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数学教学设计

2024-05-22

新课标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新课标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台渔。”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创新 实践 协作 未来的教育是在以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还学生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能力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如:已知 a≥0,b≥0,且 a+b=1,求证(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2-2-1|)/2=25/2,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篇2:新课标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在教学生涯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以此来适应时代所需要的方式.我就现在新课标理念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此来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同学们首要的对数学的看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太少,所以我们要通过让他们了解数学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度,了解数学在以后各种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社会中的通信方式,电脑使用中数据的变换等就是需要对数学中的微积分等等有需求.物理线路等也是需要通过数学为基础,才能了解其中数据的变换.所以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他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为了以后生活的美好.当前的首要目的就是学好数学.了解数学是何种重要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他们思维数学逻辑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这门“枯燥的学科”.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创新意识,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通过各章节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就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对枯燥的数学问题进行问题意境的开发,使同学们有足

第 1 页 够的想象空间,以此来培养思维能力的扩展.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各种不理解,我们不能抱以让他们自己看书,多做习题去解决.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种不理解给予合适的想象空间,让它能够自己想象这其中的数据变换.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创设情境,努力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在课堂上“枯燥”的数学问题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不只是注重书本生所写的那些有限的问题,需要使得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在某些时候也学会因为一时的不理解而出现错误.但这明显是正常的.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回归到正确的思维中,而不是直接贬低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许在生活中某个你批评思维不正确的人,最后却能成为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人物,这种人成功的基础就是敢于创新,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继而发现许多我们不能发现的东西.数学课程中这种思维方式就至关重要,因为数学本生就是“枯燥”的,需要的是我们去理解,去开发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使这种“枯燥”变成一种学习的乐趣.

第 2 页 其次在数学学习中还需要的就是结合实际去使学生理解问题,因为学习本来就是要用来为社会做贡献的,需要的就是让它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的生活就是至关重要啦,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比如说数学中所要学习的各种空间想象图,这种想象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己想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实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空间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一些立体工具.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能单凭想象,需要是使他们的想象能够有实物进行参照.进而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根源所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存在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实施差异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差异教学,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自主发展,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其他生活动态,比如家庭情况,心情状态等等,以此做到能够和学生成为朋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教与被教的关系,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让他们对老师有好感,这也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促进的方式.因为同学上课所面对一是黑板,而就是老师本人,如果他很厌恶这个老师,第 3 页 那么即使再听讲,他也是听不进去.但如果他觉得这个老师好交流,那么课枯燥一些也是会认真听下去的,当然也不能对学生过于放纵,因为学生还是得以学业为主,只是在课间之余可以多跟他们交流交流,了解他们整体的听课状态,进而知道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去适应自己,而使自己去适应学生,融入学生群体,去了解发觉他们的长处.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态,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困惑,对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心里面别扭,甚至于有阴影,对学习产生恐惧态度,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的上进心能够发掘出来.

所以整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发掘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后就是要教会他们学习,通过教材,以及传统模式中的多加练习,因为虽然传统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但其根本一些教学方式还是值得借鉴以及采用的,毕竟数学学习可以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想法的错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得重中之重就是要与实际结合,让他们了解数学以及数学对社会的贡献还有运用.最后了就是需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心态,帮助其改进.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由需要学习到学习到想学习到爱学习的心态的转变.

篇3:新课标数学教学漫谈

1. 要做到先学后教, 教学设计时, 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努力找准学生的已知知识, 将教学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改变教学观念,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模仿, 巩固练习转变到主动学习, 探究, 质疑, 创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信心, 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 教师的提问、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让学生在回答成功的同时获得自己很棒的感觉, 教师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要学会不露声色地去赞美学生。要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质疑。教师的作用是设疑、解难、激励, 要尽量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学生自己跳一跳能够得到的就一定让学生去学习、自己去努力做到, 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兴趣有时候就是教师适当的时候逼出来的。由于初中课改后学生的数学基础差, 进而对高中数学有畏惧心理, 因而有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就产生了放弃心理, 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学生该会能会的必须学会, 只有学会了、理解了, 才能逐渐地培养兴趣。通过新课改教研活动, 我们的预期目的基本达到, 教研氛围很浓厚,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日新月异地转变。现在我们上课时应考虑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 不再片面地考虑这节课教什么, 更加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 不再一味地抱怨学生什么也不做了。

2. 课堂教学的实施也要随课改的改进而变化。课堂教学包括思维训练、表述训练、做题训练。高中数学, 做题和模仿都是必要的, 但是一定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一定要给学生表述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高效课堂, 必须做到少讲、精讲、精炼。课堂教学要倡导先学后教原则, 学生活动在前, 教学理论在后, 学生思考在前, 教师讲解在后, 学生探究在前, 教师归纳总结在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要特别下工夫, 因为在新课改下, 我们教师会普遍感觉内容量大、课时数少。要降低起点, 使学生感到数学不难学, 课前让学生明确目标, 知道每一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将重点突出化, 将难点分散化,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适时增大课堂容量, 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课堂不但看教师教了多少, 更主要的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教师要有充足的课前准备, 课堂上要有适时的点拨, 面对重难点教师要有精准的讲解,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感觉有一点进步, 有一点提高。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自己感觉到的而是看学生的感受如何。

3. 同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 要有赛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摸索提高。受学生基础或者班级氛围的影响, 自己写的教案或许很好, 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每一节课能突破一两个两点就算成功。揭破难点、发掘易错点、总结规律方法这都是亮点。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总结, 因为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差, 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看上去比较容易的题学生会感觉心里放松,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课堂上演算, 马虎容易出错。会而不得分, 对而要点不全, 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又吸取了教训和经验。总之教师要把握好讲和练的度。题量过多、难度过大, 学生会感觉困难重重、很吃力没有成就感;量少题易, 学生会轻装上阵, 感觉过于小儿科;而难度适中、题量适量, 学生感觉微微吃力, 但是都能应付下来, 稍微累点却很有成就感最好。但是我们不能用练代替教师的讲。教师好比导演, 学生就是演员, 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也可以稍作发挥。好课须教无定法, 不能套用现成的模板。

4. 课后作业的设计必不可少。作业和限时练习要分段设计, 分层推进。我们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要面向全体学生。技能层面, 要求学生品位解题过程, 体会数学方法, 系统掌握知识, 把握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学会面对解题中的困难和疑惑寻找突破口。能力层面, 面向学习中的佼佼者, 让学生在完成学校课堂教学之余, 做高水平的题, 选作竞赛题、高考失分题, 敢于挑战自我, 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 敢于超越教师,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脑的意识。

面对新课改, 教师敢于创新自然会带给学生创新意识。“讲在关键处, 练在必需时”。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灵活的教学手段, 使得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 教师从摞摞试卷的解脱, 课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去教学;要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 做好教学设计, 真正做到先学后教;课堂教学要做到思维训练、表述训练、做题训练的结合;课后要精心设计作业和限时练习, 采取分段设计, 分层推进的模式。新课改中, 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减负、教师降压, 课堂增效。

篇4:《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数学带人了各行各业。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也将使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心发生转移,改变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術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增长,用于计算、解方程、绘图像、解微积分方程、因式分解、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机器证明、图形演示以及进行思维实验都能以更加简洁快捷的方式进行,而且使得计算机的验证功能、编程功能、联网功能更加强大。由于数字化经济、数字信息处理以及大量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观察、实验、模拟与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因而数学就同时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身份,这也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实质性内涵。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解决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已经超越了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支撑能揭示未来数学的现象,能给数学以强大的推动力,计算机不仅为数学应用提供了解答,而且赋予人们以灵感和直觉,数学实验室软件能够动态地揭示知识的构造,并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而且能动态地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并自动解决,相互推理。计算机的应用对数学家而言,犹如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家、显微镜对生物学家,给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六年纲要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达到计算机配备最低标准(高中25台,初中20台)的比率为:城市高中100%,初中60%;县镇高中80%,初中30%。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肯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将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和发展等的途径。学生学习数学只不过是学习一组逻辑规则,没有机会体验到自然的数学经验。这导致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认识之间出现鸿沟。而计算机可以在数学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变厌学为主动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表现为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讲课,而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被削弱,反而更加强了。

自计算机进入课堂之日起,人们就存在着种种猜测:教师不讲,学生能用计算机学会数学吗?计算机是否会削弱学生的能力?学校的数学教育是以已有的逻辑为基础,这样就有可能忽略如直觉、美感和乐趣等非逻辑的因素。教学软件的设计使教师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设计教学软件时,教师要时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最佳的教学策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扬长避短,创设最优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计划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溶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如何开发教学材料;如何组织好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去克服困难等。

篇5:新课标数学倍的教学反思

一、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意义。教师应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以教材所提供的为蓝本进行合理的设计改进。因此,我以美丽的大森林为背景,设计了更生动更符合二年级孩子心理特征的情境。在碧绿碧绿的草地上先出示两种动物(2只猴子,6只小鸭子),在原有知识(比多,比少)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倍”的认识。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顺其自然,出示了4只青蛙,8条小鱼,12只小鸟……,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探索,在操作中感知,可以说学生对“倍”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了。

二、关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景,一种平等的对话情景。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现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本节课的教师时而充当“听众”,时而充当“长者”,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用“谁听明白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把我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不要说出答案,用学具摆一摆,悄悄把想法告诉给我。”给学生设置障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最有实效的评价…同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变化。新课标要求课堂给学生适度的开放,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尊重个体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学规律,这些将永远是课堂教学进入用心境界的先决条件。

篇6:新课标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实施《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学活动

黄银美

课堂教学是一种多无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知识、感情等各方面交流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个环节,让他们拥有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我是学习主人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要转变师生传统的思想观念,实现师生命格上平等,思想上交流,情感上交流,情感上相容,做到以知、以德、以理、以情服人。其次,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困生、单亲生、孤亲学生,更要关怀备至,多为他们创功机会。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在知识结构中传递着生活气息,渗透着情感。当课堂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时,课堂学习将会变得更真实的生活情景。例如:在比数学的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探究1,2,这就是生活化、经验化的内容,学生教材进放了“物我包容,物我同一”的境地,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我必掌握”意愿,增强了求知欲望。

三、课堂教学人人化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是和空间,在同学老师面前的到肯定,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特别对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要提出力所能及的问题使他们能自信、肯定得到赞许)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研性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随制在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模入中,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其次在分析和讨论问题之前,留给学生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唱“独角戏、要多搞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

四、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

篇7:《数学新课标自主教学》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新课标自主教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之余我读了《数学新课标自主教学》一书,其中开放性教学对我的启发较大。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一种多么有生机与活力的境界啊。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充满活力。下面我就从书中“开放教学”这个角度谈谈如何带领学生进入这个“活”的课堂。

一、在教材处理上开放,让学生学有动力。

叶谰教授说过:“像以往那样把继承和掌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价值的判断,显然是不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教材,要大胆突破教材的编排,在教材的处理上进行灵活的开放,把生活的素材、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引力,萌发求知欲。浓厚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如在教学两位数进位加时,结合当时班中正在开展“看谁红星多”的活动引入:小明这学期在作业方面夺得34颗星星,在守纪方面夺得28颗星星,这学期小明一共夺得几颗学习星星?从而引出教学内容34 28。又如:从新房地面的装修,要计算买多少地板,引出面积的计算等。把教材设计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学生就能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人人学得主动,就会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在感悟新知的过程上开放,让学生学有自主。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开放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用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去观察、分析、猜测数学问题,让多种答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生在感悟答案的过程中,学有自主,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灵性,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时,教材先把被减数分成一个十几和一个整十数,然后用十几减一位数,再与剩下的整十数相加得出结果。如:43-8=35 先算13-8=5,再算30 5=35。用这种方法统一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形成“算法多样化”是不利的。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少了探索空间。学习这题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出多种方法,让他们探索出多种方法,使他们的自主学习得以体现。由于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很多学生除了想到前面的方法外,还想到第二种方法:先算10-8=2,再算33 2=35。有的学生想到用加想减的方法:因为35 8=43,所以43-8=35。有的学生甚至提出用第二种方法更好。我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只要能又对又快地想到答案,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符合他们的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

三、在练习设计上开放,让学生学有创见。

数学课堂应该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课堂练习中,经常把习题设计成“问题答案不唯一,条件多余或缺少”等具有开放性练习,并且使习题的叙述方式多样化,问题情境生活化,解题策略灵活性,这是非常有教育价值的。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迪思维,使学生学有创见,充满个性化。如在学完“元、角、分”知识后,设计小组合作练习:一本故事书需要11元8角,应怎样付钱?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不管学生付钱方法简便与否,只要合理,就予与肯定。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创新思维的空间,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四、在作业设计上开放,让学生学有乐趣。

开放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要打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在课末拓展延伸。创设课外情景,布置一些开放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校外调查、访问、测量等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的乐趣。如在学习了长度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房间的长、宽,门的高,一步、一柞的长度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作业充满“活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创造。

篇8:新课标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做过这样的理解, 就是要立足于师生间的实际状况, 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 既能够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就是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所以教学过程最优化注重效果和时间, 要坚持可接受性原则。对于老师来讲, 就要制定合乎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计划, 要立足于学生对知识接受水平的基础上, 要保证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能够使用得当。分层教学法立足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对教学进行分门别类, 教学中的每个部分都要进行考虑到, 包括教师的教案, 老师的实际上课过程, 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 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分层次地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动力, 使其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验。测验前, 要对学生做必要的心理指导工作, 减少学生的不必要的顾虑, 这样才能在测试中发挥他们应有的水平, 甚至超常发挥, 这样班级里学生的差距就缩小了, 整体优化的效果呈现出来。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 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

通常情况下, 教学要求可以分为基本, 中层, 发展这三个目标, 相对应的也可以把学生分为A, B, C三个不同的层次。A代表学习较差的同学, 这样只要给他们简单的作业就可; B代表学习中等的学生, 能够基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C代表的是学习成绩优良的尖子生, 他们不仅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还可以额外的增加学习的难度与厚度, 对自己进行挑战。正常情况下, 绝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属于B, A和C的学生要少一些, 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并做好记录, 一段时间后, 根据结果, 人数可以适当的增加与减少。

2. 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目标层次: 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估, 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要做出“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的教学方针, 把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层了解掌握并充分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做出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 并加以贯穿和应用。我认为这些要分成4个单元: ( 1) 标记; ( 2) 理解; ( 3) 简单应用; ( 4) 综合应用。要求A组学生达到b, B组学生达到c, C组学生达到d。由此这样推演下去, 例如, 在交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时候, A组要熟记加理解, 并加以应用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而B组学生要理解公式的推导, C组学生要学会推导, 并可以解决复杂些的问题。

知识点落实的层次: 每在遇到不同的知识点的时候, 对于基础知识不一样的同学要有不一样的要求: A、B组的学生, 要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一一落实讲解, 而对于C组的学生, 就要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 经过横向联系、内在分析达到广泛的落实。例如, 高二必修3中算法初步中“程序框图”的教学, 对A层次的学生先要对下面的程序框图能看懂输出的sum表示计算1 + 2 + 3 + 4 + … + 100的值; 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会解初始值变为i =2或者循环体中i = i +1变为i = i +2时, 输出的sum又是什么? 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仅要会解i变化时输出的sum的值, 而且还会写出数列 ( 已知通项公式) 前n项的和a1 + a2 + … + an的程序框图。对于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备案中要有着明显的定位, 要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阶梯, 获得共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互相帮助,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教学方法层次: 如何教和怎么样学属于教学方法的中心问题。对于A组的学生要求低一些, 问题难度小一些, 多提问那些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同学, 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C组的学生, 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 要求提问的问题灵活, 难度大。同时, 对同学的要求要高,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组成学习小组, 自主学习。对于其他的学生, 就要求老师自己灵活对待了。

练习作业的层次: 对于A组的学生要以做课后练习题为主, 或是做一些简单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 自己做出学习心得; B组学生要布置基础作业但是要自主学习一些可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习题, 其中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由学生自由分配; C组以做综合联系题为主, 总结老师所说的知识难点, 小结思维方法。

三、小结

由于不同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也不一样。而根据老师不同的教学备案, 有目的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分层次教学是教育中的一次伟大的改革, 它既能满足全面的培育学生, 又能针对性的教学。所以, 老师必须要设计好课堂的每个环节和部分。结合分类指导和集体教学, 全面地优化课堂教育, 使教育更加完善。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析新课标数学分层教学, 文中首先给出了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接着从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和教学过程的分层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探讨, 这一研究对于改进高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依据,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杨智长, 王琪.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学科教育, 2003, (02) :36-39.

[2]周俊林.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分层教学与分层考核[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 :127-128.

[3]陈军.根据新课标实施分层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3) :92-93.

篇9:新课标数学教学漫谈

关键词:先学后教 课堂训练 作业设计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去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清课程框架,全面了解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准确把握课程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考纲,对教材内容适度拓展。

1.要做到先学后教,教学设计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努力找准学生的已知知识,将教学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改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模仿,巩固练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探究,质疑,创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教师的提问、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回答成功的同时获得自己很棒的感觉,教师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不露声色地去赞美学生。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质疑。教师的作用是设疑、解难、激励,要尽量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学生自己跳一跳能够得到的就一定让学生去学习、自己去努力做到,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兴趣有时候就是教师适当的时候逼出来的。由于初中课改后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进而对高中数学有畏惧心理,因而有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就产生了放弃心理,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学生该会能会的必须学会,只有学会了、理解了,才能逐渐地培养兴趣。通过新课改教研活动,我们的预期目的基本达到,教研氛围很浓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日新月异地转变。现在我们上课时应考虑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不再片面地考虑这节课教什么,更加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不再一味地抱怨学生什么也不做了。

2.课堂教学的实施也要随课改的改进而变化。课堂教学包括思维训练、表述训练、做题训练。高中数学,做题和模仿都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一定要给学生表述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做到高效课堂,必须做到少讲、精讲、精炼。课堂教学要倡导先学后教原则,学生活动在前,教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归纳总结在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特别下工夫,因为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会普遍感觉内容量大、课时数少。要降低起点,使学生感到数学不难学,课前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每一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将重点突出化,将难点分散化,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时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课堂不但看教师教了多少,更主要的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教师要有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堂上要有适时的点拨,面对重难点教师要有精准的讲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感觉有一点进步,有一点提高。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自己感觉到的而是看学生的感受如何。

3.同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要有赛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摸索提高。受学生基础或者班级氛围的影响,自己写的教案或许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每一节课能突破一两个两点就算成功。揭破难点、发掘易错点、总结规律方法这都是亮点。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总结,因为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差,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看上去比较容易的题学生会感觉心里放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课堂上演算,马虎容易出错。会而不得分,对而要点不全,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又吸取了教训和经验。总之教师要把握好讲和练的度。题量过多、难度过大,学生会感觉困难重重、很吃力没有成就感;量少题易,学生会轻装上阵,感觉过于小儿科;而难度适中、题量适量,学生感觉微微吃力,但是都能应付下来,稍微累点却很有成就感最好。但是我们不能用练代替教师的讲。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也可以稍作发挥。好课须教无定法,不能套用现成的模板。

4.课后作业的设计必不可少。作业和限时练习要分段设计,分层推进。我们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技能层面,要求学生品位解题过程,体会数学方法,系统掌握知识,把握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学会面对解题中的困难和疑惑寻找突破口。能力层面,面向学习中的佼佼者,让学生在完成学校课堂教学之余,做高水平的题,选作竞赛题、高考失分题,敢于挑战自我,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敢于超越教师,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脑的意识。

面对新课改,教师敢于创新自然会带给学生创新意识。“讲在关键处,练在必需时”。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教师从摞摞试卷的解脱,课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

篇10: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认识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评价

笔者在小学从教数学十几年来,承担过不少的公开课,也听过许多教师的公开课,校内的、镇上的、市级的,甚至是一些先进教师的优秀课例。大部分时候,听完公开课后都是喜忧参半,随着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了,但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师评价中,教师总是有意或不自觉地把评价定位在“肯定”和 “否定”这二者身上,常以“对”或“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或以“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表现真好”、“这样都不会呀”等含糊的语句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公开课尚且如此,其它课堂可想而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 1

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发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

一、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据调查,高达约百分之六十的教师最重视结果评价,约百分之十五的教师最重视过程评价,只有约百分之二十五的教师认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形式单一的排队型评价,那种一张纸、一支笔、几道题就要决定一个孩子的做法”还在我们教师队伍盛行。我们应当知道,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历程中行为因素成效的测评分析,评估学习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反馈、调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进行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对数学具有兴趣和热情”等等方面,改变过去评价分偏和总结性的做法,我们要强调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和反馈信息。比如在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1)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操作;(2)自己想出其他的操作方法(如用量角器测量等);(3)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上述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数学日记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现在提出的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不要学习的结果,而是要结果与过程并重。结果与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学生的情感的积极投入,没有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只专注结果,只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重走题海战术之路;而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学生却一无所获的过程,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长此以往,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三维目标的落实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要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同时获得积极的 2

情感体验。

二、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的教学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因材施教。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传统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是绝对评价者的评价状况。如在课堂上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应更多地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1)、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去学习。通过学生们相互评价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课堂有偿探索,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评价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各种能 3

力,大大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逻辑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2)、学生的自我评价

“几乎每个稚嫩的心都渴望摆脱束缚,展现自我!”,自我评价是把评价过程当作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配合适当的、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学生的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综上所述,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总的来说新课程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鲁迅作品有感小学【500字】下一篇:葡萄酒市场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