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论文范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选修课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际,探讨目前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促进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篇:公共选修课论文范文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然而,各个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本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通识教育”教学管理 改进策略

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及教学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这一方面提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高等学校必须使课程设置多元化。开设公共选修课,不仅符合教育规律,也是使课程种类多样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为达到“通识教育”这一目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一般是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为主兼顾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为辅的教育课程,其主旨在于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促进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公共选修课在学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大都按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信息技术及经济管理等领域来分类。基本做法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跨学科、跨专业选修5~6门课程,每门课程20~30学时,占1~2个学分,平均每学期一至两门公共选修课,(注要确切信息)要求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文理交融。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包括专业计划的审定、课程结构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征求、选课管理的运行、成绩的审核和报送等五个重要的环节。公选修课开设的主要程序为:先由教师自愿申报,再到学校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务处的教学主管领导审核,整合全校教学资源,确定开课的课程,并向全校学生开放,最后由学生在教学网络点击选修。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使学生提增强了能力、高了综合素质,上基本达到了“通识教育”的目的。但由于许多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时间不长,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在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年来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选修课所占比例较低

一方面,目前本校公共选修课共开设文、理、艺术、体育四大类共218门,学校公共选修课数量少,公共选修课开课门类相对不足,学生选择余地有限。公共选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有的甚至达不到总学时的10%。,各个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不稳定,有些选修课程不是学生所期望的,特别是技能型的课程仍较为欠缺,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修需求。

另一方面,公共选修课师资不足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资深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自身又面临业务进修、科研工作的要求,影响其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环境不够理想

一方面,学生选课缺乏合理指导。有些学生随意选课,给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有学生选修的课程较为功利,大多是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或者是比较轻松易学的课程,但是,对一些真正具有“通识”意义的课程,学生因缺乏兴趣而不愿选,以至于不少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因为学生选修人数不够而缩小开课规模甚至停开。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敷衍了事。他们认为选修课的学习对学生影响不大,也有的教师开设选修课仅仅是为了教学工作量。导致有些选修课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规范的授课计划,严重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另外,选修课不能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等铃声的落后单一的教学方式,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也有待改进和加强。

(三)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和考核过程缺乏监控

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灵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公共选修课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这直接给职能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监控带来困难。

有的学院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制订、教材的选用等要求未能做到严格审查。有些公共选修课没有选用适合教学的教材,一般是由教师随意选用教材,或直接用专业教材,这些做法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些公共选修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未能做到对所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提高素质、传授学生技能的目的。另外公共选修课课程考核形式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考核。,考核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并且不够严格规范,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大多课程考核以学期论文作为考试题来评定考核。

三、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选修课设置机制

合理安排选修课的开设,完善公共选修课设置,以优化选修课资源的配置。对那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比如文化、国学、科学史、科学动态等课程要积极扶持。还要合理配置有助于就业和创业的选修课程,使其走出校门时,有能力、有准备面临择业的挑战。

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兴趣浓厚,学校对其进行人文修养和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形成他们完善的人格,同时辅之必要的就业和创业教育,能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毕业生,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尽快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二)学校应优化公共选修课教学环境

一方面,师生共同做好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公共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应当兼顾学生兴趣、特长、专业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选修的课程进行个性化指导。在每学期进行公共选修课选课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设法使学生了解关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方向加以介绍,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实际需要选课,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生也应根据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文修养、就业现实等一系列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切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地选修公共选修课。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学校应适当鼓励文科学生选修对自己专业有益的理科类课程,理工科的学生选修一些对自己专业有益的文科类课程,做到“文选理、理选文、文理选技能、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相结合”。真正做到学科间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选修课教学中加强自律,努力上好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相比,上选修课的教师相对比较宽松。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学校方面有效的监管、监督外,要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教学行为是否自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自律,要尽职尽责地担负起选修课教学使命。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选修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大作用。

教学手段要创新,教学媒体应尽量向选修课的学生开放。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座谈、戏剧、调查、实践都可以作为选修课的教学手段,而且许多选修课正会因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更吸引学生,例如,选文学的同学可以排演话剧《雷雨》,选科学的可参与收光线导电实验。学校也应向选修课的同学开放教学媒体,让参加选修同学能体会专业学生相同的授课效果。

(三)加强监控,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学校不能忽视对选修课的纪律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有效地约束学生学习,教师也应配合学校的职能部门,对学生严格考勤和考核,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笔试、口试、论文、调查报告、学生在选课期间取得的相关发明创造及获奖都可作为该选修课的成绩。

学校的质量评估部门应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以了解和掌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

学校还可以制定公共选修课的评价方法,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定期评估,期末总结,进行末位淘汰制,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进行限期整改直至停开。选修课也应像必修课那样,把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教师教学档案,考试、成绩等学生学习档案,都纳入到日常规范管理中来,建立起详细的档案体系。

四、结论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尽管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状况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教师和学生端正态度,对公共选修课加以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同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大教学质量监管力度,严格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规范,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就能保证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进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公选课”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宣亚南,颜进.我国高校现行选修课制度的利弊及对策.教育教学管理.2004(5).

[2]杨从军.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黑龙江教育.2008(7、8):118.

[3]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5(1).

[4]黄巧萍.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2).

[5]杨静,赵蓉,李慧茹.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煤炭高等教育.2004(4).

[6]余晶,张春,陈欣.理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探讨与实践.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7]张景莉.关于开设好公共选修课的思考.引进与咨询.2003(12).

作者:张春捷

第二篇: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际,探讨目前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促进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A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Open Opt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y

WEI Xiangdong1, ZOU Huiling2, TIE Baiqing1 et al (1. 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2. Library of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Key words Open optional courses; Problems; Reasons; Countermeasure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模块,是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改变,大学生素质教育不断加强,使高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数量、比重、质量都有较快的发展。然而,从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来看,公共选修课在实际运行和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公共选修课作用发挥,并引起了众多学者和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2-6]。该文结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深入探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确

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教学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学习跨学科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增强学生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公共选修课定位不明确,责、权、利界限不清,致使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同时,由于公共选修课作用和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并逐渐沦落为满足学生毕业的所需学分[7-8]。

长期以来,由于对公共选修课缺乏系统的调查论证和研究,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于公共选修课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认识不足、不到位,导致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不重视;同时由于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不规范、设置缺乏稳定性,严重地影响到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及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违反了设置公共选修课的初衷[3-6]。目前很多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生扩招后引起的公共选修课程数量不足,而不是发挥公共选修课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以该校为例,由于扩招,公共选修课数量严重不足,学校要求每个专业最少要开设2门公共选修课,导致公共选修课数量猛增,目前已经达到144门。然而由于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管理者只看是否有教师上课,对上课内容、教学过程等缺乏监管,教师不备课、随意找人替课、上课放录像,学生经常旷课或隐形旷课,从而使公共选修课作用和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并逐渐沦落为满足学生毕业学分所需[7-8]。

1.2 课程开设不规范、结构与设置极度不合理

目前,高校普遍开设了科目多、内容丰富的公共选修课,但普遍存在重量不重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很多高校要求每个专业要开设2门以上公共選修课,且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即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是由开课教师提出申请,教研室内部进行审查,然后提交所属学院,再报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开设。这一制度非常完备而又严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选修课开设与否全凭教师的主观因素。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专业课教学任务与科研的压力,导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教学热情普遍不高、审核多流于形式,从而造成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科学性、严谨性很难保证,结果是开设了一些不适宜作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而学生真正想学的课程却又开设的甚少[8-10]。

以该校为例,全校目前共开设了144门公共选修课,其中自科学类62门,人文社会科学82门。从课程设置来看,几乎全部课程都是由授课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自由申请的,绝大多数未经严格审批,且因师设课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即使有少数课程经过了严格审批,但由于任课教师早已更换,上课内容则发生很大改变,不仅使大学课程失去了严肃性,而且很少有经验积累,极大影响了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该校公共选修课开设情况来看,涵盖了文学、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社会等门类。然而从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和选课情况来看,由于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易学、易过,因而开课数量相对多,且选课人数爆满;自然科学类课程难学、难过,因而不仅开课门类相对少,且门庭冷落。据统计,2011~2013年,在该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所占比例高达83.68%,形成了公共选修课程数量较多,但实际开课的课程较少的局面。公共选修课类别结构失调,既不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又影响教师上课热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还严重影响到公共选修课作用的发挥[11]。虽然学校规定了4~5门必选公共选修课,要求文科类学生至少要选修6个自然科学学分、理科类学生至少选6个人文社会科学学分、全部学生至少选2个艺术类学分,但在学生毕业时,并没有考虑学生选修的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属性,学生公共选修课学分不够时,还可以用专业限选课的学分代替,这就使学生更加不重视公共选修课,也影响教师上课热情,从而严重影响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1.3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缺乏了解、选择随意性大、逃课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缺乏了解,因而在选课时比较茫然,不知该选什么课程,仅仅根据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内容、性质。然而有的课程名称很大、很空,不容易猜测,能给学生提供的选课信息比较少,因此學生选课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11]。例如在该校开设的144门公共选修课中,有环境科学、安全教育、生物安全、信息科学等29门课程名称很大、涵盖的内容很广,学生很难了解课程的内容及性质。目前很多高校选择公共选修课采用的是网上选课方式,但由于学生规模较大,开放时间短,因而一些学生不管对某门课程有无兴趣和修习的知识准备,采取“先选中再说”的策略,有些班级甚至出现只要一有同学登录系统,大家就都委托这位学生选课,等听课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基础或没兴趣修习该课程,然后再申请退选的现象,因而学生熬夜选课和大量学生退选已成为高校学期末和学期初的一大特色[11-12],这种现象在该校也十分突出。

由于对课程缺乏了解及匆忙选课,再加上对选课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上课时缺乏热情,混课、混学分的思想严重,使公共选修课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演变成单纯地拿学分、满足毕业需求[5-6, 11-12]。笔者总结公共选修课上课情况发现,选课人数常常超过100人,但每次上课只有50~60人,到课率不足50%,到课的学生很多都在看其他课程资料或玩手机,真正听课的学生不到20%。这种现象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不良后果,不仅形成教师应付上课、学生逃课的恶性循环,使课程教学要求无法达到,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助长散漫学风,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

1.4 公共选修课管理和评价难度较大

与专业课程相比,公共选修课修读的对象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宽广,因而管理难度较大[3-4, 13-15]。

1.4.1 教学监管难度大。由于公共选修课可选课程门类繁多,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全校各学院的学生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学生千差万别,导致公共选修课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程度都很难把握,因而教学质量难以监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目前很多高校都将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周末和晚上,这个时间恰好是教学质量考核部门的休息时间,很难安排工作人员采用随堂听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查,从而使得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主要集中在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检查和监控上,并制定了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制度,但针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制度几乎没有。近年来,虽然很多高校对教师是否上课检查很严,但对教学内容等缺乏有效监管,致使很多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随意更改,有的教师将专业课改头换面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有的教师随意找人代课,有的教师甚至常常播放影碟,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调查,该校公共选修课目前基本上无人听课,仅有值班人员检查是否有人在教室内上课。虽然该校规定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或每次上课前必须将教材、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教学周历、学生名单等教学材料准备齐全才能上课,但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进行监督。

1.4.2 班级管理难度大。由于公共选修课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同一个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课程,并在同一时间里分散听课,打破了原有班级建制,而来自全校的学生由于共同的选择组成了新的教学班级,但这个新的教学班级既没有辅导员、班主任,又没有班委会,也没有班级活动,不受各项班规的制约,只是在上课的时候临时组织在一起。无专人管理的状态使学生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教师课外时间也很难与学生沟通。

1.4.3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评价难度大。由于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形式多种多样,课程灵活多变,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对其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有效地评价,再加上上课时间和课程性质的关系,使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更加难以衡量。很多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常常按学生选课人数的多少来评价,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由于对学生要求太严,学分难得,学生在选课时就不会考虑,从而使下一届选课人数锐减,严重影响教师的口碑。例如该校环境科学系一位优秀教师在主讲公共选修课时,由于对学生要求严格,导致第二年该门课程不能开设,直接影响到该教师的评奖评优及职称晋升。

1.5 公共选修课教学干扰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缺乏

1.5.1 公共选修课的干扰因素多。由于公共选修课涉及多学院多专业的学生,因而其教学干扰因素较多,影响也比较大[8-9, 16]。目前影响该校公共选修课正常教学的因素主要有考试、专业课程和院系活动。由于公共选修课多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而周末的课程常常因高校承担各种考试需要进行调整,但由于公共选修课涉及专业多、学生很难通知、时间很难统一等原因致使其调整难度较大,因而绝大部分被占用的公共选修课课时都很难补课,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教学。当前该校承担的考试主要有公务员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关员考试、自学考试、期中考试、村官考试、公检法系统招生等考试,这些考试主要安排在周末,对周末上课的课程影响较大。例如笔者在2012年承担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时,各种考试占用了10个学时,占该课程总学时的1/3,严重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教师因科研、参加会议等原因,常常需要对专业课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往往会影响到公共选修课教学。例如,笔者在2011年承担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时,由于与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存在冲突,导致7名选课学生请假学时数达到18学时,占课程学时的60%。目前,为拓展学生的素质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很多院系常常在周末开展各种活动,由于院系开展活动时考勤较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评奖评优,因而当院系活动时间与公共选修课时间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是放弃后者,无法正常上课。

1.5.2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严重缺乏。

当前公共选修课的教材严重缺乏,课程建设严重滞后。虽然全国各高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种类繁多,但适用的教材严重缺乏,致使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强。有的教师把自己开设的专业课改头换面当公共选修课开设,使得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无异;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在讲台上信口开河,甚至常常播放影碟,使得公共选修课的质量难以保证,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3-17]。有少量的公共选修课即使有教材,学生也不购买,直接影响到公共选修课的正常教学。此外,由于管理者对公共选修课不够重视,导致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严重匮乏。例如,该校300多门精品课程中至今还未有一门公共选修课;在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公共选修课也是放在最后,且提供的建设经费最低;该校每年承担或设立的近50项教改课题中,有关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几乎没有;教学大纲修改也很少涉及公共选修课。

1.6 公共选修课考试方式过于随便,考核材料几乎不归档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多为考查,其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安排。由于开卷考试和写论文比闭卷考试更易通过,更受学生欢迎,因此绝大部分公共选修课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写论文是当前公共选修课最主要的考核方式。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学生提交的文章都是从网上拷贝的,但却不影响拿学分。没有严格的考核措施,使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据调查,该校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写论文和开卷考试,其中前者的比例高达69.7%,后者的比例达284%,其他考核方式仅占2.9%。2011年笔者承担的公共选修课所提交的论文中,与已经发表论文相似度<20%的论文所占比例不到20%,超过50%的论文与已发表论文相似度高达80%以上,因此笔者不得不将考核方式改为开卷考试。此外,由于材料归档与模拟题会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很多高校规定必修课程材料由学校统一归档并检查,而选修课程由学院归档及检查。然而,学院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往往只检查归档材料的完整性,而对内容和给分标准等不进行检查,致使教师随意给学生成绩,不仅使大学课程失去了严肃性,而且严重影响学风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公共选修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高校管理者的导向及对公共选修课的不重视

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计划、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它是公共选修课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这种作用发挥不当,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就失去了根基[2-6]。我国高校长期存在着“重专业课轻非专业课”“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观念是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不被重视的根源。教学管理部门对选修课尤其是公共选修课不重视主要体现在考试环节和对学生毕业的影响程度。由于1门必修课没有及格学生就不能毕业,而1门选修课及不及格并不能影响学生毕业,因而使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地认为必修课比其他课程重要,公共选修课是最不重要的课程。高校管理者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监控缺失、考试环节管理松懈、教师不愿意开设和上公共选修课、学生在公共选修课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等一系列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工作成倍增长,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很多高校只注重必修课的建设而忽视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大多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必修课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使教学时间、教学设施、教学监管、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教学资源也常常让位于必修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精品课程和数字化课程建设、教材出版基金资助等激励手段基本上与公共选修课无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直接导致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随意、课程建设和课堂监管等严重缺乏、教学内容随意更改、教学研究严重缺失、教师和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都不重视。同时,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实行业绩量化制度,这种业绩量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校内管理更简便、科学,但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比比皆是,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过分看重教学的学时数(因为其与收入直接挂钩)却不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种体制使主干专业课被老教师、职称、资历高的教师所掌握,年轻教师为了教学工作量,只能开设公共选修课,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也使选修课质量一般无法与专业课相比。这种体制还传达出这样一个负面信息,即公共选修课地位在学校中的地位是无法与专业课相比拟的、是不太重要的,因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当前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影响力,都鼓励科研,增大科研投入。然而在总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科研的投入就意味着减少教学经费投入,还意味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于科研中去,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的投入。

2.2 教师忽视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都是由各个学院和管理部门的教师兼职的,由于其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量已经接近饱和,很难再拿出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导致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严肃性,课程随意性较强,受教师自身知识面与科学素养影响较深,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公共选修课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使教师也觉得公共选修课不重要,教学流于形式。由于教师评职称、评奖评优等与科研密切相关,受教学影响较小,因此很多教师在精力分配倾向于科研,从而使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下降。

2.3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后,在較为宽松的环境中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及知识结构缺乏了解,自我发展的目标比较模糊,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案往往难以进行优化选择。一些对上课没有兴趣、自我要求松懈的学生,甚至还流传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选而不读的现象,学生的这种选课态度违背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 5-6]。学生对公共选修课存在不理智的心理,缺乏自我负责的能力,往往出现片面追求学分,选择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程,以教师管理宽松、给的分数高作为选课的标准;许多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课程内容和选课要求的情况下仅凭课程名称就随意选课,而不是真正想拓宽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推进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都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很难获得,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则可以弥补专业教学不足。然而,由于当前公共选修课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及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中的作用,改变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必须对公共选修课进行改革,使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从而使学生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在专业知识外的领域上进一步拓展个人能力,更好地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3.1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明确课程定位

积极开展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对公共选修课课程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要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效果评估方式、教学管理方式等开展深入研究。通过研究,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明确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课程定位,并在思想上重视公共选修课,从而引导开课方向;通过研究,可以理顺课程的责、权、利,加快课程建设;通过研究,建立有效地评估机制和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8, 17]。

3.2 教学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选修课

为了消除由于公共选修课不被重视所产生的各種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公共选修课 [15-18]。教学管理部门要针对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的审批程序、教师资格的审查、选修课的考核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18-21]。

3.2.1 制定严格开课审批制度。虽然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由相关学院、专业负责,但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师开课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严格把关,尤其是开课教师资格必须严格审核。开课教师必须在开课的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要求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首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要通过试讲,试讲合格后才能开课,且要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要组织专家对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进行科学论证,应本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展视野,培养个性的开课原则,尽量多地开设有关培养素质的公共选修课[9, 18]。要组织专家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索,在充分体现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时代性、互补性的基础上,选择或编写教材,完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在公共选修课开设时,应坚持文理渗透的开课原则,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整合,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使公共选修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克服过分专业化、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要认真审核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新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能紧跟时代特点,要将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避免将专业性过强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要多开设一些边缘新兴学科。要通过提高工作量、评优倾斜等激励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开设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尤其是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授带头开设公共选修课,促使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走上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第一线,从而确保公共选修课的数量、满足学生选课需求,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3.2.2 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课堂教学监控体系。只有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选修兴趣。高质量的课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要想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纳入日常检查工作中。学校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专家深入公共选修课课堂听课、评课,随时监控公共选修课的授课质量。要与专业课一样,建立校领导、校督导团、院领导、院督导团、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同时,可以采取随机听课、抽查教师的教案或讲稿等方式,加强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监控,从而确保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此外,针对公共选修课在晚上和双休日开课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员等渠道来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

3.2.3 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严格考核材料归档及检查制度。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不能简单地定性为考查,应该既有考试,又有考查;采取考试的课程应该与必修课程一样,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重视公共选修课程。为了杜绝教师通过给高分、易过等方式吸引学生选课,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学校应按照专业必修课的标准规范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材料归档。无论考是考试或考查,采用开卷、闭卷或写论文等方式,所有的考核材料都要必须统一归档,归档后由学校组织专家对考核材料的质量、给分标准等进行检查,以确保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公平、公正。

3.2.4 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地评价体系。近年来,一些高校探索了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比较成功的评价体系涵盖了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对公正、公平。然而,由于公共选修课的特殊性,使得这一评价体系在评价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时存在较大偏差,因而需要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于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3.2.5 加大公共选修课的宣传与学生选课引导,规范选课秩序[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大学生自主、自立能力比较薄弱,选课时仅凭一时兴趣和主观臆测,盲目性很大,应加大公共选修课的宣传。在新生刚进校时,可以通过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公共选修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选课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充分利用校报、互联网、宣传橱窗等校内传播媒介以及印发专门的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公共选修课的日常宣传;在每次选课前,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召开专门的选课解答会,强调选课的注意事项,并现场解答学生对课程的疑问;同时,通过选课指南、课程导读等形式将教师简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应选课程、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选课建议等内容发布到校园网站上或链接到选课系统, 使学生轻松明白地选课,从而引导学生根据专业需要、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利于自己长期发展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课程,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在加强学生选课引导的同时,应规范公共选修课的选修秩序,严格选课管理。要加强网络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建设,合理延长选课时间,并给学生公共选修课网上报名操作流程以详细的指导,及时处理学生错报、漏报等问题,尊重学生选课志愿,科学处理选课数据[11]。推广每学期前两周学生可以自由听课、改选课或退课的做法。针对选而不修、隐性逃课、成绩不好放弃选修、教师管理严格无人选修等现象,学校可以根据公共選修课应修学分,限定学生选修的公共选修课学分数和课程门数。如学生毕业需要公共选修课学分为15学分或15门,就规定学生最多只能选修18个学分或18门的公共选修课,如果学分不够就必须从已选而通过的公共选修课中重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更加重视公共选修课,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可以节约资源,便于教学管理。

3.2.6 积极排除公共选修课的干扰,大力支持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3-5]。

针对公共选修课课堂监管难和周末上课干扰大的特点,学校可以确定周中某个时间为公共选修课上课时段,既可以将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监管,又能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调整时,不允许大范围调整(如调整一周教学计划),小范围调配时要充分考虑公共选修课教学安排;如果时间与公共选修课有冲突,则不允许调整。同时,要制定院系活动提前申报制度,规避院系的活动与公共选修课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的冲突。

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是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可靠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提高工作量、给予经费支持等措施,支持、鼓励承担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编著教材;要鼓励公共选修课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扶持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公共选修课的精品课程和数字化课程[9, 18];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探明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使教师和学生重视公共选修课,并建立建全公共选修课的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巧萍. 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 推动高校教学改革[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14(2): 90-92.

[2] 李创. 高校公共选修课繁荣背后的反思[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 111(3): 19-21.

[3] 刘玉珍.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管理问题与改进措施[J]. 科技信息, 2008(27): 253-254.

[4] 杨征. 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教育, 2005(5): 33-34.

[5] 陈长征. 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问题及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 2010(24): 201-202.

[6] 周夫利. 高校学分制下的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1, 11(11): 101-103.

[7] 李洪亮.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广场, 2007(12): 214-215.

[8] 邱泽国. 高等学校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探究[J]. 黑龙江教育, 2009(12): 60-61.

[9] 于京珍, 王丽, 马春晓.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3): 433-434.

[10] 邓责梦.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Z1): 158-159.

[11] 郭德侠. 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 2009, 118(6): 20-23.

[12] 韩勇鹏. 高校公共选修课自动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9(3): 281-283.

[13] 靳义亭.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思考[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1): 117-119.

[14] 李冬环, 吴水田, 陈平平. 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管理刍议[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 23(2): 317-319.

[15] 谢虹. 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4): 500-501.

[16] 刁晓平, 李少华. 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的思考[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0(2): 104-107.

[17] 李荣, 刘怀锋, 鲁晓燕. 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23): 144-145,104.

[18] 许虹, 甘菊梅. 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与控制对策[J]. 江汉大学学报, 2002, 19(3): 89-90.

[19] 王继芳, 曹荣峰. 关于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初步探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6(8): 44-45.

[20] 郭网红. 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07,25(6): 84-86.

[21] 魏宝刚, 刘理. 从公共选修课考试方式探析高校教学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5): 79-80.

作者:魏祥东 邹慧玲 铁柏清等

第三篇:关于加强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一般工科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对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和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章在构建公选课课程体系、转变师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完善公选课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能真正实现公选课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建设

作者简介:张瑜(1981-),女,重庆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上海200090)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教育为主的工科院校来说,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更是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典型的工科院校,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公选课教学管理制度,将其纳入了教学培养计划,明确规定公共选修课应占本科教学总量的6.5%,并且依靠大学教务管理平台,完全实现了网上选课、课程信息查询等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优化了课程管理。但是在公选课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公选课的开出率相对不足,2006年到2009年连续四年的开出率都在54%左右,很多课程的开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教师开课的随意性还很大。归结起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院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建设重“量”不重“质”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但是从公选课的实际开设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课程结构缺乏科学设计,课程类别设置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为了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搭建起公共选修课平台,一味地鼓励教师多开设公选课程,而且尽可能地开设“新”课程,至于这些课程是否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多大程度地达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等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很少或几乎没有考虑过,因此公选课的课程数量虽然不少,但是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内涵却难以保证。

另一方面是大部分院系对公选课的开设都缺乏系统的调研,对开设什么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课程内容选择等问题也没有详细的规定,教师在提交课程时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对公选课与专业课之间区别的粗浅认识,而且只要教师提出申请,学院一般都会批准,使部分公选课程成了各类学科和专业痕迹很浓的课程“大杂烩”,课程价值难以实现。

2.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选课指导

笔者从对教师、学生的访谈中感受到,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着很大误区。许多工科院校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开设的公选课中约50%为文科类课程(包括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等),而由于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较少接触到这类课程,因而在选课时往往只是看课程名字新鲜、实用就盲目选课,如“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课程,既不考虑自己的专业发展,也不管这些课程是否适合自己,等到听课以后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抱着一种混学分的想法,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很不端正,专门找特别好混的课程去选,特别是对一些欣赏类和艺术类课程总是一拥而上。学生对公选课的这种学习态度使得公选课的出勤率普遍不高,部分学生在选择后时常无故逃课,或者以参加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正当理由”逃课,即便来到课堂上也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这种“盲选、盲学”的状态对学生自身修养特别是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与学校开设公选课的初衷也背道而驰,使很多公选课的开设流于形式。

3.教师对公选课态度冷淡,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考评都越来越严格,连续扩招后各个院系的教学压力已经很大,而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要想开出一门面向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高质量的公选课,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工科学校本身就比较缺乏能开设跨学科、跨专业公选课的优秀教师,加之学校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不够重视,在教师学年综合工作量、评优等方面,并没有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削弱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设公选课成为了某些教师补足自己工作量的一种途径。

4.教学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为了体现高校教师治校的理念,公选课课程审核权和教师选择权基本都下放到了二级院系手中,而他们又只能站在自己的专业范畴看问题,因此在公选课的课程开设和教师的管理上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范,造成了教学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如二级院系申报的课程总是五花八门,而对新开课程本身是否符合学校对于公选课的要求和目标,以及课程是否满足学生需要等问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无法一一审核。同时在公选课的管理体制中缺乏竞争机制,没有对课程本身进行必要的优胜劣汰,对部分选课量不足或者反映不佳的课程缺乏惩罚性的规章制度,对一些已显得陈旧的课程没有及时进行更新。

二、我院对公选课的改革实践

1.科学构建公选课课程体系,统一规划课程规范

(1)加强对公选课的课程设计管理。由于公选课的作用与价值不是站在某一个专业立场就就能够把握的,因此课程设计权不能完全放置于院系,要在学校层面上对公选课的课程设计进行管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局和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考虑,确立公选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目标,根据目标提出课程内容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并从整体教育效果上构建课程体系,引导相应的开课教师从自身专业知识的整体状况和特点考虑,提交符合公选课程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课程,以保证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质量。

(2)课程设置要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必修课是学校制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学科课程,而选修课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而自主选择的课程,因此在课程建设时应事先在学生中间进行调研,例如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再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制定选修课的开设计划。

2.多管齐下引导学生转变对公选课的认识

(1)提供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引导学生科学选课。公选课的最大魅力在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为什么很多学生会忽视公选课呢?主要还是由于对公选课的价值认识不足,因此学校应该在新生进校时就对其选课进行指导,围绕促进专业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完善,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学校应该每学年统一制定一份全校选修课课程指南或者课程导读手册,详细附上课程内容简介、开课教师简介、选修要求以及课程开设目的等资料,让学生在选课前对所选课程有个清晰的认识,不再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来选,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到自己喜爱的课程。

(2)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够照搬必修课的上课方法,局限于简单的黑板讲授方式,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以小组讨论、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或组织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公选课的考核方法上要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强的课可要求学生交相应的作品,理论性强的课可要求学生写论文。另外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如果能将考试成绩与综合测评或者一些奖励措施挂钩,让学生觉得公共选修课成绩是有用的,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选修的积极性。

3.多途径多手段激发教师对公选课的教学热情

(1)推进公选课的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目前多数工科院校在公选课的课程建设方面一直停滞不前,教师也不把公选课当做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重视。实际上就教学本身来说,许多公选课可能比基础课、专业课更难教,更需要教学投入,因此学校应该对公选课与专业课、基础课投入方面一视同仁,积极通过各种课程立项、精品课程、教改项目等方式,从实际上加强教师对公选课的重视。例如对一些开课稳定、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划拨专项经费资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或者选择几门特别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投入,以鼓励教师的教学热情。

(2)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措施,完善奖励机制。学校应该鼓励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开设,既可供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给教师一定压力,从而引入竞争机制,达到优胜劣汰,保证公选课的课程质量。对暂不宜开出的课程,学校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免挫伤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学校还应该制定公选课定期评估制度,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限期整改或者停开,对于各方面评价都较高的任课教师,进行额外的物质奖励。

4.加强公选课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

(1)完善选修课教师的资格审核制度。为了保证公选课的质量,学校应高度重视任课教师的选拔,要求申请开课的教师必须具备该课程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教学经验,开设的课程经学科负责人和学院教学负责人同意后,报送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考评,以决定该教师是否具有开课能力、讲课内容是否与申报内容相符以及所开课程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安排开课教师试讲时最好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听课以考评课程实际开设情况。

(2)加强课程考核管理,改革考试方法。公选课学生随意迟到、旷课、早退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促使学生按时上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将出勤情况与考试成绩挂钩。在考核制度上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虽然仍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批改,但必须有统一的要求规范。如以论文形式考核的字数不能少于3000字;开卷考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型应以应用题和综合分析题为主等等。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如采用“课堂作业制”, 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单元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半小时左右的课堂作业,把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可占到50%以上)。

要真正提高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海芬,戚业国.课程设计管理: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关键[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2]邓责梦.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

[3]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4]刘理,朱则杰.高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考试方法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张 瑜

上一篇:行政复议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