强度都符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极限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的,找出解决的方案,保证人与财产的安全。

另外,随着油价的上涨和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载货汽车车架进行设计,不管是对其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对其进行轻量化的优化设计,还是对汽车车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分析等,都是出于对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的考虑。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新的车架材料,减轻其质量,可以有效减少其整备质量。

1.2车架的发展历程

车架”这个名称原本是从法文的“Chassis”衍生而来的,早期汽车所使用的车架,大多都是由笼状的钢骨梁柱所构成的,也就是在两支平行的主梁上,以类似阶梯的方式加上许多左右相连的副梁制造而成。车体建构在车架之上,至于车门、沙板、引擎盖、行李厢盖等钣件,则是另外再包覆于车体之外,因此车体与车架其实是属于两个独立的构造。

第2章 方案论证

参考车型及其参数

公告型号 品牌 额定质量 整备质量 CA1092PK26L5E4 公告批次

228 载货汽车 8785 2

3585/5200 28/12

2260,2445 6180 560 解放4990 3600

类型 总质量 燃料种类 轴数 轴荷 接近离去角 前轮距 识别代号 整车宽 货厢长 货厢高 排放依据标准 轴距 轮胎规格 前悬后悬 后轮距 整车长 整车高 货厢宽 最高车速 4560

1080/2355 7995 2430 2115,2300 95

载质量利用系数 1.44 备注 该车带OBD,防护材料材质:Q235-A,连接方式:螺栓连接,后部防护装置的断面尺寸(mm):145×50,离地高度:545mm。

2.1 汽车车架受力情况

2.1.1车架水平菱形扭动力 因为车辆在行驶时,每个车轮因为路面和行驶情况的不同,(路面的铺设情况、凹凸起伏、障碍物及进出弯角等等)每个车轮会承受不同的阻力和牵引力,这可以使车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推拉以至变形,这种情况就好像将一个长方形拉扯成一个菱形一样。2.1.2车架非水平扭动力

当前后对角车轮遇到道路上的不平而滚动,车架的梁柱便要承受这个纵向扭曲压力,情况就好像要你将一块塑料片扭曲成螺旋形一样。2.1.3车架横向弯曲力

所谓横向弯曲,就是汽车在入弯时重量的惯性(即离心力)会使车身产生向弯外甩的倾向,而轮胎的抓着力会和路面形成反作用力,两股相对的压力将车架横向扭曲。

2.1.4车架负载弯曲力

从字面上就可以十分容易的理解这个压力,部分汽车的非悬挂重量,是由车架承受的,通过轮轴传到地面。而这个压力,主要会集中在轴距的中心点。因此车架底部的纵梁和横梁(member),一般都要求较强的刚度。

2.2车架设计要求

2.2.1车架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

保证在各种复杂受力的使用情况下车架不受破坏。要求有足够的疲劳强度,保证在汽车大修里程内,车架不致有严重的疲劳损伤。纵梁受力极为复杂,设计时不仅应注意各种应力,改善其分布情况,还应该注意使各种应力峰值不出现在同一部位上。例如,纵梁中部弯曲应力较大,则应注意降低其扭转应力,减少应力集中并避免失稳。而在前、后端,则应着重控制悬架系统引起的局部扭转。提高纵梁强度常用的措施如下:

(1)提高弯曲强度

选定较大的断面尺寸和合理的断面形状(槽形梁断面高宽比一般为3:1左右);

(2)提高局部扭转刚度

注意偏心载荷的布臵,使相近的几个偏心载荷尽量接近纵梁断面的弯曲中心,并使合成量较小;在偏心载荷较大处设臵横梁,并根据载荷大小及分散情况确定连接强度和宽度;将悬臵点分布在横梁的弯曲中心上;当偏心载荷较大并偏离横梁较远处时候,可以采用K形梁,或者将该段纵梁形成封闭断面;偏心载荷较大且比较分散时候,应该采用封闭断面梁,横梁间距也应缩小;选用较大的断面; 限制制造扭曲度,减少装配预应力。

(3)提高整体扭转强度

不使纵梁断面过大; 翼缘连接的横梁不宜相距太近。(4)减少应力集中及疲劳敏感

尽可能减少翼缘上的孔(特别是高应力区),严禁在翼缘上布臵大孔; 注意外形的变化,避免出现波纹区或者受严重变薄;注意加强端部的形状和连接,避免刚度突变; 避免在槽形梁的翼缘边缘处施焊,尤其畏忌短焊缝和“点”焊。

(5)减少失稳

受压翼缘宽度和厚度的比值不宜过大(常在12左右);在容易出现波纹处限制其平整度。

(6)局部强度加强采用较大的板厚;

加大支架紧固面尺寸,增多紧固数量,并尽量使力作用点接近腹板的上、下侧面。

2.2.2车架的轻量化

由于车架较重,对于钢板的消耗量相当大。因此,车架应按等强度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减轻汽车的自重和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尽量减轻车架的质量。通常要求车架的质量应小于整车整备质量的10%。本设计主要对车架纵梁进行简化的弯曲强度计算,使车架纵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此来确定车架的断面尺寸。(参照《材料力学》)另外,目前钢材价格暴涨,汽油价格上涨,从生产汽车的经济性考虑的话,也应尽量减轻整车的质量。从生产工艺性考虑,横纵梁采用简便可靠的连接方式,不仅能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还能增强车架的强度。

2.3车架形式的确定

2.3.1边梁式车架

这种车架由两根纵梁及连接两根纵梁的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和焊接的方法将纵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纵梁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一般为槽型,z星或箱型断面。横梁用来连接纵梁,保证车架的抗扭刚度和承载能力,而且还用来支撑汽车上的主要部件。边梁式车架能给改装变型车提供一个方便的安装骨架,因而在载重汽车和特种车上得到广泛用。其弯曲刚度较大,而当承受扭矩时,各部分同时产生弯曲和扭转。其优点是便于安装车身、车箱和布臵其他总成,易于汽车的改装和变形,因此被广泛地用在载货汽车、越野汽车、特种汽车和用货车底盘改装而成的大客车上。在中、轻型客车上也有所采用,轿车则较少采用。用于载货汽车的边梁式车架由两根相互平行但开口朝内、冲压制成的槽型纵梁及一些冲压制成的开口槽型横梁组合而成。通常,纵梁的上表面沿全长不变或局部降低,而两端的下表面则可以根据应力情况相应地缩小。车架宽度多为全长等宽。

2.3.2中梁式车架(脊骨式车架)

其结构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而贯穿汽车全长的纵梁,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做成管形、槽形或箱形。中梁的前端做成伸出支架,用以固定发动机,而主减速器壳通常固定在中梁的尾端,形成断开式后驱动桥。中梁上的悬伸托架用以支承汽车车身和安装其它机件。若中梁是管形的,传动轴可在管内穿过。优点是有较好的抗扭转刚度和较大的前轮转向角,在结构上容许车乾有较大的跳动空间,便于装用独立悬架,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越野性;与同吨位的载货汽车相比,其车架轻,整车质量小,同时质心也较低,故行驶稳定性好;车架的强度和刚度较大;脊梁还能起封闭传动轴的防尘罩作用。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总成安装困难,维护修理也不方便,故目前应用较少。2.3.3综合式车架

综合式车架是由边梁式和中梁式车架联合构成的。车架的前段或后段是边梁式结构,用以安装发动机或后驱动桥。而车架的另一段是中梁式结构的支架可以固定车身。传动轴从中梁的中间穿过,使之密封防尘。其中部的抗扭刚度合适,但中部地板凸包较大,且制造工艺较复杂。此种结构一般在轿车上使用。车架承受着全车的大部分重量,在汽车行驶时,它承受来自装配在其上的各部件传来的力及其相应的力矩的作用。当汽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时,车架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扭转变形,使安装在其上的各部件相互位臵发生变化。当车轮受到冲击时,车架也会相应受到冲击载荷。因而要求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合适的刚度,同时尽量减轻重量。在良好路面行驶的汽车,车架应布臵得离地面近一些,使汽车重心降低,有利于汽车稳定行驶,车架的形状尺寸还应保证前轮转向要求的空间。

第3章 车架结构

3.1 车架结构形式的选定

3.1.1车架宽度的确定

车架宽度是指左右纵梁腹板外侧面之间的宽度。在总体设计中,整车宽度确定后,车架前后部分宽度就可以根据前轮最大转向角、轮距、钢板弹簧片宽、装在车架内侧的发动机外廓宽度及悬臵等尺寸确定。从提高整车的横向稳定性以及减小车架纵梁外侧装臵件的悬伸长度来看,车架尽量宽些,同时前后部分宽度应相等。本设计取的车架宽860mm。

3.1.2车架纵梁形式的确定

纵梁是车架的主要承载部件,在汽车行驶中受较大的弯曲应力。车架纵梁根据截面形状分有工字梁和槽形梁。由于槽形梁具有强度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因此在载货汽车设计中选用槽形梁结构。另外为了满足低速载货汽车使用性能的要求,纵梁采用直线形结构。这样既可降低纵梁的高度,减轻整车自身重量,降低成本,亦可保证强度。材料选用16Mn低合金钢,16Mn低合金钢在强度,塑性,可焊性方面能较好地满足刚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低合金钢,综合机械性能良好,正火可提高塑性,韧性及冷压成型性能。根据本设计的要求,再考虑纵梁截面的特点,本方案设计的纵梁采用上、下翼面是平直等高的槽形钢。纵梁总长为6815mm。优点:有较好的抗弯强度,便于安装汽车部件。

3.1.3车架横梁形式的确定

横梁是车架中用来连接左、右纵梁,构成车架的主要构件。横梁本身的抗扭性能的好坏及其分布,直接影响着纵梁的内应力大小及其分布 合理设计横梁,可以保证车架具有足够的扭转刚度。

从早期通过试验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以看出,若加大横梁的扭转刚度,可以提高整个车架的扭转刚度,但与该横梁连接处的纵梁的扭转应力会加大;如果不加大横梁,而是在两根横梁间再增加横梁,其结果是增加了车架的扭转刚度,同时还降低了与横梁连接处的纵梁扭转应力

在横梁上往往要安装汽车上的一些主要部件和总成,所以横梁形状以及在纵梁上的位臵应满足安装上的需要。横、纵梁的断面形状、横梁的数量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对车机架的扭转刚度有大的影响。纵、横梁材料的选用有以下三种:车架A:箱型纵梁、管型横梁,横、纵梁间采用焊接连接,扭转刚度最大。车架B:槽型纵梁、槽型横梁,横、纵梁间采用铆接连接,扭转刚度适中。车架C:槽型纵梁、工字型横梁,横、纵梁间采用铆接连接,扭转刚度最小。

从以上三种车架的对比可以看出:轻型载货汽车应该选用车架B。本设计共有八根横梁,有前横梁,发动机前悬臵横梁,发动机后悬臵横梁,驾驶室后悬臵横梁,中横梁,后钢板弹簧前支架横梁,后钢板弹簧后支架横梁,后横梁。

3.2 纵梁与横梁的连接

3.2.1车架纵梁与横梁的连接形式

货车多以铆钉连接(见下图)。铆钉连接具有一定弹性,有利于消除峰值应力,改善应力状况,这对于要求有一定扭转弹性的货车车架有重要意义。

车架铆接示意图

铆接设计注意事项:

a.尽量使铆钉的中心线与构件的端面重心线重合; b.铆接厚度一般不大于5d; c.在同一结构上铆钉种类不益太多;

d.尽量减少在同一截面上的铆钉孔数,将铆钉交错排列;8 3.2.2横梁在纵梁上的连接

常见有三种型式:横梁和纵梁上下翼缘相连;横梁和纵梁的腹板相连;横梁同时和纵梁的任一翼缘以及腹板相连。

其中前后横梁分别采用上下翼缘相连接的方式,可得到较大的连接跨度和连接刚度,使车架扭转刚度增大,纵梁局部扭转改善。

第四横梁即车架中部的横梁采用腹板连接的方式,腹板连接结构与翼面连接结构相比,前者比后者可使纵梁的扭转翘曲应力降低。

横梁和纵梁腹板及一个翼缘同时相连,则兼有以上两种连接方式的特点,缺点在于作用在纵梁上的力直接传到横梁上。有时使横梁只和纵梁的一个翼缘相连,则极难发挥其刚度作用,因此不常采用。3.2.3车架加强版

第4章 车架设计计算

4.1车架的载荷分析

汽车静止时,车架上只承受弹簧以上部分的载荷称为静载荷。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行驶条件(车速和路面情况)的变化,车架将主要承受对称的垂直动载荷和斜对称的动载荷。

对称的垂直动载荷是当汽车在平坦道路上以较高车速行驶时产生的,其值取决于作用在车架上的静载荷及其在车架上的分布,还取决于静载荷作用处的垂直加速度之值。这种动载荷会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当汽车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汽车的前后几个车轮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车架连同车身一起歪斜,其值取决于道路不平坦的程度以及车身、车架和悬架的刚度。这种动载荷将会使车架产生扭转变形。由于汽车的结构复杂,使用工况多变,除了上述两种主要载荷的作用外,汽车车架上还承受其他的一些载荷。如汽车加速或制动时会导致车架前后载荷的重新分配;汽车转向时,惯性力将使车架受到侧向力的作用。一般来说,车架主要损坏的疲劳裂纹起源于纵梁和横梁边缘处,然后向垂直于边缘的方向扩展。在纵梁上的裂纹将迅速发展乃至全部断裂,而横梁上出现的裂纹则往往不再继续发展或扩展得很缓慢。根据统计资料可知,车架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纵梁抗疲劳损伤的强度。因此,在评价车架的载荷性能时,主要应着眼于纵梁。

4.2车架纵梁的强度计算 4.3车架的应力计算

4.3.1支座反力的计算 4.3.1纵梁的剪力和弯矩计算

要计算车架纵梁的弯矩,先计算车架前支座反作用力,向后轮中心支座处求矩

F1——前轮中心支座对任一纵梁(左纵梁或右纵梁)的反作用力N;F2——后轮中心支座对任一纵梁(左纵梁或右纵梁)的反作用力N;

L——纵梁的总长,7215mm;

l——汽车轴距,4560mm;

a——前悬,1080mm; b——后悬,2355mm;

c——货厢长,6180mm;

c1——车厢前端到二轴的距离,4120mm;

c2——车厢后端到二轴的距离,2060mm;

Ms——空车时的簧载质量,约2400kg;

Me——满载时有效装载质量,5190kg;

g——重力加速度,9.8m/s ; 代入(4-1)和(4-2)可得:

=3179.65N

=12451.35N

在计算纵梁弯矩时,将纵梁分成两段区域,每一段的均布载荷可简化为作用于区段中点的集中力。纵梁各端面上的弯矩计算采用弯矩差法,可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弯矩差法认为:纵梁上某一端面上的弯矩为该段面之前所有力对改点的转矩之和。

4.4车架材料的选择 4.5梁截面系数的计算 4.6弯矩应力计算与校核

第5章 车架制图

5.1制图方式 5.2传统制图 5.3 CAD制图

5.3.1绘图便利 5.3.2保存便利

上一篇:东莞是我家作文600字下一篇:副乡长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