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危应对

2024-04-27

微时代危应对(精选8篇)

篇1:微时代危应对

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

高德毅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过,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 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 的变化,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重塑了社会的舆论生态,宣告了“微时代”的悄然 到来。高校是社会舆情的聚焦点和热源地,舆情引 导关系高校和谐稳定,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和舆论生态的时代变迁,思考 微时代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

一、微时代高校舆情引导面临多重考验

(一)自媒体的草根特质释放大学生网民的个 性表达,网络文化狂欢考验教育智慧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个人提供功能强大的 独立平台,摆脱了议程设置的圭臬,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有人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 DIY”:“DIY 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 DIY 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这种平民化、去中心化的草根 特质,使自媒体一经出现便迅速使一大批大学生 网民成为其忠实的拥趸,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理想场所。面对喷涌而至的网络文化浪 潮,如何引导大学生在这场网络文化狂欢中冷静 围观、理性表达,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

(二)微传播的“蝴蝶效应”放大大学生网民的传播能量,信息“核裂变”挤压舆情应对空间“蝴蝶效应”原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 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在当下,微博、微信因其传播的即时性和 交互性,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不断发力,演绎 了舆论场的蝴蝶效应。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力量,年龄、经历及生活习惯趋同,情感立场容易产生共 鸣。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 绪化的意见,很容易“一呼百应”,成为点燃舆情的 导火索,网络传播能量可以瞬间得到释放。面对复 杂而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高校管理者应对网络 舆情的时间和空间更加有限,亟待合理和有效的 舆情研判与疏导。

(三)全民围观的“广场效应”激发大学生网民 的参与热情,网络问政倒逼舆情治理模式创新微传播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将众多用户 迅速拉进同一个正在发酵的舆情事件,形成一种 全民围观的态势;同时,微传播因参与成本剧降、话语权剧增,而进一步勃发了全民围观的热情。对 于熟稔地运用网络进行“人肉搜索”、“网络问政” 的大学生网民来说,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就极易被 认为“有猫腻”,以粗暴的方式打压、堵塞言论更容 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引起舆情的强烈反弹。这对于 高校管理者来说,意味着观点的转变,变被动应对 为主动引导,变强制管制为互动交流,学会宽容舆 论,把网络舆情作为体察民情、疏导情绪、沟通思 想、凝聚共识的办学之道。

二、微时代高校舆情引导的实施路径

微时代的舆情治理,要适应舆情生态的变革, 根据舆情演变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机理,针对舆情潜伏、发酵、爆发和衰没的不同时间节点,实施不同的 应对策略,做到准确研判、及时预警和科学引导。

(一)要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把脉舆情

微时代信息海量涌现,伴随着信息泛滥的是 信息的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给舆情研判增加了 难度。要迅速辨别来势汹汹的“网络口水”是简单 情绪的宣泄还是舆论的风暴眼?这就需要建立多 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系统,通过计算 机辅助人工分析,对舆情的来源、真伪和走势进行 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节庆活 动、重大政策出台之际,更是要重点密切关注敏感 人物、敏感话题、敏感媒介平台,捕捉苗头性的负 面信息,避免其扩散蔓延。

(二)要在信息发酵前及时预警舆情

网络的聚合效应可以将一件小事瞬间放大成 一件大事,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发酵成舆情。面对突 如其来的网络舆情,必须有完善的分级响应、应急 预案,才能有条不紊地化解舆情危机。要在准确研 判的基础上,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 等因素,梳理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 注焦点,区分不同的预警等级,针对不同情况,启 动相应的应对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处置方案。

(三)要在信息迷雾中科学引导舆情

面对无处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众往往面 临“信息迷雾”、“信息雪崩”的困境,迫切需要“信 息向导”帮助作出解释、判断和选择。在舆情热度 升温的关键时刻,务必要第一时间出面澄清事实 真相、主动回应网民质疑,尽快化解对立情绪,发 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主动设置议程,赢得舆论话语 权和引导主动权。

三、微时代高校舆情引导的策略优选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多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治 理、系统引导;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则要根据舆 情成因和发展态势,寻找最优化的应对策略。

(一)主动性策略:打好“提前量”

网络舆情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生 发展过程。无数事实表明,漠视网上民情,反应迟

钝,将贻误引导和处置良机,导致网上“小事情”演变为现实“大事件”。所谓“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善于发现潜在的舆论热点,分析发生与发展脉 络,围绕大众关心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主动介 入应对,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对话交流,最大限度 将负面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主导性策略:发挥“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 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在网络信息

传播中也存在“先入为主”的规律。当舆情事件发 生时,公众存在很多的疑问,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 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小道消息就会占上风。因 此,要利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主动发声、主动出击,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首先要及时公布事 实真相,主动回击网络谣言,真诚回应网民关切和 质疑;同时,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积聚网上正能量。“意见领袖”一方面要靠“培养”,组建一支 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网络评论队伍,围绕 网上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发帖,澄清事实真相,引

导网民理性思考;另一方面要靠“争取”,在“公民 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使其实 现“舆论反转”,为我所用。

(三)预测性策略:应对“按图索骥”

凡事预则立,要想从容应对网络舆情,必须前 置舆情预防关口,形成应对预案,针对各种类型的 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必须紧扣 网络舆情的特点,把握舆情导向,按敏感程度和影 响大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抓住网络舆情指向,充分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工具,形成上下一致、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

(四)道德性策略:引导网民“自把关”一方面,要及时解答青年学生思想困惑,引导他们辨别是非、理性思考,筑起抵制负面舆情的思 想防线;另一方面,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信 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自觉遵守网络舆论规则,形成理性的网络意见表达行为习惯,做守法纪、有道德 的网络公民。

(五)阻断性策略:建立有害信息“防火墙”网络上的虚假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甚至可能危害现实社会秩序。必要时可通过“封”、“堵”、“删”、“禁”等手段,阻断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让虚假有害信息无处遁形。如,以“关键词过 滤”技术屏蔽敏感词组,通过“删帖”、“锁贴”、“沉 贴”的方式冷却、降温热贴,延迟审核和发布网站 新帖,限制浏览国外敏感网站,必要时经相关部门 批准,责令相关网站和微博关闭或暂停部分功能。

(六)技术性策略:警惕“技术万能”

除了上述“封”、“堵”、“删”、“禁”等阻断性技 术手段外,还有一些技术性的引导技巧,如“围魏救赵法”,主动放出一些新信息、新的新闻点,转移 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如“釜底抽薪法”,确保当事 人沉默封口,不参与炒作,媒体没有了采访对象,受众失去了关注焦点,可有效限制负面舆情的升级和扩散等等。但这些方法都是辅助性手段,如果 一味依赖技术和技巧,一删了之、一关了之,往往 会陷入更大的窘境和危机当中。

当前,网络发展已经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危 处理考验的是高校舆情引导的大智慧。舆情的智慧应对不仅是引导手段和策略的变革,更深层次 折射的是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迁,正如人 民日报评论所言,“舆情不是敌情”,善待善用舆情,“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篇2:微时代危应对

2013年05月02日 13:14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

(江西瑞昌市纪委,江西瑞昌 332200)

[摘要]随着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网络涉腐舆情频频考验纪检监察机关的应对处置工作。近年来,网络反腐、微博反腐蔚然成风,网络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反腐的主要途径。面对微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表现的复杂性、直接性、互动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因此,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对于做好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反腐工作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本文从当前微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发展现状着手,分析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微时代 网络舆情 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 D632.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超乎想像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日渐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同时,网络舆情也已随着微时代的迅速兴起,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一、微时代网络舆情发展现状概述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规模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占网民总数的74.5%,互联网普及率达42.1%;我国微博用户达3.09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达2.02亿,占微博用户的65.6%。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微博快速崛起,中国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

(二)微时代网络舆情现状及特点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观点。这些言论和观点主要在论坛、微博以及对新闻的跟帖、转帖实现并逐渐加强。微时代网络舆情表达方式更加快捷、信息更加多元,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微时代下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加之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网民发布的内容较为广泛,往往鱼目混杂。

2.直接性。通过微博、论坛、新闻点评和网站等,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尤其是手机网民的增加,使得舆情发布、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3.互动性。[1]网络事件之所以能成为舆论焦点,就在于网络本身开放式的环境,让大范围、大规模网民能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从而快速推动网络事件白热化,给应对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

4.突发性。[2]透过众多网络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发生之初并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然而却在短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形成巨大舆论力量,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二、微时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三不”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敏感意识不强、主动意识不足

首先,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其次,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研究分析少、工作部署少、检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2012年8月7日,安徽省庐江县的“艳照门”事件在互联网上呈现了大尺度、广范围的传播趋势,虽然最后证明该事件与庐江县无关,但是一个由传言构成的舆论场却把庐江县“拉下水”。在此过程中,由于应对网络舆情的被动,使得该县深陷于舆论漩涡之中。

(二)“三少”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系统性不强——缺少监控技术、缺少引导机制、缺少应对预案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大多仍采取传统的办案程序,按常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处理手段上不能适应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此外,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的专门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舆情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应对预案,对网民关心的话题、事件回应滞后,疏导网民情绪的意识和手段还有待改进。2012年4月5日,一则题为《河南漯河市一房管局副局长持枪殴打记者》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引发网友热议。事件初期,漯河市政府第一时间没有发出官方声音,使得网民质疑声音高涨,政府陷于被动。随着事件的发展,漯河市政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公布事件的处理进程,有效地化解了网友的猜疑。

(三)“三无”导致网络舆情应对专业化不足——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没有专项资金[3]

首先,没有专门机构。目前我国各地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大多由纪委内设部分科室协同“兼职”负责,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在网络舆情的研判处置上会出现滞后推诿现象,不利于“网络情绪”的及时回应和疏导。专门机构缺乏从另一个方面也导致舆情监测处置专职人员缺乏。纪检监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都是兼职,大多都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主,把网络舆情工作作为“副业”,加之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次,没有专项经费。网络舆情工作在大多数地区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经费支出中几乎没有列出用于网络舆情的开支。

三、关于如何科学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的建议

近年来,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所展示的决心,网络反腐、微博反腐蔚然成风,“表哥”、“房叔”、“房妹”等,一个个官员因网络举报而落马。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其中87%的网民会选择匿名举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参与反腐的主要途径,面对当前网络涉腐舆情存在的诸多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实践证明,对网络舆论一味采取加以限制的“硬”做法或放任自流的“软”做法,都不能起到应有作用。网络是网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重要平台,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理性对待网络舆情,才能正确引导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同时,坚持客观、公正、平等的处置原则,以认真、细致、全面的调查还原事实,做到信息反馈快、研究分析快、调查核实快、处理落实快,通过快查快结表明坚决态度,积极回应媒体和广大网民。2012年11月23日,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在其不雅视频曝光后63小时被免职并立案调查;2013年1月21日,山东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单增德因“离婚承诺书”,在12小时后被立案调查。这些对网络举报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行为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好评。

(二)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坚持科学研判、规范处置

1.建立网络涉腐舆情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纪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涉腐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处置,并积极组建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的日常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有关网络媒体的相应反腐倡廉舆情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协调有关舆情核查、督办及处置工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联席会议把宣传、检察、公安等主体纳入到舆情研判处置的队伍中来。

2.健全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干预机制。首先,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在网络空间里,各种各样的舆情纷至沓来,常使网民感到莫衷一是,通过引导机制可以把社会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网民提高对环境的认知,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其次,组织开展网络评论和政务微博互动,宣传法律知识,倡导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再次,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活跃在网络论坛上的“意见领袖”已经成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生力军,重视对“意见领袖”的培养、引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完善网络涉腐舆情监测研判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机构,负责对重点领域的日常舆情监测。舆情监测研判机构要定期提供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监测报告以常态化监测和异常性监测为主,常态化监测以定期报告的形式反映到决策机构,异常性监测以及时报告的形式提醒领导决策,以启动相应的应对预案。[4]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搭建权威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舆情监测处理情况,保证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和常态化,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事件和工作进展。

4.健全网络涉腐舆情预警处置机制。建立敏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根据网络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网络舆情划分并制定重大(红色预警)、较大(橙色预警)、一般(黄色预警)三级预警响应机制[5]。属于重大或较大的,在1小时以内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属于一般的,在2个工作日内按程序上报,提出拟办建议;一般舆情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要立即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措施。

(三)依托科技,搭建载体,坚持公开高效、智能管理

目前很多网站利用在系统中设置禁用词的方法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自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但总的来说,不良信息在网络空间肆虐的现象还十分严重。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科技,打造一个符合党的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符合广大群众新的更高要求、符合网络传播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先行试点开发、使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自动实现与主流网站搜索系统的对接,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为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科学管理、智能管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夯实基础,健全队伍,坚持监测到位、及时准确

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完善规范应对处置突发性案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规范和完善新闻发布的内容、形式,及时、有序、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其次要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员队伍。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员要坚持值班监看网络舆情,及时报送信息,发生重大涉腐舆情时要24小时值班,确保能及时发现、报送、处置网上的重要信息,同时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员专业化培训。再次要建立民间义务网络廉政观察员队伍。民间反腐败需要借助于政府反腐败机构的权威及机制查处腐败分子;而政府反腐败机构则要借助于民间力量扩大信息来源,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制定法规,完善制度,坚持依法约束、依规管理

明确将网络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使网络舆情的监管法制化、有序化进行。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界定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信息与保密信息、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的界限,合理界定非法信息的范围。针对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论中存在的侵权、诽谤、无序现象,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加以防范和调控。要从保护和规范群众网络监督权出发,明确网络舆论监督权的法律界限,包括保护群众网络监督权的法规条例以及禁止性规范和惩罚措施。要加强对互联网经营企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网站、论坛、微博等平台信息采集和发布的审核制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站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网络环境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篇3:微时代下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飙车案

2012年5月26日凌晨, 一嫌疑人驾驶跑车因为超速与两辆出租车发生碰撞, 造成3人当场死亡, 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嫌疑人侯某事发后先逃逸, 后又投案自首。

5月27日上午, 受害人家属质疑肇事者已被顶包, 要求交警部门将真正的肇事者绳之以法;5月28日至5月31日, 深圳交警先后四次召开新闻发布会, 向媒体公布了当晚相关的视频录像, 公布了DNA比对结果, 一张肇事车辆当日肇事前的的图片, 佐证了侯某的肇事者身份。[1]

案例二:余姚榨菜有毒案例

2014年5月28日, 一网络大V发微博称:“宁波余姚一榨菜企业含有毒物质。”这一信息迅速爆炸似的传播开来。余姚迅速启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29日一早, 余姚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专项小组, 在媒体的全程参与下, 对网络上涉及的相关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和检测。最终发现, 是因为一家榨菜企业和工业排污口相混合导致。余姚将检测结果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发布, 及时平息了谣言。[2]

以上两个案例, 只是目前政府部门处置网络舆情的一个缩影, 在社会变革、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 作为政府部门, 必须对网络舆情的处置进行研究, 发现其中的规律,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解决问题。

二、网络舆情特点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一些网络舆情案例进行分析得出, 目前网络舆情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是大多数网民怀有围观心态。在数以亿计的网民当中, 能参与到网络舆情互动当中去的网民, 往往是社会当中受教育程度较高, 基本上属于社会上中上层的群体, 这一群体的网民对待网络爆出的一些热点事件, 往往会及时予以转发围观, 甚至有些人还想搅乱局面, 而没有以一种公益的心态去平和地看待, 他们在网络舆情事件当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是少数网民和“意见领袖”心态偏激。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发酵过程当中, 往往少数网络大V、“意见领袖”们对事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部分人的的言语偏激, 对某些舆情事件的关注和转发, 会引起剧烈的连锁反应, 加剧社会负面情绪, 引起网民们的交叉感染。

三是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 执网能力不足。近年来, 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对一些事件的不作为和一些贪腐现象的发生, 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网民们宁愿选择相信偏激言论, 也不愿意相信政府。再则, 由于某些政府部门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执网能力不足, 不关注网络舆情, 舆情素养较低, 科学应对媒体, 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不足, 听之任之, 结果导致一些微小的舆情事件被不断放大,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效果。[3]

三、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是抓好一个前提。仔细分析发生网络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是政府部门责任缺失, 社会流动渠道不畅通,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 都引起网民们不满意, 而且目前的信访反映渠道不畅通, 所以, 人们才会利用网络这样一个成本低廉的反映渠道。因此, 解决网络舆情事件的根源性问题就是要抓好一个前提, 政府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断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转变角色, 让百姓满意才是根本。

二是坚持两个机制。一个是科学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 及时掌握网民动态, 第一时间了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些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解决;另一个就是形成网络舆情事件处置的反馈交流机制, 即是对舆情事件的处理情况, 要形成及时的反馈交流机制, 及时告知网民和相关人员。

三是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是维护公众利益的原则:在处理任何舆情事件的时候, 都务必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坚决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这样才能与大多数网民参数共振和共鸣, 赢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个是掌握主动权的原则: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的时候, 要及时成为消息的发布源, 掌握对外发布信息的主动权, 主动说、尽早说、自己说、内行说、领导说。第三个就是科学应对的原则:应对舆情事件, 既要快速反应又要科学应对, 快报事实、慎报原因, 不封堵、不沉默、不恐惧, 积极有效应对解决。[4]

摘要:在网络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微博、微信、QQ和博客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平台, 在这种微时代的背景下, 网络舆情事件多发已成为一种趋势, 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好网络舆情, 这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微时代,政府,网络舆情

参考文献

[1]于淑逋.深圳飙车案的猜测与回应.南都网, 2012年6月4日.

[2]徐小勇, 何蒋勇.浙江余姚:舆情应对成基层干部必修课.中国新闻网, 2014年1月3日.

[3]丁俊杰, 张树庭.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

篇4:微时代如何转“危”为“机”

2011年是微博上各种危机频发的一年。微时代危机,以微博为辐射核心的平台,开始将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于公关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微时代如何做好危机公关?需掌握哪些适应微时代特征的公关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微时代危机?

微时代危机特点

微博成为危机2.0爆发、传播和升级中的核心平台

危机是指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微博的出现激活了现有的各类互联网应用,构建起一个以微博为关键节点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并形成相应的"生态循环"。在这个信息循环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与危机相关的内容,通过"分享"功能,微博便能将散落在各个互联网平台上的负面信息或危机导火索引入其中,加以汇聚,并围绕这些危机源头,由意见领袖、机构、品牌和个人用户进行传播与互动,同时在原始信息上进行传播、讨论、"人肉"及内容扭曲,进一步形成新的观点、话题等内容,再经由视频网站、博客、论坛、传统媒体等各类平台,掀起新一轮的危机讨论浪潮和舆论压力。

随着大量媒体开设官方微博,微时代的危机不再有明显的线上和线下界限。

微时代品牌危机

微时代对于品牌及企业的危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危机按照遭遇危机的主体,大致分为三类:公信危机、个人危机和品牌危机。其中,品牌危机是指遭遇危机的主体为企业及品牌,乃至相关行业。

微博成为品牌二次危机重要平台。一方面,微博用户乐于编撰网络段子,对发生过危机的企业和品牌进行调侃和讽刺;另一方面,媒体在微博上的发帖会引起品牌危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二次传播;再者,意见领袖的转发,或者品牌的不当回应,也极有可能再度引起新一轮的热议和危机。

微时代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正确和错误的处理方式,让最终效果南辕北辙

负面案例

达芬奇"产地门":

微博公关回避网民质疑,恶化危机

2011年7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称达芬奇的高价家具并非原产意大利,而是由广东厂商代工,引发危机。

☆重要媒体账号在微博上掀起二次传播及危机

节目结束后,多家媒体账号根据央视的调查结果,在新浪微博中披露了达芬奇事件。重要媒体账号的微博获得了大量转发链接,在微博上掀起二次传播及讨论高峰。

媒体账号长期以来在线下所形成的影响力,随着其入驻微博而转移至线上,因此其微博发帖或转发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极易引发除平媒广电等传统媒体渠道以外的二次危机。

☆未拿出充分证据,且沟通方式与微时代的特性脱节,步步恶化危机态势

危机爆发初期对有关部门的质疑达61%,相信达芬奇的用户占6%。

2011年7月11日,达芬奇第一次回应,在微博中称其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居,均为原装进口。网民认为达芬奇的微博回应只是回避问题,不肯承认伪造,因此反对声音达48.74%,支持达芬奇的用户仅占1.48%。

2011年7月13日,达芬奇第二次回应。因网民已认定达芬奇存在造假行为,并被其第一次官方态度的回应惹恼,故达芬奇总经理潘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否认造假,当场落泪时,大多数网民只是持讥讽态度。四川新闻中心发布的微博投票显示,对该声明持不相信态度的用户上升至64.71%。

2011年7月18日,达芬奇第三次回應,改变公关口径,不再声称自己没有造假,而是通过微博致歉,称正在开展内部清查整顿,但未提及其被疑造假一事。回帖用户中,仅有1.30%的网民赞扬其勇于承担责任,指责和愤怒的人数达72.30%。

2011年7月22日,达芬奇第四次回应,通过微博发布其长达63页的《致顾客公开信》,很不适合微博用户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仅有不足200次转发,并未引起广泛传播。(微博原文已删除)

☆重要节点的意见领袖并不认同达芬奇关于"行业共性"的提法

达芬奇于2011年7月18日在其官方微博发表道歉声明:

【达芬奇家居致消费者公开道歉信】达芬奇家居虚心接受政府部门、媒体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并已开展内部清查整顿工作。我们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对于企业自身问题我们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责任,决不推卸。我们再次诚恳地向消费者表达我们的歉意。

此条微博共获得1353次转发,其中前十名意见领袖累积引起的转发次数,占总转发次数的48.19%。前10名意见领袖的评论中,无一是正面赞扬,且有7条都是对达芬奇的负面批评;真正扩散出去的内容,正是这些负面的意见。

正面案例

1. 杜蕾斯抄袭事件:

微博快速回应,借势营销

2011年9月21日8:22,杜蕾斯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未经署名的微博。2011年9月21日12时,名为辣笔小球的网友称该微博是其原创。链接随后,网友辣笔小球发微博正式起诉杜蕾斯官方微博涉嫌抄袭。

☆结合品牌个性,营造容易引发网民热议的话题点,借势营销

杜蕾斯在1小时内于微博上发现危机、道歉公告并处理。同时,杜蕾斯巧妙在道歉帖中植入品牌广告,并且借助于"三年的杜蕾斯的用量"以及"一日一只"等内容营造话题点,转移了网友对危机本身的关注。杜蕾斯灵活的危机处理方式也得益于其平日诙谐巧妙的微博运营方式,尤其是对品牌粉丝的好恶的了解,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转危为机。

2. "潘币"事件:

微博道歉自嘲,转危为机

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潘石屹发微博调侃苹果公司应"大量生产1000元人民币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机和iPad",让更多人用上"苹果"以纪念乔布斯。随后,网友发帖称"潘总哪天要也去世了,也请贵公司推出1000元人民币一平方米的房子吧,十几亿人民都会纪念你"。当晚21:25,潘石屹微博回应,称理解网民对乔布斯的爱戴和怀念的心情和对高价房不满,并表明自己也是一名果粉。

☆理解网民的愤怒背后是对高房价的抱怨,发行"潘币"借势营销

潘石屹安抚"果粉",表示理解并一同悼念乔布斯的微博用户占29.54%;

潘石屹通过公司官微发布微视频与网民沟通,表示理解对高房价的愤怒,网民称赞潘石屹的比例约占44.77%;

潘石屹自嘲,并借势营销宣布发行潘币,称赞其幽默和聪明的网民约占64.35%;

微博危机可能由对个人的质疑,迅速变为对企业,乃至行业的质疑。因此,在第一时间取得网民的理解和认可,以潘石屹在微博上一贯诙谐的方式化解危机,正是"潘币"事件最具借鉴之处。

☆理解万岁,转危为安

"潘币"的调侃背后,实际上是人们对于高房价的不满链接。正是因为洞悉了这一点,潘石屹将这一可能导致他个人及其所任职的地产公司的矛头,大事化小,转为自嘲式的调侃,将一件原本可能引发危机的微博热门话题,转为娱乐事件。

☆顺水推舟,自我营销

在李开复、任志强、FT中文网等名人和媒体的调侃,以及网民的热议下,潘石屹在微博宣称其打算发行"潘币"的决定,该微博引发了4,000多次转发和2,400多条评论。此后,"潘币",潘石屹,以及其公司在各种场合多次被提及,并带来了极/佳的正面品牌口碑。

微博危机公关案例启示

1、 对网络舆情的监测至关重要。品牌如果缺乏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不了解其利益相关者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的言行举止,在危机突发时就容易措手不及;只有密切监测品牌的网络口碑,才能及时发现危机,快速回应。

2、 品牌有必要建立及整合其自媒体资产。相比以往的媒体进行求证调查,互联网及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为网民提供了更多可供交叉求证的信息来源。网民在无法得知确切消息,或者质疑消息的准确性时,便会倾向于"人肉搜索",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事件真相,并积极讨论、推理和分享。

3、 重视对意见领袖和媒体账号的关系维护。网络意见领袖及媒体账号,如微博名人罗永浩、地产高管任志强,或财经类、新闻类重要微博媒体账号等,在微博平台也具备重要影响力,聚集起一群乐于转发其意见的粉丝;因此,意见领袖和媒体账号的观点容易主导网络舆论,并加剧危机的扩散。

4、 準确理解网民情绪,并制定相应沟通信息和方式。网民感到不被品牌重视或尊重时,容易将不满情绪带入危机传播过程中,使危机升级;品牌若未能准确了解网民负面情绪的来源,就在微博上主观、草率发布的回应,极易恶化危机态势。品牌只有在洞察到网民的情感和根本诉求时,才能获得良好反馈。

5、 回应方式应符合微博传播的特性,尽量简短清晰。公关回应冗长或避重就轻,会削弱其预期的传播效果。达芬奇撰写了长达63页的解释不符合微时代网民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反之,肯德基在发布有理有据的严正声明后,不再继续回应,因此媒体后期的报道也未能引发危机。可见,如何在微博的140字数限制下,表明态度,清楚解释说明问题,是对微时代危机管理的重要挑战。

危机管理核心原则3C仍然适用

需要作出的改变

★预防Preparation

1. 建立危机监控机制,听取网络口碑的讨论: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负面内容和来源,及时解决。同时也通过监测了解网络文化和网民行为的变化。

2. 建立自媒体平台,维护自媒体资产:拥有网上的话语渠道,如官网,官微,官博等,学习微时代的沟通方式,与公众或主要利益相关者沟通。

3. 制定企业员工微时代网络行为规范。

4. 与相关意见领袖、重要媒体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危机处理Responding

1. 快速反应,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快速决策,采取行动(不能光说不做),遏制问题的滋长。

2. 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考虑不断变化的网络文化。

3. 重视意见领袖的看法与感受。

4. 采用新的数字技术进行整合传播。

5. 重视基层员工的声音,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对危机处理的成败至关重要。

★品牌恢复Recovery

1. 展示新的方向:新的规章制度,新的程序,如何保证问题不再次发生。

篇5:《莫让微信变成“危”信》观后感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规范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3月24日,白水县委编办组织全体干部观看保密警示教育片《莫让微信成“危信”》。

警示教育片通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微信失泄密真实案例,教育干部在涉密资料信息保管、流转、使用、销毁等环节必须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规章制度,牢固树立“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底线思维,充分认清保密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升保密意识,时刻绷紧保密思想之弦。

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全体干部深刻认识到,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加强保密学习,筑牢思想防线,严格保密制度,增强保密意识,深刻汲取案例教训,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篇6:《莫让微信变成“危”信》观后感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保密安全意识,严防微信失泄密案事件发生。3月XX日上午,XXX区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莫让微信成“危信”》保密警示教育片。

《莫让微信成“危信”》保密警示教育片,通过微信群交办涉密工作、复印保密文件、利用图文识别微信小程序扫描涉密文件等真实典型案例,阐释了保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失密泄密将给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涉密资料信息保管、流转、使用、销毁等环节必须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纪律。

通过观看保密警示教育片,大家充分认识到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每个人都应当增强自身安全保密意识,在今后工作中将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保持清醒和冷静,加强自身保密意识和保密纪律观念,落实保密责任,切实将保密工作做到实处。

篇7:微时代危应对

(一)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期货市场创新

1. 丰富投资者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丰富投资者结构,积极培育包括公募期货投资基金、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基金或期货公司专户理财资金、期货公司自营资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或生产企业这几大类机构投资者,充分满足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要求。大力提高金融机构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通过信贷、税收等方面政策的调整,提高现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制度安排。

2. 进一步增加股指期货。股指期货采用的是标准化合约并且在交易所进行集合交易,市场透明度高,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完善,因此股指期货具有较强的风险可控性。适当增加股指期货,有利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以此促进相关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

3. 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定价中心。国际主要期货市场上均存在外资机构投资者,我国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壮大与金融期货成功推出后,应当积极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我国的期货市场,这也应当以在股指期货市场引入QFII机构投资者为突破口,而后不断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领域拓展至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从而增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交易所为核心,打造国际期货中心。

4. 建立衍生品市场统一结算体系,控制市场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作为一种独特的市场形式,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蕴涵着巨大风险,统一结算体系是控制市场风险的最重要保障。本轮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场外市场缺乏交易结算制度,结果造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不可控。构建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应当成立中央衍生品结算公司。中央衍生品结算公司应是由政府组建、独立于四大期货交易所与各类场外远期交易市场、承担我国场内外衍生品市场资金统一结算职能的非营利性机构。当然,各期货交易所及场外远期市场可以在这一结算体系下实行相互独立的结算会员制度,但是各个市场资金的结算与监控必须由中央衍生品市场结算中心负责。

(二)积极发展期货投资基金

篇8:微时代危应对

微博是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指的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实现了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即时分享信息。微博客的始祖是美国的Twitter, 其创办于2006年。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率先推出“新浪微博”的内测版, 并启用t.sina.com.cn作为主域名, 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微博也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2010年, 网易、搜狐、腾讯也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 到2011年12月, 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 而另据最新统计, 现在中国微博用户数已突破3亿, 成世界第一大国。微博的爆发性增长的趋势正在引发中国乃至全球的热潮。

从微博诞生到现在, 微博在我国发展呈现出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 其影响力已经在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显现并壮大, 成为许多重大公共事件的引发者和推动者, 成为更多人首选的意见表达、信息获取、人际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微博这种新兴媒体具有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的特点, 它与各类突发事件有着先天的契合性, 它可以即发即报、滚动播报, 而这正是企业必须关注和引起足够重视的特点。

2 微博时代企业危机的特点

2.1 企业危机预防难度加大

由于微博的独特的140字, 直播, 关注, 转发, 评论等功能, 更可以让与企业相关的事件, 在短时间内迅速酝酿、发酵, 扩散快, 加之粉丝效应, 让企业很难预测事件的传播速度, 传播区域, 发展等, 增加了企业危机预防管理的难度。

2.2 企业危机的发展速度更大

在微博时代, 企业危机一旦发生, 其传播呈现出指数的增长趋势, 受众迅速知晓, 危机事件迅速放大、恶化和蔓延。尤其是现在的微博客户既有众多草根, 更有众多名人、专家以及新闻媒体等。这些更是加大了传播速度, 放大了危机事件的危害性, 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2.3 企业的危机影响过度放大

微博这种新媒体与当下的互联网生态密切相连, 其信息容量达、传播的即时性和广覆盖, 使其成为网络舆论风暴的一线阵地。当企业发生危机时, 对于危机的过度挖掘、过分渲染, 容易使受众的认知偏离客观事实, 放大企业的危机事件。

3 微博时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微博的管理

当前, 微博客的发展相当迅速, 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媒介, 由于其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使之较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更为充分。微博从仅仅140字的“一家之言”蜕变为社会上各类事件信息汇聚和传播的平台。正因为此, 其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企业、个人等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国家必须重视微博的力量, 理性引导社会舆论, 树立公信力, 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我们要看到微博在社会上的各类突发事件中除了承担这报道者的任务, 更应该承担其公益平台的作用, 充分发挥其互动和服务的主优势。这就要求, 国家应该加强各类宣传和对于各类网络平台的管理, 引导新媒体的正确发展方向, 提高媒体的素养。同时, 国家的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完善立法来引导微博的发展, 而对于利用微博来诈骗、虚假宣传、散播虚假消息等不良行为要根据危害行为及结果的情况予以相应惩处, 减少新媒体的负面效应。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有利于公安监察机构对于微博上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管理, 有利于微博这类新媒体的良性发展, 更有利于提供良好的企业的发展环境, 避免不必要虚假信息带来的企业危机。

3.2 发挥传统媒体对微博良性运行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类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的舆论宣传作用已经较大, 对社会的影响已经为大家所熟悉。另一方面, 我们还应当看到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逐步壮大发展成一种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 并且其传播速度高于传统媒体。当前,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媒介化的社会, 所以我们需要用好新媒体, 减少它的负效应, 发挥它理性的正能量。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各类传统的媒体, 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也有了自己的微博, 通过微博在互动传播, 这说明大家都看到了微博的力量。但是, 社会上的相关媒体需要做的是如何在微博上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传统媒体通过微博发布经过权威部门核实过的信息, 真实性更高, 能够适时地解决舆论引导的公信力问题, 能够有效帮助网友甄别虚假的信息, 也进一步提高了新媒体平台的可信度。

3.3 建立有效的适合当前微博时代的新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 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通常可将危机分为两大部分:危机爆发前的预计、预防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

3.3.1建立反应迅速的危机预防管理机制。危机管理的最佳境界应该是防患于未然, 快速准确的预测危机、迅速完善的预防管理比合理正确的处理危机, 消除危机要重要的多。首先, 企业应当设立常设机构, 负责企业的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应当由有经验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次, 企业应当建立企业独有的、较为完备的微博客检测预警机制。微博客是企业“品牌舆情”的重要阵地, 因此, 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自身的博客, 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企业微博客的开通、日常的维护等工作。一方面, 可以在微博上展示企业的成长、发展, 展望企业的未来。同时, 可以借助微博客实时发布企业的重大、重要事件信息, 吸引消费者、媒体人员等的注意和跟踪。另一方面, 企业要随时关注自己微博客上消费者的动态留言, 迅速回复消费者留言;同时, 还应当注重博客搜索与传统的媒介跟踪、消费者研究与企业的成长发展密切结合, 逐步形成企业自己的完善的博客监测预警机制。

3.3.2建立完善到位的危机善后管理机制。危机的预防相当重要, 在微博时代企业的危机预测难度更大, 危机的发酵、蔓延速度更是难以预测。企业拥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并做好危机的善后管理, 企业完全可能转危为安, 甚至拥有更好的发展契机。首先, 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微博时代企业危机的不同, 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从更高的层次关注企业危机, 预防企业危机, 解决企业危机。一方面, 要寻求高层参与。另一方面要让企业的管理者从深层次理解, 企业的危机是困境, 要重视, 要解决;同时, 也是机遇, 解决好了, 可以变危机为转机, 坏事变好事。一些企业如霸王集团、戴尔公司、等已经把微博作为处理危机事件的平台,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 企业危机发生后, 企业危机的常设机构应当反应迅速、及时处理危机、完善危机的善后处理。企业要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 由拥有较高素养和丰富经验的专人作为企业的新闻发言人, 及时代表企业发言, 尽快抢占新闻的发布时机, 保护企业的发言权。同时, 企业还应当迅速与意见领袖取得联系, 提供正面有效信息, 积极引导舆论。另外, 企业的管理者处理危机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企业处理问题时要客观, 要坚持客户至上原则, 勇于承担责任;同时, 企业应及时公布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构, 重视与客户的沟通, 主动的进行真诚、有效的沟通。积极有效地进行危机的善后管理, 有利于企业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

摘要:本文结合微博的现状、发展以及特点, 深刻阐述了微博时代企业危机的特点, 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和现实, 探讨了微博时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博,企业危机,企业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何云.浅议微博时代的企业危机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

[2]章琴.微博让企业管理更具挑战[J].市场周刊, 2012, 7.

上一篇:Qnhdya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试行)下一篇:葵山中学党支部开展四群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