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2024-04-29

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共8篇)

篇1: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长江商学院 公共选修课分类说明

1、历史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于作为探究和理解形式的历史的理解。分成两个方面:①中外历史研究。主要从全球的维度阐释现代社会主要方面的背景及其发展,帮助学生透过历史理解我们自身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②历史事件与进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的文献性资料的研究。

2、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表现批判性的理解,阐明人文学科的学术探究方式,包括类型、形式、范围、使用与滥用、阐释模式,使学生了解某一特定时空的主要作品、论题或者创造性成就,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学术论证的实践。它包括三个方面:①文学作品,着眼于文学文本和文学分析的方法;②艺术,指音乐、美术等非文学的表达形式;③文学艺术的背景研究,研究历史上创造性的文学纪元,探索文学艺术作品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的运作方式。

3、自然科学:对于探索世界和自然界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技术与科学导向的社会。分成四个方面:①物理学;②生命科学;③化学与环境科学;④科学技术。

4、中外文化:通过对中国、外国以及地方文化的研究,拓展学生对于文化因素重要性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洞察自身文化假设和传统的新视角。

5、伦理道德:探讨在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探索如何进行正确地选择与鉴别。

6、社会科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是如何增强他们对于现代社会背景下人类行为的理解的。

7、思维科学:向学生介绍思维的方法,科学方法论的有关知识,力图使学生有所收益,并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8、教育科学:向学生介绍教育科学理论新进展、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力图使学生拓宽思路和知识面,从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从事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篇2: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创业核心能力培训

任课教师:马荣华,200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有机合成硕士学位,现工作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并任苏州生化设备有限公司的法人,2012年5月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SYB师资培训证书。

沈薇,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学、会计学。主讲课程:《管理与沟通》、《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等。于2012年5月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SYB师资培训证书。

课程简介:创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共分成十步:第1步将你作为创业者来评价;第2步为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第3步评估你的市场;第4步企业的人员组织; 第5步选择一种企业法律形态;第6步法律环境和你的责任;第7步预测启动资金需求;第8步制定利润计划;第9步判断你的企业能否生存;第10步开办企业。

经过培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创业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实际的企业构想,能够正确对市场进行评估。

通过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此证书是获得相关创业优惠的条件之一。

2、课程名称:交际口才与礼仪

任课教师:沈晓婷,华东理工大学MPA硕士,学生处工作人员,担任过现代职业人课程教学、日语翻译、日语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兼带涉外志愿者等公选课,擅长中日文化研究、语言学、学生管理等。

课程简介:

(一)听话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掌握听话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及听话要领,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牢,有较强的听话辨析能力。

(二)说话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掌握复述、解说、命题演讲、交谈、即兴演讲和论辩的基本技能。

(三)交际口才相关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1.掌握在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心理沟通的方法,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

高口语交际水平;2.了解常见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思维的品质;3.掌握态势语要领,初步做到仪态举止和谐、得体、自然、大方,体现出较高的个人素养。

(四)交际场合文化差异和实用礼仪训练

教学目标:将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理解和规避和礼仪训练融合在口才训练之中。

使用出版教材《交际礼仪与口才》,价格约为16元。

3、课程名称:应急救护员培训课程

任课教师:张秀庭、王玉。张秀庭,男,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2012年参加苏州市应急救护师资百万培训计划;2013年被太仓市红十字会聘请为太仓市应急救护培训讲师团讲师;2014,参加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护培训十多场,协助学生处、团委申报“博爱青春”大学生应急救护公益项目;2014获太仓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先进个人称号。通过这两年多的社会培训,我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规划,希望通过这项公益行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获得应急救护技能。王玉,女,东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2014年参加苏州市应急救护师资百万培训计划,当年被太仓市红十字会聘请为太仓市应急救护培训讲师团讲师,2014年至今,参与太仓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应急救护培训五十余场,培训学院超过3000人次,2014获太仓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协助学生生申报了“博爱青春”大学生应急救护公益项目,通过2年多社会培训,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平时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学校、街道社区、警务中心、血站等场所的应急救护普及活动,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提高群众红十字科普知识,使更多人获得救护知识。

课程简介: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升我省高校师生应急救护能力,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包括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AED机使用,应急避险和防灾常识,交通事故、中毒、溺水等常见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等知识的学习。完成20课时的集中培训,通过红十字会组织的相关考核,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

4、课程名称:职业素质训练

任课教师:吴成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任教《现代职业人》课程,对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有全面的了解,在职业素质训练实操模块有一定基础,并且在职业素养教育和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科研成果,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过《刍议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等多篇论文,参加过一项“201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课程简介:通过学习本课程,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职业及职业素养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培养及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自觉性,提高就业竞争力及职业发展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达到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明确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1、能力目标。根据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秉公办事。学生要学会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遵守纪律,尊重同事。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结构、职业专业精神。让学生了解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目标及实施办法。

5、课程名称:英语单词音形记忆法

任课教师:鲍育育:副教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过高职基础英语、英语语英、英语口语、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听说、电大开放英语等英语教学工作。教学上注重课堂师生互动,讲究课堂效率,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听说,曾获苏州市英语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课程简介:英语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对一些学生来说也是英语学习的拦路虎。由于基础没打扎实,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本选修课程在充分复习国际音标的基础上,通过辅音音素和元音音素的音节拼读规律,找寻英语单词中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律,从而高效记忆英语单词,最终达到可以根据单词的发音基本正确地写出此单词的学习效果。此选修课程特别适合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

6、课程名称:江苏旅游

任课教师:廖燕平,应用外语系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讲师,“双师”素质。有着多年的旅游管理的教学与教研经验,同时有多年的带团及旅游接待、计调等企业工作实践,喜欢旅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和爱好旅游的人一起探求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课程简介:课程首先综合介绍江苏基本概况、历史发展、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然后分专题分别介绍南京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市的旅游资源,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同时,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现场感受和认识,课程内使用大量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视频,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7.课程名称:ARDUINO创意机器人

任课教师:宋林桂,主讲课程: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开发;研究方向与特长:嵌入式应用设计,单片机编程和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学术成果与教学成果:指导学生参加2014年江苏省高职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获得二等奖;教学思想与教学风格:教学使学生易学乐学。

课程简介:为了培养电气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电子技术思维开设该课程,课程围绕ARDUINO创意机器人进行ARDUINO程序设计,ARDUINO编程通俗易懂,比较适合已经学过C语言的大二学生学习。课程包括计算机器人、迎客机器人、走路机器人、避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探险机器人等创意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建议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物联网、电工专业的对C语言编程感兴趣的大同学选修。

8.课程名称:专转本数学

任课教师:左元武,副教授,从事高等数学教学三十多年,主讲《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经济数学》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平实。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岀版的《高职数学》教材,主持和参与各类教改课题近十项。曾担任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分管专转本教学工作,熟悉专转本数学教学。

课程简介:“专转本数学”为有志于转本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计划开设三个学期,毎学期32课时,计96课时。面向二年级学生,通过三学期的学习,也就是二年级上、下和三年级上学期,为三年级下学期的专转本考试作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学期主要是按照专转本考试的要求,强化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包括极限计算中的等价无穷小代换和洛必达法则、隐函数导数、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求导、运用导数和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第二类换元积分法、变上限定积分等同学们没有学过的内容。

第二学期主要讲授专转本考试要求的,学生没有学过的常微分方程、级数、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

第三学期为全面复习、巩固提高阶段,精讲考点、解题技巧、模拟试卷。

9.课程名称:中外饮食文化

任课教师:陈祎: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从事酒店专业教学多年,对中外饮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与教学经验。

课程简介: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况;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10.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任课教师:薛薇,复旦大学翻译硕士。主修科目有中西文化比较。英语专业八级。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多年。翻译过《Ghost war》前言完成翻译研究生论文,受到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蔡基刚教授好评。其中,论文导师王建开主讲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内容充实,课后感想较多。教学风格多样,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点,而自主学习面。通过学习中西文化差异深层次了解中西文化,对语言习得帮助颇大。

篇3:浅谈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一、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

1. 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范围窄, 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虽然实行学分制, 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主要限于以下类型。人文素质类有健美操、桥牌、茶艺、影视欣赏、心理健康、文学欣赏、公共礼仪等。科学素质类有网页制作、常用办公软件、常用电器维护、信息检索等。在选修课的开设上, 一般由教务处或教学系、部进行组织实施。由教师自由申报, 学生选择, 达到一定人数, 便可以开设, 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课程设置上, 主要考虑老师可以开设哪些课程, 就开哪些, 范围窄, 结构不够合理。

2. 学生对选课认识不足, 选课具有盲目性

学生选课主要为了修满学分, 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选课时, 通常选择那些容易得学分的课程或者随大流, 哪个课程选的人多, 选哪个, 缺少主观思考。学生对选课认识不足, 单凭课程名称来判断, 老师没有就课程的基本概况作简介, 学生选课没有得到相应的必要指导,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3. 教师对选修课重视不够, 积极性不高

选修课的内容往往比必修课要求更高、更切合实际。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不仅在学科内部, 教师必须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更加深入、更加新颖, 而且教师还要具备一定跨学科的专业能力, 对本人所学专业的相邻学科有较深入的理解, 对其他的一些学科尤其新兴的边缘学科也应有所涉猎。目前, 在高职院校学生急剧增加的情况下, 师资显得滞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使得不少教师在对待选修课问题上不够重视。加上有些院校选修课的课时津贴低于必修课, 甚至造成教师积极性不高, 没人愿意上, 不得不外请代课教师来上。即使开设了某门选修课, 任课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实施和管理也不够认真, 有时甚至没有备课, 在思想上就不重视选修课。

4. 考核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公共选修课在考核形式上比较单一, 多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比如笔试, 考试也不会像必修课考试那样严格。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上, 主要侧重学生的考勤, 而其他方面则有所欠缺。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和教学质量监控的不到位导致了选修课的管理显得杂乱, 学生逃课现象较为严重。

二、解决对策和措施

1. 优化体系, 建立公共选修课储备

借鉴国外大学课程体系的先进经验, 可以适当加大公共选修课在其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比重, 从课程体系建构上保障公共选修课的多门类和总量要求, 实现选修课的体系优化。此外, 有必要建立公共选修课课程储备, 丰富选修课的类型和内容, 建立选修课教学资源库。课程储备需要量的储备, 但并不是粗放型储备模式, 要寻求课程的内涵储备, 从而实现量到质的转变。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优化和建立课程储备,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培训, 既要走出去参加高职院校培训基地的培训, 也要注重校本培训;既要在理论上提升, 也要下到企业去实践, 打造一批优秀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团队。二要加强教学研究。高职院校有别于研究性大学, 但是也有必要加强教学研究、研究教法和学法。教师教学要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此外, 高职院校需要改变观念。要逐渐转变重专业技能课、轻公共选修课的观念。专业课能提高学生的技能, 公共选修课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 可以适当提高选修课教师的待遇, 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 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同时鼓励高职称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设公共选修课。

3. 加强公共选修课的选课指导

学生在公共选修课选课时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薄弱。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实现了学分制, 但是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上的盲目说明了学分制在不少院校形式大于内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一是编写相关的选课指南手册。选课指南有助于实现选修课的价值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推行。二是利用网络, 开通网上咨询。通过工作QQ或者咨询平台, 为学生在选课上答疑解惑。

4. 加强质量监控, 改革评估考核方式

公共选修课虽然开设时间较短, 但是同样要严把教学质量关, 加强课程质量监控。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二要在公共选修课教学环节的管理上严格要求, 对公选课的教学检查应当纳入学校例行教学检查中, 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系统。在对学生的评估考核上, 要建立符合公共选修课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 实施量化评估与定性评估、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阶段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 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 选修课的开设不能流于形式, 要让高职学生从选修课中能学有所得, 真正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 使他们在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 学到交叉学科的知识, 提升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鲁红艳.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新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10) .

[2]蒋秀萍, 等.我院公共选修课选课情况调查报告[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3]冯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篇4:公共选修课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探析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汽车美容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公共选修课汽车美容教学现状

当前,国内外许多大学都把公共选修课作为体现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笔者也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将汽车文化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这主要是因为汽车文化本身就是一门入门级课程,起步阶段低,专业性不明显,且汽车文化基本都是以理论课为主,鲜有实践内容,适合大班化教学,还有就是学校中有相当一批对汽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通过学习汽车文化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实际上汽车美容也具有这些相类似的特点,将汽车类专业课程进行纵向比较,和汽车美容存在承前启后关系的课程很少,再进行横向比较,汽车美容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深奥。当然汽车美容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但这些实践操作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并不复杂,容易上手。另外,现在的学校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里拥有私家车,少部分家境富裕的学生甚至在校期间已拥有自己的代步车,这些学生爱护自己的爱车,对学习汽车美容有较浓厚的兴趣。综上所述,将汽车美容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并无不可能。

2 公共选修课汽车美容教学内容

既然要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就要和专业课区别对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做到内容宽广、深度较浅,尽量选择一些美容店里经常操作的项目进行教学,而一些专业性较强,动手要求标准较高的项目则需要剔除掉。另外,许多学生学习汽车美容技能,是为了能对自己或家人的爱车进行美容养护。根据以上原则,可将汽车美容课程内容分为五大项目。

(1)汽车美容概述。这部分是理论课程,找重介绍汽车美容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美容的主要工作内容、依据和原则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汽车美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在美容店里看到的各种项目有一个较清楚的区别。

(2)汽车清洗。汽车清洗分为汽车外部清洗和汽车内部清洗,这块内容经常被学生们忽视,他们认为洗车根本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恰恰相反,洗车是一个过程严谨的项目。在一开始的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向学生们详细讲明洗车的具体步骤以及操作要领。在进行实训操作时,可以使用一些家用洗车设备进行操作指导。

(3)汽车打蜡。此部分内容以手工打蜡为主,可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车蜡的分类及各自的功用,手工打蜡的操作步骤和手法。手工打蜡是一项不需要借助任何设备,便能对车漆进行保养维护的快捷项目,且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学生掌握以后即可快速应用。

(4)漆面养护。爱车在行驶中,漆面的磕碰和磨损在所难免,一些小的伤痕实际上可以自己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是让学生们熟悉浅划痕、中度划痕、漆面失光的处理方法,掌握补漆笔、自动喷漆及抛光机的使用方法。补漆笔是在修补划痕时使用较多的一项工具,如何通过补漆笔使漆面最大化地还原则是需要重点指导的内容;自动喷漆一般使用较少,此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喷漆时进行漆面的遮蔽;抛光机是专业美容工具,但因其价格低廉,也为不少私家车主购买使用。通过使用抛光机,让学生熟悉漆面研磨、抛光、还原三个步骤及其各自区别。

(5)汽车贴膜。这里指的贴膜是指汽车玻璃防爆隔热膜,一般新车必须要进行的一个美容项目。汽车贴膜所用到的工具比较多,但并不大,也适合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汽车贴膜的详细步骤,包括裁剪、烤膜等,并要求能独立完成一面侧门玻璃的贴膜任务。

3 公共选修课汽车美容教学方法

3.1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具体如下所示:第一,明了。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涉及到汽车美容知识的讲述时,需要条理清晰、逻辑明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而不能够用含糊、朦胧的语言,这样只会达到教师明了而學生依然糊涂。第二,联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需要将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及时巩固旧知识,很可能就会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美容的大多数知识,教师需要在讲述新知识时根据情况合理插入旧知识的复习。第三,系统。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系统的思路,适当地对所教的内容作出概括和结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知道侧重点是什么,有针对性掌握相关汽车美容的知识。第四,方法。方法主要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对于汽车美容行业来说,更多的是实际运用,通过实训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3.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指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汽车美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建构学生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3.3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或者模拟情景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情景模拟因为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够清楚地知道汽车美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其技能水平的提高。

篇5: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公共选修课《聚落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并结合公共选修课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师生座谈、文献查阅等方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叶延琼 章家恩 秦钟 赵本良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 刊 名:广东科技 英文刊名: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聚落地理学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篇6: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Mathematics Modeling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科学类 开课校区:大学城 开课学期:下学期

容纳学生数:160 不适用专业:数学、文科类 总学时数:24 执 笔:陈学松

总学分数:1.5 编写年月:2006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一、课程的目的

数学建模课是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学生把科技、社会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按照既定的目标归结为数学形式,以便于用数学方法求解得出更深刻的规律和属性,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素质的一门数学应用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获得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常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用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综合应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着力导引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2学时)1.1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1.2数学建模示例: 如何预报人口的增长 1.3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4数学建模方法的特点和分类 1.5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 初等数学模型(2学时)2.2录像机计数器;2.4汽车刹车距离 2.6核军备竞赛;2.10量纲分析与无量纲化 第三章 简单优化模型(4学时)3.3森林救火;3.4最优价格 3.6消费者的选择;3.7冰山运输 第五章 微分方程模型(4学时)5.1传染病模型;5.2经济增长模型 5.6人口预测;5.7烟雾的扩散与消失 第六章 稳定性模型(2学时)6.1捕鱼业的持续收获;6.2军备竞赛 6.3种群的相互竞争;6.6稳定性理论 第七章 差分方程模型(2学时)7.1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7.2减肥计划 7.3差分形式的阻滞增长模型;7.5差分方程简介

第八章 离散模型(2学时)

8.1层次分析模型;8.2循环比赛的名次 8.3社会经济系统的冲量过程;8.4效益的合理配 第九章 概率模型(2学时)9.1传送系统的效率;9.2报童的诀窍 9.3随机存储策略;9.6航空公司的预定票策略 第十章 统计回归模型(2学时)

10.1牙膏的销售量;10.2软件开发人员的薪金 10.3 酶促反应;10.5教学评估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很密切的专业基础课程,操作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合理假设。数学工具的恰当应用。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模型结果的合理解释。模型的应用。对具体模型的选择,任课教师可灵活掌握,但务必体现基本教学要求和重点。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给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后上机和实践任务,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软件的能力。

(三)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建模练习。

(四)考核方式 提交数学建模论文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篇7: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贝类学》(海洋素质类)

①课程简介

《贝类学》是研究贝类的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和分类等各方面的科学,包括的内容很广,研究的问题涉及解剖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分类学等。主要讲述内容包括:第一章介绍贝类的定义和范围以及贝类的主要特征、研究动态、经济价值;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讲授贝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态和分布;繁殖、发生和生长;以及贝类的分类。

②教师简介

栗志民:博士,副教授。2001年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养殖系工作。2008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一直从事的教学工作包括《贝类学》、《贝类养殖学》、《水产养殖学》和《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及病害防治生产实习》。在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贝类的生态、生理和贝类种苗选育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5篇。现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共2项,参与课题多项。

《经济海藻》(海洋素质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海洋素质教育类的一门应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我国常见大型经济海藻的生物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即在我国海域常见的分属于蓝藻类、绿藻类、红藻类和褐藻类的大型经济海藻的种类、分布区域、栽培状况及其在国民经济包括水产养殖、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妆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旨在培养各专业学生对海藻的认识及兴趣。

②教师简介

赵素芬:副教授,博士。1993年7月毕业于原湛江水产学院并留校工作至今。主要承担本科生的《生物饵料培养学》、《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藻类学》、《藻学生理学》和全校公选课《经济海藻》等几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主要为海藻的分类、生理生态、海藻栽培及其应用。参与并完成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目前在研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

《海洋生物鉴赏》(海洋素质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生物特性,观察海洋生物标本,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对常见的海洋生物有所认识,掌握海洋生物的基本分类系统,熟悉认识常见的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鱼类、海洋爬行动物、海洋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了解海洋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热爱海洋、热爱海洋生物,树立保护蓝色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良好意识。

②教师简介

梁海鹰:教授,博士,海洋生物学专业。一直承担本科生《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化工原理》、研究生《蛋白质组学》和全校公选课《海洋生物鉴赏》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学经验丰富。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校选课题两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等多项课题,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4篇。

夏立群:女,博士,讲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曾讲授《植物生物学》、《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环境科学概论》、《海洋生物一览》等多门课程,编写《遗传学实验》教材。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海洋旅游》(海洋素质类)

①课程简介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教育也方兴未艾。海洋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海洋旅游活动为出发点,通过介绍海洋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海洋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海洋旅游活动和海洋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海洋旅游现象和海洋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海洋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海洋旅游的总体认识,使其能够以专业的眼光理解、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旅游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可能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海洋旅游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旅游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海洋经济管理、海洋旅游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海洋专业特色显著,非常适合对旅游有兴趣特别是对海洋旅游感兴趣以及关注海洋经济管理、有志于投身海洋事业的各专业学生选修。

(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不能报此课程)②教师简介

李志勇: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滨海旅游。从教以来,先后担任了《世界旅游地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海洋旅游》等本专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2006年和2008年经管学院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2007年广东海洋大学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和2008年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参与编著著作一本,在《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环境科学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广州环境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现代通信技术》(科研创新类)

①课程简介

扼要介绍通信的基础知识,然后全面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介绍新技术、新发展和新成果。重点讲述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对于非通信类专业的学生,虽然没有具备通信知识背景,但通过本教材的学习,都能建立完整的通信概念,理解当代应用最广泛的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其组成结构。

(防雷、通信专业的同学不能报此课程)②教师简介

张炎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曾在信息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雷暴监测与预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编写了《现代通信原理》教材,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现代物理科学导论》(科研创新类)

①课程简介

“现代物理科学导论”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自然科学的各个前沿――天文学和宇宙学、地学、生命科学、粒子物理、非线性科学,现代高新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环保技术等。其任务是向学生介绍当代科学学前沿课题的成果、动态和高新技术、社会发展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②教师简介

陈春雷:自86年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四年以来,我先后为学生开设过大学物理,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文科物理、电工技术、模拟电路、数学电路和低压电器等课程。近二十四年累计授课4500多学时。公开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四十多篇。主持多项省、市与校级教研和科研课题。先后多次获得校先进和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气象与生活》(自然科学类)

①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气象特征、气象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气象灾害的原因和特点,以及防灾减灾的原理和方法。基本内容包括:气象学与人类文明、七彩气象、天气预报概论、雷公经济、洪涝和干旱气候、台风、春运的气象灾害、天气气候与健康、气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和气象与疾病等等。同时介绍气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②教师简介

张兵:本人先后担任过《天气学原理》、《天气分析与预报》、《气象与生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参与中国气象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科技攻关推广项目1项、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多项。

李德坤:1985年8月至2001年12月,在湛江气象学校任教,主要课程有《气象观测学》、《电工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应用气象学原理》、《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物理》等课程。2001年12月至今,在广东海洋大学任教,主要课程有《电工学基础》、《大气电学基础》、《雷电防护原理》《雷电防护规范》、《环境管理与环境法》《防雷减灾技术》和《大气探测学》等课,带《大气探测学》的教学实习、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

《果蔬与养生》(自然科学类)

①课程简介

《果蔬与养生》课是由农学院园林系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任选课,各学院任何专业、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可选修,总学时为24学时,1.5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营养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水果和蔬菜,掌握水果和蔬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学会养生饮食。为大家都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提供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本课程以科学、文明的教学理念授课,让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掌握一门集科普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课程—“果蔬与养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②教师简介

唐德强:男,园艺学专业硕士,农学院园林系高级实验师。曾长期担任学院内专业课“果树栽培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近年来一直从事园艺作物(水果蔬菜)栽培、营养生长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对果蔬的食用与人群健康的影响有浓厚兴趣,有丰富的果蔬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热爱教学、尊重学生,讲课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富有激情,深受学生欢迎。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项目,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食品营养学》(自然科学类)

①课程简介

食品营养学是为全校非食品专业类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即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营养学评价、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等;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营养评价及其加工贮藏对营养素损失的影响;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指南;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特点;膳食营养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与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及人们合理营养需要,达到不断提高人民营养水平,增进健康的目的。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

②教师简介

钟赛意:男,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国家公派

留学)。同年8月到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癌症化学预防、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功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讲授本科生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以及《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实验》。曾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项目、美国Cotton Incorporated资助项目以及欧盟第六框架科技计划(FP6)等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20142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 S2012040006790)各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11篇(第一作者5篇),另外,英文会议论文摘要10篇。

王海清:本人自2010年9月至今一直在海滨校区开设《食品营养学》(营养与健康)(公选课),已经开设六学期该门课程,同时担任《食品营养学》(营养与健康)、《运动营养学》等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食品营养学》(营养与健康)(公选课)一直受到大学生的认可,选课人数总计已达到数千人,教学效果优秀。

《遗传与人类》(自然科学类)

①课程简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发育与功能的信息的贮存,传递与实现规律的一个科学分支。人类遗传学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专门探讨人类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时,人类遗传学本身也包含若干个分支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遗传学的历史发展,掌握人类遗传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了解和重视,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提高人类健康素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了解患者亲属中的复发危险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人类血型在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在人类医学遗传领域中的新进展;了解优生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优生学原理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②教师简介

芦志刚:本科,硕士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有机化学专业。

1987年本科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事动物生物化学方面的科研工作。2001年调入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最近10余年一直承担食品科学、制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化学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工作,还先后承担过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工程等课程的理论课教学,2012年在主校区承担遗传与人类公选课。

科研方面主要是从事动物生物化学,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研究。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自然科学类)

①课程简介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依然受到甲流、SARS等来自病原微生物的威胁,然而因为不了解而导致盲目的恐慌才是最大的问题。“求医不如求己”,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健康常识来维护自身健康,当然同时也为改良大众共同的生存环境而尽个人之力。《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是为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

课程,介绍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认识其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健康观,为疾病的防范及治疗打下知识基础。

②教师简介

任鹏康:博士,1975年出生,2000年本硕连读毕业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获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方向为肿瘤发病机理研究及其病毒载体的靶向改造研究。

2006年进入广东海洋大学生化中心任教,主要讲述过的课程有:蛋白质工程;生物化学原理与实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实验等。现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载体的靶向改造;海洋生物中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品质控制。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一门全新而重要课程。自2002年起,学校将该课程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校唯一一门心理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团体训练、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测验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增进心理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②教师简介

刘国华:男,研究生,讲师,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专业、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4年至今任职于广东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在医院心理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临床心理训练,熟悉常见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尤其擅长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以及罗夏墨迹测验等。工作后也注重以各种方式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习、交流和培训,如2008年参加世界心理治疗大会、2009年参加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并作1.5小时的专场心理治疗报告、2009-2011年参加当今国际上最前沿的心理治疗师培训“中德认知行为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目前主持教育部心理学青年基金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思政重点课题1项和校级课题4项,其中教改课题2项。近年在国际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部。

《女大学生高雅气质训练》(又名《女学生气质训练》)(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提高二十一世纪中国普通女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并通过形体美和造型的艺术训练来提高女大学生的整体形象素质。使她们懂得如何化妆,如何美发造型和如何服饰搭配。主要对女性高雅气质的标

准、形体塑造、发型设计、化妆造型、服饰搭配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训练方法上的指导,其方法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本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高雅气质的标准;

二、形体美;

三、造型美。

②教师简介

胡翎:副教授,1981年大学毕业,曾在江西井冈山大学任声乐、舞蹈、形象设计课程,迄今已有30年教龄。多次公开发表专著、论文和主持课题。以及辅导学生比赛多次获奖。

《合唱与指挥》(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与指挥课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多声部演唱能力,多声部音乐鉴赏力与理解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配合能力、反应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积累丰富的多声部音乐语汇,熟悉大量的合唱作品;掌握多种不同风格、不同织体、不同情绪、不同内容的合唱作品的演唱方法和指挥方法以及对合唱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的手法等。

②教师简介

梁培才:现任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音乐教师。毕业天津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从事声乐教学14年,具有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曾荣获2001‘粤西首届海洋杯MTV歌手大赛冠军;2006年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青年B 组声乐类金奖;2006年全国艺术人才选拔音乐类美声专业青年组银奖;第四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九届全国校园纯洁联欢晚会活动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多项赛事荣获佳绩,并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识谱与唱歌》(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乃艺术公选课,是一门音乐综合课程。与文学、哲学、人生修养、道德品质教育诸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对大学生进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课程从音乐语言、识谱、声乐等方面进行一般性介绍,起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和培养高尚品德、开发智力、提高欣赏能力的作用。通过音乐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掌握一定的识谱方法和能力,了解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认识。

②教师简介

张雪敏:女,河南人。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一系,现在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公共艺术部教师,讲师。主要讲授《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教学效果优良,获得学生好评。教学工作之余,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先后在《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十余篇。获省级奖2项,市级奖2项,校级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项。

《音乐欣赏》(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该门课程主要结合当今学生的审美观,着重给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经典的,年轻人喜爱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中外民歌赏析、中国民乐赏析、外国名曲赏析、交响乐知识及赏析、舞剧音乐赏析、中外歌剧赏析、电影音乐赏析等。另外一部分内容将结合欣赏的音乐讲解部分乐理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直观的欣赏到音乐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教师简介

杜沄:本人先后担任过《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4年评为广东海洋大学优秀教师,2007年荣获第四届教学质量优秀奖,2007年荣获本科大学评估“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参加学院组织的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得学院二等奖,同时获得广东海洋大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主持湛江市项目《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研究分析》,发表论文《如何提高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论音乐欣赏对学生的美誉效应》、《钢琴演奏风格研究》等,担任《合唱与指挥》教材副主编。

《影视鉴赏》(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艺术类公选课,是一门介绍影视发展历史及杰出作品的综合课程。对影视的不同风格: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形式主义进行介绍;对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杰出作品的介绍赏析,丰富学生的影视知识,扩大影视的接触视野,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综合素质。

②教师简介

陈一林:女,女,汉族。讲师。在教学与继续深造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进。教学认真,注重启迪,不断提高。发表有《三连音浅谈》、《浅谈音乐思维对创新思维的推动作用》等多篇论文。近期讲授的课程有:《音乐欣赏》;《乐理与视唱》;《影视鉴赏》等艺术公选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努力使非艺术专业学生掌握相当的艺术专业知识,享受艺术与别不同的优雅。

何洁:女,现担任《音乐欣赏》和《乐理与视唱》等教学任务。1985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师范系1987年9月——1995年7月于广西柳钢二中工作,1992年8月荣获广西自治区歌手大赛——美声唱法二等奖1992年10月荣获全国十大钢歌手——美声唱法三等奖,1995年9月—2002年9月于广东湛江气象学校工作,1999年9月——2001年7月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本科,1999年12月评为音乐讲师,2001年1月——2001年12月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9月至今于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

麦朝阳:本人从教已17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音乐知识广泛,专业性强,工作认真负责,05年被评为优秀教师,08年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指挥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合唱团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担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负责人。

《公司法学》(人文社科类)①课程简介

公司法是商法学科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商法学中的分支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对这些学科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和突出。公司法学是一门关于公司法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浅显,贴近生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普及公司法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拟采用案例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通俗易懂、生动活波,特别适合对公司法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公司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与地位、公司法的历史严格、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合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合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公司集团、公司债、公司财务与会计、公司合并与分立、公司的解散与清算以及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等。

②教师简介

胡婧:本人自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商法。曾担任《民法》、《商法》、《民商法专题研究》、《保险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发表《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之构想——兼评新《企业破产法》第三章》、《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报道》等多篇论文,参编的著作有《公司法学》等。

《生命教育》(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正确认识生命是一切发展和规划的基础,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树立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②教师简介

罗玉香:从教20多年,中级一级职称,本科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生结业。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观念,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和娴熟的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技术,成功干预过数十例心理危机(自杀)案例,无一例失手。每年开展生命教育讲座和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倡导尊重生命、援助生命,建立以助人和自助为宗旨的心理协会,提高志愿者的心理援助技能,举办大型心理讲座。曾担任《犯罪心理学》《生命教育》《心理策略》等数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委员会会员、心理咨询师。

《酒文化》(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酒文化》课是由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任选课,各学院任何专业、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可选修,总学时为24学时,1.5学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酒的一些基本常识,如酒的起源发展和发展;酒的一些基本的酿造知识;酒器的欣赏及文化背景;中外名酒的种类及制作方法;识酒、购酒、饮酒常识以及品酒技巧;酒水常识与社交礼仪;了解与酒有关的民风、民俗、趣闻轶事;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各种利弊,掌握酒的一些养生常识;学会鉴别、评价与欣赏各种葡萄酒;了解鸡尾酒调制的基本知识,掌握鸡尾酒调制的要领等,对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课程以科学、文明的教学理念授课,让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掌握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大主流饮食文化——酒文化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人生观。

②教师简介

王玲:女,食品科学专业硕士,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副教授。长期担任学院内本科专业基础课“食品微生物学”和专业课“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性评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开设公共选修课《酒文化》已达9年,是学校最早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也是该门课的课程负责人。对各类酒的酿造、品评及鉴赏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酒文化的相关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讲课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富有激情,深受学生欢迎。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谢主兰:硕士,副教授。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教师,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讲本科生的《食品感官评价》、《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专业课程。1988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脱产进修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感官科学》,师从于国际级品酒师门下,喜欢饮酒、崇尚酒礼,对酒的养生、酒的品评与鉴赏具有较深的感悟与经验。上课富有激情、不乏风趣,教学效果良好。主持校级课题2项,曾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省基金课题的研究5项,发表科研论文与教改论文20余篇。

《饮食文化》(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形成与发展历史;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观念和现代营养卫生等知识。

②教师简介

王海清:男,安徽省淮北市人,现任本校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师,1993年7月开始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200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博士毕业,主讲的课程主要有:本科生《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导论》高职专科《运动营养学》;全校公选课《饮食文化》。研究方向主要为食品营养和食品生物技术,主要从事食品营养生物化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一篇,中文论文多篇,与国内外众多食品及餐饮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职场礼仪》(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讲授在职场待人处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分为职场礼仪概述、办公礼仪、礼宾礼仪、仪式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和服饰礼仪七章,各章内容突显知识性和技巧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在工作中维护自身形象以及在职场上表现得彬彬有礼。

②教师简介

吴琼:本人工作期间承担过《公共关系学》、《公务员制度》、《计算机基础》、《形势政策》及《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学,教学态度认真,做到认真备课,耐心授课,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2007年参加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二等奖。在科研方面,近三年已公开发表论文四篇,其中核心两篇,主持校级课题一项,参与校级课题一项。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教师四人,四人均具有硕士学位,任课教师教学经历丰富,一直承担《就业指导》和《形势政策》等课程教学,教学责任心强,注重按需施教,教学研究能力强,其中两人分别主持校级课题各一项,公开发表论文四篇。

《微型小说研究》(人文社科类)

①课程简介

《微型小说研究》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它以学生现有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为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微型小说的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微型小说文体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本课程讲授内容主要有:微型小说文体的沿革;以大量的微型小说文本分析为基础的现代微型小说文体的阅读理论和文本分析理论;世界华文著名微型小说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等共十讲内容。主要考核方式为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微型小说鉴赏性文章或关于微型小说理论的论文,也可以是以检测微型小说相关知识和微型小说鉴赏能力为目的的卷面测试。

②教师简介

黄小玲: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近2年来主要从事微型小说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指导学生写作关于微型小说专题的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升本自考生报)

篇8:公共选修课课程说明

一、我院公共选修课现状

我院是江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思维活跃但缺少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能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同时, 除了增加课后的学生社团活动, 第二课堂, 公共选修课也无疑成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院的公共选修课不论从教学还是管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有些老师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尽管如此一些问题依旧存在。

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迫在眉睫。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生选课受限制。

我院近些年在校生规模基本维持在8000人左右, 公共选修课一直被列在教学计划中, 通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 我院已经采取了选修课学分制、网上系统选课、教师上网录入成绩, 学生登录查询成绩等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方法。通过网上选课可以方便学生全面了解可选择的课程, 提高学生选课效率, 同时方便教务处了解学生选课分部情况, 及时调整有关教学安排。我院公选课分为四大类:经济管理类、科学技术类、人文艺术类、语言交往类, 约49门课程。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时间, 由系部组织实施, 教师申报开设, 学生进行选择, 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开课。由于课程根据教师申报的情况而定, 因此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 范围相对窄, 结构不够合理。尽管实行网上系统选课, 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很快很明显的统计选课情况, 但热门课程爆满, 由于教室或场地器械的限制, 或者是选课时间的先后, 有些同学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课程诸如此类问题依旧凸显。

2、教师对公选课重视不够, 学生上课积极性差

我院公共选修课时间相对比较集中, 16个课时需在三周内完成, 平均每周三次, 每次两课时。时间一般多为下午7—8节和晚自习时间。一部分教师因为时间原因不愿申报选修课, 另一部分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的也不愿申报, 这就导致了申报选修课的教师少, 甚至不得不外聘教师来上。由于教学质量监控不够完善, 重视程度不够, 相较必修课来说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在思想上不够认真, 管理上不够严格。我院虽然实行了学分制, 每个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三门课程, 每门课修完获得一个学分。但大多数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为了修满学分而学习, 哪门课程容易通过、好学、选得人多, 就选择哪门。并未经过真正的思考, 哪门课对其专业有帮助, 对其自身发展或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帮助, 盲目选择, 往往失去了选修课对于大学学习知识延伸和拓展的真正意义。学生在选课上具有盲目性, 上课后才发现不适合自己或不是自己兴趣所在, 就更不积极, 上课出勤流失率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本来就较弱, 其中一个不想上课了, 另一些也会觉得没有意思, 有些学生更是打着社团或者课外活动的幌子来逃课。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上课出勤率下降, 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不到位, 考核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对于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教师在公选课上投入的精力较少, 加之公选课学生人数多, 教学周期短, 因此公共选修课在考试形式上多采用开卷考试、大作业来考核, 即便是闭卷也不像必修课那样严格, 学生基本都可以拿到学分, 但这样很难检验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正是这种不太严格的考试制度, 让学生感觉到拿学分比较容易, 也就更加不重视公共选修课了。由于课程有时会安排在晚自习时间, 也给学校督导的教学监控带来一定的困难, 长此以往学生迟到现象, 教师提早下课等情况时有出现, 也影响到了公选课的正常教学, 使得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三、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的解决措施

1、提高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鼓励、挖掘、壮大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水平。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做好公共选修课的师资的储备。首先, 注重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 提供机会, 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在自我主动学习的同时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架构明朗, 在上课时才能跨学科多方面的联系实际, 给学生一个全面、与时俱进、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确保上课的效果。其次, 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 以保证选修课的数量。上到领导下到教师要改变重专业课轻公选课的观念, 同时针对我院情况适当的调整公选课的时间。把学生选择教师的选课率、学习效果等多方面作为评定标准。对积极参加申报选修课的教师, 尤其是认真教学, 在公共选修课上有所建树的教师给予肯定、奖励或者教学评定、评优的政策的倾斜。这样既增加教师的幸福感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加了选修课的储备源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进行选课指导、加强课程考核,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公共选修课。

(1) 我院已采用网络选课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 但由于缺少选课前的指导, 导致出现选课集中、盲目选课等现象, 最后不得不由教务处根据选课情况重新调配。这样不但没有充分利用发挥网络选课的功用, 还重复劳动增加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量。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在选修课选课前, 使学生对于公选课程进行大致了解, 可以将课程内容简介或由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或PPT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介绍的视频发布到校园网站, 吸引学生眼球, 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让学生清楚知道选择这门课可以从中学会什么, 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避免盲目选课。

(2) 我院公共选修课实行学分制, 一门课一个学分, 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三门, 即三个学分。部分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分, 提前打听任课老师的上课情况、考核情况, 哪个老师的课容易过就选哪个老师的课。反而导致了认真上课、严格考核的教师的课程选课人数少, 甚至因为人数少而无法开课。尽管我院选修课开设的时间集中, 时间跨度不长, 但同样要加强质量监控。首先, 要自上而下的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 如:考勤、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多方面的考核学生上课情况,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选修课。其次, 在每轮选修课结束后让学生根据一轮的选修课情况对教师进行评分, 督促教师对学生严要求, 建立多渠道的反馈系统。

(3) 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设备、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在当今这个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 “课本型”、“考试型”学生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个人素质、信息量储备、动手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像我院这类职业技术型院校, 学生的学习课本能力相对来说更弱一些, 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头脑灵活、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较强, 只是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上有更好的竞争力, 除了常规的专业课之外, 教师在公选课上减少专业课的常规上课模式, 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语音室、机房教学、实习工厂、校企合作单位等场地, 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启发学生思维, 开拓学生视野。将公共选修课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并根据课程不同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 在选修课上为学生分组给出不同的课题, 让学生们在团队协作的方式下, 共同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尽量在选修课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共选修课是大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分支,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公共选修课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的安排、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院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在选修课的开设管理上, 多借鉴, 逐步创新, 以高职技能为本, 追求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选修课中有所得,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用。、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供学生选择的公共选修课。本文以扬州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分析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选修课,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裴雪慧、郑朝晖:《浅谈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成才之路》, 2011, (15) 。

[2]罗小芳:《从课程关系看高职公共选修课的价值定位》, 《职教论坛》, 2011, (08) 。

上一篇:对批评意见的表态发言下一篇: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