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2024-04-29

通选课公共选修课(通用10篇)

篇1: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关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全校通识选修课网上选

课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1-15 | 所属部门:教务管理办公室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全校通识选修课继续实行网上选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课时段

2014年2月14日上午10:00—3月2日下午17:00。

二、选课流程

⒈登录武汉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网址

http://210.42.121.241/),进入选课页面;

⒉输入学号、密码、验证码。本学期仍然延用上学期密码,如果密码不对或遗忘密码,请到学生所在学院更改密码;

⒊进入选课界面后点击:选课->通识选修课。通识选修课所属领域可以通过“备注”属性查看;

⒋检索课程,点击所选课程最后一列的“选课”按钮,这时选课申请表就会有该课程;如要取消,在选课申请表中点击“删除”按钮,取消该门课程的选课申请。最想选的课程应该放在申请表最前面,系统处理时排在选课申请单前面的课程成功机率要大些;

⒌申请单通识选修课最多可填6门;

⒍选课申请填完后,点击“提交”,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有提示; ⒎在每天凌晨系统会对提交的申请作一次处理,选课成功的通识选修课总学分不超过6,系统处理完后可以在本人课表中查询。

三、注意事项

⒈选课系统不支持个人课表中出现同一时段选中2个以上课头,请同学们慎重考虑,提高选课的一次中选率。学生一定要及时查看本人课表,对于选了课不去上课的,成绩将以零分记载,存入学生档案,学生按所选课程学分收费;没选上的课程无法参加考试并获得成绩; ⒉选课服务器一天24小时开放,因在高峰时期可能上不去的学生可以选择避开高峰期选课。

要求:1.本科生在校期间需要修满通识选修课共12个学分,其中我们院的学生要求人文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其他领域没有要求,且理论上每学期所修的通识选修课不得超过6门

篇2: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选课;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50名参加公共体育选课的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公共体育选修课这一体育类型,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但也呈现出了学生选课价值观念的从众化、功利化、应付化。

0前言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修课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是整个人生体育的桥梁和纽带。它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体形态、结构、机能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独立教育学科。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公共选修课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我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并根据这些价值取向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和选课制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250名(男144人,女106人)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t

本文就公共体育选修课选课情况设计问卷。主要对我校大一、二、三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255份,回收率为98%,有效卷250份,有效回收率96%。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250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2.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调查表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我校学生公共体育选乖现状分析

2.1.1学生选各项目的频数

从调查表1和表2可以得出:我校大学生的公体选课情况与往年相比产生了一些变化。男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征反映在选项中,表现出对竞技性、对抗性、娱乐性兼备项目的倾斜。女生则对塑造形体的项目、韵律感强的项目选择多,这也正迎合了女同学爱美和追求时尚的特点。

2.1.3我校学生选修体育课的依据

从表3中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参加公体选课的依据呈多样化的趋势。

2.1.3.1满足自己爱好、健身健美、娱乐消遣为选课的首要动机

在表3中反映自己爱好、健身健美、娱乐消遣是主要动机,位居前四位。这些充分说明了大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功能,也正是我校开展体育选修课的初衷所在。

2.1.3.2学生严重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从表3中可以看到,在选课依据中排最后一位的是往后的实用性。显示了我校体育教学部门在宣传、引导学生方面的力度不大。指导思想不清,学生不能清晰地确立自己的行为指向,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体育选修课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了解开设体育选修课的目的所在,树立起正确的选课思路。

2.1.3.3选课中呈现应付性和从众现象

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人还是停留在纯粹的修满学分,占总人数的22.2%。选课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体育是一门必修课,有学分,不学不行”、“完全为了应付”的想法在男女生选课时占前三位。由此可见,尽管体育课中的项目是自己喜欢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选课的动机只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2.2公体选课中存在的问题

2.2.1课程内容和形式上安排不够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反映大多数体育项目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即使在过程中安排有理论学习,课时也比较少,安排的理论考试也是应付式的,从而导致多数学生不重视理论课,更严重的是不喜欢上体育理论课。

2.2.2学生人数多,组织开展难度大

进几年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涨,造成大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剧增,体育场馆的人均比例也逐年下降。虽然我校迁至大学城以来相关的体育设施已经逐步地完善。在占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在人数不断增多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同样制约着公共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2.2.3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够合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公体课考核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同一标准的考试,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会使身体素质好的、技术较好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拿高分,而身体素质较差、技术不好的学生拼命练习也达不到合格的要求,并且不同的任课老师打分的标准不同,造成成绩差异较大。

2.2.4我校学生还没有形成体育消费意识

说明:“是”表示在选课时对要经济支出的课程的放弃。“否”表示不受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到42.9%的学生会因为要花钱丽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在课程过程中需购置器材或服装时持“一般”态度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57.1%,这与学生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意识有很大关系。在有限的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前两项是他们认为的理应的消费支出,其次才是进行娱乐休闲的消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选课已不再是盲目服从、被动的行为,而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发展身体为基础,同时兼顾目的性和价值取向。

3.1.2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健康第一”的意识虽然已经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是学生对于未来的健康意识还不够清晰,难以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的真正价值。

3.1.3学生选课时目的不明确。呈现应付和从众现象。大学生从众心理在选修课中深入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和导向没有很好的确定性。

3.1.4体育理论课开展不够,考试标准不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内容,虽然体育教学注重技能的学习,但是必要的理论学习还是应该同步。

3.1.5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我校学生没有形成体育消费意识,在体育费用方面停留在传统上,这与学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形成正比。

3.2建议

3.2.1针对选课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建议学校选课的制度做进一步的改进。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选课本是围绕学生为主体去设置课程内容和形式,在选课制度上应尽量放宽自由度和多样性。

3.2.2相关部门加大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再是满足于学校体育,而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受益终身。

3.2.3在开设体育课程项目时进行大面积的普查,对学生感兴趣、大众化的项目进行完善,尝试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选项课。加大选项课的自由度。

3.2.4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分配技术训练、身体素质练习和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对体育选修课的管理,改革不够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3.2.5学校应对体育器材进一步完善,加大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效率。利用大学城的地理优势开展一些特色项目,丰富课堂内容。

篇3: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一) 调查表调查

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选课情况。调查对象是在校的2007级和2008级的3591名学生作为被调查者参与了此项活动。调查表以一个班为一个填报单位, 调查项目是学院开设的全部公共选修课, 调查结果的回复率是100%。此次调查覆盖面广, 调查人员责任心强、工作扎实, 被调查的学生积极配合, 调查结果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 问卷调查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的需求、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并希望能够解决公共选修课程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公共选修课的教材、课程设置及选修课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索。本次问卷共提出19个问题, 对2008级在校学生采用了抽样调查方式, 样本率是20%, 分布于学院9个系的2691名学生中间, 发放调查问卷540份, 收回问卷520份, 回收率为96.3%。此次问卷调查样本分布均匀, 代表性强, 调查结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和情况分析

(一) 最受学生欢迎的7门选修课程 (及学生热选的课程)

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 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依次如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及学生在课程学习及知识应用中的体验, 下学期社交礼仪、实用口才训练、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欣赏等课程可以适当增开班次, 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

(二) 学生选课集中在入校后的第2-3学期, 且有7.36%的学生选修课程超过规定的最低科目数

选修课管理规定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共修3科公共选修课。2008级学生在入校后的第3学期有90.67%的学生就达到了规定的最低要求, 有7.36%的学生选修课程超过规定的最低科目数, 有的修了4科或5科, 更有的学生修了6科。在这7.36%中, 农林工程系占50%, 护理系占25%, 财经系占25%。2007级学生在校期间按要求完成选修课程的占92.17%, 超过最低要求的占7.83%, 超规定选课的主要集中在农林工程系, 占69.2%;文法系, 占37.25%。

本项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学生选课学期的分布特点。这对学生选课规模的控制、开课班次的测算, 实行有计划开班提供了一个数据依据。为使开课班次能有效测算, 希望选修课管理规定中公共选修课的课程门数有一个确切的值。

(三) 公共选修课成绩获得渠道及获取时间

本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获取成绩的渠道和时间, 方便学生及时掌握选修课程的成绩, 明确下一步的选课方向, 减少选课盲目性, 同时缓解或减轻由于盲目选课带来的网络拥堵及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在520份该问题答案中, 学生通过所在系获得成绩的, 占39.7%, 从教师处得知成绩的占10.6%, 从学院网站得知成绩的只占14.6%, 而通过其它方式获取成绩信息的占到了35.1%。这表明, 学生获取成绩并不及时, 获取成绩的渠道并不畅通。

(四) 希望学院增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本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希望学院增开哪些选修课程, 为今后增设新的选修课程提供依据, 为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偿试性探索。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普遍有以下愿望 (见下表) :

篇4: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摘要: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晶,通过中医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中医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综合性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现状,探讨将中医文化作为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公共选修课的可行性,以期为中医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文化;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

一、中医文化的内涵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累,其包括中医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医文化的思维方式以及中医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我国的中医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以中医阴阳学说、五行相克等理论为中医文化的哲学基础,从而衍生出中医所具有的独特的疾病观和治疗观,并创造出来了独特的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其中中医阴阳学说和五行相克原理与现代的哲学思想相近,是我国哲学思想的精华,通过将人体和外部环境进行辩证分析,用五行相克将人体的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对治疗进行辩证的分析,从而构成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体系。此外,中医文化还包含了“仁爱”“仁”等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其要求严谨,对于医生职业道德、价值观念都有严格的要求,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

二、综合性大学公共选修课设置现状

公共选修课是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设置的由学生自行选择的课程。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在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过程中,课程内容过于单一,课程缺乏相应的体系,课程内容并没有从非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够使学生对课程有深入的理解,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未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中医文化作为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的可行性

1.运用中医“仁术”思想,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医乃仁术”是我国中医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伦理特征和道德追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突出了我国中医学的伦理价值,强调良医应该具有仁爱之心和高尚的道德,这也是我国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对医者的要求。将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中医文化的一本分,对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职业道德,并促使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技能,以满足岗位的需求,促使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2.汲取中医文化的和谐思想,构建新型人际关系

中医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通过选修课程对中医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挖掘,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新型的人际观念,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增进学生之间的信任,构建和谐、团结的团队,形成宽厚友爱的人际氛围,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谐,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并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借助中医文化独特思维方式,树立大学生稳固的专业思想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从小就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与中医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医文化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教育有所不同,通过中医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加深对社会和学习的认识。同时中医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增强学习的信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中医文化教育通过思维的转变,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身,培养大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转变,构建和谐的校园,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综合性大学应该加快对非医学专业设置中医文化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戚肖肖,夏国园,潘传德.综合性大学开设医学通识课程公共选修课反馈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57—59.

篇5: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2009年6月修订)

为配合我校学分制改革的需要,根据《上海杉达学院学分制管理试行办法》和《上海杉达学院学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上海杉达学院本科生公共选修课选课指南》(以下称《指南》)。

第一条:本《指南》所指的公共选修课是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除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各类实践环节)和限定选修课以外的课程,学生毕业前应按要求修读并取得学分。公共选修课包括跨学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第二条:课程性质和学分。教务处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都设定了课程性质,即跨学科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可能会因所属学科专业的原因使一些专业的学生禁选。学生修读的课程学分根据课程性质计入相应的选修课总学分。按照2008版《教学一览》规定,跨学科选修课为8学分,任意选修课为8学分,共计16学分。各专业对学生选课学分的规定可能因为专业特点有所调整。学生应遵照专业要求修读相应学分的公共选修课。

第三条:修读时间。原则上,学生须在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完成公共选修课的修读任务,并取得相应课程学分;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可以申请延长学籍,并在相应时间内取得学分。在专业指定的学习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根据每学期必修课的开课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有计划地选修。

第四条:修读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专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修读公共选修课。体育类公共选修课每个学生最多只能修读一门。原则上,学生每学期修读的课程学分总数最高不得多于32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一、二年级学生不得少于20学分)。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公共选修课不得超过2门。

第五条:重新学习或换修。学生修读公共选修课,可以参加正常考试和补考,补考不及格者,可以申请缴费重新学习该门课程或者换修另外一门课程。换修和重新学习缴费标准相同。

第六条:选课办法。教务处每学期安排一次公共选修课,安排在1至9周和10至18周,每门课2学分36学时,4学时/周。学生可以根据教务处的安排登陆到202.121.168.25“上海杉达学院正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选课。选课分为正选和补选。第一阶段的正选,学生可以选修任何一门课程(列为禁选的课程除外),此时学生可以退选或改选。第二阶段的补选,未参加正选或正选未成功的学生可以补选,已完成正选但因选修课程人数太少不能开班的学生可以补选,其他学生不能补选。所有课程均不能重选。

第七条:开班人数。原则上,公共选修课开班选课人数不能少于20人。

第八条:考勤与考核。公共选修课实行严格考勤。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出勤等情况进行登记。学生缺勤1/3学时以上,不能参加课程考核,只能重新学习或换修。选修课考核方式原则上为考查。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应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兴趣和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

第九条: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2007级(含)以后的本科学生。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上海杉达学院教务处

篇6: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关于2011-2012学第二学期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选课的通知 各班级:

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本学期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报名工作已经开始,现将具体选课、开设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课时间:2012年3月16日—21日。选课结束后,教务处将对选课学生人数进行统计,选课人数超过35人的课程将进行开班。选课人数不足35人的课程不开班,选择选课人数不足35人的课程的学生将通过二选来确定自己的选修课程,二选时间另行通知。

二、选课方式:学生个人登录学院网站进行网上选课。

步骤:登录学院网站------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名------密码------选择“学生”--------登录--------网上选课-----全校性选修课--------点击选中课程前的方框,将出现√-------提交

三、选课对象:本次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对象为我校09级、10级统招生,每人限选1门课程。08级毕业生,如果公共选修课选够2门课且成绩合格,可以不再选课。

四、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进行选课,过期不能继续选课。

2、公共选修课原则上晚自习开课,教务处将在选课结束后公布选修结果。

3、请各班组织学生认真选课,选课结束后,不得随意进行变动。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教务处

篇7:通选课推荐

犹记得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向往文学的小青年的时候,喜欢顾城、海子、舒婷这一类新派诗人。一半是因为觉得他们的诗新鲜,另一半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附庸风雅遮盖了自己对于诗的内容的懵懂。但是,在每一个文青和伪文青的心中,谁没有做过自己的文学梦呢?因此,即便懵懂,还是喜欢文字在口中炸开的快感,和内心不知所以然的共鸣。

大学之后,对于文青这一身份的痴迷,使我在看到通选课一栏中赫然出现的“诗歌写作”这一课程之后便马上义无反顾的选了。现在想来,实在没错。

第一次课的时候,发现小小的一个教室边边角角都已经挤满了很多人,站都站不下。后来没办法,临时找了另一个大一点的教室,老师才正式开始介绍。老师本人是诗人臧棣(本名臧力)。老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每一次上课都要迟到5分钟以上,而且基本每次都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因此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不能早几分钟出门呢。但是,也许这才是诗人随性的特点吧。

老师个子挺高的,年轻时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一定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即便现在已经是一位大叔,气质中依然有一种青春常驻,自然潇洒的感觉。臧力老师非常随和,但是与其说是随和,其实差不多是一种北大人身上常见的自由主义的影子。对别人不加约束,尊重别人的“自然权利”,不轻易对别人定义或者批评,对一切价值判断都持有谨慎的态度。因此学生在他的课上也可以说非常随意,特别是在课上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的间隙,更是体现了北大课堂上常有的氛围特色。学生轻狂或者刻意滑稽,而老师微笑的随意视之,依然进行着课堂的进程。因此这个讨论时间可以说是非常让人觉得好笑的时刻(特别是你有特别喜欢搞怪的同班同学的时候)。

说到学术时间,臧老师毫不含糊。实际上,虽然他很随和,但是一位感觉敏锐、语言犀利的诗人。这个本质任何人都无法质疑。臧老师本人比较喜欢风格硬朗,能够体现生命意识的西方现代诗人的作品。上课的时候,他给我们发自己印的诗歌材料,自由的安排讲课进度(就是平均一节课讲一首,第一首讲3/4的时间,另一首大概讲15分钟--)。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臧老师解读诗歌的内容,其

中穿插与同学的交流。当然,对于晦涩难懂,天马行空的现代诗名作,学生的解读往往都是让老师觉得拙计的,但是老师耐心地为我们从每一个词语和每一种语境中抽丝剥茧出我们可以理解的意义,逐渐拼接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和思路过程的诗歌个体。

当我们在看一首现代诗的时候,乍看起来除了满眼的字基本什么都看不出来,脑袋里充满了模糊的概念,但是自己却无法理清,无法描述,无法表达。但是老师在这个时候,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你觉得自己心里的话被说出来,突然被戳中。就这样一瞬间的感觉,恍然大悟的感觉让人觉得这门课选的已经是值得了。顺着老师的思路逐渐走下去,顺着简单的无从追寻的意向,突然便可走入一片广大的心灵世界。保罗策兰的诗歌尤其让人觉得神奇,在他的诗歌世界中,仿佛看到空灵的生命本身。

对于诗歌便觉得有点入门一点的意思。如果说其他的老师的课会通过知识的罗列增加你硬性的了解,那么臧力老师诗歌写作这门课程会首先牵着你的手,把你领入诗歌的美好世界饱览风光,然后让你不由自主的想一探究竟。不过说实话,如果真的希望有一天仅凭自己的能力就进入这个世界,那么,里这个世界的本质也许就不远了。如果我们连纷繁复杂的微妙感受也可以毫无遗漏的把握,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了解呢;如果我们连别人的内心都可以走进,那么还有什么算是障碍呢。

诗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关于生命的奇特的生命体验。

老师对我们说,如果把诗歌比作一种语言,那么,古代诗歌是一种统一的语言,人们采用有着相同表意的词汇进行写作,意向的表达相对固定,含义的表达相对约束,人们一旦接受了那种表意模式,便很容易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而现代诗歌的表意模式已经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内心的语言进行创作,因此是独创的,没有套路可循的,而且随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而难以掌握。读者已经无法用既成的思路,或者自己的思路来揣摩作者的意图,只能顺从作者的内心,追寻作者的线索,从而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内容。现代诗难以理解,因此被很多人敬而远之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但是,这条道路更难走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之获得的乐趣却随之变得更多了。因为现代诗打破了套路和模式,获得了更广阔的表意空间和表达方式,短小的诗句中潜藏着更多的全新的能量,这是注重意

境和画面描绘的古代传统诗歌所不能比拟的。这里有最深入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得到表达,最深处的感受获得表白。这种力量,便是诗歌这种语言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上述便是上过一学期诗歌写作课之后获得的感受。“诗歌写作”没有论文和期末考试,没有点名或者签到,唯一的任务是,每周写一首诗歌上课时候准时交上,成绩的评定大约与作业的质量有较大关系。但是,老师作为专注于授课的随性之人,是不会在成绩上跟同学多做为难的。当然,这看似优厚的条件对于喜欢逃课的北大学子来说,却也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为难之处的。

篇8:通选课公共选修课

一、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又称校级选修课 (以下简称公选课) , 以其自由度、适应性, 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公选课作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知识性、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 其开设宗旨本身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 学习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浙中某高校公选课的学生选课情况为例进行分析。目前, 该校公选课设置主要有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经济与社会类、科学与技术类、健康与生活类以及文科综合实验实训课程等六大模块共141门课程。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公选课开课选课的情况来看, 计划开课116门, 选课成功的课程有97门, 占开课总量的83.7%左右;其中, 文科类开课数量居多, 理工类开课偏少, 选课总体是文科类课程普遍受学生欢迎, 如文学与艺术类, 还有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课件制作拓展、证券投资实训等, 而理工科类课程很多时候则是学生的第二选择。

学校开设上述公选课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使其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自我发展的自由, 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达到上述价值目标和教学计划, 学生应在各模块中均衡选课。然而, 在当前高校选修课的选课过程中, 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了选修课的选课质量, 妨碍了公选课作为学校通识教育的平台的作用。

这些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 许多学生缺乏对所选课程性质的了解。他们往往片面追求学分, 在没有了解清楚课程内容和选课要求的情况下仅凭课程名称就随意选课, 且主要是选择那些相对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 (2) 有些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实际上是在选老师, 而不是选课程。他们主要是以哪些老师管理宽松, 哪些老师给的分数高作为选课的标准; (3) 一些学生缺乏自我负责的能力, 对上课不感兴趣, 部分自我要求松懈的学生, 甚至还流传着“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选而不读的严重现象。学生对公选课存在的这些不理智的选课心理和选课态度违背了学校开设公选课的初衷, 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教学管理部门来说, 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去分析并思考一些恰当的解决对策。那么, 影响学生进行理性选修公共课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影响学生选课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选课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个人方面、学校制度方面和授课老师方面的三个因素是影响学生选课的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接下来的分析也将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 学生个人因素。

就学生个人方面而言, 盲目性和功利性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使选课行为趋于非理性。首先是盲目性, 选修课和学分之间的捆绑关系导致了学生选修目的不再单纯。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 很多学生对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意义弄不清楚, 认为公选课就是为了能顺利毕业而拿学分, 采取避难就易的态度, 哪门课程学分好就选哪门, 选课非常盲目。有的学生仅凭课程名称选课, 修读后才发觉不是自己所期望的, 不得不中途退选或干脆不去听课。那些容易通过的课程学生一哄而上, 使真正想学该门课程的学生因选课人数的限制而无法选上, 而较难通过的课程又由于选课人数偏少而无法开设。通过2010~2011年第二学期校内公选课的选择结果来看, 大多数学生对难度不大、考核容易通过的文学与艺术类、健康与生活类这两大模块的课程“情有独钟”。其次是功利性。大学生热衷于选择只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 比如对于考研、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毕业找工作及出国等有所帮助的课程, 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而对于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一般很少选修;一些学生还把成绩高低作为选课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选课过程中往往修读一些相对容易、给分高的课程, 如中国书法技法及实践、俄罗斯文化基础、中国美术作品与欣赏等。

(二) 学校制度因素。

从学校教务制度层面上看, 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着学生选课。其一是学分比重的变化。教学计划对公共选修课学分的要求有一致性, 通常要求保证一定的学时, 学生必须修够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当前, 学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对公选课的学分比重进行重新设置, 每门选修课由之前的2个学分转为1个学分 (个别科目只有0.5个学分) 。这就造成一部分大二、大三的学生由于之前选修的学分太少, 现在为了凑足学分, 只能是选上什么就上什么了。其二是选修课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造成了难以满足不同学生选课需要的局面。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限选课几乎全部占用了主要排课时间, 而选修课大多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 这就有可能与一些必修课程上课时间冲突。这样一来, 学生不得不“忍痛割爱”, 放弃与自己课程表有冲突的选修课;一部分学生则表示白天要学习必修课, 晚上再选修公选课的话就没有自修的时间了, 所以他们一般也不会考虑再去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三) 授课老师因素。

授课老师本身的因素是能否吸引学生选择该门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通常学生在选课之前, 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授课老师, 如询问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们, 或在网上搜索该老师的基本资料, 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老师上课是否幽默、学识是否渊博、要求是否严格, 或者平时布置作业量多寡等, 其中多次被提及的一个因素是该老师给的成绩是否够高, 是否每次都要点名等。因此, 一个平时和学生交往比较多、对学生好、要求比较宽松的老师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选课的人数也较多。当然, 也有一些授课老师要求比较严格, 但选课的学生也很多, 这主要是由于该老师具有较高的魅力, 讲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提高公共选修课选课质量的对策分析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 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浙中某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发现, 该校选修课课程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所开设的选修课门类也较齐全, 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学科。但正如前面所指出的, 公选课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那么即使开再多的选修课也只是一种摆设, 不能真正起到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作用。对此,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分析。

(一) 不断创新改革, 依据科学规范设置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对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时, 必须对公共选修课程进行严格的考察, 每一门课程都应有完整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和授课计划、有教材或参考书目, 在此基础上,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选课制度和公选修课的监督体系和考核制度。

(二) 加强对学生选课指导, 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学校对学生选课具体指导较少, 学生对选修课的内容也缺乏了解, 面对一大堆名词新鲜的课程, 很难真正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选择。尤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 因为经验少、阅历浅、自主能力弱, 选课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针对这个问题, 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老师首先要向学生提供内容较为详细的课程和任课教师介绍, 以便学生对预选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有较全面的了解, 学生也可以因人而异的选到自己喜欢和需要学习的课程。通过选课介绍和指导, 老师更多地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在选定公选课后, 学会珍惜教育资源, 认真学习。

(三) 鼓励和引导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 围绕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培养开设通识课程。学校在进一步扩大通识教育课程门数的基础上, 推进通识教育课程的精品化建设, 打造一批体现学校优势特色的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同时, 学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与改造, 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并且积极动员教授、名师开课, 提高公选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丰富学生选课的对象。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通识教育的基本平台, 也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状况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浙中某高校的调查为例, 指出了这些问题, 并从学生个人、学校制度和授课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波, 徐冬平.影响公共选修课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8, 4

[2]陈荣.透析选修课:教育自由的过度与缺失[J].教学与管理, 2010, 2

[3]冉红庆.重庆市独立院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篇9:郑州大学通选课的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26-01

郑州大学通过建设公共基础平台,吸纳文化素质课课源,开放百余门校任选课,在推动通识教育的路上艰难的前进着。

目前,郑州大学校本部本科及研究生6.5万人左右,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本科专业107个。尚不具备像复旦大学建立“复旦学院”(本科生院)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轴,以住宿书院制和导师制为辅翼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的能力。郑州大学通选课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9-2003年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为第一阶段;2003-2009年:启动通选课建设为第二阶段;2009年以来出台新政策,推动通选课建设走向精致化为第三阶段。

一、校任选课现状及问题

1、课程数量奇缺,时间安排不当

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课程为例。累计开放104门课(包括南校区两门课),其中41门课是重复开放(课程编号一样),如体育交谊舞一门课开了8次。这样,一学期共开放63门不同课程编号的课程供选择。每节课限制学生人数有多有少,其中规定30人/课有28门,约占总课数的26.9%。200人/课有20门,约占总课数的19.2%。350人/课有26门,约占总课数的25%。104门课总计限制学生人数为17640人。

从本科生人数来看:2012级(大二)共12880人,2013级(大一)共12930人。各院系对学生所需修学分数不尽相同,以规定修六个学分为多。每门课上一学期32个学时为两个学分,意味着至少连修三个学期才能达到要求。郑州大学选课程序为分阶段选课,高年级先开始选,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相应的选课时间。这就意味着每次选课都有不少低年级同学选不上课。怪不得每次选课美其名曰“抢课”。并且,逢抢教务系统必瘫痪。每次系统开放时间为0:00,整个校园里灯火通明,各个怒目圆睁堪比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能抢到课已属万幸,抢到自己心仪的课实属妄想。

另外,上课时间安排也不尽如人意。上课时间可选周一至周四的9,10节、周六1~8节。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104门课为例,周一晚共18门课,约占总数17%;周二晚16门课,约占总数16%;周三晚18门课约占总数17%;总周四晚28门课约占总数27%;周六上午24门课,约占总数23%。特别是周六的课程很难保证到老师到课率和学生出勤率。

2、缺乏全局统一规划,教学质量层次不齐

郑州大学尚未出台通选课的指导思想,尚未明确强求每位学生所需修学分数。只是暂将课程类别分为五类,分别为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公共卫生与生理卫生和其它类。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104门课为例:文学艺术25门,约占24.1%;人文社科23门,约占22.1%;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12门,约占11.5%,公共卫生与心理卫生20门,约占19.2%。其他类主要为体育类,如荷球、羽毛球、网球等共24门,约占23.1%。自然科学所占比重过低,体育类课程均为校体育课选修课,在校任选课再次重复开课,大有凑课时数赚学时费的嫌疑。

2009年,郑州大学出台新政策推动通选走向精致化。申报要求中有一条:按课程组(教学团队)形式申报课程,一门课程至少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教师讲授,并明确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须为副高及以上职称,鼓励老师跨院系联合申报课程,欢迎知名教授和教学名师申报课程。以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104门课为例:任课老师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副教授、教授、高级工程师)人数为61人,约占总人数的58.65%。其余皆为讲师、助教等。这与通知要求严重不符。其审核结果令人吃惊,审核过程难免令人猜疑。

3、组织宣传乏力,思想藩篱丛生

郑州大学通选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宣传到位,各院系没有组织选课培训。大家在选课之前一无所知,学姐学长会介绍一些“三无”通选课,即无点名、无考试、无挂科。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只能从选课系统上授课老师提供的简短说明得知。据笔者观察,选课系统上的说明陈旧几乎无更新。

笔者在大学度过近六个学期中,大概选修了10门课,这其中科目大都属于热门课,是通过查看选课系统上的时间教室安排,自行前往蹭课。在笔者个案调查中多次询问一个问题:咱学校开设100多门通选课,涉及六大领域,总有对你胃口的,为什么因为没有选上心仪的课,而不去蹭课自修呢?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没有这意识,感觉自己没选上就不愿去上课,即使通过考试也没有学分,上了也白上。这反映同学们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功利化选课现象普遍存在。

4、监管不严,激励机制不健全

监管不严,一方面是审核申报课程时,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导致不少不合格通选课投放进来。另一方面是通选课一学期下来,教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的如何,教师通过什么方式考核学生,成绩是依据什么得出来的等,处于自由化状态。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代课现象普遍,监管形同虚设。

郑州大学曾于2010年和2012年组织举办过通选课讲课大赛,在奖励办法上有一条: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获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奖励者,晋升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举办比赛的频率和激励机制不够吸引人。

二、改进对策与措施

1、完善审核流程,确保课程质量

应落实已制定的审核制度;加强质量监控工作。分三块进行:首先,聘请督导和专家不定期进行听课并对其做出评价,并将听课情况与开课教师进行反馈,给开课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对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可包括上课内容、上课进度、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来。最后,发挥网上评教的作用。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是否满意、对上课过程是否认可等评教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能从学生的视角给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提高通选课质量的一个有效举措。

2、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生一入学就把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手册发给他们并进行入学教育,详细解绍开设通选课的目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选课流程等。引导学生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出发选好通选课。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自行进行通识教育,淡化学分观念,树立学习不是为了赚学分的思想。把提高自综合素质当做自己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完善鼓励机制,落实优胜劣汰

建议增加评奖次数,增加奖励力度,与评职称严密挂钩。要求每个院系至少申报一定数量的课程,要求副高级晋升职称时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通选课。

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如果一门课连续两个学期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可以停开。淘汰那些内容陈旧、教学质量差的课程。

4、加强管理, 严格考试制度,

通选课也要严格执行有关课程的考核规定, 要实行全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原则上不及格人数要占到一定比例。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通选课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不能使它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盲区, 不能学校不管, 院系也不管。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写到: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于通而不在于专。愿郑州大学在通识教育的路上的边走边思考,发挥好通选课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素养,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8)

[2] 马燕.高校通识选修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科教文化.

[3] 张翼星.北京大学通选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现代大学教育.2011.

[4]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篇10:广外校内通选课建议6

任课老师:朱海龙

课程类别:人文社科类通选课

上课情况:说实话,选这个课纯属意外,因为我大一上学期选课的时候RP极低,选了3门被踢了两门,后来补选的时候正好这个课有剩余的位置,我就赶快选了,因为一开始也是我做小饼时候的部长肖衡大人建议我们选的。而说到这个课本身呢,那么先说说考勤吧。由于我当时上这个课的时候课程容量是200人的,老师可能因为点名起来工作量比较大,一般是叫我们在每节课下课的时候交一张小纸条,上面写好自己的姓名学号这些就当作是每节课的考勤了,所以呢,我也逃过几次,叫认识的人帮忙交一下,然后也有帮别人交过(比如晓韵韵、若霖、晓诗姐姐啦,大家都互相帮助过的,哈哈)。其次是内容,我觉得这个课是很有意思的,是可以让大家学到一些社交礼仪的知识,并且老师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四分之一中俄混血,讲课很幽默,我记得有几次上完课之后同学们都会自动为老师鼓掌。期末考试的时候,当时是考了几个案例分析,不过我忘记了十几个,总之是在几个当中自选几个做案例分析。老师会把每节课的课件放到邮箱给大家下载,所以有可以参考的资料。考试成绩呢,我觉得得高分是蛮容易的,我就拿到了90分哦。

推荐指数:五星(内容十分实用,而且老师很有魅力)

课程名称:科学技术史

任课老师:饶欣

课程类别:自然科学类通选课

上课情况:关于为什么选这个课,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貌似也是受到了肖衡大人的指引。关于这个课的内容,我觉得是相当的无聊,大概就是讲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一系列错误的谬论追溯起„„所以呢,我肯定是大量的逃课,开学初去过几次,然后学期中就大量的逃课,最后学期末又再去听老师讲考试的事情。关于考勤方面,这个老师是采用签到的方式,就是在不知不觉的某一次课上她会发一张名单,然后你在上面签上你的大名,一学期好像有两次还是三次,不过不要紧张,因为漏掉了一次签名可以在今后签名的时候补上去。然后是关于考试方面,学期中的时候这个老师会布置我们写一篇论文,题目呢,大概就是“人与科技”之类的,其实我当时只写了800字不到,但是我保证是我自己原创的,然后她会规定一个时间交给她。至于期末考试呢,就是做试卷啦,不过是开卷考试,老师也会把每节课的PPT放到公共邮箱,到时候考试打印出来带过去就行。不过,PPT上面的内容很简单,我当时考试的时候是和坐在同一排的同学分工合作的,大家互相抄,一起找答案,有时候还需要用到手机上网找答案,不过时间都来得及,很快就会完成,老师给分也算比较高,90分以上很容易就拿到了。

推荐指数:三星(可以作为拓宽知识面用)

课程名称:Excel应用技巧

任课老师:王非

课程类别:计算机类通选课

上课情况:话说这个课也是在被踢的情况下补选的,不过课程还不错。这个老师是完完全全不考勤的!不过我还是一直有坚持去,因为计算机类的课程有个特点就是,如果你中途有几节课没去可能就会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不过,我个人是觉得Excel这个课是蛮简单的。其实就是用Excel解决一些数学应用题,所谓的线性规划嘛,不过其中的建立数学模型当然是会比较让人头痛的,不过我觉得OK。考试方面,老师在考试前会说明考题范围,然后每节课老师都会把题目的模板发给大家,你只要把老师给的题目自己全部做一遍,然后考试的时候带过去。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内容是根据题目设未知数,然后把所有的方程列出来(就跟高中数学里面的线性规划方程组一样,会列就行,不要求要自己解出答案),答案嘛,把你做好的模板上的答案抄上试卷去就可以了,然后呢,90多分就轻轻松松到手啦。不过我有一点很郁闷,就是我做完卷子之后给一个师姐抄,结果她95分,我90分。推荐指数:四星(比较实用)

课程名称:钢琴艺术

任课老师:何涛

课程类别:艺术类通选课

上课情况:首先想说的是,我对这个老师很无语。因为他经常放我们鸽子,当我每周一开完部长会议冲到艺术楼5楼的时候,常常出现的场面就是,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因老师有事,本周不上课”!考勤的话也是,让人难以捉摸,最开始说是每节课都点名,其实呢,每节课都没点名(除了第一节课),然后中途有一次人去得太少了(60人的课,估计只去了20人多一点点),点了一次,就再也没点过了。晓诗姐姐对其的评价就是,这个老师十分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上课的内容呢,大概就是介绍一些著名的钢琴家了,然后听一些他们的作品,途中会放一些有关钢琴家的电影,或者放一些音乐会的录像。至于期末考试嘛,就是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听一个音乐会,然后下课后自己给自己打个分交给老师,就完了。不过听说有的时候这个老师又会出试卷,听音乐写曲名跟作曲家,所以嘛,这个老师难以捉摸。

推荐指数:三星(艺术类课程是必选一门的,不过除了这门课还有其他的可以选,所以也不是很强烈的要推荐)

课程名称:中国语言文字

任课老师:王媛媛

课程类别:中国语言文学类通选课

上课情况:这节课的郁闷之处就是,是在白天上,而且我选的是周期5早上第1、2节,所以难得周五本可以多睡一会的,还是要很早起床去上课,而且是节通选。课程内容就是一些汉字的语音、语调,也会涉及一些方言与文化。考勤方面呢,从形式上来看,这个老师是不会特意点名的,不过呢,她会在上课的时候不停点人起来回答问题和朗读词语或者句子,像我就被点到过3次,不过还好3次我都在场。另外就是,这门课会有两次作业,形式就是写两篇论文,一篇大概是关于“汉语言学习情况”,一篇是叫你谈论一下你自己所说的方言。期末考试呢,老师会提前出题目,总之形式还是论文,写一个不少于2000字的,题目还是关于对中国语言文字这门课的心得吧,然后在最后一周上课的时候拿过去交给老师,而且要亲自交,她还要检查你的一卡通,看是不是和本人对得上号。

推荐指数:四星(没得说,学校规定必选一门中国语言文字类的通选课,其它两门的话考试比较麻烦,这个只交论文,所以推荐一下)

课程名称:Access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任课老师:王玉山

课程类别:计算机类通选课

上课情况:又是一个完全不考勤的老师,就算是去的人很少也不考勤,而且人少了他就不上课了,叫你自己练习。课程内容呢,顾名思义,就是教一些Access的应用技巧,这个你们打一下学期上完计算机基础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说到考试,没有专门的期末考试,不过一共有六次课堂小测试,是相当相当简单,老师会先讲步骤,然后就交给你练习,你

觉得练习得OK了就可以申请测试,如果你中途因为逃课漏掉几次测试的话也不要紧,最后一节课老师会拿给你补考,不过不会影响你的期末总评。另外,这个老师平时是不会布置一点作业的。

推荐指数:五星(这门课是修完计算机基础之后不需要选的,所以呢,基于这个老师这么轻松,就强烈推荐一下)

以上只是结合我两学期来上的6门通选课做的一些参考,其实,还有很多很好的通选课可供大家选的,例如:成功学、管理沟通与技巧、孙子兵法、道德经解读、现代交际礼仪、等等。通选课是给大家随便选的,所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上!

所以,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师兄师姐的!

P.S:中国民俗、爱情心理学、婚恋心法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汽车概论、文科物理学,慎选!

上一篇:电智暑期实习日志下一篇:七年级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