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材料》教学点滴心得

2022-09-10

汽车材料是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由于本课程是以定性描述为主, 内容多, 概念杂, 既有较多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 提不起学习兴趣, 也不容易掌握前后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了加强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学用结合, 本人着力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1 明确教学任务, 掌握教材体系

作为一名教师, 在教授一门课之前, 首先要通览整个教材和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体系, 以便从整体上明确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任务, 把握好教材的主线和内容安排, 作到全局在胸。通过对教材体系和课程教学要求的研究, 使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服务于培养汽修专业的中、初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因而授课定位于够用为度, 适用为主, 应用为本的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使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岗位要求, 又能适应汽车材料技术及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识别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初步具有合理选用金属材料的能力, 具备分析非金属材料特性及应用的能力, 掌握选择、使用运行材料的能力, 建立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尽可能的介绍一些新知识, 新技术和新工艺,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分析章节, 分清主次与难易, 精确制定授课计划, 合理安排课时、习题和考试等。

2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该课程均以定性描述为主, 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汽车运行材料三大篇, 如果纯粹采用由教师灌输, 学生强记, 教学效果较差, 学生也不容易记住, 即使记住了基本概念, 却也掌握不了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更谈不上具有分析和合理选用的能力。因此,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地组织了几次课堂讨论, 通过实践发现,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堂讨论, 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记忆,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了使课堂讨论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每次讨论之前必须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一般在讨论之前一周布置讨论内容, 指明复习和自学的章节, 但不必将讨论题落实到个人或小组, 以便让每位学生有一次全面训练的机会, 这个准备过程, 其实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训练过程。另一方面, 通过预习、复习、课中的讨论、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环节, 不仅澄清了各自在学习中存在的模糊认识, 并且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提高了分析能力。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分别进行了两次阶段性的讨论

2.1 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在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复习和预习的基础上, 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分析铁碳相图中主要点、线的含义;

(2) 分析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组织;

(3) 结合相图分析钢、铸铁成分、组织、性能的特点;

(4) 讨论常见的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5) 比较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性能、用途。

通过讨论, 加深了学生对铁碳相图的理解, 对汽车制造中的主要材料——金属材料有了较深的印象, 为培养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2 典型零件的选材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在组织本次讨论之前首先应对热处理部分的内容作一定的补充, 课本中未对热处理部分内容作讲解, 不过, 我个人认为, 热处理作为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学生们应该有所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 穿插介绍了几中常见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等, 以便于学生有能力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本次讨论是一次应用型、综合型的课堂讨论, 内容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1) 汽车齿轮、连杆、曲轴、半轴的工作条件, 承受载荷的情况;

(2) 汽车齿轮、连杆、曲轴、半轴的选材的情况以及选材的依据;

(3) 汽车齿轮、连杆、曲轴、半轴的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及依据。

通过本次讨论, 综合应用了前面所学的各章的知识, 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性复习, 并在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金属材料性能特点、用途、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本次讨论之前, 需要组织一次现场参观, 对讨论题中所涉及的零件的工作位置、作用等方面有一个了解, 然后才能具体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 如受力情况 (拉、压、弯、扭、冲击、交变) , 工作介质, 工作温度等, 在分析了零件工作条件的基础上, 确定零件的性能要求。在讨论过程中, 围绕主题并展开, 针对不同服役条件下工作的轴、齿轮提出不同的性能要求, 由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然后讨论、分析、比较, 由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选出最优方案。通过讨论, 使学生掌握了选材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初步具备了合理选择金属材料的能力。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采用适当课堂讨论的形式,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讨论以主动发言为主, 指名发言为辅, 采用师生互相提问、反问、解答、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老师随时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肯定发言者的正确之处, 引导学生修正不足, 通过这些方式, 可以使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拓宽思路, 容易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 通过讨论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目的讨论,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 对于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很紧密的章节, 如果仅靠老师的讲授, 就无法将知识学活, 不仅学生学后印象不深, 记忆不牢, 找不出其中的有机联系, 而且也不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次讨论的实践, 还使学生们认识到对某些问题的解答, 往往一个人难以答全面, 只有通过相互启发和补充, 才能逐渐完善。认识到这一点, 可避免学习好的学生骄傲自大, 学习差的学生自暴自弃,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3 合理安排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因为课程中的内容学生很少接触, 感性认识少, 因此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 时间一长, 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鉴于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穿插一些实验, 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或感觉到橡胶、塑料、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不同的性能特点, 以及由于他们不同的性能, 而在汽车上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用途。通过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 邀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现场讲解、演示汽车各种运行材料的品种、牌号、使用性能以及如何选用, 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不同运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同时还建立了一定的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让学生们看到工人师傅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丰富理论知识, 也坚定了同学们的专业信念。在稳定专业思想的同时培养了专业兴趣, 为今后的专业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由于汽车材料课程所具备的课程特点, 尤其需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引导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才可能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些汽车材料教学过程中, 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汽车材料,能力,效果,方法

上一篇: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探讨下一篇:社区外来劳务工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