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2024-04-22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精选8篇)

篇1: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台渔。”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创新 实践 协作 未来的教育是在以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还学生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能力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如:已知 a≥0,b≥0,且 a+b=1,求证(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2-2-1|)/2=25/2,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篇2: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时间:2008-11-10 点击:

6198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主题;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1 “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1.1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裸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再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数学“生活化”;学生这节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旋转设计一个广告图案,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1.2 让数学回归生活

现代社会里,“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而且,它能给予我们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武。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3 把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这门学问是完美而井然有序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并非一开始就是那么完美无缺的,为了创建这个体系很多先哲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另一方面,在这个进程中也感受到在很多发现和发明中的无穷乐趣,所以在学习数学中,也追踪一下相同的过程,学习数学文化,使我们一开始就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很深的学问。在数学课堂上无目标地装知识,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而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将使数学课堂不再像嚼沙子一样枯燥无味。

例如在学习完四边形一章后,向学生介绍《精巧的蜂房结构》,介绍蜜蜂在数学与建筑学方面的贡献,数学家证明了蜂房是一种最经济的的形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形状的容积最大,所消耗的材料最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尖端的科技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渗透从自然生活中提练数学知识的思想。4 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纸笔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考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

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4.1 操作性题

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设计试题如下:请利用所提供的两张长度为a的纸条和两张长度为b的纸条,拼、摆、折或连一连,构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你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吗?

4.2 创意设计题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请你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形,并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图形的含义。再如学习“剪纸与镶边”、“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展开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幅幅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既包含创意作品,又有相应的数学解释和人文表达,不只是倾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而且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突显着数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陶冶。

4.3 口试题

在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理解应用的基础了,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如图,△ABE~△ACD,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并说明你是怎样分析找到的?

利用开放性试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各层次、各侧面的表现给予关注:思维的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表现;创造力、个性发展的表现;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一个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新蕾出版社,2004 [2] [日]藤村幸三郎 田村三郎《趣味数学入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马复 綦春霞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一、用多媒体手段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数学具有严谨性与抽象性特点, 有些地方理解起来较困难, 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将动画和音像集于一身, 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有利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决定了某些知识让学生难以掌握, 而使用多媒体辅助能够化静为动, 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与缺陷, 增强数学知识的立体感、动态感, 这一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还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例如, 在学习“二次函数图象平移”时, 如果只让学生动手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是难以总结出二次函数的一般规律的。但是,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几何画板的画图功能, 把静态的图象变为可以随意更改系数h, k的动态图象,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h, k取值不同时, 二次函数图象的不同变化, 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这种通过变换参数取值, 把静态图象变为动态图象的方式, 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的积极性, 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增加案例促进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对数学教学非常有利, 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中, 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进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教学“科学计数法”时,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所在城市人口的数量、土地面积、每年的用电数量、用水数量等与生活较为贴近的数字, 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学生可以看到马上就方便了许多。再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 可以这样教学:周末我们班48名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吧 (学生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 然后说大船租金3元, 能坐5人, 小船2元, 能坐3人, 大家看看咱们怎么租船最便宜 (这时大家兴高采烈地开始设计) 。最后, 教师告诉大家设租用大船x只, 小船y只, 所付租金为m元。则5x+3y=48, m=3x+2y, 得到m=1/3x+32。因为0<5x<48且x为正整数, 所以:x=9时, m最小=29, 所以租用9只大船和1只小船所付租金最少, 为29元。

三、在解题中引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强学生解题的趣味性, 教者必须要在题型、题目的梯度上狠下功夫, 最大限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对数学题目产生亲近感转而对题目发生兴趣, 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铺平道路。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奥秘。例如, ⊙O1和⊙O2相交于点A和B, 经过点A、B的直线PR和QS分别交⊙O1于P、Q, 交⊙O2于R、S, 求证:PQ∥RS。可以先画一个最简单的图形证明结论成立, 但两图相交的情况不同, 可出现另外四种图形, 那么结论是否成立?这样的变式练习以及一题多解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其乐无穷。

四、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上总有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发生, 使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这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应留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目标应该留有一定程度上的动态生成。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 学生突然提出:如果是两角夹边能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参考书的要求, 本节课只需让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即可, 而“ASA”是下节内容, 所以备课时并没有设计这个问题。怎么办?是搪塞过去, 还是置之不理?这可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机会, 于是决定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 坦然地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考虑得非常细致, 不仅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探究出来, 而且还扩展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 形成完整的判断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知识体系。因此,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即时表现, 适时地影响、引导他们, 既能提高能力, 同时也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五、用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4:《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数学带人了各行各业。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也将使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心发生转移,改变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術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增长,用于计算、解方程、绘图像、解微积分方程、因式分解、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机器证明、图形演示以及进行思维实验都能以更加简洁快捷的方式进行,而且使得计算机的验证功能、编程功能、联网功能更加强大。由于数字化经济、数字信息处理以及大量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观察、实验、模拟与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因而数学就同时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身份,这也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实质性内涵。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解决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已经超越了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支撑能揭示未来数学的现象,能给数学以强大的推动力,计算机不仅为数学应用提供了解答,而且赋予人们以灵感和直觉,数学实验室软件能够动态地揭示知识的构造,并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而且能动态地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并自动解决,相互推理。计算机的应用对数学家而言,犹如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家、显微镜对生物学家,给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六年纲要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达到计算机配备最低标准(高中25台,初中20台)的比率为:城市高中100%,初中60%;县镇高中80%,初中30%。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肯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将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和发展等的途径。学生学习数学只不过是学习一组逻辑规则,没有机会体验到自然的数学经验。这导致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认识之间出现鸿沟。而计算机可以在数学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变厌学为主动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表现为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讲课,而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被削弱,反而更加强了。

自计算机进入课堂之日起,人们就存在着种种猜测:教师不讲,学生能用计算机学会数学吗?计算机是否会削弱学生的能力?学校的数学教育是以已有的逻辑为基础,这样就有可能忽略如直觉、美感和乐趣等非逻辑的因素。教学软件的设计使教师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设计教学软件时,教师要时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最佳的教学策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扬长避短,创设最优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计划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溶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如何开发教学材料;如何组织好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去克服困难等。

篇5: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

张应

2013.3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目标是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探索,本人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四点思考。

思考

一、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新课标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教学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怎样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超越自我,努力作新课程标准的拥护者、支持者、学习者、实践者、控索者,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具体说来主要应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个别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类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历程。

2.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由高高在上的传授灌输向平等互动的探究体验转变。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思考

二、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是教学的指南

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知识点增加了:

1、突出研究概念教学,因为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2、注重知识的推导发生过程,因为只有学生自己能够掌握过程的公式概念、定理、法则、性质,学生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去用、灵

活去用、主动去用,从而变成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更加观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4、重点突出培养数学能力,同时很重视数学同行的共同提高,不断进步。概括起来,新教材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已成为一面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总之,学习领会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是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

思考

三、灵活运用和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更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1.积极培养学生个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2.“师导生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宗旨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明知道证明方法,甚至还能口述,但要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就很困难了,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想”就是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采用“发现法、开放式问题”教学,为学生思维提供广阔空间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很多,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引入“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例如:由于过渡采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使我国某些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的侵袭,近来A市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市正东方向400km的B外,正在向西北方向转移,距沙暴中心300km的范围内将受到影响,A市是否会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如果己知沙尘暴速度,还可追问A

市受影晌的时间。

思考

四、评价学生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中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现实状态中,人的潜能往往是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着,在常态下不易表现出来,只有个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才能超常发挥出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潜力很大。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不应当把知识的评价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价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评价技术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角度只停留在终结性评价,还常常按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分成等级。这样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所以,对学生必须重新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初中数学课堂改革实践中,本人曾尝试:在教学一个新的内容时不急于马上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技能,然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表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把教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课外作业评价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还侧重于用激励的语言给每个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另外,学分制的实行也将是很好的尝试,它将使我们的教学评价更有前瞻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和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评价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建设突出学生个性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整体把握新课标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能取得符合时代新要求的良好教学效果。

信阳市(2013)教师论文评选活动参评作品

论文标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点思考

论文提要:论文论述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点思考,即: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是教学的指南;灵活运用和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评价学生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作者及所在单位: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

张应

联系电话:***

篇6:初中数学新课标浅谈

安塞县化子坪镇初级中学曹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厌学或不想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篇7:初中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

那罗中学代英燕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一个长 16 米、宽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

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篇8:论新课标之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去,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到?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 课堂的主 人,教师在讲 台上对着 教案讲,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因此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小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好课件,到讲台上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教学想法以及对学习的思考。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学生上课的方式,学生喜欢怎样的上课方式就会将自己的思想融进自己讲的课中,教师可以从中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对教师对学生都有好处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务必要使每一位小组成员参与小组合作中来。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帮助,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讨论的时候,会不断地发现 问题,这时教师就该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的讨论组中去,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学生听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时候的教学是最奏效的!这样一来,通过互助学习以及教师的及时指导、启发,学生一定可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一定可以掌握课堂的主动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那么教师就要积极去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备课的时候安排好讲课的内容。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接受、都难以听得懂的话,就该将它放在自主探究的部分。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学习中,但是课堂时间仅仅45分钟,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然而教师在下班后不可能还陪伴学生学习,因此可以成立课后学习小组,进行一对一帮助或者是多对一帮助,让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有些教师会比较头疼作业的布置问题,因为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该怎么去布置作业呢?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作业的布置不应该是死板的只是做课后习题,我们说作业的布置,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布置一些学生进行探究式活动的作 业。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后到校园去亲自去测量,去验证这个定理。经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象更加深刻,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并且,在学生合作去完成这些作业的 时候,可以对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加以理解,重复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初 中数学教学要贯彻新课改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合作中学会选择,学会理解,让自己不 断进步,在不断进 步中,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在内容上做出了许多调整,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新时代下,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有新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其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等。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利用新课改的大好机会,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建设者。

上一篇:论王老吉的成功之道下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