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1

【摘要】地方高校增设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宗旨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个人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增强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美育教育的实用途径。针对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进行改革,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并未制定出一套相对规范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因此,本文以手鼓演奏课程为例,针对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究,以供参考之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上更趋理性地以建设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院校为目标,学分制教学改革在地方高校被普遍采用,学分制对学生而言可以在课程选择上拥有更灵活的选择权,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师而言,能形成一个相互竞争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分制的基础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管理、考核比较规范,而作为选修课,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兴趣的培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一些地方高校在发展思路上把“应用型”片面地理解为“实用型”办学,致使学校的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使得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没有实现规范化的管理,选修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选修课在学校中被边缘化,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对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课堂教学管理无序化

第一,选修课监督无序化。选修课的开设主要以教师的自主申报为主,但由于其教学计划并未列入教师所在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之中,学校也缺少统一的教学督察制度,选修课的时间安排上也多在晚上或双休日,使选修课的教学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第二,选修课质量评估无序化。对必修课一般都建立有规范的听课制度及学生评价制度,通过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估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实现“教”“学”相长,而对于选修课基本上没有纳入必修课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使教学质量没有保证。第三,学生出勤考核无序化。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公选课处在有“课”无“班”的尴尬境地,增加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教学自由化

由于选修课没有制度保障,选修课教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对学校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材资助、优秀课程申报等这些展示教师成绩的机会与选修课教师常常无缘,使得选修课教师有一种挫败感,造成选修课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打击了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使选修课资源不足。教师把开设选修课只是看作一种“副业”来经营,而且随意性较大:一是在主观认识上重视不够,把开设选修课仅仅看作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色;二是在教学态度上不端正,没有清晰的教学计划,备课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备课;三是讲课不认真,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创新;四是对学生考核随意,要求低。

3.学生上课散漫化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的学生选课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在选修课程时缺少正确的引导,同时学校网上选课系统提供的有关供选课程的信息较少,致使学生选课盲目,多数学生选课时只是凭个人兴趣或者凭感性来选课,甚至从课程名称猜测课程内容、性质,很多学生选课后发现与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或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满意时,就会使其上课的兴趣锐减,以致出现逃课、混学分现象。因为在思想认识上把选修课看作可有可无,或是应付凑学分的需要,导致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学起来轻松、考试易过的课程,使要求严格、难度大的优质选修课资源乏人问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敷衍的恶性循环。

二、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公选课教学目标与学校发展定位相脱节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以学分制建设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转型上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从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并没有体现出公选课应有的地位,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和必修课、轻公选课的偏见仍然存在,公选课在学时数、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凸显了其作为副科的地位;二是在教学管理上,公选课的教学、考核等方面缺少专业课那种规范化的管理;三是在课程建设上,公选课也没有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投入,甚至担任公选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也处于劣势。真正把选修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当中,与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的差距。

2.公选课教学的课程建设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

选修课是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双向选择上的平等性,促进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综合人才的培养。但从地方高校选修课的开设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选修课资源匮乏且学科、专业分布不均;二是选修课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导。基于此,选修课没有专业课那样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也受任课教师的自主性较大,加上学校缺少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任课教师也难以把精力投入到选修课上,选修课成了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的需要,对学生而言,选修课只是起到凑学分的角色。选修课在学科建设定位上的不明,注定了其在教学中的尴尬地位。

3.公选课教学的教学评价与促进创新机制相脱节

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则会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正效应不断强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负效应不断加强,限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就是制度的两面性在实践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或称之为“制度陷阱”。当前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评价机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不重视,教学评比、职称晋升等依据教师在专业课而非选修课的成绩,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开设的公选课的课程不重视,公选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被纳入高校课程建设、考核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三是对教学质量管理不重视,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致使公选课的课堂教学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公选课的考核也是有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考核方式简单化、形式化。

三、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1.促进选修课教学思想的转变

公选课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侧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教学思想上从单纯重视知识教育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首先应来自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有着力提高选修课教师的地位,解除选修课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把精力投放在选修课的教学上,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使选修课不再被看成“副科”,而应纳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又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真正起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

2.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

国外高校中选修课已成为“广博的教育”的一部分,在课程建设上选修课与专业课处在同等的地位上,如美国大学公选课在其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占50%。我国高校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选修课教学开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观点逐渐受到重视。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无论在资源的数量、质量上,还是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方面还远未达到促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一是设立选修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出,鼓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二是加强选修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

3.完善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

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建设有助于这种良性互动的实现,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立教师开课审查制度,既包括对教师开课资格的审查,也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审查,从而保证开设课程的质量;其次,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力求对教师的评价公平、公正、公开,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同行教师的评价,也要包括学生的评价;最后,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公选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评选出的优秀公选课教师在精品课程申报、教材资助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学生的考核鼓励采取考核方式多样化而非放任自流,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杜绝混学分的现象。

作者:汪军

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地方高校增设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宗旨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个人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增强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美育教育的实用途径。针对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进行改革,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并未制定出一套相对规范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因此,本文以手鼓演奏课程为例,针对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究,以供参考之用。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思考

一、关于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相关概述

(一)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重新开设高考,将教育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为了能让高校生的知识架构逐步完善起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音乐素养,国内少数院校增设音乐课程;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很多高校逐渐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少高校增设了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增加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性,以及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第三阶段,1996年教育部出台《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意见》中针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教学任务作出了进一步的明文指令,针对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定了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方案,艺术课程的开设工作获得全面开展。如此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地方高校音乐公共选修课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二)突出问题

然而由于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发展历程尚短,也并非重点教学科目,遗留了不少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映了几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由于之前没有音乐基础,一些相关的专业术语根本听不懂,如音理知识、认谱等学起来略显吃力,希望老师讲课速度可以慢些,并针对难点讲得细致些。

第二,觉得在选修课堂上学习与掌握的知识内容不多,希望可以增配相应的资料来辅助学习与记忆。

第三,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实践环节缺失,希望通过实践学会演奏某种乐器。

第四,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希望教学内容和实际结合得可以再紧密些。

第五,欣赏音乐类型单一,希望能够多欣赏音乐。

二、关于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

公共选修课程大多数是非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理论常识,甚至认识乐谱,对此许多教师都无从下手,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甚至因为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学生显得过于深奥而使他们丧失对音乐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选择音乐选修课的初衷是为了在日常紧张的专业课学习之余获得一些放松,获得一些对音乐的了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此,了解本校各个学院不同专业学生选课的初衷后,笔者开设了《手鼓演奏课程》,开创独特的教学方向,切实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好奇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目的。例如教学目标的选择以音乐作品种类、音乐所体现的美学艺术、高潮与低谷所彰显的意义、音乐作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种类的伴奏音乐,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触体验音乐风格,带给学生心灵的触动与思想精神的指引,以独特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中体验律动的魅力、节奏的活力等,切实满足学生体验音乐、了解音乐、提升审美与道德素养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如今的大学生都极具个性,他们崇尚潮流,追求时尚,常常被一些极具时代性的事物而吸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应当注意适当加强时代感,尽量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当下流行时尚联系起来,选择网红音乐,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手鼓演奏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让选修同学了解手鼓的基本节奏变化,教师可综合现有的教法方法,将其运用在流行的曲目中,把复杂的节奏简单化,并编排通俗易懂的节奏口诀,让学生很快上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收到了教学成效。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高校的学生多为成年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定的标准,对自己所要获得的事物有一定的辨别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程所能获得的收益有直观的感受,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并在授课时用简洁的语言直观的内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所能获得的收益。上课时教师要用口诀编排与现场演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进而增添了知识的使用性。并且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归类,把同一种节奏放在不同伴奏音乐中练习,既减轻了枯燥性,又可以由浅人深地编排,让学生更快地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的活力。

3.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类公共课的兴趣,单纯以音乐欣赏为主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其舞台魅力同样深深被人们所吸引,尤其是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让音乐随自身的意愿而飘荡,为此音乐实践更显其重要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与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在地方高校中音乐类公共选修课通常开设时间较短,而在这较短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很多,学生不是只接受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讲解,而是要学会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为此教学内容的设立应以授之以渔为主要教学目标。其一,以音乐学科的特点着手,充分利用音乐作品将学生代入到作曲家作曲时的环境与心灵感受,如何运用音乐语言进行组织与创作;其二,深入了解作品所带给人们的情感变化,进而深入了解音乐语言所蕴含的特性;其三,以全局的视角审视音乐与各类文化间的联系,与各类文化产生的音乐风格的变化;其四,教师适时的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心灵触动,同时增添对教师的好感与音乐学科的兴趣;其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施与先进技术,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充分展现。

(四)教材的编写与应用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素材直接影响着教学课的整体质量,也是教学成效性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教材的编写尤为重要,那么地方高校音乐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应主要以本院校的学生特点为出发点,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富有实践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传授。完善且符合本院校特点的教材编写方式能有效提升音乐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氛围,也为其他学科的教材编写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对于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可见,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改革,应当摒弃专业音乐教育的固定模式去确定传授内容与深度,应当结合高校本身的学科与专业特点去进行改革,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高校生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吕秀霞.大学生审美特征与美育原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14-15

[2]孙丹.非音乐院校开设音乐课程的问题探讨[J].艺术教育,2010(17):17-18

[3]杨延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11(4):25-26.

作者简介:王美佳(19 83-),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仲一卉(1974-),女,汉族,江苏省江阴市,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分析化学。

基金项目:主持玉溪师范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本土乐舞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手鼓演奏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912);参与玉溪师范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师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实践与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美佳 仲一卉

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课程教育方式的改革有了更多大的关注。为了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在后期的实际中更加灵活的使用,促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课程的教学更加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实用性以及应用性,因此为了使得其教学实用性得到体现,就应该加强其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合。进行教材的内容设置之前,应该对该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以及专业素质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将行动导向作为其教学模式,并且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仿真的环境下,使得学与实践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本文主要依据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当前《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后期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内容不仅包含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的运用技巧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更加明确的了解了后期在进行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对学生的实际化妆造型相关的技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1]。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人物的妆容妆面造型设计的相关基本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还应该对其妆面造型应用技巧做到重点突出。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其课程进行改革,使得其知识更加整合[2]。通过对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课程进行改革,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程度加强,提升了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1单元素练习的教学模式

由于进行妆容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到的部分较多,因此在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不重应该对其每个部分进行单独的练习。妆容的整体设计与每个细节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因此为了使得学生的妆容设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就必须要对其每个组成成分熟练度进行掌控。在进行细节的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将其整个妆容的造型设计进行一定的拆分,根据其是顺序的先后可以划分为修眉、贴美目贴、涂抹粉底、定妆……检查妆面等环节。在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之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并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及时的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且学生在进行实际的操作之前,教师应该的对每个部分的操作要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跟据每个步骤的教程进行一步步的实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学生对每个部分能够更加详细的掌握。同时,由于真个妆容设计的步骤较多,因此为了避免在后期的实际联系中遗忘前期联系的内容,就应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化妆技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在长时间的联系中出现质变的过程。

1.2多种教学方式交互教学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的交互,由于每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有一定的区别,因此为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不同教学方式带来的优点,就应该避免使用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3]。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首先应该对相关的妆容理论进行讲解,为了使得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对设计的经典范例进行赏析。前面的教学过程只能让学生对该部分的妆容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实际的化妆方式还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实际的操作。为了使得学生对相关的妆容设计方法更加了解,后面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教师在旁边对其中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指出,使得学生的实际化妆技术得到较大的提升。

1.3时尚妆容作品赏析

妆容设计的过程需要与艺术审美以及当前的潮流方向进行紧密的结合。因此在进行妆容设计的理论以及操作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当前潮流的妆容作品进行赏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当前行业中较为潮流的方向进行掌控。因此妆容设计教师应该收集一定的設计方面具有一定特点的设计图片,并且将这些图片及时的展示给学生,通过一定的辅助性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当前设计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为其后期自身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为了使得学生的相关设计更加具有特点,应该鼓励学生自己从各个渠道收集图片,并且对图中的妆容设计方式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际审美能力以及设计水准[4]。

2、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进行实际的妆容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后期就业作为其实际的教学的目的,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的观点,使得其在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实际的操作。在进行课程的讲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各个不同的部分存在的特点,选择适合其课程部分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际的教学。

2.1教师理论讲授

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只有学生对其妆容设计相关的理论部分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之后,才能进行后面的妆容设计。前文已经提到,整个妆容设计包含较多的部分,因此在进行妆容部分的讲解时应该与后面的实际操作进行联系,将其整个妆容过程进行拆分,并且教师在对不同部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详细的对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部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基础能够更加坚实。

2.2多媒体经典范例赏析

在进行详细的理论讲解之后,学生智能的对妆容设计产生较为浅显的影响,并且理论部分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得学生了解其中的方式,因此为了使得学生在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之后能够对其实际的设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需要加入经典范例的赏析。在进行经典的妆容设计的方案的挑选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个不同中类型设计图片进行挑选,并且在进行一定的赏析之后让学生对前面赏析的图片之间的风格进行一定的分类。教师在进行这些图片的展示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展示的图片与前期讲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为了使得学生对这些妆容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衣服她最感兴趣的图片进行模仿,理论的东西只有经历了实践才能对其过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一定的模仿,还能使得学生对自身在进行实际的妆容的设计的过程中的不足有一定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真正的使得其实际的妆容水平得到提升。

2.3教师示范

由于整个妆容设计实践性较强,因此为了使得学生对其妆容设计的各个部分有清晰的了解,教师应该具体进行各个部分的实施。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其整个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对其每个部分进行从前到后的示范,使得学生对整个过程都能够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示范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理论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每一个妆容步骤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2.4学生练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过前期的理论教学以及教师示范的过程之后,就需要使得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的过程。为了更加了解妆容设计的各个步骤,就需要将其学习的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使得其实际的水平得到提升。并且最为主要的就是学生能够在经历前期的学习之后能够真正的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就能够对该部分的内容有更加详细的了解,而这项能力也是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5教师点评

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后,需要教师对其妆容设计的过程进行点评,并且在进行仔细的分析之后对每一分妆容的设计进行点评,之处其中的存在的不足,对于优点也需要及时的之处,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而教师在进行相关的点评之后应该促使学生对其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整改,使得其作品基本上符合教师的要求。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使得之前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学方模式。因此应该及时的改变其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在进行教学时,更加灵活的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且当对某个部分的内容存在疑问时应该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通过项目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过程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以及实力解析法等。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使用直观教学法,对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妆容设计的过程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空间设计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将其工作的实际与理论之间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并且将实际的项目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各个部分有更加清楚的联系,并且尽可能的抓住学习的本质。

4、结语

本课程在国外有着较长的历史,尤其在欧洲、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已形成系统的、成熟的教学体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课程为本科学生公共选修课,因此设计了可操作性强的实训项目,每个项目有分为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步骤、实训向导、学生作业、实训体会等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贾芸.浅谈《形象设计与化妆造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青年与社会》, 2014(14):191-192

[2]曹鹭.《人物化妆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心得[J].《大众文艺》, 2012(14):251-252

[3]张胜环.高校化妆造型设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6):267-268

[4]李霞英.创意无定律——化妆造型设计教学探究[J].《艺海》, 2006(1):69-69.

[5]王秉清《人物时尚化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46):152-154

作者简介:龙华(1979-),男,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耕文化,茶文化,艺术教育,职业教育等。

作者:龙华 桑彬彬

上一篇:三原色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下一篇: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