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2024-04-29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共10篇)

篇1: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常宁市宜阳中心学校石洲幼儿园 许红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呢?又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感化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一)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结合主题 安排活动

我利用大班上册《保护地球妈妈》为基础,有机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我爱花草树木》、《变废为宝》、等系列活动。这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讲故事比赛、儿歌、游戏、绘画、歌唱等。在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中,我们把原来单纯的讲卫生教育扩展为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认识海洋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以原有的教材为基础,自编了《救救蓝鲸》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幼儿看海水被污染后小海鲸在挣扎、在求救,使幼儿自觉萌发珍惜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2 实地观察开展活动

幼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而幼儿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而对比观察是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我园靠近宜水河,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1适时的带他们进行参观,当他们看到那一堆堆垃圾让河水断流时,漂在河水上的小鱼发出难闻的气味时,有些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出难闻的尾气;在工厂里看到大烟囱冒出刺鼻的浓烟,感受到空气污染让人很不舒服,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然后我再带幼儿来到绿化带,绿草如茵、树木茂盛、花儿绽放。孩子们通过比较,体会到这里空气真清新,懂得了树木、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他们说:“要是所有地方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二)通过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亲自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捉虫,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记录植物生长日记。我们还通过开展废旧物品创作比赛。孩子们积极动脑子,精心创作了许多玩具。如用两只可乐罐做了望远镜;用各色吸管剪成一段段串起一条五彩项链;用牙膏盒、火柴盒做卡车、轿车、楼房;用塑料做小金鱼;用废信封做面具;用核桃壳做小船、小乌龟;还在六一汇演上表演了用废旧物体做成的时装表演。

二如何用他们的行为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走上街头、村庄,通过散发宣传单,喊口号,演小节目,介绍宣传画等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父母买青蛙吃、买小鸟玩;还会劝阻爸爸、叔叔别吸烟。他们还能养成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外出游玩时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拉圾、不采摘花草,个个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幼儿和妈妈用可乐瓶制作了花篮,有的用废铁丝制作了双杠和单杠,还有几个家庭共同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

篇2: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苍南县机关幼儿园2007年学第二学期绿色环保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孩子,是地球未来的主人,是为绿色梦想开拓的缔造者,担负着改造和创造自然的重大使命。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对于幼儿来说,环保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我园作为省级绿色幼儿园,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重点工程。一学期来,我园重视环境教育工作,重视绿色幼儿园的建设,认真实施科学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和改进幼儿园环境的切入点,努力美化、绿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同时,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给幼儿创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保能力,树立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一、加大投入,营造绿色环境。

“环境塑造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身边的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直接影响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就象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园内自然环境建设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最浅层次要求,也是教育和提高幼儿环保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一学期来幼儿园注重园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

建设。

(1)绿色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幼儿园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修缮或添置,以确保每位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2)各花坛种上花树,可绿化的地方铺上草坪,并由我园杨老师专门负责管理花草修剪、浇水等,使校园四季常绿。

(3)重视园内卫生管理,教室、清洁区每天打扫2次,办公室每天清扫一

次,使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4)在我园的草坪中、树枝上、走廊里、墙上、卫生间都或贴或挂色彩鲜艳,极具童趣的环境教育的图案、标志和简短的语言提示,如:“不随便吐痰”、“请爱护花儿”、“节约用水”、“爱护小草”等,使幼儿、家长及老师一走进

幼儿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6)每个班教室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区角(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快餐店、小超市、音乐区、益智区、计算区、语言区等)以及活动室中的墙饰、窗饰、吊饰,大多是老师利用同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建构而成,节

约资源,变废为宝。

(7)各班开辟了自然角,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小动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在与动植物的相互交流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和

责任感。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幼儿创设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并能使幼儿感受到尊重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促进幼儿身心

健康和谐地发展。

(9)在园内、外宣传窗和各班的家园栏中张贴绿色环保知识,对家长进行

绿色环保知识宣传。

(10)幼儿园定期悬挂环保宣传标语。

走进幼儿园大门,处处都感觉到绿色的存在。园内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安静无噪音、无污染。是小朋友生活、学习的好场所。

二、精心组织,渗透环保教育。

我园将创建绿色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列入幼儿园的园务计划和班务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环保教育。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能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创建绿色幼儿园的最终目的是让环保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是无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环保教育的。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每学期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活动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同时,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来了解国内外的环保经验,收集了有关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丰富自己的环

保知识。

(2)一日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我门在一日生活、各种集体教育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并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专题活动。在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周工作安排上找准环境教育与教材的结合点,掌握好渗透的程度。通过谈话、故事、儿歌、游戏、观察、劳动等手段,开展各种环保专题活动,如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使小朋友不断认识环境,懂得爱护环境。各班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1—2个环保教学主题活动:如大班的绿色奥运、中班的有用的纸、小班的我们在春天里等系列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时间都持续三周以上。例如中班年段开展了“有用的纸”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废纸、纸盒等,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让幼儿了解各种纸的特性、用途,教育幼儿爱惜纸,不乱丢纸屑等,引导孩子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充分体现了废物利用。小班的“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通过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动植物、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等。老师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带幼儿去认识花草树木,组织幼儿、品尝野菜等活动,在自然角里种植了小花小草,饲养了小蝌蚪。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产生表现春天美的欲望,通过绘画、制作、观察记录等把春天带进活动室,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在活动中让幼儿逐渐感受环保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生环保意识,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3)国旗下讲话,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周一升国旗的时间,集中全园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等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同时要求各班级教师开展谈话,教育幼儿人人争做文明孩子。(4)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育。利用自然环境从孩子兴趣出发,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运用感官去亲近自然满足好奇心,如:小班年段组织孩子到水

景公园放风筝,到西红柿基地参观和采摘,了解了西红柿的种植和结果,还开展了炎亭之旅、福鼎烧烤、参观吴家园水库等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5)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3月12日植树节,幼儿园组织部分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凤池中学植树,各班级家长带领孩子为幼儿园献花献树,共同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大班年段进行了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孩子们手拿彩球和节水倡议书,做起了节水宣传使者,彩球上画上了节水图和标语,传单里印着我们孩子的心声,孩子们把“你我携手共享蔚蓝”节水倡议书发给行人,告诉大人要节约用水;离园时,幼儿园的师生和家长在宣传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6.5”世界环境日,为了体现环境保护部“办绿色奥运,促节能减排,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6月5日上午,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开展以“绿色奥运

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绘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画面,你看“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给大树治病”、“不乱丢垃圾,爱护我们的家”„„等等这些,使孩子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热爱。

(6)环保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一致性

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样要求家长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还可通过各种方式将幼儿在家中的环保行为告知老师,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让幼儿的环保行动持续下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幼儿影响深远,我们通过网站宣传绿色行为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仍瓜皮果壳,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高声喧哗,在家里听音乐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等等。请家长带孩子共同感受大自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使环境更美,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萌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心灵手巧,开展变废为宝行动

开展环保教育离不开创设一个富有环保意识的环境。回收废旧物品,使废旧物品在幼儿园教育中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我园的一大特色。我园无论是语言、数学、科学、体育、区域游戏都离不开这些废旧材料的利用,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每个班都有一个废旧材料箱。各种盒子、瓶子易拉罐都是

老师和孩子的宝贝。幼儿园的许多教玩具都是废旧物品来制作或替用。如晨间体育活动的玩具:用报纸做成纸棍让孩子练习玩耍,用布、海绵制作三节棍、沙包,用各种饮料瓶制作响罐,用旺仔牛奶罐制作高跷,用奶粉盖、废纸盒制作飞盘等,丰富多样的玩具很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数学区的各类计算卡片,语言区的拼图讲述故事盒,用废纸板制作大型的同里古镇特色的墙饰,在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玩“理发店”、“超市”、“医院”、“菜场”等都大量地收集了各类商品废旧盒子、瓶子来以物代物,激发游戏热情,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用牛奶盒子制作成 “热水器”“电脑”“桌子”“沙发”“床”,放在娃娃家,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中三班和大三班的服装表演,教师、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服装”、“装饰挂件”等,家长们有的用废报纸、挂历纸做成衣服、帽子;有的用塑料袋做成“背心裙”;还有的用装饰袋、塑料布做成了衣服、裤子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废旧物品的设计和制作,既丰富了孩子的活动材料,让孩子体会创造的乐趣,丰富了想象力,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又让幼儿深刻体会到,许多废旧物品都能变成有用的东西,从小就树立了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现在我园的孩子们都习惯于将家里要扔掉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放进班级的“废旧材料箱”。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好情感,培养孩子们的热爱动植物、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反复使用废物、避免噪音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知识。呼吁更多的人一起来爱护我们美丽的世界,让大家一起走入绿色的梦。今日的幼儿是明天的希望,幼儿环境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尽力把环境教育工作做好,随着一个个场景的观察,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思索,随着一个个活动的感悟,把绿色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让幼儿们逐步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长在地区的怀抱里,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世界,完善绿色的梦!

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篇3: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实现音乐与心灵的共鸣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一, 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根据音乐作品本身的风格以及表达的具体内容来设定, 使学生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调动自身的各种感觉, 积极参与到音乐学校中去。创建与音乐作品相匹配的情境氛围, 有利于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表达的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播放视频、讲故事、演话剧等都是有效的创建情境的手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音乐课教材第三版中《顽皮的小杜鹃》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租借几套小杜鹃的演出服, 并找几个学生换上, 在上课的时候播放《杜鹃圆舞曲》的同时让这几个换了杜鹃装的学生出来表演。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教学的氛围。

第二,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所以, 对学生倾听音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叫我唱歌我唱歌》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 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之中。

第三,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习能力将学生均匀划分为几个小组,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环节中, 教师还可以展开一些让学生以小组为主体解决教学任务的活动, 在规定的时间里, 让各小组成员依次回答有关音乐的问题, 评选出优胜组, 问题可以涉及音乐背景、音乐家简介、音乐的情感表达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竞争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思, 让音乐在心中升华

在游戏、听听唱唱、跳舞中接受音乐教学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加强音乐教育中关于道德品质的教学有助于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音乐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审美教育不能只对教学对象进行说理教育, 在音乐这种舒适、自然地教学环境中培养道德情操, 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一项功能。拿《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为例, 教师就可以将听、唱、跳融入进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听, 进行初步的感受, 启发学生对中国的热爱之情。其次是唱,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 更要对歌曲的历史意义、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联想到什么。同时让学生了解休止符、三连音、力度记号等音乐知识。接着又要不失时机的联系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 恰到好处的结合两课中共有的爱国主义这个相同点, 将两个教材互相联系和补充, 启发学生编舞, 且歌且舞, 使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听、唱、跳中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寓教于思,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交流中让音乐深入心灵

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 更是师生间进行交流的场所, 现阶段的音乐教育要求创建“人性化”的教学观念,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关注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的提出解决措施, 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消除对学习的恐惧, 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状况, 实现人性化的音乐教学课堂,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场所, 教师要努力打造培养学生互助学习以及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课堂, 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也要积极的响应, 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奖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教师关注的,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化课堂的魅力, 让学生真正的敢于了解和学习音乐, 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总之, 在课堂中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创造过程, 仍然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教师要努力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会和学生做朋友,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并努力让音乐的美好打动学生的心弦,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纳庆.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J].成功 (教育) , 2013, 06:111.

篇4:让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点,同时辅以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情愫,唯其如此,才能让数学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他们的心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如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何等的重要。教师怎样才能让数学走近孩子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一堂数学课中间,讲台上的彩色笔没有了,我就让一位同学到教务处去领一盒。这名学生有点激动,拿起粉笔,走进教室时,一不小心在门槛上绊了一上,粉笔撒了一地。这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蹲下来,与他一起把粉笔捡起来,还温和地对他说:“郑帅同学:今天这件事,老师要送你一句名言‘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课堂上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个幽默的笑语,突发事件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这种一箭双雕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

二、教学方法上的措施:

(一)、巧娋的课前导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利用其诱发发性,简单性,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画一幅简笔化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并迅速拿出图画本画了起来。我巡视各组后,在黑板上纪律评比栏内,画出了数目不等的几个五角星,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通过观察,根据各小组长交叉检查的情况,给你们作了星级评价。请大家说说,哪组的星最多?学生齐呼:第四组”,“第四组几颗星?”“8颗”。教师随机板书:“8”。其他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了7、4、6。我问:“你们觉得哪个数得好?”众生齐声回答:“8”!“为什么呢?”“因为8最多”。接着,我又让学生给这四个组的评比结果排一排名次,学生分别写出了“2、4、3、1”,现在你喜欢哪个数?学生抢着说“1”。我又追问:“1”可是最小啊,你们为什么选“1”呢?学生又抢着说“1”在最前面。“1”表示第一名……我又请每一组的学生说说想法,得第一名的小组代表说:“我们组要继续努力。不然别的小组会赶上的”,第四名的小组代表说:“我们组要争取再得几颗星,赶上第一名。”有的同学说:“不行,还要多得几颗,因为第一名的小组还会再得逞……”

这样,我画简笔画的主旨学生也明白了,就是要他们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会比较已认识的数,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样使孩子们触摸了数字之外的“玄机”。才使得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的心紧紧相连,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课堂数学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具备架设与学生心灵的桥梁。马卡连柯曾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们。”我们对数学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批评教育不要滥用教师的威严,让他府首贴耳,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改正行为偏差,更好地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打开数学学习师生沟通的心灵之门,真正让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5: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论文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我们要欣赏每一位学生,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表扬鼓励中让学生感受成功。那一句“好极了”、“太棒了”、“真不错”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还有信心。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一、评价的生命化---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

例如对学生课堂评价改革,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做起,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例如,我在讲简便算法时补充了高斯定律,1+2+3+4+5.……………95+96+97+98+99+100=?有的知识面宽的学生一看题目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就夸奖他,喜欢钻研学问。数学知识迁移的好的同学马上就想到凑百法1+99=100,2+98=100,3+97=100……。我就肯定他说你真是个数学小天才,发现了数学王国的奥妙,继续努力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数学家,也有的学生用首尾相加法:1+100=101,2+99=101,3+98=101…。一共有55个101就是5050,我也给予了肯定,表扬他真了不起。还有的学生分段求,先求1至10的和,再求11到20的和,21到30的和,…。91到100的和,每段用简便方法算,我夸讲他做事很有方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加以解决,还有一个孩子,下课了他跑去兴奋的告诉我他是用一个一个加其来的方法得到的,我鼓励他毅力可佳,如果能注意方法就更好了。老师把每位学生都有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由于老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由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评价的生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一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把一把尺子抛在孩子中,他(或她)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如果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例:1.我们班去做早操,60个同学排队,可以按每行人,排成()行。

2.菊花每盆4元,兰花每盆16元。现在有100元,可以买菊花()盆,兰花()盆。

让学生解答后,提出要求:“改变上题的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再解答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去改变题目的条件,就出现了不同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答案。这样的练习尊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教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上题目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正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学生解答起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

(1)评价内容──广角多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多元智力潜能),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2)评价策略──多样融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怀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等。

(3)评价主体──双向互动。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除老师评价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是以四人小组为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价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避免了片面地给被评者无情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情况,给评价中的后进者以鼓舞,给先行者一个更远的目标;给受挫的心灵以勇气,给骄傲的头脑以清醒。

(4)评价过程──动态发展。我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统合,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四、评价的艺术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语言评价──意味深长。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极力倡导人文化的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投学生所好,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对学生进行评价。作业批发过程正是批阅“童心”、保护童心、呵护童心的过程,一次次老师认为很平常的作业,其实是学生个性化的劳动成果,是孩子流淌的心迹,或许一篇不成文的日记里跳跃着孩子可爱的童心,或许一个简单的设计图中隐藏着孩子智慧的火花……就让我们老师手中的笔也多一些“感情“,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我富有艺术化的评价去点击孩子们心灵的,用我们的赏识圈点孩子的骄傲吧。

2.适时评价──春风化雨。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我在学生的课堂记录本上印上智慧星,并作为期末考的考核依据。如果学生的智慧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篇6: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教育随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篇7: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武进区教育局 包丽娜

尊敬的家长同志:你们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家庭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真正让各位家长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子女的教育比过去任何历史时代更加吸引了千万父母的关注,也成为广大家长的焦虑和困惑。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变动,为子女的未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会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孩子作好准备,善于应对,争取最好的前途,不能不使父母们牵肠挂肚。而事实上孩子呱呱坠地之时,父母们大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孟子早就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即使在第一个孩子身上取得了经验,也没有办法用来改进对第二个孩子的教育。何况,人的成长不能重来,不是做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新的历史时期,新事物扑面而来,孩子在不同于前人的新的环境中生活,他们面临的矛盾、问题也常常超出父母已有的经验。于是许多为父母者就不免于苦恼和困惑,常常为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能实现,为自己对孩子教育不能奏效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而感到不解。其实,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被家长们给忽视了,这就是你的教育,没有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向上的愿望,而是走入了教育的误区。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关于人的成长的学问是科学。教育也是有规律的,也要符合科学,还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这里首先得强调的就是作为家长、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走出教育的误区,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使教育走向成功。“成功的殿堂里没有名额的限制,但有条件的限制。”走进教育成功的殿堂。

一、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过多的攀比,给孩子带来满心的失望。

对于我们中国家长来说都非常爱孩子,但我们爱孩子更爱面子,经常拿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的孩子优点相比,越比越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并且家长是越比越伤心、越比越生气,一生气就情不自禁地训斥自己的孩子,目的是想激励一下孩子。殊不知,目前象初中学生,他们有思想,更有自尊,让你这样一比较,就大伤自己的自尊,因此,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另外,这种比较,家长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对孩子没有信心,促使孩子放弃努力,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样

一味地攀比,还会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举例:[1]、邻居家孩子学习成绩的比较、竞赛的比较,[2]、考什么学校的比较,[3]、高中女生硫酸害人)结论,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多有烦恼,少有惊喜,原因在于不是用心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而总是盯着别人的孩子比较。要想让孩子真正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家长必须做到:“我是社会人,我要面子,但我更爱我的孩子”!

2、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对子女期望过高,这是我国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现在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也确实失败不起,一个失败就是全军覆没。但是,就是因为你们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孩子造成害怕失败的心理,长此以往,使孩子内心 产生恐惧、忧虑等情绪,反而又促使孩子失败。(举例:优秀大学生跳楼事例、小女生事例)分析:不准失败,造成了孩子害怕失败。虽然失败的次数减少了,但失败所要站起来的时间就拉长了,而成功的实质就是“不怕失败”,而不准失败的教育就是使孩子远离成功!严重的是束缚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心灵的不自由。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家长来说:(1)、千万不要给孩子规定每门功课该考多少分,急功近利要不得;只要孩子学习尽力就可以了;

(2)、家长不要给孩子规定具体考什么学校;(3)、家长尊重孩子学习的兴趣,相信孩子的自发性,不强行孩子学这学那,决不包办行事,也不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

3、过度的溺爱,给孩子带来的无能,更是无情。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只要你学习好,一切由得你,任何事情不让孩子操心。这样过分保护致使过分限制,限制孩子的能力发展,限制孩子接受挑战的机会。我们不能保护孩子的一生,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本领,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困难。溺爱的形式有:

(1)、包办(举例:大学生卖身事例、女学生事例);(2)、满足(小男孩事例);(3)、过度保护。(举例:北京大学生对孩子培养结果)分析:在育儿过程中,最不应该的事情,就是对孩子的溺爱和放任。有一项调查表明,不良少年走上歧途的最主要原因是:(1)、缺乏忍耐力和克制力;(2)、在被拒绝的环境中成长;(3)、过度的期待;(4)、过分的保护。我们可以看出,走上歧途的四个原因中就有两个与溺爱有关,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溺爱孩子。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溺爱的父母应仔细掂量一下“溺爱”的含义和分量。孩子们将来的路还很漫长,不要让自己 的爱“淹”死了孩子应有的能力,不要让爱毁了孩子的未来。结论:一个人越是被他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其自我管理能力就越低下,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越低下,社会适应性就越差。

4、家长的放任不管,给孩子带来无望。

说实在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发展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在农村一些地区的家长来说,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认为:我们从前的成长,从来也没有谁来要求自己做什么,或怎么做,而我们也一样成长、长大;现在的孩子也只能任其自然,要好自己好,做父母的也帮不了什么,对孩子几乎是放任不管(举例:选送学校例、就近读书家长毫不过问)。结果:孩子正当需要父母关爱、帮助时,却没有希望,给孩子的影响就是:我在父母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他们对我没有信心,我也就没有希望了,不如玩个痛快吧!整天在电脑上打游戏或上网聊天,有的就过早地谈恋爱。。。

除此以外,还有短期功利等也是十分要不得的。

二、家庭教育的艺术。

1、给孩子积极的心态和成功的自信。

(事例:一个调皮生的成长、卢勤知心姐姐的书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教育信念非常重要。实施这一教育信念的重要前提要让孩子建立起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和“我能行”的自信。哪怕孩子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作为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也许家长们认为,初中孩子大了,不需要家长的鼓励了,其实不然。初中孩子看起来是大了,实质上他们也需要家长对他们的关注信任,尤其当他们学习失误、情绪波动,遇到困惑时都需要家长给他们自信、希望。

2、父母做孩子的表率,言行一致。

(事例:功在平时之例、女大学生受父母的点滴行为影响)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你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更要认真对待。否则就是“娇纵”孩子。娇纵的结果,孩子就产生了一种“顺我者笑,逆我者闹”的思想,尤其严重的是在初中阶段会使学生遇到不顺自己的事就会离家出走等,使不良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这样孩子会逐步变得执拗、任性,甚至霸道。父母的言行一致是保持自己权威,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强者心理品质的一种良好教育方法。

3、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在乎孩子的爱。

(事例:分食物、高中学生的感恩活动)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她或许不象100分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性路上的丰碑,是父母亲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只知道为孩子奉献爱,对孩子给予自己的爱

却视而不见。他们更在乎孩子的分数。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去爱并能唤起爱的能力。马克斯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通过自己的生命表现未能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你的爱就是不幸的。”是的,如果不是心中充满阳光,如何能予人温暖?如果不是心中充满仁慈,如何能予人感动?如果不是心中充满真爱,又如何能予人幸福?只有一颗既能被他人感动,同时又能感动他人的心灵,才是真正可贵和可爱的。正确的爱的方式该是爱而有度。把孩子与自己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做错了事情就给他们指出来,通过道理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不能越俎代庖,一切为他们包办。建立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才能快乐成长,学会爱,又去播种爱。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三、走进孩子的心灵。

在教育态度上要做到:

1、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知子是教子的必要前提。父母在了解孩子,认准孩子的“智能最佳点”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教子得法,教出成效,就要在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发现孩子这方面下工夫。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人有多种智能区:(1)、语言智能、(2)、数学逻辑智能、(3)、音乐智能、(4)、内省智能、(5)、视觉空间智能、(6)、身体运动智能、(7)、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等。初中学生正是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他们的各种智能表达最明显的时期,这时,尤其要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从而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举例:服装打扮、行为习惯、心境等)。

2、时刻尊重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是父母应当学会的基本态度。这种尊重不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爱好与选择,思想和观念。(1)、尊重孩子的人格,(2)、尊重孩子的权利,(3)、互相平等,(4)、蹲下身体向孩子学习,向孩子请教,和孩子商量,(5)、解放孩子。[十个给予:时间、空间、条件、问题、困难、机遇、冲突、对手、权利、题目]只有这样,孩子的主体性意识和能力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举例略)。

3、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

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 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

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家长应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目光,信任的表情,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信任在孩子表现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家长支持,让孩子看到家长就象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举例:初中学生买小灵通事例)。另一方面,孩子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和孩子的通道,家长把信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孩子,孩子感觉到家长的信任,并内化为成长的动力(信任孩子的能力、道德品质、潜力)。

4、真诚地理解自己的孩子。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举例:学习好的学生处理、差的办法等),接纳孩子,对孩子的一生都受用。(家长首先不要自卑、缺乏自信,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去努力)。在教育行为上要做到:(略写)

1、激励孩子;

2、宽容孩子;

3、提醒孩子;4唤醒孩子。

(罗森 塔尔效应)。教育的核心是唤醒孩子的灵魂,唤醒孩子沉睡的意识。要做到这点,务必使家长们能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讲究科学的教子方法和教育艺术,真正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成长,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篇8:让文本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这次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掌声》, 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显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让这篇文章散发出新的活力, 使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心灵撞出新的火花呢?我就结合我们学校提倡的“读悟式”教学模式来设计这节课。1.以思促读——有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引导学生懂得文中词语的意思, 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2.以读促悟——通过反复地读, 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积累, 在品读中感悟。丰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3.以悟促读——阅读活动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 让学生悟出的“情”与文本的“神”有机结合起来, 进而达到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互交融的最高境界。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 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但却看不见他本人, 你读到他的语言, 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这节课上我分别采用了补白引读、角色换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诵等, 让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为了淡化教的痕迹, 我尽可能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情景教学, 通过音乐渲染、言语煽情、补白对话等情境创设让文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真实情感悄无声息地融合在一起。为了升华学生对掌声的理解, 也为了缩短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开头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是来自长葛市第一小学的教师, 我姓王, 大家叫我王老师好了。下面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大家欢迎吗?除了用语言表示对我的欢迎外, 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今天教室里还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 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他们, 欢迎他们的到来。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 老师想起了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今天特意带来送给同学们。”在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了解到掌声是鼓励、称赞之后, 我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会“掌声”的外在内涵, 并设计这样的说话训练:“掌声是鼓励, 掌声是夸奖, 掌声是尊重, 掌声是关爱!多一份掌声, 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 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 在我们的学校, 在社会上, 还有谁需要掌声, 您准备把掌声送给谁?”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让文本的精髓真正融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可是当我接触到孩子们的一刹那, 我的心顿时揪起来。无论我多么殷情地讨好这群配合我做课的孩子, 他们就是对我置之不理。马上就要上课了, 与学生过多地交流是没时间了。我也只能跟着孩子们的认知来随机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了。也许真的是彼此太陌生, 无论我怎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 无论我的语言多么幽默、富有激情, 无论我怎么循循善诱、耐心开导, 好像孩子们一点也不领情。半节课过去了, 我还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对于农村的孩子, 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学校又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第一次接触到县城的老师, 又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 难怪这么胆怯这么拘谨。如何才能打破这么尴尬的局面, 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的着急孩子们不屑一顾, 我的努力孩子们置之不理。我的平易近人、热情鼓励此时此刻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面对这样一群拘谨内敛、不知所措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的胆怯、自卑与文本中的人物小英子多么相似, 为何不借助文本内容因势利导呢?想到这里我立刻根据学情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正是这爱的掌声彻底改变了英子的一生, 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小英子会忘记那次掌声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忘记”, 然后我接着问:“你们会忘记那掌声吗?”学生又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忘记”。最后我激情陈述:“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 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今天老师也要把这爱的掌声送给你们, 相信你们也会自信勇敢起来。有自信的同学, 把英子的来信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好吗?”这一招还真灵, 马上就有许多小手举了起来。学生读完以后我马上抓住时机说:“这位同学真会读书, 我们应该把什么送给他呢?”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第二个同学读书的声音有些小, 我就说:“这位同学还是有些胆怯, 我们也应该把鼓励的什么送给他?”又是一次持久的掌声,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孩子们课堂上前后迥然不同的表现, 换来了在座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我的因势利导也赢得了在座师生的认可。

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运用教材, 我们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并在过程中接受情感的熏陶感染。虽然这节课没有我预想的效果好, 但是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孩子们惊喜的变化——他们会读书了, 他们敢于发言了, 他们懂得了掌声的深刻内涵, 他们明白了为爱付出的快乐。文本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 无息的文本拥有了生命的美丽。

摘要:如何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研究的话题。课堂上我们要巧妙地寻找切入点,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深入融进文本之中。

篇9: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信心激趣 爱心鼓励 用心启迪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音乐课上要使学生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成人感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在音乐学习中表现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和肯定。他人激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积极的期望、诚挚的关爱回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人评价激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养成习惯进行言语激励,"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声音很有特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歌声感动了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可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教师不应批评讥笑,而应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我与音乐"栏目里,每当一位学生表演完之后,大家就自动地为他鼓掌,表演的学生给以音乐平时测评加分。期末音乐评定,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学生评定团,用举手表决、并允许学生申述等评出等级,公正地肯定学习音乐的结果。

记得在1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小歌星”展示活动,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当她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她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后来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

二、音乐课上用爱心鼓励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回答错了不批评,只要是你在认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及时肯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逐渐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善于思考了。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如对学龄初期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些,对学龄中、晚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应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不论结果完成怎么样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这评价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能让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三、音乐课上用心启迪学生。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四年级音乐课《铃儿响叮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你都在哪里听过这支歌曲,学生会纷纷说出各种渠道:有的是碟,有的是电视,有的是动画片这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有的孩子还会动手画起了。课堂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再例如,在《火车开啦》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坐过火车吗谁说说坐火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火车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我扮司机,小朋友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感情,洋溢着美的色彩。

篇10:走进孩子的心灵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上一篇:关于学习态度演讲稿下一篇:学习十九大精神应知应会