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23

目前在小学作文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好作文就是改出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识。这样的状况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作文中,效仿行为和范文语句的拼凑成为了主要方法。但这样的机械性记忆缺少感性的认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之中,应当引导学生从听觉、触觉、嗅觉上观察大自然、观察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其中细节的把握是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1:

略谈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提起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叫苦连天:最烦讲作文,讲后作文千人一面;最怕改作文,工作量大,苦不堪言;最恨发作文,辛苦点评,学生视而不见。学生也是有苦难言。25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却使我尤为偏爱作文教学,并在新课标理念下总结了一些操作得当的法宝,在繁琐复杂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生更是乐在其中。

一、淡化“作前指导”

一篇习作,教师从“审题—立意—选材”要步步小心: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注意什么……唯恐学生不会习作,担心没东西可写,更怕学生词不达意,以个人的解读代替了学生对文题的理解。结果呢,教师不是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灵气与个性,就是埋怨讲了不如不讲,而学生作文水平在这种耐心的呵护下并没有得以提升,反倒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传统的“作前指导”在教学意识上对学生的写作冲动来了个冷处理,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低年级要求学生写《我的妈妈》,教师就指导,妈妈的外貌要介绍一下:头发、眼睛、鼻子、嘴,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结果班里学生的妈妈是大同小异:“我的妈妈留着齐耳的短发,两只黑黑的眼睛水汪汪的,高高的鼻子下是一张樱桃小嘴。”“我的妈妈是瓜子脸,柳叶眉,眼睛大大的,鼻子扁扁的,苗条的身材。”

淡化“作前指导”就是指由着学生的兴致任其发挥、表达,拉弓没有回头箭,让学生一气呵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新入学的孩子这样说:“我妈妈的脸圆圆的,像一个大橙子,我一见到就想吃,所以我回到家就亲妈妈的脸。”“我的妈妈长得和我一样。”“我的妈妈很漂亮,脸胖胖的,长了好多小点点,头发是烫过的一圈圈的。”“别人都说我妈妈很瘦,但我觉得我妈妈很重。”发自内心的表达胜于牵强的指导,只有最原始的才是最真实的。

二、细化“作后评析”

“作后评析”好比是诊断一个人,他是实实在在的,往这一站,噢,看看身段,比例合适否;哪长得漂亮,点评一下;哪长得不太美观,找找问题所在,想个方案给他整整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乐意接受。

“作后评析”的中心目标是解决学生习作后存在的问题,在评改中避免“尖子生受关爱,中等生不管不问,后进生备受冷落”现象的发生。应该三篇习作看现象,在优秀习作中看问题,从平淡习作中找平衡点,在糟糕习作中寻觅闪光点,关注每个层次的习作,关心每个孩子的真实习作水平。

细化“作后评析”主要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以读带讲、辅以方法。

1.看文章的框架、详略是否恰当

每次习作就如建房子,现在的房屋设计都是框架式结构,先把框架搭建好,有了适当、牢固的基架,再添砖加瓦。设计师凭此一点,再高的楼,再漂亮的设计都可以大胆发挥。作文亦是如此,过去我们讲究写文章要先列提纲,这好比是建楼搭架子,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略写。

2.思立意的高深、选材是否独特

明代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乌合之众。”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统率题材的核心。“文无意不立”“千古文章意为高”强调的就是立意的重要性。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意的高低,独特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年级的习作中往往有许多要求写人物的文章,比如写老师、家长、同学或身边的人,抓住人物的一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纵观学生的作文,写母亲无外乎自己发烧母亲带着去看病,恶劣天气送自己上学;写老师也是嗓子哑了带病上课,很晚了还批改作业,即使真实也有些许虚假之嫌。要使习作与众不同就需确立独特新颖的中心、取材,克服思维定势,寻找生活中真实的细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同样是爱,苏教版《爱如茉莉》中作者映子所描述的事情:父亲没吃完饺子就赶往医院,晚上陪床即使手脚麻木也一动不动,还有那特意叮嘱买来的茉莉。这就是生活中最淳朴、最真实的一面,就是这种真实平淡的生活仿佛一杯若有似无的香茗,清淡中自有别样的韵味,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生活中只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写作就会有无尽的源泉。

3.品语言的深度、手法是否灵活

习作的魅力在于个性化语言的彰显。唐代诗人卢照邻曾作“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笔则鸾回凤惊”,可谓语言表达的至高境界。

高年级学生习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大概六点钟吧,父亲就动身了,我迷迷糊糊地醒来,稀里糊涂地吃完早饭,就跟了出去。一上货车,一股饲料味扑面而来,我厌恶地捂住鼻子,急忙摇开车窗,清晨的空气非常清爽,我也轻松不少。父亲发动车子,车尾扬起一阵浮尘,驶向马路,一辆辆汽车擦车而过,有的超越我们,有的被我们超越,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赛车游戏。刚开始的新奇感,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周围的风景在飞逝,睡意席卷而来,可机器的马达声始终骚扰着我的耳朵,根本无法入睡,我百无聊赖,开始厌烦这一切。太阳越来越活跃,好似一个炙热的火球悬在天空上,似乎要把所有东西都烧成灰烬,我也成了一个大火球。愕然发现父亲依然冷静,一颗晶莹的汗珠岌岌可危地悬在他下巴上,摇摇晃晃地坠了下来……”这是一个男孩跟开货车的老爸出车的一段描写,人物的内心与真实的经历交织在那夏日的骄阳下,而男孩的浮躁与父亲的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孩体会到父亲工作的辛苦与一个男子汉所支撑的一个坚强的世界。

三、抓牢“三次易稿”

课堂上教师大刀阔斧地讲述或小心甚微地探析都是在激发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热情,使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俗话说:“好曲不厌百回唱,好文不厌百回改。”文不厌改,三易其稿。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习作中我尤为偏重的是对文章的反复斟酌。先是“自我修改”,再者“同学互改”,三则“边誊边改”。三次下来,文章已经是改头换面了。

[三

稿

求\&看:书写状况如何?行款合乎规范?文章结构如何?\&思:立意扣主题吗?构思新颖吗?详略安排合理吗?语言生动吗?情感真实吗?\&画:好词佳句、修辞手法、不当的标点、错别字、病句。\&写:眉批要得当、独特;总评要全面、看到优点、提出一条建议;署名要真实(同桌互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自改互评、三易其稿”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交流习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可辩论,可询问,可借鉴。新课标也着重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收获,甚于教师精批细改。

四、鼓励参赛发表

对学生来说,习作发表带来的是习作的快感、幸福感、成就感,是得以炫耀的资本。学生在这种炫耀中爱上了写作,找到了习作的兴奋点,斟酌起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注意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了“我手写我心”,放弃了假、大、空话……以发表为目标,学生习作就有了主动性、目的性,他们大量地阅读,不断地仿写、创作,作文水平进步神速。而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一直所倡导与推崇的吗?

新课标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理念,指明了教改的方向,改变并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势在必行!

作者:吕岩

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创新

目前在小学作文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好作文就是改出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识。这样的状况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作文中,效仿行为和范文语句的拼凑成为了主要方法。但这样的机械性记忆缺少感性的认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之中,应当引导学生从听觉、触觉、嗅觉上观察大自然、观察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其中细节的把握是重中之重。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亲身体验。例如在教导学生描写秋天的作文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里听落叶坠地,看鸟儿飞过,闻花朵芳香,同时感受深秋清冷气候,让学生得到第一手的感官触觉,有所感受之后再下笔。

其次,对于生活中的小细节的捕捉在交流中可以事半功倍。广阔的生活园地拥有着取之不尽、永不枯竭的作文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生活中遭遇的人和事,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如做家务、购物的过程都可以纳入素材之中。反复记忆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将生活感受嵌入自己的作文中了。

另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资源。课间十分钟,自习课上不时会发生有趣的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同学间的朝夕相处,甚至是上课时透过窗户的一次小小走神,如果能经常鼓励学生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小小的校园就是一个微缩版的人生大舞台,因为“导演”和“演员”都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这样的题材更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写得再优美再有意境的作文也必须是通过语言的整合而完成。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语言组织,就好比是文章的骨骼,担负着支撑整篇文章的作用。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明确重点和中心思想,抓准词句的主次方面,才能更清晰地表达意识。其次需要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句子驾驭能力。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的起步期,这时期应当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教师在这里就起到了导航作用,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对词汇的驾驭能力。

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之一。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去选取有兴趣了解的方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把略读和精读进行良性整合,略读为主精读为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定期制作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选择的书目需要浅显易懂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在学生选择书目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

勤于动笔,知识的积累也就会日益增多,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教育引导中需要保证学生勤于练习,常言道“熟能生巧”,多练笔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己细节上的问题,并且在下一次的写作中加以改进。

以奖励来促进学生多练是教学的一大途径。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互相评论对方的作文,在互相借鉴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完成写作能力的锻炼,对寫作出彩的学生进行表彰,榜样的意义能够促使有进取心的学生更加投入练习。练习的过程也就是将语句形式和结构深刻注入他们脑海中的过程,不可偏废。

最后,进行“教学相长”式的作文讲评,也是作文教学的一大创新。

讲评作文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为这个部分是学生深化理解,反复斟酌文字的阶段。即便是在教师为主的讲解作文环节,也不能偏废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相长”式的作文讲评是学生和教师能够相互沟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请上讲台,让其把写作时的想法一一表述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阐述提出更多提取作文素材的可行性建议,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文章记忆深刻,并且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在行文时的不足,以做到下一次的改进。

在讲评中,可以采取学生上台演讲作文的方式,由学生自发上台诵读自己的作品,并让台下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论听完该作文的感受,以及有哪些可以借鉴和加强的地方。

结束语:

新课标理念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贯彻现代教育的高潮。为践行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更富有挑战性和创意性,小学语文对提高学生基本常识和培养内在学习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切实做到以上方法,便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作者:顾萍

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效果和质量直接反映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提高,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一个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许多学生谈到作文,就面有难色、谈虎色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花了很长时间也挤不出几句话来,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儿才能完成,实在是苦不堪言。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缺乏兴趣,没有表达的欲望;不会取材,觉得无米下锅;文章不是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而是痛苦地应付老师的任务。那么,该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作文教学呢?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不愿写作文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一、亲近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大千世界中,生活实践内容十分丰富,作文教学可以在哪些方面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呢?

1.走向大自然,索取素材。大自然是我们习作的源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景色宜人,动植物品种繁多。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学生野外观赏景物、动植物的任务。学生一旦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定然心情舒畅,必定会对美好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产生独特的认识。

2.走进社会,搜集材料。社会的素材丰富多样,课余,教师可以让学生步入社会,参观市容市貌,感受社会气息,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入到无限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去关注和捕捉生活中有意义、有情趣的事。

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如果学生去感受、分析、理解和记忆了,在脑海中就能形成作文材料库。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就丰富了,思维也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而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了。

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对生活、平静、客观、科学、理性的思考,只要能用心体悟、反复琢磨、独具慧眼,就能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给人以启发的哲理。教师还要引导、帮助学生多在生活的细微、平常之处观察,只有使观察视线集中,观察才能更准确、细致。例如,有个学生描写他家养的猫:

咪咪最近真像发了神经一样,专门从楼上奔到楼下,又从楼下跑到楼上。有时侯,还窜到我的房间里来,来了后也不安静。一会儿跳上沙发,一会儿爬上桌子,一会儿又在我的书架上乱抓。书都被它抓坏了,我也气坏了,真想把它捉起来狠狠地揍一顿。但是它的爪子很尖,我又不敢捉,只能对着它瞪眼睛。

可是这几天,咪咪突然又安静下来了。每到傍晚,它就蹲在楼梯转弯角下,有时闭着眼睛像睡觉,有时候像长颈鹿一样伸长头颈、瞪大眼睛,有时两只耳朵一动一动的。究竟怎么了?昨天晚上,阿姨回来看见咪咪的旁边有一只死老鼠,就高兴叫起来:“咪咪会抓老鼠了!”我这才明白,原来这几天它在学怎样抓老鼠。

只有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敏锐地捕捉生活的细节,才能丰富自己的体验,写出有生命的内容,才能为作文提供素

材基础。

二、大量阅读是作文的知识基础

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人们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享受,还可以从中获得大量信息。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修养。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过:“现在有几百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这直截了当地阐明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也就必然联系到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内容包括两方面:1.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渗透着作者丰富、炽热的情感,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亲人之爱、手足之情、朋友之谊;这里有横刀立马的威武、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对学生而言,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2.阅读课本以外好的文章。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加大阅读量,许多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写作而言也是必需的知识素材。

阅读还应养成良好的习惯:1.要把文章读懂,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把握迥异的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2.要勤于动笔读书。读书时不仅要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建立“语言宝库”,还要勤于写心得。

例如,有个学生阅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学习到了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描写刻画背影的方法,进行了以下的仿写。

我很久不曾看见那位老清洁工了,但他那高大的背影却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年前的一个冬晨,天还没亮,我就起床跑步了。玻璃窗被抹上一层白霜,芭蕉叶上挂着一片银粉,苦楝树枝杈间也结满了霜。我跑了一会儿步,浑身都发热了。漫步走的时候,我发现在昏暗的路灯下,有一个人的背影在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那位我常见的、愈来愈苍老的清洁工忙碌在雾中。他穿了一条新裤子和洗得发白的松緊布鞋,没戴口罩。他身旁不远处停着一辆加层板车,上面的垃圾装成了圆锥形,车的把手上挂着一件深青棉袄。老清洁工双手提起装满垃圾的畚箕,朝车子蹒跚走去。到车旁时,他把畚箕放下,高瘦的身子微微弯下去,双手又是一提,用右膝向上一顶,定住了,顿了顿,用手顶着畚箕吃力地往上托,咬着牙,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

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修养,从而为作文提供知识基础。

三、逆向思维是作文创新的基础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社会愈进步,科学愈发展,除了要求人们严格地表达思想、准确地说明事物、生动地叙述情感外,还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思想来。作文要想写出新意,写出个性,逆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事物大都有两面性,这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要让学生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如“看风使舵”,用在形容那些油腔滑调、世故之徒,太形象不过了,那种靠看别人脸色来决定自己行动的人,实在太可鄙了。但是,如果不是为了逢迎,而是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不正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吗?因此,如何看风,怎样把握大方向,倒是很有文章可做的。

又如“蚕”,人人称赞其无私奉献,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千古传诵。但我们还可看到,它也有自我束缚的一面,即“作茧自缚”;再如“异想天开”,本指想法非常离奇,含有贬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异想都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即敢疑他人之不疑处,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创新,这样,“异想”是值得肯定的。由于“异想”的多义性,便能开拓出一片新开地。

当然逆向思维是意在言他人之不言处,绝非否定话题,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都是不可取的。

只有多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才能使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富有个性,为作文创新提供思维基础。

大量好的文章的阅读,丰富美好的生活感悟,逆向思维的运用都为作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大的内在动力。这一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给学生创设出自由写作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作者:王 艳

上一篇:语文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游戏多元化幼儿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