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24-04-28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精选6篇)

篇1: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非常荣幸参加“欧洲货币”的中国会议,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中国银行、欧洲货币集团、汇丰银行hy;,也感谢会议的其它支持者。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有效运作金融市场(MakingFinancialMarketsWork)”,题目很有意义。在中国,金融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基准收益率曲线。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2000年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今年10月份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总的方向明确以后,我们需要澄清一些概念上的认识。有人以为,利率市场化就是所有利率都由市场决定。这个理解不够准确。应当说,利率市场化指的是商业性利率由市场决定,而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利率不在此列。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然而,相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整体步伐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较慢。认识没有跟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提到利率水平高低,有人会习惯性地从资金成本上找答案,而不是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从“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角度去考虑。这与我们改革早期进行商品价格改革时对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解犯有同样的毛病。再有,一些人在利率水平的价格决定机制中缺乏对风险补偿的考虑,还没有建立风险升水的概念。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艰巨,需要利率政策给予适当的扶持也是一方面原因。

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明确的方向。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推进,我们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每次都讨论这个议题。大致有以下考虑:

首先,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目前,在中央银行的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划分了五种贷款浮动幅度: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以在中央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0.9~2倍区间浮动,其它农村信用社可在0.9~1.5倍区间浮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率可在中央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0.9~1.3倍区间浮动,对大企业可在0.9~1.1倍区间浮动,还有少数大企业不上浮、只下浮。现在,这已不能满足资金供求关系和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得不到担保抵押的情况下贷不到款。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主要是扩大向上浮动的范围,使银行有更大的利率管理自主权。

关于贷款利率下浮,前面已经提到最低下浮系数为0.9。对于一些很好的企业,当然有可能争取到更优惠的利率,但我们可以鼓励大企业去发行公司债,促进公司债市场更大的发展。公司债市场利率应有更大的浮动区间,可以由市场选择是否能够获得更低的利率。

第二,存款利率应当允许向下浮动。我们已经尝试了少量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的做法,这有特殊的背景,也引起了一些争论。

中国在金融机构监管方面还未严格执行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也没有设立足够的及时校正措施(PCA)。有的金融机构运行较差,资本侵蚀严重,流动性不足,倾向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从而出现这样的情况:越是高风险金融机构,越有可能高息揽存,导致财务负担越沉重,往往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得到严格执行之前以及及时校正措施有效建立之前,存款利率上浮是需要谨慎的。

需要解释的是,允许一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存款利率上浮试点是有特殊原因的。当时,邮政储蓄从农村吸收很多资金,但不能直接用于“三农”服务。由于邮储有自身的优势,也有政策方面的优势,为了使农村信用社能够

在吸存上与之竞争,以便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于是在政策上允许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上浮。目前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今年8月起,新增邮储转存款利率政策进行了调整,农村资金竞争的矛盾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因存款利率上浮,利差收窄,一些农村信用社反映财务上出现困难;再有,另一些不享受上浮政策的县域金融机构认为存在不平等竞争。因

此,存款利率上浮的政策须认真研究和评估。

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很少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浮,而国际上很多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于中央银行调控利率。中国存款利率之所以不易下浮,原因之一是我们的金融监管还不能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过度膨胀似乎还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目前,银监会正积极准备并将推出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当这样的办法有效实施以后,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本金补充有困难的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减少风险资产的增长,如不能有效降低资产的风险权重,则不得不相应适当收缩资产负债表,因此就会产生存款利率下浮的可能性。

第三,进一步增加利率放开的品种。有些利率品种是否有必要进行管制,或者是否有必要设定过窄的浮动区间,是需要重新认真考虑的。

三、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很重要的作用将是下一步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目前我们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存在的问题是,期限品种结构不够健全,收益率的市场化决定程度不够高。例如,短期债券品种相对较少,长期收益率理性化不够,看来显得偏低。下一步,通过把品种补齐,增加一些政府债券或一些债券的替代品种,使短、中、长期都有良好的、充足的债券产品,减少行政力量的作用,慢慢增加市场深度,这样,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及各个金融市场运作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

四、货币市场利率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货币市场利率。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交易量大,比较有效,其中,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特别是同业拆借和国债回购,对利率的形成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当然,货币市场的很多参与者也需要不断增加经验,增强判断力。比如,中央银行有些货币政策工具是作用于短期货币市场的,去年以来,在短期货币市场中,中央银行通过一些货币市场工具来吸收流动性,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储备占款,但是,货币市场上的一些分析报告却没有充分强调外汇储备占款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之间的相关关系。当然,这中间也存在透明度的问题,因为市场上只能看到每个月外汇储备的变化。应该说,外汇占款这一因素近来一直是中央银行票据是否发行及发行量大小的重要依据。

需要提到的是,对中国货币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特有因素——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发行。我们的股票首次发行时需要实际资金认购,这在世界上是很少见,这也是中国特有的阶段性产物。这样,当发行大盘股或有股票连续发行时,短期内货币市场会受到影响,因为冻结了很多流动资金,导致短期利率波动非常剧烈,给人们的分析判断也带来困难。但从总平均情况来看,我们的货币市场还是稳定的。需要加深认识中国货币市场,也需要更准确认识市场利率的波动。

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首先,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职能,如金融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哪怕是小的偏差,都会使整体经济的效率损失很显著。

第二,中国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就业压力非常大。中国每年须解决大约1000万新增就业,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有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从农村转移的就业人口,还有结构性改革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很多外国朋友听到1000万这个数字后会非常吃惊。总之,中国就业压力巨大。近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解决新增就业的最主要贡献来自于城镇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利率政策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获得贷款或其它渠道的融资,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这项重要任务的推进。

最后,中国于2006年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包括市场准入、客户范围和人民币业务。中资金融机构目前有一个弱项,就是产品定价的能力差,特别是贷款产品定价经验不足,因为过去利率方面管制多,没有机会去做。今后几年,中国金融机构需要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产品定价方面更多地进行实践,积累经验和基础数据,使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今天谈的这些,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2003年12月3日在中国银行、欧洲货币、汇丰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有效运作金融市场”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篇2: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利率市场化也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要求,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已成为国外金融业在不断研究的主题,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已取得了不少发展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

七次利率政策调整,为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因此,探讨和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直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施。

一是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低,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传导与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它的传导机制一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首先,我国对利率目标的确定和调整具有相当程度的短期性,只重利率调节利益分配、减轻企业负担等财政化作用,忽视了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市场传导作用(如储蓄―――投资―――消费的转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各项法定利率,各金融机构只有遵照执行,而其自行确定利率标准的自主权很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很难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及其政策效应。

二是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尚不完善。首先,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经验看,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利率(资金的价格)主要取决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虽已建立,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基准利率,发展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利率未发挥带动作用。另外,目前我国各种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度各不相同,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不理想。

三是作为资金需求方―――企业,尚未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预算软约束,对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信号反应不敏感,加之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三角债”严重,经济合同和信贷约束淡化,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

四是作为资金供给方―――

篇3: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按照先外币, 后本币;先批发, 后零售;先农村, 后城市;先长期, 后短期;先大额, 后小额;先贷款, 后存款的原则所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 1996年至2004年, 先后对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人民银行逐步放开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管制, 中资商业银行均制定了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办法, 建立了境内外币利率定价机制。2003年至2013年, 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特别是2013年7月20日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 标志着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自主定价机制的正式启动。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 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 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定上限。2004年到2012年, 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自1990年人民银行全面实施取消存款利率上下浮动的决定以来, 经过14年的存款利率严格管制后, 于2004年才有所松动, 实行存款利率“放开下限, 管住上限”的利率管制。2012年6月8日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的决定, 2014年11月22日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2倍和央行宣布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由各家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决定, 标志着各家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存款利率定价空间,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主定价机制正在形成。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将是今后两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位的重要标志。

为了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半年内三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三次大幅度调整金融机构存款上限,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2014年11月22日的1.2倍, 2015年3月1日的1.3倍, 2015年5月的1.5倍, 可见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

央行非对称性降息及存款浮动上限扩大1.2倍的决定, 掀起了多家商业银行在存款领域的竞争, 差异化存款利率在各家银行显现, 从2014年11月22日各家商业银行宣布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已经存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保持一致均为0.35%, 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均较基准利率上浮10%至0.385%, 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均较基准利率上浮20%至0.42%。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的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6%至2.6%, 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9.8%至2.8%,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9.1%至3%, 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5%至3.5%, 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保持一致均为4%, 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自定为4.25%。杭州银行、华夏银行将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20%, 两年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北京银行、中信银行将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20%, 两年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一致;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将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 两年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一致。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紫金农商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和稠州银行将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20%。由于五年期存款利率由各家商业银行自主定价, 各家商业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层次不齐, 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超过了1%, 整体而言, 较降息前有所下调。

以上对比发现, 国有大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没有变化, 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没有突破10%以上。相对而言, 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 特别是一年期及以内的短期存款利率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显然, 利率市场化, 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要求商业银行在利率水平、服务质量、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展开竞争, 没有吸引力的存款利率和优质便捷的服务质量, 就很难吸收更多的存款, 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或银行信用不高, 居民会拒绝在此类银行进行存款, 出于竞争考虑, 银行多半会选择提高存款利率, 致使银行经营成本增加, 形成对贷款的硬约束, 倒逼银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改善服务态度,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商业银行推向了市场中, 有利于有效竞争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金融业管理、经营水平。

央行降息将会带来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 以往商业银行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 特别是存款定价的差异化所引起的商业银行的客户流失风险、竞争风险、银行负债成本风险、存贷息差利润风险等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挑战, 商业银行必须选择差异化经营方式, 各家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自身发展战略的取向不同来确定差异化的存款利率水平 (目前已经开始显现) , 随着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提高, 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 商业银行资产选择必须按照多样化的原则进行, 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能只选择国有企业或者央企作为贷款对象, 如果仅限于此, 那么其盈利能力就会大大减弱,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长期以来, 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反而在融资难的问题上又加上了融资贵的难题, 虽然政府及央行三令五申的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然而,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及银行、金融市场、利率等制度规定不仅约束了银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同时逼迫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体系之外融资, 民间资本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民间借贷利率相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出几倍或更多, 成为中小企业融资贵的症结所在。尽管中小企业可以从民间融资,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问题涉及到民间借贷的纠纷案件占民商案件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2007年以来,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现井喷式增长。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的问题, 金融市场化改革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所在。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降息的重点, 在于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 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目的在于降低借贷成本, 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与此同时, 放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 目的在于实现商业银行存贷款自主定价目标, 引入市场竞争, 改变银行同质化的经营模式, 更多地选择有活力, 信用度高的中小企业贷款, 改变商业银行只为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贷款的现状, 通过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 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的问题, 真正将资金投放到中小企业中, 让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新引擎, 改变中国经济下行, 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 应该加大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背后是企业债务风险集聚、银行惜贷和企业负债率高并行的结果。近几年, 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现象的发生, 加上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 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十分脆弱。同时, 许多银行的贷款被用于企业的铺底资金, 项目贷款、贸易融资中存在贷前审核不严, 弄虚作假的问题, 银行经营及管理环节的失控又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风险的形成, 致使银行惜贷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进一步上升。

因此, 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形成信用好、有前景的企业能够顺利融资并获得金融支持的良性投融资机制,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才是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钟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 2013, (02) .

[2]王新兵.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 2014, (24) .

[3]陈岸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J].特区经济, 2006, (04) .

[4]牛长平, 赵建刚.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探索[J].国际金融, 2012, (02) .

[5]薛燕.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决策[J].经营与管理, 2012, (03) .

[6]张文亭.中国利率市场的探讨[J].商业文化, 2011, (03) .

[7]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家, 2012, (01) .

[8]杨丽红, 胡海文.利率市场化作用浅析[J].时代金融, 2011, (26) .

[9]徐彩.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J].镇江高专学报, 2010, (07) .

篇4: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利率 资金市场 金融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放开,既是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一方面,通过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利率,能够快速准确的反映出资本市场的运行状况,实现资金市场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增强货币政策时效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利率管理体系改革共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2),期间主要是实行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第二阶段(198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实行有限浮动利率管理体制。长期的利率管制导致我国利率总体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差别利率政策不完善、社会借贷资金供求关系不均衡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因此,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情况

在“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这两种金融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曲折,历时15年。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是《1980年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及货币控制法案》和《1982年存款机构法案》这两个法案。1986年4月,美国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设定存款利率上限的权利到期,美国利率自由化到此结束。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允许国债自由流通開始,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前后大约历经了17年的时间。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致轨迹为:放开大额定期存单利率(伴随着发行利率自由化)→丰富资金市场交易品种→交易品种小额化→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1974年,智利政府开始推进经济自由化改革。改革初期,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各项基条件尚不成熟,导致了智利出现了一个超高利率时期。据统计,1976年至1982年,智利年平均实际利率高达32%,银行大量破产,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公布指导性利率的方式,重新对利率进行管制,并对银行进行重组。

积极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经验,将有益于提前预判我国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好应对准备。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不错的成果。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也已具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在分析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出现过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逐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资金市场的繁荣稳定

国际上大多数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如德国1965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先是解除期限在2.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管制,再解除期限在3个月以上、金额在100万马克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两年后存款利率才全部放开。我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便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利率上浮限制。

(二)重视发挥大型银行的引领作用,避免资金价格过度波动

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大型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机构网点设置、盈利能力等方面与中小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中小银行大多数跟随大型银行进行浮动定价,大型银行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主导权,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能够发挥支柱性作用。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要重视发挥大行对市场利率的引领作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大型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来引导市场利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价格过度波动。

(三)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

从国际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都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日本1971年通过《存款保险法》,引入存款保险制度。1986年予以修改,扩大了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和资金的使用范围,控制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防止金融机构大批倒闭。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实施利率自由化之前,未实行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体系危机发生后,花费了极高的成本来挽救金融市场。由此可见,为了有效应对存款利率进一步放开后可能出现的金融市场动荡,我国急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完善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楠.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07.

[2]李瑞红.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启示与借鉴[J].贵州农村金融.2011.03.

篇5: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考》的读后感

对于周小川行长提出的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制度,利率是官定的利率,全国只有一家银行,而且在银行利率体制中,利率档次很少,不同档次之间的利差很小。种种原因导致了中国市场的利率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当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之际,所面临的首要市场经济问题就是如何调整过去以来长期的的利率水平状态。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利率改革政策,经过23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已经是名列世界前茅,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利率改革确实成效甚微。一直以来,利率水平都是由国务院决定的这次人民银行对利率的调整表明中国利率形成以出现背离计划体制的态势,更表明这就是中国利率放开的起点。

而周行长也从几个方面归纳了推行利率改革的必要性。首先是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中间他提到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并且我国市场化改革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尊重企业定价权,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就可以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也反

映了客户有选者权。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产品会出现更多的差异化,同类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规格和目标群体。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项目、同一客户的风险判断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中会得到反映。同时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需要,它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

其次周行长提到的是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他指出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在2004年之前我国分几步放开国内外币存款利率,并且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和存款定价权,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可以下浮,下不设底。同时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更多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的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经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

周行长还讲到的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我们都知道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因此要有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机构在正当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竞争来定价,虽然定价可能会有偏差,但是因为有竞争,有多样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有多个机构,总体来讲会产生合理的均衡价格。而市场竞争首先一个条件是要有财务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尤其是我国,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市场约束并不是十分有效,对存款人的隐性担保还普遍存在。除了硬约束,还要防止“病号型”或者“重病型”

竞争,就是有问题的机构可能更加冒险,用不正常的利率进行竞争。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发现,一些金融机构在出现问题时,往往通过高息揽储或发行一些高收益产品获取资金,以掩盖资产负债表出现的问题,企图继续残喘,并寄希望未来有机会缓过气来。这些都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在那同时银行的客户要接受和认可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逐步降低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就需要不仅考虑存贷款利率的确定,还要考虑与存贷款有关联或有替代性的中间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对于一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总有些人主张要继续进行高度管制,或者一些客户出于对定价的不满而批评银行,并寄希望于找政府干预。因此,如果利率名义上市场化了,而与中间业务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却不放开,则会出现新的扭曲,商业银行也没有足够的激励去发展中间业务。因此我们要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任何改革和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因此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也很重要。

最后他提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们也要考虑的8点内容。一是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二是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就是约束程度不够;三是要有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客户等市场竞争者;四是要考虑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

五是尽量避免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六是要大力加强对客户的宣传教育;七是建立健全自律性竞争秩序;八是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我们要认真思考他所总结出的8点问题,在以后的进程中要时时注意,避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更好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篇6:论稳步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当前,随着监狱系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业逐步结构调整,各项新制度、新要求、新标准、新目标的出台,各项活动的开展,使部分基层民警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不踏实,从而出现盲从、盲目、忙乱现象,甚至于有的民警错误的认为:“罪犯不外出劳作,就是让我们轻松一点,舒服一点,实惠一点”,一味的讲待遇、讲条件,讲困难。

对此,有位领导在监狱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监狱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执法工作岗位上,这是一副工作的担子,而不是送给我们的一把椅子。希望每一位民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时刻把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挂在心上,把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体现在行动上,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是的,监狱人民警察是一种职业,也就是一副担子,当我们穿着警服的每一天,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担子挑起来,把身子沉下去,多一些担子意识,少一些椅子感觉,而不要想着如何坐在“安乐椅”上混天度日。

然而,也有个别民警一旦领导不督促,上级不检查,就无所事事,在各种场所屁股总不愿离开椅子,不愿意接触罪犯,不喜欢了解情况,不认真工作。即便是领导安排了工作也敷衍了事,“背着手转,眯着眼看”,在具体教育管理罪犯中以领导自居,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动辄粗话连篇,盛气凌人,给教育改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个别民警一味的讲待遇,认为自己工作多年就应该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组织和单位如何对自己不公平等等,这种想着位子、坐着椅子、不挑担子的作风,与其做为公务员、监狱人民警察的角色和身份显然是相悖的,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监狱整体工作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曾经人们常讲这样一句话“革命重担大家挑,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话不无道理。我们监狱人民警察人人都处在执法工作的关键岗位上,没有压力感、负重感和责任感,而只有舒适感,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影响到其他民警的工作。我们监狱系统中也有不少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同志,别人坐在椅子上“清闲”的时候,他们却深入犯群摸情况、做工作、搞业务,为监狱的安全、稳定而默默的奉献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和人民警察的诺言,也给其他民警树起了学习的榜样。

上一篇:对税务师行业的展望下一篇:春天优秀一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