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2024-05-07

城关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精选4篇)

篇1:城关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城关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四措并举,我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为普查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专业骨干,组建了办公室,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是注重业务培训,队伍素质较高。在全镇召开了普查员培训会议,对培训纪律严格要求,严控培训质量,确保全镇普查员经得起水利普查的考验。三是宣传有力、灵活多样,群众参与程度较高,为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普查员大力宣传水利普查知识,在全镇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是全镇统一、逐村推进,地毯式的开展了各类水利工程的普查登记工作,为普查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镇以村为单位,划分为十一个普查区,培训普查员十一名,分片包干,深入调查。截止25日,全镇共普查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灌区、地下水取水井等对象106个。全镇第一次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台账建设和现场调查阶段已进入收尾工作,水利普查数据已基本获取,清查数据已全部录入系统,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搞好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镇将继续扎实推进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投稿人:段晓华

篇2:城关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雨花区经普办二○○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全区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关键的单位清查阶段,全区单位清查工作组织有序,各街道、乡(镇)迅速行动,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稳步推进我区单位清查工作。

一、措施有力,组织有序

区经普办制定了《关于办公室内设机构及人员职责的通知》。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宣传保障组和数据处理组四个工作组,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建立了四个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一天一报”的工作进度报送制度,要求各街道、乡镇经普办在每天下午4:00前向区经普办分类报送单位清查工作进度情况以及在单位清查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二是普查联点制度,按照预计工作量安排2至3

名业务骨干到街道、乡镇普查区指导普查工作;三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要求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进行交流、总结;四是建立答疑制度,汇总疑难问题,由综合协调组组织集中答疑。

截至10月22日下午4:00,共清查单位13742户,其中611表(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登记1077户,612表(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一览表)登记132户,613表(个体经营户清查表)登记12533户(具体情况见附表)。

二、迅速行动,密切配合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后,各街道、乡镇经普办迅速行动起来,先后组织召开了经济普查动员及单位清查培训会议,圭塘、侯家塘、砂子塘、黎托等地方的主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到会动员部署经济普查工作。

各经济普查成员单位确定了联络员,密切配合经济普查工作。区委编办、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民政局、区工商分局等单位及时向经普办提供部门数据名录,特别是区工商分局克服近期中心工作较多、数据量大的困难,按质按量提供部门数据。洞井镇商贸城普查区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普查区内各楼栋的栋长及社区中德高望重、熟悉情况的老同志近40人集中学习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的业务知识,共同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和单位清查工作;黎托乡经普办高度重视普查宣

传工作,在乡政府大门和主要马路及集贸市场门口设置经济普查宣传拱门,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工作;高桥经普办为了进一步摸清运输业个体户的状况,积极与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衔接,集中组织运输个体户的清查。

三、存在不足

篇3:城关镇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强管理

农业是我国国民产业结构中的基础支柱产业, 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产业,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促进农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一个基础建设工程, 必须要得到我们的重视。以下本文笔者就来简要谈谈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义与具体措施方法。

1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 我国的经济正在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 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大力促进农业发展以实现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促进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目前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为此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而农田水利建设正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进行的基础建设。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农村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生产技术落后, 甚至还是在靠天吃饭, 若要改善这种农业发展现状, 就需要做好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农业产品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 更是为我国飞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保证农民稳定收入, 同业也需要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1.2 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的较大部分比例, 因此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问题, 保证三农的正常发展是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只有农业发展稳定, 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为此, 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自然也成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1.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于农村来讲, 主要是指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持续增高等方面。尤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解决人口的粮食问题更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农田水利建设正是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基础, 因而, 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就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

2 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保证农业稳步发展, 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此, 笔者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设计规划工作、加强工作验收管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来详细探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2.1 农田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 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根本目标进行。为此, 首先要抓好防汛工程建设, 将本地区河流、水库、山体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素, 都要进行综合治理, 以保证汛期安全。尤其堤防工程, 更要及早安排资金, 使沿线堤防全部闭合, 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保护人民和耕地安全。当然, 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在当年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可先考虑最易出险部位进行治理。只有把本地区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好, 使大家能够安心从事工农业生产活动, 才能谈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上, 进行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灌溉、抗旱、排涝及人畜饮水等一系列工作,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要从中央、地方、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筹资。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 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 只有把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真正搞得起来, 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 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清道理, 循循善诱。三是制定政策, 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制定政策, 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 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 各记其功”的原则, 协调使用各种资金, 形成合力。要加大投资力度, 尽快全面铺开农村饮水安全改造项目, 让百姓用上放心水, 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同时要加强水源保护及饮水工程后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保证每处水源工程都能长期发挥效益。积极争取筹措各级资金, 安排一些工程规模小, 投资少且收效明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 以解决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2.3 重视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任何一个好的工程, 都与细致周密的规划设计分不开。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充分进行前期考察论证, 组织人力物力做好工程规划设计, 力争让每个工程都发挥最大效益, 做到物尽其用。对于那些论证不充分, 没有足够把握的项目, 决不能急于上马, 以免浪费资金却发挥不了任何效益。

2.4 做好工程建设管理验收工作

要想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除了要确保精心设计、合理施工以外, 还需要加强工程管理与质量验收管理。为此, 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要采用专业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并要求这些施工单位都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较强责任心。同时, 还需要要有一批技术过硬, 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质量监督队伍, 包括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及质量监督员等, 他们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 做到目标一致, 各尽其责, 共同监督工程每一个细部的质量问题。只有经过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打造出一个个精品工程, 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5 要加强技术服务

帮助基层搞好规划, 开展项目设计, 划线打桩, 测量计算, 施工指导。举办农民群众施工技能培训班, 发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资料,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群众基础好的地方, 要给技术员下达定量指标, 每年带出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3 结论

综上所述,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现状, 加强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社会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与基础,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 也要得到落实与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提高农田水利的建设水平, 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德忠.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我见[J].科技信息, 2006.[1]孟德忠.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我见[J].科技信息, 2006.

篇4:立足实际,稳步推进改制工作

转企改制是一件大事,是出版行业历史性重大变革的大势所趋,出版社要想保持生机与活力并不断提高实力和竞争力,转企改制是必经的路径,不可逆转。

一直以来,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相比较,部委出版社有两大突出特点。第一,部委出版社是部委职能的延伸,与部委职能密切关联。比如说法律出版社的发展,就和司法部主管的法制宣传、司法考试、法学教育和研究紧密联系。第二,部委出版社分为两个极端,有些社很强大、很专业,有些社又比较弱小、不够专业。可以说,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部分部委出版社产品的市场化特点不够鲜明,主观上追求市场化的动力不足;还有一些部委出版社产品依靠党政系统组织力,没有真正实施市场化运作。部委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慮到部委出版社的特殊性和改革的难度,把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放在最后一批进行是恰当的。

按照中央部委出版社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的方案,我社计划以法律出版社作为骨干核心企业,将内部的7个法人单位进行整合,组建成一个法律出版传媒集团,目前中央编办已经正式复函司法部,注销出版社事业单位及其编制,这标志着出版社从领导到员工已经完成身份转变。目前,我社的转企改制工作正处于清产核资的操作阶段。

关于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所遇到的问题,首先面临的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从总体改制情况来看,鉴于部委出版社与主管部委的历史渊源和复杂关系,和对出版内容的有效掌控,中央由原来的要求部委出版社改制一步到位,与主管部委完全脱钩,实行公司化管理,进入市场化运作,转变为现在的“转制后主管主办单位暂时不变”的“曲线”政策。这就意味着出版社与部委的“血缘关系”暂时保留,仍保持“上下级”关系。这对部委来说,同样面临着党政机关办企业的法律困境。对于下一步在法人申请、登记手续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新问题,我社仍在了解和考虑之中。因为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相关流动资金的注册、资产评估等具体工作都需明确和细化,而这些问题也需要与工商部门多接触和进一步研究。

其次,真正实现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资源优化组合的目标还要走很长的路。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部委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还要经过一段适应期和过渡期,重塑市场主体和资源优化仍然面临尚未破解的体制性障碍。在此期间,部委出版社在大的方面不会有什么化学变化,仍以物理变化为主。当然,在改制的大背景下,部委出版社也面临着各种挑战,这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一方面,按照中央要求,部委出版社要成为市场主体、要按市场化规律运作,出版社就必然面临主体市场化、产品市场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市场化等方面的全面转变。另一方面,由于部委出版社与地方出版集团比,资源相对匮乏,多元化经营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进展;一些体量较小的部委出版社,在暂不脱钩的情况下,部委的出版资源仍然可以支撑,相互的联合没有内趋动力,资源浪费、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等问题还会继续存在。

此外,部委及其出版社在管理机制上还面临着新的磨合。在管理层面上,中央明确转制之后,主管主办单位始终掌握出版社的“三权”,即主要干部的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和宣传内容的终审权。在原事业单位条件下,部委对出版社的管理已经形成较为宽松的模式,出版社转企业改制后,又必须重构新的规则体系。在这个问题上,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还需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解决改制后出版社的人事、资产、内容、薪酬体系管理问题。

作为法律专业领域最重要的出版机构,我社的产品涉及法律专业的各个方面,良好的出版品质亦获得了作者、读者广泛认可,始终保持法律类图书总体市场份额、出版品质领先地位。无论如何,在推进改制工作的同时,我社将始终坚持一心一意做好主业,积极练好内功。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产品战略方面,进一步“提升专业、面向大众、适度扩展”,以大社科、大法学、大众化的视角来完善产品;在竞争方面,继续以“引领内容,领先技术,创新业态,主导市场”为目标,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结构,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内部优势资源,自主进行产业业态创新,让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彩,真正以转企改制为契机,实现法律出版社的新发展。

上一篇:纪检监察干部不担当下一篇:毕业设计致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