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稳步推进

2022-09-13

基层支行是银行业务的前沿阵地,其竞争能力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当前金融市场的改变,作为一名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商行基层支行管理者,要真正做到服务实体经济,我认为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银行体系建设

加快对偏远的县、乡、村等地区加快网点布局。在农村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迁移或增设机构,向一些金融需求较大的地区迁移一定的网点。目前,各大银行在营业网点布局上偏爱大、中城市,有些城市中的网点总量已经饱和了,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乡村,银行网点还没有做到完全覆盖,我们应积极主动地进行针对性的迁址布点,并对所部网点的区域根据当地实体经济特点,提供相对应、配套的金融服务,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辐射面。

2 健全金融服务体制建设

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号召,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服务机制,将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作为专业的后台服务、管理部门,并以基层支行为单位对所负责辖区内“走村入企”开展走访调查,掌握实体经济“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特色服务切实解决实体经济资金问题。二是要确定工作目标。要在年初对实体企业的客户数、授信规模、投放规模制定明确的任务计划,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年的工作重点细化工作重点,保证工作落实。三是要完善信贷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3 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品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主要的市场手段就是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当前,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多达百余种,但其中原始性创新产品少、独特性不强,往往有时不适应实体经济“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金融机构一定要找准服务经济社会的着力点,加大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稳步增强金融方面的改革创新意识,尤其在于着力推进金融“三农”服务的提升,以及提升小型、微型企业的能力水平。以“三农”服务为导向,加强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力度,建设农村多层次服务、多样化服务、正当竞争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且,加强小型、微型企业的市场建设,资本需要满足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小型、微型企业的投资,比如创业、股权等投资机构,开发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产品。

4 完善同业监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也存在于实体经济不匹配、不协调现状。理论上来说,中国属于世界上所达到最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相关储蓄资金的供给渠道较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机构存在目光短浅问题,未考虑长远企业发展,而是借由一些理财名义、投资名义将资金大肆拆入,使得资本充裕的境界变得危机,甚至使得很多企业面临赤字现状。

5 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打造良好社会氛围

信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运行效率起到安全的保障作用,对生产资源的配置、资金流向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使良好金融环境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区域只有占领信用高地,才能赢得各项资金的纳入,才使得金融市场形成诚实、信用、和谐的环境氛围。

6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治保障体系

针对目前经济市场现状,针对一些恶意贷款拖欠、违法集资、逃避银行债务等非法行为现象,国家政府应当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金融相关法律条文,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使得非法金融现象予以遏制,使得金融市场维持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促使金融业可以稳定、长远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非法金融犯罪的力度,明确金融方面的法律职责,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行为的规范管理,使得金融的合法权益获得保障。

7 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深入调查和研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资产流动性。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贷款实行全程精细化管理,确保放款和收款自如。另外,重点监管和规范民间借贷资本的规模、流向、借贷操作方式等,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除此之外,对于金融市场未来的趋势,我们要有目的地预测,对针对预测情况来采取措施来适应变化发展,促使金融市场预测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发展。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但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的有力服务。

关键词:体制,经济,银行

上一篇:浅谈家庭电气中电路的设计原则下一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P2P行业风险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