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

2024-05-09

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通用8篇)

篇1: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

音乐教学新课标浅议

山东省博兴县第七中学

韩立华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给了音乐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为排除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使音乐教学更适应加强美育、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探索、实践,我觉得落实音乐教学新课标。

1、树立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近几年来,国家提出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反复强调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素质又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觉得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这些素质互相渗透,相互关联,综合起来构成人的总体素质。而音乐教育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举足轻重。从学校到学生,家长都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形成了素质培养极不平衡的严重局面。新课标重视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艺术教育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艺术教育中,特别是音乐教育,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最高于向德育、智育、体育渗透,并且具有辅助、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发展的功能。我们也正是希望通过提倡艺术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进而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具有全方位素质的人力资源。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它不应该是基础教育的点缀品,而是核心内容之一,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比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艺术教育和富有艺术精神的教育风格,融入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是教育改革、以至于将来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对于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潜移默化作用。

因此,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必须始终贯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干扰。教育领导管理层,要重视音乐学科,改革音乐学科师副课,可有可无的观念,把音乐视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阵地之一;要改革对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改变单纯以升学人数评定音乐教学质量的做法,把音乐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抠中解放出来;要舍得对音乐教学投资,音乐教学也要跟上教学现代化的步伐。音乐教师更要首先从自身作起,担负起用音乐育人的神圣责任,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论其是否具备音乐天赋,能否在从事音乐的道路上有新造诣,都要一视同仁,保证每一个学生接受美育的权益。用音乐熏陶和影响之,使其从音乐中吸收欢乐和力量,受到启发和感染。总之,只要上下统一了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认识,就把握住了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的正确方向。

2、学生为本,面向主体,尊重个性

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转换成以学生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出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音乐学习是体验性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感情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学生在班级、学校中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在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音乐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教育负责。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外常人性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也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3、勇于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新课标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变得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音乐课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新课标要求

实施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要爱学生。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理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似的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顾明远教授形象地比喻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当作整个人生命的延续,就会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到“师爱胜于母爱”。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其次,教师应以全新的视野面对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的主体意识,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定位新时期的教师新形象。第三,要多加强自身的业务和理论修养。常言说,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问潭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音乐从现象到理论也不断发展变化,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时代,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作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研究者和学习这等角色转变。音乐教师应以长远目光,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从未来教育的角度来实施音乐教育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标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篇2: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

安塞县化子坪镇初级中学曹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厌学或不想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篇3:实施新课标以来的一些教学体会

1.以 人为本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下等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强调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并进行了理性思考

强调不能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论,更要关注实验目的,实验的设计(很关键),以及实验的拓展和应用。关注实验的完整性,要让学生敢于大胆猜想,能够严密进行设计,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的拓展应用应考虑具体情境,如在《燃烧与灭火》中,我们不能用吹灭蜡烛灭火的方法处理其他类的灭火是不切合实际的,油井着火我们不能喷水,油锅着火不用沙去盖灭等要思考实际生活中实际情景认真领悟的知识的拓展应用。

3.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题在高考中经常被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和“失分率最高的最熟悉题型”。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高考实验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因此复习实验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科学规划, 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 把化学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安全操作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掌握化学实验的规律性。在进行实验知识复习时,要注意实验知识的归纳与复习,尤其是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主要分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基本化学实验操作;二是化学实验的设计,特别是在化学实验设计方面。

一要学生明白高考实验考什么、怎样考、只有学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楚、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即这题实验题价值何在? 二是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题解题方法, 弄清目的—找准原理—设计过程—选择装置—规范操作—准确描述现象。从提高复习效益的结果来看,有效的实验复习方法之一是在老师指导下, 将新课程下的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学生定会大有所获。否则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过程的完整性、实验观察的全面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都只能是空谈。

4.创 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设疑,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造成悬念,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因此,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时机素材。当我们能够灵活选择具体情况下的提问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目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学习的动机就能被激发,思维就能被激活,当问题解决之后,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机的效能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重点处创设问题情境。以“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这节课为例,从原子结构特点分析镁原子和氧原子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材中通过讨论与交流的形式说明反应的实质和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于是我设置了五个小问题作为讨论与交流的契机,让学生主动探究。1将Mg2+和O2-的校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进行比较,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镁原子和氧原子反应时,是原子核在变化还是核外电子在变化? 3镁原子在反应中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 4氧原子在反应中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5氧化铁中氧和镁的化合价与得到或失去电子数目之间有何关系?

5.发 挥学科优势 ,进行德育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缺乏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造成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而我们的实验室恰恰能给学生提供这种情感体验: 他们在实验室里像科学家一样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积极探索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化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绝佳的教育时机,使其发挥最佳效能。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主要场所, 理应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处处蕴藏德育时机,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将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捕捉和利用德育教育时机,将德育的价值追求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血肉中,使课堂真正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唯有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校德育的专业化水平, 为学校切实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作出贡献。

6.不要犯忽视细节的定势思维型错误

篇4:实施新课标必须改进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台、黑板、讲解、板书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向学生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部分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未能改变,直接影响新课标的实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学习创新”,“学会学习”,已向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报告在上个世纪就指出:“不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强烈呼声,所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被动、陈旧和单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就是改变这种学习状况。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发展、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唯命是听,不完全依赖教师的独立性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条件,掌握一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点拨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铺设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出每日、每单元、每学期的学习目标,自觉地负担起学习的责任。自我导向、自我激动、自我监控,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要转变,学生的地位要转变。然而一下子让一个被统治者转变为一个能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师完全放开了手脚,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用多种形式(讲授、谈话、演示、示范、多媒体播放等等)呈献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还须传授给学生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在20世纪初叶著名学者梁启超明确指出:“教人以方法为主。”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前提,学生只靠兴趣、热情去学习,难免又要走进“暗胡同”里摸索,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压抑,造成事倍功半的结局。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去学习,必须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一般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法、记忆法、预习法、复习法等。由于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单记忆法就有二三十种。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将此课几个最佳的学习方法提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向性掌握,知道该学法是干什么的;能快捷完成哪些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采用最优化的学法去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智慧类型不一样,思考问题、记忆方法、学习优势不一样,所以选择学习方法要对号入座。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自觉有效地去学,才能由真正意义上的“能学”到“会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努力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去年我校到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参观学习后,受益匪浅。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方式,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模式。从组织教学——认定学习目标——课堂演练——课堂展示一系列的学习程序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制定了每个单元的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分散与集中有序进行、学生主动探求、敢于质疑问题、教师画龙点睛整合问题,解决疑难。通过学生展示,可评价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效率和效果,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篇5: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标

摘要: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积极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生动形象化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主动学习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入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化成为理解化学、进行化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几点教学心得,简介如下: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新课标下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注重的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例如:在讲授《走进化学世界》时,我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世界的神秘,领会化学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化学学习对他们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科学史实,小故事,新闻报道,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问题、激发思维的教学情景,使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世界,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水的电解》时,为了把微观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出来,我让六个同学(两男四女)站到讲台上,男同学代表氧原子,女同学代表氢原子,让他们自由组合成两个水分子。然后提示大家;“如果通电后,他们将怎样组合呢?”六个同学相互看了一眼后,两个男同学迅速走到了一起,四个女生组合在了一起。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直接指出其错,而是继续引导: “两个男生在一起,代表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你们四个女生在一起代表什么?” 四个女生一想,赶紧分开然后两两组合。“这就对了。因为氢气和氧气都是由双原子构成的分子。这说明电解水过程中生成一个氧分子的同时,生成两个氢分子,所以水电解时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 :2。”“哦”,同学们恍然大悟。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掌握知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许多探究实验都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通过比较、判断、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讲《铁生锈的条件》这部分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推断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组织同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断,最后再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让学生讨论如何防锈。整个过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探究,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探究能力。

四、注重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溶液》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不理解。于是,我就用他们平时喜欢喝的可乐为教具,问他们为什么在开盖之前摸起来是硬邦邦的,开盖时汽水为什么会自动喷出来?学生反应不一,有的说是与压强有关,有的说是与温度有关,有的则是沉默不语,对此,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之后会打嗝?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这样通过把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够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困难化为容易,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并体验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成功与快乐,从而把那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积极主动,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的方法,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象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对于氧气的三种状态,学生不易理解,我便搜集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在化学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对学生的感观产生了强烈刺激,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夏正盛:《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6: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

【摘 要】新课程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本文根据新课标下的体育课要求和本人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小学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有效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

对策分析

一、前言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启蒙阶段,是长身体,学做人,增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体育以其实践性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顺应孩子活泼好动天性的特点,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素质。我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运动成绩来考核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必须采用新的有效教学理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有效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我要学"的学习观念;其次,有效教学要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率观念。

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比较、从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从新课 1 程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等方面来看,都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说,新课程的实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所以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加强自身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

三、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在小学教学中,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此动态系统中,任何一个子因素的量变、协调配合程度、重新排列组合等都会影响有效小学教学系统的良性运行。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影响有效教学的诸多因素,探求有利于有效小学教学的策略,对不断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有效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教学主体即有效的教师和学生。首先是教师的因素,教师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从事的是“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学生,因此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一种在运动、兴奋中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人的情感与情绪表现得比较激烈,教师与学生更容 易接近.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较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要有拼搏、敬业、奉献精神,有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微笑、智慧、健康的心理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其次是学生的因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身体素质也是直接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的理解程度有效课堂的效果,师生配合不够默契。身体素质较差影响动作技术的完成,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等。

(二)教学客体即课程、教材。教师对课程和教材的选择也是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如教材选择难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学生的完成效率,体育课选择教材的关键,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素质合理弹性的安排运动量、负荷、强度等。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2 故对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

(三)有效教学中介即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讲,把教材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的中,并实施情景教学的创设,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将是很大的提高。也就是新课标提倡的快乐体育的理念。

四、实施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无论是教学行为还是管理行为都应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如:在进行小学二年级学生“仰卧起坐”考核时,教师讲解考核方法,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模拟一遍,然后分组考,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课堂结果反馈情况较好,这样既达到了考核目的,又让学生学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另外,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活动必须全体参与;二是根据个体差异有弹性地参与。

(二)转变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任何形式的变革都是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课程变革的每项具体内容都和教师息息相关,要改变传统教学低效或无效的现状,就要求教师要摒弃陈旧的课程与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和反思,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建立全面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笔者认为,健康第一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康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要注意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交流的快乐。通过安排克服障碍 3 和经受与战胜适度挫折的训练,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我们的体育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学目的上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运动负荷、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则要考虑到个体的具体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能乐意学习。

(三)运用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是同一模式: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可运用以下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思路,来培育和发展学生。

1、教学方式的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15米)。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勤劳的一天》情4 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人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3、教学内容的社会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关注其附属的教育意义。体育新课程目标不仅仅是培养身体健康的人,还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我们应该发挥体育课的特点,在适应社会目标这些方面给予加强,教学内容安排时适当设计一些社会中的教育内容,比如环保方面、交通规则等内容,通过这些社会化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方面、环保等知识。如:在低年级体育课中安排“红、绿灯”的游戏,在这有形的游戏中,学生无形中受到了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激发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感的树立。

(四)多用语言艺术性进行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有一种习惯的说法,教师是靠“嘴”吃饭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往往认为只有进行思想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才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可我认为只要是一名教师就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性,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而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环境开阔,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与此伴随的适当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爽朗干脆、亲切感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鼓励、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评价多面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 5 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课堂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语言评价(表扬的语言)、行为评价(微笑、抚摸、握手等)、物质评价(糖果、小星星、学习用品等),同时还让学生相互评价。

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必须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测什么教什么,爱什么就教什么。体育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育精神,树立学生的中心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将新大纲中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晋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探讨[J].体育学刊 2001(1)。

[2]古亚玲 徐浩瀚:新课标下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7(5)。[3]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 2006(9)。

篇7: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

江苏阜宁中学左滌江校区 王娟

[摘要]由于主课的任务很重,往往对美术课不重视,而且经常把美术课占为己有。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文化课和艺术修养课在学生个体成长并驾。我们的责任是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 综合素质 教学方式

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呢?

一、在教语数的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语数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语文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盘古开天地》这个课文的想象非常丰富,配备的插图也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盘古的形象,一个脚蹬着地,双手撑着天的巨人,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我是这样来增加美术内容的,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盘古画得这么大?画面中天和地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盘古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的运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又如数学课里就有一个单元是《对称、旋转和平移》,所讲也就是美术图案里的内容,只不过加上了数学的元素。在教学中,我运用科汉•盖纳写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书中介绍的“对称与设计”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看看镜子中自己的

脸,用尺子放在脸的中部,明白什么是对称。然后发给学生大小和色彩都不同的长方形纸,用了重叠或不重叠的方法进行对称的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方块形的位置以及色彩的关系,而且眼睛离不开对称的目标。学生通过设计活动,直观、平直的掌握要求学会的一个数学概念,体验创造设计的愉悦,同时了解、欣赏、感受美术中图案的对称美。“儿童学习了某种学科课程后,再创造有关的美术作品,他们就能在具体的经验中,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科汉•盖纳)这样既上好了语文数学,同时提高了美术素养,有了一定的欣赏素养,对美术也就增加了喜爱,喜爱了,兴趣也便有了。

二、就地取材,变匮乏为丰富

在教学工具匮乏的时候。通常没有美术工具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无法开展,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吧,在绘画教学中,一,尽量用一、二种颜色去表现画面;二,工具主要用铅笔、圆珠笔;三,增加线描画的内容。

如手工课要用的卡纸,住校的学生可以去边上的小店要一些香烟壳;又如《玩具望远镜》制作,书中要求的是用一次性杯或零食的外包装壳等废弃用品,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学生平时捡的矿泉水瓶、果奶瓶等,每人发了一份,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望远镜的桶身,通过粘贴,又利用山村取之不尽的树叶装饰,进行调整。二十几位同学每人作出了不同的报纸望远镜,效果同样好。农村的孩子一样非常聪明,只是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和给予练习的机会。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擦亮学生的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被丢弃的物品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样既节约又简便,更让孩子惊喜地发现,美,原来也在废物中!

三、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句话在新课标就有,比较老套,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真正让学生做到那是很不容易的。早先在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就拿早读来说,读是为老师而读。美术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学习、爱美术学习、主动学习呢?

开始我带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羡慕起来。果然,学生满眼看到的都是漂亮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爱美的心被促动了。在美术课的时候,我常常让学生按课文的内容板画简笔画,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比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我一边说,一边就在黑板上快速的画出荷花、荷叶在文中的情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

感受单线线描同样能画出美的画面。

在生活学习中,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无形当中激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心理。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我这样一次又一次,一步进一步地做,学生美术学习的观念改变了,在提出教学任务后,学生比较配合,能主动的、积极的寻找材料及代替品。

如我给他们安排了一节《有趣的鞋子》设计课,学生所用的材料就是家里没用的广告包装纸、纸板盒、泡沫盒等。不仅仅上美术课如此,课后有关美术的活动同样积极多了。如: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前几期都是我自己写画,后来我都让他们出了,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胆子大了,敢作敢为,很有成就感。教师主动,带来了学生的主动,当我一次次表扬时,我发现,他们的笑脸真的成了美术世界的美丽花朵!

篇8:实施音乐教学新课标浅

对于一节课来说良好的“导语”, 或使学生感到新、奇, 对新课产生兴趣, 从而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或使新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效果显著。对于一本教材, 例如高中地理教材的“导语”,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学习地理,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则有更加积极的意义。由于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在“导语”的设置方面从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就成为使用新课标地理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这里根据对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四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的研究, 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就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关于“导语”的教学问题提一些建议。

1.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导语”设置的差异

四套教材中, 湘教版与鲁教版教材都设置了“导语”, 均在必修Ⅰ的开篇。其中, 湘教版的“导语”题目是《走进地理学》, 从初中地理开始, 分别从“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么做”三个内容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地理学, 最后还以“学好地理学将使你终身收益”为结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则比较简单, 直接采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的一篇文章《学好地理, 培养科学发展观》作为开篇, 在介绍高中地理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强调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 从而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可是人教版和中图版的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则没有设置“导语”部分, 直接开门见山进入到相关章节的学习中。

2. 高中地理课是否该设置并进行“导语”教学的争论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是否该设置“导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否该重视“导语”的教学, 很多老师有不同的意见和主张。

第一种观点认为, 高中地理教材以及教学活动中没有必要重视“导语”的教学。高中学生并非第一次学习地理, “导语”不过是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高中地理的学科体系, 这些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会起到吸引学生兴趣的作用。

第二种观点具有很明显的应试教育特色, 认为应该在教材中设置“导语”但是没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导语”的教学, 因为关于“导语”的内容考试不考, 但是作为对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入门, 应该设置并实施简单的教学, 或者认为有无“导语”教学活动无关紧要。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导语”教学非常重要, 是引领学生正确学习地理、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要认真对待。

3.“导语”设置及教学的必要性

教材的“导语”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是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学科体系、说明教材的编写特点, 同时对学生来说还是引导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导语”无论是从初中、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体系出发, 还是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来说都是有必要设置并进行认真教学。

首先, 从学生角度来说, 初中地理的教学在我国, 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被忽视, 甚至有些农村中学干脆就不开设地理课, 加上现在中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信息来源非常多样, 初中地理知识学生基本上有所接触但是掌握的又似是而非, 于是学生就认为地理“很简单”、“没有啥可学的”、“学了用途也不大”等等的错误认识。而高中地理由于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进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后, 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 基于这种现实, “导语”必须要设置并进行认真的教学。

其次, 从知识体系来说, 初中地理侧重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学习;初中地理是基础, 高中则是基础之上的升华。从学习方法上来说, 初中地理学习重点在于实现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 能够发现地理问题, 而高中地理学习重点在于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的顺利过渡, 就必须设置“导语”并进行相关教学。

第三, 从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来说, 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作用在于把新的学习内容融入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衔接。在这里教材“导语”恰好发挥的就是“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即用一种平稳过渡的方式引导学生由初中地理的学习进入高中地理的学习。设置“导语”并进行教学, 实际上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过程从学习的心理上提供铺垫。

4.“导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鉴于上述理由,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起始阶段, 教师就应该将“导语”教学认真、高效地付诸于实践。通过“导语”教学, 要实现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实践地理学习方法的转化。根据四种版本教材的差异, 关于“导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由下述两种方案。

方案一:基于教材进行“导语”教学

湘教版教材和鲁教版教材都设置了相应的“导语”, 基于教材中设置的“导语”进行相关的教学。但必须要注意:教师不能够机械的把“导语”中作为一节课的内容来教学, 应该在“导语”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充实相关内容, 本着让学生熟悉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原则设计并实施教学。

方案二:教师自主设计“导语”并教学

该种方案主要是针对人教版教材和中图版教材, 当然鲁教版和湘教版教材也可以不使用教材中设置的“导语”, 由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实践与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结合学生开始学习高中地理的这个契机, 仍然本着让学生熟悉高中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原则,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上一篇:芒种节气有趣的风俗有哪些下一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