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书法校本选修课遭受“冷遇”后引发的思考

2022-09-12

书法是一门艺术, 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书法教育是我国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 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 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

针对当前电脑、手机普及等带来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的情况,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 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 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 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此外, 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我校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在2010年26门校本选修课程走班选课的基础上, 2011年暑期学校又组织开发了书法等校本选修课程, 秋季开学后实行学生自主选择, 走班选课。但在学生自主选课时, 书法校本选修课却出人意外地遭受“冷遇”的尴尬局面, 几乎没有学生选择修习,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思考一:要不要开设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程

(一)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 与中国文化有着紧密关系。与别的传统艺术不同, 中国书法的文化特性最为独特。中国文化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使得中国书法能够从实用性的文字书写上升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 并赋予中国书法文化品位。也就是说, 中国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使得文字书写由“技”上升到“道”的层面。也正是如此, 中国书法汇聚了多种文化信息, 可以说中国书法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 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作为艺术审美对象的书法, 能够给人以审美愉悦。而作为文化的书法,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反观中国文化, 感受中国文化。因此, 学校可以通过中国书法来促使中小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可以利用书法教育的优势在他们心中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不但是对书法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书法的书写对象是汉字, 汉字为中华民族所创造, 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世界上的语言文字众多, 唯独中国的汉字能够成为一门书写艺术, 实与汉字本身有极大的关系。就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实而言, 由于汉字书写被视为简单的书写技能教育, 而被大多数中小学校排除在课程教育之外。近年来, 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尤其是受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影响, 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民族传统文化。面对这种情况, 不少有识之士和媒体呼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这应该说是切中时弊。我们认为,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我们的母语和母语文字教育。母语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语言, 是维系一个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纽带。因此, 母语教育, 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这点看, 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汉字的识读与书写教育, 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 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 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我们不必猜测和论证科技、电脑发展应用对书写的冲击, 我们只要通过观察、了解、分析目前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书写状况就可以得出令人担忧的结论。与此类似的是, 北京一所高校曾经有过一个调查:通过对比中国和外国学生的汉语言掌握情况, 发现中国本土的大学生竟然不如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语言尚且如此, 文字又当如何?不可否认, 的确有很多的中学生、大学生对书写很淡漠了。因此, 高中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甚至可以说是很紧迫的。它可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足够重视, 还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浓厚兴趣与特长爱好。

当然, 中小学生学习书法, 并不是要求他们都成为书法家, 而是让他们把汉字写得工整、规范, 在写好汉字的同时, 进而认识民族的文化、寻求民族文化认同;并通过对汉字的书写, 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 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

著名美学家刘纲纪先生认为:“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书法问题, 不但要求写得正确, 还要要求写得美观, 这对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影响。如果忽视了它, 我认为在对人的教育上是一大损失。”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在当今中小学艺术教育中, 是别的艺术课程无法取代的。然而现实是, 除了北京、重庆等一些省市之外, 书法教育仍没有被正式作为中小学课程教育内容。面对这种现实, 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书法教学, 不失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古人谓书法学习“非人磨墨, 乃墨磨人”, 讲的是书法学习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并非一蹴而就。书法学习的这种磨炼, 无疑对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细致耐心、意志专一、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发展状况的好坏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影响。现在中小学生学习条件优越、个性突出, 但在心理品质方面, 如注意力和意志力却普遍反映不集中, 缺乏持久耐性。书法学习可以使他们集中精神, 达到相对松弛平和的心境, 以增强他们的意志、活跃他们的思维, 还可以使其大脑得到全面健康的发育。同时,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 通过教师对历代书法名家的讲授和介绍, 学生可以了解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并认识到古代书法家之所以能够成功, 就在于对书法临习的不断坚持, 进而明白只有苦学、善学、持之以恒, 才能逐渐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的道理, 为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法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耐力、定力, 在当今社会普遍浮躁的世风下, 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 通过书法教育, 培养中小学生对书法的爱好, 使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心理也有重要作用。

在对文艺作品进行品评和学习时, 古人强调要把客体与创作主体、时代背景等结合起来, 进行辩证分析, “知人论世”, 即孟子所谓“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书法教育和书法学习也是如此。苏轼说:“古人论书者, 兼论其平生, 苟非其人, 虽工不贵也。”数千年的传统也形成了书法审美的一种心理定势:人品即书品。正如刘熙载所言:“书, 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里的“人”, 是指人的道德、品格、情操、修养等。“书如其人”, 并不是把书法等同于人品, 而是说历代流传下来的优秀书法作品, 无不是书法家个人书法艺术、道德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临摹古人书法范本, 首先是要了解书法家个体情况, 再进而了解其书法艺术。因此, 我们说“书如其人”, 是说书法家的作品为我们观察、了解一个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中小学时期是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的阶段, 也是学习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的重要阶段。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具体书写技能教育, 还必须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认识它, 要明确书法教育“以道立人”的育人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书法学习在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立人”功能。在书法教育过程中, 中小学生通过对书法家的了解, 加深对书法作品的感悟;又在反复临摹、学习其书法作品过程中, 通过其作品再加深对其人其书的理解, 真正体会“书以人传”的含义。

通过这种“由书到人, 再由人到书”的教育方式, 学习者便会由衷产生学习效仿的行为, 进而在心中对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书法家产生崇敬心情, 从而达到“立人”的目的。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又是异常深刻的, 不管欣赏者、学习者愿意不愿意, 其思想情感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触动,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学习者的价值取向的效果。

书法艺术从根本上讲, 就是学术精神、治学态度的一个侧面反映。我们今天对书法艺术趋之若骛, 觉得神秘而复杂。可是这在古代是很好笑的。有个古人叫杨雄说“书学小道, 壮夫不为”。不是他看不起书法艺术, 而是古人把汉学、经史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学) 看做是大学问、大见解、是经世治用之学, 而写诗、书法、绘画则为“小道”, 是用来消遣的, 陶冶性情的。而书法在后来则直接反映了古人治学的精神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难怪林鹏先生说, 自从大学不把经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来, 连接国学的就只有书法了。书法的精神内核其实就是如何治学的态度,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开阔、严谨、务实、细致。用古人的话讲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三)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书法与人的境界品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长相可以骗人, 但字不可能瞒人。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 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 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 很难想象一个字写得不好的人, 其文化修养是很好。我们看到不少学生作业、考试卷书写缭乱, 毫无规范, 令人担忧。倘若学生在平时作业、高考时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书法, 又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感觉与效果?

现在我们都知道, 国外的艺术教育很发达而且普及, 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对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涉猎。这个现象带来的是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因为艺术的作用首先是净化心灵。人们的道德意识会随着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而提升。这大概是我们国家目前最为缺少的东西,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艺术家, 我们缺少的是艺术的普及和濡染。接触了很多的学生、成人, 感觉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一种气质。因为他们离艺术很远, 太世故了。我们真诚地希望, 让他们能够“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具有了艺术的气质, 还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很大的改变。

时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把书法归属于美育范畴, 就在于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宗白华认为:“中国的书法, 是节奏化了的自然, 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 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 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 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 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 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国书法能够从实用性书写活动上升为一门艺术, 内在原因就在于汉字书写合乎艺术要求, 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中国文字, 每一个字的点画结构就含有美的规律在内, 所以不论人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 字写出来就不仅有一个写得是否正确的问题, 还有一个好看不好看, “美与不美”的问题。从字体看, 书法有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 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艺术品质。正如孙过庭所言:“虽篆隶草章, 工用多变, 济成厥美, 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 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 章务检而便。”而就每种字体而言, 又有多种书体, 如行书有二王、宋四家;楷书有魏碑、唐楷, 而唐楷之中, 又有初唐四家。在中国书法史的历史长河中, 各种书体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各具特色。好的书法作品能让欣赏者产生美的共鸣, 书法教育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 培育其审美能力。因此, 书法被誉为“无声之音, 无形之象”。学生可以透过优秀作品的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 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并在此感染和熏陶下, 受到美的教育, 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还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如果缺乏书法素养, 我们就会对身边许多饱含艺术审美情趣的东西熟视无睹。另外, 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几乎处处都留下了书法艺术的痕迹, 其中很多景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座书法艺术殿堂。如果不懂得书法艺术, 游览者就无法对这些风景名胜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此外, 由于艺术所具有的共性, 各门艺术的欣赏有相通的地方, 一个中小学生如果有较高的书法素养, 也会有助于其对文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各种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正如林语堂所认为:“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 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四) 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符合当代高中学生实际

书法在小学、初中已作为必修课程, 每周开设1课时, 通过小学、初中的基础训练, 在高中阶段一部分学生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少数学生甚至作为自己的特长发展,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欲望, 在高中校本选修课程里开设书法课符合当代高中学生和学校实际, 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需要。学校也应该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搭建未来发展的平台。

(五) 高中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有利于高校书法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中小学开设书法课, 对于高校里的书法专业来说, 无疑是一件好事。现在不少大学逐步开设起书法专业, 比如书法系在北师大已经存在了十多年, 去年开始成为独立专业, 每年招收11名本科生。目前, 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时, 要求学生必须手写自荐材料, 以引起对书法教育的足够重视。

书法有多重要?这不仅仅是一门校本选修课程的问题。

思考二:怎样开设好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是高中教学里一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需要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完善、总结, 使其能更好地贴近学生, 贴近教学,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 需要专业书法教师执教。推进书法校本选修课长期开展, 师资队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有专业书法教师执教, “有条件的学校, 能够邀请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担任指导老师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二) 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 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发书法校本选修教材。开发校本选修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编写一套合适的书法校本选修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书法选修教材应立足于新的高度, 应注意借鉴现代美育的先进方法, 改变常规的比较枯燥的编排方式, 使学生从相同的书法主题中领悟各种书体的意蕴, 做到主动地赏识美、探索美和表现美。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程要以书法鉴赏、提升艺术素养为重点。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学实际确定书法课教学内容, 要把书法校本选修教材的开发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体现学生个性特点, 编写符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的《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纲要》, 使用自编的书法校本选修教材, 要从师资、场地、时间、经费上保障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正常开展。书法课只有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才有兴趣。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不教也能自觉学好。而兴趣源自秉性, “近兴”才能“尽兴”。性情不投, 兴趣索然, 心中别扭是怎么也写不好的。反之, 一旦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字帖练习, 性相近, 如鱼得水, 肯定效果不错。当学生们坐在餐桌前, 拿起“校本课程”的菜单, 圈点、选择自己需要的营养, 那古朴的甲骨、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端庄的楷书、潇洒的行书、狂飞的草书----学生们就可以在丰富的书体大餐中尽情品尝。

(三) 加强书法选修课程的宣传交流, 引导学生正常有效地走班选课。要在充分征求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开设书法校本选修课程, 要向师生全面宣传、介绍课程的开设计划, 引导学生正常有效地选修书法课。

(四) 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校本选修课教学新模式。探索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 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选修课教学新模式, 改变书法课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形式多样, 教法新颖。校本选修课上, 学生可以组成若干小组, 教师可以走近学生, 作为学生中的一员, 或示范、或点拨、或解疑;学生可三五成群地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真正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五) 建立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建立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以确保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要重视激励评价、动态评价、过程评价。

(六) 利用网络开辟书法“超市” (网络选修室) 。提供学生更大自主选择空间, 激发浓厚兴趣与艺术情趣。

(七) 在书法校本选修课中开展书法展示活动。如开展书法论坛、沙龙、书法作品竞赛展示活动。通过活动开展, 激发浓厚兴趣。

摘要:中国书法教育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教育文化。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组织开发各具特色的书法校本选修课, 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也有助于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更有助于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它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开设好书法校本选修课?除了需要专业教师执教;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 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发书法校本选修教材;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书法校本选修课教学新模式;建立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 以确保书法校本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书法校本选修课,思考

上一篇:浅说实践新课改彻底把握新课堂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的“抓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