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2022-11-21

国家教育部颁布体育课程标准是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实施课程标准中, 合理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是达成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

1 新课标与原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

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 在五六十年代我国体育教学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 不能讲学生的个体的需要、兴趣、爱好, 否则被认为动机不纯。进入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了重视, 并形成了共识。在体育教学大纲的理论阐述中,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也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大纲在具体选编内容时, 却并没有按此原则去规定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竞技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原则, 由浅入深的选编了教学内容, 且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竞技化。如, 跑的教学内容是以田径项目为中心, 把它分为短跑、中距离跑、长跑、或化分为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和障碍跑。这些内容竞技味太浓, 过分强调技术, 过于成人化, 进而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因此有人呼吁:“我们培养的是健康发展的学生, 而不是优秀的运动员”。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要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 树立“健康第一”发展观。课程标准未对教学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 因而真正具有选择教学内容权利的是体育教师。由于没有了像体育教学大纲中按年级、分系统的规定内容, 不能将现成的教学内容照搬到课程中去, 有的教师深感困惑, 无所适从。事实上,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因为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合理的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钻研教法、学法, 学生将成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要表演者, 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 选择好教学内容是能否完成课程标准的前提和有力保障。

2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原则

2.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视, 具体体现在目标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突破以往体育教学大纲按年级来规定教学内容的方式, 而是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按照学习水平来设置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2.2 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某一活动是否适用、简单易行, 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些学生即

使学了一辈子都不会用且对健康无多大益处, 并且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内容, 也可以不被选择为教学内容。未来的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对学生健康有利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纳入选择的范围之内, 这可使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

2.3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 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锻炼的前提。许多竞技运动项目具有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 但由于长期以来只关注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 并把培养运动员的教学方法带进了体育课堂, 结果使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 并厌恶体育课。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时, 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蹲距式起跑的规范动作, 可许多学生还是未掌握好起跑的动作技术, 他们总是先站起来再跑出去, 为何如此, 就是因为学生对这种教学内容没兴趣, 这样的内容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未来的体育课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行。

2.4 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选择的教学内容在注意健身性、兴趣性、适用性的同时, 也要关注其科学性。这里讲的科学性包括三层含义: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有些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但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反之亦然。教学内容要努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促进身体的发展。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了解锻炼的原理和方法, 从而增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由于今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作具体的规定, 就应注意防止一些不科学的内容走进体育课堂。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对以上原则要相互兼顾、互补为用。

3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途径

3.1 延用传统内容

应该辨证地认识传统的教学内容。对适合学生特点, 能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传统教学内容, 仍值得延用。例如大量的游戏、合作性的跑、教学比赛等, 都可用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 并且学生活动起来趣味盎然。

3.2 改造现有的教学内容

将竞技性、成人化的内容简化方法、规则、低难度要求, 使之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如:足球 (取消禁区、扩大球门、增加人数) 、跳远 (取消起跳板、按实跳成绩丈量) 等。

3.3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所选教学内容生活化, 使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 向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方面发展。如:滚铁环、踢毽子、利用废置的手榴弹做“保龄球道”, 用实心球当做保龄球掷空饮料瓶等。

3.4 选择民族、民间传统内容

适合教学需要的可直接引用, 如:扭扁担、跳舞、叠罗汉等, 需加工的则要经创编、梳理、实验的过程才能进入课堂教学。

3.5 宜于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

为了达成某一水平目标, 教师提出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如:发展耐力时, 让学生自择七分钟连续跳绳、七分钟运球推进、后退跑与侧身跑的交替组合跑等内容。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愉悦中达到目标。

以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 怎样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实践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 笔者对此的认识和实践也还处在探讨阶段, 望得到同行和专家们的指正。

摘要:我国五六十年代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兴趣爱好。进入八十年代以来, 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重视, 但体育教学大纲在具体选编内容时是按竞技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选编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得到体现。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让所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 并未对教学内容作具体规定, 真正具有选择权的是体育教师。因此, 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可延用传统内容、改造现有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民主化、民间内容、宜于学生选择内容等, 但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具有实效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选择,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夏峰.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2] 季浏, 等.体育 (与健康) 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遵循规律,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探讨下一篇:浅谈高职篮球选项课中的“收”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