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标数学教学感受点滴

2022-09-11

自2003年秋季开始, 西安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教学, 教材、教法全面改革, 这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 要从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上来一次比较彻底的变革。

通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 对新、旧教材 (分别指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原教学大纲教材) 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做了一些比较, 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 内容编排的系统性

旧教材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初一第一学期, 从有理数开始, 主要学习代数的知识, 第二学期, 则代数、几何平行进行,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联系和巩固也是持续的。但这样的教材安排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 失去新鲜感和兴趣。而新教材 (我们所采用的是北师大版) 七年级 (上) 课本内容有图形, 有理数及运算, 代数式, 平面几何初步, 一元一次方程, 科学记数法及统计初步, 概率初步等七章, 内容在代数、几何以及概率统计之间跳跃。教材的意图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受即将在初中整个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 并将知识点分散到每一学期, 降低学习难度, 学习形式呈螺旋形上升, 学生始终接触到的都是新知识, 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转换, 保持兴奋。但笔者以为这样安排的结果却使得教与学思维均不连续, 刚刚弄懂一点知识, 却又要放下, 去学新的与此不关联的内容。等到再回来, 原来学的已经忘了。难教难学难复习。

2 科学性与实用型的协调

旧教材注重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而实用性与趣味性不足, 教学中强调训练思维严谨、严密、严格, 容易陷入偏、难题型以及“题海战术”的练习中, 教师相对好讲而学生普遍反映难学。而新教材更注重数学理论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实际, 强调培养发散、活跃型思维,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但却不太注重解题过程、步骤和数学语言应用的训练, 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学生觉得在课堂上轻松、好学、有意思, 但做题能力下降, 语言叙述不规范;而教师觉得不好把握教学内容和深度, 担心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当加强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题能力训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3 教学手段的更新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需要教师围绕教材开发展示新的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去搜寻、编整新的教学资源, 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来配合。如日常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几何体三维教学模型、多媒体动画演示等等。而这些工作、教学手段和工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大笔资金, 这方面的实现对教师和学校来说都是比较沉重的负担, 难以保证持续和有效。

4 学生个性发展与班级教学模式的冲突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只设定最低标准,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而学生则量力而行,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所选择。但在实际教学中, 班级教学模式较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浅了好学生吃不饱, 深入了思维慢的学生又接受不了, 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学期教学检查测试时尤其明显地显现出这种差别。为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也多以讲授与引导方式并用进行, 而较少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的形式出现。

按学生水平分班,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因材施教, 或者叫做层次讲学方式, 从一个侧面来说应该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

5 个性化评价体系与社会化评价体系的矛盾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有针对性、个性化, 找寻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除考察知识、能力方面接受情况外, 还要注意思维与情感的发展, 培养自信心、成功感。但现在社会化评价仍然只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 形式也是以卷面考试为主。为保证学生获得好的社会化评价, 因此教学中往往不得不偏重于知识、技能的培养, 弱化了思维与情感的发展。大量的课外练习资料、学校补课、校外补习班正说明了社会化评价形式对学校教学的影响。

6 数学学习中精练与多练的关系

新课标教材的课后作业注重的是理解基础上的基本练习, 主要以辅助理解性记忆、掌握, 因此在类型上、数量上都较少。一方面确实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有时间更多地接触社会, 发展思维与情感。但另一方面, 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一定程度与水平却又是必须经过一定量的演练才能达到的。题做少了, 教师有时间针对作业中的错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纠正, 但在应对学期考试时就会出现有的题型没见过不会做, 而且熟练程度也差的状况;而多做些题, 能够强化训练, 提高考试成绩, 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 但绝对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是新课标要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 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使教师无法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课业辅导。

准确把握数量与程度、精练与多练的关系, 也是关系数学课能否教好与学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7 结语

虽然本文仅是笔者在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提出了一些问题, 未总结出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搞好教学活动的思想方法, 但笔者认为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 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与情感, 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体现数学知识体系的连续、严谨、规范的特点, 使学生在现有的社会化评价体系面前也能够从容应对, 是摆在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大课题。

摘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与情感, 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体现数学知识体系的连续、严谨、规范的特点, 使学生在现有的社会化评价体系面前也能够从容应对, 是摆在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大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评价

上一篇:诱发情感因素,优化课堂效果的实践下一篇:油气管道施工装备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